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溝通醫患糾紛

溝通醫患糾紛

發布時間:2020-12-10 07:15:49

1. 採取哪些方法使溝通順利進行醫患關系

醫患關系是社會關系的組成部分,和諧的社會需要和諧的醫患關系。隨著市場經濟制度的不斷完善,政府的責任意識、人們的權利意識、參與意識以及醫方對利益的追求等等諸多因素使得醫患關系日趨緊張,醫患糾紛明顯上升,日趨緊張的醫患關系正在嚴重沖擊著醫院這個曾被視為人道聖潔的場所。醫療糾紛頻繁發生,且影響范圍越來越大,不僅有損醫護人員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而且有損醫療秩序和質量,最終會損害患者的切身利益,日益緊張的醫患關系一直是醫務工作者和患者共同關心的敏感話題,引起了衛生界、法律界、新聞界的廣泛關注。醫療糾紛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醫療問題,已經演變為一個社會問題。

1 醫患關系的現狀

目前醫患關系比較緊張,去年6~7月份中華醫院管理學會對全國270家各級醫院進行了相關的調查,據調查統計的數據:全國三級甲等醫院每年發生醫療糾紛中要求賠償有100例左右,到法院訴訟的有20~30例左右,在北京一年可能達到40多例左右。二級醫院每年發生20例左右,到法院訴訟的有3例左右,而賠償的數額三級甲等醫院一年一般在100萬左右。而且現在的賠償額度越來越高。

全國有73.33%的醫院出現過病人及其家屬用暴力毆打、威脅、辱罵醫務人員;有59.63%的醫院發生過因病人對治療結果不滿意,糾集多人在醫院內圍攻,威脅院長人身安全;76.67%的醫院發生過患者及其家屬在診療結束後拒絕出院且不繳納住院費用;有61.48%的醫院發生過病人去世後,病人家屬在院內擺設花圈、燒紙、設置靈堂等。

近日,出現的「職業醫鬧」,出現了醫生上班請保安護送,醫院開門請警察駐點等現象,使本該融洽與相互理解的醫患關系,竟然緊張到如此地步,以至於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治安管理處罰法時,一些委員呼籲,這部法律應該將醫院治安管理等內容單列出來,專門作出規定。

2 醫患關系現狀的原因分析

醫患關系從總體上看,是基本和諧之中存在著局部的不和諧,和諧是主流,不和諧是支流。醫患關系成因復雜,有醫療資源不足,群眾「看病難」、「看病貴」,患者有意見;有醫療質量不高、服務態度不好,群眾不滿意;也有更復雜的社會因素。既有體制、機制上的問題,也有思想觀念方面的問題,還有管理監督不力等原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社會政府方面的因素

2.1.1 政府財政投入不到位 我國人口佔世界總人口的 22%,而衛生總費用僅佔世界衛生總費用的2%;財政投入占醫院當年支出的比重,省級以上醫院在5%,市縣醫院一 般在1%,鄉鎮衛生院在1%~5%之間。據報道,2003年,中國醫療總費用6600億元,政府只負擔17%,2/3以上的中國人口要靠自己支付醫療費用,占衛生總支出的56%,政府預算支出在中國衛生總費用的比例,已從1978年的1/3左右下降到2003年的17%,而居民衛生支出則從1978年的20%上升到2003年的50%以上。2004年12月第三次全國衛生服務調查顯示,我國醫療服務成為居民第三大消費。而歐共體為80%~90%,美國為45.6%(老人、窮人、殘疾人全免費),泰國為56%。眾多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古巴、朝鮮、蘇丹、緬甸等實行全民免費醫療。

2.1.2 醫療保險制度不健全 盡管我國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取得了重大進展,對於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要建立全民醫療保險制度仍然是任重而道遠。在我國現行醫療體制下,大部分患者都是以自費方式來獲得醫療保健服務,這種醫療服務付費方式使患者對醫療服務的預期效果有較高的期望,而絕大多數醫患糾紛都是由於醫療費用與患者的期望療效不相符合所引起的,即使醫生盡心盡力去治療每一個病人,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由於種種原因達不到滿意的治療效果。對於花費了高額醫療費用的患者,如果沒有得到滿意的治療效果,難免會有一些想法。在發達國家,由於經濟發達,絕大部分的醫療費用由保險公司和國家政府來承擔,不需個人支付高額的醫療費,患者在心理上容易接受這種現實。因此,我國醫療保險體系初建、不完善和基本醫療保險的承受能力較低等情況也是導致醫患關系緊張的因素。

