1. 保險法中有規定受益權大於債權的嗎
壽險受益權的保護——債權的行使不能侵犯合法受益人(非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權利
我們知道繼承法的立法宗旨是公平地保護繼承人和遺產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即在債務人死後,債權人對債務人的遺產有請求權。現實中許多保險糾紛案例都存在以下現象,在被保險人死亡後,其債權人在債務人的遺產不足以償還債務時,經常要求法院對基於被繼承人為被保險人訂立的受益人為第三方的保險合同而取得的保險金採取保全措施並享有追索權。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就是將保險金與遺產混同。筆者在下文對二者進行了對比分析。
(一)遺產和保險金的區別
1.二者性質和包含內容不同。人身保險中的保險金是根據合同約定投保人支付保險費於保險人,當被保險人在合同期內發生死亡、傷殘、疾病等事故或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時,保險人按照合同約定給付的金錢,是基於保險合同取得的權利。在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中,由於自然、生理、道德、社會等因素,人身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譬如早亡、衰老、疾病、傷殘,為了轉移這些風險,人們往往通過訂立保險合同的方式將這些可能發生的傷害損失轉嫁給保險人,獲取一定的保險金,尤其是死亡保險金它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保障其遺屬的生活而訂立。而我國《繼承法》第3條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現行遺產繼承的客體為財產和各種財產利益,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公民的房屋和生活用品、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圖書、文物等其他收藏、法律允許公民擁有的生產資料、公民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利、以及各種證券、票據等有價證券和履行標的為財務的債權等;遺產包含的范圍要大於保險金。
2.二者從屬的法律關系不同。保險金及相應的受益權都是基於所訂立的人身保險合同。由於人身保險合同的標的是人的壽命和身體,而人的壽命和身體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所以人身保險合同無法根據保險標的的價值確定保險金額,而是依據被保險人對保險的需求程度和投保人的繳費能力,在法律允許的范圍與條件下,與保險人協商確定;有權領取保險金的受益人也是由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在合同中指定,所以人身保險金是根據人身保險合同關系調整的 。而遺產涉及的是繼承法律關系,被繼承人死亡引發的一系列法律關系,包括繼承人與第三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共同繼承人相互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繼承人和受遺贈人之間的關系,繼承人和遺產酌給請求權人之間的關系,繼承人與被繼承人之間的關系,就其性質而言,有物權關系,債權關系,佔有關系以及知識產權關系等。
3.二者的接受人和接受時間不同。保險金是由保險合同規定的受益人領取。受益人是由被保險人或經被保險人同意投保人指定的,與被保險人不一定有親屬關系;保險金的領取是當被保險人在合同期內發生死亡、傷殘、疾病等事故或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時,當然死亡保險和兩全保險在被保險人死亡時受益人可以領取保險金。而遺產的繼承,繼承人僅限於被繼承人有一定親屬關系的人,按我國繼承法規定,繼承人,包括法定繼承人和遺囑繼承人,都是和被繼承人有密切關系的近親屬,無親屬關系的人只能作受遺贈人;繼承開始的時間只能是被繼承人死亡或被宣告死亡。
(二)遺產和保險金的聯系
我國《保險法》第六十四條:「被保險人死亡後,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險金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由保險人向被保險人的繼承人履行給付保險金的義務:(一)沒有指定受益人的;(二)受益人先於被保險人死亡,沒有其他受益人的;(三)受益人依法喪失受益權或者放棄受益權,沒有其他受益人的。可見,在上述三種情況下,保險金具有了遺產的性質,受繼承法律關系調整,債權人可以針對相對債務人的遺產享有處分的權利 。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保險金和遺產有著明顯的區別,債權人雖對被繼承人(被保險人)的遺產有追索權,但在受益人非被繼承人的情形下,債權人只有在一定條件下才能處置保險金。(同理,被保險人的繼承人也不能將本屬於受益人的保險金作為遺產來繼承。)本文著重討論的是與保險金和遺產相對應的權利——受益權和債權,債權為什麼不能對抗受益權呢?筆者作了如下分析。
