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荷蘭安樂死合法化對我國建設和諧醫患關系的啟示
安樂死一詞,源於希臘文,原意是「讓苦於不治之症的病人,安詳無痛苦地死去。」但對於現代社會中已演變成兩種理解與實施:第一種是對某些身患不治之症而又瀕臨死亡,又遭受重大痛苦願意接受安樂死的人;第二種是對那些因精神達到崩潰想要自殺卻希望快樂死去的人。精神上的痛苦和身體上的痛苦同樣讓人痛不欲生。安樂死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安樂死的本質,不是決定生與死,而是決定死亡時是痛苦還是安樂。目的是通過人工調節和控制,使死亡過程避免精神和肉體的痛苦折磨,達到舒適和幸福的感受。也可以說,這是對死者自我感覺狀態的改善。
安樂死的出現一直備受爭議,而今隨著人類社會的科技、經濟、文化的發展,人類的死亡觀念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在世界范圍內,許多
對待安樂死已從過去的禁止、反對,逐步轉變為立法管理,由於安樂死涉及倫理學、醫學、
等學科,牽涉醫生、病人、家庭、社會等方面的關系,使其需深入探討,使安樂死的諸多問題得到妥善解決,以推動安樂死的合法化進一步發展。 一、安樂死的發展 在古希臘,古羅馬普遍允許病人及殘疾人「自由辭世」。20世紀30年代起,西方國家就有人開始要求在法律上允許安樂死,並由此引發了安樂死是否合法化的論戰。從30年代到50年代,英美等國先後成立了「自願安樂死協會」,並向國會提出允許安樂死的議案要求安樂死得到法律認可。但是,由於對安樂死問題認識不清,並擔心被人利用而導致』』合法殺人』』,所以社會上大多數人反對安樂死。英國最先開展安樂死成文法運動。1937年,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立法機關討論了一個安樂死法案。1938年後,由於希特勒借口安樂死,建立了安樂死中心,殺死20多萬人。這種以安樂死之名,行種族滅絕之實的慘無人道的行徑,使安樂死蒙上了恐怖的陰影。到50年代後期,安樂死聲名狼藉,關
於安樂死的討論也幾近銷聲匿跡。二戰以後,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觀念的更新,贊成安樂死的觀點開始呈上升趨勢,有關安樂死的民間運動和立法運動也日益增多。1967年美國建立了安樂死
會。1969年英國國會辯論安樂死立法法案。1976年日本舉行了「國際安樂死的討論會」,宣稱要尊重人「尊嚴的死」的權利。1993年2月,荷蘭通過了一項關於「沒有希望治癒的病人有權要求結束自己生命」的法案,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通過安樂死立法的國家。其後兩年,澳大利亞北部地區也通過了類似法案。據有關民意測驗統計,進入90年代,美、法兩國支持安樂死的比率分別為90%和85%.荷蘭立下患致命疾病時授權醫生實施安樂死遺囑的已有10萬人。而日本、瑞士等國家支持安樂死合法化的人也與日俱增。可見在一些發達國家,民眾對安樂死已開始理解,由反對轉為支持。 2001年4月,荷蘭再次通過一項安樂死法案,不僅世人矚目,在我國也掀起了又一輪討論安樂死的高潮。我國的立法,迄今為止尚未涉及安樂死問題。但被動安樂死的情形在現實中是
較為普遍的,通常也不會引起什麼訴訟,即使有,一般也是作為普通醫療糾紛加以處理。1987年發生在陝西漢中的一起案件(醫生在病人家屬的要求下主動為病人採取了助死措施,醫
生及病人之子被指控殺人,最終被判無罪。)是我國迄今為止最為典型的安樂死訴訟案(註:對於此案十餘年來媒體一直有各類報道和介紹評述。主要有:宋蔚林:《安樂死與殺人
罪》,上海《民主與法制》1987年第8期;王鴻鱗:《關於我國首例「安樂死」案件》,《
人民司法》1990年第9期;徐宗良
:《大學生人文素養講座:當代生命倫理的困惑》,上海
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57~58頁;王政勛:《正當行為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第496~502頁;2001年4月23日千龍新聞網轉載《華商報》的報導文章《當事人披露我國首
例「安樂死」案審判始末》。),
並引發人們開始普遍關注安樂死問題。1988年全國和上海的各界專家學者分別組織了一次關
於安樂死的研討會,雖然意見不一,但與會者多主張無論在醫學上還是在立法上都應謹慎對待。自90年代中期起全國的兩會上亦不斷有些代表(多為發達地區如廣東、上海等地的代表)
聯名提出有關安樂死的提案,山東的一所大學甚至受其地方立法機關的委託起草出一份安樂死立法草案。 二 安樂死合法化之爭論 顯然,從安樂死的歷史發展來看,樂觀的人傾向於把安樂死的合法化視為社會發展和法律
進步的體現。但各國的立法實踐表明:這種認識也許忽視了社會存在的復雜性從而太過樂觀
了。謹慎的人盡管對安樂死持理解立場,但卻不希望法律過早的做出讓步。在安樂死合法化
問題上,雙方的爭論異常激烈,也頗值得我們深思。
安樂死在歐美引起了激烈的爭論。主要有以下兩個觀點:
(一)第一種觀點認為:1.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可以延長壽命,但卻無法使人永生。生命只屬於個人,他有權按自己的意願自由處置。一個身患不治之症而又無法忍受痛苦的病人,完全有權選擇安樂死的死亡方式,這是對他的死亡權的尊重。尊重病人庄嚴的死的權利與醫學,倫理學應遵循的原則是一致的。2.安樂死符合病人自身利益。人的尊嚴具有最高價值,
尊嚴使人有選擇的自由,包括結束自己的生命。安樂死的對象僅限於必然走向死亡的晚期病人。延長這些病人的生命實際上是對他們的折磨,為什麼不讓病人停止「活受罪」的痛苦呢?3.死亡並不都是壞事。追求生命質量是實現生命價值的重要目標,當一個人的生命只具有純粹生物學意義上的存在或是只能在巨大痛苦中等待死亡時,醫生卻硬要拖延以使他承受痛苦,實際上是對病人的虐待,恰恰是一種不人道。因為它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與其把有用物資用在毫無希望的病人身上,還不如允許他平安的死去。4.社會資源是有限的,對一個無望挽救的絕症患者投入大量的醫療力量實際上是浪費,應當將這些寶貴而有限的醫療資源節省下
來用於救助那些可能治好的病人。5.死亡並非永遠是人類的敵人,應正確看待死亡。生和死
都是宇宙萬物的基本問題,死亡不過是事物的自然規律。
Ⅱ 醫療費用過高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和百姓的影響及應對方法
當前醫院收費貴確實是令普通百姓感到十分煩心的一件事。個人認為醫院收費貴產生的原因錯綜復雜 ,但身患疾病又不得不去醫院看病,難免有種被壟斷綁架收費的感覺,在我看來,不少醫院確實存在類似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應付性的變相改革,有意將一些簡單的程序流程復雜化,項目收費碎片化,或者衛生規范的標准化為名,或者名譽上是為醫護人員收入提供公平的崗位激勵競爭性機制 ,實際上卻是增加了許多名目繁多的各種十分明顯的過度醫療項目,不但造成醫療資源的大量浪費,這種浪費成本的轉嫁還大大增加了患者醫療負擔 。對此,國家衛健部門已高度關注,並通過完善相關醫保管理機制 ,進一步約束規范相關醫療行為,以避免重疊重復過度醫療亂收費等現象的發生,切實解決醫院收費貴的問題,而在當前加快醫療體制改革進程過程當中 ,作為普通百姓,首先必須時刻留意和及時跟進國家醫保政策的變化,其次在就醫觀念上不必大病小病都急著往大醫院里擠,常識性小傷小患能家庭葯箱即時處理的盡量在家處理,不能自己處理的小病小患能在社區診所的可以就近診療處理,盡可能減少小患累積成大病,不得不往大醫院擠的大病大患的機會。至於房價高的問題,個人認為也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 ,量力而行,該買的有條件買的還得朝著發展的方向去思考吧。
Ⅲ 2011年兩會周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的重點。求。
2011年,重點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
要以經濟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強價格調控和監管。一是有效管理市場流動性,控制物價過快上漲的貨幣條件。把握好政府管理商品和服務價格的調整時機、節奏和力度。
二是大力發展生產,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產資料的生產和供應。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
三是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積極開展「農超對接」,暢通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完善重要商品儲備制度和主要農產品臨時收儲制度,把握好國家儲備吞吐調控時機,搞好進出口調節,增強市場調控能力。
四是加強價格監管,維護市場秩序。特別要強化價格執法,嚴肅查處惡意炒作、串通漲價、哄抬價格等不法行為。
五是完善補貼制度,建立健全社會救助和保障標准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絕不能讓物價上漲影響低收入群眾的正常生活。
(二)進一步擴大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
(三)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
(四)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這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推動經濟盡快走上內生增長、創新驅動的軌道。
