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矛盾糾紛排查預警

矛盾糾紛排查預警

發布時間:2022-02-17 22:09:18

㈠ 如何預防和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

近年來,各地群體性突發事件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最突出問題,特別是隨著改革的深化、利益關系的調整以及群眾維權意識的提高,重大群體性事件越來越多,涉及面越來越廣,處理起來越來越難。因此,當前應盡快建立健全預防和調控突發性群體事件的運行機制,探索正確處理突發性群體事件的策略和方法。
正確處理群體性事件,首先必須把握幾個原則:一是堅持積極預防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原則;二是堅持依法處置與教育疏導相結合的原則;三是堅持歸口辦理和就地消化相結合的原則;四是堅持政策的原則性與方法的靈活相結合的原則;五是堅持治標與治本相結合的原則。

建立矛盾糾紛排查制度,打造社會動態預警機制

群體事件發生突然,但問題和矛盾往往有一個較長的積聚過程。要預防群體性突發事件的發生,就必須找到矛盾存在的源頭,努力化解,盡可能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一是要堅持經常性的矛盾糾紛排查工作。建立矛盾糾紛排查工作制度,對排查中發現的可能誘發群體性事件的苗頭和隱患,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認真加以解決。對傾向性、熱點性、難點性的問題深入調查研究,及早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研究制定相應的政策。
二是要加強信息工作,大力拓寬信息渠道,力求獲得預警性、超前性、深層次的信息,及時掌握社會動態。立足於早發現、早報告、早化解、早控制,為領導決策和把握解決問題提供依據。
三是要建立「民情檔案」,及時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熟知有關問題來龍去脈,弄清事件的歷史與現狀,掌握事件前因後果與爭執焦點,進一步贏得工作主動權。
四是要暢通信訪渠道,從源頭上減少或避免群體性事件的發生。加強對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大糾風工作力度,切實維護群眾根本利益。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切實改進基層幹部作風。加強對重大決策的信訪評估。同時,切實做好群眾來信來訪處理工作。認真解決群眾信訪反映的問題,努力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開展重信重訪專項治理,集中化解多年積累的矛盾糾紛。加強非正常上訪和突發情況處理工作。全力做好國家重大活動期間的來訪接待工作。

加強培訓,提高應對群體事件能力

從近年來各地發生的群體性突發事件來看,有些地方政府處理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但也有些地方進步不大,應對能力欠缺。因此,很有必要加強這方面能力的培訓。
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這方面的工作。為了提高各級政府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和災害事故的能力,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並對突發事件和應急管理進行課題研究,國家行政學院正在籌建首個國家級應急管理培訓基地。2010年1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國家行政學院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強應急管理培訓,要堅持高起點高標准,加快國家應急管理人員培訓基地建設。
著名社會學家、北京新時代致公教育研究院院長周鴻陵表示,為應對群體事件爆發,提高基層官員管制能力,進一步穩定基層社會,建立應急培訓基地,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據介紹,近兩年,國家行政學院先後舉辦了首期廳局級公務員應急管理專題研討班、省部級幹部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專題研討班等,主要學習應急管理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和相關理論知識,研討目前應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提高應急管理和指揮能力。
另外,從2008年11月以來,從縣委書記、公安局長、紀委書記培訓開始,已經進行了四次全國范圍內的大規模培訓。
培訓對象包括縣長、縣委書記,市長、市委書記等。據說,分析10個左右的典型案例可使官員對如何面對和處理突發事件有一個全景式的了解。這些典型的事件帶入教學中,不僅僅是單純的授課,還將採用現場模擬還原等多種手段教學。

建立健全領導責任制,加強責任追究

成立群體性突發事件處置工作領導小組。發生事件之後,處置工作統一由領導小組調度指揮。實行黨委統一領導、協調各方的穩定工作機制,層層落實領導責任。及時制定處置工作預案,以便早做准備。注意上下通氣,協調一致。下級要及時向上級如實匯報情況、提出建議,上級要及時給予指導和支持。建立責任追究制。對因工作失誤引發群體性事件、導致事態擴大和矛盾性質轉化的,要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有關地方、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臨現場,親自過問。遇到問題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認真分析問題原由,及時做疏導和安撫工作,處置指揮時要注意策略,做到冷靜、慎重、果斷。尤其要深入調查研究,了解真實情況,找准解決問題症結。對群體性事件,特別是涉及多方面意見,把事情真相弄明白,把群眾要求搞清楚,進行綜合分析,找准問題症結,以便對症下葯。

掌握政策,堅持原則,認真謹慎解決問題

事件發生後,要認真熱情接待,穩定群眾情緒,及時教育疏導。群體性突發事件中的群眾往往情緒激動,要求強烈。接待部門和有關負責部門的工作人員要以極大的耐心,熱情地接待上訪群眾,要注意以冷靜的態度、得體的語言穩定群眾情緒,切忌因語言不慎、態度不當、服務不周刺激群眾,導致矛盾升級。要根據具體情況,多做解惑釋疑的工作。特別是有關領導同志要親自接待上訪的群眾,直接同群眾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要通過認真聽取意見、耐心疏導教育,以積極的工作消解群眾的焦躁情緒,增強群眾的信任感。
在處理過程中,既要堅持原則,又要區別對待。對要求合理的要盡早予以解決;部分要求過高的,講清道理;要求無理的,批評教育。要防止草率行事,尤其要注意防止「按下葫蘆起了瓢」的連鎖反應。解決問題或答復問題要給書面的答復意見書,並注意事前同上級有關部門溝通意見,統一口徑,防止因上下答復不一致引起群眾的質疑,造成工作被動。

