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叫股權糾紛股權分紅糾紛有哪幾種形式
股權糾紛是指在公司存續過程中,股東通過不斷行使各種權利來推動公司的運作,股東之間或股東與非股東之間也時常發生股權轉讓的情況,由此而引發的股權爭議案件。股權糾紛主要分為四類:股東出資糾紛、股權確認糾紛、股權轉讓糾紛、股東權利糾紛等。
股東出資糾紛是股東在公司設立過程或增資過程中,因履行向公司投入資金或物等資本過程中所發生的糾紛。
股權確認實質上就是股東資格的確認。在司法實踐中,因股東資格而產生的股權確認之訴是較為常見的一種糾紛和訴訟,也是在法理上合實務中較為復雜的訴訟。
股權轉讓糾紛是指股權在轉讓的過程中所發生的糾紛的總稱,包括股東之間轉讓股權的糾紛,以及股東與非股東之間轉讓股權的糾紛。
股東權利糾紛是指在按公司法注冊的企業中,企業財產的一個或多個權益所有者擁有哪些權利和按什麼方式、程序來行使權利過程中所發生的糾紛。
㈡ 股權糾紛案件怎麼處理比較有效
(一) 和解。即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當事人是民事糾紛的主體,他們對爭議的事項享有充分的處分權能。
(二)調解。在我國現階段的調解制度,主要是指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事主體之間的糾紛,這被西方人士成為「東方經驗」,除此之外,還有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公民之間的調解等。
(三)仲裁。所謂仲裁是指在仲裁庭的主持下,在民事糾紛雙方當事人的參與下,依法對民事糾紛居中審理並製作一定法律文書平息沖突的方法。
(五)訴訟。訴訟即老百姓所講的「打官司」。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七條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八條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㈢ 股權糾紛案件涉及到什麼部門
股東糾紛案屬於人民法院處理。股東糾紛案屬於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因股東糾紛提起的訴訟,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第十七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六條
因公司設立、確認股東資格、分配利潤、解散等糾紛提起的訴訟,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㈣ 股權股權糾紛糾紛類型有哪些
股東確權糾紛有如下類型:
1、公司與股東之間的股東確權糾紛;
2、股東與股東之間的股東確權糾紛;
3、股東與其他人之間的股東確權糾紛;
4、公司與其他人之間的股東確權糾紛;
5、其他股東確權糾紛的類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三十二條
有限責任公司應當置備股東名冊,記載下列事項:
(一)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及住所;
(二)股東的出資額;
(三)出資證明書編號。
記載於股東名冊的股東,可以依股東名冊主張行使股東權利。
公司應當將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登記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辦理變更登記。未經登記或者變更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
㈤ 股權糾紛怎麼處理
股東發生糾紛的處理方式:一般情況下,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按照公司章程處理,公司章程沒有規定的,可以通過仲裁協議進行仲裁,或協商一致申請第三方依法進行調解,仍無法處理糾紛的,應當向法院起訴處理。
【法律依據】
《民事案件案由規定》二十一
262.股東資格確認糾紛
263.股東名冊記載糾紛
264.請求變更公司登記糾紛
265.股東出資糾紛
266.新增資本認購糾紛
267.股東知情權糾紛
268.請求公司收購股份糾紛
269.股權轉讓糾紛
270.公司決議糾紛
㈥ 股權糾紛是什麼概念
股權糾紛的主要含義為,在公司的經營管理過程中,股東之間、股東與公司之間以及股東與第三人之間因股權而產生的糾紛。具體有股權轉讓糾紛、優先購買權糾紛、公司回購股權的糾紛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七十一條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徵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㈦ 股權糾紛的案例