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一是改造提升製造業。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重點增強新產品開發能力和品牌創建能力,提高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技術工藝系統集成水平,提高產品質量、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推動重點行業企業跨地區兼並重組。完善落後產能退出機制和配套政策。
二是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建設高性能寬頻信息網,加快實現「三網融合」,促進物聯網示範應用。
要抓緊制定標准,完善政策,加強創新能力建設,發揮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用,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加快形成生產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三是大力發展服務業。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大力發展和提升軟體產業。
著力營造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市場環境,加快完善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體系。盡快實現鼓勵類服務業用電、用水、用氣、用熱與工業基本同價。
四是加強現代能源產業和綜合運輸體系建設。積極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進傳統能源清潔利用,加強智能電網建設,大力發展清潔能源。
統籌發展、加快構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綜合運輸體系。堅持陸海統籌,推進海洋經濟發展。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全面落實各項區域發展規劃。堅持把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放在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優先位置,認真落實西部大開發新十年的政策措施和促進西藏、新疆等地區跨越式發展的各項舉措。
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繼續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進一步發揮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在體制機制創新和發展方式轉變上走在全國前列。
更好發揮深圳等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在改革開放中先行先試的作用。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發展,頒布實施2011-2020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啟動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開發攻堅工程,加快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步伐。
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遵循城市發展規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堅持科學規劃,嚴格管理。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
因地制宜,分步推進,把有穩定勞動關系並在城鎮居住一定年限的農民工,逐步轉為城鎮居民。對暫不具備落戶條件的農民工,要解決好他們在勞動報酬、子女就學、公共衛生、住房租賃、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實際問題。
要充分尊重農民在進城和留鄉問題上的自主選擇權,切實保護農民承包地、宅基地等合法權益。城鎮化要同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相互促進,這是必須堅持的正確方向。
加強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突出抓好工業、建築、交通運輸、公共機構等領域節能。繼續實施重點節能工程。大力開展工業節能,推廣節能技術,運用節能設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大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投入,積極推進新建建築節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低碳城市試點。加強適應氣候變化特別是應對極端氣候事件能力建設。
建立完善溫室氣體排放和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制度。加快城鎮污水管網、垃圾處理設施的規劃和建設,推廣污水處理回用。啟動燃煤電廠脫硝工作,深化顆粒物污染防治。加強海洋污染治理。
加快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大氣污染治理、重點地區重金屬污染治理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控制農村面源污染。繼續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和管理,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工程,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鞏固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等成果,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加強濕地保護與恢復,推進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
完善防災減災應急預案,加快山洪地質災害易發區調查評價、監測預警、防治應急等體制建設。
(五)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
科技、教育和人才是國家發展的基礎和根本,必須始終放在重要的戰略位置。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為人們提供更加多樣、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2012年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
加快發展學前教育。公辦民辦並舉,增加學前教育資源,抓緊解決「入園難」問題。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強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准化建設,公共資源配置重點向農村和城市薄弱學校傾斜。
以流入地政府和公辦學校為主,切實保障農民工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支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做好「雙語」教學工作。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注重引導和培養孩子們獨立思考、實踐創新能力。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引導高中階段學校和高等學校辦出特色,提高教育質量,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加強重點學科建設,加快建設一批世界一流大學。
支持特殊教育發展。落實和完善國家助學制度,無論哪個教育階段,都要確保每個孩子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全面加強人才工作。以高層次和高技能人才為重點,加快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
加大人才開發投入,推進重大人才工程。深化選人用人制度改革,努力營造平等公開、競爭擇優的制度和社會環境,激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人盡其才的良好局面。
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提升重大集成創新能力。加強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增強原始創新能力。
推動建立企業主導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機制。鼓勵企業共同出資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共擔風險、共享成果,對符合國家戰略方向的項目,政府要從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支持。
