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限速侵權

限速侵權

發布時間:2022-03-13 23:04:43

1. 限速40的反向彎路上行駛63公里每小時,把人撞死,定責什麼程度

一、超速後造成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責任劃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條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交通事故現場勘驗、檢查、調查情況和有關的檢驗、鑒定結論,及時製作交通事故 認定書,作為處理交通事故的證據。交通事故認定書應當載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實、成因和當事人的責任,並送達當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 例》第九十三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經過勘驗、檢查現場的交通事故應當在勘查現場之日起10日內製作交通事故認定書。對需要進行檢驗、鑒定的,應當在 檢驗、鑒定結果確定之日起5日內製作交通事故認定書。
所以交通事故責任的劃分,是以交通事故認定書為依據進行劃分的。
二、交通事故認定書責任劃分原則
(一)行為責任原則
如果當事人對某一起交通事故負有責任,則必定因其由行為引起,沒有實施行為的當事人不負事故責任。
交通事故認定是確定當事人行為在事故中所起作用程度的技術認定,在認定交通事故責任時,應實事求是地表述當事人行為在事故中所起作用的程度,不須考慮法律責任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是過錯認定原則。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即指有因果關系的行為在事故中的所起的作用;過錯的嚴重程度。其中「過錯的嚴重程度」是以「當事人的行為」為前提的。在認定交通事故責任時,先看「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然後,確定該行為過錯的嚴重程度」。
(二)因果關系原則
根據《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四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認定交通事故責任時,必須認定哪些行為在事故中起作用及作用的大小。關於那些行為在事故中起作用,與事故有直接因果關系的行為才起作用。
1、因果關系原則
當事人存在有違法行為,是否一定在事故中起作用,違法的嚴重程度與在事故中的作用並不成「正比」,有些行為並不違法,但在事故中也起到了作用,也有些違法行為很嚴重,但在事故中並未起作用。行為與該事故的發生沒有因果關系,也沒有加重事故後果。同樣,交通事故當事人的某些違法行為也不一定是導致事故的原因。要確定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責任,其行為必須與事故有因果關系。交通事故認定是技術認定,在確定行為與事故因果關系時,只需要確定行為人的行為是否事實上屬於事故的原因即可。事實上原因的檢驗方法,可以借鑒侵權行為法中的因果關系理論,採取必要條件規則。按照必要條件規則,凡構成後果發生之必要條件的情況,均為事實上的原因。其檢驗方法有:
第一、「如果沒有」檢驗法,即:如果沒有行為人的行為,交通事故及損害結果仍會發生,行為人的行為就不是事故的原因;反之,如果沒有行為或事件的出現,就不會有損害事實的發生。行為或事件是交通事故發生的必要條件,凡屬於損害事實發生的必要條件的行為或事件均系事實因果關系中的原因。
第二、剔除法,即:如果將行為人的行為從交通事故事實中剔除出去,事故仍會按原來的因果序列和方式發生,則行為人的行為與事故的發生和損害結果之間沒有因果關系;反之,則構成事實上原因。
第三、代換法,即:如果把行為人的行為換成一個無過錯的行為,或者把他的不作為換成一個適當的作為以後,交通事故及損害結果仍然會發生,則行為人原來的行為就不是事故發生的原因;反之則構成事實上的原因。必要條件規則最顯著的缺點是「即使行為不發生,結果無論如何都會發生,那麼行為就不是結果的事實原因。」 這源於由果追因的思維邏輯。
第四、因果關系的推定規則。在某些情況下,運用通常的規則無法證實事實因果關系,法律規定了特殊的認定規則,這里包括因果關系的推定規則。該規則要求責任人舉證證明應當由其承擔責任的行為或事件不是造成損害結果發生的原因,如果不能舉證的,則認定有事實上的因果關系。的規定也是採用了因果關系的推定規則。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認為 「…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採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除了能夠證明損害是由於受害人自己故意造成的,否則就認為行為與結果具有因果關系,侵權人或相關事件及行為的責任人即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2、直接原因原則
行為人的行為是實實在在地足以引起交通事故及損害後果發生的因素,它就構成事實上原因,即直接原因。交通事故認定作為技術認定,應載明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交通事故認定只是證據之一,在認定交通事故責任時,應從技術的角度出發,認定直接行為人的責任,而不須考慮應承擔相關法律責任人的事故責任。
(三)路權原則