(三)債權和受益權的比較分析
1.性質比較
保險受益權是受益人根據保險合同享有的保險金給付請求權。保險受益權有以下性質:(1)受益權的定義表明受益權是一種財產權;(2)保險受益權是一種請求權,請求他人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即受益人作為權利人享有在保險事故發生時請求保險人賠償或給付保險金的權利;(3)保險受益權是一種期待權,受益權只有在保險事故發生後才能轉化為財產權,在保險事故發生之前只享有期待權,受益人的受益權可能隨被保險人、投保人的變更、撤消而隨時被取消,受益權由期待權轉化為現實的財產權時,不僅要求在合同期內發生死亡、傷殘、疾病等事故或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還必須具備被保險人死亡時合格的受益人尚生存的條件。而債權為請求特定人為特定行為的權利。債權有如下性質:(1)債權為請求權,債權人不能直接取得 這種權利所體現的利益,只能請求債務人履行自己的義務;(2)債權為對人權,只能請求負有義務的特定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3)債權具有平等性,數個債權人對於同一債務人先後發生數個債權時,效力一律平等;(4)債權為財產權,是在交換或分配各種經濟利益時產生的權利,其給付須以財產或可以評價為財產的利益為主要內容。
可見保險受益權和債權性質上有許多相似之處,保險受益權請求權的基礎權利是受益人對保險人的債權,但二者之間仍有區別:(1)同為請求權但請求的對象不同,受益權為保險人,而債權為特定的債務人;請求基於的原因不同,受益權是基於人身保險合同約定享有的權利,而債權產生的原因有多種,依據有效合同所產生的債,侵權行為之債,不當得利之債,無因管理之債,因締約過失所生之債;請求主體不同,受益權的請求主體是人身保險合同規定的受益人,而債權的請求主體是債權債務關系中的債權人。 (2)保險受益權,受益人為數人的,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可以確定受益順序和受益份額,未確定受益份額的,受益人按照相等份額享有受益權;而債權具有平等性。
2.內容比較
保險受益權的內容有(1)保險金給付請求權,我國保險法規定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險合同中由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人,保險人收到受益人的給付保險金的請求後,應當及時作出核定,並將核定結果通知受益人,對屬於保險責任的,在與受益人達成有關給付保險金額的協議後十日內,履行給付保險金的義務。這部分保險金通常對受益人的生活、學習和工作起著保障性作用;(2)保險單現金價值請求權,我國《保險法》第六十五條規定:「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的,保險人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投保人已交足二年以上保險費的,保險人應當按照合同規定向其他享有權利的受益人退還保險單的現金價值。」(對這一點,有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認為現金價值應歸於投保人,受益人享有的是保險責任准備金返還請求權。)至於債權,從債權概念可以看出其構成要素為「相對權+請求權+他人行為」 ,(這里的請求權包括了財產權),即債權人有權要求債務人為一定的給付義務,包括主給付義務與從給付義務,附隨義務,不真正義務等。
綜上所述,受益權有其獨立存在的意義,保險合同中的受益人基於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意思,在保險事故發生後,無償地享有取得保險金的權利,這既符合意思自治原則又能很好地保護受益人的利益,也符合保險的宗旨;否則若債權人可以任意處置保險金,那麼受益人及受益權的設置根本就沒必要。而且保險契約中事先約定受益人的,一旦期待權轉化為現實的財產權時,受益人就合法擁有這筆保險金,根據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債權人不能要求受益人以保險金來償還被保險人的債務,除非受益人自願替被保險人履行償還義務。
二、壽險受益權的限制
(一)避免投保人(被保險人)故意規避法律
人壽保險是以人的壽命為保險標的,以人的生存、死亡兩種形態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保險。當發生保險合同約定的事故或合同約定的條件滿足時,保險人對受益人或被保險人履行給付保險金的責任。壽險合同尤其是長期性的生存保險和生死兩全保險,儲蓄成分較大,投保人的儲金積累形成了保險人的責任准備金、解約時的現金價值以及未來給付保險金的大部分。如果投保人(被保險人)為逃避自身債務的履行,將自己的財產接借壽險機制轉贈於受益人,從而導致自身失去清償債務的能力,對這種情況,法律如何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呢?我國保險法沒有做出專門規定。一些國家和地區通過立法在保護受益權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投保人(被保險人)的債權人的利益予以保護。