2.1.3 醫療風險分擔機制不完善 醫療服務由於其本身的行業特徵,決定了它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尤其是某些先進的、高風險的醫療技術的應用,盡管醫務人員盡心盡力,也不能保證不出任何差錯。因此,為醫療行為提供風險分擔機制尤為必要。美國是一個醫療技術非常發達的國家,同樣也會發生患者狀告醫生的情況,但通常不會出現圍攻醫院、毆打醫務人員的事件,因為醫患雙方有共同投保的醫療責任保險。如果由於醫療差錯,法院判決需要賠償的,也由保險公司支付;如果要打官司,也由保險公司支付律師費。日本的情況也大致相同。有了醫療風險保險的保障,大多數醫生心裡也就有底了。更重要的是,一旦發生了醫療糾紛,患者及其家屬不會直接找醫院、找醫生個人,他們只需要請律師同法院和保險公司交涉即可,有效地避免了醫患雙方沖突的產生。醫院和醫生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對疾病的研究和治療中去。如果因為醫療事故或事件導致保險公司賠付額增高,對醫生的直接後果可能是下一個繳費周期所繳納的保費上漲,或者是保險公司不再給其承保,以致這位醫生失業。顯然,這樣的分擔關系也構成了對醫生醫療質量的一種有力監督。

2.1.4 解決醫患糾紛的相關法律、法規不配套 2002年9月1日施行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比之前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有較大的進步,但幾年來的實施情況顯示:我國對醫療糾紛處理的相關法律規定過於原則,不便於操作,仍需要不斷完善和補充。比如「醫療事故」的概念,目前在醫療系統和法院之間仍有嚴重的理解歧義。此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司法解釋中,規定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實行過錯推定和因果關系推定,因而醫療事故鑒定結論屬於醫療機構舉證責任倒置的范圍,不必由受害人舉證。最高法院的這一司法解釋對醫療機構賦予的責任過重,擴大了醫療機構的賠償責任。目前對是否應該實行醫療事故舉證責任倒置仍有爭議。以上醫患糾紛處理法規的分歧和爭議直接或間接影響了和諧醫患關系的建立。

2.2 醫院方面因素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院方對經濟效益的熱衷與追求也是導致醫患關系緊張不可忽視的因素。隨著衛生改革的逐步深入,醫院將成為自主經營的經濟實體,出於自身利益的需要,往往會注重追求經濟效益,以至出現見利忘義的現象。與醫院服務相關的葯品和醫用器材生產流通秩序混亂,價格虛高;一些企業違規操作,虛報成本造成政府定價虛高;生產銷售等流通環節多,層層加價,一些不法葯商通過給醫生回扣、提成等,增加葯品和醫用器材的銷售量,現行醫院的葯品收入加成機制,也誘導醫院買賣貴重葯品,醫生開大處方、過度檢查和治療。目前,從醫療行業整體來看,醫療設備越來越精,醫療技術越來越高,但是,「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卻沒有同步跟上,醫患矛盾日益加劇。

2.3 醫生方面因素 一項調查顯示,只有27%的醫生對當前的執業環境基本滿意,醫院級別越高,對執業環境不滿意的醫生所佔的比例呈增高趨勢。在中高級職稱醫生中,近七成醫生對當前執業環境評價不高,48.6%的醫生沒有職業自豪感和成就感,很多醫生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從醫。
壓力大、工作負擔重帶來的醫務人員工作倦怠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長期以來醫務人員隊伍建設缺乏人文素質培養,行風建設措施未落實,造成一些醫護人員在服務過程中態度生硬,醫患之間潛在的危機隨著溝通不良升級,演變成醫療糾紛,醫患關系不斷惡化。

2.4 患者方面因素 患者維權意識的增強。據中國社會調查所連續4年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武漢、廣州等地對近6000名居民的調查表明,中國消費者的維權意識正在增強。在遇到權益受損時,有94%的消費者表示會主動採取各種行動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另外,人們的健康意識增強,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對疾病和早期診療更加重視,由此對疾病的治療效果預期更高。現代醫學突飛猛進的發展,分子醫學、基因醫學、克隆技術等接踵而來,但新的未知的疾病也不斷出現,醫療領域中充滿著未知數和變數,加上醫務人員的醫療技術也存在差異,國內外一致承認醫療確診率也只有70%左右,各種急重症搶救成功率在70%~80%左右,相當一部分疾病原因不明、診斷困難,甚至有較高的誤診率、治療無望,這是醫學的無奈,任何醫院和醫生都不可能包治百病,疾病的治療過程和結果始終存在成功與失敗兩種可能,很多患者及其家屬不了解醫學的特殊性和無奈,對醫療效果期望過高,因而不能正確對待醫學的無奈。再有,患者對醫療過程參與意識增強,社會文化水平整體上升,資訊發達使患者更方便地了解到與疾病相關的訊息,患者要求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治療方案、用葯及預後。

3 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對策

醫患溝通需要政府、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和患者三方共建、理解和信任。只要善待患者,加強溝通,設身處地地為患者著想,為患者提供溫馨、細心、愛心和耐心的服務,就會贏得患者對我們的尊重和認同,和諧的醫患關系就一定會建立起來。

