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農村征地糾紛案例

農村征地糾紛案例

發布時間:2022-01-13 05:39:19

『壹』 土地徵收補償費分配糾紛案件如何處理

這個主要是看誰跟復誰的糾制紛:
如果是家庭內部糾紛的話,肯定是以協商為主,如果協商不一致呢,可以提起一個分家析產的訴訟來解決,請求法院判決。
如果是村民跟村委會之間的糾紛的話,那麼可以就村委會的一些分配決定去起訴,要求一個合理的補償。
如果是被拆遷人和拆遷部門之間的糾紛,那麼可以在簽訂補償協議之前,雙方先協商解決,如果協商不一致,在拆遷人作出責令交出土地決定的時候,我們可以及時提起復議或者訴訟。

『貳』 農村土地糾紛怎樣解決

2003年以來,中國因徵用土地、拆遷房屋而出現了一系列事件。拆遷糾紛已經成為社會主要矛盾之一。2003年以來相關事件的矛盾焦點是征地拆遷者和被征地拆遷戶之間對補償費數額的爭議,看來拆遷補償問題是解決拆遷糾紛的關鍵。如果有一個公平合理的補償,相信糾紛會大大減少。 國土資源部日前下發了《關於完善征地補償安置制度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統一年產值倍數,應按照保證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原則,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確定。經依法批准佔用基本農田的,征地補償按當地人民政府公布的最高補償標准執行。根據國土資源部日前公布的新版「征地補償標准」,如果給予被征地農民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合計按30倍計算,仍不足以使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話,當地人民政府將從國有土地有償使用收益中劃出一定比例給予補貼。 在國際上,各國政府征地、居民必須動遷是非常普遍的。在最保護私人產權的美國,歷史上也有重要基礎建設特別是國防建設,需要政府多次動用「重要空間法(Eminent Domain)」來從居民手中成功徵得土地。這其中難免發生所有人與政府之間的糾紛,所有人根據所有權拒不拆遷而進行司法對抗,但是最終在經過一定的法律程序後都是政府獲勝。按照勝訴的美國政府法律代表的話說:「個人利益不能阻礙社會進步」。 但是產權人的讓步不是一味的犧牲,雖然拆遷不是雙贏的局面,但是至少獲得了等價物——給予充分、及時……

簡單的回答可以幫到你,如果需要可以加我好友聊聊!!!

『叄』 農村土地糾紛案例

可以要回土地!雖未簽書面合同,但有口頭約定,也是合同的一種。雖版然《農村權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七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當事人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合同。但《合同法》第三十六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你把你承包的土地又包給本村人承包,屬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是合法行為。

如果已經規劃修路要佔用這塊地,你再去要地已經沒有意義。因為:
土地被徵用後,征地補償費包括:土地補償費、勞力安置費、青苗費、地面附著物補償費等。其中勞力安置費歸土地承包人;土地補償費國務院規定歸土地所有者,但各地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可以由承包人和土地所有權人按比例分配;青苗費歸耕種者、地面附著物補償歸其所有權人。但所有歸個人的補償,均會(應該)做在承包人(也就是你)名下。你再按上述分配原則分給實際耕種的人。
修路佔用剩餘的土地,你可以協商是否收回。
提醒你:今後無論約定任何經濟上的往來,只要不是能當場結清的,最好都簽訂書面合同。免得事後糾紛。

『肆』 土地徵收的典型案例

金xx與安徽省人抄民政府土地徵收批襲復案件解析
來源:中國國土資源報網,作者:王衛洲
案情簡介:
安徽省人民政府作出《關於歙縣2009年第五批次城鎮建設用地的批復》〔皖政地【2009】931號),其批准征地的范圍包含金xx承包的耕地,金xx認為其屬於基本農田,安徽政府超越批准許可權,依法經安徽省人民政府原級行政復議後,向國務院申請最終裁決。
審理結果: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經審理認為涉案土地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屬於基本農田,雖然歙縣通過製作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圖核減基本農田,但沒有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被徵收土地應當屬於基本農田,被申請人人將其作為一般耕地批准徵收明顯不當,故裁決如下:確認安徽省人民政府作出〔皖政地【2009】931號)批復違法。
律師解析:
根據《土地管理法》四十五條的規定基本農田應當由國務院批准徵收,安徽省人民政府明顯不具有審批許可權,基本農田屬於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一定時期內不得進行建設的耕地,而基本農田的確認必須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准,如涉及徵收基本農田應當國務院批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報原批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機關批准。
本單位法律顧問.王衛洲律師