慎用警力,依法處置,防止事態擴大

處置群體性事件,必須依法寬嚴適度,要注意審慎使用警力。借鑒一些地方處置群體性事件的經驗,對現場群眾多對話、少對抗,防止對立情緒增大;做思想政治工作多分散、少集中,因勢利導;對待骨幹成員要多訓誡、少抓人,防止矛盾轉移;工作人員多用民、少用警,防止給人口實,授人以柄。在群情高漲、出現矛盾尖銳對抗狀態時,也可視情況採取「冷處理」辦法加以緩沖,然後介入解決。當穩定大局受到影響時,必須有足夠的警力控制事態,必要時可採取強行帶離或強制清理的措施,防止事態惡化。通過果斷處置,使鬧事者感受到法律的威懾力,維護法律的尊嚴,確保社會穩定。對不聽勸阻、蓄意沖擊黨政機關和要害部門、堵塞交通、聚眾械鬥等嚴重事件的敵對分子,蓄意製造事端的幕後操縱者和實施打、砸、搶、燒的違法犯罪分子,堅決依法予以嚴懲。
公安機關積極預防,准確把握,要盡可能准確地了解掌握群體性事件的情況信息,凡動用警力的,必須履行報批程序;凡未發生影響到社會秩序、社會穩定的群體性事件時,應由政府相關部門用行政和經濟手段去解決,不應將公安機關推向一線,不能用強制手段解決群眾的利益矛盾問題。同時,要改變那種「只要有群體鬧事,必定有一小撮破壞分子在操縱」的認識和「一接報告,匆忙出警,警力一到,高壓處置」的簡單做法。堅決防止因用警不當、定位不準、處置不妥而激化矛盾。

有的群體性突發事件背後,往往隱藏著腐敗。據中央紀委監察部2010年1月7日召開的查辦案件工作情況新聞通氣會透露,2009年,全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嚴肅查辦群體性事件和重大責任事故背後的腐敗案件。針對雲南孟連「7.19」等群體性事件,查處了孟連先後兩任縣委書記胡文彬、刀立富受賄等腐敗案件。
確實,群體事件暴露出一些地方的「差政」甚至「劣政」,如,官員自身有私心、不廉潔、不作為、亂作為、濫權、辦事不公道,遇事缺乏擔當,說話、辦事不能讓人信服,或輕諾,或出爾反爾,言而無信等……對這些問題,都有必要在事件發生後一起追究和查處。嚴查徹究在事件中嚴重失職瀆職的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責任,向社會及時、真實、准確地公布事實真相,進一步穩定群眾情緒。特別是對那些因為官商勾結而引發事件的,更要從嚴從重查處。
總之,今後幾年群體性事件仍然呈易發多發趨勢,各級黨委、政府應當高度重視,增強敏感、早做准備,創新思維、完善機制,努力提高應對能力和執政水平。當然,從長期來看,最重要的還是要加強治本措施的研究,從根本上減少和杜絕群體事件的發生。