路權原則即各行其道原則.《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車輛、行人應當按照交通信號通行;遇有交通警察現場指揮時,應當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揮通行;在沒有交通信號的道路上,應當在確保安全、暢通的原則下通行」。各行其道原則是交通安全的重要保證,是交通參與者參與交通的基本原則。現代化交通設施給所有的交通參與者規定了各自的通行路線,行人、不同類型的非機動車和機動車都有各自規定的通行路線。然而,在當前的交通環境中,極少有絕對的「專用道路」, 「借道通行」必然存在。在強調交通參與者各行其道的同時,也要規范交通參與者使用非其法定優先使用道路的行為,即「借道通行」的行為。在科學的管理制度下,交通參與者在使用非其法定優先使用的道路時,必須遵守一定的原則,這樣才能確保安全。在交通事故認定中如何體現各行其道的原則,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借道避讓原則
各行其道要求交通參與者必須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各行其道。為了合理利用交通資源,在法律法規允許的情況下,交通參與者可以借用非其專用的道路通行。當然,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的除外,如高速公路禁止非機動車和行人通行。交通參與者實施借道通行時,有可能與被借道路本車道的參與者產生沖突點,為保證安全,必須明確誰有義務主動防止沖突的發生。借道避讓原則在調整交通行為和交通事故認定中仍應起到規范性作用。
2、行人在沒有交通信號控制的路段橫過道路與機動車發生事故的特殊原則。既然確定了借道避讓原則,對此類事故的認定思路已經有一定的概念,即借道通行者應較本道通行者承擔更多的安全義務。但此原則存在特殊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應當減速行駛;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應當停車讓行。機動車行經沒有交通信號的道路時,遇行人橫過道路,應當避讓。」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二條規定:「行人通過路口或者橫過道路,應當走人行橫道或者過街設施;通過有交通信號燈的人行橫道,應當按照交通信號燈指示通行;通過沒有交通信號燈、人行橫道的路口,或者在沒有過街設施的路段橫過道路,應當在確認安全後通過」。人行橫道是保護行人橫過道路的通行區域,機動車遇行人通過人行橫道時,負有避讓行人的義務。行人在沒有交通信號的路段橫過機動車道時,雖屬借道通行,但在此情況,機動車有避讓行人的義務,同時行人也有確保安全的義務。這是行人在沒有交通信號控制的路段橫過道路的特殊通行規定,也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人為本指導思想的具體體現,充分表現出重點保護弱者的特點,這是新法的重大突破。在新法施行前,路權原則是認定交通事故責任的理論依據,認定行人在沒有交通信號的路段橫過道路與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時,以機動車在機動車道相對行人有先行權這一指導思想來劃分事故責任
由於行人橫過道路時存在沒有主動避讓機動車的過錯,認定此類事故責任時往往先確定行人侵犯機動車的路權,再看機動車有無違章行為,如果機動車存在與事故有因果關系的違章行為,再根據違章在事故中的作用大小不同程度地減輕行人的責任。此類事故以行人負主要或全部責任的佔多數。各行其道原則認定交通事故責任,其本質就是認定事故當事人在通行規定上應承擔的安全義務大小,如借道通行者應承擔確保安全的義務應大於本車道正常通行參與者的義務,在劃分責任時,應承擔較大義務的參與者也應負主要及以上的責任,反之負次要及以下責任。確保安全義務是衡量當事人交通事故責任的標尺,這也是各行其道原則的本質。那橫過道路的行人和機動車誰應承擔的義務大呢?機動車和橫過道路的行人應承擔同等的安全義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新法既然已經明確規定了機動車應避讓橫過道路的行人,就不能簡單地將行人橫過道路的情形等同於其他借道通行的行為,即不能認為行人應承擔比機動車更大的安全義務。二是行人和機動車承擔同等的安全義務。行人應當受到保護,但行人也應當維護交通安全。個體的利益需要法律保護,但社會的利益需要每個人共同維護。行人橫過道路與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行人固然是受害者,但社會的利益也受到了侵害,行人同樣有義務維護社會的利益。在認定機動車與行人橫過道路發生的交通事故責任時,還應考慮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行人橫過道路與機動車發生事故的特殊原則的使用僅限於《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條第二款的情形,即行人在沒有交通信號的路面上橫過道路與機動車發生事故的情形,並非適用於所有行人與機動車發生的事故。《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所規定的,機動車與行人或非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後所承擔的責任,僅限於民事責任,並非交通事故責任。