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促進科技資源優化配置、高效利用和開放共享。激勵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和廣大科技人員以多種形式與企業合作。
保持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提高科研經費使用效率。堅定不移地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提升知識產權的創造、應用、保護、管理能力,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
(六)加強社會建設和保障改善民生
重點發展公共租賃住房。中央財政預算擬安排補助資金1030億元,比上年增加265億元。各級政府要多渠道籌集資金,大幅度增加投入。
抓緊建立保障性住房使用、運營、退出等管理制度,提高透明度,加強社會監督,保證符合條件的家庭受益。
二是進一步落實和完善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勢頭。制定並向社會公布年度住房建設計劃,在新增建設用地計劃中,單列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應保盡保。
重點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設。規范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嚴格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稅收政策,調整完善房地產相關稅收政策,加強稅收征管,有效遏制投機投資性購房。
加強房地產市場監測和市場行為監管,嚴厲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三是建立健全考核問責機制。穩定房價和住房保障工作實行省級人民政府負總責,市縣人民政府負直接責任。有關部門要加快完善巡查、考評、約談和問責制度,對穩定房價、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不力,從而影響社會發展和穩定的地方,要追究責任。
推進醫葯衛生事業改革發展。今年是醫改三年實施方案的攻堅年,要確保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一是在基層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葯物制度。建立完善基本葯物保障供應體系,加強葯品監管,確保用葯安全,切實降低葯價。
二是抓好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鼓勵各地在醫院管理體制、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和監管機制等方面大膽探索。完善醫療糾紛調處機制,改善醫患關系。
三是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穩定提高城鎮職工、居民醫保參保率和新農合參合率。今年要把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准提高到200元。
四是完成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任務。今年全國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准提高到25元。加強重大傳染病、慢性病、職業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的預防控制和規范管理。
加強婦幼保健工作,繼續推進適齡婦女宮頸癌、乳腺癌免費檢查和救治保障試點。認真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大力發展中醫葯和民族醫葯事業,落實各項扶持政策。
五是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放寬社會資本和外資舉辦醫療機構的准入范圍。完善和推進醫生多點執業制度,鼓勵醫生在各類醫療機構之間合理流動和在基層開設診所,為人民群眾提供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
全面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做好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工作。加強出生缺陷干預,進一步擴大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試點,做好孕產婦和嬰幼兒保健工作。
農村婦女住院分娩率達到95%以上。實施新一輪婦女兒童發展綱要,切實保護婦女和未成年人權益。加快建立健全老年人社會服務體系,加強公益性養老服務設施建設。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強化政府社會管理職能,廣泛動員和組織群眾依法參與社會管理,發揮社會組織的積極作用,完善社會管理格局。
以城鄉社區為載體,以居民需求為導向,整合人口、就業、社保、民政、衛生、文化等社會管理職能和服務資源,實現政府行政管理與基層群眾自治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
加快建立健全維護群眾權益機制、行政決策風險評估和糾錯機制,加強信訪、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工作,拓寬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切實解決亂佔耕地、違法拆遷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
加強和完善公共安全體系。健全突發事件應急體制,提高全社會危機管理和抗風險能力。加強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完善信息網路管理。
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密防範、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落實企業安全生產和產品質量主體責任,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
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健全法制,嚴格標准,完善監測評估、檢驗檢測體系,強化地方政府監管責任,加強監管執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各級政府一定要把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七)大力發展文化建設
(八)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九)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十)加強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建設廉潔的政府是一項持久而又緊迫的任務,是人民的殷切期望。要加快解決反腐倡廉建設中的突出問題,扎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把查辦大案要案作為反腐敗的重要舉措,同時更加註重製度建設。
一是認真治理政府工作人員以權謀私和瀆職侵權問題。針對工程建設、土地使用權出讓和礦產資源開發、國有產權交易、政府采購等重點領域存在的問題,加大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工作力度,堅決懲處腐敗分子。
二是切實加強廉潔自律,認真貫徹執行《廉政准則》,落實領導幹部收入、房產、投資以及配偶子女從業、移居國(境)外等情況定期報告制度,自覺接受監督。
加強審計和監察工作。加大對行政機關領導幹部和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負責人的監督力度。
三是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和形式主義。要精簡會議、文件,清理和規范各種達標、評比、表彰以及論壇、慶典等活動,從經費上嚴加控制。
規范公務用車配備管理並積極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加快實行財政預算公開,讓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錢,辦了什麼事。各級政府都要努力為人民辦事;每一個公務員都要真正成為人民的公僕。
各位代表!鞏固和發展各民族大團結,是國家長治久安、繁榮昌盛的根本保證,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要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落實中央支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措施。制定實施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推進興邊富民行動和發展少數民族事業五年規劃。讓我們團結奮進,共同譜寫中華民族繁榮發展的歷史新篇章!
