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中國侵權責任法學者建議稿及其立法理由

中國侵權責任法學者建議稿及其立法理由

發布時間:2022-03-13 15:23:15

『壹』 2012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1法學調查報告初稿 2調查報告終稿 3論文開題報告表 4論文初稿寫作提綱 5論文初稿

內容提要: 網路侵權只是一種發生在特殊場所的侵權形式,並非一種新的侵權類型,其在侵權責任歸責原則、構成要件、免責事由等方面,整體上並不存在特別之處。倘若把網路侵權作為一種類型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則形式不斷變幻的網路侵權將嚴重威脅到侵權法的穩定,在對尚處於發展階段的互聯網路侵權運行規律認識並不清楚的情況下,並不是一種好的選擇。《侵權責任法》不將網路侵權作為特殊的類型看待,是一種合適的選擇。

引言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以下簡稱《侵權責任法》)的立法工作進入研究者視野以來,在關於《侵權責任法》的立法研討之中,有關網路侵權責任的類型化問題始終是焦點之一。對此,學者們意見尖銳對立:有學者極力主張將網路侵權作為一種特別侵權類型,分專章予以規定,有學者則堅決反對。[1]盡管《侵權責任法》已於2009年12月26日由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通過,但可以肯定的是,有關網路侵權類型化問題的論爭並不會因此而結束,隨著網路侵權的日趨常態化,此一問題的爭論必將持續下去。

筆者注意到,盡管學者們言之鑿鑿,卻並無一篇有分量的著述對網路侵權責任的類型化問題進行專門的分析,學者們多站在自己的視角內自說自話,立場的確定和觀點的形成多沒有經過嚴密的論證,這註定了難以形成有說服力的意見,不利於共識的形成。

在本篇文章中,筆者將以網路侵權的特點為基礎,考察網路侵權到底對傳統侵權責任理論產生了何種沖擊,應對這種沖擊的辦法是什麼:是將其作為特殊類型的侵權責任規定在侵權責任法中,抑或是通過特別法與司法解釋的方式進行規制較為合適?

一、網路侵權的特徵及類型化標準的提出

網路侵權,即網路用戶、網路內容提供商、網路服務提供商通過網路從事侵害他人民事權利和利益的行為。嚴格而言,網路侵權的表述並不準確:網路是物而不是人,物本身並不能實施加害行為對他人造成損害,自然不能成為侵權的主體。因此,網路侵權只不過是一種習慣性的表述,「它不是指侵害某種特定權利(利益)的具體侵權行為,也不屬於在構成要件方面具有某種特殊性的特殊侵權行為,而是指一種發生於互聯網空間的侵權行為,可以簡稱為『網上侵權'。」[2]基於網路侵權的媒介性質,有學者將其視為一種特殊的媒介侵權。[3]

關於網路侵權的特點,學者們的表述略有差異。王利明教授主持的中國人民大學版《中國民法典學者建議稿及立法理由·侵權行為篇》總結為三個,即場所的特殊性、侵害對象的非物質性、網路傳播范圍的不確定性。[4]張新寶教授認為有六個特徵,[5]其他學者的觀點也各有不同。筆者認為,網路侵權責任主要具有如下七個方面的特點:

1.侵權場所具有特殊性。網路侵權是通過計算機在一個虛擬的空間中完成,這使得侵權行為具有隱蔽性,「如果不通過計算機,僅憑人的感觀是無法感知的」,[6]不僅受害人難以覺察侵權行為的存在,侵權人在網上也很容易掩飾自己的身份。

2.責任承擔主體具有多元性。在網路環境下發生的侵權,一般網路用戶就自己的行為後果承擔侵權責任;雇員或民事行為能力受限制的人侵權時,由僱主或監護人承擔准侵權行為責任;網路服務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簡稱ISP)沒有盡到注意義務時,也可能對他人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害承擔民事責任,這種責任以過錯為基礎,屬於所謂的中間責任;計算機病毒感染他人計算機造成資料庫、計算機程序或者硬體損害,製造、傳播計算機病毒者應當對此承擔自己責任。

3.被侵害的客體多具有非物質性特點,雖然有時也涉及電子貨幣這種實際可計算的損失,但多數情況下屬於非物質性的損失,涉及到精神損害的賠償問題。比如,對人格權的侵害一般限於對名譽權、隱私權、姓名權、肖像權等精神性人格權的侵害,而不會涉及對物質性人格權如生命權、健康權和身體權的侵害,通常也不會涉及對人身自由權的侵害。

4.網路侵權行為的復雜性。首先,網路傳播具有互動性特徵,使得損害後果難於確定:既難於判斷傳播的范圍,亦難以確定訪問(或者接觸)侵權信息的人數。尤其是在網路侵犯著作權案件中,認定加害行為對受害人造成的經濟損失有時十分困難。其次,網路侵權具有多樣性,包括博客撰文、論壇發帖、語音聊天、侵權作品下載、電子郵件、黑客侵犯、病毒侵犯等多樣形式。