3.1 政府承擔公共衛生和維護群眾健康權益的責任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基礎 加快衛生事業發展,努力解決好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根本措施。應該看到,當前衛生工作中存在的基本矛盾是群眾越來越高的衛生健康需求與該水平醫療服務的供應嚴重不足之間的矛盾,集中的表現就是群眾看病難、看病貴。而醫患關系不和諧,醫患矛盾、醫患糾紛、甚至醫患沖突,是這一矛盾的具體體現。盡管目前絕大多數的醫療機構都是公立醫院,但是相當多醫院的正常運行主要靠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收取的費用,醫院設備購置、規模擴大靠收費的積累,醫療服務收入由醫院自行支配。這種機制的直接後果是醫院過分注重經濟收入,而忽視群眾利益。這也是造成醫患關系緊張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要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就必須研究如何完善醫院的運行機制,維護醫院的公益性質,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必須堅持走適合中國國情的衛生事業發展道路,堅持衛生事業為廣大人民群眾健康服務的宗旨和公益性質,發揮政府保障群眾基本醫療的主導作用、改革醫療服務體制、轉換公立醫療機構運行機制、加強政府對醫療服務行業監管、大力發展農村和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事業等。

3.2 加強醫院內部管理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保障 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醫護人員是關鍵,醫護人員首先要具備良好的醫療技術和職業道德,這是取得病人信任的前提。其次,要理解和尊重患者。因為求醫的過程比較艱難,這期間,患者會承受很大的精神和經濟壓力,非常需要醫護人員的理解和關懷。再有,要學會和患者溝通。醫患之間發生誤解與矛盾,很大程度上是一些醫護人員缺乏溝通技巧導致的。第四,注意醫務人員的形象和禮儀。醫院的環境,醫務人員的儀表形象,能給患者產生第一印象,優美的環境給患者增加舒適感。醫務人員對患者合適的稱呼是建立良好溝通的開端。患者對熱情、開放、真誠、幽默、可信、忠誠、責任心強的醫務人員充滿尊敬和信任。而往往討厭虛偽、不尊重人、自私、嫉妒、固執、驕傲、冷酷的醫務人員。

堅持社會效益准則,打造誠信醫院。各級醫療機構要堅持以社會效益為最高准則,堅持合理檢查、合理用葯、合理收費,嚴禁各種「開單費」;努力降低患者的醫葯費用,建立醫療費用陽光制度,認真做好收費咨詢工作,讓患者和家屬隨時查詢花費情況,讓患者放心;採取有效措施,消除患者就診過程中掛號時間長、交費時間長、取葯時間長、看病時間短的「三長一短」現象;嚴格執行葯品集中招標制度,杜絕葯商在醫院帶錢促銷葯品的現象;實行醫患協議制度,嚴禁醫務人員收受「紅包」和接受「吃請」;聘請社會監督員,監督醫院的醫德醫風。

3.3 患者的理解和包容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關鍵 醫患關系和諧與否,涉及醫患雙方,單靠醫護人員的努力是不夠的,這就需要患者能夠全面正確地理解醫生這一職業。一些患者以為進了醫院就等於進了保險箱,認為既然醫院是治病的,那麼治不好病,當然就是醫院和醫生的錯。其實,醫生不是萬能的,不是什麼病都能治的,對一些疑難雜症,在某種情況下,醫生也是有心無力。因此,有些時候,醫生需要患者更多的理解和包容。不少患者看待醫院、醫生,常常是只看重結果不看過程,尤其是缺乏承擔風險的意識,對醫療效果的期望值過高,甚至超出了當前的醫療技術水平,不少醫療糾紛就是因此而起的。其實,人體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機體,在手術過程中以及手術之後,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這與醫生的醫術和責任心無關。患者對此缺乏認識,就會和醫生產生矛盾。只有社會對醫護職業的艱辛、繁重和高風險性給予充分理解,只有醫患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依存,才能真正實現和諧的醫患關系。

3.4 加強與媒體的溝通,正確引導輿論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平台 新聞媒體是我們與社會溝通的橋梁。醫療衛生工作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是新聞宣傳的焦點。要高度重視與媒體的溝通聯系,及時向媒體提供准確、全面的信息,讓媒體及時了解真實的情況,發揮正確的輿論引導作用。對於媒體揭露醫療衛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要堅持不護短、不遮醜,堅持正確對待、舉一反三,積極主動地採取改進措施。要學習新聞傳播知識和技能,學會與媒體溝通,不斷提高宣傳工作水平。要真誠地希望新聞媒體堅持正確的輿論引導,客觀如實報道醫療衛生服務活動,不刻意炒作個別醫療糾紛事件,大家共同努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維護健康有序的醫療秩序。

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我們要堅持常抓不懈,做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推動者,讓人民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努力構建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溫馨和諧的醫患關系,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貢獻更大的力量。

2. 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避免醫療糾紛

⑴預防為主:發生醫療糾紛的醫患雙方往往先有分歧,隨著患方不滿情緒的潛伏和積累,最終因一定的激惹因素爆發。如對診治不滿意,掛號、候診、交費、取葯、排隊時間過長等均可使病人產生反感或不滿情緒,接診醫生稍有不慎就可能誘發糾紛。為此,醫護人員要給患者及陪同人員安全感,給患者做好穩定情緒的工作,使緊張的心情放鬆,能立即縮短與患者之間的距離。同時宣傳必要的醫學知識,處處體現對患者的同情心,樹立醫務人員的威信,對留院觀察患者要講清楚觀察的目的,減少患者及家屬的擔心。

