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美國侵權法改革

美國侵權法改革

發布時間:2022-01-12 23:13:18

⑴ 求美國1974年貿易改革法的詳細歷史背景及頒布原因

「301條款」是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的俗稱,一般而言,「301條款」是美國貿易法中有關對外國立法或行政上違反協定、損害美國利益的行為採取單邊行動的立法授權條款。 美國「301條款」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301條款」僅指1974年修訂的貿易法第301條,可稱之為「一般301條款。廣義的「301條款」是指《1988年綜合貿易與競爭法》第1301-1310節的內容,包含「一般301條款」、「特別301條款」(關於知識產權)、「超級301條款」(關於貿易自由化)和具體配套措施,以及「306條款監督制度」。「超級301條款」、「特別301條款」、配套條款等是針對貿易具體領域做出的具體規定,構成了美國「301條款」法律制度的主要內容和適用體系。具體說就是:「特別301條款」是針對知識產權保護和知識產權市場准入等方面的規定;「超級301條款」是針對外國貿易障礙和擴大美國對外貿易的規定;配套措施主要是針對電信貿易中市場障礙的「電信301條款」及針對外國政府機構對外采購中的歧視性和不公正做法的「外國政府采購辦法」,而且其范圍有逐漸擴大的趨勢。

⑵ 美法兩國在變革的方式和內容上有何差異

美國是通過獨立戰爭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建立三權分立的政權組織形式;法國是通過國內大革命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⑶ 英美法中的民事侵權是什麼啊