5.被害人收集證據和證明加害行為的存在具有明顯困難。在互聯世界中,網頁總是處於不斷更新之中,BBS和聊天室的內容更是不斷滾動翻新,這給被害人收集和確定證據帶來很大困難,即使通過截屏等技術手段進行取證,行為人只要不予承認也很難具有證據效力。[7]即使原告出示具有侵權信息的某家網站的網頁備份,被告也可能主張網頁是仿製的而否認其侵權責任。

6.遠程訪問的便捷與鏈接的無限性,使得網路侵權行為的打擊范圍可以擴展到互聯世界的任何角落,極大地擴展了侵權影響的范圍和幅度。網路傳播不受地域限制的特徵和網站之間的無限鏈接,使得加害行為實施地和損害後果發生地的認定異常困難,給侵權行為法、民事訴訟法以及國際私法帶來挑戰。

7.損害後果的復雜性。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⑴侵害對象的復雜性,不僅可能侵犯民事主體在現實世界中的權利,還可能侵犯虛擬空間的權利,如網名、網路虛擬財產等;⑵損害後果難於消除。許多信息如隱私、商業秘密等,具有不可逆性,一旦公開則再不能恢復原狀。而且,侵權信息一旦在網路上公布,就很難消除。即使網路服務提供商對相關網頁予以刪除,還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搜索到,或通過網路快照之類的工具進行瀏覽。一些侵權信息在被短暫刪除後,過不多久又可能被搜索和鏈接到。

網路侵權的上述特點是否足以表明,其已對傳統侵權責任理論構成根本性沖擊,而到了必須進行類型化程度?

筆者認為,上述特徵只能證明對網路侵權進行類型化探討是有意義的,尚不足以得出須將其類型化的結論。在《侵權責任法》中應否將網路侵權作為一種特殊類型取決於如下方面:1.網路侵權責任與一般侵權責任在歸責原則、構成要件和免責事由等方面有無不同?如果兩者大致是相同的,則沒有類型化之必要。只有不同之處甚多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在侵權法中專章作出規定。因為傳統上,世界各國尚無將網路侵權作為特殊類型規定在侵權法的先例,改變傳統是需要充足理由的。「在我們沒有把握未來一定會更好的時候,我們應該保持現狀。」[8] 2.即使存在歸責原則、構成要件、免責事由等方面的不同,也並不表明侵權法必然要對網路侵權進行類型化規定,是否進行類型化還要經過充分的利弊衡量:網路侵權的類型化與侵權法的民事基本法性質會否沖突?通過侵權法與通過其他法解決誰更具可行性,產生的效果更好?

下文將在對網路侵權進行分門別類的基礎上,結合上述標准探討其類型化問題。

對於網路侵權可以作不同分類,如依行為主體之不同,可以分為信息上傳者侵權、信息傳播者侵權和網路服務提供商侵權;依行為侵犯之客體不同可以分為網路侵犯人格權、侵犯個人信息財產權、侵犯域名權等。筆者認為,對網路侵權大致可作如下區分:1.通過網路侵害他人名譽、隱私、姓名、肖像權利或侮辱、誹謗他人等侵犯人格權的行為;2.通過網路侵犯商譽、侵犯商業秘密、進行不正當競爭等商事侵權行為;3.通過網路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4.黑客入侵他人資料庫盜取相關信息,或通過電子郵件傳播電子病毒侵害他人資料庫、軟體乃至硬體設備等非法入侵、非法盜取、損毀財產等行為;5.侵害他人域名權的行為;6.網路經營者對他人實施的加害行為疏於採取必要措施的不作為行為。

