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與代加工企業間的法律法規
找企業代加工主要注意合同條款內容的設置。在尋求合作的整個過程都需要法律協助,例如:代加工企業是否有資質、加工成品如何驗收、驗收不合格如何處理等等一系列問題
注冊公司要看你的資金量以及承擔義務的方式等、由於網路咨詢提供的信息較少,建議找律師當面咨詢
② 代加工未授權產品是否侵權
構成侵權。但是如果你不知情可以不承擔責任。
③ 代工的侵權原因
上述這些商標侵權行為的普遍存在,不但侵害了商標注冊人的商標專用權,擾亂了內社會經濟容秩序,更嚴重的是欺騙、誤導消費者,嚴重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這些侵權行為的存在,有其賴以生存的環境,其原因也十分復雜,除了侵權行為人主觀原因外,既有商標注冊人的原因,又有消費者自身的影響,同時,也有經濟環境的影響,但主要的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些加工企業純粹為了賺取少量的加工費,其主觀願望不希望發生商標侵權行為,但由於自己缺乏對《商標法》的了解,在承攬加工業務時未能嚴格審查委託方的資格證明和商標注冊證明文件,僅憑委託方的生產計劃單及外貿單子,就進行定牌加工,結果造成商標侵權。
④ 如何認定加工承攬合同中的商標侵權行為
一、承攬人使用商標是否是直接侵權
(一)承攬人是否是商標的使用人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加工承攬是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在涉及貼牌的加工承攬中,加工承攬人僅僅是根據定作人的指示,物理上將商標用於商品,承攬人的行為僅僅是一種物理貼附行為,為定作人使用商標提供必要的技術條件,真正使用商標的實際上是定作人。另外,根據加工承攬的特點,加工承攬的法律後果應當歸於定作人,因此即使加工承攬過程中出現商標侵權,其結果也應當歸於定作人,而不應當由承攬人承擔侵權的後果。
例如在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在(2009)滬高民三(知)終字第65號判決中就認為:「在定牌加工關系中,境內加工方在產品上標注商標的行為形式上雖由加工方所實施,但實質上商標真正的使用者仍為境外委託方。」
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的(2009)滬高民三(知)終字第65號判決中也認定:「博鴻公司在產品上標貼被訴侵權標識的行為,形式上雖由加工方實施,實質上卻是基於有權使用涉案商標的肯亞澳柯瑪數碼非洲公司的授權加工行為。博鴻公司的產品雖在中國境內生產,但產品全部出口肯亞,並不在我國境內市場銷售流通。博鴻公司在這些產品上使用「aucma」標識,不能在我國境內產生標識產品來源的作用,未發揮商標的識別功能,故該行為不屬於商標性使用。」
(二)加工承攬人的使用是否是商標性使用
2013年《商標法》規定商標使用是指:「將商標用於商品、商品包裝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書上,或者將商標用於廣告宣傳、展覽以及其他商業活動中,用於識別商品來源的行為。」對於商標使用,規定了兩個要件:
(1)形式要件,包括對於商品商標而言將商標使用於商品、商品包裝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書上,對於服務商標和商品商標而言,將商標用於廣告宣傳、展覽以及其他商業活動中;(2)功能要件,用於識別商品來源。對於加工承攬而言,承攬人可能會涉及到侵權商標本身的生產,將侵權商標貼於商品、商品包裝或容器上等等,這無疑符合了商標使用的形式要件。但是商標使用還要求使用商標能夠實現識別商品來源功能,從文義上來理解識別商品來源識別的是自己商品的來源,而不是識別他人的商品來源。而對於加工承攬人來說,其在加工承攬過程中使用商標並不是為了識別自己的商品來源,而是為了識別他人的商品來源,這一方面不符合識別他人商品來源功能的。另外承攬人加工承攬的過程整個都是在承攬人的工廠中實施的,在加工承攬活動完成之前,商標使用僅僅是在承攬人和定作人之間,並不會面對相關公眾,其識別功能也就無從實現,因此也就不屬於商標法意義上的商標使用。
商標侵權的構成要件有兩個:
第一,使用了他人商標;
第二,有混淆可能性。
從上文的論述中我們可以得知,在加工承攬活動中,雖然承攬人形式上使用了涉案商標,但是實際的使用人是定作人;並且其使用並不能發揮識別商品來源功能;在加工承攬過程中也不會造成混淆。因此承攬人在加工承攬過程中使用商標不構成商標直接侵權。
二、承攬人在加工承攬過程中是否構成間接侵權
既然承攬人在加工承攬過程中使用商標不構成直接侵權,那麼承攬人是否有可能構成間接侵權?《侵權責任法》規定:「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間接侵權主要包括兩種:教唆侵權和幫助侵權。加工承攬一般不存在承攬人引誘定作人侵權的情況,在此我們只討論幫助侵權的情況。
幫助侵權的一般構成要件有:
1)直接侵權行為的存在;
2)主觀過錯;
3)客觀上有幫助行為。
具體到加工承攬上,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涉外貼牌加工;
另一種是普通的承攬加工。對於涉外貼牌加工而言,由於商標存在地域性,定作人在海外出售具有國內權利人商標的商品並不侵犯權利人的商標權。對於普通的加工承攬而言,由於定作人實際使用了他人商標,因此直接侵權行為是存在的。對於過錯的認定,主要體現在對承攬人注意義務的認定上,在兩份地方司法文件中對此均有規定。
⑤ 我廠為別人專利產品代加工,私自多生產銷往國外算侵權嗎