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深入落實《宗教事務條例》,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中的積極作用。
繼續加強僑務工作,維護海外僑胞、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充分發揮他們在促進祖國統一和民族振興中的獨特作用。
各位代表!建立鞏固的國防,建設強大的人民軍隊,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
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著眼有效履行新世紀(002280,股吧)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全面加強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不斷提高以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能力為核心的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
堅持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積極開展信息化條件下的軍事訓練。加快全面建設現代後勤步伐。推動軍民融合式發展,加強國防科研和武器裝備建設。
積極穩妥地推進國防和軍隊改革。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堅決完成搶險救災等急難險重任務。
建設現代化武裝警察力量,增強執勤、處置突發事件和反恐維穩能力。加強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
各位代表!我們將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全力支持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
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充分發揮香港、澳門在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中的獨特作用。
進一步提高內地與港澳合作的機制化水平,支持粵港澳深化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祖國內地人民將與港澳同胞攜手奮進,共享偉大祖國的尊嚴與榮耀!
我們將堅持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系、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和各項政策。繼續推進兩岸協商,積極落實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加強產業合作,加快新興產業、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合作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大陸企業赴台投資。
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在推進兩岸交流合作中發揮先行先試作用。深入開展兩岸社會各界交流,積極拓展兩岸文化教育合作。
增進兩岸政治互信,鞏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共同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良好局面。我們堅信,只要海內外中華兒女繼續共同努力奮斗,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一定能夠實現!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創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環境和條件。
我們要保持與主要大國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積極推進對話合作,擴大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礎。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合作關系,推進區域次區域合作進程。
增進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傳統友好合作關系,進一步落實和擴大合作成果,推進合作方式創新和機制建設。
積極開展多邊外交,以二十國集團峰會等為主要平台,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推動國際經濟金融體系改革,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在推動解決熱點問題和全球性問題上發揮建設性作用,履行應盡的國際責任和義務。
中國政府和人民願與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應對風險挑戰,共同分享發展機遇,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做出新貢獻!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我們創造了不平凡的光輝業績;展望未來,我們對國家的錦綉前程充滿信心!
讓我們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緊緊抓住歷史機遇,勇敢面對各種挑戰,開拓進取,團結奮斗,扎實工作,努力實現「十二五」時期良好開局,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Ⅳ 大學醫保和在家裡買的醫保有沖突嗎
不沖突。大學的醫保和家鄉的醫保可以都交上,這樣保障范圍會更廣。 但是在大學交醫保和家鄉的醫保這兩種保險中只有一種可以享受,大學生的醫療保險報銷一般都比較高。
拓展資料:經過多輪修改的新醫改方案「兩會」後將對外公布,其中大學生被納入醫保是一大亮點。多數高校里計劃內招收的大學生享受公費醫療,擴招生則參加商業醫療保險。方案最終版將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醫保,這意味著今後大學生得自己繳費,不再享受公費醫療的「好處」。
藉助新醫改方案的東風,大學生被納入了醫保范圍。大學生的保障水平因此提高了很多,高校也減輕了負擔。但是,如果從保險費用的角度看,雖然還不知道「自己繳費」的額度是多少,一些經濟條件不好且自恃身體不錯的大學生,恐怕又會因繳費負擔,對納入醫保有所抵觸。2008年11月7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衛生部和財政部聯合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對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日前下發的《關於將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范圍的指導意見》做出了部署。根據《指導意見》,大學生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繳費標准和政府補助標准,按照當地中小學生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相應標准執行。
涵蓋范圍廣、個人繳費低、門診醫療同步解決。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首先,保證了國家建立覆蓋城鄉居民醫療保障體系的無縫銜接。其次,在校大學生均可參保,參保范圍涵蓋省內各類高校(包括民辦高校、獨立學院)、科研院所的在校本專科學生及非在職研究生,特別是對於民辦高校和獨立學院來說,凸顯了教育的公平。另外,在學生個人繳費的基礎上,根據高校隸屬關系,分別由中央、省和所在市財政按規定的標准實行分類補助。
Ⅳ 求與醫療信息、醫療器械、醫療健康等行業發展相關的政策文件。
新醫改既不是英國模式 也不是美國模式
記者:有人認為中國的醫改怎麼改都不行,要麼是國家補不起,要麼是個人掏不起。您同意這種說法嗎?
高強:我認為這種說法走了兩個極端,要麼是全部由政府包起來,要麼是全部由個人承擔,這都不是我們要選擇的道路。
中國的醫改有一個基本方向,就是要符合基本國情,符合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政府財政收入水平和居民的可承受能力。我國居民的醫療和健康保障還是要採取政府增加投入、社會籌集資金和居民適當支付相結合的方式。這不僅是從經濟上考慮的,也符合醫療衛生服務的規律和特點。
英國是實行全民免費的醫療模式,居民看病不花錢,但也帶來很多問題。一是政府壓力很大,盡管英國經濟發展水平很高,政府也出現了支付困難,甚至影響其他社會事業發展。二是因為看病不要錢,居民醫療需求非常高,既造成了醫療資源浪費,也造成醫療服務效率很低。群眾做一個大型設備檢查,動一個手術,往往需要等待很長時間,有些要等半年多。這不是我們想要得到的效果。
美國的衛生體制規定,凡是具有就業能力、能通過勞動取得收入的居民,全部採取個人繳費加入商業保險的辦法。不僅居民個人負擔很重,一些沒有正常就業的居民還不能參加到醫療保障體系中來。美國的人均年衛生總費用已達到5700美元,比我國人均高六十多倍,仍有4800萬居民沒有醫療保障。
德國模式是實行全民醫療保障,通過僱主交錢、家庭交錢和政府補助的辦法,使居民都參加 醫療保險。這個體制的前提是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不大,就業率比較高,居民有能力按照規定的標准繳納保險費。
從中國的情況看,目前採用上述哪一種模式都不太現實。研究中國醫改不能照搬外國的模式,必須立足於中國的實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衛生發展道路。
記者:那中國的醫改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模式?