不知道你指的是哪一項,法學有分:民法,經濟法,刑法,行政法,國際法。。。。

『貳』 我國侵權責任法的立法特點,詳細一點,字數多一點,不要從其他知道上復制的。滿意的話增加財富值。

中國《侵權責任法》的主要特點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侵權責任法》是民主立法、開門立法的成果,其中凝結了廣大立法工作者、司法工作者以及法學工作者的智慧和貢獻,是民商法理論界和實務界的集體智慧結晶。立法者在制定法律過程中,尊重專家學者的意見,廣泛聽取司法工作者的聲音;司法界積極配合,為立法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民法學界廣泛討論,各抒己見,為《侵權責任法》提供理論支持。《侵權責任法》的每一章節和條文都廣泛徵求了意見,是一次民主的立法,確確實實適應中國當前的情況。
第二,《侵權責任法》體現以人為本的立法精神,是一部建設和諧社會進程中體現以人為本理念的一個民事權利宣言。在內容上,突出了現實生活的需要,重點解決20年來出現的突出問題,如「同命不同價」、網路侵權、建築物倒塌責任、產品的警示召回、保險責任的分擔等問題,在《侵權責任法》中都有了切實可行的規定。
第三,《侵權責任法》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一是第2條採用開放式列舉的方式規范了本法保障的權益范圍,廣泛全面地對各種私權以及各種利益提供了保護;二是自始至終都貫徹體現了對人和生命健康的最重要、最首要的關懷,把它放在首位來進行保護;三是按照歸責原則建立了一個獨特且完整的侵權法體系,非常科學、嚴謹;四是巧妙地做到了一般條款和具體列舉的結合;五是在《侵權責任法》第15條全面規定列舉了各種侵權責任形式,而且在責任形式的規定方面也實現了一般規定和具體列舉的結合。
學者從歷史角度闡釋了中國侵權責任法的發展,認為《侵權責任法》是外國立法經驗借鑒與本土國情的密切結合,它體現了立法者博採眾長、兼收並蓄的立法風范,以及中國民法學者既有學習他人的胸懷,也有屹立於世界之林的勇氣,因而形成了鮮明中國特點,已經受到各國民法學家的重視,將會對外國侵權法的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中國《侵權責任法》獨具中國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侵權責任法》單獨立法。《侵權責任法》採用單獨立法的形式,是成文法國家第一部以侵權法的名稱制定的法律,這是對傳統民法典體系的重大突破,是對各國民事立法的重大貢獻。這部法律的制定之所以能夠廣泛引起世界各國學者的普遍關注,就是因為制定這部法律所具有的創新和重大突破意義。
第二,規定了獨具特色的侵權責任一般條款。有的專家認為《侵權責任法》第2條是侵權責任一般條款,有的專家認為《侵權責任法》第6條第1款是侵權責任一般條款。有學者指出,《侵權責任法》第2條和第6條第1款都是侵權責任一般條款,是一個大小搭配的雙重侵權責任一般條款,是獨創性的立法模式。在成文法國家的侵權法中,只有一個侵權責任一般條款,或者是小的一般條款,或者是大的一般條款,而中國《侵權責任法》規定了兩個侵權責任一般條款,第2條是大的一般條款,全面概括全部侵權責任;第6條第1款是小的一般條款,規范一般侵權行為;二者相互結合,構成《侵權責任法》的完整邏輯結構。
第三,突出強調私權優先規則。《侵權責任法》第4條規定私權優先規則,賦予侵權請求權以優先權保障,當侵權人因同一行為同時承擔侵權責任、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而其財產不足以支付的,首先支付侵權責任。有了優先權的保障,就能夠保證第3條規定的侵權請求權得到擔保物權的保障。這表現了中國立法的昌明,表達了私權的尊崇地位,體現的是國家、政府不與民爭利的思想。
第四,著重解決死亡賠償的「同命同價」問題。學者認為,城鄉體制是一種客觀存在,但立法是要維護這種體制還是消除這種體制,有一個立場問題。在死亡賠償金的問題上不自覺地維護二元體制,「同命不同價」的結果就是歧視農民。《侵權責任法》的規定校正了這種做法,拋棄了按照城鄉居民戶口確定賠償標準的做法,實現了城鄉居民的平等保護。
第五,在具體制度構建方面,與會專家學者指出以下侵權責任制度具有中國特色。
(1)醫療損害責任。《侵權責任法》結合中國實際情況,綜合平衡受害患者利益、醫療機構利益和全體患者利益的關系,借鑒各國醫療損害責任制度的經驗,對醫療損害責任作了詳細、具體的規定,打破了世界各國侵權法都不規定醫療損害責任的傳統做法,解決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2)環境污染責任。《侵權責任法》把《民法通則》以及環境保護法中關於侵權法規范進行整合,協調了《侵權責任法》與《環境保護法》以及其他環境保護單行法的關系,補充了新的責任規則。
(3)飼養動物損害責任。《侵權責任法》第十章專門規定飼養動物損害責任,除了規定一般性條款之外,還專門規定違反安全措施飼養動物、禁止飼養的烈性犬等危險動物、動物園飼養的動物以及遺棄、逃逸的動物造成損害的責任,有助於消除社會危險因素,維護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4)物件損害責任。有學者系統解析了《侵權責任法》第85條、第86條、第87條的規定,認為既借鑒了羅馬法的歷史傳統,又體現了中國社會的現實需要,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創造,內容有重大突破。特別是《侵權責任法》第86條規范建築物倒塌造成損害,由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承擔連帶責任,對於規范豆腐渣工程,警戒不法開發商,保障建築物的質量安全,意義重大。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