⑵強化限時服務觀念:急診科必須保證24小時在位,搶救器材完好,確保重危傷病員到達醫院後能得到及時的搶救。門診窗口單位應實行限時服務承諾,明確規定掛號、候診、檢查、交費、取葯、出報告的時間,以避免長時間等候。

⑶樹立平等的服務意識:法律規定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權」,其前提是確認醫患是一種「特殊的消費關系」,對患者它是權利,對醫師則是義務。但現實是醫患之間存在事實上的不平等關系,即醫療知識佔有上的不平等。正由於此,醫務人員在醫療過程中要做到:①解釋要科學,不簡單化,不敷衍了事,不冷淡厭煩。②答復問題要迅速,病人及家屬提出的問題如無特殊情況均應立即答復。病人出現異常情況,醫務人員必須隨叫隨到,不得拖延。醫生不得叫護士代勞,護士也不得叫醫生代勞。在答復問題時不得說忌語,不得對同事的診療方案妄加評論指責,不隨意評價和貶低其他醫院的診療結果。③簽字手續要嚴格,凡病人輸血、中途退院、拒絕住院、治療等,均應嚴格履行簽字手續以備不測。④術前談話要認真,各種手術前均應交待診斷、術式及術前、術中、術後注意事項,可能發生的並發症及意外等。⑤預後交待要清楚。病員和病人家屬十分關心病情預後,可能反復提出問題,醫生必須實事求是、客觀中肯地做出回答,以使病人和家屬有足夠的思想准備。⑥做思想工作要動情,對病人及家屬的指責和要求,要耐心細致地做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爭取理解和諒解,絕不可說氣話,過頭話,避免事態擴大。
⑷在服務過程中要注意「六個慎重」①言行舉止要慎重。在病人面前要有良好的形象,著裝整齊,舉止文雅,不在病房嬉笑打鬧。對病人和家屬不說不負責任的話,對癌症、性病、艾滋病等患者嚴格保護性醫療制度,同時更不能歧視病人。②檢診工作要慎重。醫生要注意基本功的訓練,全面正確查體,不遺漏陽性體征和有意義的陰性體征,並認真做好篩選性醫技檢查。使用高檔葯物和檢查項目前應徵求患者或家屬的意見,避免因經濟負擔過重發生醫療糾紛。③重症搶救要慎重。搶救現場要緊張有序,組織嚴密,無關人員不得介入。醫務人員在搶救過程中不得講與搶救無關的話,不得接聽與搶救無關的電話。心肺徒手復甦,葯物、器械復甦的操作要規范、嫻熟並認真做好記錄。④重點病人服務要慎重,對外賓、領導幹部、知名人士、重危疑難、大手術後等重點病人要密切觀察,出現問題及時處理。⑤出具醫學證明要慎重。醫學證明具有法律效力,涉及殘情鑒定、勞動力判定、保險、刑事訴訟等重要事項,各級醫生做出結論時必須慎重。⑥開展科研要慎重。臨床以自願參加為原則,絕不可欺騙性強迫病人參與。

⑸加強非醫療服務意識①加強心理咨詢的指導,以滿腔熱情和積極的態度,關心病員的心理狀態和思想狀況,針對不同情況,認真開展咨詢指導和思想疏導,幫助病員正確對待疾病,配合治療。②加強基礎護理,對危重、老年、小兒及活動不便的病人,注重基礎護理內容的落實,避免出現因護理不當引起的並發症或院內感染。③加強病人的管理和監護,病人入院後要主動介紹院規,並嚴格要求,對精神異常有自殺傾向的病人應加強監護,避免出現意外。④加強醫院文化建設,辦好宣傳欄、板報、廣播、閉路電視、音樂影視茶座等服務項目,豐富娛樂活動內容。

⑹加強醫德醫風建設①以病人為中心,時刻把病人的冷暖病痛放在心上,提倡愛崗敬業,爭做白求恩式的醫生。②實行公平服務,醫生的服務對象是病人,要有平等博愛、仁慈的傳統美德,要一視同仁,不分親疏,決不能見利忘義。③自覺抵制行業不正之風的侵蝕,反對把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看做是金錢關系、買賣關系,尤其要反對吃請、受禮、收紅包、收回扣等現象。

⑺正視醫療中的法律責任向病人及家屬交待病情要說透說夠,除特殊情況外一般不要隱瞞病情,並在相關醫療文書中准確記錄,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和同意,這也是溝通醫患關系取得相互理解、減少或避免醫患之間產生心理隔閡而引起摩擦的機會和橋梁。

⑻加強醫學倫理學的教育和宣傳:醫學倫理學的反復教育和宣傳,對於緩解醫患間的利益沖突有重要意義。知情同意、自主、不傷害、最優化,是國際社會認可的醫學倫理學最基本的原則,如果我們在疾病診療中充分執行這四項原則,向病人提供最優化(包括價格最低)的治療方案,盡量避免對病人的傷害,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多讓病人自主選擇,醫患間的糾紛就會減少。