英美侵權行為法實質上指的是普通法系的侵權行為法,以區別於大陸法系的民事侵權行為法律。就一種具體的侵權行為而言,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就相似的侵權行為事實可能有近似的判定結果,但是就侵權行為訴訟的方式、形式、法律理由等等而言,兩種法系具有顯著不同的特點。這里要講的內容主要是普通法系侵權行為法的規則。 「普通法」的含義是多方面的。一個方面是指英國的一種法律淵源,與衡平法和制定法相對。從這個意義上講,普通法中的侵權行為法僅指英國法院依照普通法程序對侵權行為受害者提供的法律救濟。這種理解的缺陷是過於狹窄。從英國法發展的情況看,1875司法法令頒布後,普通法體系和衡平法體系的區分逐漸消失,現在再去區分普通法對侵權行為受害人的救濟和衡平法對不當行為受害者的救濟已沒有實際的意義。而且,隨著英國法成文法的增多,英國法的侵權行為法已大大超過了普通法對侵權行為的救濟。「普通法」的另外一個含義是指普通法系的傳統,它既包括英國法傳統,又包括美國法傳統,以及原英國殖民地法律制度,這個含義與羅馬日爾曼法系相對。從這個意義上講,普通法中的侵權行為法實際上指通行於普通法系傳統國家侵權行為法的共同特徵。這種理解的缺陷是過於龐雜,況且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英、美、加、澳、新等普通法系國家畢竟是具有統一完整法律制度的主權國家,在具體的侵權行為形式,侵權行為訴訟和侵權行為救濟方面等等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具體的差別。這里,只是一般地探討一下普通法中的侵權行為法所共同涉及的幾個問題。 從原告的角度說,侵權行為法可以為其受到的損害提供一種補償;從被告的角度說,侵權行為法可以保護他的一種行動的自由,即並非不當的行為不發生什麼責任;從社會的角度說,侵權行為法可以防止損害行為。侵權行為法提供一種法律的救濟,但是在整個法律體系中,它只是法律救濟中的一種,其他救濟的方法還有:私人保險,社會保險,刑事傷害補償,以及各種健康服務性質的國家福利。一般地說,侵權行為不存在一種公認的定義。普遍的看法是侵權行為可能存在一種趨向,但不能說有一種有效的侵權行為的一般原則。在這一點上,侵權行為法不同於契約法。在契約理論中,一個有效的合同必須有第一,要約和承諾;第二,約因形式;第三,當事人責任能力和第四,形成法律關系的意圖。但在侵權行為法中,不存在類似的一般規則。按照美國的權威看法,侵權行為這個詞,「我們作出了許多的努力去定義,但是,我們所謂的成功之處,要麼是擴大了它的含義,因而包含了超過侵權行為范圍的東西,要麼是縮小了它的含義,因而漏掉了許多屬於侵權行為范圍內的東西」 。 但是,一般認為,一個「侵權行為」是一種民事不當行為,而非一種合同違約,對此,法院將以賠償訴訟的形式提供一種救濟。侵權行為的性質可以歸納為如下幾點: 第一, 一個侵權行為導致一個可能要求賠償的民事訴訟。對侵權行為的法律救濟有各種方法,比如強制令,比如賠償,這些救濟可以由當事人一並提出,也可以獨立地提出。然而,原告的債務問題不屬於侵權行為法的范圍。 第二, 一個侵權行為產生於法律的運作,而不是當事人的協議,專門源於違約、信託違約等的行為,不發生侵權行為事實。 第三,專門涉及國家的懲罰行為,不是侵權行為,而是刑罰。 第四,侵權行為、違約和犯罪不必定是完全獨立的。侵權行為也可因違約、犯罪或兩者而發生,比如出租司機撞了路燈,他可能對乘客承擔侵權行為責任,對計程車車主承擔侵權行為責任,對任何其他受傷的人或財產承擔侵權行為責任,可能還要因未能將乘客運到目的地承擔違約責任,而且還可能因違反道路交通法承擔刑事責任。 侵權行為的定義因此可以這樣表述:「主要產生於法律運作而非當事人違約的違法行為;它是對未清償行為的一種典型性賠償;而且,它不是專門性的違約,或專門性的信託,或其他衡平的責任或一種犯罪的結果。」 從歷史上看,梅因認為,侵權行為法是最古老的法律制度之一,甚至犯罪也起源於侵權行為法。不過,現代意義的侵權行為法,起源於英國14世紀的令狀(Writs)制度。沒有國王的令狀,任何人都不能在王國普通法院里提起訴訟。在沒有令狀的地方,就不存在權利。每一個原告只能在已認可的形式范圍內提起訴訟,而訴訟形式的關鍵要素始於原始的令狀,因這個令狀才發生一個訴訟。這種情況持續了500年,到1832年和1833年法律改革之後,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到1852年,英國「普通法律程序法令」(Common law Procere Act )規定,「在任何傳喚令狀中,沒有必要提及任何訴訟的形式或原因」。盡管如此,「英國法院規則」(English Rules of court)最近版本還說,即使沒有必要陳述令狀中的訴訟原因,但也非常希望這樣去做。因此法律史學家梅特蘭(F.W. Maitland)說:「訴訟形式在墓穴里在制約著我們」 ,他的意思是說,侵權行為訴訟形式的區分在現代已經沒有現實的意義,但是在法律實踐上,這種區分仍然制約著我們現代人。 歷史的原因導致了英美侵權行為責任的體系,這種責任體系最原始的區分是「不法侵害」(trespass)和「其他的不法侵害」(trespass on the case),前者不要求具體的權利要求和損害的證明,而在後者,具體的要求和損害的證明通常至為重要。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劃分不再能夠滿足侵權行為法的發展。到現代,對於侵權行為的責任范圍,存在兩種不同的學派,一種是抽象的侵權行為法學派(a Law of tort),典型代表是溫斐爾德(Winfield),這個學派認為,如果不能被證實為合法,那麼所有不當行為都可能構成侵權行為。只有這樣,法律才能更好地保護人們的權利;另外一種是具體的侵權行為法學派(a law of torts),典型代表是英國著名的薩爾蒙德(J.W. Salmond),這個學派認為,侵權行為包括各種具體的侵權行為形式,比如不法侵害(trespass)、侵擾(nuisance)、過失(negligence)、名譽損害(defamation)等等。原則上講,如果原告不以上述一種訴訟形式提出訴訟請求,那麼他不能獲得法律的救濟,但是如果一旦有了新的侵權行為,那麼就可以產生一種新的侵權行為訴訟形式,比如侵犯隱私(invasion of privacy)、脅迫(intimidation)等等。 在理論上,對於侵權行為責任的劃分則無統一的說法,甚至可以說,在英美侵權行為法的著作中,沒有完全相同體例的兩本書。這里主要介紹兩種較為典型的體例。 第一種體例是美國法律協會編纂的「法律重述·侵權行為法」,具體內容包括:第一編,故意對他人身體、土地及動產之傷害;第二編,過失;第三編,嚴格責任;第四編,不實說明;第五編,誹謗;第六編,侵害之虛偽不實;第六編A隱私權;第七編,無正當理由之訴訟;第八編,家庭關系之干擾;第九編,就優越之經濟關系之干擾;第十編,以故意過失侵入土地以外之其他方式侵犯土地利益;第十一編,其他法律規則;第十二編,得適用於所有侵權行為賠償請求之抗辯;第十三編,救濟。

⑷ 美國1787年憲法徹底變革是指什麼

《獨立宣言》
《獨立宣言》第一次以政治綱領形式確立了資產階級的革命原則人權原則。K.馬克思稱它為第一個人權宣言。宣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爭取自由獨立的政治願望。另一方面,由於屈從於種植園奴隸主的壓力,宣言沒有宣布廢除奴隸制,天賦人權也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暴露了美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不徹底性和人權的局限性。《獨立宣言》的發表對發動群眾進行獨立戰爭,起了重大作用。宣言對推動後來的歐洲各國資產階級革命,特別對法國大革命及其《人權宣言》產生了積極影響。