『叄』 尹飛的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尹飛簡歷

1991年9月——1994年7月就讀於河南省汝南高中;
1994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94年9月——1998年7月,就讀於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法律系,獲法學學士學位;
1998年9月——2001年7月,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獲民商法學碩士學位;其中2000年7月——2001年6月,任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執行主席;
2001年9月——2004年7月,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獲民商法學博士學位;
2004年10月——2006年10月,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博士後流動站進行博士後研究。
2006年7月,調入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工作;9月,晉升為副教授,並擔任碩士生導師;2008年3月兼任法學院院長助理。
2010年9月——2011年8月,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歐洲法研究所訪問教授,獲2011年洪堡學者稱號,德國聯邦總理獎;
2011年9月起,晉升中央財經大學教授。 代表論文
《侵權法為他人行為責任的歸責基礎》,載《法學研究》2009年第5期。
《論義務幫工責任的獨立地位》,載《法學雜志》2009年第3期。
《論更正登記的申請材料與審查》,載《中國房地產》2009年第2期。
《論更正登記的概念構成》,載《中國房地產》2009年第1期。
《異議登記申請四論》,載《中國房地產》2008年第11期。
《異議登記的本質與效力》,載《中國房地產》2008年第10期。
《論登記機構的審查職責》,載《中國房地產》2008年第5期。
《房屋登記的概念與基本原則》,載《中國房地產》2008年第4期。
《論國家賠償責任與用人者責任、加害人個人責任之關系》,載《法學雜志》2008年第2期。
《用益物權概念之研究》(合著),載《學術交流》2007年第11期。
《論物權法中佔有的權利推定規則》(合著),載《法律科學》2006年第6期。
《時代需求與物權法之回應——兼論我國本土化用益物權體系之建構》,載《法學家》2006年第4期。
《合同成立與生效區分的再探討》,載《法學家》2003年第3期;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民商法學》2003年第10期全文轉載。
《用人者責任研究》(合著),載《法學雜志》2005年第2期。
《要約、要約邀請與預約的要約》,載《合同法評論》2004年第3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醫療事故侵權責任中的過錯》,載《侵權法評論》2003年第2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債權讓與通知的主體及效力》,載《判解研究》2002年第3期,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學術著作
獨著,《物權法·用益物權》,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合著學術專著、教材等二十餘部,包括《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及說明》,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中國民法典學者建議稿與立法理由》(五卷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人身損害賠償疑難問題》(與王利明、程嘯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法律適用》(與張新寶、程嘯合著),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中國物權法教程》(與王利明、程嘯合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民法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侵權行為法案例教程》、《民法總則案例教程》(與楊立新等合著),知識產權出版社出版。 2006年至今,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代理法律制度研究》。
2008年12月至今,主持中國法學會部級法學研究重大課題《抗震救災財產權法律問題研究》。
2008年12月至今,主持司法部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侵權法替代責任研究》。
2008年11月至今,主持建設部課題《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修改·房地產租賃制度研究》。
2008年11月至今,主持建設部課題《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修改·權屬登記制度研究》。
2008年5月至今,主持中國法學會部級法學研究自選課題《統一不動產登記制度研究》。
2006年7月至今,主持建設部課題《房地產登記制度研究》。
2005年3月至2006年9月,主持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侵權法特殊侵權責任研究》。
2005年6月至12月,承擔全國殘聯委託的《殘疾人保護法修改·人身權利》課題。
參加科研課題
2008年7月,參加陳桂明教授主持的中國法學會、聯合國發展計劃署項目《地震災區法律問題研究》。
2006年12月至今,參加王利明教授主持司法部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重點研究項目《物權正當性研究》。
2000年至2004年,參加王利明教授受全國人大法工委委託負責起草的《中國民法典草案學者建議稿》的研究工作,為條文總統稿人之一,並具體承擔了民法總則、物權法、債法總則、合同、侵權責任等部分的條文起草和立法理由撰寫工作。
2003年至今,參加王利明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關項目「中國民法典體系與重大疑難問題研究」。

『肆』 行為人自身過錯造成的損害適應什麼法條

侵權責任法解讀第二十六條:過錯相抵
第二十六條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解讀】本條是關於「與有過失」或者「過失相抵」的規定。

被侵權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讓侵權人承擔全部賠償責任,有失公允。因此,侵權人可以被侵權人的過錯為由進行抗辯,要求減輕自己的侵權責任,主要是減少損害賠償的數額。

一、與有過失(過失相抵)是否應當規定為不承擔責任和減輕責任的情形:在立法過程中,與有過失(過失相抵)是否應當規定為不承擔責任和減輕責任的情形之一,曾經存在過不同意見,簡要如下:

從大陸法系有代表性的國家或地區的立法來看,多數將與有過失(過失相抵)制度規定在債法總則,因為「與有過失(過失相抵)」既適用於侵權責任,也適用於違約責任。例如《德國民法典》第254條規定:「損害的發生被害人與有過失者,損害賠償的義務與賠償的范圍,視當時的情況特別是損害的原因主要在何方而決定之。即使被害人的過失僅限於對債務人既不知也不可知的,有造成異常嚴重損害的危險怠於防止或者減少損害時,也同樣適用前款規定。於此准用第278條的規定。」該條即是規定在《德國民法典》第二編「債的關系法」中的第一章「債的關系的內容」之中。我國台灣地區也是如此。大陸法系也有少數國家將「與有過失(過失相抵)」分別規定在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的賠償規定中。例如《日本民法典》第722條第2款規定:「受害人有過失時,法院可以斟酌其情事,確定損害賠償額。」該條即是規定在《日本民法典》第五章「不法行為」之中。