⑼讓病人更多地了解醫院和醫學知識:當前發生的醫患利益沖突很多緣於患者對醫院情況的不了解,因此,推行醫療公開,讓病人了解醫院,了解醫療工作的運行,對密切醫患關系和減少糾紛大有裨益。長期以來,醫院視醫療為機密,認為讓病人知道越多則麻煩越多。其實這是一種陳舊觀念,除一些重危病人的病情、檢查出的癌症等在一定的時間內需要考慮病人及家屬的承受力暫時保密外,絕大多數醫務是可以公開的。現在各醫院正在逐步實施的收費公開、葯品價格公開,「住院費用一日清單」制,緩解了不少醫患矛盾。為此,消除醫學的神秘,讓大家了解醫學,了解醫院,了解診治全過程,讓病人與醫務人員處在一種嶄新的關系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減少和防範醫療糾紛的發生。

3. 如何加強醫患溝通,防範醫患糾紛

作為醫生一是熱情對待病人;二是認真診治病人;三是細心耐心解答病人的疑問;三是若有自版己不能解決的權問題及時和自己的上級領導匯報;四是多佔在病人的角度理解支持病人,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做了工作。
作為病人做排隊秩序,如果是危重的醫生會提前安排的;二是理解醫生的壓力導致的情緒不穩定情況;三是有意見和問題盡量心平氣和的提出和向主管醫生的上級提出;四是醫生如出現失誤要注意盡量保全證據,盡量走正規程序要求解決;五是如果醫生態度不好和醫德不好的可向有關部門舉報,不要以不冷靜的方式處理。

4. 怎樣消除醫患之間的交流沖突

第一、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我建議大家在感到情緒快要失控時,你應該這樣想:對方說這些的目的正是想讓我生氣,我這樣生氣正是配合他達到他的目的,我為什麼這么傻?你在這樣想的同時,可以慢慢做些深呼吸幫助自己恢復平靜的心情,當對方發現他用種種辦法都無法讓你生氣時,他自己就會有一種挫折感,從而減少對你的攻擊。相反,如果你生氣,實際上是在強化他繼續使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請記住你的根本目的是減少雙方的分歧、找到解決的辦法,而不是逞一時口舌之快。

第二、其次,要學一點為對方消氣的技巧

為了能與對方進行有效溝通,在管理好自己情緒的同時,還需要想辦法消減對方的怒氣。一種有效的辦法是簡單地對對方的觀點中真實的地方表示認可與理解。比如你說:你說得沒錯,我原先確實答應你做這件事的。一般來說,不管對方對你的指責顯得多麼無理,但你總能在他的話中找到一些有道理或真實的部分。退一萬步講,我們至少能承認雙方確實在某一點上存在分歧這個事實。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在原則上與對方妥協。我們策略性作些禮讓的目的正是為了使矛盾最終得以合理解決。

第三、要注意理解與同情

試著把自己放在對方的位置上來看問題。這樣不僅可以幫助你理解對方的所思所想,從而更容易與對方交流。比如你可以說:誰碰到這種事情都會很生氣,要是我的話,我也會很生氣的。這樣,對方覺得你理解他,這會讓他感覺好一些。另外,這也會讓他感覺到你是一個明白人,從而可能就會願意與你溝通。

第四、鼓勵對方把內心的想法與感受都說出來

我們知道,述說也是一種心情的宣洩。當你鼓勵對方把內心的想法都說出來之後,他的情緒一般也就不會那麼強烈了。注意,鼓勵的態度要真誠。另外,傾聽對方述說時要專注,並不時給予理解性的反饋信號。當別人受到你的這種待遇之後,他對矛盾本身以及對你的態度都會發生變化。當你願意聆聽並尊重對方及其觀點時,對方也一般回以同樣的方式來對待你。這樣,如果有時間的話,雙方就能夠深入溝通,從而找到解決矛盾的辦法。即使後來沒有時間來解決分歧,雙方也會比較理性地對待觀點上的分歧,而不會讓這種分歧太多得影響雙方的關系。

第五、注意說話技巧,避免責怪對方

人們對於責怪的最常見的反應就是情緒性防禦,即對對方進行反擊。所以在與對方說話時,要注意說話技巧。可以多使用第一人稱來敘說某些負面的想法與感受。比如:我們之間出現這種分歧我感到很不安。這樣比說「你讓我感到很不安」讓對方感受好得多。因為前一種說法把「我」作為責任承擔者,而後者則把對方作為責任者對待。面對沖突是需要一定的勇氣與精神力量的。無論是受到對方進攻還是自己說話時,都需要表現出不卑不亢的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力量有以下作用:在受到對方攻擊時,能保持鎮定,不讓自己輕易為對方的不遜言語所激怒。讓對方看重你,同時在意你所說的話。

第六、要學著用探究式問話

對方在沖突中會說些很絕對的話來否定你的觀點或建議,應對這種抵制的一種有效方法就是在對方回答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的反問。舉幾個例子:

例一:對方:這種方法絕對不會有用的!