『伍』 土地糾紛事件案例分析,請大家分析。請從律師的角度出發。

根據復你述的情況,你們的轉讓制行為沒有進行過戶登記,也未經村委會同意,土地的承包權仍屬a。b的種植屬代耕代種,或租種。征地款分為兩部分1是地上附著物或種植物的賠償歸種植人b所有;其他補償(包括安置、土地補償和社保費用)應歸承包人a享有。
剩餘土地的分配:如雙方有關於種植的書面合同或口頭合同,能夠明確b的種植期限的,雙方應按照合同繼續由b耕種。
在土地證上書寫的內容沒有描述清楚,這是雙方的私下約定,不能改變土地證的登記內容。但是,書寫內容可以證明b的種植行為,a是知道並允許的,可部分證明雙方的合同關系。

『陸』 如何解決征地中的一些征地難案例

一、征地拆遷的矛盾的產生原因
征地拆遷是指在工程項目或開發項目中集體土地徵收或徵用以及房屋拆遷等,補償項目基本有四類,一是土地補償,二是被征地人員安置補償,三是青苗和附著物補償,四是房屋拆遷補償,在現有制度下,該鎮征地中還是出現征不到地、上訪等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宣傳工作不到位。通過調查,群眾只知道要征地拆遷,但大都對征地拆遷帶來的好處了解甚少。
(二)法律法規不健全。
(三)補償方式相對單一。當前,征地安置的主要途徑是一次性貨幣安置,即一次性發放安置補助費,讓農民數錢就完事。這種方法操作簡單,但實際上,貨幣安置雖能解決被征地農民的暫時生活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證征地工作順利進行,卻難以解決他們的長遠生計。
(四)補償安置標准不夠完善。由於拆遷時間、區域的不同,特別是隨著城市建設,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需要,地方政府對農民建房先後分批進行了控制,造成了農民建房的佔地面積、建築面積相差懸殊,同時造成鄉與鄉、村與村、戶與戶的農民得到補償價格、安置房面積相差懸殊,貧富差別越來越大。
(五)合法的拆遷也導致村民上訪,村民上訪就導致工作停止。
二、如何解決征地拆遷存在矛盾
(一)加大宣傳力度,多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加大法制宣傳和教育力度,對城鎮規劃區內的農村居民,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尤其是村幹部要運用多種形式加強對城建規劃的宣傳,教育農民必須服從規劃,自覺遵紀守法,依法保護自身權益。
(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確保拆遷有法可依。
(三)創新補償模式或安置方式,切實解決農民生活的長遠之計。
(四)在開發項目中實行股份制方式,以增加農民拆遷征地的積極性。政府應承諾給當地百姓更多的實惠,比如在運輸、餐飲、稅收等方面給農民以優惠,或安置相關村民,使農民真正享受的征地拆遷帶來的益處,以提高其拆遷征地的積極性。