㈡ 人民法院如何加強對人民調解的指導和支持

一、人民調解制度的概念
廣義的調解,是指由人民法院、仲裁機構、人民調解委員會、行政機關主持,對糾紛的當事人進行說服勸導,促使他們在互諒互讓的基礎上解決糾紛的活動。人民調解僅是調解體系中的形式之一,人民調解制度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司法輔助制度,也是人民群眾自己解決糾紛的法律制度。人民調解委員會是在基層人民政府和基層人民法院指導下,調解民間糾紛的群眾性組織。其職責任務是以合理合法、自願平等和尊重訴權原則,調解民間糾紛,宣傳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
人民調解作為一種民間糾紛的平息方法,以其簡便快速的特點,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近幾年來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工作卓有成效,解決了大量的民間糾紛,為社會穩定,防止矛盾激化,減少訴訟,避免大量案件湧入法院,緩解法院工作壓力,發揮了積極作用。人民調解委員會作為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制度,已成為我國訴訟程序外化解矛盾、消除紛爭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各種民事、商事糾紛也相應地與日俱增,而人民法院和仲裁機構的案件受理能力畢竟有限,這樣,對包括人民調解在內的各種法庭外糾紛解決機制的社會需求也就日益凸顯。
二、人民調解協議的性質
人民調解協議,是民事糾紛的當事人在人民調解委員會主持調解下,自願達成的解決糾紛的協議。人民調解協議完全具備民事合同的特徵和性質,依法具有民事合同的法律效力。
民事合同的效力為法律所賦予。根據合同自由原則,只要合同真實地反映了雙方當事人的意志且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利益,合同即具有法律強制力。因此,合同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合同內容合法,是合同的法定有效條件。依法達成的人民調解協議是當事人雙方真實的意思表示,即使調解協議的內容確定了一方當事人對於某些權利或者利益的放棄,只要該種利益的放棄是出於當事人的真實意願,仍然對其具有法律約束力。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將人民調解協議確定為具有民事合同性質,也同樣說明人民調解協議依法具有了民事合同的法律效力。
三、當前人民調解工作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在地方黨委和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人民調解委員會正逐步步入法治化、正規化的軌道。通過人民調解,化解了一大批社會矛盾,有力的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但根據筆者多年來的審判實踐,發現人民調解委員會在具體工作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不容忽視:
1、業務上培訓較少,相當一部分調解人員法律知識貧乏,對現行法律、法規廢止實施不能准確把握,調解案件時適用法律不準確,有時適用已廢止的法律、法規。筆者曾經遇見過,2006年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協議,還適用早已廢止的《人民公社條例》。
2、部分基層人民政府對人民調解工作重視不夠,沒有認識到人民調解的重要性,對出現的矛盾糾紛過分依賴於法院處理。隨著鄉村改革的不斷深入,調解人員變動頻繁,調解人員工作能力、業務水平難以提高。
3、調解工作不規范,口頭調解者多,不製作書面調解協議,調解案件無檔案材料,一旦一方反悔,進入到訴訟程序,收集證據較難。或者製作調解協議時,內容表述不準確、不規范、不完整,適用具體數據不統一,各隨其是,隨意性較大。
4、違法調解現象依然存在。調解協議內容明顯違法。調解時漏列、錯列權利義務人,權利義務混亂,責任不明,調解協議權利義務人與簽字人不一致,一旦反悔協議無法維持。強制調解、越權調解現象時有發生,有些調解人員採取威協、恐嚇等手段,強迫當事人接受調解意見,一些涉及刑事犯罪,行政處罰案件,被當作民間糾紛簡單調解。
5、不依法公正、公平調解現象仍然存在,調解人員受利益、關系、人情驅動,難以站在公正立場上公平調解。
近年來,最高法院非常重視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工作,及時出台了《關於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以及實施意見,為人民調解工作步入法治化,正規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但根據筆者調研的結果看,人民法院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更多的是針對個案的指導,缺乏系統性和主動性,還沒有建立一套科學的指導機制。黨中央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對人民法院指導人民調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法院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從新形勢下社會矛盾糾紛的特點出發,積極推動多種矛盾糾紛解決方式有效銜接、多種資源充分整合、相互支持的大調解工作機制的形成,進一步加強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和支持。人民法院加強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和支持分為非訴層面和訴訟層面兩個方面。
首先在非訴層面上:
1、向基層人民政府提出司法建議,建議基層人民政府完善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機構,保持人民調解隊伍的相對穩定,切實改變部分地方人民調解委員會形同虛設的局面。協助基層人民政府制訂人民調解委員會工作細則、調解程序細則,從程序上、制度上確保調解公開、公平、公正。
2、試行實行人民調解指導員制度。指定基層法院相關業務庭及人民法庭審判經驗豐富的業務骨幹擔任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人民調解指導員,實行定人、定崗、定點。人民調解指導員與人民調解委員會建立正常的工作聯系,以增長法律知識、強化調解技巧、提升調解藝術為主要內容對人民調解員進行業務培訓。同時選聘作風正派,具有公信力和一定法律知識的人民調解員擔任人民陪審員,參與法院審理案件,提高人民調解員的法律素養和業務技能。
3、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人民調解工作座談會。通過定期、不定期召開與司法行政機關、調處中心和人民調解委員會聯席會議,基層人民調解員座談會等形式,了解人民調解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共同分析探討,總結經驗教訓,研究方案對策,提出指導意見,提高指導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4、建立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和預警機制。通過院、庭長走訪基層聯系點,人民調解指導員會同人民調解員、司法助理員定期到各鄉鎮、村組排查社會矛盾糾紛,研究民間矛盾糾紛產生的規律和特點,做到早排查、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對一些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要及時排查原因,分析對策,制定預警和防控方案,充分發揮大調解機制的防控功能。
5、推動訴訟調解與人民調解有效銜接,完善參與大調解工作機制。成立人民調解工作指導委員會,制定工作實施方案和計劃,定期就大調解工作進行業務研討和培訓,以人民法庭為依託,促進訴訟調解與大調解機制形成良性互動格局。同時完善制度,形成規范、系統、經常的指導人民調解工作機制。
其次在訴訟層面上:
嚴格依法及時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通過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商案件來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工作。審理此類案件時應嚴格執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並邀請人民調解員參與法院調解,並將審理結果告知調解組織。對當事人就人民調解協議糾紛提起的民事訴訟,人民法院要優先、及時予以處理,在訴訟過程中,仍應做好調解工作。
1、對此類糾紛,人民法院要積極受理,及時進行審查,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不予受理或拖延立案,應設立大調解糾紛立案綠色通道,以保證此類糾紛進入訴訟程序的暢通。同時積極探索實踐立案先行調解制度,在此類糾紛立案時,召集當事人及原人民調解員到場,根據自願原則,在查清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與人民調解員相互配合,共同做好調解工作,最大限度的減少當事人的訟累,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
2、在審理過程中,嚴格適用《合同法》及最高法院《關於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對於人民調解協議內容是雙方當事人自願達成,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損害國家、集體、第三人及社會公眾利益,不存在重大調解或顯失公平的情況的,依法確認和支持調解協議的效力。同時就反悔調解協議的一方,課以其相應的舉證責任,以維護大調解的權威。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或人民調解委員會強迫調解的人民調解協議,應當認定為無效,並告知當地的司法行政機關或者人民調解委員會。
3、對於權利義務關系比較明確的調解協議,因其債權債務關系已經確定,可參照類似於支付令性質的督促程序,對符合支付令受理條件的調解協議,人民法院應及時、積極受理,並及時向債務人發出支付令,如債務人未提出實質異議,即可進入執行程序,否則則進入訴訟程序。這樣,人民調解協議的效力和威信將大大增強,有利於人民調解工作的順利開展。