探究式反問:你覺得我們還需要什麼樣的條件才能使這種辦法起作用呢?

例二:對方:我想用最好的葯物。探究式反問:你覺得什麼樣的葯物對你來說是最好的?

例三:對方:這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探究式反問:那是一種可能的選擇,你還能想想其他可能的解決辦法嗎?

例四:對方:你竟敢這樣對我?

探究式反問:你能告訴我我讓你滿意的地方在哪嗎?

從以上幾個例子可以看出,這種探究性反問的目的是盡量減小對方語言的破壞性,把雙方的談話重新帶回到建設性的溝通軌道上,從而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總之,和病人建立良好的關系,進行及時的溝通很重要,病人一般不會控告他們的「朋友」。當溝通的手緊握時,醫患間共同對付的敵人就只有疾病。就很難產生醫患糾紛,更不會發生沖突。即使在特殊情況下,發生醫患沖突,也不要驚慌失措,應在同事的配合下,積極採取應對措施,運用以上所講的技能,盡早盡快化解沖突。良好的溝通技能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化解沖突,解決矛盾,實際上也是預防沖突與矛盾的主要手段。溝通不好,互相之間就不了解、不理解、多誤解,矛盾自然就容易產生。所以,避免沖突,我們要靠溝通,有了矛盾,我們還要靠溝通。

5. 醫患溝通原因分析

醫患溝通
醫患溝通是一個外來語,一般釋義有傳播、傳達、交流、聯系等。
人類生活離不開人際溝通。然而,人類很早就意識到,要准確表達自己和理解別人都十分困難。俄國有個詩人說,沒有任何痛苦能勝過語言的而痛苦。在很多民族語言中,一語多義,多語一義並不鮮見。如果你沒有經歷過失戀的痛苦,你無法體會這是一種怎樣的悲傷;如果你為受過巨大的挫折,又怎能體會莊子所說「哀莫大於心死」!醫者絕不可能有各種疾病的親身體驗,因此,當病人向醫者訴說他的痛苦、陳述他的感受時,不一定都能被醫者理解、喚起醫者的共鳴;同樣,當醫者表達診療意見、提出配合要求時,也不一定能全被病人領會、贏得病人的合作。醫患溝通是一門值得研究的學問。醫患交流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之所以需要貫穿於醫學教育全程,落實在醫療服務實踐中,是因為醫者的醫患交流水平直接和間接地關聯著醫療質量、效率和效益,影響到社會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
中文名
醫患溝通
外文名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相關書籍
《醫患溝通》
意義
減少不必要的醫患糾紛等
快速
導航
意義相關書籍制度狹義廣義
釋義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醫患溝通,就是醫患雙方為了治療患者的疾病,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在診治疾病過程中進行的一種交流。

6. 醫患溝通課後答案當今的醫療背景下,該如何更好地處理醫患關系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改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
⑴醫院管理者和醫務人員應熟悉掌握常用的衛生管理法律、法規。
⑵加強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教育,增強服務意識。
2.醫療機構應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
醫療質量事關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醫療糾紛的發生與醫療質量的高低成正相關關系。要提高醫療質量、對醫療安全有保障、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就要切實保障醫療質量,對影響醫療質量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地監控。
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
病歷是疾病的診治經過及療效的原始記錄,是進行醫學研究的原是資料,也是判斷醫務人員的醫療行為是否得當的法定證據。它不僅涉及到醫學技術問題,還涉及日後可能發生的醫療糾紛賠償問題。發生糾紛後,病歷將成為認定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民事法律責任的一種重要依據。
4.重視醫療以外的其他安全問題,減少非醫療因素引發的醫療糾紛。
醫療以外的安全問題在近幾年醫療糾紛的投訴案中佔有一定的比例。例如:請假或自行外出的患者在院外出現意外;患者在醫院內的摔傷、燙傷、自殺;精神病人在院內傷人、或外逃傷人等,依據國家的法律,醫院雖對患者沒有監護責任,但應負有監管責任,一旦出現問題,很難證明醫院完全沒有過錯。所以,重視和防止醫療以外的其他因素引發的意外情況的發生,是新時期給醫院管理者提出的新的要求。

7. 溝通不到位導致的醫患糾紛每年有多少

據眾卓醫院培訓不完全統計,80%的醫患糾紛跟醫患溝通不暢有關,溝通不到位導致的醫患糾紛每家醫院都會所有不同,總數是多少目前還有待考證,希望這個答案對您有幫助,謝謝