第二、客觀對待不同交通參與者的交通特性。《道路交通安全法》著重保護行人和非機動車等交通環境中的弱者,同樣也強調交通參與者遵守交通法律法規。在分析機動車與行人發生的交通事故時,不但要立足於法律法規,還要客觀、具體地分析機動車與行人的交通特性。機動車相對行人來說,速度快,但操作不靈活,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如遇險情,控制能力低。行人則速度慢,但行動靈活,控制能力強。行人在橫過道路時,其觀察交通環境的能力強於機動車在運行中觀察行人動態的能力,在認定機動車與行人的交通事故時,不能一味強調法律條文而忽視機動車和行人的交通特性。既不能要求機動車象行人那樣靈活控制,也不能要求行人象機動車那樣行動迅速。
(四)安全原則
1、合理避讓原則。交通事故的形態千變萬化,事故原因多種多樣,交通參與者在享受通行權利的同時,如遇他人侵犯己方的合法通行權,必須做到合理避讓,主動承擔維護安全的義務。如果發生了交通事故,應怎樣分析雙方的行為在事故中所起的作用呢?事故責任的劃分,先確定一方已違反了通行規定,後分析另一方如何處置,再以事故發生時雙方是否盡到了安全義務來衡量雙方行為的作用並劃分責任。
第一、一方存在過錯,其行為影響了另一方的交通安全,這是運用合理避讓原則的基本條件,如果一方沒有過錯或即使有過錯但行為沒有影響另一方的交通安全,則不適用此原則。
第二、被妨礙安全一方應該發現危險的存在卻未發現。未盡到符合其交通參與者身份的一般注意義務為標准,在盡到了一般注意義務,能夠發現危險存在的,視為應當發現,反之視為不應當發現。
第三、被妨礙一方盡到了符合其身份的義務能夠採取有效的避讓措施但沒有採取或沒有採取正確的措施。如果被妨礙方盡到了符合其身份的一般義務要求,能夠採取正確措施而沒有採取的,則適用本原則,反之不適用。
第四、被妨礙方雖有條件採取措施避讓妨礙方,但其所採取的措施不妨礙第三方的交通安全,如果會對正常參與交通的第三方產生危險的,不適用本原則。一般來說,以各行其道原則劃分事故責任相對比較簡單,因為此類事故的路面痕跡及車輛停放位置通常能夠相對客觀地反映當事人的行為。而根據合理避讓原則,直接證據取證比較困難。雖然大多數交通事故都是民事侵權案件,但與其他民事侵權案件存在著不同,交通事故多在動態運行中發生,交通事故中各方當事人的相互作用性較其他民事侵權案件強,為使每一個交通參與者都建立維護交通安全的意識,用合理避讓原則劃分交通事故責任有其合理性。
2、合理操作原則。合理操作原則為:交通參與者在參與交通運行時,為了保證交通安全,應主動杜絕一些法律法規未禁止,但有可能存在危險隱患的行為。如果實施了上述行為且造成了交通事故,應負事故責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機動車駕駛人應當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規的規定,按照操作規范安全駕駛、文明駕駛」。首先,每個交通參與者在參與交通運行時,都有自己的操作習慣,一些習慣存在著危害交通安全的隱患,而法律不可能列舉在參與交通時可能出現的所有行為。其次,再完善的法律也難以對全部交通行為做出無遺漏的規定。在法律實施後,社會上會出現新的事物參與到道路交通運行中,這些新事物也許存在危害交通安全的隱患。適用合理操作原則認定交通事故責任,應著重考慮「雖未違法,但存在交通過錯」的行為。
(五)結果責任原則。行為人的行為雖未造成交通事故的發生,但加重了事故後果,應負事故責任,即結果責任原則。確定該原則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
第一、技術認定的客觀性。從技術的角度出發,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可分為發生原因和結果原因兩種,這兩種原因共同導致了交通事故的結果。嚴格來說,這兩類原因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和地位有一定的區別。發生原因是主動打破交通平衡環境的因素,有一定的主動性。結果原因是在外在因素的作用下,才能造成結果的因素,有一定的受動性。這兩類原因並不是完全孤立的,有時一種原因既含有發生因素也含有結果因素。比如,貨車超載運輸硫酸,車輛在轉彎時,駕駛員因車輛超載而不能有效控制,致使車輛佔用對向車道,與對向車輛碰撞,此時超載表現為發生原因。由於車輛超載,捆綁不牢固,硫酸罐落下地面後摔裂,硫酸泄露腐蝕車輛和路面,超載在此表現為結果原因。一般認為,發生原因的作用大於結果原因,但]發生原因和結果原因在一起事故中的作用方式不盡相同,在事故中的作用大小也不能一概而論,必須從實際出發,在充分調查取證的情況下綜合考慮。交通事故認定是全面、客觀反映交通事故成因的技術認定,應該客觀、科學、公正地表述事故成因。作為證據,當事人的過錯客觀地造成了事故後果或是造成後果的原因之一,有過錯的當事人就應該負事故責任。
第二、增強交通參與者維護交通安全的意識。交通環境是一個復雜的大系統,交通參與者是其中的子系統,為了維護大系統的正常運轉,子系統必須要正常運轉,這要求每一個交通參與者都必須自覺遵守交通法律法規。任何一個違反交通法律法規的行為,都存在影響交通環境正常運轉和導致交通事故的隱患。為了保障交通安全,任何人在參與交通時都要自覺遵守交通法律法規。同時,對違反交通法律法規,違法行為是加大事故後果原因的違法者認定事故責任是非常必要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經過調查後,應當根據當事人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對導致交通事故的作用及其行為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過錯時,還應注意以下兩點:
(1) 應強調駕駛人員職業上的注意義務,避免對行人、非駕駛方的苛刻要求,留給其精神和身體以適度的自由空間。判斷駕駛人員責任時,不應僅看其是否違章(不違章不意味著已盡注意義務),還應看其是否遵守一般安全義務,因為任何發達的交通規則都不能完全概括現實交通的復雜狀況;
(2)如果雙方均未報案,一般應認定駕駛方有條件報案而未報案,使其承擔賠償責任;