㈢ 四川實踐

四川省各地和諧礦區建設實踐中,主要的經驗可以總結為「以礦補農,促和諧」,主要有如下做法。

(一)堅持以人為本,兼顧企業職工和礦區群眾利益

堅持以人為本,善待職工,積極考慮礦區周邊群眾利益。企業做到「發展依靠職工,發展為了職工,發展成果惠及職工」,以解決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為重點,實實在在地幫助職工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幫助實現他們的願望。在企業效益增長的基礎上,逐步增加職工收入,實現小康目標。積極主動安置礦區周邊失地群眾,通過培訓上崗,優先使用當地運輸力量運礦等方式,解決當地剩餘勞動力就業,解決群眾的後顧之憂,並通過返還紅利等方式補貼當地鄉(鎮)、村(組),改善當地農民生活水平。

(二)貫徹以工補農、以礦補農,積極引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支持當地新農村建設和公益事業發展

積極要求礦山企業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引導礦山企業綠化礦山、修建公路、改造升級電網、解決人畜飲水和農田灌溉,大力支持當地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在偏遠地區及少數民族地區,扶持農牧業發展,建立扶貧基金,捐資辦學,從學生抓起,為地方儲備人力資本,提高當地百姓的思想覺悟。

(三)嚴厲打擊非法勘查開採行為,確保礦區穩定

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聯合安監、環保、公安等部門,開展礦山專項整治行動,切實加強對礦山的管理,解決了非法采礦、偷礦而引發的各種矛盾,有效維護礦山正常社會秩序,保證礦山開采良好秩序,確保礦區穩定。

(四)實施「科技興礦」戰略,提高礦產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效率,推進和諧礦區建設

鼓勵礦山企業開展為提高「三率」而進行的科技攻關和技術改造,重點推廣節能、降耗、資源綜合利用率高和環境污染小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淘汰落後的、勞動生產率低下的採掘、加工工藝和設備。制定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的鼓勵政策和制約措施,堅持「資源節約、綜合利用」的發展思路,實現礦山企業由資源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的轉變。

(五)創新轉型,綠色環保,建設環境友好型礦區

礦山企業牢固確立「做環保企業、建生態礦區」的環保理念,將生態環境建設列為企業的基本發展戰略,以產業發展促環境保護,以環境保護保產業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礦山與自然、企業與社會的和諧發展。一是加大了粉塵治理力度。對露地采礦,必要地點增設防風抑塵網,排土場用沙柳等作物固定水土,緩解水土流失;同時,提高灑水車工作頻率,增加灑水量以控制空氣粉塵含量,保證煤礦及周邊地區生產生活安全和減少空氣污染。二是嚴格控制「三廢」與噪音污染。採取措施對礦區生產生活產生的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以及礦山開采過程中產生的噪音進行嚴格控制,減少「三廢」對礦區及周邊環境的破壞,降低雜訊對居民身心健康的影響,為群眾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三是加大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力度,切實保護礦山地質環境。

(六)建立礦地矛盾協調化解機制

一是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由礦區所在地縣市政府牽頭,定期組織召開專題會議,及時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並廣泛聽取礦山企業職工和群眾的意見和建議,針對提出的合理化意見和建議,及時進行採納。二是建立了利益協調和礦區矛盾糾紛排查機制,針對礦區建設、征地拆遷補償、水源污染、地質災害等引發的礦群矛盾進行協調和化解,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進群眾與企業和諧相處,同步發展,在發展中解決各類顯性和隱性矛盾。三是加強預警預測,暢通信息渠道,預謀良策,做到超前工作,盡快化解和消除矛盾,不使其形成氣候;四是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工作被動應付,措施不力的責任人,嚴格追究其責任,絕不姑息遷就,確保和諧礦區建設順利、健康推進。

㈣ 鄲城縣國土資源局

鄲城縣位於茨河上游,北依鹿邑縣,西連淮陽縣,南接沈丘縣,東南和東部與安徽省界首市、太和縣、毫州市為鄰。地處北緯33°25′~33°49′,東經115°00′~115°38′之間,東西長58.9公里,南北寬43.5公里,總面積1490平方公里。全境地勢平坦,地勢由西向東南微緩傾斜,海拔在35.6~43.8米之間,相對高差最大為8.2米,地面坡降平均為1/7000。境內南、北部均較高,中、東部稍低,略呈向東南開口的簸箕形淺平窪地。全縣轄8鎮、11鄉、3個街道辦事處,518個村委會(居委會),2338個自然村,總人口130萬人,耕地面積163.611萬畝,是全國首批商品糧基地縣之一,為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棉花生產百強縣,河南省超級產糧大縣。

陳德堂 黨組書記、局長

李成 黨組副書記、副局長、紀檢組長(正科級)

陳寶聚 黨組成員、副局長

黃英華 黨組成員、副局長(女)

張獻中 黨組成員、副局長

李勇立 副主任科員

孫玉君 土地行政執法大隊隊長(副科級)

陳德堂簡介:漢族,1964年1月出生,鄲城縣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1987年8月~1996年10月,在鄲城縣棉麻公司工作;1996年10月~1999年1月,任鄲城縣胡集鄉政府副鄉長;1999年1月~2002年4月,任鄲城縣政府糾風辦副主任;2002年4月~2006年6月,任鄲城縣紀委廉自辦主任;2006年6月~2007年4月,任鄲城縣紀委常委;2007年4月~2010年4月,任鄲城縣紀委副書記;2010年4月至今,任鄲城縣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鄲城縣國土資源局一級機構設16個股(室),分別是辦公室、人事股、紀檢室、財務股、宣教股、信息中心、保衛股、耕保股、用地股、地政地籍股、規劃股、監察股、土地利用股、地礦股、信訪股、窗口辦;二級機構6個,分別是土地行政執法大隊、地產交易中心、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勘測設計室、年租金徵收大隊、土地儲備中心;下屬洺南、洺北、新城、工管委、城郊、吳台、虎崗、汲水、張完、南豐、白馬、丁村、寧平、雙樓、秋渠、石槽、宜路、東風、錢店、巴集、汲冢、李樓、胡集23個鄉(鎮、工管委)國土資源所,全系統幹部職工共478人。

