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者之間可能存在交叉重疊關系
② 抄襲同行公司的合同,內容幾乎一樣。侵權嗎,違法嗎求解
如果自己擁有合同的著作權,可以就著作權受到侵犯為由,要求侵權人承擔相關的侵權責任。
③ 侵權責任與合同責任的關系
1、舉證責任不同
根據我國民法規定,在一般侵權責任之中,受害人有義務就加害人有無過錯問題舉證,而在特殊的侵權責任中,應由加害人反證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在合同責任中,違約方應當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否則,應承擔違約責任。
2、義務內容不同
合同的義務內容往往是根據合同當事人的意志和利益關系確定的,在侵權行為中,不存在著法定的義務內容由當事人的利益關系決定的問題。
3、責任形式不同
根據民法通則第112條的規定,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對於違反合同而產生的損害賠償額的計算方法。但侵權責任不可能通過此種辦法來解決。
4、訴訟管轄不同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同被住所地或者合同履生地人民法院管轄,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3)反侵權同盟合同擴展閱讀:
合同責任范圍包括有效合同,還包括無效合同,此外,還應當包括負責的締結階段,以及合同消滅之後的後契階段。這樣,就將整個締結、成立、生效、履行以及後契約義務的履行階段都包括在內了。
合同始終是在誠實信用原則上建立的從人們開始訂立合同而發出要約之日起,雙方便產生了相互依賴關系,認為對方會真實地進行意思表示,誠懇的進行合同磋商,會信守自己的要約和承諾,會履行自己在合同中約定的義務。
在合同訂立之日起,基於誠信原則履行合同義務,而合同生效後則當然履行合同約定中的義務,合同履行完畢後,也基於誠信原則,當事人之間還負有後契約義務,比如在一定時期內的免費保修義務等。
因此,可以說從合同締約之日起到履行完畢都應該屬於合同范疇。基於以上認識,合同責任范圍應該包括:締約過失責任、預期違約責任、違約責任、後契約責任這四種形態。
侵權責任的法律特徵表現在:
1、侵權責任是民事主體因違反法律規定的義務而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民事義務有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法定義務是通過法律的強制性規范、禁止性規范設定的義務。這種義務對於每個自然人、法人具有普遍的適用性,違反此種義務,即構成侵權行為責任。而約定義務則是特定當事人之間設定的某種義務,違反約定義務,構成違約責任。
2、侵權責任以侵權行為為前提要件
侵權責任產生的基礎是侵權行為,沒有侵權行為則不存在承擔侵權責任的問題。侵權責任正是行為人實施侵權行為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3、侵權責任的形式具有多樣性
侵權責任的行為人或責任人除了要承擔賠償損失、返還財產等財產責任外,在很多情況下,還可能同時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非財產形式的責任。
④ 合同糾紛和侵權糾紛如何區別
從名稱上就可以區分啦
兩者均屬於債權債務糾紛,但是債發生的原因不一樣。合同之債是基於合同行為(包括締約過失行為),侵權之債是基於侵權行為。
要想深入研究,找本民法原理看看
⑤ 侵權糾紛和合同糾紛能合並起訴嗎
一般是不同的案由須分別起訴與分別審理。但是,如果侵權糾紛與合同糾紛存在關聯關系,或存在引發與延伸關系的,可以一並起訴,一並審理。
⑥ 一個合同中並存一個違約行為和一個侵權行為,如何訴訟
在這情況下最好打侵權違約官司。
⑦ 民事訴訟中合同法和侵權責任法可以出現在一起案件中嗎
您好!在法條引用上,二者可以出現在同一起案件中,但若是指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則同一起案件中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不能並用。
所謂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是指合同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同時又符合侵權要件,導致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一並產生,違約的責任的請求權與侵權責任的索賠請求權發生重疊,形成請求權的競合。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具有以下主要特徵:
(1)競合責任必須是同一不法行為而造成的。一個不法行為產生數個法律責任是責任競合構成的前提條件。如果行為人實施兩個以上的不法行為引起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同時發生的,應適用不同的法律規定,承擔不同的責任。
(2)競合責任必須是同一不法行為既符合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又符合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使兩個民事責任在同一不法行為上並存。
(3)競合責任必須是同一民事主體。引起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同時發生的同一不法行為,是由同一個民事主體實施的。這一不法行為同時符合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因而,其可能承擔雙重責任的主體是同一人,其可能享有雙重請求權的主體也是同一人。
(4)受害人只能在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中選擇一種責任提出請求,而不能同時基於兩種責任提出兩種請求。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同時並存,相互沖突,但當事人只能獲得一次給付滿足,如同時並存獲多次滿足,對責任人是不公的。
⑧ 反專利反侵權舉證問題
沒有標准答案哦,舉證時,需要形成一條完整的證據鏈。
例如,你可以提供本公司的產品圖紙以及研發記錄,要有在申請日前的日期,型號等信息;
申請日前的銷售樣冊或者網站記錄,證明有過公開;
然後銷售合同、發票,證明在申請日前有銷售,而且合同發票上要有圖紙上的型號規格,證明是此種產品的銷售記錄。
或者一些其他可以證明在此日期前的公開證據,例如論文公開、該類型結構的專利公開等等。。。。
當然,提供上述證據要有證明力,必要時要進行公證。有些可能比較困難,例如一本沒有印刷年月的產品樣冊可能不能直接證明是在申請日前的。
一旦形成了完整的證據鏈條,就可以非常有效的破壞該專利的新穎性。
用新穎性先去國家知識產權局做一個無效程序,無效這個專利,然後官司就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