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急求《最高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主要是第24條,全文更好。多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法釋[2005]6號
2005年3月2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46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二〇〇五年七月二十九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法律的規定,結合民事審判實踐,對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一、受理與訴訟主體第一條下列涉及農村土地承包民事糾紛,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一)承包合同糾紛;(二)承包經營權侵權糾紛;(三)承包經營權流轉糾紛;(四)承包地徵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五)承包經營權繼承糾紛。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因未實際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向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解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就用於分配的土地補償費數額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第二條當事人自願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受訴人民法院應當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45條至第148條的規定處理。當事人未達成書面仲裁協議,一方當事人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另一方當事人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並書面通知仲裁機構。但另一方當事人接受仲裁管轄後又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並在收到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第三條承包合同糾紛,以發包方和承包方為當事人。前款所稱承包方是指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村土地的農戶,以及以其他方式承包農村土地的單位或者個人。第四條農戶成員為多人的,由其代表人進行訴訟。農戶代表人按照下列情形確定:(一)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等證書上記載的人;(二)未依法登記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等證書的,為在承包合同上簽字的人;(三)前兩項規定的人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或者因其他原因無法進行訴訟的,為農戶成員推選的人。二、家庭承包糾紛案件的處理第五條承包合同中有關收回、調整承包地的約定違反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第三十條、第三十五條規定的,應當認定該約定無效。第六條因發包方違法收回、調整承包地,或者因發包方收回承包方棄耕、撂荒的承包地產生的糾紛,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一)發包方未將承包地另行發包,承包方請求返還承包地的,應予支持;(二)發包方已將承包地另行發包給第三人,承包方以發包方和第三人為共同被告,請求確認其所簽訂的承包合同無效、返還承包地並賠償損失的,應予支持。但屬於承包方棄耕、撂荒情形的,對其賠償損失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前款第(二)項所稱的第三人,請求受益方補償其在承包地上的合理投入的,應予支持。第七條承包合同約定或者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等證書記載的承包期限短於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的期限,承包方請求延長的,應予支持。第八條承包方違反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七條規定,將承包地用於非農建設或者對承包地造成永久性損害,發包方請求承包方停止侵害、恢復原狀或者賠償損失的,應予支持。第九條發包方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條規定收回承包地前,承包方已經以轉包、出租等形式將其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給第三人,且流轉期限尚未屆滿,因流轉價款收取產生的糾紛,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一)承包方已經一次性收取了流轉價款,發包方請求承包方返還剩餘流轉期限的流轉價款的,應予支持;(二)流轉價款為分期支付,發包方請求第三人按照流轉合同的約定支付流轉價款的,應予支持。第十條承包方交回承包地不符合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程序的,不得認定其為自願交回。第十一條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中,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在流轉價款、流轉期限等主要內容相同的條件下主張優先權的,應予支持。