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商標侵權的定義
商標侵權是指:行為人未經商標權人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者其他干涉、妨礙商標權人使用其注冊商標,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行為人銷售明知或應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 商標專用權被侵權的自然人或者法人在民事上有權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償損失。
B. 如何認定商標相似侵權
商標相似侵權的,一般應當根據給被侵權人所造成的實際損失確定賠償。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商標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
【法律依據】
《商標法》第六十三條
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商標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對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賠償數額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C. 相似商標是怎麼定義的
「商標相同」,是指被控侵權的商標與原告的注冊商標相比較,二者之間在視覺上基本上沒有差別;「商標近似」,是指被控侵權的商標與原注冊商標相比較,二者在文字的字形、讀音、含義或者圖形的構圖、色彩或者其各要素組合後形成的商標的整體結構相似、或者被控侵權的商標與原注冊商標的主體形狀、色彩組合近似,將被控侵權的商標與原注冊商標同時使用,易使相關公眾對商品的來源產生誤認或者誤認為該侵權商標的商品為原注冊商標商品有特定聯系。
相同或相似商標的認定原則為:
1、以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為標准;
2、既要進行對商標的整體比對,又要進行對商標主要部份的比對,比對應當在比對對象隔離狀態下分別進行;
3、判定商標是否近似,應當考慮請求保護注冊商標的顯著性和知名度。
二、商標的侵權行為都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二條 ,規定了五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
1、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該條又可分成四種商標侵權的形式:
(1)被控侵權的商標與注冊商標相同,被控侵權商標所使用的商品與該注冊商標所核定使用的商品也屬於同一種類。
(2)被控侵權的商標與注冊商標相同,被控侵權商標所使用的商品與該注冊商標所核定使用的商品類似。
(3)被控侵權的商標與注冊商標近似,被控侵權商標所使用的商標與該注冊商標所核定使用的商品屬於同一種類。
(4)被控侵權的商標與注冊商標近似,被控侵權商標所使用的商品與該注冊商標所核定使用的商品相類似。
2、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
3、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4、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這種行為又稱之為「反向假冒」。
5、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下列行為屬於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規定的給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行為:
(1)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為企業的字型大小在相同或者類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關公眾產生誤認的;
(2)復制、摹仿、翻譯他人注冊的馳名商標或其主要部分在不相同或者不相類似商品上作為商標使用,誤導公眾,致使該馳名商標注冊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損害的;
(3)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注冊為域名,並且通過該域名進行相關商品交易的電子商務,容易使相關公眾產生誤認的。
D. 商標侵權怎麼界定的
商標侵權界定的方式:通過判定行為人主觀上具有侵犯注冊商標相關權利的故意,客觀上實施了擅自使用、銷售,或為侵權行為提供幫助、便利條件等行為,產生了損害結果,損害結果與前述行為具有因果關系等客觀事實存在,即可認定為商標侵權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六條
注冊商標的專用權,以核准注冊的商標和核定使用的商品為限。
第五十七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
(一)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
(二)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
(三)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
(四)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五)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
(六)故意為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便利條件,幫助他人實施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
E. 怎麼界定商標侵權
商標侵權的界定:存在侵權行為、被侵權的商標是受商標法保護的商標、侵權行為造成了損害結果、損害結果與侵權行為具有因果關系、侵權人主觀方面存在過錯。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七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
(一)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
(二)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
(三)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
(四)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五)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
(六)故意為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便利條件,幫助他人實施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
(七)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F. 商標侵權侵權行為怎麼界定
