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造成醫療糾紛的主要原因
目前的醫療糾紛,主要是由於醫患關系導致的。
醫患關系緊張,也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
社會原因:患者對醫改的不適應。患者成了醫療消費者。用市場的觀點來看,實際上是把醫療技術和醫療服務當成產品出售給患者,而患者付出錢,得到相應的醫療服務。醫院進入市場後為了維持運轉一般不會提供免費的醫療服務,許多人對自己要花錢看病感到不適應,覺得難以承受。同時對醫療期望值卻增高,這是醫患關系日趨緊張的重要的社會原因。
醫學原因:由於個體差異大,即使一些常見病、多發病在有些人身上,也可能向復雜性轉變,任何醫院和醫生都不可能包治百病,疾病的治療過程和結果始終存在著成功與失敗兩種可能,這是醫學的無奈。很多患者及家屬不理解,對醫療期望值過高,當心中不滿意或在親屬死亡時行為沖動,這是不理性的極端看法,要尊重醫學科學,回歸理性。
媒體原因:新聞媒體更是願意對醫療糾紛和事故進行報道,並且明顯地帶有感情色彩,傾向於患者這個弱勢群體,往往對醫務人員的辛勤勞動視而不見。媒體為弱勢群體鼓與呼,確實為治理醫葯購銷領域商業賄賂行為,打擊紅包、回扣,降低醫療費用,提高醫療服務質量起到了正面積極的作用,同時卻又使患者不信任醫院和醫生,未進院就戒備,進院後稍不滿意就投訴,假若真正發生糾紛,則集結人員大鬧醫院,哪怕官司上了法庭,法官最後判決也本著維護弱勢群體的利益,致使醫院方的合法與正常權利沒有得到應有的珍重,不利於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② 醫療糾紛的造成原因
醫療糾紛通常是由醫療過錯和過失引起的。醫療過失是醫務人員在診斷護理過程中所存專在的失誤。醫屬療過錯是指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等醫療活動中的過錯。這些過錯往往導致病人的不滿意或造成對病人的傷害,從而引起醫療糾紛。
除了由於醫療過錯和過失引起的醫療糾紛外,有時,醫方在醫療活動中並沒有任何疏忽和失誤,僅僅是由於患者單方面的不滿意,也會引起糾紛。這類糾紛可以是因患者缺乏基本的醫學知識,對正確的醫療處理、疾病的自然轉歸和難以避免的並發症以及醫療中的意外事故不理解而引起的,也可以是由於患者的毫無道理的責難而引起的。亦有人稱之為醫療侵權糾紛,即醫療服務的提供者與接受者之間對醫療行為及其後果是否侵權及侵權責任的爭議。
2016年2月24日,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介紹,2015年在總的診療人次增加的情況下醫療糾紛的數量繼續下降,嚴重的傷醫和醫鬧事件總體趨勢是減少的。據初步統計,在2015年是全國人民調解的處理糾紛是7.1萬起,調解成功率在85%以上,2015年在總的診療人次增加的情況下醫療糾紛的數量是繼續下降的。
③ 為什麼產生這么多醫療糾紛如何解決
一,醫療糾紛及醫療事故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近年來受諸多因素的影響,醫療事故的發生率呈明顯上升趨勢。
二,分析近年來發生的各類型醫療糾紛及事故,幾乎都能從責任方面找到教訓。如工作不認真,制度不落實,說話隨便、不講技巧等。因此,我覺得要做好防範醫療糾紛工作,就必須強化各級各類人員的責任意識。
三,誰也不願意看到醫療糾紛的發生,因為醫患雙方的意願都是一致的。作為醫生,跟患者患兒一定要加強溝通,相互理解和信任。醫學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領域,患者首先要信任並遵守醫生的囑托,主動配合醫生的治療和檢查,同時了解一些疾病常識。而「醫者父母心」,醫生也要以一種和善、耐心的態度對待焦急的患者,建議作相關檢查和治療時,要向家屬交待清楚。這樣才能從主觀上防止糾紛的發生,從而保證醫療工作的順利進行,讓患者得到及時治療,盡快康復。
④ 醫療糾紛產生的原因
法律分析:1、醫療機構與醫患溝通機制未建立健全;2、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制度未落實;3、患者不遵守醫療秩序和醫療機構有關就診、治療、檢查的規定等。
法律依據:《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醫療糾紛,是指醫患雙方因診療活動引發的爭議。
第十七條 醫療機構應當建立健全醫患溝通機制,對患者在診療過程中提出的咨詢、意見和建議,應當耐心解釋、說明,並按照規定進行處理;對患者就診療行為提出的疑問,應當及時予以核實、自查,並指定有關人員與患者或者其近親屬溝通,如實說明情況。
第十九條 衛生主管部門應當督促醫療機構落實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制度,組織開展醫療質量安全評估,分析醫療質量安全信息,針對發現的風險制定防範措施。
第二十條 患者應當遵守醫療秩序和醫療機構有關就診、治療、檢查的規定,如實提供與病情有關的信息,配合醫務人員開展診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