高強: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關於構建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對今後醫改的方向、目標和任務都做了明確的表述,提出了要加大政府的責任,維護公共醫療服務的公益性質,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
我認為,這項制度是從中國國情出發,保障城鄉居民公平享有基本衛生保健的一項基本制度。
這項制度的主要內容應該包括兩個部分:第一,由政府籌資,為城鄉居民免費提供公共衛生服務。這是我國一貫堅持的一項公共服務政策。現在的任務是用制度明確規范政府為居民提供公共衛生服務的內容、項目和標准,對於傳染病防治、計劃免疫、健康教育、婦幼保健、殘疾人康復等公共衛生服務和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服務事項,應由政府籌資,免費向居民提供。
第二,按照公益性質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做到基本醫療服務不以贏利為目的,醫療衛生機構不能靠醫療服務和銷售葯品掙錢,政府應該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
「短期內難以實現全民免費醫療」
記者:中國有可能實現全民免費醫療嗎?
高強:對群眾的基本醫療實行全民免費,是一筆非常大的支出。政府應該統籌兼顧,實現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協調發展。
我算過一個賬。2006年全國財政收入是39343億元,按照13億人平均,人均只有3000元。這筆錢要用於內政、外交、國防和文教、衛生、科技、社會保障、三農等各個方面。2005年,全國衛生總費用為8660億元,如果實行全民免費,全部由財政安排,將佔到政府預算的四分之一以上。我們不能只強調一個方面,而忽視其他方面,這是不科學的。過去政府衛生投入少,我們有意見,現在加強衛生工作,需要增加政府投入,但也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從中國的國情出發,既要保障居民公平享有基本衛生保健,也要兼顧其他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逐步解決群眾關注的民生問題。這就是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
記者:你說過一句玩笑話:從前在財政部的時候給衛生的錢太少了。
高強:近幾年,國家財政對於衛生事業發展給了積極的支持,特別是在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發展社區衛生、加強重大疾病預防控制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財力。2006年全國的政府衛生投入比2002年增長了一倍多,今年中央財政用於衛生的支出比去年增長了86%,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在新的醫改方案實施後,政府還將進一步增加投入。
隨著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國家財政收入也有了穩定的增長。按照存量調整、增量傾斜的原則,逐步加大政府衛生投入,同時改革不合理的運行體制機制,對解決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必將發揮重大的作用。
政府投入應該是補供方(醫院),還是補需方(患者)?
記者:關於政府投入的方向,一種意見認為應該投給醫療服務的需方,通過幫助居民參加醫保的方式向醫院購買醫療服務;還有一種意見認為應該投給醫療服務的供方,以減免醫療費的方式讓利於患者。您認為哪種思路更有效率?
高強:無論是補供方,還是補需方,都是政府投入的有效方式,我的觀點是從實際出發,「宜供則供,宜需則需」。政府直接投入需方,幫助居民參加醫療保險,是一個好辦法。但如果不補助供方,醫療機構繼續靠收費維持運行,就難以控制醫療費用,醫療保險也難以維持。
目前的農村合作醫療人均一年籌資僅有50元,即將啟動試點的城鎮居民大病醫療保險,籌資標准也不會太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補助供方,不改革醫療機構運行機制,不控制醫療機構的服務費用,任由醫療機構收費經營,就難以體現醫療服務的公益性,醫療保險也難以承受醫療費用的增加。從中國的實際出發,補供方、補需方都是有效的補助方式,有的需要兩種方式同時兼用。
比如,目前農村的合作醫療是補需方,直接補助農民參加合作醫療。同時,政府也必須對醫療機構的費用進行嚴格控制,否則就會把合作醫療的錢吃掉了。而控制費用就需要政府增加對供方的補貼,轉變運行機制,並加強監管。
因此,對於政府投入的方式,應該實事求是,因事制宜,適合補供方就補供方,適合補需方就補需方。只考慮供方不考慮需方是不行的,只考慮需方不考慮供方,也難以真正保障群眾的利益。
「醫院運行機制要進行重大改革」
記者:國家新增的財政投入在衛生領域主要集中在公共衛生和農村、社區,而看病難、看病貴又集中在大醫院,可不可以說,現在增加的財政撥款還不能解決在大醫院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在這方面衛生部有沒有什麼辦法呢?
高強:衛生領域需要增加的投入很多,應該突出重點,先易後難,逐步解決。近幾年,政府財政投入的重點確實放在了公共衛生和農村、社區,目標是先把政府最應該保障、群眾最急需提供的基本衛生保健服務體系建立、健全起來。基本衛生保健服務體系健全以後,可以有效分流患者,實現小病進社區,減輕大醫院的壓力,也可以降低群眾的醫療費用負擔。
我到過一些歐美國家考察,在大醫院基本看不到病人。因為有80%以上的人得了小病能夠在社區得到良好的醫療服務,只有20%的人患了大病由社區轉診到醫院住院。我國現在不是這種情況。2005年到醫院門診就診的人數有23億人次,其中住院的只有7500萬人次,住院病人只佔門診患者的3%左右,大量的小病患者到醫院就診。
醫院的功能主要是救治疑難疾病和危重患者,而目前一些大醫院用先進的手段治療小病、常見病,在一個經濟不發達的國家是一種資源浪費,也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居民患病應該先到社區,解決不了的再到醫院,這才是合理的醫療服務結構。我們的任務是盡快改善社區衛生服務條件,吸引優秀衛生人才進社區,提高服務水平,增強居民的信任感。
今後幾年,政府增加大的投入,還應堅持把重點放在農村、社區和公共衛生等方面,逐步調整不合理的醫療服務體系,合理、規范地引導和分流患者。我這么說並不是政府不需要對醫院增加投入,但在增加投入的同時,必須改革醫院的運行機制。
目前我們正在研究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方案,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改革公立醫院運行機制,規范公立醫院的收入和支出管理,改變盲目創收、收入歸己、自行支配的運行機制。公立醫院是公益性醫院,應該履行一部分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醫務人員應該有合理的報酬,但不能與醫療服務收入直接掛鉤,不能收得多就分得多。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主要看服務數量、服務質量、醫療糾紛、醫德醫風以及群眾評價等。用這些指標考核,在政府核定的醫院工資總額內實行多勞多得,優勞優得。
記者:你在2005年11月有一個講話,說公立醫院的資源佔到全國的96%,社會辦醫只佔4%。應該把一部分公立醫院改制,以便政府集中財力辦好一批公立醫院,真正做到體現公益性質。我覺得這一點非常重要,公立醫院改制會不會是下一步的改革目標?
