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商標局:商標侵權有哪些連帶責任
一、商標侵權連帶責任 商標侵權連帶責任是指商標共同侵權,通常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法人或自然人(包括非法人聯合體、個人合夥等)違反商標管理法規的規定,共同侵害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1、本條是關於共同侵權行為制度的規定。其目的在於確定多人造成他人損害時責任的分配問題。 2、共同侵權行為是指二人以上共同實施的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行為。 3、構成共同侵權,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主體的復數性 共同侵權行為的主體必須是二人或者二人以上,當行為人只有一人時,不可能成立共同侵權。行為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2)共同實施侵權行為 這一要件中的「共同」主要包括三層含義:其一,共同故意。上文介紹了多種學說,無論學者採納哪一種學說,都一致認為,數個行為人基於共同故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應當成立共同侵權行為。其二,共同過失。「共同過失」主要是數個行為人共同從事某種行為,基於共同的疏忽大意,造成他人損害。其三,故意行為與過失行為相結合。 (3)侵權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在共同侵權行為中,有時各個侵權行為對造成損害後果的比例有所不同,但必須存在法律上的因果關系,如果某個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沒有因果關系,不應與其他行為人構成共同侵權。 (4)受害人具有損害 這是受害人請求加害人承擔侵權責任的一個基本要件。無損害,則無救濟,如果沒有損害,根本不可能成立侵權責任。 4、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共同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共同侵權行為以其主體復數性和責任連帶性有別於一般侵權行為。各國都有關於共同侵權行為的規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相對簡略,故在共同侵權行為的認定上易產生爭議。立法之所以模糊規定,目的是保護受害人的利益。 本條關於共同侵權行為的規定,是在綜合考察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立法例以及司法實務演變,並具體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制定的。「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這一表述與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的表述是基本一致的,可以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作出相應的限縮或者擴張解釋,便於司法實踐靈活掌握。 需要說明的是,在我國共同侵權與連帶責任的適用范圍並不完全重合。數人承擔連帶責任的原因,除了共同侵權行為外,還有其他一些適用連帶責任的情形,如,本法第五十一條規定拼裝或者報廢機動車的轉讓人和受讓人承擔連帶責任;第七十四條規定高度危險物的所有人與管理人承擔連帶責任等。 二、商標侵權構成條件 具備下述四個構成要件的,構成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侵權行為: 1、必須有違法行為存在,即指行為人實施了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的行為。 2、必須有損害事實發生,即指行為人實施的銷售假冒商標商品的行為造成了商標權人的損害後果。銷售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商品會給權利人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同時也會給享有注冊商標權的單位等帶來商譽損害。無論是財產損失還是商譽損害都屬損害事實。 3、違法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過錯,即指行為人對所銷售的商品屬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事實系已經知道或者應當知道。 4、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即指不法行為人的銷售行為與造成商標權人的損害結果存在前因後果的關系。
B. 如何認定共同侵權商標申請
認定商標權案件的共同侵權的方式:商標共同侵權是指二人以上共同實施的,侵害他人商標專用權,造成商標權遭受實際損失,行為人應當承擔相應行政和民事責任的違法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第一千一百七十條
二人以上實施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其中一人或者數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能夠確定具體侵權人的,由侵權人承擔責任;不能確定具體侵權人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六條
注冊商標的專用權,以核准注冊的商標和核定使用的商品為限。
C. 商標侵權有哪些連帶責任
商標侵權連帶責任是指商標共同侵權,通常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法人或自然人(包括非法人聯合體、個人合夥等)違反商標管理法規的規定,共同侵害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1、本條是關於共同侵權行為制度的規定。其目的在於確定多人造成他人損害時責任的分配問題。
2、共同侵權行為是指二人以上共同實施的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行為。
3、構成共同侵權,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主體的復數性
共同侵權行為的主體必須是二人或者二人以上,當行為人只有一人時,不可能成立共同侵權。行為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2)共同實施侵權行為
這一要件中的「共同」主要包括三層含義:其一,共同故意。上文介紹了多種學說,無論學者採納哪一種學說,都一致認為,數個行為人基於共同故意侵害他人合法權 益的,應當成立共同侵權行為。其二,共同過失。「共同過失」主要是數個行為人共同從事某種行為,基於共同的疏忽大意,造成他人損害。其三,故意行為與過失 行為相結合。
(3)侵權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在共同侵權行為中,有時各個侵權行為對造成損害後果的比例有所不同,但必須存在法律上的因果關系,如果某個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沒有因果關系,不應與其他行為人構成共同侵權。
(4)受害人具有損害
這是受害人請求加害人承擔侵權責任的一個基本要件。無損害,則無救濟,如果沒有損害,根本不可能成立侵權責任。
4、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共同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共同侵權行為以其主體復數性和責任連帶性有別於一般侵權行為。各國都有關於共同侵權行為的規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相對簡略,故在共同侵權行為的認定上易產生爭議。立法之所以模糊規定,目的是保護受害人的利益。