我國的台灣地區《保險法》第二十八條規定:「要保人破產時,保險契約仍為破產債權人之利益而存在,但破產管理人或被保險人得於破產宣告三個月內終止契約。其中止後之保險費已交付者,應返還之。」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要保人破產時,保險契約定有受益者,仍為受益人之利益而存在。」根據當地有關立法和司法解釋,以及一些學理解釋,在壽險合同下需注意的是:(1)如果受益人的指定為無償行為,而且確實明顯有害於債權人,或雖為有償行為但受益人明知有害於債權人的利益而同意為之,則債權人或破產管理人可申請法院撤銷受益人利益之指定,仍收回屬被保險人或要保人的財產;(2)要保人一旦破產,若要保人自己是被保險人同時又是受益人,在其破產後可以由破產管理人終止合同,而收回未交清的保險費,列入破產范圍,若被保險人正在該期間內死亡的,所得的保險金額應列入破產財產范圍;(3)因債權債務關系而產生的信用壽險合同,如果債權人為自己的利益訂立,以債務人為被保險人,則合同的保險金利益完全屬於債權人,只要求保險金額的確定是出於善意的、經被保險人同意即可,而不用考慮債務的實際數額及償還情況;若債務人以自己為被保險人,為債權人的利益訂立合同(債權人是受益人),則債權人對合同之權利僅已未償還債務的數量為限,其餘利益與之無關。
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債權人是否有權追償壽險保險金,起決定因素的是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三者之間的關系,受益人的產生方式以及投保人(被保險人)投保時是否出於惡意。這樣規定的宗旨在於保障被保險人的遺屬獲得足夠的經濟保障,同時兼顧被保險人債權人的利益,防止被保險人及債務人利用壽險機制轉移財產,逃避債務的清償。
雖然我國《保險法》沒有做出相應的具體規定,但根據民法中規定債權人有撤銷權,又稱「廢罷訴權」,是指債權人對於債務人所為的有害債權的行為,得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銷的權利,我國《合同法》第74條規定: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並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30條規定:贈予人為了逃避應履行的法定義務,將自己的財產贈予他人,如果利害關系人主張權利,應當認定贈予無效。根據上述規定,若投保人為了逃避履行債務,故意將財產借壽險機制贈予受益人,從而導致無力償還債務,針對這種情況,我國保險法可以仿效此做法,對受益權進行限制。
但是在實務中對於如何確定投保人指定受益人的行為是出於惡意並明顯有害於債權人的標准,還需進一步探討。筆者認為前提是建立健全我國的個人信用體制,這樣才能較好並能較方便地實施法律相關規定。
(二)債務人在沒有故意規避法律情況下對投保人(受益人)訂立的壽險合同的解約返還金的請求權及扣押權
我們先看一個日本案例,Y(投保人,被告)和A(保險公司)之間簽定了「個人年金保險」合同。保險合同的主要內容有:1保險的種類是「個人年金保險」;2躉交保險費為497萬日元;3開始領取年金的年齡為60歲(投保時年齡為35歲);4基本年金為每年100萬日元;5支付期限為10年;6如果在開始領取年金之前死亡的話,給付死亡保險金1000萬日元。在9年後,由於Y負債頗多多陷入無力清償債務的 境地,因而Y的 債權人X(原告)無法通過正常的途徑收回債款。為此,X向奈良地方裁判所請求將Y所擁有的保險合同解約返還金的請求權扣押,並要求取得解約權。一審奈良地方裁判所駁回了X的請求。X不服,遂向大阪高等裁判所提起控訴,並勝訴;根據日本民事執行法的規定,在扣押該權利好,X可以取得解約權將保險合同予以解除,並取得償還債務的金額。
對這一案件,有人認為只有投保人才有權解除保險合同,而且在日本的民事執行法中,對保障本人最低生活的財產,法律是禁止實行扣押權的。個人年金保險主要是養老金制度的補充,其作用是保障老年人在晚年有一個穩定的收入,如果債權人代位行使解約權,將保險合同解除並取得解約返還金(現金價值),這將對其將來的生活不利。還有人認為個人年金保險實際上並非當事人將來養老時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必不可少的生活來源,當事人還享有企業養老金保險,社會養老保險等眾多保障;該商品的保險費是躉繳的,具有十分濃厚的儲蓄性質,因此可以認定該商品是儲蓄性保險。而且根據該年金保險契約的規定,在年金給付開始之前的任何時候都可以解除合同,本案的請求並非正在給付中的年金,而是年金給付之前(離給付年金尚有16年)的保險合同現金價值的請求權。