從大陸法系國家的立法來看,與有過失(過失相抵)制度基本用於解決損害賠償數額的計算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梁慧星研究員主持起草的中國民法典學者建議稿侵權行為法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立新主持起草的侵權責任法(草案)建議稿、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利明主持起草的中國民法典學者建議稿中的侵權行為編,均將「與有過失(過失相抵)」規定在損害賠償一章中。

在立法過程中,有些同志建議將「過失相抵」規定在損害賠償部分,即本法的第二章。理由是:「與有過失(過失相抵)」不應作為不承擔責任和減輕責任的情形,即使侵權人沒有對被侵權人的過錯進行抗辯,法院在審理案件過程中發現被侵權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法院也可以減少侵權人的損害賠償數額。例如我國台灣地區「民法」第217條規定:「損害之發生或擴大,被害人與有過失者,法院得減輕損害賠償金額,或免除之。重大之損害原因,為債務人所不及知,而被害人不預促其注意或怠於避免或減少損害者,為與有過失。前二項規定,於被害人之代理人或使用人與有過失者,准用之。」
也有些同志建議將「與有過失(過失相抵)」規定為不承擔責任和減輕責任的情形之一。理由是:(1)被侵權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當然可以作為侵權人的抗辯事由。侵權人可以據此要求減少自己的損害賠償數額;(2)侵權人即是債務人,其對債權人所享有的抗辯權需要法律予以明示。侵權人進行抗辯並提供證據後,法院應當考慮侵權人的主張,在有證據證明被侵權人也存在過錯的情況下,應當減少侵權人的損害賠償額;(3)從理論上講,抗辯事由不僅包括免除責任的情形,也包括減輕責任的情形。而被侵權人對於損害發生的過錯,屬於減輕侵權人責任的情形;(4)將被侵權人的過錯作為侵權人的抗辯事由,並不妨礙在侵權人沒有據此抗辯的情況下,法院在確定損害賠償額時可以主動考慮被侵權人過錯的情形,即法院可以斟酌被侵權人的過錯程度,確定減少損害賠償的數額。
二、與有過失(過失相抵)的適用范圍

在立法過程中,與有過失(過失相抵)的適用范圍問題一直存在爭論。特別是與有過失(過失相抵)是否適用於無過錯責任,我國理論界的爭論由來已久。簡要如下:

(一)與有過失(過失相抵)應當適用於無過錯責任

中國社會科學院梁慧星研究員主持起草的中國民法典學者建議稿侵權行為法編第1630條的「理由」中陳述:「無過錯責任只是不考慮加害人有無過錯,並不是不考慮受害人的過錯;按照受害人過錯的大小,減輕直至免除加害人的賠償責任,與無過錯責任的法理並不矛盾。在無過錯責任的侵權案件中適用過失相抵原則,實質是用受害人的過失抵消加害人的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基本採納了上述觀點。其第二條規定:「受害人對同一損害的發生或擴大有故意、過失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的規定,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但侵權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受害人只有一般過失的,不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確定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時,受害人有重大過失的,可以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按照該條規定,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的是無過錯責任,即在無過錯責任的案件中,如果受害人有重大過失,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賠償責任,但受害人屬於輕微過失的,不減輕侵權人的賠償責任。

從國外的立法來看,《俄羅斯民法典》採納類似的觀點。該法典第1083條第3款規定:「受害人有重大過失而致害人無過錯,且其責任不以過錯為必要時,應減少致害人賠償的數額或者免除其賠償損害,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對公民生命或健康造成的損害,不得免除賠償損害。」

(二)與有過失(過失相抵)僅適用於過錯責任
在立法過程中,有些同志認為與有過失(過失相抵)僅適用於過錯責任。理由是: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規定:「受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民事責任。」從該條中的「也」字可以看出,侵權人因為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受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才減輕侵權人的民事責任。即侵權人有過錯,才能談得上受害人也有過錯。該條實質上強調了侵權人的過錯責任。

從國外的立法來看,《蒙古國民法典》採納了類似的觀點。該法典第394條規定:「受害人對造成損害或擴大損害程度也有疏忽或者漫不經心的,則可考慮當事人的過錯減少加害人的責任額。」

從本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承擔無過錯責任的情形來看,與有過失(過失相抵)的適用情況主要有以下三種:

1.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不包括對與有過失進行抗辯

按照本法第七十條規定,民用核設施的經營人在發生核事故的情況下造成他人損害的,只有能夠證明損害是因戰爭等情形或者受害人故意造成的前提下,才能免除責任。如果損害是由受害人的過失,哪怕是重大過失造成的,也不能減輕民用核設施經營人的責任。

