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的侵權責任法出來後,寄有重大感情寄託的相片被損害是否還能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如果你所寄的照片再無法復制,是用保價郵寄,並註明是珍貴照片,照片對你來說,失去將是一種嚴重的精神損害,可以提出精神損害賠償。如果你用平價信寄出,你應該意識到平信有可能丟失、不是注重保護而有丟失損毀的風險,就不能提出精神損害賠償。
B. 別人丟的東西砸到人了,要我賠償合法嗎
合法,除非有證據表明當時你不在場,否則就要賠的,《侵權責任法》明確高空拋物責任分擔一直以來高空拋物行為倍受關注
2009年12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決定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相關的法規。其中,第八十七條: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
C. 腎挫傷為輕傷,司法部門有什麼規定和條件。
相應的規定有《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准》。
根據《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准》規定,輕傷包括:
輕傷一級
a)胃、腸、膽囊或者膽道非全層破裂。
b)肝包膜破裂;肝臟實質內血腫直徑2.0cm以上。
c)脾包膜破裂;脾實質內血腫直徑2.0cm以上。
d)胰腺包膜破裂。
e)腎功能不全(代償期)。
輕傷二級
a)胃、腸、膽囊或者膽道挫傷。
b)肝包膜下或者實質內出血。
c)脾包膜下或者實質內出血。
d)胰腺挫傷。
e)腎包膜下或者實質內出血。
f)肝功能損害(輕度)。
g)急性腎功能障礙(可恢復)。
h)腹腔積血或者腹膜後血腫。
i)腹壁穿透創。
5.7.5 輕微傷
a)外傷性血尿。
鑒定原則:
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堅持以致傷因素對人體直接造成的原發性損傷及由損傷引起的並發症或者後遺症為依據,全面分析,綜合鑒定。
對於以原發性損傷及其並發症作為鑒定依據的,鑒定時應以損傷當時傷情為主,損傷的後果為輔,綜合鑒定。
對於以容貌損害或者組織器官功能障礙作為鑒定依據的,鑒定時應以損傷的後果為主,損傷當時傷情為輔,綜合鑒定。
(3)侵權責任法丟腎擴展閱讀:
輕傷受害人可以要求如下賠償:
1、醫葯費醫療費(憑發票計算)
2、誤工費(有工作的,按工資表計算,沒有工作的按該地平均工資計算)
3、陪護費(陪護人員有工作的,按工資表計算,沒有工作的按該地平均工資計算)
4、生活費
5、傷殘等級賠償費
6、營養費(雙方協商,沒有標准)
7、交通費(憑車票)
8、後續治療費(醫院有出院建議)。
根據《侵權責任法》規定:
第十六條 【人身損害賠償】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D. [侵權責任法]第37條是否一定要等公安破案才有效
按《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七條規定,並沒有規定此條要以公安機關破案才可以適用。所以如果你存在這一條規定的情形,只要你自己有相關的證據,你可以通過合法的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三十七條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管理人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E. 46公斤黃金侵權責任法第19條關系
亞錦賽之前國內對於年輕的少帥郭士強一片好評,丟了冠軍之後,媒體的炮火有一起投向了這個風口浪尖的人。其實觀看過比賽之後,我也覺得郭士強在決賽的戰術布置與臨場應變上是有著很嚴重的問題,但是我們不能把一場籃球比賽的失利歸咎於一個人。
其實中國男籃敗北早有先兆了,在復賽階段面對約旦和黎巴嫩的強力阻擊,中國男籃或多或少都是依靠裁判的一些幫助才邁過了這道坎,決賽時面對衛冕而來的伊朗,本身就准備不足,更有點輕視對手,否則也不會被對方一波狂轟亂炸給打懵了。球員似乎都在沉睡一樣,沒有決賽時應有的注意力,被對手的快攻打的毫無還手之力。其次中國男籃的戰術失敗責任的確在郭士強,面對對方坐鎮內線的哈達迪,郭士強用防守能力偏弱的王治郅去盯防,而讓小易在外線投籃,這本身是一個很不合理的戰術,面對哈達迪中國男籃應該沖到內線,爭取讓哈達迪犯規過多下場,可是全場中國隊的罰球都少得可憐,中國隊的球員突破能力與意識似乎遠遠不如伊朗隊。最後不得不說說中國籃協現任掌門人——信蘭誠,這個曾使中國隊兵敗釜山亞運會的元兇,這個被王非鄙夷不懂籃球的官僚,這個等待李元偉退休好不容易能夠復辟的繼任者,為什麼他一上台,中國男籃就總是要經歷一次大賽的失利呢?這個也太巧合了吧!他起用本土教練,無可厚非,但是將執教經驗尚淺,不足以執教國家隊的郭士強扶上主教練的位置,不得不說他實在是太過於昏聵了吧!難道國內就再也沒有比郭士強更有能力的本土教練了嗎?也許只是因為郭士強為人謙和,可以聽命於他這個幕後大老闆吧!不可否認郭士強很勤奮,很有干勁,是尤納斯最好的追隨者,但是郭士強的能力還是有待提高的。信蘭成,也許是想把中國男籃也整出一個叉腰肌來吧!讓我們拭目以待,看他如何玩中國男籃的!