8. 以醫患溝通為話題題目自擬


我國醫患關系現狀及對策分析

醫患關系是社會關系的組成部分,是醫療實踐活動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良好的醫患溝通是實現以病人為中心,促進社會和諧的基礎。醫患關系作為一種最基本的社會關系,已普遍受到人們的關注,它隨著醫學模式的發展,不斷發生新的變化。目前我國經濟正沿著市場化的軌跡發展,醫療制度改革也在深入進行,這對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考驗,要想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必須醫方、患方、社會三者共同努力,國家增加衛生投資力度,准確定位醫療機構的性質,確保廣大中低檔人群的基本健康等實際問題已擺在我們面前。只有從根本上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才能實現醫患關系真正意義上的融洽。同時我們還要看到,理想化的期待與非理想化的現實差距是客觀存在,融洽醫患關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我們在健全法制的同時提高自律的約束,只有以誠信為杠桿、人文為基石。才能真正實現理想狀態下的醫患關系.即充滿同情心的醫生和對醫生充滿信任的病人。
1 醫患關系現狀
醫患關系是醫務人員與患者在醫療過程中產生的特定醫治關系,是醫療人際關系中的關鍵。著名醫史學家西格里斯曾經說過:「每一個醫學行動始終涉及兩類人群:醫師和病人,或者更廣泛地說,醫學團體和社會,醫學無非是這兩群人之間多方面的關系。」現代醫學的高度發展更加擴充了這一概念,「醫」已由單純醫學團體擴展為參與醫療活動的醫院全體職工;「患」也南單純求醫者擴展為與之相關的每一種社會關系。傳統的醫患關系中,醫者以為患者謀利益為己任,醫務工作者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他們為患者解除痛苦,捍衛生命,被施救的患者往往懷著感恩的心態對待治療自己的醫生。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社會發展和困家社會保障發展相對滯後,再加上新葯品、新醫療技術和新設備的引進使醫療費用大幅度上漲。雖然衛生主管部門已做了多方面努力,但仍然有很多患者看不起病、吃不起葯,矛盾直接轉化成醫患沖突,醫院成為沖突的發生。
近些年來,我國的醫患關系日趨緊張,醫患矛盾十分突出。醫療環境中存在一種現象,一方面,患者怨聲載道,抱怨自己付了醫葯費卻得不到相應的服務,甚至自身利益受到傷害;而另一方面,醫生叫苦,自己在繁忙的臨床工作的同時又要承擔來自各方的壓力。同時各地患方向醫務人員施暴的惡性事件在全國各地時有發生。病人對醫務人員不信任。醫務人員對病人的信任度都很低,醫院存在著被醫療糾紛問題困擾。各地法院的醫療糾紛案件呈現上升的趨勢,造成醫患關系日趨勢緊張的因素,不僅涉及技術性問題,更包括醫患雙方個體及群體的社會文化素質、心理狀態、認知水平、價值觀及行為規范和醫療環境、服務流程等諸多非技術性因素。此類事件如此之多,表明醫患關系緊張已成為日益突出的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必須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警覺,更是值得我們醫者的深思。
2 醫患關系不和諧的成因分析
2.1 社會方面
(1)我國醫療保險體制不健全,加之醫葯費用比較高,病人不堪醫葯費用的負擔,就將這種情緒遷怒到費用的發生點―醫院和醫生身上,致使在醫療活動中增加了醫患糾紛的發生率。(2)部分媒體在發生醫療糾紛後,僅憑一面之詞,同時並沒有意識到醫學的復雜性和專業性,在不了解事實真相的情況下,進行大肆的宣揚和報道,在群眾中起到了誤導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對醫患關系的緊張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2 醫患方面
(1)醫患之間缺乏信任。個別醫生給患者做不必要的檢查,開大處方,使患者不再相信醫生所開列的檢查項目和治療方案;而一些患者在醫療糾紛中的過激行為也使醫生懼怕醫療糾紛纏身,紛紛有意識地規避醫療風險,進行防禦式治療。由此,本該共同對抗疾病的醫患關系由信任、協作逐漸演變為戒備、防範,甚至對立。(2)醫患之間缺乏溝通。醫療服務是一個具有探索性、實踐性、風險性的工作,專業性十分強,由於個體存在差異,即便醫生盡職盡責,對相同的病採取同樣的規范治療方法,也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而醫患雙方溝通不夠,尤其是一些必要的告知沒有及時讓病人知曉,使病人產生誤解,極易導致醫患矛盾的出現。(3)醫療過程中缺少人文關懷。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和醫療設備的更新換代,在提高診療水平的同時,也使醫生的診斷更多地依賴於儀器,淡化了與患者的交流,使患者感受不到醫生的關注與關愛。當發生矛盾與誤解時,由於缺乏人文關懷,使雙方無法相互體諒與理解。(4)患者對治療效果的期望值不切實際。患者及其家屬在治療前存在不切實際的過高的期望,而忽視了醫學本身的復雜性和風險性,當出現與自己預期結果不同的結果時,就認為醫務人員有過失,進而發生糾紛。
3 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對策
3.1加強醫患雙方的溝通與交流
(1)以患者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醫務人員要充分尊重和維護患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多向病人介紹病情、用葯和檢查目的。醫生應以「實際需要」為原則,制定一個適當而合理的治療方案,盡量避免過度醫療和濫用高新技術。從而避免出現患者前期接受費用高昂的檢查,後期卻因沒有足夠的後續治療費用而被迫退出治療的結果。(2)學會換位思考,增強醫患互信。醫院醫生要堅持「以人為本」的醫療服務理念,在提供醫療服務的過程中要與病人及其家屬進行充分有效的溝通,熱情耐心地回答病人及其家屬提出的關於疾病治療的相關問題,爭取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達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目的,減少和避免誤會。患者也應對醫生從事的醫療行業工作的復雜性和職業的高風險性給予充分的理解。只有醫患雙方真誠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才能更好地實現和諧的醫患關系。(3)醫院應建立和完善醫患溝通制度,設立相關部門,及時受理和處理患者投訴。懷著為人民服務的積極態度認真傾聽患者的需求,多為患者設身處地考慮。收集患者及其家屬乃至社會群體的意見、建議,並及時進行調查、分析、歸納並反饋結果。醫院應該充分認識到做好醫患溝通、完善醫患關系的重要性。 3.2強化政府的主導作用
政府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建立行之有效的醫療事故應急體系,加強對醫院的監督,加大對醫葯衛生公共事業的投資力度,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1)加大公共衛生投入,合理配置醫療資源,加強對醫院的監督。政府公共衛生投入的不足,很多醫院被逼自我經營、自負盈虧;而醫療資源的配置不合理,進一步造成大城市、大醫院的患者人滿為患,而基層社區醫院卻出現患者稀少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看病難」,加大了醫生的負擔。政府應逐漸增加醫療衛生的公共支出,提高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覆蓋范圍,改善欠發達地區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促進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2)加快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改革,健全醫保制度與基本葯物制度,減少患者的經濟負擔。我國的醫療衛生機構承擔著政府公共衛生的職能,衛生事業被定義為具有一定福利的社會公益事業,為此更要體現出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益性。要建立基本葯物供應保障體系和基本葯物優先選擇和合理使用制度,合理控制醫療費用,減少患者的經濟負擔。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的改革,是從源頭上控制和減少醫患糾紛發生的重要手段。
3.3正確引導媒體的輿論監督
(1)醫院應該做好危機公關工作,學會適當地與媒體交流和溝通,積極與媒體形成良性互動。遇到一些突發情況應及時正確地通過媒體發布相關信息,積極尋求雙方的溝通,增加群眾對醫療衛生工作的認識和了解。讓社會公眾了解、理解醫院和醫生,維護醫院的形象。(2)媒體應客觀、公正地報道醫療事件,對醫護人員的辛苦忘我工作、奉獻精神也應予以真實地關注、報道。引導患者及公眾以正確的態度來對待醫療服務機構的相關工作人員,增強人們對我國衛生事業改革與發展的理解和支持,為醫療衛生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
現在,醫患關系緊張,醫療糾紛增加,是當前醫療服務中一個突出的問題。誠然,產生的原因十分復雜,但緊張的醫患關系,將直接影響到社會的安定團結,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僅僅靠醫患雙方的努力還是不夠的。還必須建立科學合理的醫療衛生制度。加快推進醫療衛生制度改革。從事醫療衛生工作,是一項光榮的事業,所以醫護人員應當通過不斷的學習,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和自身修養,努力搞好醫患關系,讓患者得到實惠,醫務工作者得到理解,因此我們更應該做出百倍的努力,使新形勢下的醫患關系朝著更加和諧的方向發展。