2. 在國道上,路過村莊限速40,發生了交通事故,經鑒定我超速%100了,我的駕駛證能吊銷嗎

出交通事故主要以誰違反交規為准

超速百分之100

沒有構成人員傷亡不會吊銷駕照

3. 城市道路限速40但是開到了60會罰款扣分嗎

交通部門會給予警告,不會罰款扣分。

駕駛機動車違反限速規定,屬於以下情形之一,未造成後果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予以警告:

(一)在限速低於60公里/小時的公路上超過規定車速50%以下的;

(二)駕駛中型以上客貨車、校車、危化品運輸車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外的道路上超過規定車速10%以下的;

(三)駕駛中型以上客貨車、校車、危化品運輸車以外的機動車超過規定車速10%以下的;

(四)駕駛機動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低於規定時速20%以下的。

(3)限速侵權擴展閱讀:

新交規規定:

1、車速超過限速20%,低於50%的,扣6分,罰款200元。

2、要是超速超過50%,將直接扣12分及罰款200元。雖超速的處罰非常嚴厲,但並非所有的超速都會被扣分、罰款的。

那麼在以下情況會被警告不會被罰款。

1、限速<60km/h,超速不超過50%,不罰

新交規明確規定,在限速低於60km/h的路段上,限速若不超過50%就不會被罰。也就是說:在限速50km/h的路段,若車輛的速度達到60km/h,此時並不算違章。因為此時僅僅超速20%,但要是車速超過75%,則屬於違章范圍了。

2、超速不足10%,不罰

一般在行車時,只要超速不足10%,一般來說是不會領罰單的,但可能會被交警處警告處分。舉個例子:在最高限速100km/h的路段,車速為109km/h時,是不超速的,不會被扣分罰款。因為這時僅僅超速9%,不足10%。

3、車速低於最低限速不到20%的,不罰

在有最低限速的路段上,車速低於最低限速不到20%的,也是不會扣分罰款的。舉個例子說明:在最低限速50km/h的路段,要是你的車速僅為35km/h,那就是違章了;只要車速不低於40km/h,那就不屬於違章行為。

4. 這個對安全有著絕對固執的公司,終於要對限速下手了

如果你對行車安全很關注,那就一定不可能不知道沃爾沃,這個號稱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車品牌,多年來為了能夠提高發生事故時乘員的存活率,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
比如我們非常常見的一體式車身、三點式安全帶、後向式兒童安全座椅、車載安全氣囊、頭頸部安全保護系統、盲區監測都是它多年來的成果
根據最近英國路透社的報道,沃爾沃對外宣布,為了進一步提升安全性,未來它在全球生產發售的所有汽車的最高時速都會被限制在180km/h之內,就是為了兌現之前在2020年將乘客死亡率降到0的承諾。
而且它還表示以後生產的所有沃爾沃車型都會安裝有限速器,同時再配備一把特殊的「關愛鑰匙Care Key」,車主可以對車輛的最高速度進行限制,這樣如果你的家人、愛人、朋友駕駛車輛時,就可以對其進行約束,以免因速度過快而造成事故和傷亡發生。
其實早在2019年沃爾沃就透露過未來將會實行限速180km/h的舉措,但是很多人都認為這確實是不太可能,或者說短時間內還是不太現實,誰能想到沃爾沃為了安全真的是什麼都敢做。
於我個人而言,我會覺得這一做法確實是挺好的,畢竟國內的限速最高也就在120km/h,絕大多數人都不會跑得太快,這么做還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人因為頭腦發熱而去違法超速甚至飆車的事件發生。
但如果是在擁有不限速高速的德國,可能就會有些人抱怨了,不過沃爾沃的態度還是很明確的,為了安全,它甚至不惜損失掉這一小部分客戶,說起廠商給消費者限速,是不是和家長給孩子限制玩手機時間有些相似?真的是用心良苦。
聲明: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5. 什麼下載工具不故意限速讓人買會員