也許本屆亞錦賽的失利會導致郭士強的下課,但是我們信蘭成在一日,中國男籃就會被他玩的!
F. 求《侵權責任構成要件研究》第五章"損害與可救濟的損害"的頁碼
「侵權責任法」出台之前,人民法院審理醫療損害賠償糾紛多參考國務院頒布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只有構成醫療事故,根據該條例的規定,以獲得補償。人身損害賠償標準的賠償金額相比要低得多。有些開玩笑的醫療過失行為條例「的武器來保護醫療機構。人民共和國的中國侵權責任法「第54條」患者的義診活動損害的,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根據本條的規定,在醫療損害侵權責任的四個構成要素:一,診斷和治療的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行為損害患者的診療行為和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三,
(1)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診斷和治療行為
行為門診醫療損害侵權責任產生的前提,本節表示作為診斷的損壞;四是醫務人員的過錯。和治療活動。診療行為,現行法律並沒有明確的定義。在這里,我們的願望是暫定的行為的醫療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使用的醫學理論和方法,包括診斷,治療,護理,以保障人類的健康。健康和其他診療行為和管理行為。增加非診療行為,如醫院設施的瑕疵,醫務人員的管理,有缺陷的故意傷害行為,非法行醫患者人身損害,在這篇文章中是不探討。
BR p>(2)患者的損害
現代侵權法要求侵權行為成立的先決條件,現實損害發生,侵權損害賠償的設立條件,只要求實際損害的賠償所造成的損害,不損傷沒有補償,因此,要求診所的行為必須造成病人的傷害。作為侵權責任法的損害,具有以下特點:(1)侵犯公民的權利和利益而產生的不良後果的受害者個人的傷害(2)危害後果救濟或財產;必要的法律和救濟的可能性;(3)損害後果的,應當具有客觀性,真實性和確定性。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有時只有一些症狀,沒有任何跡象顯示檢測實驗室檢查在這種情況下,也沒有任何變化,無損傷的後果。例如,患者付某(女)歲,留在醫院,因為感,腹部疼痛,醫院診斷為膽結石,仍然感覺疼痛手術後,再轉移到上級醫院檢查發現有「腎結石」治癒出院。起訴醫院誤診,沒有證據客觀的傷害,失去的最終結果。
(4)之間的因果關系的診療行為和後果的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的危害行為和造成的損失和被引起的關系。民事訴訟法和侵權責任法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的要求,但之間的因果關系司法實踐中的重要性,從來沒有動搖過。醫療損害侵權責任的情況下,往往是有更多的水果,因為的情況。醫療損害侵權案件,完全是有損害的患者對醫療機構的行為造成相對較小,原因往往有疾病患者的損害的後果發生與患者的自身原因,問責應該充分考慮的原因力比例和未接的大小。如陳患者突然感到胸部胸悶,說不出話來,隨即被送往醫院處理,在醫生的量的血壓,要求,家庭立即解除患者得到關閉的救援,和家庭要求的醫院,救護車,氧氣,醫生送支票到上級醫院。這家醫院沒有,病人的家屬,說他們自己的患者較高的醫院治療對患者的亡的方式。沒有一個屍檢和鑒定的情況下,亡原因初步確定為「突然亡」,也就是沒有證據顯示,患者的亡是由於他們的疾病或某些醫院進行緊急治療,由於法院沒有義務在上述情況下,判決
G. 《民法學》求最新:醫療侵權歸責原則;醫患矛盾如何解決;醫療損害責任類型與構成要件
1.醫療侵權歸責原則: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2.醫患矛盾如何解決:
首先,政府必須加快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改革與發展
政府要堅持衛生事業的公益性質,把握好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正確方向,科學制定全市衛生發展規劃,合理設置衛生機構,在為群眾提供便捷、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方面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要進一步強化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引導公立醫院將工作重點進一步轉移到加強內涵建設、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滿意度上來,減少醫院因生存發展需要被迫「找米下鍋」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要堅持走以人才、技術為核心資源的發展道路,加快人才培養與建設,加大社區和農村醫療衛生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切實提高醫技水平。強化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和推進葯品流通體制改革,從根本上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其次,醫院必須加強內涵建設,切實提高醫院管理和服務水平
