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壟斷!
算不算都一樣,莫說你們縣城,說大點,中國石化、石油、電力、自來水、天然氣等等,這些都只有一個公司,想怎麼辦就怎麼辦,這算不算壟斷,價格是漲了又漲!(壟斷的結果)。又有誰管!!
像通信行業嘛還有3家在競爭嘛(移動、聯通、電信),每分鍾的通信費還是在降嘛(競爭的結果)
要想維護消費者之利益只有向政府部門提議,但估計作用不大!!
2. .( ) 對於 糾紛 相當於 壟斷 對於 ( )
A. 三月教育解析:動賓結構。調解糾紛,壟斷市場。
3. 提問:在中國對於騰訊適用什麼法律可以起訴它的壟斷行為《反壟斷法》可以嗎中國有《反壟斷法》嗎
這是律師舉報騰訊的信,樓主看看吧。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反壟斷局:
最近騰訊和360公司之間糾紛不斷, 2010年11月3日騰訊發布消息「決定將在裝有360軟體的電腦上停止運行QQ軟體」。
1、騰訊在即時通訊軟體市場具有支配地位
「2009年,騰訊網QQ用戶再創高峰,突破了全球15億用戶,在線用戶9.8億,在線活躍用戶達4.5億。2009年12月,QQ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用戶數量最多的即時通訊工具」(來自中國世界紀錄協會資料庫,紀錄編號:Z-01084-0912-01)。
截至2010年6月30日,騰訊即時通訊活躍賬戶6.125億,最高同時在線賬戶1.09億(來自騰訊控股有限公司《2010年中期報告》);截至2010年6月,中國總體網民規模4.2億(來自CNNIC2010年7月15日發布的《第26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第十九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一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達到二分之一的」的「可以推定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以上資料足以顯示騰訊在即時通訊市場中占據的壟斷地位。
2、騰訊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騰訊因為與360公司之間發生糾紛,強制要求用戶必須在安裝騰訊軟體和安裝360軟體二者選其一;在未得到用戶同意前提下,擅自掃描用戶電腦是否安裝360軟體;並在確定用戶安裝有360軟體的情況下,強制退出騰訊軟體運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第十七條規定「禁止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從事下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四)沒有正當理由,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其進行交易或者只能與其指定的經營者進行交易;(五)沒有正當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時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條件」
騰訊的行為已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第十七條第四項和第五項的規定,侵害了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不利於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本人特向貴單位舉報騰訊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望貴單位依法對該行為進行調查處理。
廣州金鵬律師事務所
周林飛律師
2010年11月3日
我順便說一句強烈鄙視騰訊:騰訊無知、騰訊無恥、騰訊賠禮、騰訊賠償!
最後說一句,如果反壟斷訴訟能夠成功,騰訊可能面臨這近10億的反壟斷罰款~
4. 什麼是雙方壟斷交易
就是我只能買你的東西,而你也只能買我的東西,雙方都沒有其他選擇,叫做雙邊壟斷交易。具體的例子就是撈屍體和死者家屬的交易。打撈上來的屍體,撈屍人只能賣給死者家屬(別人不要),死者家屬也只能從撈屍人那裡購買(別家沒有),那麼這就形成了雙邊壟斷。雙邊壟斷是一種很不穩定的交易,因為雙方都意識到對方只能和自己進行交易,所以都想趁機敲一筆,價格也就經常談不好。曾經有過某十幾個大學生「見義勇為團體」一起溺死的事件,事件後有一張撈屍人「挾屍要價」的照片和報道,引起一片指責之聲,但其中並不是撈屍人有什麼錯,也不是家屬就能毫無代價就獲得屍體,而是因為這恰好構成了一個雙邊壟斷的活生生的例子,於是引發了糾紛。
5. 最高人民法院法院批准哪些基層人民法院審理壟斷民事糾紛
您好,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因壟斷行為引發的民事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 第一審壟斷民事糾紛案件,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計劃單列市中級人民法院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基層人民法院可以管轄第一審壟斷民事糾紛案件。
第四條 壟斷民事糾紛案件的地域管轄,根據案件具體情況,依照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有關侵權糾紛、合同糾紛等的管轄規定確定。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6. 如何辯證地理解壟斷現象