筆者同意後一種觀點。法律從維護社會穩定的角度規定在實行扣押權時要保障債務者的最低生活水平,如我國《民事訴訟法》中規定,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法院有權查封、扣押、凍結、拍賣、變賣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財產,也有權扣留、提取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收入,但應當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費用和生活必需品(第二百二十二條,第二百二十三條),從該角度來講,對保障性的壽險合同債權人無權解除債務人與保險人之間訂立的合法契約。
本案不同,其涉及的債務債權問題的關鍵點之一是個人年金保險是屬於儲蓄型的商品還是屬於保障型的商品。從當事人的年齡來看,離領取年金尚有16年的時間,那麼在這段比較長的期間,該保險合同作為社會保障的補充功能沒有得到體現;另一方面,作為期待將來能升值或保值的儲蓄性功能則在保險合同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關鍵點之二是債權人能否代位債務人行使保險合同解除權,民法中債權人的代位權是指債權人為確保其債權的受償,當債務人怠於於行使對於第三人的財產權利而危及債權時,得以自己的名義代替債務人行使財產權利的權利。當然民法中的「代位」與保險法中的「代位」有很大不同,筆者在此只是借鑒其立法意圖,對於儲蓄成分較大的人壽保險合同,雖然保險合同約定的情形尚未到期,不存在「債務人怠於行使對於第三人的財產權」,但筆者認為只要債務人通過其他手段不能償還債務,且解除儲蓄性壽險合同不會對其將來生活造成不利影響,如案例中離保險人給付保險金尚有16年時間,那麼債權人為維護自身利益可以請求法院對該解約返還金的請求權進行扣押並被允許解除該壽險合同。
需補充的是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40條,人民法院對被執行人所有的其他人享有抵押權、質押權或留置權的財產,可以採取查封、扣押措施,財產拍賣、變賣後,所得價款應在抵押權人、質押權人或留置權人優先受償後,其餘額部分用於清償申請執行人的債權;即若債權人行使解約權不得對抗上述《規定》中權利人的利益。
綜上所述,保險金和遺產不能混同,債權人不得侵犯對屬於受益人(非債務人)依保險契約合法取得的受益權;但同時為保護債權人的利益,我國的保險立法中應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先進做法,完善對避免債務人為逃避債務履行而故意將財產轉贈於受益人及債權人對儲蓄性保險合同的解約權及現金價值請求權的扣押權相關立法。
參考文獻:
1. 中文書目
(1)錢建娣編著:《保險學理論與實務》,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2)沙銀華著:《日本經典保險判例評釋》,法律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3)史學瀛 郭洪彬著:《保險法前沿問題案例研究》,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4)史衛進 孫洪濤編著:《保險法案例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
(5)Mark S.Dorfman 著 齊瑞宗等譯:《當代風險管理與保險教程》(第七版),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6)常怡主編:《民事訴訟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修訂版。
(7)江平主編:《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8)張玉敏著:《繼承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
(9)朱有彬主編;《保險法實務與案例評析》,中國工商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2.中文期刊
(1)偶見:《論債權人對儲蓄性保險金的追索權》,載於《中國保險幹部管理學院學報》,1996年第2期,總第45期。
(2)韋生瓊:《保險金與遺產不能相提並論》,載於《財經科學》,1995年第2期。
(3)計紅:《保險受益權研究》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5月。
(4)劉文宇,周怡萍:《淺論人身保險合同中的受益權》載於《行政與法》,2003年12月。
2. 高紅為什麼要陷害郭利
"結石寶寶"父親。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爆發,郭利帶著兩歲半的女兒到醫院檢查,結果顯示:「雙腎中央集合系統內可見數個點狀強回聲」。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於2017年4月7日,改判因犯敲詐勒索罪而入獄服刑五年的刑滿釋放分子郭利無罪。不僅如此,諸多媒體在報道中幾乎形成了一邊倒的傾向,到處都在替郭利充當義務宣傳員。
聲明才是傷人最深的刀,別人最多割肉,這刀剜的卻是心。至於獄中的郭利在收到離婚通知書那一刻,因為服刑無法獲得女兒監護權的那一刻,也只不過是在那顆破碎的心上再補上兩刀。