【土地資源】鄲城縣土地總面積149003.93公頃。農用地124828.15公頃,其中,耕地109125.33公頃,園地911.20公頃,林地5897.31公頃,其他農用地8894.31公頃;建設用地20812.28公頃;未利用地3363.50公頃。

【耕地保護】2010年,鄲城縣基本農田保護面積139.6764萬畝,新增耕地9391.05畝。全縣共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19個、保護片493個、保護塊4093塊;設立保護標志1521塊,其中一級保護標志19塊,二級保護標志493塊,三級保護標志1000塊;縣、鄉、村、組、農戶層層簽訂基本農田目標責任書3.25萬份。

【土地整理】2010年,鄲城縣汲水鄉土地整理項目區建設規模1359.43公頃,投資總規模2559.90萬元,新增耕地41.0公頃,新增耕地率為3.02%,涉及觀音寺、趙庄、楊古寺、高王莊、朱愷店、仵屯、白衣店、天齊廟等8個行政村;鄲城縣南豐鎮等3個鄉鎮土地整理項目區建設規模784.98公頃,總投資1405.96萬元,新增耕地23.88公頃,新增耕地率3.04%,涉及鄲城縣汲水鄉、南豐鎮、白馬鎮等3個鄉鎮的3個行政村;鄲城縣2009年市本級補充耕地儲備項目,鄲城縣2009年胡集鄉補充耕地項目,該項目建設總規模為77.45公頃,總投資135.78萬元,新增耕地47.59公頃,新增耕地率61.45%,涉及胡集鄉郝寺、後屯、大於庄、史橋、王莊、郭庄、武河溝、小任庄等8個行政村;鄲城縣2009年石槽等3個鄉鎮補充耕地項目為縣級投資補充耕地項目區,建設規模為58.56公頃,總投資109.09萬元,新增耕地面積45.79公頃,新增耕地率78.19%,涉及東風鄉梁庄、趙寨、大韓,石槽鎮高庄、宋樓、翟庄,宜路鎮黨庄、倪集、陳庄、張寨等10個行政村。鄲城縣錢店等11個鄉鎮補充耕地項目區土地總面積73.9133公頃,預算總投資183.41萬元,新增耕地46.718公頃,新增耕地率63.32%,涉及虎崗鄉雷庄、路集、王莊、長營,丁村鄉大劉庄,巴集鄉潭寨屯民、後屯、巴屯錢店胡庄等10個行政村;鄲城縣宜路等兩個鄉鎮補充耕地項目區建設規模總面積148.70公頃,預算總投資164.2421萬元,增加耕地面積73.42公頃,新增耕地比例為49.37%,涉及宜路鎮和秋渠鄉。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管理】鄲城縣縣、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於2009年完成修編,2010年通過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周口市國土資源局評審驗收。全縣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別為109125.33公頃、109566.33公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穩定在93519.65公頃以上。充分利用閑置和低效建設用地,提高各業各類建設用地的容積率和經濟產出率。到2010年城鎮工礦用地盤活面積19.6公頃,到2020年盤活面積60.4公頃;單位建設用地生產總值和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由2005年的25萬元/公頃、19.5萬元/公頃增加到2010年的45.6萬元/公頃、38萬/元公頃,2020年的136萬/元公頃、115萬/元公頃;人均城鎮工礦用地由2005年的107.85平方米分別降到2010年的140.84平方米和2020年的101.57平方米。

按照鄲城縣城鎮體系規劃確定的城鎮體系空間結構和產業空間分布體系,不斷優化城鄉空間布局,2010年城鎮工礦用地面積占城鄉建設用地總面積的比例由2005年的16.51%增加到18.62%,2020年達到21.28%。農村居民點用地規模逐步縮小,占城鄉建設用地的比例由2005年的83.49%減少到2010年的81.38%和2020年的78.72%。農用地面積由2005年的125098.15公頃減少到2010年的124828.15公頃和2020年的124458.15公頃,期內凈減少460公頃;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由2005年的19628.93公頃增加到2010年的19878.93公頃和2020年的19928.93公頃;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設用地由2005年的590.42公頃增加到2010年的610.42公頃和2020年的930.42公頃。規劃期內,整治基本農田面積達到28000公頃,確保基本農田質量逐步提高。至2020年,全縣通過土地整理復墾增加耕地面積1137公頃,保質保量完成補充耕地任務。

【增減掛鉤試點項目】2010年第一批增減掛鉤試點項目(豫國土資函〔2010〕711號審批)使用項目區周轉指標面積60.1058公頃,建新區位於鄲城縣新城辦事處、工業區管委會、洺北辦事處、胡集鄉和汲冢鎮,佔用耕地面積58.3431公頃,使用三項整治指標面積62.72公頃,拆舊區位於錢店、秋渠、虎崗、白馬、石槽、張完6鄉鎮。

【土地利用管理】2010年,全年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35宗,面積729.1畝,收繳出讓金2.379億元。其中盤活存量8宗,面積198.69畝,成交價款0.61億元。新增建設用地27宗,面積530.47畝,成交價款1.769億元。其中,拍賣11宗,面積133.194畝,成交價款0.903億元;掛牌出讓24宗,面積595.98畝,成交價款1.476億元。