高強:我首先說明,96%指的是醫療資源,包括醫生、設備、床位、規模等,公立醫院確實處於壟斷地位。要從醫療機構的數量來說,社會辦的已經佔到了50%,但多數規模很小。
政府要維持這么大的公立醫院規模,又要保證它的公益性,確實存在很多困難,結果是政府投入不足,公立醫院基本靠創收運行。今後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既要加大政府投入,規范公立醫院收支管理,也要將一部分公立醫院改制,吸收社會資金,擴大醫療服務供給。同時,鼓勵醫療機構之間開展公平、有序的競爭,改善醫療衛生服務。
目前,我國公立醫院數量太多,政府投入太少,醫院靠創收維持運轉,群眾醫葯負擔重。今後,公立醫院的數量會減少,政府的投入會增加。醫療衛生越發展,體制改革越完善,政府的投入就越多,居民個人的醫療費用負擔也會逐步下降。
從2002年到2006年,居民個人支付的醫葯衛生費用佔全國衛生總費用的比例已經有了一些變化。2002年,政府投入占衛生總費用的15.69%,居民個人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57.22% 2005年,政府投入所佔比例提高到17.93%,居民個人支出所佔比例下降到52.2%。三年之中,政府投入比重上升了2.24個百分點,居民支付比重下降了5.5個百分點。盡管調整的速度還比較慢,但發展趨勢是好的。我相信,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改革與發展,居民個人的負擔一定會逐步降低,群眾的滿意度也會逐步提高。
如何評價宿遷醫改
記者:社會上對宿遷所謂「賣光式醫改」關注度非常高,你作為衛生部長,2006年曾經去宿遷考察,對宿遷醫改怎麼評價?
高強:我去宿遷之前,有些同志勸我不要去,因為各方面對宿遷改革的爭議比較大。我認為,宿遷的醫改是中國 醫療改革大潮中的一個局部實驗,作為衛生部部長應該實地了解真實情況。
經過考察,我發現宿遷改革有不少可取之處。比如,他們積極吸收外地優質醫療資源,發展本地的醫療衛生事業。南京的鼓樓醫院去了,上海的一些醫院也到那去投資辦院,水平比較高,條件也比較好,當地的醫療服務能力有了很大改善。在宿遷這樣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如果不吸引社會資源,不吸引外地資源,只靠本地政府的財政投入,在短期內不可能發生這么大的變化。
宿遷的改革也確實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宿遷現在已經沒有一所公立醫院、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政府如何履行公共服務職責,如何落實對居民健康的保障責任,如何加大政府投入和監管,保證群眾公平享有安全、有效、方便、廉價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等等,都需要認真思考。這些都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政府不能退出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更不能把保障居民健康的責任推給社會。這些問題已經引起了當地領導的重視,積極研究補充完善,採取措施保障農民和城市居民的基本保健權利。同時,對改制的醫院也要採取措施控制醫療費用,保障醫院行使公共服務職能。
因此,對宿遷的改革應該全面分析,既不應該簡單地肯定,也不應該簡單地否定,對積極的方面應鼓勵探索,對不足的地方應該引導、補充和完善。
要「跳出衛生看衛生」
記者:今年年初,你在衛生工作會上提出要建立四項制度,但有人認為,這四項制度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要靠財政部撥款;「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歸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管;「國家基本葯物制度」屬於葯監局的職權范圍;只有第四項「科學、規范的公立醫院管理制度」聽起來是衛生部的事,但轉變醫院運行機制也涉及增加財政投入。是不是在現有的管理格局下,衛生部其實很難有所作為?
高強:這四項基本衛生制度是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中明確提出來的,我們的責任就是要貫徹落實好。衛生工作確實涉及到很多部門的職能,這是當前衛生行政管理體制現狀決定的。但是衛生部門應該立足於全局,立足於保障人民健康來思考問題,要「跳出衛生看衛生」。只有全面分析醫療衛生服務存在的問題,探索研究解決問題的綜合性措施和辦法,才能有效解決問題。如果每一個部門只從自己的職能來考慮,就不容易形成合力,有些復雜的問題也難以解決。目前我們正在研究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方案,就是匯集了十幾個部門的領導、專家和工作人員,大家互相溝通,群策群力。這是一種很好的工作機制,也是對人民負責的表現。
記者:你曾說過這么一句話,「衛生部門缺乏從國民經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和維護人民健康全局的高度,推動衛生事業改革與發展的勇氣和力量」。這話說得挺重,聽起來讓人覺得耳目一新。你之前的歷任衛生部部長基本是衛生專家出身,你作為政務官擔任衛生部部長,從工作中體會到哪些優勢?