股權糾紛
[案情介紹]:家住上海的丁某與常州的吉某在2002年5月13日收購了頻危破產的常熟市某鄉鎮企業,用於生產高爾夫球桿,丁某出資32萬、佔40%股份,吉某出資48萬,佔60%股份。由於丁某出色的經營管理能力,該公司在短短十幾年內規模逐漸壯大,搖身一變成了資產雄厚的該行業的領頭羊,企業一直未分過紅;2006年3月23日吉某到工商管理部門進行了增資,變更注冊資本為1080萬元,其中丁某出資270萬,佔25%的股份,吉某出資810萬,佔75%股份。2006年5月9日,該公司更名為常熟市某鋼管有限公司(下稱鋼鐵公司)。
2007年11月,丁某在工商部門無意查詢企業資料時突然發現自己已不再是該鋼管公司的股東。工商登記材料中一份《股權轉讓協議》讓其大為吃驚。該協議表明自己早在2006年8月28日就將自己名下的所有鋼管公司的股份轉讓給了江蘇某公司(下稱A公司),並與9月28日在工商部門作了股東變更登記。而《股權轉讓協議》和2006年8月28日股東會決議中的「丁某」之名均非自己的親筆簽署。丁某平日的工作事務繁忙,可他忘不了2006年的8月28日,因為剛巧那天是自己親自開車送幾位工作人員去山東進行專業培訓,又用自己的身份證登記在山東住宿一晚。人在山東怎麼可能參加了股東會議?又怎麼可能無償的轉讓了自己所有的股份?!想到自己任勞任怨辛苦經營多年卻被人在暗中欺騙,丁某氣憤之餘更多的是傷心。
情急之下丁某找到了吉某,吉某卻置自不理,出於無耐,丁某聘請了中銀所的吳濱律師、徐強律師,講述了自己的遭遇。兩位律師決定接受丁某的委託,為他討回公道。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兩位律師經過多方面調查取證、研究訴訟角度、分析對方可能提出的應訴反駁證據、搜集准備證據材料,最後一致決定通過一個確權之訴恢復丁某的股東身份。
2007年年末,兩位律師一紙訴狀,將鋼管公司和A公司一同告上了法院。訴訟請求為:1、2006年8月28日的《股權轉讓協議》無效;2、2006年8月28日以後鋼管公司形成的一切股東會決議無效;3、確認丁某為鋼管公司的股東,享有25%的股權。4、訴訟費由兩被告承擔。由於案件標的較大,案情比較復雜,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了本案。
正當兩位律師等待法院安排開庭時,丁某突然來到所里稱對方要與他談判。兩律師聽後覺得如果可以通過和解達到目的,即解約訴訟成本又比較便捷,於是告之對方,談判可以,但由吳濱、徐強兩位律師出面進行。
談判的過程是復雜的,對方的代理人自稱是法院的付院長咄咄逼人,兩位律師為了當事人的利益毫不讓步,步步緊逼。經過數小時的艱苦談判,三方終於達成了一致,約定兩被告支付丁某25%的鋼鐵公司的股權轉讓費及紅利等費用308萬,作為交換,丁某立即向法院遞交撤訴申請。協議擬定後,由於三方的不信任,兩律師建議一同前往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全面、適當地履行協議中約定的權利和義務,三方聽後均表示贊成。2008年1月9日在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原被告簽訂了協議並當即履行了義務。
事情終於如丁某所願在年前圓滿解決了,丁某對兩位律師不勝感激,稱自己終於可以安心的和家人過個好年了。
[律師提醒] 隨著經濟的發展,合夥經營公司極為普遍,律師希望各公司股東在經營期間同樣要注意對自己權益的保護,防患於未然,杜絕類似問題的發生,建議在成立公司前就聘請律師把關,強化風險的抵禦能力。
新聞出處北京市中銀律師所上海分所-高級合夥人吳濱律師
㈧ 退還合夥投資款糾紛如何確定管轄
一、基本案情:
2010年5月,原告羅A、被告蔣B及劉C、朱D、蘇E五人達成口頭合夥協議,約定共同出資300萬元購買RR公司52%的股權;
其中羅A投資10萬元,劉C投資40萬元,朱D投資30萬元,蘇E投資10萬元,其餘款有蔣B全投資,此五人內部按照投資比例分配從RR公司獲取的利潤。
2010年6月,被告蔣B與RR公司簽訂《股份轉讓協議》及《補充協議》,約定被告蔣B全一次性投入300萬元資金購買RR公司52%的股份;
公司股份的持有,也可以有名義投資人和隱名投資人。公司股份工商登記的持股人不一定是實際持股人,本案中,被告蔣B名下的52%的公司股份,實際是原、被告及其他三個合夥人共同持有的股份。
合夥一旦成立,如果參與合夥的合夥人需要退夥,不是直接退還投資資金,而是要對合夥財產進行結算,按照合夥比例退還財產。
㈨ 股權糾紛,離職不退投資本金,怎麼取回
可以根據合夥協議的相關條款和B公司公司章程去處置股權糾紛和投資收回等問題。
起訴的對象是B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
若認為B公司大股東有損害小股東利益的行為,還可以起訴B公司的大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