【地籍管理】截至2010年底,鄲城縣共登記發證176宗,其中農村集體土地登記57宗,國有土地初始登記111宗,土地抵押登記18宗。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率達到了95%以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發證率達到了85%以上。注銷土地使用證2起。

【建設用地管理】2010年,共報批城市建設用地1個批次,面積26.5500公頃;全年供應土地9宗,面積20.6824公頃,其中,劃撥供應5宗,面積18.3673公頃;農村宅基地供應2宗,面積0.5751公頃;養殖場供應2宗,面積1.74公頃。

【執法監察】2010年,鄲城縣初步形成了公安局、法院、檢察院、監察局、國土資源局等多部門參與的查處土地違法案件的共同責任機制。通過強化土地執法監察動態巡查、開展違法違規用地專項整治、12336土地違法舉報電話和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工作、落實違法用地預警和約談制度,加大土地違法案件查處力度,有效地遏制了違法佔用耕地的勢頭。全年共拆除「小產權房」6處,建築物面積4000多平方米。發現土地違法案件6件,立案6件,結案6件。

【衛片執法檢查】2009年度衛星遙感監測鄲城縣轄區內共31個圖斑,監測面積1233.5畝。增補圖斑2個,面積64.18畝,經過核查,33個圖斑涉及用地52宗,面積1297.68畝,耕地1034.78畝。新增建設用地34宗,面積918.95畝,其中耕地845.45畝;實地偽變化18宗,面積378.73畝,其中耕地189.33畝。全縣17宗違法用地,立案查處17宗,立案率100%。提出處分建議3件,落實3件,申請法院協助執行17件,移交司法機關追究責任1件。

【信訪工作】2010年,鄲城縣國土資源局積極主動配合縣四個班子領導的接訪工作,積極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百日競賽活動,嚴格落實領導班子成員「一崗雙責」目標責任制,堅持局領導班子成員值班接訪、班子成員包案、信訪案件會審評判和信訪案件錯案責任追究等制度,努力實現「三個減少」、「兩個提高」和「三個確保」目標。截至年底,共接待來人來訪100餘人次,辦理市國土資源局交辦案件12起、縣政府交辦信訪案件13起,受理來信24封,來電6次,代政府答辯行政復議案件9起,代政府出庭訴訟案件22起,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案件3起。

(邢振遠)