侵權商標是通過如下方式界定的:根據侵權商標是否得到了商標注冊人的許可使用、是否有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是否有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等行為予以認定。存在前述行為就是侵權,不存在前述行為就不是侵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七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一)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二)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三)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四)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五)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六)故意為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便利條件,幫助他人實施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七)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G. 商標侵權是怎麼定義的
商標侵權界定方式是對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判斷。如何判斷商標相同或相似一般以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為標准,既要進行對商標的整體比對,又要進行對商標主要部分的比對,比對應當在比對對象隔離的狀態下分別進行,而判斷商標是否近似,應當考慮請求保護注冊商標的顯著性和知名度。
【法律依據】
《商標法》第五十七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
(一)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
(二)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
(三)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
(四)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五)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
(六)故意為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便利條件,幫助他人實施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
(七)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H. 如何界定商標侵權與商標犯罪63
商標是企業的無形資產,特別是馳名商標,不僅可以給企業帶來巨額利潤,其本身也是一種商品,是一種財富。正因為商標能帶來很大的利潤,假冒商標的違法犯罪活動越來越多,全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查處的假冒商標案件呈逐年上升趨勢。特別是近幾年,犯罪分子為牟取巨額利潤,商標犯罪愈演愈烈,而且呈智能化、復雜化、隱蔽性強等特點,在實踐中,往往與商標民事侵權行為糾纏不清,容易混淆,有必要依據法律的規定,從理論與實踐上劃清罪與非罪的界限。
根據《刑法》第213條、第214條、第215條之規定,凡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嚴重的;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數額較大的;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情節嚴重的,分別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罪和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根據《商標法》第38條第(1)項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的;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商標犯罪與一般的商標侵權行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界定。
一、從行為人的主觀故意來界定
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罪以及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的主觀心態都必須出於故意,假冒注冊商標罪的主觀方面還必須是直接故意。
即這三種罪的行為人都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危害後果而為犯罪行為,而且假冒注冊商標罪的行為人還必須是希望危害結果的發生。如果行為人主觀上出於過失,應按一般商標侵權行為論處。如何理解「明知」是關繫到商標犯罪罪與非罪的問題。對假冒注冊商標罪,實踐中只要行為人有擅自使用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事實存在,就應認定行為人主觀上具備了「明知」的要素;對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罪,實踐中行為人只要對其所銷售的商品具有假冒他人注冊商標這一事實具有明確的認識,即行為人明知銷售的是假貨就行。但明知不等於「確知」,即使不確知所假冒的注冊商標屬於何人以及假冒的情況,只要已經認識到該批商品可能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而沒有任何根據在心理上加以否定,那就屬於明知范疇。對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行為人只要知道自己不具備承印注冊商標標識的合法條件而仍印製他人注冊商標標識的事實就應認定為明知。只有確定了行為人確系「明知」,且符合商標犯罪的其他構成要件,才能確定其為商標犯罪,否則只能以正當行為或一般商標侵權行為論處。
二、從行為的對象來區分
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以及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假冒商標標識罪的犯罪對象分別是他人已經注冊的商標、他人已經注冊商標的商品和他人已經注冊的商標標識,前兩種罪的犯罪對象僅限於商品商標,服務商標不是前兩種罪的犯罪對象。因為《刑法》第213條明文規定假冒注冊商標罪是「未經注冊商標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嚴重的」行為,而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罪源於假冒注冊商標罪,所以此兩罪的犯罪對象僅限於商品商標。《刑法》篇215條未將注冊商標標識限定於商品商標,而且偽造、擅自製造服務商標標識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因此,針對服務商標標識而實施的偽造、擅自製造或加以銷售的行為,情節嚴重的,同樣按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論處。實踐中,如果行為人使用的是他人未經注冊的商標或已過有效期的商標則是一種正當行為;如果假冒的或銷售的是他人的服務商標,則構成一般的
商標侵權行為,不以犯罪論處。
三、從注冊商標的使用形式和范圍來區別
假冒注冊商標犯罪與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罪的構成,要求行為人不僅是假冒他人已注冊的相同商標,而且是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將其使用在同一種商品上。如果行為人已經注冊商標人許可,屬正當行為。如何理解「相同的商標」和「同一種商品」是區分商標犯罪與商標侵權的關鍵。相同的商標是指音、意、形均相同的商標。在實踐中,只要音、意、形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就屬刑法上的」相同的商標「。同一商品,是指商品的性能、用途和原料等都相同的商品。根據國家頒布的《商品分類(組別)表》中,對所有的商品按類、組、種三個等級進行了分類。在實踐中,我們只要看申請人申請注冊時指定並經商標局核准使用注冊商標的商品是否為同一種即可。如未經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他人注冊商標相近的商標,在類似的商品上使用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或者在類似的商品上使用與他人注冊商標相近似的商標,均屬民事上的商標侵權行為,這類行為均依照《商標法》第39條規定處理。