2008年9月,政府有關部門公布了部分批次「施恩」牌奶粉含有三聚氰胺。郭利因女兒曾食用過該品牌奶粉,遂帶女兒到醫院檢查,結果顯示:「雙腎中央集合系統內可見數個點狀強回聲」。之後,郭利將家中剩下的和新購買的部分「施恩」牌奶粉送檢,檢出兩個批次奶粉三聚氰胺含量較高。隨後,郭利多次找銷售商和施恩公司索賠,並向媒體曝光。
3. 電視劇郭利仕的原型人物,是個忠臣還是個奸臣呢
《長安十二時辰》中,一直有一位身著紫袍的老者數次幫助處於劣勢的李必翻盤,後者親切的稱那位老者為「郭翁」,別人則尊稱其為「郭將軍」。可能大家不會想到,如此一位正面人物的原型卻是大宦官高力士。提起高力士,很多人想到的都是他奉旨替醉酒的李白脫靴,或奉旨在馬嵬坡處死了楊貴妃。好像高力士的形象一直都是負面的。其實他能從高官子弟一路變成皇帝身邊的紅人,是他多面的能力所決定。
一、高官子弟
公元684年,潘州刺史馮君衡的府中誕下一子。馮家可不簡單,其曾祖是開國功臣之一馮盎,曾管制廣、韶十八州。馮君衡也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成就一番大業,於是為他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元一」。當時唐朝的政權已經掌握在武則天的手中,大批擁護李唐政權的官員被貶斥,有些人就來到了馮君衡的轄區內。大家都是同僚,走動是必然的。
本也相安無事,誰知公元694年,武則天得到密報:有一批人妄圖在嶺南起義推翻自己的統治。她派密探去查,查出這些造反的人與馮君衡來往密切。於是乎,堂堂一任潘州刺史被打成反叛,抄家問斬。
呂涼老師將郭利仕(高力士)表現地恰到好處,他受制於皇帝欲言又止,但絕境中依然要為李必出頭;對宰相不卑不亢,對張小敬又深惡痛絕。因為這不是他為了皇帝做的,而是皇帝希望他這么做。相對於無數版的高力士,《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可能是最沒有臉譜化的,最貼近人性的。
4. 2021年雅士利賠償4000萬了嗎
10年了,「結石寶寶」事件仍餘波未平。
據封面新聞報道,「結石寶寶」父親郭利日前發布《致雅士利(國際)乳業公開信》,要求雅士利集團兌現1000萬美元的賠償協議,另提出追加對其本人和家庭造成的傷害綜合(精神)賠償金3000萬美元。
4000萬美元,如果換算成人民幣,就是將近3億元,這的確是一筆不菲的賠償請求。
如果按照《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像郭利這種再審改判無罪的情況,「每日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於今年5月16日下發的通知,涉及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的賠償金標准為每日242.30元,也就能獲賠40餘萬元,即便加上精神損害撫慰金,數額也極為有限。
當然,這僅是針對賠償義務機關的國家賠償,並沒有包括侵權者的民事賠償。當初,因為雅士利旗下的施恩奶粉,「三聚氰胺含量高達132.9mg/kg,超過國家限量的132倍」,導致了郭利兩歲半的女兒患上嚴重的腎結石,作為被侵權者的監護人,郭利有權利依據《侵權責任法》,要求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雅士利集團「承擔侵權責任」。
5. 案件審理法官是誰,想知道
一個案件立案之後,基本是一周之內會分配給經辦的法官,此時只要去立案庭查一下就可以知道是哪位法官審理你的案件。如果你是被告的話,在你收到的開庭傳票上也有經辦法官的名字。
6. 環境污染涉及的侵權案例
一、據以研究的案例被告郭某系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某小區302號房屋產權人,原告張某居住於郭某樓上402號。2003年6、7月間,被告對302號房屋進行室內裝修,其間曾使用裝修塗料。同年7月28日至8月26日,原告以被被告裝修塗料揮發性氣體熏染,致頭痛頭暈無力為由,四次前往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就診,經該院診斷為「有機溶劑接觸反應」。審理中,原告向本院提交到該院就診的門診病歷手冊原件一份及醫療費收據復印件十一張,其中與門診病歷手冊記載的就診時間一致的醫療費共計2631.74元。另經法院核實確認,上述醫療費收據原件由原告交所在單位用於辦理醫保報銷手續。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公民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被告所有的房屋在室內裝修過程中使用了裝修塗料,其所述辯解事項不能證明該裝修塗料不存在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現原告經醫院診斷為「有機溶劑接觸反應」,被告不能證明原告所受損害系其它原因所致,其應當向原告承擔賠償責任。故本院對原告主張的相關醫療費損失予以支持。該醫療費中,原告自認同意扣除的部分費用,不影響本案審理,本院予以確認。對於原告主張的精神損失費,因其所受損害尚不具備構成精神賠償的條件,本院對此不予支持。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19條之規定,作出如下判決:一、被告郭某於本判決生效後七日內賠償原告張某醫療費1940.74元。