本條關於共同侵權行為的規定,是在綜合考察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立法例以及司法實務演變,並具體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制定的。「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這一表述與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的表述是基本一致的,可以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作出相應的限縮或者擴張解釋,便於司法實踐靈活掌握。
需要說明的是,在我國共同侵權與連帶責任的適用范圍並不完全重合。數人承擔連帶責任的原因,除了共同侵權行為外,還有其他一些適用連帶責任的情形,如,本法第五十一條規定拼裝或者報廢機動車的轉讓人和受讓人承擔連帶責任;第七十四條規定高度危險物的所有人與管理人承擔連帶責任等。
D. 商標侵權的認定標準是什麼
商標侵權行為認定有如下幾種:
1、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的行為。
2、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行為 .這種行為在理論上也稱為"反向假冒 "行為。
3、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行為。結合《商標法》第56條第3款的規定: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並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因此,這種形式的商標侵權行為是需要銷售者主觀明知為要件的。
4、偽造或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行為。須注意的是,這種侵權行為是商標標識的侵權行為,包括"製造"和"銷售"兩種行為。
5、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行為。
(4)商標侵權行為共同侵權擴展閱讀:
商標使用與商標侵權的關系:
「商標使用」的含義區分為以維護商標權為特徵的積極使用和在商標侵權判定中的商標使用。這兩種含義並不能等同。
關於商標使用與商標侵權行為的關系,在理論上有的學者認為非營利性組織的非商業性使用也可能構成侵權,而大多數觀點則傾向於認為判定商標侵權應以商業性使用為前提。在司法實踐中,絕大多數情況下判定商標侵權的前提條件是被告的行為屬於商標使用。
構成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基本行為必須是在商業標識意義上對相同或者近似商標的使用,也即被訴侵權標識的使用必須是商標意義上的使用,或者說必須是將該標識作為區分商品來源的標志使用。倘若所使用的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圖形等標識不具有區分商品來源的作用,這種使用就不是商標意義上的使用,不會構成對於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害。
一般來說,對於直接侵害商標權的行為,其認定需要以被述侵權行為構成商標性使用為前提。而對於商標間接侵權行為或共同侵權行為則往往不屬於商標使用行為。
E. 什麼是商標共同侵權
屬於商標共同侵權是指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行為人,基於主觀故意,實施的侵害他人商標專用權的違法行為。且由雙方應當根據其違法行為的情節,承擔相應行政和民事責任。若構成犯罪的,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七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
(一)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
(二)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
(三)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
(四)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五)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
(六)故意為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便利條件,幫助他人實施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
(七)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F. 網路商標侵權的責任承擔
網路商標侵權行為的責任承擔是:一般情況下,網路服務者不承擔侵權責任。但需要提供相應的協助。但如果若明知或者應知所鏈接的對象侵權的,應當承擔共同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
《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二十三條
網路服務提供者為服務對象提供搜索或者鏈接服務,在接到權利人的通知書後,根據本條例規定斷開與侵權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的鏈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明知或者應知所鏈接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侵權的,應當承擔共同侵權責任。
第二十五條
網路服務提供者無正當理由拒絕提供或者拖延提供涉嫌侵權的服務對象的姓名(名稱)、聯系方式、網路地址等資料的,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予以警告;情節嚴重的,沒收主要用於提供網路服務的計算機等設備。
G. 侵權商標的共同侵權
在商標侵權案件中,最為常見的情況是幾個被告共同侵權。共同侵權的條件是,被告在主觀方面有共同過錯,共同過錯表現為被告之間有共同的意思聯絡,而排除某個被告的行為偶然與他人的行為發生競合。在後一種情況下;法院對被告在實體上要分清責任,程序上可以不要求被告參加共同訴訟。被告在行為上都表現為積極的作為,在商標侵權案件中,被告因為消極地不作為而導致侵權的案例是很少見的。積極作為具體表現在被告之間在進行意思聯絡之後有明確的分工,包括委託設計、印製侵權商標標識、委託加工或者共同製造侵犯商標權商品的成品和半成品、以及負責商標侵權產品的監制、總經銷、包銷或者分銷、倉儲、運輸、隱匿、郵寄等職能。在上述場合,商標侵權行為損害的共同性和不可分割性是由各個被告的共同過錯造成的,是被告集體行為所致。因此在訴訟中,他們應當列為共同被告,並作為共同被告參加共同訴訟。如果上述被告不在同一地點,任何一個被告的住所地法院都對這一商標侵權的共同訴訟有管轄權,也即權利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選擇任何一個侵權人的住所地法院起訴,在起訴狀中,原告可以以共同訴訟的訴因,將上述住所地不同的所有侵權人列為共同被告參加一個案件的訴訟。法院判決侵權賠償時,每一個被告首選的標準是以各自的侵權獲利作為承擔侵權賠償的依據。如果一個案件的幾個被告當中,有的被告的侵權獲利能夠計算出來,自然以其侵權獲利作為賠償的依據;如果有的被告的侵權獲利難以計算出來時,則可以考慮以原告受到侵權所遭受的損害作為被告賠償的依據。如果原告因為受到侵權所遭到的損失和被告因為侵權行為所獲得的利潤,都難以計算的,則可以由法院根據侵權人侵權的情節、侵權行為持續的時間、侵權採用的手段和給權利人造成的商譽損害等因素判決五十萬元以下的定額酌情賠償。順便指出,在確定被告侵權賠償的方式上,現行法律或者司法解釋並沒有規定硬性的適用順序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按照通常的理解,法院應當賦予權利人以選擇權,除非權利人放棄選擇的權利,法院才能夠依據案件的情況選擇最為適當的賠償方式。需要強調的是;在共同侵權之共同訴訟中,被告除了自己就其侵權行為各自承擔賠償責任以外,他們還要就各自承擔的侵權賠償承擔連帶的補充清償責任。
H. 如何認定商標權案件的共同侵權
依據我國侵權責任法的規定,商標共同侵權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行為人實施的侵害他人商標專用權並應當承擔相應行政和民事責任的行為。
【法律依據】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8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