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防範醫療糾紛的辦法有哪些
醫療糾紛防範的處理方式有:
1、醫療機構應當制定並實施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制度;
2、設置醫療服務質量監控部門或者配備專(兼)職人員,加強對診斷、治療、護理、葯事、檢查等工作的規范化管理;
3、優化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水平。
【法律依據】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五條
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必須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
《醫療質量管理辦法》第三十六條
醫療機構應當提高醫療安全意識,建立醫療安全與風險管理體系,完善醫療安全管理相關工作制度、應急預案和工作流程,加強醫療質量重點部門和關鍵環節的安全與風險管理,落實患者安全目標。醫療機構應當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建立完善相關制度,利用醫療責任保險、醫療意外保險等風險分擔形式,保障醫患雙方合法權益。制訂防範、處理醫療糾紛的預案,預防、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完善投訴管理,及時化解和妥善處理醫療糾紛。
❷ 醫療糾紛防範對策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守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改權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醫務人員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是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首要前提,也是衡量一個醫務工作者的起碼標准,所以醫院應該教育醫務人員樹立愛崗敬業的精神和「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深入開展「以病人為中心」的優質服務活動,文明就醫。2、醫療機構應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要提高醫療質量、對醫療安全有保障、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就要切實保障醫療質量,對影響醫療質量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地監控。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嚴格依據客觀情況如實記載患者的實際情況,補正病歷時依照法律規定進行標注,保存病歷時安全妥當,對待病歷嚴格負責。
❸ 醫療糾紛的防範建議
醫療糾紛的防範與處理:
1、強化醫務人員的法律意識、質量意識、安全意識、責任意識、依法執業意識和誠信服務意識,樹立法制觀念,保障醫療安全,防範醫療糾紛。
2、加強院科兩級質控,分析總結院內、外的不安全因素,及時消除隱患,防範醫療糾紛的發生。
3、加強醫護患溝通,防範醫療糾紛。
4、引導和規范患者文明就醫。
【法律依據】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十六條
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不願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第四十七條
雙方當事人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的,應當製作協議書。協議書應當載明雙方當事人的基本情況和醫療事故的原因、雙方當事人共同認定的醫療事故等級以及協商確定的賠償數額等,並由雙方當事人在協議書上簽名。
❹ 遇到醫療糾紛,如何採取應對措施
第一, 協商解決
在發生醫療糾紛後,患者首先要採取的就是這個維權手段,因為這個方式程序簡單,處理起來速度快,而且一旦達成協議,醫療機構的賠償也會非常迅速。《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十三條規定:「醫療事故爭議由雙方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的,醫療機構應當自協商解決之日起7日內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作出書面報告,並附具協議書。」
第二, 行政調解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醫療機構關於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報告後,除責令醫療機構及時採取必要的醫療救治措施,防止損害後果擴大外,應當組織調查,判定是否屬於醫療事故;對不能判定是否屬於醫療事故的,應當依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交由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鑒定。」 第三十七條規定: 「發生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的,應當提出書面申請。申請書應當載明申請人的基本情況、有關事實、具體請求及理由等。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身體健康受到損害之日起1年內,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第三十八條規定:「 發生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的,由醫療機構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受理。醫療機構所在地是直轄市的,由醫療機構所在地的區、縣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受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接到醫療機構的報告或者當事人提出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之日起7日內移送上一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處理:
(一)患者死亡;
(二)可能為二級以上的醫療事故;
(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雙方協商達不成一致意見,而進行司法訴訟,一是時間太長,二是訴訟成本要高一些,而行政調解,一來可以在雙方認可的基礎上達成一致意見,二來可以節省時間和訴訟成本,所以有的時候,發生醫療糾紛,選擇行政調解要好一些。
第三, 司法訴訟
司法訴訟是當人們的權利受到侵犯的時候,能夠採取的最後的維權手段,根據《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第一百零六條 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這里明確規定了,當人們的身體受到侵害的時候,當事人有提起訴訟,要求國家法律保護的權利。但是,醫療糾紛在進行訴訟的時候,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四條 下列侵權訴訟,按照以下規定承擔舉證責任:「 (八)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這里涉及到一個舉證責任倒置的問題,也就是說,如果患者一方認為醫療機構的醫療行為給自己或者死亡親屬的人身造成了損害,那麼,患者一方只需要提供在醫院就診的證明及身體受到損害的證明即可,需要醫療機構舉證證明自己的醫療行為跟患者的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如果證明不了,則醫療機構就要承擔敗訴的責任。
❺ 醫療糾紛的防範與處理辦法有哪些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回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改答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醫務人員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是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首要前提,也是衡量一個醫務工作者的起碼標准,所以醫院應該教育醫務人員樹立愛崗敬業的精神和「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深入開展「以病人為中心」的優質服務活動,文明就醫。2、醫療機構應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要提高醫療質量、對醫療安全有保障、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就要切實保障醫療質量,對影響醫療質量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地監控。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嚴格依據客觀情況如實記載患者的實際情況,補正病歷時依照法律規定進行標注,保存病歷時安全妥當,對待病歷嚴格負責。
❻ 醫療糾紛防範與主要措施有哪些
您好,醫療糾紛防範與主要措施包括:
1. 狠抓醫療管理,提高醫療質量
堅持實行醫療質量管理目標責任管理。每年年初醫院與各科室簽訂醫療質量管理責任書,每月進行檢查考核,凡發生一起醫療糾紛,按其責任大小,分直接責任人、間接責任人和管理責任人,進行內部經濟追償。
2.狠抓規章制度的落實,建立醫療糾紛的長效防範機制
即用「三嚴」來規范醫療質量的管理,一是嚴格制定製度。針對醫療質量管理的每一個環節,特別是容易出現醫療安全隱患的重點環節,如婦產科、產房、手術室、供應室、急救室,逐一排查醫療安全隱患,逐條落實到人進行整改;二是嚴格考核制度。每月由醫務科、護理部、院感等職能科室人員組成的質控小組對各科室進行檢查考核;三是對考核結果、嚴格按制度兌現,決不姑息遷就。同時,經常組織醫護人員對近年來單位或外單位發生過的醫療糾紛進行分析討論,找准主、客觀原因,並從中總結出帶有普遍性的經驗教訓,有針對性的對相關制度進行修改和完善,形成長期有效的醫療質量管理防範制度,確保在醫療質量管理和醫療糾紛的處理中做到有章可循。
3.把脈誠信,加強醫患溝通
加強醫患溝通是確保醫療質量,減少醫療糾紛的重要環節,良好的醫患溝通,不僅能增加患者對醫療技術局限性和高風險性的了解,加深對醫生的信任,還可以疏導患者的社會心理問題,促進疾病的轉歸。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❼ 如何防範和處理醫療糾紛
一、防範方法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改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
2、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
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
4、改進服務作風,提高醫療質量,改善服務態度,切實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
5、實施知情同意,醫院在醫療活動的不同階段都要防範醫療爭議,自始至終都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通過告知明確醫療服務合同的目的、疾病發展轉歸過程和醫療服務的損害特性,明確醫療服務合同履行的風險。
二、解決途徑
醫療民事糾紛與其他民事糾紛一樣,屬於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屬民法的調整范疇。根據 「私法自治」的原則,通常情況下,國家不予干預,因此,雙方當事人可以就醫療糾紛進行協商,也可以進行民間調解和行政調解。
從理論上講,醫療合同糾紛也可進行仲裁解決,但仲裁解決醫療糾紛還不受重視。國家對醫療民事糾紛的干預表現為民事訴訟,需要當事人起訴才能發生。也可以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解決。
(7)醫療糾紛防範措施擴展閱讀