2.法律規定只能以受害人的重大過失進行抗辯

承擔無過錯責任的主體只有能夠證明受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有重大過失的前提下,才能對受害人進行抗辯,即要求減輕自己的責任。例如:(1)按照本法第七十二條規定,佔有或者使用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高度危險物的佔有人、使用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只有能夠證明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重大過失的,才可以減輕佔有人或者使用人的責任。(2)按照本法第七十八條規定,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只有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的重大過失造成的,才可以減輕責任。(3)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五條第三款規定,水污染損害是由受害人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減輕排污方的賠償責任。3.法律規定可以受害人的與有過失進行抗辯(1)按照民用航空法第一百五十七條和第一百六十一條的規定,飛行中的民用航空器或者從飛行中的民用航空器落下的人或者物,造成地面上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害的,民用航空器的經營人能夠證明損害是部分由於受害人的過錯造成的,相應減輕其賠償責任。

(2)按照本法第七十三條規定,從事高空、高壓、地下挖掘活動或者使用高速軌道運輸工具造成他人損害的,經營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擔責任。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失的,可以減輕經營者的責任。

三、與有過失與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關系
在立法過程中,有些同志建議將本條中的「過錯」改為「過失」。理由是:(1)從德國、日本和我國台灣地區的立法來看,都強調的是受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存在過失;(2)「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如果是受害人故意造成自己損害,則不是減輕行為人責任的問題,而應當適用本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即免除行為人的責任。

本法沒有採納上述意見。理由是:如果損害完全是由於受害人故意造成的,即損害發生的唯一原因是受害人的故意,應適用本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完全免除行為人的責任。但如果受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存在故意,而侵權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則屬於減輕侵權人責任的問題。例如,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機動車駕駛人酒後且嚴重超速度行駛的,對機動車駕駛人也不能免除責任,而只能是減輕責任。

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是:如果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但行為人有輕微過失的,是否構成與有過失的問題。例如社會上已經發生的不少機動車「碰瓷」的案例,「碰瓷」行為基本是在機動車違規並線或走非機動車道等輕微違法行為的情況下實施的。在立法過程中,多數同志認為機動車駕駛人對「碰瓷」的人不應給予賠償,即應當免除機動車駕駛人的責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立新主持起草的侵權責任法(草案)建議稿第30條的「立法理由」陳述:「在過錯責任原則適用的范圍,如果受害人具有故意,而加害人只有輕微過失,加害人也可以免責。在無過錯責任原則適用范圍,若受害人故意,加害人即可免責。」