壟斷(Monopoly),或稱賣方壟斷、獨賣、獨占,一般指唯一的賣者在一個或多個市場,通過一個或多個階段,面對競爭性的消費者。 與買方壟斷相反,壟斷者在市場上,能夠隨意調節價格與產量(不能同時調節),能夠藉由在法律上獨享的特權、對供應來源的控制、或是企業間的聯手或協力行為來達成。
中文名
壟斷
外文名
monopoly
日語
獨占
分類
賣方壟斷、買方壟斷
出處
《孟子》
類別
經濟學術語
壟斷含義
壟斷
壟斷(monopoly)一詞源於《孟子》「必求壟斷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網市利」。
原指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縱貿易,後來泛指把持和獨占。
中國自古稱壟斷為「榷」。古代中國的鹽、鐵、茶長期屬於官營之壟斷事業,因有暴利之故,國家一旦出現了財政危機,為貼補國用不足,必然實行禁榷制度。
在資本主義經濟里,壟斷指少數資本主義大企業,為了獲得高額利潤,通過相互協議或聯合,對一個或幾個部門商品的生產、銷售和價格進行操縱和控制。
結合我國《反壟斷法》的規定,壟斷行為是指:排除、限制競爭以及可能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1]
壟斷行業就是行業或市場中只有一個或極少數廠商的情況。而壟斷市場就是指整個行業中只有一個或極少數的廠商的市場組織。
政治經濟學書上指少數資本主義企業憑借其控制的巨額資本,足夠的生產經營規模和市場份額,通過協定、同盟、聯合、參股等方法,操縱與控制一個或幾個部門的商品生產或流通,以獲取高額利潤。
產生原因
一般認為,壟斷的基本原因是進入障礙,也就是說,壟斷廠商能在其市場上保持唯一賣者的地位,是因為其它企業不能進入市場並與之競爭。
壟斷指少數大資本家為了共同控制某個或若幹部門的生產、銷售和經營活動,以獲取高額壟斷利潤而實行的一種聯合。它是帝國主義最深厚的經濟基礎,是帝國主義的經濟實質。
壟斷是從政府保護主義的自由競爭中成長起來的。在以自由競爭為基本特徵的資本主義發展階段,資本主義企業為了攫取更多的剩餘價值,必然會採取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法,實行生產的專業化和協作,提高勞動生產率;在激烈的競爭中,大企業往往憑借自己在經濟上的優勢,不斷排擠和吞並中小企業,使生產資料、勞動力和勞動產品的生產日益集中於自己手中。同時,資本主義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的發展,突破了單個資本的局限,加速了資本集中的發展,從而也推動了生產集中的發展。生產和資本的集中發展到一定程度,則意味著企業數目減少,1個部門的大部分生產都集中在幾個或幾十個大企業手中,它們之間比較容易達成協議,共同操縱部門的生產和銷售,從而使壟斷的產生具有可能;由於少數大企業的存在,使中小企業處於受支配地位,少數大企業之間為了避免在競爭中兩敗俱傷,保證彼此都有利可圖,也會謀求暫時的妥協,達成一定的協議,從而使壟斷的產生具有必要性。自由競爭引起生產集中,生產集中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走向壟斷,是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的一般的、基本的規律。公元19世紀末20世紀初,壟斷已成為資本主義全部經濟生活的基礎。[2]
在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自由競爭引起生產集中,生產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必然引起壟斷。當壟斷代替自由競爭而在經濟生活中佔了統治地位,資本主義就發展到帝國主義即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形成壟斷的主要原因有三個:
自然壟斷:生產成本使一個生產者比大量生產者更有效率。這是最常見的壟斷形式。
資源壟斷:關鍵資源由一家企業擁有(如:無線電視的配音業)。
行政性壟斷:政府給予一家企業排他性地生產某種產品或勞務的權利。
也有由政府自行壟斷,稱為專賣。[3]
7. 為什麼對於壟斷競爭和寡頭壟斷來說,寡頭的競爭更大呢
市場分為完全競爭市場、壟斷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和寡頭壟斷市場四種類型。區別為:1,完全競爭市場廠商很多,產品同質,任何廠商不能影響價格,進出行業容易,經濟效益最高。2,壟斷市場廠商只有唯一一個,產品也是惟一的,且無相近的替代品,廠商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影響市場價格,進出行業極其困難,經濟效益最低。3,壟斷競爭市場上廠商很多,產品之間存在差別,廠商對市場價格有一些影響,進出行業比較容易,經濟效益較高。4,寡頭壟斷市場的廠商有幾個,產品有差別或無差別,廠商在相當程度上可以影響價格,進出行業比較困難,經濟效益較低。
8. 壟斷與競爭之間的辯證關系