四、從行為的情節來界定
根據《刑法》規定,假冒注冊商標罪必須「情節嚴重」才構成犯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罪必須「銷售數額達到較大」的才構成犯罪;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商標標識必須「情節嚴重」才構成犯罪。何為假冒注冊商標罪的「情節嚴重」?最高人民法院至今尚無明確的司法解釋。參照最高人民檢察院於1994年12月8日發布的《關於假冒注冊商標犯罪立案標準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情節嚴重」指: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違法所得(即銷售收入)數額在2萬元以上的或者非法經營額10萬元以上的;違法所得雖未達到數額較大,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應視為情節嚴重:
(1)因假冒他人注冊商標,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給予兩次行政處罰又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
(2)假冒他人已注冊的人用葯品商標的;
(3)假冒他人注冊商標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國際影響的。
何謂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罪「銷售數額較大」?參照《規定》,銷售數額較大的是指: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違法所得在2萬元以上的。何為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假冒注冊商標標識罪的「情節嚴重」?參照《規定》是指: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銷售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違法所得在1萬元以上的;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銷售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2萬件(套)以上的。因此,上述三種行為,如果行為的情節與數額未達犯罪的程度,就應按一般的商標侵權行為處理。
I. 商標侵權是如何界定的
如何認定是否構成商標侵權
一、要以包括相關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為標准判斷。
商標的基本功能就在於使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服務時便於識別這些商品和服務,以及他們的來源。商標相同或者近似也一般發生在市場中,受影響的主要是相關的消費者和特定經營者。所以事後法官審判案件在認定甄別商標相同、近似時,判斷注意力也要回歸到此種情景,也要以相關消費者和特定經營者的注意力為標准。這種注意力不是該領域相關專家所具有的注意力,專家的注意力過於專業可能出現判斷標准過嚴的情況。但也不是一個與一般消費者有別的粗心大意的消費者的注意力,以他們的注意力判斷又可能施之過寬,可能出現漏掉已經構成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情形。要以前邊所提兩者中間選擇大多數相關公眾通常的、普通的、一般的注意力為標准。這就涉及到行為主體的一種行為能力的判斷,審判實踐中也稱為認定商標相同或近似的主觀標准。法官在分析判斷和採納有關證據作為定案依據和產生心證過程中,都要堅持以相關公眾一般注意力的標准。
二、准確地掌握對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整體、要部和隔離的比對方法。按照消費者在市場中對商標的感知規律,審判和行政執法實踐中常常運用商標整體、要部比對和將商標隔離開比對的方法,來判斷商標的相同,特別是商標的類似。
(一)整體比對,又稱為商標整體觀察比較,是指將商標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觀察,而不是僅僅將商標的各個構成要素抽出來分別進行比對。這是因為商標作為商品或者服務的識別標志,是由整個商標構成的,在消費者的記憶中留下的是該商標的整體印象,而不是構成該商標的某些單個要素。因此,當兩個商標在各自具體的構成要素上存在區別,但只要將它們集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因此而產生的整體視覺,仍有可能使消費者產生誤認,就應當認定為近似商標。反之,如果兩個商標的部分組成要素可能相同,但是它們作為一個整體並不會使消費者產生誤認,即整體視覺不同,就不能認定為近似商標。
(二)要部比對,又稱為商標主要部分觀察比較,是指將商標中發揮主要識別作用的部分抽出來進行重點比較和對照,是對整體比對的補充。此種比對方法也是根據消費者在市場中對商標與商品的具體感受和記憶而採用的一種方法。一般地說,消費者對商標的感受和留下最深的記憶,是商標的主要部分或者稱要部,即商標中起主要識別作用的部分。當兩個商標的主要部分相同或者近似,就容易造成消費者的誤認,就可以判斷為商標近似。
(三)隔離比對,又稱為對商標的隔離觀察比較,是指將注冊商標與被控侵權的商標放置於不同的地點在不同的時間進行觀察比對,不是把要比對的兩個商標擺放在一起進行對比觀察。這是一種基本的商標比對方法,無論在進行整體比對還是要部比對時,都應當採用隔離比對的方式。一般地說,消費者尋找自己所要的商品,總是憑著以往頭腦中對某種商品或者服務的廣告宣傳所遺留的商標印象,在市場中尋找所感知的某種品牌的商品或者服務。在市場中,不同商標的商品一般也不是同時擺放在同一個櫃台中。在消費者的思維中,多數情況下不是兩種要比對的商標同時存在,而是存在以前見到過在頭腦中記憶的商標,與當前見到的商標的比較。
在事後的侵權判定中,利用消費者的此種思維模式採用隔離觀察比對的方法,更能夠真實地反映出被控商標所造成混淆的可能性和程度。將兩個商標放在一起進行比對,不同於消費者在市場中實際購買交易的情況,有可能使法官更關注兩個商標的不同點,不能准確地判斷消費者實際交易中可能產生的混淆。
J. 商標侵權是怎樣界定的
打擊侵權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是《商標法》規定的。
《商標法》第六內十條 有本法第五十七條所列容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之一,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主要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違法經營額五萬元以上的,可以處違法經營額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經營額不足五萬元的,可以處二十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五年內實施兩次以上商標侵權行為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應當從重處罰。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並說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銷售。
對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的爭議,當事人可以請求進行處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調解,也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調解,當事人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生效後不履行的,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