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環境侵權民事糾紛

環境侵權民事糾紛

發布時間:2022-02-10 22:55:28

❶ 環境侵權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1. 損害襲事實的存在。

  2. 污染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3. 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

  4. 不以違法性為構成要件。《侵權責任法》規定「因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❷ 環境侵權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1. 損害事實的存在。

  2. 污染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3. 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

  4. 不以違法性為構成要件。《侵權責任法》規定「因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❸ 環境侵權救濟方式有哪些

您好!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自行協商、和解
自行協商就是當環境侵權行為發生後,侵權人和受害人本著公平、妥善解決環境糾紛的精神,為避免問題擴大,而雙方達成一致意見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自行協商比較適用於小型環境侵權案件,因為這些案件的嚴重性並沒有太大必要走仲裁、訴訟道路,當可以私下了結時,自行協商能提高效率,因此,自行協商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解決環境侵權的方式。但其也有不足。自行協商當一方或雙方不合作時就無法實施;當一方法律知識欠缺時,可能會導致協商結果不公平而不利的一方本身不知情,不利於維護自身權益等。
但總的來說,自行協商是一種能提高效率的侵權救濟方式,我國認為能協商解決的問題一般盡量協商解決。
(二)調解
調解是指當事人雙方發生糾紛時,請沒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居中調和,達成解決矛盾的協議並自覺執行的糾紛解決方式。調解可分為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人民調解、仲裁調解等。此處所講的調解主要是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行政調解是行政機關居中調解,同樣要遵守自願公正的原則,其調解結果不具有強制力,當事人不服其調解結果可向法院訴訟;而司法調解是人民法院居中進行調節,其調解結果具有強制力,當一方不履行時另一方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三)仲裁
仲裁是指民事糾紛的雙方當事人根據事先後事後達成的仲裁協議,將民事爭議提交雙方選定的仲裁機構進行裁決,解決糾紛。仲裁具有自願性、自主性、靈活性、專業性等特徵。但我國目前在環境領域方面的仲裁很少:
前除海事糾紛外,既無環境糾紛的仲裁法規,也無環境糾紛的仲裁機構。從實踐中看,我國各地成立的仲裁委員會也為把國內環境糾紛列入仲裁受理事項。這是我國需要繼續改進和加強的地方。
(四)訴訟
訴訟是最強力的環境侵權救濟途徑。環境侵權案件一般適用無過錯原則,即當受害人受到環境侵權時,無論行為人是否有過錯,均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訴訟具有極強的強制力,是公民維護自身環境權利、進行環境侵權救濟的最有效措施。但由於現如今公民的環境法律知識較為薄弱,環境侵權維權意識不足,除重大環境傷害案件外,公民很少為維護自身權益而對簿公堂。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❹ 環境侵權訴訟是環境訴訟的范圍還是民事訴訟的范圍

環境民來事訴訟是指人民法自院對平等主體之間有關環境權利義務的爭議,依照民事訴訟程序進行審理和裁判的活動。按照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08條規定,民事訴訟制度的原告必須是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主體。這種訴訟本質上屬於私益訴訟。把這種規定適用於環境民事案件是不合適的。因為環境要素之間的關聯性,環境問題往往不是與某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而是影響到公眾的利益。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許多國家規定了公益訴訟制度,在環境訴訟中對起訴人的資格作出了相對寬松的規定。我國民事訴訟法中的「共同訴訟」和「代表人訴訟」制度,對於污染和破壞范圍較大、受害人數較多的環境案件是適合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擴大了起訴人的范圍,但其本質仍然屬於私益訴訟。

❺ 無效的環境侵權民事責任規則是什麼樣的

環境侵權民事責任規則的原則是無過錯歸責原則。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發生糾紛,行為人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條
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二百三十條
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發生糾紛,行為人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❻ 環境侵權民事責任有哪些損害結果