但下列情形除外:(一)在書面公示的合理期限內未提出優先權主張的;(二)未經書面公示,在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人開始使用承包地兩個月內未提出優先權主張的。第十二條發包方強迫承包方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給第三人,承包方請求確認其與第三人簽訂的流轉合同無效的,應予支持。發包方阻礙承包方依法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承包方請求排除妨礙、賠償損失的,應予支持。第十三條承包方未經發包方同意,採取轉讓方式流轉其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讓合同無效。但發包方無法定理由不同意或者拖延表態的除外。第十四條承包方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或者其他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包方僅以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未報其備案為由,請求確認合同無效的,不予支持。第十五條承包方以其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抵押或者抵償債務的,應當認定無效。對因此造成的損失,當事人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第十六條因承包方不收取流轉價款或者向對方支付費用的約定產生糾紛,當事人協商變更無法達成一致,且繼續履行又顯失公平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發生變更的客觀情況,按照公平原則處理。第十七條當事人對轉包、出租地流轉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參照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處理。除當事人另有約定或者屬於林地承包經營外,承包地交回的時間應當在農作物收獲期結束後或者下一耕種期開始前。對提高土地生產能力的投入,對方當事人請求承包方給予相應補償的,應予支持。第十八條發包方或者其他組織、個人擅自截留、扣繳承包收益或者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收益,承包方請求返還的,應予支持。發包方或者其他組織、個人主張抵銷的,不予支持。三、其他方式承包糾紛的處理第十九條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在承包費、承包期限等主要內容相同的條件下主張優先承包權的,應予支持。但在發包方將農村土地發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已經法律規定的民主議定程序通過,並由鄉(鎮)人民政府批准後主張優先承包權的,不予支持。第二十條發包方就同一土地簽訂兩個以上承包合同,承包方均主張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一)已經依法登記的承包方,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二)均未依法登記的,生效在先合同的承包方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三)依前兩項規定無法確定的,已經根據承包合同合法佔有使用承包地的人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但爭議發生後一方強行先佔承包地的行為和事實,不得作為確定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依據。第二十一條承包方未依法登記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等證書,即以轉讓、出租、入股、抵押等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包方請求確認該流轉無效的,應予支持。但非因承包方原因未登記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等證書的除外。承包方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除法律或者本解釋有特殊規定外,按照有關家庭承包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規定處理。四、土地徵收補償費用分配及土地承包經營權繼承糾紛的處理第二十二條承包地被依法徵收,承包方請求發包方給付已經收到的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的,應予支持。承包方已將土地承包經營權以轉包、出租等方式流轉給第三人的,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青苗補償費歸實際投入人所有,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歸附著物所有人所有。第二十三條承包地被依法徵收,放棄統一安置的家庭承包方,請求發包方給付已經收到的安置補助費的,應予支持。第二十四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議定程序,決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已經收到的土地補償費。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已經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請求支付相應份額的,應予支持。但已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備案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地方政府規章對土地補償費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分配辦法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二十五條林地家庭承包中,承包方的繼承人請求在承包期內繼續承包的,應予支持。其他方式承包中,承包方的繼承人或者權利義務承受者請求在承包期內繼續承包的,應予支持。五、其他規定第二十六條人民法院在審理涉及本解釋第五條、第六條第一款第(二)項及第二款、第十六條的糾紛案件時,應當著重進行調解。必要時可以委託人民調解組織進行調解。第二十七條本解釋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施行後受理的第一審案件,適用本解釋的規定。施行前已經生效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㈡ 林權糾紛、為什麼可以不以事實為依據