高強:政府的部長都應該是政治家,不管出身、經歷、特長和職能分工,只要走到部長這個位置上都應該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思考問題。
我經常講,發展衛生事業的根本目的,不是把醫院建得越大越好,也不是醫務人員的待遇條件越高越好,而是要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公平享受到良好的醫療衛生服務,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醫務人員的最高價值是幫助患者恢復健康,醫生和患者是手足和兄弟關系,醫患之間的根本利益應該是一致的,醫務人員的利益應該寓於維護人民的利益之中。這是衛生改革發展的根本目標,失去了這個目標,也就失去了衛生發展的方向。這是一個原則問題。
高強:醫改絕不能市場化
□本報記者 壽蓓蓓
在財政部門工作了32年之後,從財政部副部長任上調到國務院擔任副秘書長兼國家科教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負責聯系科教文衛等部門的工作。兩年後的2003年「SARS」爆發,58歲臨危受命就任衛生部黨組書記、常務副部長,又隔兩年正式就任衛生部部長。這就是高強。
在「SARS」的非常時期,治病救人的醫生護士被譽為「天使」和「新時期最可愛的人」。但「SARS」之後不久,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卻迅速成為社會各方詬病的焦點。就職衛生部部長時高強承諾,凡是省委、省政府召開的衛生工作會議他都會應邀參加,與地方黨政領導面對面地溝通,爭取對醫療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支持,迄今他已跑了十幾個省。
「有人問我衛生部長有什麼權力,」高強部長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其實我不需要太大的權力,最大的權就是發言權。」「我在轉變衛生部門工作觀念,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堅持公開、公正,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機制改革,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方向等方面,講得比較多。」
高強經常說的一句話是:「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根本目的,是為人民群眾健康服務,不能只考慮衛生系統自身的利益。要把600萬與13億作為一個利益共同體,處理好天下與手下的關系。」
2006年9月,國務院11部委組成醫改協調小組,進行醫改新方案的研究制訂工作。衛生部部長高強受命擔任這個萬眾矚目的小組的雙組長之一。在今年「兩會」期間,公眾對醫改話題的關注空前高漲。3月8日,高強在衛生部的部長辦公室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專訪,就讀者關心的一些熱點話題首次進行了公開回答。
中國醫改不成功?「我不贊成現在作結論」
記者:在你正式就任衛生部長的2005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出了一個課題報告,認為中國的醫改基本上不成功,這個結論經常被引用。你同意這個結論嗎?
高強:我不贊成現在就為中國的醫改作結論。因為醫療衛生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逐步深化的過程,以前進行的醫療改革實踐只是改革進程中的一個階段。199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即明確提出人人享有衛生保健,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衛生事業是政府實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會公益事業,政府對發展衛生事業負有重要責任。衛生改革與發展應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正確處理社會效益和經濟收益的關系,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防止片面追求經濟收益而忽視社會效益的傾向。
從今天來看,當時中央提出的這些原則和方向也都是正確的,問題是這些目標至今還沒有完全實現。因此,對以前進行的醫療改革應客觀地分析,有成績,也有不足。從成績方面說,是促進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近10年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最快的時期,醫院的條件、設備、水平和發展速度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階段。
從不足方面來說,就是在改革的過程中,對貫徹1997年中央決定關於維護醫療衛生服務公益性質,注重社會公平,防止片面追求經濟收益等要求重視得不夠,醫療事業發展不夠協調,對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解決得不夠好。
因此,我不贊成對醫療改革的某一個階段作出成功或者不成功的結論。客觀評價前一階段的醫療衛生改革還是應該堅持三句話:第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第二,在保障人人享有衛生保健方面還存在突出問題;第三,要進一步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快衛生事業發展,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基本健康權益問題。
「我要明確地說,醫療衛生事業不能實行市場化改革」
記者:這兩年來,關於醫療市場化的討論比較熱烈。你認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市場化嗎?另外中國醫療衛生領域是否已經市場化﹖
高強:首先我要明確地說,醫療衛生事業不能實行市場化改革。醫療衛生事業關繫到全國人民的切身利益和幸福安康,必須堅持公益性質和社會福利政策。黨中央、國務院沒有任何文件、制度、規定,要求醫療衛生事業進行市場化改革。國際上也沒有哪一個國家有醫療衛生實行市場化改革的成功經驗。你提的這個命題實際上是不準確的。我們強調的是在提供醫療衛生服務方面,要堅持政府主導與適當採用市場機制相結合。
採用市場機制與市場化並不是一個概念。我贊成在醫療衛生管理中採用一些市場機制,但不能市場化,不能一切以市場為標准,完全靠市場調節。如果這樣,就將失去醫療服務的公平性。採用市場機制要有一個前提,就是政府要履行公共衛生服務職能,為維護醫療衛生服務的公益性質提供保障。在這個前提下,醫療衛生管理可以採取一些市場機制,比如要打破大鍋飯,改變干多干少一個樣,鼓勵多勞多得,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等等。但這不是市場化。
前一階段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在醫療衛生機構中採用了企業改革的模式,比如承包制、職工收入與服務收入掛鉤、自由經營、自負盈虧等,這些措施被大量引用到醫療衛生領域,造成了一些醫療機構公益性質淡化、片面追求經濟收益等一系列問題。
記者:經過十年的醫療改革,為什麼還存在這么多問題?