二、駁回原告張某其它訴訟請求。上訴人郭某上訴稱:原判事實認定不清,本案沒有證據證明上訴人在裝修過程中排放了大量有害氣體,對周圍環境造成了污染或損害。而上訴人使用的塗料立邦漆為綠色環保產品,符合國家的環境環保標准。一審判決以上訴人進行裝修使用了塗料,現不能證明被上訴人所受損害系其他原因所致為由,判令上訴人承擔責任,於法無據,要求撤銷原判、駁回張某的訴訟請求。張某答辯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正當,同意原判。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受害人的損害應當與侵害人的行為存在因果關系。張某身體不適就醫,但造成其身體不適存在多種因素的可能,雖然其被醫院診斷為「有機溶劑接觸反應」,因診斷來源於張某的主述,不是對其不適因素的判斷,故不能以此認定張某身體不適是因郭某家裝修造成的。張某主張郭某家裝修使用塗料的揮發性氣體對其身體造成損害,證據不足。張某亦未能就郭某實施了違反環保規定造成環境污染的行為舉證證明。因此,對於張某要求郭某對其所受損害承擔賠償責任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綜上所述,對於郭某的上訴請求,本院予以支持。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定,作出如下終審判決:一、撤銷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2004)朝民初字第14534號民事判決。二、駁回張某的訴訟請求。二、本案相關法律問題研究本案是一起室內裝修導致鄰居身體健康受損的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案。由於此類糾紛的代表性和法律適用的復雜性,法院審理時十分謹慎。由於環境污染侵權的高度危險性、復雜性、證明因果關系的困難性,為加強對被害人的保護,環境法在環境侵權方面制定了許多不同於普通民事法律的規定,而在本案中,法院在審理過程中對於訴訟性質的准確界定,對環境侵權特殊規則的適用都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本案反映兩個問題:一是室內環境污染致使他人損害是否構成環境污染侵權案件;二是室內環境污染致使他人損害糾紛案件的舉證責任應該如何分配。(一)室內裝修致使他人損害案件的定性即此類案件應該歸為環境污染侵權訴訟?案件中是否存在環境污染侵權是適用環境法特殊規則保護被害人的前提。環境法視野中的環境是指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天然和人工改造過的自然因素的總和。按照功能的不同,可以將環境分為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按照環境范圍的大小,可以把環境分為室內環境、城市環境、區域環境、全球環境等。因此,環境法中所指的環境不僅指公共環境中的生態環境,理所當然的包括公民居所中由空氣、光線、聲音等要素所構成的室內生活環境。在本案中,由於原告張某認為被告郭某的居室裝修行為存在不環保因素導致空氣污染並進而造成對其生命健康權的損害。根據《環境保護法》第41條「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並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可以認定,原告主張被告在裝修過程中使用劣質材料導致室內空氣污染並由此造成原告損害的行為的訴訟可以構成環境污染侵權損害賠償訴訟。原告選擇了環境污染侵權訴訟的途徑來救濟自己的權利時,法院應當予以受理。(二)環境污染侵權訴訟中舉證責任倒置規定的適用舉證責任,是指當事人應就其主張的事實提供證據加以證明的責任。受理法院根據一定的規則將舉證責任在爭議當事人之間進行分配。我國民事訴訟法確立的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規則是「誰主張,誰舉證」,即當事人在訴訟中誰主張待證案件事實成立,誰就對證明對象負有舉證責任。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法律則規定了舉證責任倒置原則,環境污染侵權損害賠償案件即屬此類。所謂舉證責任倒置,是指原告提出的主張不由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而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舉證責任倒置包括實行過錯推定和因果關系推定。在現行的特殊侵權案件中,舉證責任倒置或適用過錯推定,或適用因果關系推走。在對環境污染侵權案件審理過程中,法院根據案件性質,將要求加害人對環境污染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和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即環境污染侵權既要適用因果推定,也適用過錯推走。首先,關於環境污染侵權因果關系的舉證責任。