是否構成侵權要看該專利在我國是否受保護。
我國《專利法》第十一條規定,專利權被授予後,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
專利權具有地域性,外國的專利在中國不一定受保護,中國的專利在外國也一樣。
詳細內容請看《專利法》。
⑥ OEM貼牌加工產品出口是否侵犯商標權
,受國外品牌商的委託
,貼牌加工企業(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OEM」)貼牌加工各種類別的產品,如果該產品專供出口,而該國外委託方的品牌標識已被中國第三方企業注冊
,這種代工行為是否侵犯中國商標權人的商標權?要看該代工行為是否構成商標法下的「商標使用行為」。
《商標法實施條例》第3條對於「商標使用行為」進行了界定,「包括將商標用於商品、商品包裝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書上,或者將商標用於廣告宣傳、展覽以及其他商業活動中」
。現有法律沒有對OEM的代工行為是否屬於商標法下的「商標使用行為」進行規定。海關,工商局,人民法院對商標法下的「商標使用行為」是否包含產品僅供出口的OEM的代工行為,在行政執法中出現了不一致的情況,尤其是該代工產品的商標已在中國合法注冊與國外品牌商的商標權利存在沖突。在某些情況下,如果能夠證明商標所有權人是出口目的國的委託方,中國海關通常會放行貨物。而在其他情況下,中國商標所有權人能夠申請將侵權產品扣押
。這是立法的「灰色地帶」
,行政管理機關,如中國海關或工商局可能對侵犯中國商標所有權的主張進行行政不作為或作為。
最高法院以及一些地方法院已經有案例作出了指導意見。法院關注的因素是OEM主觀上是否具有侵權意圖,及購買該產品的「相關公眾」是否混淆了商品來源,這取決於該產品是否實質流入中國市場。主觀侵權意圖強調了商標所有權人需要確保OEM協定中列明該代工產品專供出口,並且委託方為OEM提供在出口目的國擁有爭議商標所有權的證據
。從最近的判例可以看出,專供出口的OEM的貼牌加工行為可能不會被認定為商標法下的「商標使用行為」
。株式會社良品計畫vs.
中國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商標行政糾紛案(「無印良品案」),最高人民法院在提審中作出了重要的指導意見。爭議商標「無印良品」(「Muji」商標的中文名字)被使用在良品計畫委託中國境內OEM貼牌加工的專供出口的商品上。良品計畫在針對爭議商標向商標局提出異議申請被否決後,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訴稱:良品計畫的「無印良品」商標在爭議商標在中國申請注冊前已經在先使用並為中國公眾所知,是基於貼牌加工專供出口產品的「商標使用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提審後認為:OEM貼牌加工專供出口產品不屬於商標法下規定的「商標使用行為」(針對「在先使用」的訴訟請求),即使良品計畫委託中國境內企業代工生產相關商品供出口,但印有該標識的產品既沒有在中國市場銷售也沒有在中國進行廣告宣傳和推廣。法院認定該行為不屬於商標法下規定的「商標使用行為」
,因為商標只有在商品的流通過程中才能發揮其功能,而在本案中,「無印良品」商標所在的產品並未進入中國市場流通。
類似的廣東案例(入選廣東高院公布2011年度十大知識產權典型案例):代工「鱷魚」不侵權原告鱷魚恤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冊,是我國
「CROCODILE」商標注冊人,該商標核定在襯衫等商品上使用。台山利富服裝有限公司根據日本Yamato公司和Kurabo公司的授權生產的男裝襯衫,標注有日本國注冊商標「Crocodile鱷魚圖形」
。經對比,被訴侵權的商標文字部分
「Crocodile」與涉案「CROCODILE」
商標部分英文字母的大小寫不同,字體、色彩也存在一定差異。鱷魚恤有限公司遂向法院起訴台山利富服裝有限公司,要求其停止侵害其商標權的行為並賠償損失。
法院審理認為,台山利富服裝有限公司的行為屬於涉外定牌加工行為。由於鱷魚恤有限公司主張保護的注冊商標,與被訴侵權商標並不相同。台山利富服裝有限公司在履行必要注意義務後,按照訂單進行加工,並無侵害鱷魚恤公司注冊商標的故意。同時,台山利富服裝有限公司生產的涉案產品並未在中國市場實際銷售,鱷魚恤有限公司的中國市場份額也不會因此被不正當擠占,其注冊商標的商標識別功能並未受到損害。法院最終認定利富公司的涉外定牌加工行為沒有侵害鱷魚恤公司的注冊商標專用權,故駁回了鱷魚恤公司請求追究利富公司侵權責任的訴訟請求。如您需要咨詢法律問題,或者聘請法律顧問
⑦ 代加工公司 需要承擔的法律法規責任
當然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你需要核查委託加工項目是否符合食品加工必須的法律法規要求;是否有侵權行為;是否對方提供的原料是否及生產出的產品是否不會對公眾產生危害等
⑧ 我授權給加工廠生產我的產品,別人告我侵權,加工廠有法律責任嗎
工廠沒有責任,因為是你授權別人,不是別人仿造
⑨ 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代加工侵權服裝,被立案為我侵權,我該怎麼辦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代加工侵權服裝,被立案
摘要 首先您的委託方確實是構成了侵權責任,而您這邊確實也是進行加工的,如果您可以證明委託方對您進行隱瞞和欺騙您全程不知情的話,是可以認證為無責任的,但是如果您知情的話,您也是侵權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