㈤ 對校園突發事件的預警措施

(一)目的
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妥善處理我校突發公共事件,建立健全應急機制,提高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能力,確保全校師生生命與財產安全,保證正常教學生活秩序,維護學校和社會穩定,制定本預案。
(二)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
(三)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於全校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本預案所指的突發公共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⒈ 社會安全類突發事件。包括校園內外涉及師生的各種聚眾鬧事等群體性事件,針對師生的各類恐怖襲擊事件,等可能會引發影響校園和社會穩定的事件等。
⒉ 事故災害類突發事件。包括學校樓堂館舍等發生的火災、建築物倒塌、擁擠踩踏等重大安全事故,學校重大安全交通事故,大型群體活動公共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響和損失的後勤供水、電等事故,影響學校安全與穩定的其他突發災難事故等。
⒊ 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包括發生在學校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海陵區內發生的、可能對學校師生健康造成危害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⒋ 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包括台風、地震災害以及由地震誘發的各種次生災害等。
(四) 工作原則
⒈ 統一指揮,快速反應。學校成立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我校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處置工作,形成處置突發公共事件快速反應機制。一旦發生重大事件,做到快速反應、正確應對、處置果斷,力爭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⒉ 分級負責。發生突發公共事件後,各部門要在學校黨支部的統一領導下,啟動應急預案,並及時報告區教育局。
⒊ 預防為主,及時控制。立足於防範,抓早、抓小、抓苗頭,認真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做好信息 收集和深層次研究,爭取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早解決。要把突發公共事件控制在基層,控制在最小范圍內,避免造成社會秩序失控和混亂。
⒋ 部門聯動,協同應對。發生突發公共事件後,各有關部門負責人要按照學校領導小組的要求,立即深入第一線,掌握情況,開展工作,控制局面,形成部門聯動、協同應對的處置工作格局。
⒌區分性質,依法處置。在處置突發公共事件過程中,堅持從保護師生生命財產安全的角度出發,按照「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可散不可聚、可分不可結」的原則,及時化解矛盾,防止事態擴大。嚴格區分和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做到合情合理、依法辦事,維護師生合法權益。
⒍ 加強保障,重在建設。從領導、制度、組織、物質、經費保障和工作部署等方面,強化保障措施,提高工作效率。
(五)突發公共事件的級別劃定
突發公共事件按照事件的緊迫程度、形成規模、行為方式和激烈程度、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響、可能蔓延發展的趨勢等由高到低一般分為:特別重大事件(Ⅰ級)、重大事件(Ⅱ級)、較大事件(Ⅲ級)、一般事件(Ⅳ級)。
(六)應急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
⒈ 泰州師專附小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分管校長任副組長,辦公室、總務處、教務處、科研處、等科室(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主要職責是:負責統一決策、組織、指揮全校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行動,下達應急處置工作任務;向有關部門和單位通報情況,協調、協助有關部門和單位開展應急處置工作;重大問題及時向區教育局請示報告。
⒉ 領導小組辦公室及主要職責
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要職責是:負責及時收集和分析工作情況,提出處理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指導意見和具體措施並報領導小組;及時總結推廣各地各學校處理突發公共事件的經驗和做法;督導檢查各部門落實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的情況;督促各地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的性質對有關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
⒊應急處置工作組組成及主要職責
針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領導小組下設專項應急處置工作組。
(1)社會安全類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組。組長由分管校長擔任,副組長由總務處主要負責人擔任,成員由各班班主任組成。工作組辦公室設在總務處。工作組主要職責是:統一決策、組織、指揮學校涉及社會安全類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行動;研究確定事件性質、類型和級別,下達應急處置任務;及時前往事發地配合地方和有關部門現場指揮;督查事發地學校和相關部門的處置工作。
(2)事故災難類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組。組長由分管校長擔任,副組長由總務處主要負責人擔任,成員由各部辦公室、教務處主要負責人組成。工作組辦公室設在總務處。工作組主要職責是:指導各部門建立事故災難類突發事件預防和監測預警機制;開展防範火災、交通、建築物垮塌等事故的應急模擬演練;對各部門防範和處理事故災難類突發事件工作進行督查、指導;收集教育系統事故災難類突發事件信息,適時向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通報,提出有關對策和措施;對特大災難事故,在接到報告後,立即趕赴現場參與和指導應急處置,參加安撫慰問和事故調查工作;對師生傷亡情況進行年度分類統計。
(3)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組。組長由分管校長擔任,副組長由總務處主要負責人擔任,成員由各部辦公室、團支部、少先大隊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組成。工作組辦公室設在衛生室。工作組主要職責是:在上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和市衛生局的指導下,負責全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及時收集教育系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相關信息,適時向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通報情況,提出學校緊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政策措施;指導和組織各部門緊急應對和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落實緊急應對措施;及時總結和推廣各地各學校緊急應對和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經驗和做法;督促各地根據事件性質對有關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
(4)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組。組長由分管校長擔任,副組長由辦公室、財務科主要負責人擔任,成員由各部辦公室、後勤主要負責人組成。工作組辦公室設在財務科。工作組主要職責是:在區教育局自然災害應急指揮部門領導下,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進行應急處理;根據災害情況,認真分析對學校所產生的影響,及時作出決策;深入現場協調處置,控制事態發展。
(七)預防和預警機制
建立暢通的信息傳輸渠道和嚴格的信息上報機制,加強常規數據檢測和信息收集,完善快速應急信息系統。
⒈信息報告
(1)信息報告原則
A.迅速:發生突發公共事件後,要在第一時間向當地和上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不得延報。報告區教育局不得超過事發後2小時。
B.准確:信息內容客觀翔實,不得漏報、瞞報、謊報。
C.事件情況發生變化後,應及時續報。
D.學校發生各類突發公共事件後,要立即向當地公安等部門報告。
(2)信息報送機制
A.緊急電話報告系統
正常工作時間,電話報告相應工作組辦公室。其他時間,電話報告區教育局辦公室。接到報告後,要立即通知有關負責人。各應急處置工作組辦公室接到報告後,要立即電話報告工作組組長、副組長和領導小組辦公室,按領導要求開展工作。同時與事發學校保持聯系,核實情況。
B.緊急文件報送系統
突發公共事件電話報告後,有關責任部門應當立即以書面形式報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按照相關預案和領導要求開展工作。重要信息根據領導意見,報告區委、區政府。
(3)應急信息主要內容
A.事件發生基本情況,包括時間、地點、規模、涉及人員、破壞程度以及人員傷亡等情況;
B.事件發生起因分析、性質判斷和影響程度評估;
C.事發學校、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已採取的措施;
D.學校內外公眾及媒體等各方面反應;
E.事態發展狀態、處置過程和結果;
F.需要報送的其他事項。
⒉信息發布
信息發布要嚴格按照國家和省、市有關規定執行,堅持及時主動、准確把握、正確引導、講究方式、注重效果、遵守紀律、統一發文、嚴格把關的原則,做好突發公共事件新聞報道工作。
(八) 應急預案啟動標准
⒈ 特別重大事件(Ⅰ級)、重大事件(Ⅱ級)
特別重大事件(Ⅰ級)、重大事件(Ⅱ級)發生後,學校小組立即啟動本預案,指導各部門開展處置工作,並將處置情況及時報區教育局。
⒉較大事件(Ⅲ級):
較大事件(Ⅲ級)發生後,各類工作組立即開展處置工作。學校領導小組隨時掌握情況,必要時啟動本預案。
(九)應急保障
⒈ 信息保障
學校建立健全突發公共事件信息收集、傳遞、報送、處理運行機制,完善信息傳送渠道,確保信息傳送渠道安全暢通。
⒉ 物資保障
學校建立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物資儲備,保證物資、器材完好、可用。
⒊ 資金保障
學校要建立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專項資金,專款專用。要嚴格保證應對學校內部突發公共事件所需經費。
⒋ 人員保障
學校應建立處置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備隊,預備隊主要由安全保衛、醫療衛生和維護穩定工作等部門人員組成。

