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國外發生了一般刑事案件中國受理嗎
我們國家沒有管轄權。除非這個人到我們國家,並且你的案子符合刑事自訴條件或公訴條件的。
㈡ 中國刑法國外人犯法怎麼定罪
刑法第八條規定,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按刑法規定最低刑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對外國人在我國領域外觸犯我國刑法的行為,規定適用我國刑法,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國家利益和我國公民的合法利益。雖然這種行為發生在國外,且由外國人所為,但其犯罪目的或犯罪對象直接針對我們國家及我國公民,直接對國家利益造成了損害,有必要運用刑法對這種行為予以懲戒。
根據刑法的規定,對外國人在境外的犯罪,具備以下三個條件,應當適用我國刑法:
一是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如犯罪的對象直接危害了我國國家的安全和利益,或者直接侵犯了我國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如果外國人犯罪沒有侵犯到我國及其公民利益,則不能適用我國刑法。
二是按照刑法規定的最低法定刑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刑法規定對一種犯罪最低法定刑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一般都是較嚴重的犯罪,如果最低法定刑不到3年有期徒刑,由於情節較輕,即使是針對我國國家和公民犯罪,也不適用我國刑法。
三是根據犯罪地的法律,也必須是構成犯罪,並且應當給予刑事處罰的。各國的社會制度、法律制度不同,對於外國人來說,首先是受其本國法律約束,遵守其本國法律,如果一種行為根據其本國法律不構成犯罪,不應受到刑事處罰,雖然符合前兩個條件,也不能適用我國刑法。
㈢ 國外發生的刑事案(罪犯在中國)若在中國報案,公安會立案偵查嗎
只要犯罪的行為或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國境內,中國就有管轄權.
㈣ 為什麼中國公民在國外發生的刑事案件中國政府沒有受理權
別的國家的人來中國一樣要遵守中國法律,別國一樣沒有受理權。
㈤ 關於國外對刑事附帶民事賠償范圍的規定
世界上現行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模式
用不同的法律規范調整行為人與國家、被害人之間的利益關系,讓其對同一行為分別承擔不同性質的責任,已經得到世界各國普遍的承認。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最早出現在1808年的《法國刑事訴訟法》中,德國、原蘇聯等國家完全贊同這種訴訟模式,而美國日本等國完全否定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1】。世界上現在主要的兩種模式:
一是平行式,這種模式特別強調民事訴訟的獨立地位,將民事訴訟與刑事訴訟完全分離,民事賠償問題原則上由民事訴訟程序予以解決,民事訴訟與刑事訴訟不存在任何依附關系,而是一種純平行關系。英美法系、日本採用此種模式。
二是附帶式,就是在刑事訴訟過程中附帶解決民事損失賠償問題,是將基於同一犯罪行為而發生的刑事、民事兩種不同性質的訴訟案件納入同一訴訟軌道。這類模式又有法國式和德國式之分。法國式立法在鼓勵被害人通過刑事訴訟程序提出民事賠償救濟的同時,兼顧了民事訴訟的獨立性,其主要特點有:(1)附帶民事訴訟保持民事救濟的獨立性。附帶民事訴訟請求的主體范圍與客體范圍十分廣泛。「任何遭受重罪、輕罪或違警罪直接損害者,有權提起損害賠償的民事訴訟。」「(公訴管轄法院對)一切就追訴對象的犯罪事實所造成的損失而提起的訴訟,包括物質的、身體的和精神上的損失,均應受理。」附帶民事訴訟不僅可以針對罪犯與共犯提起,而且可以針對罪犯與共犯的繼承人、其他應負民事責任的第三人(犯罪行為的保險人、僱主、行政部門)等提起。(2)受害當事人有選擇權。被害人可以選擇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方式進行,即民事訴訟與公訴同時向刑事法院(庭)提起,也可以單獨以民事訴訟進行,即民事訴訟與公訴分開,單獨向民事法院(庭)提起。但當事人一旦在民事法院與刑事法院之間作出選擇,這一選擇便是一種最終確定的不可撤銷的選擇。(3)因刑事案件犯罪嚴重程度不同適用不同的審判程序。重罪案件及其附帶民事訴訟,是由不同的審判人員按照不同的程序進行審理,然後分別作出刑事和民事判決的;違警罪案件和輕罪案件及其附帶民事訴訟,則是由同一法庭按照刑事訴訟程序合並審理,用同一判決宣判的。(4)被害人可以就物質損失,依法申請全部或部分的國家補償金。(5)進行附帶民事訴訟,應當交納訴訟費。該費用由原告預交,由敗訴方承擔。