這個不以事實為依據的話,可能是政府有他自己那一方面的考慮
㈢ 解決村民與村民林權糾紛適用林木林地處理辦法、森林法還是農業承包合同法
有林權證的應當適用農業承包合同法。
㈣ 誰能知道農村土地權屬糾紛處理是依照什麼法律嗎
處理農村林地權屬糾紛的法律依據:《土地管理法》第六十條規定:土內地所有權和使用容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林業部《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
、《湖南省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
、《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認真處理各類糾紛問題的通知》
最關鍵的問題在於你們的證據,縣發放得管業證是有力的證據,你們先進行協商,協商不成由人民政府處理,對人民政府的處理不服,起訴到人民法院解決。
㈤ 糾正林權糾紛依據那些法
您好,對林權爭議的處理,主要依照兩個規章:一是原林業部於一九九六年十月十四日發布執行的《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下簡稱《部辦法》),另一是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五日經湖南省人民政府制定發布、並於一九九八年五月四日修訂發布施行的《湖南省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下簡稱《省辦法》)。這兩個《辦法》從制定的結構來看,較相同或相近:第一章名稱都是「總則」;第二章分別是「處理依據」、「處理原則」;第三章是「處理程序」;第四章分別是「獎勵和懲罰」、「罰則」;第五章都是「附則」。且它們條款均是五章28條。筆者認為,做好林權爭議調處工作、要好認真領會兩個《辦法》的精神實質,必須把握好調處林權爭議中的十個法律政策問題。
一、關於林權爭議的概念及有關問題
(一)林權爭議的概念
林權爭議,即林木林地權屬爭議,是指因森林、林木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歸屬而產生的爭議。處理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爭議,簡稱林權爭議(《部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林木、林地權屬爭議,是指因森林、林木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歸屬而產生的爭議。處理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爭議〈以下簡稱林權爭議〉,必須遵守本辦法。」)。通常也有指山林權爭議,或稱山林權糾紛或山林糾紛
湖南省調處山林糾紛辦公室、株洲市調處山林糾紛辦公室聯合編印的《調處山林權屬糾紛法規選編》第317-318頁中指出:「山權,就是指林地所有權」;「林權,指對森林、林木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山林權,指山權和林權。即指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對森林、林木、林地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林木、林地權屬爭議,通常又指山林權糾紛或山林糾紛」。
(二)林權爭議的種類
林權爭議可按照不同的類型而劃分為不同的種類:
1、按行政區域大小的不同,有省級林權糾紛、市級糾紛、縣級糾紛、鄉鎮、村級山林權屬糾紛。
2、按爭議的對象不同,有國有單位與國有單位、國有與具體單位、集體與集體、國有與個人、集體與個人、個人與個人之間的林權爭議。
3、按爭議對象內容的不同,有林木、林地權屬爭議、有林地權屬爭議及林木權屬爭議。
(三)林權爭議的原因
山林權屬糾紛歷來就存在,它是林業工作中一個突出問題,也是長期困擾林業部門又一時難以徹底解決的基層社會矛盾。有些幹部、群眾受無政府主義、本位主義和封建宗族思想的影響,不少地方經常發生爭佔山林、濫伐林木的事件,甚至引起大規模械鬥,不僅造成生命財產和森林資源的嚴重損失,而且破壞了林區安定團結,影響了生產秩序和生產建設。
發生山林權糾紛的主要原因,一是因歷史和政策變動的原因所致:
1、土改時造成的山林糾紛。土改時,一是有的山林座落在邊遠山區,人煙稀少,交通不便,未進行土改分配未核發土地證無證山林。二是土改時,怕提高成份,隱瞞未報的無證山林;三是歷史上沒有解決的山林糾紛,到土改時沒有頒發土地證或雙方都頒發了土地證;三是因土地證上所記載的山界四至不清,有沒有明顯標志而引起的糾紛。
2、合作化以前,屬於私有的山林原業主遷居或嫁娶外地,把山林隨帶到遷入地,但沒有辦理戶口遷移和土地劃拔手續而造成的糾紛。
3、「四固定」時人民公社「一大二公、三級所有」造成山權與林權不統一,「一山多主」而引起的糾紛。
4、「大躍進」遺留的問題。如當時劃給或送給國有林場的荒山,由於沒有文字協議或相關書面證據,經過林場幾十年的造林,現郁閉成林後,一些幹部、群眾又向林場索要山林。
5、「林業三定」遺留的問題。「林業三定」本意是劃清山界,穩定林權。但當時由於工作量大,涉及面廣,「林業三定」的發證工作主要是由當時的村組幹部填寫,大部分地方未深入實地進行踏界,參加工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科技含量低,政策透明度低,大部分群眾對「三定」政策不了解,導致出現一山多證、有山無證,面積與「四址」界定不符,界線模糊不清,甚至張冠李戴、重疊交叉等問題。
6、九八年林改,上級領導盲目指示要求進度,其下工作人員為完成發證數量和工作進度,發證工作任然粗糙,錯誤很多。
其次,是行為因素:
1、因協議書、裁定書、林權證中的詞句含混不清或處理不當所致。
2、因一方以種種借口推翻原協議,或偽造憑證,或為爭族山、祖宗山,有意侵佔對方山林。
