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農村土地糾紛法律依據有哪些
您好!
法律法規依據包括《農村土地承包法》、《物權法》、《土地管理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❷ 農村土地糾紛
您好!建議您可以向村委書記反映,若反映無效,則可以將對方告上法庭!
❸ 農村村民土地糾紛案件
有效,但不是個別村民,而是較多村民。土地權屬糾紛調處的原則是尊重事實,面對事實,以法律為依據,以事實為准繩,有利用社會安定團結,村民的意見具有說明現狀的作用,符合實際。
❹ 農村土地糾紛該怎麼解決
宅基地的糾紛問題可以向鄉鎮的人民政府反映,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最終途徑是走司法途徑。
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宅基地糾紛的解決辦法,主要有三種:
(1)協商解決
《土地管理法》第16條第1款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據此規定,公民之間發生的宅基地糾紛,應當先通過協商的方式加以解決。
(2)行政解決
《土地管理法》第16條第2款規定:」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該法還規定,侵犯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爭議,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犯、賠償損失。
(3)司法解決
《土地管理法》第16條第3款規定:」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這表明公民之間就土地的使用權和所有權發生的糾紛,只與按照《土地管理法》第16條和第53條的規定,先經過有關行政機關的處理,對於處理決定不服,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否則,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對於侵犯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被侵權人可以不經行政機關的處理,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4)農村土地糾紛代理詞擴展閱讀:
依據《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
第十三條對申請人提出的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的申請,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本辦法第十條的規定進行審查,並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提出是否受理的意見。
認為應當受理的,在決定受理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將申請書副本發送被申請人。被申請人應當在接到申請書副本之日起30日內提交答辯書和有關證據材料。逾期不提交答辯書的,不影響案件的處理。
認為不應當受理的,應當及時擬定不予受理建議書,報同級人民政府作出不予受理決定。
當事人對不予受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同級人民政府、上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交辦或者有關部門轉辦的爭議案件,按照本條有關規定審查處理。
第十四條下列案件不作為爭議案件受理:
(一)土地侵權案件;
(二)行政區域邊界爭議案件;
(三)土地違法案件;
(四)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爭議案件;
(五)其他不作為土地權屬爭議的案件。
❺ 農村土地糾紛案例
可以要回土地!雖未簽書面合同,但有口頭約定,也是合同的一種。雖版然《農村權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七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當事人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合同。但《合同法》第三十六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你把你承包的土地又包給本村人承包,屬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是合法行為。
如果已經規劃修路要佔用這塊地,你再去要地已經沒有意義。因為:
土地被徵用後,征地補償費包括:土地補償費、勞力安置費、青苗費、地面附著物補償費等。其中勞力安置費歸土地承包人;土地補償費國務院規定歸土地所有者,但各地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可以由承包人和土地所有權人按比例分配;青苗費歸耕種者、地面附著物補償歸其所有權人。但所有歸個人的補償,均會(應該)做在承包人(也就是你)名下。你再按上述分配原則分給實際耕種的人。
修路佔用剩餘的土地,你可以協商是否收回。
提醒你:今後無論約定任何經濟上的往來,只要不是能當場結清的,最好都簽訂書面合同。免得事後糾紛。
❻ 農村土地糾紛怎麼維權
解決農村土地糾紛的辦法
1、相互調解
農村土地出現糾紛大多是同一個家庭成員之間內較為常見,容親戚之間出現糾紛的話,首先就是相互協商調解,也有的找自己家族裡面比較有威望的老人來裁決。如果不是牽涉到很大利益的土地糾紛,一般的通過家庭內的和解都能解決,畢竟都是自家人也比較好說話。一般一個村裡的人都有點沾親帶故的,所以調解起來一般也比較容易。
2、村委會調解
如果是相互之間調解不了的土地糾紛矛盾,這個時候農民們一般都會找到村委會來調解。因為農村土地的分配就是村集體進行的,所以對農民各自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了解比較清楚,而且村幹部對村裡各農民家裡的情況也都比較了解,處理村民之間的矛盾也很有經驗,因此在農村調解土地糾紛的過程中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3、縣市仲裁
如果村一級的委員會無法解決農民之間的土地糾紛問題,那麼農民們還可以向更高一級的縣市申請仲裁。我國有專門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其中就明確規定了農民土地出現糾紛之後仲裁的具體流程及方式。如果農民們需要申請仲裁的需要提前了解這部立法,對仲裁的具體形式以及內容了解清楚,這樣才能很好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❼ 農村土地糾紛
農民的眼裡心裡最重要的就是土地,因為土地就是他們的生活來源,很多時候農民經常碰到農村土地糾紛,這時候該怎麼辦呢?如何才能維護自己的權益呢?
很多時候農村的土地糾紛一般是集體和個人、個人與個人之間的,有的是因為實際面積和批準的面積不符,有的是因為土地的歸屬權不清楚,要知道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個人或是組織侵害承包者的土地經營權的時候,是要負民事責任的。
很多農民遇到土地糾紛的事情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小編就來告訴大家:首先要和當事人協商解決,並且是要依據有關的法律和有效的合同來協商,另外如果個人協商得不到解決,那就要通過村委會了,一般這樣的方式是最常用的,請鄉鎮府出面調解,最終達成協議。如果這兩種要是都不行,那就要想農村土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了,還可以到法院提出訴訟。當然最後一種方式也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
現在是法治社會了,農民也是可以維權的,所以說農民遇到土地糾紛時,不要害怕,要積極的維權!
❽ 農村土地糾紛協議書
(一)甲方的權利和義務
1、權利。按照合同規定收取承包地流轉費,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收迴流轉的承包地。合同約定的其它權利。
一、 流轉承包土地的種類、位置、四至、面積、質量、等級
二、承包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期限和起止日期
三、承包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方式
四、流轉承包地用途
五、流轉價款及支付方式、時間
六、流轉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8)農村土地糾紛代理詞擴展閱讀:
土地糾紛是指當事人因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以及其他有關土地的權利歸屬問題發生的爭議。
具體而言,就是兩個以上單位或個人同時對未經確權的同一塊土地各據理由主張權屬,根據各方理由難以解決的土地權屬矛盾。
它有以下特徵:①主體的多樣性,土地所有權的爭議一般發生在國家和集體之間,集體和集體之間;使用權的爭議則是發生在國家和集體之間、集體和集體之間。
也有發生在國家或集體和個人以及個人和個人之間。
②客體的特定性,一般表現為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歸誰所有、由誰來行使問題。
③爭議大都表現為情況復雜、年代久遠、查證難度大以及政策性強等特性。
④土地權屬爭議有特定的程序。
引起土地糾紛的主要原因有:①相鄰單位或個人之間權屬界線不清;
②實地面積與批准面積不一致;
③用地手續不完備;
轉包、出租、互換或代耕等土地流轉方式往往以口頭方式約定,且以相互交付流轉物作為雙方關系成立的標志。
如果雙方當事人對當初的口頭約定不持異議,且轉包、出租、互換或代耕事實已實際發生,則雙方土地流轉關系即告成立。
只要土地流轉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且不損害他人利益,其口頭約定應當認定為合法有效。
❾ 農村土地糾紛起訴書一般應該怎麼寫
(1)原告為自然人時起訴書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