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生產工藝技術極其復雜的情況下,要讓無技術裝備條件的受害人舉出被告從事了何種侵權行為,其侵害行為與受害人所受損害之間有什麼樣的因果關系,以及侵害人主觀上有無故意和過失的證據,將是十分困難的。為了保證污染受害人的損害能夠得到法律的救濟,實現實質意義上的公正,我國與許多國家一樣在環境糾紛中規定了倒置的舉證規則。其中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4條第3項規定: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對原告提出的侵權事實,被告否認的,由被告負責舉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4條第1款第3項規定:「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從這兩者規定的比較來看,兩者立法的價值取向是一致的,都是為了更好的保護環境污染受害人的權益。但前者之規定過於籠統,且不合於司法實踐,實際上連最激進的環境法學者也從未認為,只要原告提出被告侵權主張,被告就必須舉出證據來證明自己沒有侵權。實際上,環境侵權中的舉證責任倒置制度通常被論說為,「在環境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被轉移到被告身上。原告只需證明有損害結果,證明可能是由被告的污染行為造成的即可,而被告必須舉出充分的證據推翻這種可能性,才可免除賠償責任」。也就是說,這種舉證責任的倒置實質上只是將一部分本應由原告承擔的舉證責任轉移給被告,在原告提出表面證據,證明污染者已有污染行為或可能有污染行為時,如果被告舉不出可靠的證據來證明該污染、破壞結果不是其行為所致,法院則可認定環境污染損害與被告行為有因果關系。而並非顧名思義的全部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相比之下,後者的規定更加明確地規定了舉證責任倒置中加害人的舉證責任,更具有實際適用性。其次,關於加害人過錯的舉證。在環境污染致人損害的侵權案件中,一般而言,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即無需對加害人的過錯進行舉證。無過錯責任肇始於1838年德國頒布的《普魯士鐵路法》,亦稱為無過失責任、危險責任,其以特定危險的實現為歸責理由。換言之,即持有或經營某特定具有危險的物品、設施或活動之人,致侵害他人權益時,應就所生損害負賠償責任,賠償義務人對該事故的發生是否具有故意或過失在所不問。其基本思想,不是對不法行為的制裁,而在於「不幸損害」的合理分配。適用無過錯責任,可以減輕受害人的舉證責任,加重加害人的舉證責任,更有利於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從我國法律規定看,《民法通則》第124條、《環境保護法》第41條確認了環境污染侵權的無過錯責任原則。依無過錯責任原則,其構成要件有二:一是實施了環境污染行為並因此引起環境污染的危害後果。二是環境污染行為與危害後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即受害人只需提出自己的損害,不論加害人有無過錯,都應對其污染造成的損害後果承擔責任。從我國環境立法上看,在環境污染損害賠償中,只要污染環境造成危害的,不管行為人主觀上有無過錯,也不管行為人的行為在客觀上是否違法,都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三)加害人實施環境污染行為的舉證責任如前所述,對於環境污染致人損害賠償案件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僅僅在環境污染侵權的因果關繫上實行舉證責任倒置,並非原告不必承擔任何舉證責任。在此類案件中,作為環境污染受害人的原告,還是需要承擔必須的基本的舉證責任,即必須證明作為加害人的被告實施了環境污染行為。從侵權民事責任構成的四要件出發,一般侵權的成立應該具備:1、加害人的違法行為;2、損害事實(加害人的行為給受害人造成的不利後果);3、因果關系(違法行為和損害事實存在因果上的聯系);4、加害人的主觀過錯。因此,一般侵權案件中,原告應該舉證對上述四要件進行證明,但環境污染致人損害的侵權案件作為特殊侵權,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即無需原告對因果關系和主觀過錯進行舉證,但原告必須對前兩要件即加害人的違法行為和自己的損害事實予以舉證證明。從本案來看,原告張某認為被告郭某室內裝修存在污染行為,導致自己身體健康受損,這在定性上屬於環境污染侵權案件,由此,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即張某無需對郭某的侵權行為和自己的損害後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張某有侵權的主觀過錯進行舉證證明。但是,作為環境污染侵權的受害人的張某也必須舉證證明如下兩方面:郭某的室內裝修是環境污染行為;張某身體健康受損的事實。