醫療糾紛法律法規: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自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工作。為了將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工作全面納入法治化軌道,保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維護醫療秩序,保障醫療安全,國務院制定本條例,從制度層面推進醫療糾紛的依法預防和妥善處理,著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促進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條例》明確提出開展診療活動應當以患者為中心,加強人文關懷,嚴格遵守相關法律、規范,恪守職業道德。通過加強醫療質量安全的日常管理,強化醫療服務關鍵環節和領域的風險防控,突出醫療服務中醫患溝通的重要性,從源頭預防醫療糾紛。
《條例》明確了醫療糾紛處理的原則、途徑和程序,重點強調發揮人民調解途徑在化解醫療糾紛上的作用,並從鑒定標准、程序和專家庫等方面統一規范了訴訟前的醫療損害鑒定活動。
《條例》對不遵守醫療質量安全管理要求、出具虛假鑒定結論和屍檢報告、編造散布虛假醫療糾紛信息等違法行為,設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
❽ 社區醫療糾紛和事故的防範措施有哪些
近年來,醫療糾紛醫療事故呈現上升趨勢,與此相反,廣大醫護人員在如何防範和處理醫療糾紛醫療事故方面的知識卻顯得比較欠缺。為有效減少和防範醫療糾紛醫療事故的發生,提高醫護人員在防範和處理醫療糾紛醫療事故方面的能力,現將我院制定的《醫療糾紛醫療事故防範和處理預案》提供給廣大醫院管理同行,以供交流、借鑒。
醫療糾紛及醫療事故的防範預案
(1)醫院及各科室應組織醫務人員加強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的學習,並具體落實到醫療執業活動中。
(2)加強醫德醫風教育,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抵制商業賄賂,樹立愛崗敬業精神,努力鑽研業務,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水平,以病人為中心,全心全意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經濟的醫療服務。
(3)科主任、護士長作為科室醫療安全第一責任人,敢於負責任,敢於批評,嚴格管理,不斷完善科內管理制度。
(4)科室內部加強「三基」訓練,嚴格操作規程,加強日常檢查及考核,嚴格按規章制度執行並定期進行分析整改。對出現的明顯差錯及事故隱患,對職工反映的醫療事故苗頭要認真處理,不得拖延、阻撓、包庇、弄虛作假。
(5)加強醫務人員素質教育,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服務宗旨,構築和諧醫患關系。醫務人員應主動加強醫患溝通,隨時將病人的病情及診療情況告知病人或家屬;各種醫療護理記錄和有關資料要及時、完整、准確;在臨床診療過程中,需行手術治療、特殊檢查、特殊治療和實驗性臨床醫療的患者,應填寫知情同意書。
(6)全體醫務人員要有大局意識,科室之間、醫護之間、臨床醫技之間、門診與急診之間、門急診與病房之間應相互配合。
(7)嚴禁在患者及其家屬面前談論同行之間對診療的不同意見,嚴禁誹謗他人,抬高自己的不符合醫療道德的行為。
(8)各種搶救器械設備要處於備用狀態,可隨時投人使用。根據資源共享、特殊急救設備共用的原則,醫務科有權根據臨床急救需要進行調配。
(9)禁止在診療過程中、手術中談論無關或不利於醫療過程的話題。
(10)嚴格執行首診負責制,嚴禁推諉病人。
(11)任何情況下,未經批準的進修醫師不得獨自參加各種會診。
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處理預案
(一)程序
1、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啟動本預案。
2、一旦發生醫療事故爭議,需立即通知上級醫生和科室主任,同時報告主管部門醫務科,夜間為總值班,不得隱瞞,否則將承擔可能引起的一切後果。由護理因素導致的醫療事故爭議,除按上述程序上報外,同時按照護理體系逐級上報。
3、由醫療問題所致的糾紛,科室應先調查,迅速採取積極有效的處理措施,控制事態,爭取科內解決,防止矛盾激化,並接待糾紛患者及家屬,認真聽取患者的意見,針對患者的意見解釋有關問題,如果患者能夠接受,投訴處理到此終止。
4、主管部門接到科室報告或家屬投訴後,應立即向當事科室了解情況,與科主任共同協商解決辦法(當事科室必須在24小時內就事實經過寫出書面報告上報醫務科,並根據要求拿出初步處理意見),共同指定接待病人家屬的人員,由專人解釋病情。如果患者能夠接受,投訴處理到此終止。如果患者不能接受,請患者就問題的認識和要求提供書面的材料;然後,找有關責任人調查了解問題的詳情,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並向分管副院長匯報,與患者協商處理意見,如患者接受,處理到此終止。
5、對主管部門已接待,但仍無法解決的醫療糾紛,由院醫療事故處理小組辦理。醫療事故處理小組對發生的醫療糾紛或事故要立即組織有關人員對事件發生的經過、原因、性質、後果等情況進行調查,並將調查的結果報告院長。
6、患方同意醫院醫療事故處理小組對醫療事件產生的原因、經過、性質等的調查分析意見,並願意協商解決的,可協商解決,解決結果需報告院長。重大事件應與患方簽署終結協議書。協議書應載明雙方的基本情況、醫療事件產生的原因、事件的性質或共同認定的事故等級和協商確定的賠償數額等。
7、患方不同意醫院醫療事故處理小組對醫療事件產生的原因、經過、性質等的調查分析意見,並不願意協商解決的,為避免矛盾激化可報請院長批准後,報請衛生行政部門或司法途徑加以解決。
8、由醫務科根據患者或家屬的要求決定封存《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所規定的病歷內容。
9、疑似輸液、輸血、注射、葯物引起的不良後果,醫務科以及患者或家屬共同在場的情況下,立即對實物進行封存,實物由醫院指定相關部門保管。
10、如患者死亡,必須要求作屍解以明確死因,病歷上應有記錄。如拒絕作屍解,應要求家屬簽字。
11、如患者需轉科、轉院治療,各科室必須竭力協作。
12、遇家屬或病人情緒激動,不聽勸阻或聚眾鬧事影響正常秩序者,立即通知保衛科或派出所人員到場,按治安管理條例辦理。
【處理流程】當事人→上級醫生和科室主任或門診部主任→向主管部門(醫務科、護理部)報告→向分管副院長匯報→院醫療事故處理小組→院務會決定。
(二)處罰
1、醫療事故及醫療糾紛處理終結後,醫院應組織有關人員對醫療糾紛及醫療事故進行認真分析,總結事件性質、產生的原因、應吸取的教訓等,並對醫療事件中的相關責任人作相應處理,以防止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2、對造成事故的責任者,醫院應責令其做出書面檢查,吸取教訓,並按照責任的性質給予相應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