高強:我認為關鍵在於沒有做到醫療衛生體制機制改革、 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和葯品購銷體制改革的同步推進。在推進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方面很有成績,兩項制度基本建立起來了,正在不斷擴大和完善。而對於醫療衛生管理體制改革和運行機制改革等,包括如何落實公益性質,應該承擔什麼義務、享受什麼保障等,都缺乏明確的政策措施;葯品購銷體制改革進展不快,推行葯品集中招標采購收效不大,再加上新葯審批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葯品價格虛高仍比較嚴重。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社會民眾對深化醫療衛生服務改革沒有像現在這么關注,沒有形成現在這么好的氛圍。現在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大力推進;有關部門積極支持,形成合力;社會各界都在關心、重視醫療衛生改革,也都認識到當前衛生體制機制中存在的弊端。解決問題的社會環境更好了,認識的程度更深了,我們的責任也更大了。
Ⅵ 建議建立完善的醫美人才培訓體系,這一行業是否許多人都沒有持證上崗
因為醫美產業的發展導致對相關專業醫生的需求大增,從業隊伍中非正規醫生數量遠遠大於正規醫生,這些醫生沒有經過嚴格的專科培訓,專業技能參差不齊。
由於醫美產業的蓬勃發展,專科醫生人數還遠遠不能滿足行業的需求,有大量的非法醫美從業人員混雜其中,嚴重危害求美者。對此,肖苒建議,嚴厲打擊各類無證醫美從業行為和非法培訓機構,建立“黑名單”制度並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多渠道定期公布違法違規案例,倡導消費者選擇正規美容醫療機構和正規醫生接受醫療美容服務,保障醫美市場秩序的安全穩定。
Ⅶ 代表建議在醫院推行強制安檢,你贊同這個提案嗎
相信很多人都體驗過過安檢,平時我們到汽車站坐大巴,到火車站坐火車,到機場坐飛機等一些公共場所,都會設置有安檢,這也是為了旅客的安全,禁止旅客攜帶一些危險物品。這些地方設計安檢,我們都能理解,也早就已經習以為常,不過如果在醫院強制設置安檢,大家如何呢?在這一次的全國兩會當中,就有人大代表提出建議在醫院推行強制安檢。
我同意這個提案嗎?
對於這個提案,我是很贊成。因為醫院也是公共場所,人來人往,如果沒有強制安檢,萬一被一些歹徒惡意傷人那就會造成很大無法挽回的傷害。而且安檢更是能夠對醫院裡面的工作人員起到保護作用。沒有了傷人的器械,患者毆打醫生只不過是身體受傷,不會危及生命。當然如果要解決醫患矛盾,強制安檢是根本無法徹底消除,只能夠起到降低的作用,所以還是需要解決了患者和醫院的根本矛盾才是最關鍵的。
Ⅷ 已遞交請假條!周星馳或再缺席廣東省政協會議事件的介紹
廣東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今開幕,大會將召開「振興實體經濟,推動廣東製造業創新發展」專題座談會。據悉,本屆政協委員中仍有不少明星面孔,包括吳小莉、湯鎮業、馬鼎盛、霍啟山等。
1月17日上午9時,廣東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將在廣州珠島會堂開幕,省政協主席王榮將作政協第十一屆廣東省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霍啟山將全程參會並准備了提案
除了周星馳,本屆政協委員中仍有不少明星面孔,包括吳小莉、湯鎮業、馬鼎盛、霍啟山等。不過讓人遺憾的是,這些明星委員在昨日都沒有出現在報到現場,不是讓人代領資料,就是因為工作原因要很晚才能抵達廣州。
去年補選的港籍省政協委員霍啟山就由其助理范先生代為領取會議資料。在報到現場,范先生告訴記者,霍啟山今年將准時出席會議。作為一名剛剛履職一年的政協委員,霍啟山還准備了相關提案。「至於提案內容,他現在還沒來得及發給我,所以暫時不清楚。」
記者從政協工作人員處了解到,盡管明星委員們沒有親自報到,但也暫時沒人提出請假。
Ⅸ 為什麼醫務人員感到身心疲憊
因為工作太多休息太少偶爾可以如果時間長的話只會感覺疲憊
Ⅹ 如何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
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直陳現階段醫患關系出現的諸多問題,並從不同的角度為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提出建議。 制定統一的醫療損害鑒定製度 目前,醫療損害鑒定仍面臨多頭鑒定、重復鑒定等問題,不但影響法律的權威性和嚴肅性,也容易激化醫患矛盾,加重社會不穩定因素。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院長羅殿龍建議,制定統一的醫療損害鑒定製度,實現醫療損害鑒定走向統一、科學和規范化。 羅殿龍介紹,醫療損害鑒定涉及衛生行政部門、醫學會、司法行政部門,因此應盡快制定統一的醫療損害鑒定製度,應當在鑒定機構和人員資質、鑒定技術標准、鑒定程序、鑒定結論及訴訟審查認定標准等問題上實現統一。 建立相互包容的醫患關系 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院長許樹強認為,和諧醫患關系的基礎是相互尊重。醫生只有站在和患者平等的位置上,才能更好地收集患者資料,作出正確的診治。醫務人員應充分尊重患者的選擇和決定,增進患者對疾病和醫務工作的認識和理解,調動患者主動參與治療的積極性,從而形成合作式、共同參與的醫患模式。 要建立以共同價值觀為基礎的相互包容的關系。許樹強說,醫患關系和諧與否,單靠一方的努力是不夠的,這就首先需要醫生真正理解患者的身心病痛,同時患者也要正確理解醫療行業的特殊性。只有醫患之間相互理解、積極溝通、相互包容,才可能實現和諧的醫患關系。 分類處理醫療糾紛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衛生廳副廳長王正榮建議,對於醫患關系中出現的問題,應該分類進行處理。對於惡意擾亂醫院秩序的暴力醫鬧,應該盡快制定出台打擊醫鬧、規范醫療糾紛處理的法規。對於醫患之間出現的正常糾紛,應實行政府主導,建立第三方調節機制加以解決。政府負責組建第三方醫療損害賠償保險機構,該機構負責解決產生醫療糾紛時,患方所提出的醫療損害賠償。引入保險機構,建立第三方賠償機制。 王正榮表示,改善醫患關系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需要加強醫院內部管理,不斷提升診療服務水平。 藉助網路平台加強醫學科普 病人不信任醫生,認為醫生亂用葯、開大檢查,而醫生認為病人不講理,這種醫患矛盾長期存在。問題根源在哪裡?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醫科大學教授王智彪認為,原因之一是病人對相關疾病的科普知識不夠。 王智彪建議,由政府主導和監管,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力量,設立更多更好的醫療科普網路宣傳平台,從部分常見病、多發病開始,大力普及醫療科學知識,為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提供一種事半功倍的思路和做法。甚至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建立一種新的由患者主導評價醫院、醫生、治療方式以及葯品的醫療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