從本案張某的一、二審的舉證情況看,張某僅僅提供醫院的診斷證明及其醫療費證據來證明了自己的損害事實,但並沒有提供證明證明郭某的室內裝修不符合環保要求,是環境污染的違法行為。一審法院對環境污染侵權的舉證責任倒置的理解存在理解上的偏差,沒有對原告張某的基本舉證責任進行審核,而不適當地加重了被告的舉證責任,強調「被告不能證明原告所受損害系其它原因所致」,導致判決的錯誤。二審法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4條第1款第3項之規定,對環境污染侵權案件中的舉證責任分配尺度進行合理把握,確認原告張某沒有提供證明證明被告郭某存在環境污染行為,從而駁回張某的訴訟請求是正確的。近些年來,由於城市建設的發展,中國各種居室環境裝修每天都在進行,而由於環保、設計等因素,導致室內環境污染糾紛發生的數量和程度已經達到空前的程度,此類訴訟在法院也是屢見不鮮。但從中國的環境司法實踐來看,處理環境糾紛的法律規定卻沒有相應地得到加強。具體表現為有關環境糾紛處理的立法不健全,缺乏環境污染糾紛處理程序、證據規則、停止污染侵害的措施等明確清楚之規定,使得在眾多之環境侵權訴訟中,受害人之利益往往無法得到切實之維護。本案中法院把握了正確處理環境侵權案件的法律精神,適用環境污染侵權的特殊規則,實現了個案結果上之實質公平。但現實中,室內裝修污染問題確實比較嚴重,對裝修家庭以及相鄰的人群存在空氣污染、雜訊污染等損害,但是在訴訟中,由於空氣污染、雜訊污染等環境污染的舉證問題在現實中困難重重,尤其室內裝修造成居室以外人如鄰居等的身體健康損害,如何確認環境污染的成立?如何檢測等舉證的操作性幾乎為不可能。本案便反映了這方面的問題,郭某對其房屋進行裝修,有可能由於裝修不環保,氣體揮發導致其樓上鄰居受到身體傷害,張某不是裝修房屋的主人,如何有權及時委託環境監測中心等鑒定機構進行空氣檢測,從而確認環境污染的成立?而要等到訴訟中再申請法院委託鑒定機構進行檢測,由於氣體的揮發,又很可能時過境遷,污染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因此,為了使更多的環境污染受害者的利益能得到有效的保護,思考如何建立專門的環境民事侵權訴訟機制,完善專門的證據規則,應該值得立法者以及司法者更加關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民六庭·胡建勇
7. 「結石寶寶」父親索賠4000萬美元離譜嗎
新聞報道,「結石寶寶」父親郭利日前發布《致雅士利(國際)乳業公開信》,要求雅士利集團兌現1000萬美元的賠償協議,另提出追加對其本人和家庭造成的傷害綜合(精神)賠償金3000萬美元。
至於這筆賠償費用該多少,並沒有法定上限。賠償4000萬美元,只要「你情我願」,都在法律允許的范圍。
4000萬美元,表面看似不少,可如果站在一個孩子受害、無辜被關、妻離子散的父親角度,郭利要求「不菲賠償」的心情,並不難於理解。
面對一個相對弱勢的公民,雅士利作為一家以價值和質量作為「金字招牌」的市場巨頭,如何對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作出回應,依法賠償對方損失,不僅體現公司的法治素養,也檢驗著企業的社會良心。
來源:新京報
8. 郭利判前是什麼職業
暗帝。。女鬼劍四轉職之一(唯一的一個魔功職業),刷圖能力較強。。穿板甲,帶短劍。我很推薦練一個暗帝。。雖然國服現在還沒出。但可以先練一個不轉職的女鬼劍,等出來後直接轉。前期找人帶升級很輕松。
9. 郭利案件中哪些涉及實質正義的內容
一是:平冤;
伸冤,是郭利出獄後做的第一件事。出獄後,他就一直奔走在北京、浙江、廣東等地,尋找能夠自證清白的證據,為自己平冤。
二是:維權;
維權所需付出的代價之大,特別是消費者與一些強勢的壟斷企業或者大企業博弈時,則更需要勇氣,因為說不定就是一條漫漫的「長征路」。
三是:職業打假。
消費者對損害其合法權益的行為,有權通過大眾傳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評。郭利向媒體曝光,手段行為合法合理,不符合敲詐勒索罪的客觀行為要件。監督產品質量是消費者的合法權利,消費者以向媒體曝光的方式索賠,不能簡單等同於敲詐勒索行為。
郭利,「結石寶寶」父親。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爆發,郭利帶著兩歲半的女兒到醫院檢查,結果顯示:「雙腎中央集合系統內可見數個點狀強回聲」。
2009年7月,雅士利集團與郭利約定在杭州當面交付賠償金,提前守候的潮安縣警方與杭州警方,將郭利抓捕。第二年,潮安縣法院一審以敲詐勒索罪,判處郭利有期徒刑5年。2017年4月7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開庭再審,改判郭利無罪。2018年7月31日,「結石寶寶」父親郭利發布公開信,要求雅士利集團賠償4000萬美元。
2008年9月,部分批次「施恩」牌奶粉被認定含三聚氰胺。據媒體報道,事件波及嬰幼兒近三十萬人。因女兒曾食用過該品牌奶粉,郭利帶其到醫院檢查,結果顯示:雙腎中央集合系統內可見數個點狀強回聲。之後,他將家中剩下和新購買的部分奶粉送檢,檢出兩個批次奶粉三聚氰胺含量較高。
2009年6月13日,施恩公司和郭利達成和解協議,施恩公司補償40萬元,郭利不再追訴並放棄賠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