『伍』 侵權責任法的起草人有哪些

楊立新: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侵權責任法》主要起草人之一。

『陸』 馬特的人物簡介

馬特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學專業,2005年獲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民法總則、人格權法、法學方法論。先後榮獲2004年度美邁斯律師事務所(O'Melveny & Myers LLP)頒發的「美邁斯」法學獎、2007年度最受學生喜愛的十位教師、2010年王林生獎教金、2011年北京市「教育先鋒」標兵等榮譽。迄今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等多項課題,並作為主要成員參與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及若干國家級課題研究,發表論文五十餘篇,出版專著、教材十餘部。 1.《權利沖突中的利益衡量與動態抉擇——以羅伊訴韋德案為例》(1.1萬字),《江西社會科學》(CSSCI期刊)2014年第8期。
2.《公共治理視角下的知情同意規則改革》(0.8萬字),《管理世界》(CSSCI期刊)2014年第7期。
3.《論同居權與婚內強奸》(1萬字),《山東社會科學》(CSSCI期刊)2014年第7期。
4.《民事視域下知情同意權的權利基礎及規則建構》(1.2萬字),《江淮論壇》(CSSCI期刊)2014年第5期。
5.《登記對抗主義適用空間研究》(0.9萬字),《甘肅社會科學》(CSSCI期刊)2014年第4期。
6.《不動產登記條例爭議問題探討》(0.9萬字),《理論與改革》(CSSCI期刊)2014年第4期。
7.《隱私權的譜系學考察》(1萬字),《湖南社會科學》(CSSCI期刊)2014年第3期。
8.《美國隱私權的歷史與發展》(合著,第一作者,2萬字),《國外社會科學前沿》,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9.《權利沖突解決機制的整體構建》(1萬字),《國家行政學院學報》(CSSCI期刊)2013年第2期。
10.《<著作權法>修改草案第69條的再審視——以現行規范比較為視角》(合著,第二作者,1萬字),《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3期。
11.《個人資料保護之辯》(1.5萬字),《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CSSCI期刊擴展版)2012年第6期。
12.《學校事故責任辨析——侵權責任法第38、39、40條的解釋論考察》(1.2萬字),《學術論壇》(CSSCI期刊)2012年第7期。
13.《從意思自治到人格保護——隱私權視角下的現代民法範式移轉》(2萬字),《私法研究》(CSSCI集刊)第十卷,法律出版社2011年7月版;《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年第2期轉載。
14.《雲計算時代下的個人信息保護》(0.8萬字),《中國信息安全》2011年第9期。
15.《父愛主義與「還地於民」》(1萬字),《北方法學》2010年第6期。
16.《英美法中的個人隱私保護》(0.8萬字),《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0期。
17.《損害賠償、不當得利還是無因管理——侵權責任法第二十條辨析》(0.3萬字),《民商法爭鳴》第2輯,法律出版社2010年9月版。
18.《誰謀殺了隱私——從「人肉搜索」看隱私權的困境與出路》(3萬字),《月旦民商法雜志》2009年第6期。
19.《論人格權救濟體系的建構》(1萬字),楊立新主編:《民商法理論爭議問題——侵權行為類型與發展中的人格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20.《隱私語義考據及法律詮釋》(0.7萬字),《求索》(CSSCI期刊)2008年第5期。
21.《市場經濟建構中的信用問題》(0.7萬字),《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5期。
22.《人格權與憲法基本權關系探討》(1萬字),《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CSSCI期刊)2008年第5期。
23.《論討論式教學在法學教育中的運用》(0.6萬字),《中國成人教育》(CSSCI期刊)2008年第5期。
24.《誰之過——「艷照門」事件折射出的眾生相》(0.3萬字),《信息網路安全》2008年第4期。
25.《隱私權的法經濟學解讀》(0.6萬字),《政治與法律》(CSSCI期刊)2008年第4期。
26.《工傷賠償請求權競合問題研究》(合著,第二作者,0.9萬字),《法學論壇》(CSSCI期刊)2008年第3期。
27.《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芻議》(0.8萬字),《河北法學》(CSSCI期刊)2007年第11期。
28.《物權法平等保護原則之辯》(1萬字),《東吳法學》2007年秋季卷。
29.《無隱私即無自由》(1萬字),《法學雜志》(CSSCI期刊)2007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民商法學》2008年第2期轉載。
30.《信用風險與擔保物權之發展》(1.5萬字),《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7年第1輯,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版。
31.《侵犯隱私權的構成及類型化研究》(1萬字),《北方法學》2007年第4期。
32.《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視野下的土地承包經營權》(1.2萬字),楊立新主編:《民商法理論爭議問題——用益物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2月版。
33.《人格權獨立成編辯》(1萬字),王利明主編:《民法典人格權法重大疑難問題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1月版。
34.《人格權與財產權關系考》(0.9萬字),王利明主編:《民法典人格權法重大疑難問題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1月版。
35.《中國人格權法草案專家建議稿》(合著,第三作者,1萬字),王利明主編:《民法典人格權法重大疑難問題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1月版。
36.《民法中「人」的再發現》(0.5萬字),《法學論壇》(CSSCI期刊)2006年第3期。
37.《侵犯隱私權責任的構成與抗辯》(2萬字),王利明、葛維寶(Paul Gewirtz)主編:《中美法學前沿對話——人格權法及侵權法專題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年1月版。
38.《德國法上的隱私權保護》(翻譯,1.6萬字),王利明、葛維寶(Paul Gewirtz)主編:《中美法學前沿對話——人格權法及侵權法專題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年1月版。
39.《評「事實上的信託合同關系」——TMT商標權屬糾紛案的法律思考》(1萬字),《判解研究》(CSSCI集刊)2005年第6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3月版。
40.《隱私權制度中的權利沖突》(0.7萬字),《法學論壇》(CSSCI期刊)2006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民商法學》2006年第5期轉載。
41.《論配偶間同居義務的效力》(0.8萬字),《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42.《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換屆暨2004年年會綜述》(合著,第二作者,2萬字),《中國法學》(CSSCI期刊)2005年第1期。
43.《民法體系化的個案考察——以無權處分問題為中心》(3.7萬字),吳漢東主編:《私法研究》(CSSCI集刊)第四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44.《連環交易中的物權變動與債權保護》(1.1萬字),《判解研究》2004年第1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3月版。
45.《配偶權問題檢討》(2.7萬字),王利明、郭明瑞、潘維大主編:《中國民法典基本理論問題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2月版。
46.《「侵權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研討會」觀點綜述》(1萬字),《判解研究》2003年第4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1月版。
47.《民法典人格權編爭議問題探討》(0.6萬字),《人民法院報》2003年9月12日第三版;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民商法學》2003年第11期轉載。
48.《無權處分合同效力辨》(2萬字),王利明主編:《民商法理論爭議問題——無權處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4月版。
49.《2002年民商法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合著,第二作者,1.3萬字),《法學家》(CSSCI期刊)2003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民商法學》2003年第6期轉載。
50.《論配偶權》(1.2萬字),《判解研究》2002年第4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2月版。
51.《兩個「老乾媽」,到底誰更辣——權利沖突的個案分析兼評「老乾媽」風味豆豉不正當競爭案》(1萬字),《判解研究》2001年第3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52.《從歷史與社會的角度看過錯和違法性的融合》(0.7萬字),楊立新主編:《侵權法熱點問題法律應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1.專著:《隱私權研究》(獨著,45萬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10月版。
2.專著:《物權法前沿理論與實務研究》(獨著,27萬字),知識產權出版社2014年7月版。
3.專著:《英美合同法導論》(合著,第一作者,承擔13萬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4.專著:《物權變動》(獨著,20萬字),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5月版。
5.論文集:《民法典人格權法重大疑難問題研究》(副主編,53萬字),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1月版。
6.立法報告:《中國民法典學者建議稿及立法理由》(合著,承擔20萬字),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版。
7.譯著:《隱私與傳媒》(合譯,第一作者,承擔5萬字),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年3月版。
8.編著:《人格權法案例評析》(主編,23萬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2年7月版。
9.編著:《侵權責任法釋義》(參編,承擔3萬字),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年1月版。
10.編著:《物權法案例評析》(主編,38萬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11.編著:《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及說明》(合著,承擔12萬字),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12.編著:《WTO與中國勞動法律制度的沖突和規避》(合著,第一作者,承擔20萬字),中國城市出版社2001年1月版。
13.教材:《民法學》(參編,承擔9萬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14.教材:《人格權法教程》(合著,第一作者,承擔15萬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版。
15.教材:《民法總則討論教學教程》(主編,60萬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1.2007年——2010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現代社會中的隱私權保護」,課題主持人。
2.2010年——2015年,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項目「生命權的價值沖突」,課題主持人。
3.2011年——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生命權的倫理反思和制度重構」,課題主持人。
4.2012年——2013年,國家留學基金委項目「生命倫理與侵權法改革」,課題主持人。
5.2002年——2005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民法典草案建議稿及立法理由書」,主要參與人,承擔王利明教授受全國人大法工委委託起草的「中國民法典人格權編專家建議稿」及理由書的撰寫工作。
6.2008年——2009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教學研究項目「物權法案例式教學教程」,課題主持人。
7.2011年——2012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教學研究項目「人格權法案例式教學教程」,課題主持人。
8.2010年——2012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術創新團隊項目「民事權利保護研究」,主要參與人。
9.2008年——2011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11工程」三期項目「國際電子商務貿易中個人信息的保護」,課題主持人。
10.2005年——2008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11工程」二期項目「民法總則討論式教學教程」、「物權法案例選評」、「人格權法教程」,課題主持人。 1.2004年美國美邁斯律師事務所(O'Melveny & Myers LLP)頒發的「美邁斯」法學獎
2.2006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本科教學優秀教師一等獎」
3.2007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最受學生喜愛的十位教師」
4.2008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奧運榮譽志願者
5.2009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十佳優秀教師」
6.2009年《民法總則討論教學教程》榮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教育優秀成果獎」
7.2010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王林生獎教金」
8.2011年北京市「教育先鋒」標兵
9.2011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教學新秀獎」