與一般民事責任相比,環境民事責任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無過錯責任的兩個構成要件上。
(一)損害結果
損害作為一種事實現象,是行為人侵害他人權利和利益的結果,任何侵權行為都必須以損害作為其構成要件已是不爭之論。違約行為即使沒有損害結果,也可能要承擔民事責任,但侵權行為必須以損害後果為前提。環境污染作為一種侵權行為當然也不例外,依據環境污染損害的對象不同,一般可將環境污染損害分為三種:
1、財產損害,是指環境污染造成他人財物的減少或毀損。
2、人身損害,是指與人的人格、身份密切聯系的合法權益所受的損害。環境污染所造所的人身損害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公民的健康權利和生命權受到侵害而造成的身體傷害或死亡。另一方面則是精神損害,指公民的精神、心理受到侵害而產生的恐懼、悲傷、怨憤、絕望、羞辱等精神痛苦。
3、環境損害。傳統的侵權民事責任的前提是受害人有財產損失和人身傷害的事實存在。如果一行為沒有造成他人財產損失或人身傷害,那麼行為人並不負任何民事責任。但是在環境民事責任中,損害事實不僅包括一般財產損失和人身傷害,還包括對環境的損害。環境損害表現為兩個方面:第一,生活環境的損害。人們只有在一定的環境質量限度內,才能正常、舒適地生活。如果超過這一限度,則意味著生活環境受到損害,人們難以安適地生活。例如,因大氣污染而使居民無法打開窗戶,不能在室外晾曬衣服、散步、乘涼等。又例如,雜訊使人心情煩悶,無法正常工作、學習、生活。在現代城市生活中,生活環境損害最為典型而又具體的是採光和通風受到阻礙,並最終導致了陽光權、通風權這種具體環境權的出現。日本最高法院在1972年的一個判例中,確認日照、通風是為法律所保護的生活權益。其在判決中寫道「……眾所周知,住宅日照、通風是舒適、健康生活所需要的生活利益。即使是他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方造成的,也不能成為法律保護的對象。因為這是由於加害者濫用權利的行為,而妨害了被害者的日照、通風。」在美國,1982年的普拉赫訴馬里蒂(PaahV.MARRETTI)案是美國法院成人陽光權的第一個案例。該案的事實是,被告在其土地上修建房屋,房屋將擋住射向原告屋頂上的太陽能取暖器的陽光。於是原告要求被告停止修建房屋。初審法院作出了有利於被告的判決,否定了原告的請求。但是,二審法院撤銷了這一判決,並裁決道:不合理地阻擋陽光的獲取,構成普通法上的妨害行為。同年,美國威斯康星州議會和其他幾個州議會相繼通過了必須確保陽光和通風不受干擾地流動的立法。④第二,生態環境損害,陽光、水、森林等環境要素相互聯系、作用、制約組成各種生態系統。每個生態系統的功能多種多樣,其中表現為財產被人們確認的很少。如森林系統的生態功能有吸收CO2、放出O2,涵養水分、調解氣候、防止水土流失、防風固沙、阻擋噪音、提供各種木材產品等等,而被確認為有價值的木材產品只是其中的一種功能。生態系統作為一個整體,系統中任何一部分受到損害,都會造成生態系統的破壞。生態平衡失調後果極其嚴重,仍以森林為例,森林破壞的損失是多方面的,盡管這種損失的嚴重程度要在相當長的時間後,在宏觀的范圍內同其他因素的作用一起表現出來,但這種損失是實際存在的,並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這種損害表現在:水土流失,森林更新困難,木材產量減少;氣候更加乾旱,洪水危害加重;一個地區的農業生產條件被破壞;珍貴野生動物生存、繁殖條件惡化,等等。據科學研究,一顆50年的大樹,其木材價值只佔全部價值的1/9,可見生態環境損害,並不僅僅是某種環境要素本身的損害,其還可造成其他多種損害。

❼ 環境侵權民事責任原則

環境污染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是以無過錯責任為原則,以過錯責任為例外。即帶來環境污染的行為人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其都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條
行為人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閱讀全文

與環境侵權民事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