堅持以人為本,改革和創新,切實強化醫院管理,為人性化的醫療服務提供製度保障。一要創新醫療安全和醫療質量核心制度建設,提高診療技術水平;二要創新醫療業務服務流程,方便群眾就醫;三要深化內部改革,創新人才管理培養機制和綜合目標考核機制,突出社會效益原則進行內部報酬分配;四要創新醫院「和諧醫患」文化建設,轉變醫務人員服務觀念,增強主動服務意識,加強醫患溝通,實現全程優質服務。
再次,積極探索建立醫患糾紛預防與處置的新體制、新機制
要解決「醫鬧」問題,關鍵還是要靠向患者及時提供醫學方面和法律方面的服務,同時降低患者依法維權的成本,將患者的維權行動疏導到合法有序的渠道中來,這樣才能使「醫鬧」無隙可乘,失去生存的空間。建議政府遵循預防為主、依法處置、公平公正、及時便民的原則,制定全市醫患糾紛預防與處置的具體辦法,明確基層政府和社會各方的責任,爭取在第一時間參與糾紛的疏導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引導醫患雙方依法、有序解決糾紛,要盡可能地主動提供法律援助、技術鑒定等全方位的服務。公安機關應當加強對醫療場所治安管理工作的指導,制定醫患糾紛引發群體性事件的現場處置預案,明確現場處置工作的程序和方法,維護正常的醫療秩序。要積極探索把第三方調解機制引入到醫患糾紛處理中,組建一個既懂專業知識又超脫於醫療衛生系統的機構,增加醫患糾紛處置的公平性、專業性和規范性,贏得醫患雙方對處理結果的認可,從而建立起醫患糾紛處置的新機制。
3.醫療損害賠償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有以下四個:
(一)必需有損害事實
醫療損害賠償的損害事實是指某種行為致使 患 者財產權或人身受到侵害,造成財產或非財產減損的客觀事實。包括醫療過失或過錯造成受害人死亡、殘廢、增加病痛,延長了治療時間、喪失了好的治療前景的事實,也包括出現上述情況導致的受害人及親屬精神上的焦慮、憂愁、苦惱的精神損害,還包括由於上述情況出現而導致受害人或其家屬多付出的物質上的損失。目前,對醫療事故中精神損害的賠償,在《條例》中已有規定,但賠償范圍過於狹小,數額偏低。
(二)必須有違法行為或技術上的失誤
醫療糾紛損害賠償案件中,違法一詞應作廣義理解,即不僅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更重要的是違反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單位制定的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實踐中,因醫療事故承擔民事責任,絕大多數情況下是由於醫務人員違反規章制度或技術操作規程,而不是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違法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兩種形式。作為是行為人積極地實施了法律或規章制度禁止的行為。不作為是指行為人消極地不實施法律或規章制度要求實施的行為。不作為違法行為的構成前提是行為人負有法律所要求的某種特定義務,不履行這種義務即為違法。這種特定的義務可以是法律直接規定的,也可能是特定職務或業務所要求的,如醫生的職業決定他有搶救病人的義務,消極地不去搶救就是不作為的違法行為。醫療糾紛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要件中,有一與其他民事責任的行為要件不同之處,那就是在技術事故的情況下,醫生只要存在操作技術的失誤,比如,手術醫生由於對臟器認識不清而誤摘,此時醫生即使完全按照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操作的,也仍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三)損害事實與違法行為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
因果關系是確定醫療糾紛民事責任的必要條件之一,如果醫生的違法行為與病人的損害事實之間沒有因果關系,那麼不管其他條件是否具備,醫院都不承擔責任。
(四)必須有過錯
一般情況下,行為人只有主觀上對自己的行為及損害結果有過錯,即存在故意或過失,才承擔民事責任。在醫療糾紛中,醫療方的過錯只有過失一種形式。因為故意造成病人損害後果的就構成刑法的故意傷害或故意殺人案,不再屬醫療糾紛的范疇。醫療糾紛中的過失應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或過於自信的過失兩種。其中理應包括醫療差錯在內。
醫療損害賠償責任認定