⑸ 美國歷史上有幾次政策改革

美國歷史上有幾次政策改革

一、1775年,爆發了北美人民反抗英國殖民者的獨立戰爭

1776年7月4日,在費城召開了第二次大陸會議,由喬治·華盛頓任總司令,通過《獨立宣言》,美利堅合眾國正式成立。

二、1783美國獨立戰爭經歷八年抗戰、殖民地獨立戰爭勝利。

三、美國屬於聯邦制國家、政體三權分立、這也是美國政策改革一項、總統、議會、司法

四、美國南北戰爭,北方取得勝利、黑人奴隸政策廢除、為資本經濟掃清了障礙。

五、第二次經濟危機,<羅斯福新政>新經濟政策出台

總結:美國成立於1776年7月4日、聯邦制國家、歷史很短暫、只有200年歷史,美國之所以成為強國、世界超級大國、與政體和改革是分不開的

⑹ 急啊!對美國侵權法的一些簡介,如概念、頒布時間、目的、意義、沿革等,最好是用英語,不甚感激

英文中的「侵權法」一詞有可譯為「民事損害賠償法」。它主要涉及侵犯他人的人身、財產、名譽、商業等方面權益的民事過錯行為。雖然這種過錯行為可能具有犯罪行為的性質,但是侵權訴訟與刑事訴訟的目的截然不同。前者的主要目的是賠償受害人的損失,後者的主要目的是懲罰罪犯。
在美國,侵權法主要屬於州法律的范疇,而各州的侵權法並不完全相同。誠然,侵權法主要有判例法組成,但是美國大多數州都有一些獨立的法律來解決有關民事侵權行為的專門問題。在聯邦法律中,1946年的聯邦侵權索賠法是最主要的一個。
侵權行為可以分為故意侵權行為、過失侵權行為和嚴格責任侵權行為也可以分為人身侵權行為和財產侵權行為此外還有憲法侵權行為政府侵權行為、夫妻侵權行為、海上侵權行為、汽車侵權行為、准侵權行為等概念。對侵權行為的救濟方法是對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害予以一定的金錢補償。在涉及交通事故領域的侵權賠償已廣泛採用了保險賠償的方式。

⑺ 美國宅地法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改革的同時世界上還有哪些國家在出台了類似的政

俄國農奴制改革

⑻ 1933年美國頒布的法律是什麼該事件給資本主義國家帶來了那些影響

1、1933年美國頒布的法律是什麼?
1933年美國頒布的法律似乎太多了,在歷史上極具影響力的,是羅斯福頒布《全國工業復興法》;
2、該事件對資本主義國家帶來了那些影響?
1924-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歷了短暫的經濟繁榮(被稱為柯立芝繁榮,是一種虛假繁榮)。1929年,經濟危機首先在美國爆發,隨即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續最久的世界經濟大危機。
193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上台後實行「新政」,中心是對工業的調整。「新政」的主要內容有:整頓金融業,恢復銀行信用,貶值美元,刺激出口;恢復工業,強化國家對工業生產的調節和控制,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調整農業,壓縮農業產量,穩定農產品價格,維護農業生產;興辦公共工程(如田納西水利工程),減少失業(以工代賑),擴大消費需求;進行社會救濟穩定社會秩序;回收大企業、銀行;
《全國工業復興法》(National Instrial Recovey Act)是整個新政的核心和基礎。該法規定了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市場分配、工資水平和工作日時數,規定工人具有集體談判的權利,規定了資本家必須接受的最高工作時數和應付工資額,設最低工資和最高工資。.
為保證《全國工業復興法》的實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鳥藍鷹為標記,發動了「人盡其職」的「藍鷹運動」(Blue Eagle),凡遵守該法的企業懸掛藍鷹標志。幾周後,有25萬僱主與政府簽署了法規,他們給自己的產品標上藍鷹,以示守法。《時代周刊》在每期封面上也印上了藍鷹。
3、羅斯福新政的作用
新政取得了顯著成效。美國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利明顯增強。大膽借鑒社會主義的長處,用改革的方法挽救了資本主義危機,避免了法西斯上台。新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⑼ 美國的平權法案是什麼

按"平權法案",少數族裔的高中生,比如黑人學生,能夠以比白人低的分數進入同一所大學和專業。"平權法案"對美國民權運動的發展以及少數族裔提高社會地位和生活水準功不可沒。但在今天,仍然以種族為界定來執行"平權法案",不僅難以達到平權的目的,而且是在製造新的不公,因為貧窮白人家的孩子考分需要比富裕黑人家的孩子高。

實質上,"平權法案"的初衷是解決環境所造成的不公平,而不是認為某個種族更無天分,更需要幫助。近些年,在美國對"平權法案"有很大的爭議,甚至有官司打到聯邦最高法院。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教育領域"平權法案"的改革勢在必行。

閱讀全文

與美國侵權法改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