19世紀末20世紀初,壟斷首先在資本主義社會形成。壟斷的形成是由生產的發展和資本的擴張性決定的,是市場激烈競爭的結果。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社會里,一方面整個社會的生產資料被許許多多的資本家分別佔有,表現為眾多的小資本的分立,他們互相競爭和排斥;另一方面,大機器生產方式使生產發展,規模擴大,又促使資本相互吸引,通過大資本吞噬小資本的方式,使資本趨於集中和聯合,眾多的小資本匯集成了集中的大資本。資本集中的同時,生產也在集中,當它們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時,就產生了壟斷的可能性。因為一個部門的大部分生產已集中在少數大企業手中,它們之間比較容易達成協議,聯合起來,形成壟斷。生產和資本集中達到一定程度也產生了壟斷的必要性。由於大企業的勢均力敵,他們之間的競爭會使雙方受到很大的損失,為了避免兩敗俱傷,同時也為操縱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市場以達到高額利潤,他們就必須達成協議,壟斷也因此形成了。這個時期的壟斷還處在私人壟斷階段,表現為股份公司的組織形式。股份公司是為了解決個人資本積累不能在短時間內創辦規模巨大的企業這一矛盾而產生的。但很快壟斷就從最初的私人壟斷發展成為國家壟斷。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主要有三種形式:1、國有企業,是由資產階級國家直接掌握和經營的資本,即國家壟斷資本。2、國家與私人資本在企業內部的結合,即國家與私人共有的壟斷資本。這一類企業共有三種形式:一是通過國家購買私人壟斷企業的股票;二是原有的國有企業吸收一部分私人壟斷資本的投資;三是國家與私人壟斷資本聯合投資,興建企業。3、國家與私人壟斷資本在企業外部的結合。國家與私人壟斷資本相結合的目的在於增強壟斷資本的實力,調節各經濟部門的比例關系,加強壟斷資本的競爭力,為壟斷資本獲得更多的壟斷利潤創造條件。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也是資本主義國家干預經濟生活的一種形式,主要是運用法律與行政手段,推行經濟計劃化,利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社會福利政策等,規范市場經濟活動,調節宏觀經濟,調節國民收入分配等。這在一定時期內和一定程度上對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可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源於競爭,又促進了競爭,壟斷與競爭是並存的。
二戰後,在科技革命和激烈競爭的推動下,壟斷的程度大大提高,出現了許多的新特點,主要有:兼並的對象從中小企業發展到大企業,兼並的形式和壟斷的組織形式都出現了多樣化、綜合化的發展趨勢,壟斷組織的規模迅速擴大。可見,壟斷的進一步發展也是競爭推動的結果。壟斷雖然是作為自由競爭的對立物而產生的,但壟斷沒有也不可能消除競爭,而是與競爭並存。因為壟斷沒有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沒有消滅商品生產;反而由於壟斷的統治地位使競爭發展成為實力更強的大企業間的更高層次、更大規模、更多手段的競爭,當然,也是破壞性更大、後果更嚴重的競爭。
馬克思曾說:"壟斷是好東西,因為它是一個經濟范疇……競爭是好東西,因為它也是一個經濟范疇。但是,不好的是壟斷的現實和競爭的現實。"馬克思認為"壟斷"和"競爭"都是好東西,因為它們都是經濟范疇,是認為競爭和壟斷是商品經濟固有的經濟規律,它不是一種社會制度,而是一種經濟形態,它對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起著積極作用。資本主義在自由競爭發展時期,正是經濟競爭促使社會生產從手工工廠過度到大機器生產,經過工業革命,極大地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的發展,使資本的集中程度越來越高,生產規模越來越大,生產和資本集中產生壟斷。壟斷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社會化大生產,促進了生產力,把人類從蒸汽時代推進到電氣時代。促成戰後資本主義經濟飛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馬克思認為"不好的是壟斷的現實和競爭的現實",意思是說,它與資本主義制度相結合,使無產階級受壓迫和剝削,使東方屈從於西方。
由此,筆者認為,壟斷不是資本主義社會特有的現象,或者說不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必然產物;而是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的商品經濟社會,只要生產資料和勞動成果屬於不同的所有者,市場經濟中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就必然會出現壟斷。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也就不可避免地會存在著的壟斷或國家壟斷。但這種壟斷是與社會主義制度聯系在一起的,因此,它不應該帶來資本主義社會的那種不好的"壟斷的現實和競爭的現實",甚至可以運用國家壟斷的方式調節宏觀經濟的運行,解決個人資本無法解決的困難,為國內資本參與國際競爭保駕護航,等等。事實也正是如此:我國也對大多數企業實行股份制改組,以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提高企業的競爭實力;國有資產也以參股或控股的形式參與一些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支配地位,發揮著主導作用,引導和影響著其它所有制經濟的發展;國家也在經濟改革中制定各種政策鼓勵兼並和強強聯合,以形成擁有相當規模的大企業或企業集團;擴張性或收縮性的財政政策交替出台,抑制了通貨膨脹,緩解了通貨緊縮;緊縮銀根或穩健的貨幣政策保證了貨幣供應量的平衡,等等。可見,壟斷本身是客觀地產生並存在的,關鍵是人們駕御它時要揚長避短。國家壟斷與社會制度的性質沒有必然聯系,但在不同性質的社會制度下,國家壟斷的實質和它所服務的目標有根本不同。
目前,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范圍內,一方面是壟斷的存在和不斷發展,另一方面卻是反壟斷的呼聲一聲高過一聲。為什麼又要反壟斷呢?