學術界有不同看法,本人認為,醫療損害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不同於一般侵權損害賠償的構成要件,有其特殊性,應具備以下四個要件:
1、醫療損害賠償責任的主體須具備責任能力
醫療損害的行為人應具有特殊的身份,即國外立法上所稱的「專家責任」。因此,醫療損害賠償中的行為人必須是醫療機構或者其他醫務人員。如果是非醫療機構或非醫務人員致人損害,雖可能構成侵權損害賠償,但並非醫療損害賠償。
2、醫療損害的主觀過錯表現為過失
醫療事故的行為人必須是過失性造成患者人身損害,如果不具有過失,就不構成醫療事故責任,因為在醫療過程中故意致害患者的,構成傷害罪或者殺人罪,不能再以醫療事故對待。醫療過失的形式,既可以是疏忽,也可以是懈怠。
3、行為的違法性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明確規定,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如果是正常的醫療操作,就不屬於醫療損害。
4、醫療過失行為與患者人身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系
醫方只在有因果關系存在的情況下,才為其過失行為負損害賠償之責,因此,患者的損害後果必須是醫方的醫療過失所致。但在實際辦理醫療損害賠償案件中,由於專業性、技術性強,故因果關系的認定則更加困難,基於此,承辦人員也只能將此類案件交由醫療事故鑒定中心進行鑒定,在醫學會主持下,隨機抽取專家組成專家鑒定小組,對醫患雙方進行面對面的答辯,使得醫療損害賠償在因果關系的認定上能公正、科學、准確。
H. 楊立新 侵權責任法
《侵權責任法》規定: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I. 侵權責任法中第10條和第87條有什麼關系
您好,侵權法復第十條所講的共同制危險行為與第八十七條所述的高空拋物極為相似,但是它們的區別十分明顯:第一,高空拋物,沒有證據證明建築物全體使用人具有共同實施了危險行為的意思聯絡,且都實施了危險行為。比如,兩個人無意思聯絡,同時開槍打死一個人,結果查出死者心臟中一槍,但不知是誰打的,這就是共同危險行為,因為他們確實都實施了該行為,就是不知是誰致人危險的。而從樓上丟下一個煙灰缸砸到行人,則很明顯不是每個人都實施了拋物行為,因為丟下的煙灰缸只有一個。如果每家都丟了一個,但是只有一個砸到,則屬於共同危險行為。
第二,免責的事由不同。高空拋物只要證明自己不在建築物中,或者未實施拋物行為即可免責。而共同危險行為要證明損害和自己行為美因果關系才行。
第三,責任不同。高空拋物是補償責任,共同危險行為屬於連帶責任。
J. 侵權責任法的保護范圍如何界定
任何法律都有其特定的保護范圍,而明確界定《侵權責任法》的保護范圍,對於提高人民法院審理侵權糾紛案件的質量和水平,促使人民法院更好工作,具有重要地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侵權責任法》第一條規定:「為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明確侵權責任,預防並制裁侵權行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制定本法。」 第二條明確規定:「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這就說明,《侵權責任法》的保護對象是民事主體的「民事權益」,除民事權益以外的其他權益如違約責任等不屬於《侵權責任法》的保護范圍。而民事權益具體包含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等」應當是開放的,包含但不僅限於上述權益,其他民事權益也屬於侵權責任法的保護范圍,比如死者名譽、胎兒人格利益等。由於民事權益種類繁多,立法中難以全部列舉,而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還會不斷地出現新的民事權益,因此,《侵權責任法》沒有也不可能將所有的民事權益都明確列舉,但不代表這些民事權益就不被《侵權責任法》保護,因此,法律所不禁止的人身利益和財產利益也應當屬於《侵權責任法》保護的范圍。 因此,我們應當把握的是,民事權益的范圍它包括民事權利、也包括民事合法利益,即權益既包括有名的權也包括無名的益,它們都是《侵權責任法》的保護范圍。現代侵權法保護的其他合法權益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名稱權。我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享有名稱權。」可見,我國法律是保護民事主體的名稱權的,雖然《侵權責任法》未明確列舉名稱權,但其應當屬於「等」人身權益的一種,受到侵權責任法的保護。 2.死者人格利益和胎兒的利益。在民法上,活著的人才可能享有人格權,自然人死亡之後,其權利能力喪失,已不可能再享有民事權利。但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以及死者近親屬的個人利益,在自然人死亡以後,法律仍需要對死者生前的人格利益予以保護。此時,死者的名譽、姓名以及肖像等不再體現為一種權利,而是一種法益。