『柒』 土地徵收補償糾紛怎麼解決

土地徵收補償糾紛怎麼解決?法律處理方式主要有行政訴訟、行政復議、行政復議裁決、民事訴訟、征地補償協調、裁決等方式,根據個案的不同特點應當啟動不同的法律程序。
1、征地糾紛行政復議
行政復議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通過行政救濟途徑解決行政爭議的一種方法。最大特點是可以跳出某個區域,如對某省國土資源廳的行為不服則可以向國土資源部申請復議,如果在承辦案件過程中擔心某地方存在地方保護,則應該選擇這樣的救濟途徑。
2、征地糾紛行政訴訟
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而向人民法院起訴,有人民法院進行審理並作出判決、裁定的司法程序。即通常我們所說的「民告官」,這是解決行政爭議的重要制度。
3、征地糾紛中的民事訴訟
在征地糾紛中,大多數進行的訴訟屬於行政訴訟,民事訴訟並不多,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程序都要走行政訴訟,有時候也可以走民事訴訟的程序。如果民事訴訟對我們更有利的話,則就應該設法走民事訴訟的程序。在征地糾紛中常發生的民事糾紛有:征地補償協議糾紛;土地侵權糾紛;土地承包經營糾紛。
4、征地補償協調裁決
征地補償裁決也可以稱之為征地補償協調與裁決,是指對補償標准有爭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准徵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這是國家為減少、解決征地糾紛而推行的制度。機制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協調,而是裁決,協調是裁決的前置,未經協調的不能進入裁決。
5、征地糾紛聽證制度
征地糾紛聽證制度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主管部門依職權組織的聽證,一種是申請人申請才組織的聽證。依職權組織的聽證有:擬定或者修改基準地價;編制或者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礦產資源規劃;擬定或者修改區域性徵地補償標准;制定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捌』 農村新增無承包地人口在徵收集體土地時得不到征地補償款,有沒有訴訟維權成功案例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進程,農村中越來越多的集體土地被徵收為國有土地。依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第47條的規定,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
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這三項費用經政府審核發放到村集體後,哪些費用應分配到村民手中?哪些村民享有請求分割的權利?實踐中,為徵收補償費發
生糾紛的案例很多。為此,筆者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法釋[2005]6號(以下簡稱解釋)的規定加以論
述,希望使農民朋友對些問題能夠深入理解。
一.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分配糾紛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6條規定,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費的所有者所有。

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是對被徵收土地上的建築物,構築物,如房屋,水井,道路,管線等的拆遷和恢復費,以及被徵收土地上林木的補償或者砍伐費等。青苗補償
費,是對被徵收土地上生長的農作物,如水稻,小麥,玉米等造成的損失所給予的一次性經濟補償費用。國家徵收土地時,必然會對承包經營戶的財產造成損失,為
了彌補被征地農戶在農田基本建設中投入的損失,理應對被征地農戶予以補償。當發包方即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委會收到上述費用後,有義務將這些費用支付給相關
的農戶。如果拒不支付,則構成對這些農戶的侵權。
《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了農民有將自己承包的土地流轉的權利。當承包方將土地承包經營權以轉包或出租等方式流轉給第三方的情況下,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青
苗補償費歸實際投入人所有,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歸附著物所有人所有。但當承包方採取轉讓,互換的形式流轉時,則原承包方不能取得相關費用。因為轉讓和互換,
不同於轉包或出租的形式。轉包或出租,承包方和發包方的承包合同並沒有改變。而轉讓和互換的形式,第三方已經完全取代了原承包方的地位,原承包方已經退出
了承包合同,不再享有任何權利和義務。
二.安置補償費分配糾紛 安置補助費,是國家徵收集體土地後,安置被徵收單位由於征地造成的多餘勞動力的補助費用。

通過支付安置補助費,保障以土地為主要生產資料和生活來源的失地農戶的基本生活,因而安置補助費具有很強的人身性。最高人民法院於1995年1月16日
給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的法經(1995)13號復函中曾確定,安置補助費應歸被征地單位所有。但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6
條第二款規定,徵用土地的安置補助費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
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者徵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後用於支
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可見,根據現行法律的規定,安置補助費並不必然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最高人民法院法經(1995)13號復函的精神已
不再適用。
當被征地的家庭承包方不需要統一安置時,安置補助費應當發放給該家庭承包方或用於支付該家庭承包方的保險費用。發包方應當支付而拒絕支付安置補助費,侵害
了許棄統一安置家庭承包戶的合法權益,該家庭承包戶作為被侵權人起訴發包方,請求發包方支付已經收到的安置補助費的,應當予以支持。
三.土地補償費分配糾紛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6條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