德國早期的刑事訴訟法沒有規定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程序,1943年和1950年刑事訴訟法修改時增加了這一程序,但又有許多限制,如提起民事賠償請求的范圍僅限於財產損失、賠償最高限額不得超過3000馬克、刑事法官享有對民事部分裁判與否的酌定權等,從而使這一程序實際上已被虛置。現實的操作方式則與美國比較接近,對因犯罪行為而遭受的損失,被害人幾乎很少在刑事訴訟中提起請求補償之訴,而是在刑事訴訟結束之後提起獨立的民事訴訟予以解決。
㈥ 發現國外嚴重的刑事犯罪,因該怎麼舉報
可以通過國際刑警轉告。
㈦ 刑事案件發生在境外如何立案
《刑法》第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
所以, 符合上述規定的,可以立案偵查。
㈧ 如果在國外犯罪如何處理
一般的違法,適用所在國的法律。具體是被驅逐出境還是一般處罰,應根據具體罪行決定。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
第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第十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關於中國法在美國的效力,刑法規定了以下三種情況: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國外實施了刑法規定的犯罪行為,適用刑法的定罪量刑的規定,但是在刑法規定法定最高刑在三年以下的,可以不予追究,也就是說,中國公民在國外犯罪,不管當地法律是否認定為犯罪,也不論當地法律是否處罰,只要依我國刑法規定應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均應受到刑法處罰。
二、外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實施侵害,依刑法規定應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均應受到刑法處罰,如果這種犯罪在當地不認為是犯罪或者不受處罰的,刑法亦依從當地法律規定,不認為是犯罪。
三、對外國判決的認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公民犯罪,按中國刑法規定應受刑事處罰。該行為經外國法院判決,刑法仍可追究,如果犯罪人在國外受過刑事處罰,中國刑法可對其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刑法在國外的效力,是指刑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以外對違反刑法的定罪量刑的效力。
(8)國外發生刑事糾紛擴展閱讀:
刑法中規定犯罪的原則:
1、犯多大的罪,就應承擔多大的刑事責任,法院也應判處其相應輕重的刑罰,做到重罪重罰,輕罪輕罰,罪刑相稱,罰當其罪。
2、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民事違法行為要承擔民事責任,如賠償損失、返還財產、支付違約金等。行政違法行為要受行政處罰如罰款、行政拘留等,以及行政處分如警告、記過、降職、撤職、留用察看、開除公職等。
對於違反刑法的犯罪行為來說,則要求承擔刑罰處罰的法律後果。因此,應受刑罰處罰也是犯罪的一個基本特徵。
3、在分析罪重罪輕和刑事責任大小時,不僅要看犯罪的客觀社會危害性,而且要結合考慮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和人身危險性,把握罪行和罪犯各方面因素綜合體現的社會危害性程度,從而確定其刑事責任程度,適用相應輕重的刑罰。
我國刑法中屬人原則的適用原則:
凡在我國領域外犯罪,無論是祖國內地居民還是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的居民,都應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應該根據本條的規定適用廣義上的我國刑法。
㈨ 很多年以前,在國外發生了一起刑事案件。很多證據目前已經無法取證。只有被害人指證
在司法機關沒有立案的情況下、主要看過了追訴時效了沒有,就是針對犯罪的行為、比較刑法相應的條款、所判決的年限,過了這個年限,就是過了時效了。不受司法機關追究、沒有形事責任了。如果在追訴時效內的、那是要追究刑事責任的。可以起動國外司法協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