現在中國網友基本上都面臨著一個問題,下載軟體的流氓限速行為。網上有很多東西都需要特定的下載軟體才能下載,但是你用了下載軟體後卻發現你的下載速度被降了至少三倍(一般的下載軟體都是降三倍有個別軟體例如迅雷直接給你降到下載速度為零),同時會有一個小彈窗在上面顯示請充值VIP給你加速三倍或者多少倍。實際上他們加速了嗎?沒有他們只不過是利用代碼限制了你的網速,然後逼著用戶購買VIP再取消限制代碼,返還給你真正的網速。請問:1、這種手段算不算強制營銷。2、這種利用代碼限制用戶網速的手段合不合法。3、時代在進步各種東西都在提速反而他們明目張膽的限速請問是不是和國家的發展戰略相沖突。

第一,被下載的軟體不是下載工具公司所有;
第二,限制用戶的正常使用權限是侵權行為,
第三,下載工具其實都是利用了用戶作為分散網盤載體,也就是利用了所有用戶的電腦硬體和網路資源。
就這樣,還堂而皇之的給用戶限速,***是夠日的!

6. 請教--限速30km是不應該有測速的嗎如限30km,那60km就要罰2000嗎請問對不合理測速罰款應如何舉報投訴

實踐中,交警部門存在限速值設定過低、限速標志設置過小、抓拍行為不夠規范等問題。你可以專通過屬到政府法制辦申請行政復議,撤銷一部分處罰,記住:先交罰款,要不斷的申辯,交警可能不耐煩,不聽,然後以不聽陳述和申辯,或沒有行政處罰法規定的送達或一事不再罰等為理由行政復議,要求撤銷處罰。

7. 小區未設限速標志發生交通事是否要成擔責任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中關於道路的定義,未包括住宅小區內的道路。實際上在各地類似案件的處理過程中,通常由轄區公安派出所民警行使屬地管轄權。從本案例情節看,肇事者沒有主觀故意但有車速過快的過失行為,應當屬於民事侵權行為。根據《民法通則》有關規定,肇事司機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而物業管理公司雖然不是直接侵權人,並且按照合同的約定履行了小區內交通秩序管理的義務,設置的交通標識也並無不妥。交通事故發生後物業管理企業積極依法(條例)履行義務。

但如果有證據表明物業公司設置的小區交通標識設置不符合相關規定並年久失修使標識失效(履行合同義務有瑕疵),同時證據證明該行為與事故發生有因果關系,則物管公司應當承擔一定的管理責任。反之則物管公司不應當承擔責任;

2、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此案是兩個不同的法律關系,可以視為兩個債務:肇事者與原告之間是侵權民事責任(因侵權所生之債);業主向物業管理公司主張的是違約責任(因合同所生之債)。所以,交通事故的處理,不影響當事人追究物業公司的責任(如果物業公司有違約或違法行為)。當然這個賠償的范圍與侵權賠償是一致的,不能超出實際損失。如果在實際損失之內,就不算額外賠償。

3、在物業管理的過程中,物業區域內的交通標識設置須符合國家或相關主管部門的強制性規定,除在道路拐彎處加裝限速標識牌外,還應加裝反光鏡、限速路埂、減速帶等物防設施,並在物業區域內應做好相關交通、消防知識的宣傳;對物業區域內的交通標識等公共設施設備及時巡檢、修繕,確保其正常使用。

4、物業管理企業在發生惡性突發事件後,物業管理企業要作好現場搶救、保護,在採取應急措施的同時應及時報告、聯系相關事故處理部門或通知責任人,以最大限度降低損失。另外,通過購買相關責任保險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轉移風險。

8.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里道路或隧道,沒按規定放置警示牌的侵權違法有哪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9. 反復驗證迅雷7確實故意限速,怎麼解決

1、首先打開迅雷下載軟體,找到右上角的主菜單按鈕,如圖。

閱讀全文

與限速侵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