同理,胎兒的人格權益也要受保護。比如侵權母親的健康權,導致胎兒受損害,胎兒在出生後也有權要求賠償。 3.佔有。我國理論通說認為,佔有是一種事實。從現實生活來看,許多佔有的狀態盡管還沒有形成權利,但基於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的需要,法律有必要對這些佔有狀態進行保護。如拾得遺失物、漂流物等,依據法律規定,佔有人應及時返還失主或上繳國家,而不能據為己有,佔有人也不能因其佔有而獲得佔有權,並長期佔有這些物。而且,佔有一旦形成,便應當受法律保護。如果上述佔有人不受法律保護,任何人都可以憑借暴力從佔有人手中侵奪其佔有物,則社會經濟秩序將遭受嚴重破壞,法律秩序也將盪然無存。 4.商業秘密、技術秘密等。商業秘密、技術秘密屬於專利權之外的合法利益,如果行為人侵害他人的商業秘密或者技術秘密,受害人可以請求行為人停止侵害、賠償損失。 5.純粹經濟損失。所謂「純粹經濟損失」,是指行為人的行為雖然沒有侵害受害人的權利,但給受害人造成了人身傷害和有形財產損害之外的經濟上的損失。純粹經濟損失是金錢利益上的損失,它不涉及精神上的損害。該損失可以金錢數額進行量化,但由於其涉及范圍的不確定,在損失的計算上也存在不確定性,所以應當盡量限制其保護范圍。根據發生形態的不同,可將其大體上分為以下幾種:一是間接致損,即行為人對受害人造成的同時,也間接地對第三人造成了經濟上的損害。二是失去使用價值的損失。三是不實表示造成的損害,等等。就各國立法及判例學說加以觀察,可以發現一個共同規范趨向,即對純粹財產上利益的侵害出於故意時,或者以故意背於善良風俗為要件,才應成立侵權行為。之所以如此不是在於懲罰,而是鑒於加害人明知而為之,責任范圍可得預見,自不應免於賠償責任。 6.債權不屬於侵權責任法的保護范圍 合同債權也是一種民事權益,但它原則上不屬於侵權責任法的保護范圍。《侵權合同法》第二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本法的規定不涉及合同債權問題,因此債權不受侵權責任法調整,而是由合同法調整。 對於第三人侵害債權是否受本法調整,沒有明確作出規定,我認為第三人侵害債權應當屬於侵權責任的范圍。本條第二款列舉了部分民事權益,最後用了「等人身、財產權益」,這可以涵蓋第三人侵害債權的問題。一方面法律上對第三人侵害債權的行為應當予以否定,且債權人由於第三人行為而受損害,亦理應得以救濟,而第三人侵害債權問題在合同法領域因受債的相對性原則束縛而不能受合同責任調整;另一方面,由於債權的存在缺乏社會公示性,債權受害往往不具有直接性,若凡侵害債權均成立侵權行為,則行為人動輒得咎,社會經濟活動及競爭秩序實難維持。基於上述兩方面的理由,第三人侵害債權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應當包括:第三人實施了侵害行為、被侵害的債權系合法債權、行為人系債權債務關系以外的第三人、第三人的行為違反法律、第三人的行為造成債權人債權損害、第三人存在侵害債權的故意、第三人的侵害行為和債權人的債權受損害的事實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租賃、借用車輛出現交通事故,致人損害的: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度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賠償,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被盜搶的車輛在機動車被盜搶期間發生交通事故,給他人造成人身、財產損失的,如果已報案,機動車的所有人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應當由肇事方承擔賠償責任;未報案的情況下,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的,車輛不應認定為「被盜」。其理由是:其一,從字面上理解,「盜竊」是一個法律術語,應經專門機關予以認定,與「丟失」有區別。其二,機動車輛作為一種具有高度危險性的運輸工具,國家對機動車輛實行登記管理制度,其取得、轉讓都必須依法進行登記。被告所有的車輛丟失後,應預料到丟失的機動車輛有可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未向公安機關報案,其行為放任了損害後果發生的可能性,而且使盜竊者、搶奪者、搶劫者逍遙法外,受害人無法確認「肇事人」,使受害者的權益得不到相應的救濟,對受害者顯失公平。因此,車輛丟失後,應向公安機關報案,並經公安機關備案確認,這才符合國家對機動車輛管理制度的規定。所有人在車輛丟失後未向公安機關報案,不符合侵權責任法中「盜竊、搶劫、搶奪的機動車」的概念,無免責事由,應承擔對被害人的賠償責任,可在賠償范圍內向盜搶人人追償。 掛靠車輛致人損害的,被掛靠單位與掛靠車輛所有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即不管是否收取了管理費,是否具有過錯,承擔責任的范圍是全部賠償責任,不是補充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