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到土地補償費後,其成員與集體經濟組織之間就土地補償費發生糾紛的情形大量而普遍存在。與其他涉農糾紛相比,該類糾紛往往涉及農民
的根本利益,因而具有矛盾激烈,難於化解的特點。目前,由此引發的涉訴信訪已經在整個涉農信訪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目前,農村集體在收到土地補償費後,是
否能夠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之間進行分配,各地的做法不盡相同。有的省通過地方性法規定等方式明確禁止土地補償費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之間進行分配,但
另外一些地方則以文件或者地方性法規的方式對此種做法予以認可。有的省則對此問題沒有規定。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釋第24條明確規定,發包方可以依照法律規定
的民主議定程序決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已經收到的土地補償費。
征地補償安置費確定時已經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請求發包方支
付相應份額的,應予支持。但已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備案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地方政府規章對土地補償費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分配辦
法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此,村集體經濟組織在收到土地補償費後,應當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17條的規定召開村民會議,在所有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內
部平均分配此款。如不分配給村民,則侵犯了村民的合法權益,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員,可單獨或共同起訴集體經濟組織或村委會,要求支付相應份
額。
對於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確定標准問題,是我國現行法律上的空白點,也是法學界的一個長期爭論而懸而未決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認為,農村
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判斷,應當從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具有的自然共同體特徵出發,以成員權理論為基礎,以是否形成較為固定的生產,生活為基本條件,
並結合是否具有依法登記的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常住戶口,作為判斷是否具有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一般原則。也有一些特殊情況。如外出經商,務工等人員在沒
有在外地有穩定收入或社會保障時,應當對其村民資格保留。外出學習,服兵役,服刑人員等並不喪失成員資格。
因「農嫁農」問題,如嫁出後與原集
體經濟組織成員已不存在較為固定的集體生產生活狀態,不宜認定其仍具有原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在進入新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實際生產生活,但常住戶口尚保
留在原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的人,應當認定其具有新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對於只是空掛在集體經濟組織,而並不以經營本集體承包地為生活保障的人員,雖然具
有本村戶口,但也不能認定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如因成員資格問題與集體經濟組織發生爭議,可訴至法院要求認定自己的成員資格,由法院作出判定,並
要求分配應當分得的土地補償費。

『玖』 98年農村土地承包後新增無地人口在徵收本村組土地時得不到征地補償款,有訴訟案例嗎

按現行《土地管理法來》及其實自施條例,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對其中屬集體所有的土地補償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議定程序,決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已經收到的土地補償費。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已經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請求支付相應份額的,應予支持。但已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備案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地方政府規章對土地補償費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分配辦法另有規定的除外。」如果你家的妻子和孩子三人被確定是本集體組織成員的,原則上應可以獲得分配土地補償費。

給你一個案例:原告張德榮等與被告延吉市小營鎮長東村村民委員會、延吉市小營鎮長東村第四小組土地補償費分配糾紛一案 網頁鏈接

『拾』 征地補償案例

相關的案例還是很多的。各個地方因為經濟發展狀況不一,所以征地補償的案例並不一定具有可參考性。

而且: 目前對於公益目的的征地限制更加嚴格,還是了解一下征地方面的法律法規回比較好:

第一: 關於徵收土地的補償,在《土地管理法》中有明確的規定。

《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七條 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徵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規定。

被徵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徵收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國務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高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

第四十八條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後,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公告,並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

第四十九條 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將徵收土地的補償費用的收支狀況向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公布,接受監督。

禁止侵佔、挪用被徵收土地單位的征地補償費用和其他有關費用。

建議: 現在的征地補償工作都是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的,你們應當密切關注相關的征地工作以及補償安置方案,了解相關的規定,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河南 鄭州 曹靜傑律師

閱讀全文

與農村征地糾紛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