『柒』 王利明的襄助立法 學術報國

從某種程度上說,王利明的學術歷程,也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商事立法歷程的一個縮影。王利明先後參與了《經濟合同法》。《合同法》。《專利法》、《產品質量法》等重要法律的起草和修訂工作,向全國人大提交了幾十部有重要價值的咨詢報告,提出了許多立法建議,受到全國人大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肯定。
作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機關的專家顧問,王利明承擔了大量的司法解釋的論證,起草工作,以一個法學家的豐厚學識和高度責任心為一些重大疑難案件提供咨詢。每當這時,王利明總是放下案頭的工作,忙碌到深夜,反復斟酌推敲,就平生所學向決策者們提出自己的建議。他深知,「筆下有人命關天,筆下有財產萬千,筆下有是非曲直,筆下有毀譽忠奸」。
1998年,王利明當選為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2003年,又當選為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王利明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起草小組成員,負責起草了《物權法草案建議稿及說明》。《侵權行為法草案建議稿》、《人格權法草案建議稿》,並主持完成了《中國民法典(學者建議稿)》的條文和立法理由書。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王利明曾經三次走上共和國的最高講壇,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全國人大常委會作法制講座,直接面對共和國的最高決策者表達自己的見解。
1998年4月7日,第九屆全國人大組建不久,李鵬委員長聽取全國人大財經委的匯報時,王利明的發言給委員長留下了深刻印象。2002年8月31日,王利明又擔任主講人,向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匯報了《物權法律制度》,提出了立法建議。
2004年4月6日,王利明為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講授《企業破產法律制度》。兩個月之後,備受關注的企業破產法草案首次提交審議,這部歷經10年起草的重要法律正式進入了立法程序。
20天後,王利明又參加了胡錦濤總書記親自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2次集體學習,就《法制建設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談了自己的研究體會。

閱讀全文

與中國侵權責任法學者建議稿及其立法理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