9. 醫院醫患關系溝通的情景劇劇本

這天,醫院來了兩個白血病患者,面對高昂的醫葯費,讓本是不富有的李某和王某面帶愁容。
正在此時一個要過世的老人願意款出骨髓,聽到這個消息,李某和王某的主治醫生露出了笑容,經過化驗,恰巧李某和王某與老人的骨髓都匹配,這又讓主治醫生為難啊!
不知從哪裡得到消息,李某帶著一個大紅包找到主治醫生:
李某:求求你救救我吧!我家裡還有孩子需要我照顧。
醫生:放心,只要是我們能做到的,一定盡力而為。但沒有收下紅包。
李某:醫生,這是我的一點心意,希望你能接受。
在李某的強力要求下,醫生收下了紅包,但內心並不是真心要拿錢,想著等會把錢充患者卡里,用來治病。
恰巧這一幕被王某看見了,王某非常激動的找到醫生說:
王某:醫生,你幫幫我,求求你,我也有錢。只要能治好,不管多少錢都行。
說著說著跪了下來。淚流滿面
這時候,護士看不下去了,拉起王某,並把醫生口袋的錢交還給李某
護士:李某,你還是把錢拿著吧!我們醫生是不會收紅包的。她等會會把錢打到你卡上,用來治病。
這時候,李某和王某都冷靜了下來,並為自己剛剛的行為感到抱歉。
最後醫院,醫生經過考慮,把這個骨髓移植給了李某。而王某則悶悶不樂。
終於有一天,醫院又收到一個骨髓捐贈,這個骨髓和王某的匹配,就這樣,她們都得到了治療。

閱讀全文

與溝通醫患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