㈥ 如何努力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矛盾

當前我們國家仍然存在著經濟發展不平衡、社會管理方式滯後、社會矛盾復雜多樣以及國際對敵斗爭尖銳復雜等情況,就必須加強社會矛盾化解工作。社會矛盾是引發案件的主要因素,案件是各類矛盾發展的結果,是最突出、最嚴重的矛盾。以往要求政法機關發揮職能作用更多的是強調依法辦案,現在進一步要求把執法辦案工作向化解社會矛盾延伸、向社會管理工作拓展。因此,審判機關要充分認識肩負的重大責任,把深入推進化解社會矛盾工作作為履行職責的重要內容、發揮作用的重要領域,結合辦案拓展和延伸審判職能,從源頭上化解,從管理上預防,努力實現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深入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是著力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的重要舉措,是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一項關鍵 性工作,只有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健全制度機制,真正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始發階段,才能築牢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 一、 創新工作方法, 排查矛盾抓苗頭 面對新形勢下矛 盾糾紛出現的多樣化、復雜化趨勢,必須不斷創新方法,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主動排查,超前防範,在第一時間全面掌握各種矛盾糾紛的詳細情況和動態,做到未動預知,異動先知。 以已發生和可能發生的矛盾糾紛問題為重點,詳查基本情況、誘發原因、性質類型、表現形式、危害程度、化解難度和潛在趨勢,作出分析判斷。以血緣、地緣、業緣、親緣、情緣為延伸點,詳查流動人口、外出打工人員和社會閑散人群等不確定對象的情況,防止"盲區"和"死角"。要注重專項排查,准確了解各種矛盾糾紛的特殊情形。對一些涉法涉訴、多年上訪等容易反復的矛盾,要採取 措施防止擴散蔓延,在查明歷史背景、摸清來龍去脈、事實真相的基礎上,盡可能地予以解決,失去條件解決不了的,要做好相關解釋說服疏導或救助工作。 二、 健全長效機制, 預防矛盾走前頭 推進矛盾糾紛化解,必須著眼於健全完善長效工作機制,努力實現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的經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要建立完善超前預警機制。對重大 矛盾糾紛、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群體性事件等影響社會穩定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和重要緊急信息,實行每天零報告制度,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報送、處理為一體的工作機制。堅持調解優先原則,積極推行訴前告知、訴中委託制度,健全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銜接配合機制,努力做到能夠在人民調解中解決的問題,力求不上升到行政調解上來;能夠在行政調解中解決的問題,力求不上升到司法調解上來。建立完善人民調解協議訴前司法確認機制,不斷提高人民調解協議的法律地位和履行率,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民間、解決在基層。要把法制宣傳教育貫穿 於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的全過程。要根據廣大群眾的法律需求,要堅持面向基層、面向群眾,深入開展法制宣傳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農戶活動,突出抓好社會治安、調整規范經濟利益關系、基層民主、婚姻家庭等方面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注重建立合理有序的利益訴求表達渠道,積極引導廣大群眾學法、用法、守法、堅 持依法辦事,從根本上促進社會和諧。 三、 維護群眾利益, 減少矛盾堵源頭 群眾利益無小事。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解決不好,矛盾就會滋生蔓延。要牢固樹立"離群眾越近離穩定就越近,離群眾越遠離穩定就越遠"的觀念, 始終把關注民生、維護群眾利益作為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在解決群眾實際問題中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真正做到矛盾不激化、問題不積累。 要抓好積案清理化解和案件評查工作,在法院內部組織開展查問題、查根源、查危害和查責任"四查"以及評執法質量、評典型案例和評辦案能手"三評"活動,及時查擺整 改執法中的突出問題,著力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努力減少涉法涉訴信訪問題和矛盾糾紛的發生,從源頭上夯實和諧社會基礎。 四、深入開展司法調研活動,及時了解社會實情 深入基層調研、傾聽群眾意見,是加強和改進審判工作的一條主要途徑。基層法院應緊緊圍繞"解難題、促轉變、上水平",深化"雙百"走訪和推進三項重點工作司法調研服務活動,走進社區、村鎮和居委會、村委會等基層組織,加強法制宣傳,了解社會民意,掌握第一手資料,並積極研究審判工作化解社會矛盾、服務社會管理、公正廉潔執法的有效途徑和方式方法,在創新工作、提高水平、增強實效上下功夫。同時,要把法制宣傳和審判工作宣傳融入走訪調研的全過程,通過開展法律宣傳教育促進企業合法經營、增強群眾法制觀念,營造有利於化解社會矛盾、有利於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氛圍。 五、深刻剖析社會矛盾,做到胸中有數 做好社會矛盾化解工作,必須了解和掌握社會矛盾的新特點。當前,我們仍處在人民內部矛盾凸顯、刑事犯罪高發、社會矛盾觸點增多,敏感性、關聯性、對抗性、破壞性較為突出,這些社會矛盾背後集中反映了各種利益的沖突。我們要深入認識和准確把握社會矛盾特點,探求產生矛盾的原因是什麼,從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反腐倡廉等層面有針對性地研究具體措施,最大限度地做好社會矛盾化解工作。 六、堅持把化解社會矛盾貫穿於執法辦案的始終 要充分發揮執法辦案的基礎作用,依法嚴厲打擊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影響群眾安全感的嚴重刑事犯罪,金融詐騙、非法集資等嚴重經濟犯罪,嚴肅查辦企業改 制、征地拆遷、教育醫療、環境保護等領域發生的危害民生、侵犯民權的職務犯罪,著力監督糾正群眾反映強烈的執法不嚴、司法不公問題,努力從源頭上減少不穩定因素,預防和化解各類社會矛盾。要努力推動執法辦案工作向化解社會矛盾延伸,認真開展釋法說理、心理疏導等工作,積極引導和幫助當事人化解積怨,最大限度兼顧各方利益訴求,最大限度兼顧法、理、情,真正使執法辦案的過程成為化解矛盾糾紛、促進和諧穩定的過程。 總之,只要我們審判機關深入社會,了解實情,並在辦案執法和信訪接待等方面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就能夠在審判環節最大限度化解社會矛盾,為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社會做出一定貢獻。( 來源/民和縣人民法院 作者/李 靜)

閱讀全文

與矛盾糾紛排查預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