我們應該認識到國家壟斷的積極作用,但也不否認壟斷的消極作用。在現代市場經濟學中,壟斷是指沒有競爭的市場狀態。反壟斷法上的壟斷主要是指排除或限制競爭的行為。現在的壟斷主要包括三種形式:行政壟斷、行業壟斷、經濟壟斷。行政壟斷又包括地方保護主義、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限制他人的購買和經營者的正常經營的行為。行業壟斷主要是指公用企業和其他依法具有獨立地位的經營者實施的強制交易或限制競爭的行為。經濟壟斷是指自由競爭行業出現的壟斷行為。絕大多數反壟斷法都不禁止壟斷地位,也就是說,由於技術先進、管理效率高以及產品質量高等原因產生的規模擴大,由於自然壟斷、法律規定所產生的壟斷,都是受法律保護或鼓勵的壟斷。反壟斷法所禁止和懲罰的是濫用壟斷地位的行為和各種行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如,隨意提高產品的價格、減少市場供給、採取搭售、抵制交易、傾銷等各種市場行為排擠競爭對手等,美國的微軟壟斷案和我國的9大彩電企業的"價格聯盟"就是這種情況。再如,公用企業強制交易行為、行政壟斷行為、串通招投標行為等。我國的電信行業的某些行為就是這種情況。
上述種種排斥或限制競爭的壟斷行為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它違背價值規律,遏制市場競爭,從根本上窒息市場活力,使市場經濟無法健康發展。其次,它保護落後,鼓勵不思進取,使企業喪失更新設備、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的動力。再次,它損害消費者的權益。最後,壟斷行為會使我國國內企業喪失"入世"前的調整和"熱身"的短暫而寶貴的時機,這就有可能導致"入世"後國內企業在與跨國公司的激烈競爭中一敗塗地。因此,我們在充分利用國家壟斷對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的同時,反對和防止壟斷的消極作用也是必要的和必須的。
目前我國還沒有一部完整的《反壟斷法》,只有《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價格法》,為了建立一個開放、競爭和統一的大市場,為了給企業創造公平自由的競爭環境,使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健康有序地發展,制定和完善我國的反壟斷法已勢在必行。
9. 題目:談談你對壟斷的認識
壟斷(monopoly)
原指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縱貿易,後來泛指把持和獨占。
在資本主義經濟里,壟斷指在生產集中和資本集中高度發展的基礎上,1個大企業或少數幾個大企業對相應部門產品生產和銷售的獨占或聯合控制。
壟斷 (英語:Monopoly) (或者稱賣者壟斷;台灣通常譯獨占),一般指唯一的賣者在一個或多個市場,通過一個或多個階段,面對競爭性的消費者—與買者壟斷 (Monopsony) 剛剛相反。壟斷者在市場上,能夠隨意調節價格與產量(不能同時調節)。
產生
壟斷是從資本主義的自由競爭中成長起來的。在以自由競爭為基本特徵的資本主義發展階段,資本主義企業為了攫取更多的剩餘價值,必然會採取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法,實行生產的專業化和協作,提高勞動生產率;在激烈的競爭中,大企業往往憑借自己在經濟上的優勢,不斷排擠和吞並中小企業,使生產資料、勞動力和勞動產品的生產日益集中於自己手中。同時,資本主義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的發展,突破了單個資本的局限,加速了資本集中的發展,從而也推動了生產集中的發展。生產和資本的集中發展到一定程度,則意味著企業數目減少,1個部門的大部分生產都集中在幾個或幾十個大企業手中,它們之間比較容易達成協議,共同操縱部門的生產和銷售,從而使壟斷的產生具有可能;由於少數大企業的存在,使中小企業處於受支配地位,少數大企業之間為了避免在競爭中兩敗俱傷,保證彼此都有利可圖,也會謀求暫時的妥協,達成一定的協議,從而使壟斷的產生具有必要性。自由競爭引起生產集中,生產集中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走向壟斷,是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的一般的、基本的規律。公元19世紀末20世紀初,壟斷已成為資本主義全部經濟生活的基礎。
一般認為,壟斷的基本原因是進入障礙,也就是說,壟斷者能在其市場上保持唯一賣者的地位,是因為其它企業不能進入市場並與之競爭。進入障礙的產生壟斷的原因有三個:
資源壟斷:關鍵資源由一家企業擁有。
政府創造壟斷:政府給與一家企業排他性地生產某種產品或勞務的權利。
自然壟斷:生產成本是一個生產者比大量生產者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