3、由於界址不明顯,一方蓄意侵佔對方山林,或人為活動,界標毀損林界難以確定而引發糾紛。
4、行政區域的變更,工作粗糙,定標劃界沒有到現場實地勘測,山林四至界線不明確,行政界線不清或糾紛雙方掌握的行政區界線不一致,各執己圖,爭要山林造成權屬混亂而引起的糾紛。
5、政府或各項工程建設征地,經濟利益的驅使。
6、其他原因而誘發的糾紛。
(四)當前林權糾紛的主要特點
1、成因復雜,時間久遠。 農村山林權屬糾紛有的屬於不同的歷史情況造成,前後經歷了幾十年;有的隨著行政區劃幾經變化;有的知情人早已不在世,缺乏相應證據,爭議雙
㈥ 如何有效處理林權林地糾紛,在處理是的相關政策和法律依據有那些。
你好來,首先要搞清楚權屬糾紛自雙方當事人,有以下幾種情況由相關政府進行確權:1、如果是同一集體內部個人與個人或個人與本集體的權屬糾紛,當事人應向當地鄉鎮政府提出確權申請,由當地鄉鎮政府負責調解,調解達不成協議的,由鄉鎮政府作出確權決定;2、如果是同一鄉鎮內集體與集體發生的權屬糾紛,當事人(需是法定代表人)向當地鄉鎮政府提出確權申請,當地鄉鎮政府組織調解達不成協議的,由當地鄉鎮政府提出調處意見呈報縣級人民政府進行確權;3、同一縣(區)內跨鄉鎮發生的集體與集體的權屬糾紛案件,由當事人直接向縣級人民政府提出確權申請,然後由縣級有關主管部門進行調處,縣級有關主管職能部門在規定時間內提出處理意見報縣級人民政府進行確權;4、其他的跨縣、跨市、跨省的案件,向當地縣級人民政府申請,由有處理許可權的人民政府進行確權。
處理林地林木權屬糾紛的有關法律依據:《土地法》第十六條、《森林法》第十七條、《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林業部令第10號)以各省市自治區出台的有關處理權屬糾紛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等。
㈦ 吉林省農村集體林權改革完了嗎有爭議和糾紛的該如何處理
目前的農村集體林權改革有很多問題,中間涉及的貪污腐敗和權錢交易不少。
㈧ 林權流轉的法律支持
四川省林權流轉管理辦法(試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林權流轉行為,維護流轉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森林資源開發利用和林業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森林資源資產抵押登記辦法(試行)》等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結合四川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凡在四川省行政區域內進行林權流轉,均適用本辦法。
徵收、徵用或者佔用林地,改變林地用途,不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林權是指森林、林木的所有權和使用權以及林地的使用權;林權流轉是指將林權全部或者部分,依法由一方轉移給另一方的行為。
林權流轉,不包括森林內的野生動物、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礦藏物和埋藏物。
第四條 林權流轉時,下列權利和義務同時轉移:
(一)流轉森林和林木所有權或使用權時,在流轉期限內該森林和林木所依附的林地使用權也隨之一同流轉;流轉林地使用權時,林地上的森林和林木所有權或使用權也隨之一同流轉。流轉雙方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二)流轉時已經取得的林木採伐許可證可以同時流轉,但流轉雙方都應當遵守關於森林、林木採伐和更新造林的有關規定。
(三)依託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動物、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以及古樹名木的保護義務和責任同時轉移。
第五條 林權流轉,應當有利於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不損害國家、集體和社會公共利益,並本著依法、公開、公平、自願、協商一致、有償流轉的原則進行。
第六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本區域內發生的林權流轉活動的監督管理。
第二章 流轉范圍、方式與期限
第七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取得的權屬清楚的下列森林、林木和林地可以流轉:
(一)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
(二)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權;
(三)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的採伐跡地、火燒跡地以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的宜林地的使用權;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可以流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第八條 下列森林、林木和林地不得流轉:
(一)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
(二)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的林地使用權;
(三)森林、林木、林地權屬有爭議的;
(四)已依法抵押、提供擔保的森林、林木、林地,抵押權人、擔保人未書面同意流轉的;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不宜流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第九條 林權流轉可以採取轉包、租賃、互換、拍賣、招標、轉讓以及法律、法規允許的其他方式進行,可以依法繼承、擔保、抵押、入股和作為合資、合作的出資或合作條件,也可以再次流轉,但不得將林地改變為非林地。
第十條 林權流轉期限應當根據森林、林木的林種、樹種、林齡、開發目的、開發形式等由流轉雙方協商確定,原則上用材林以輪伐期確定流轉期限為宜,最長不得超過該林地的剩餘使用期限;若原未確定林權有效期的,流轉期限最長不得超過70年。
第三章 流轉雙方的條件、權利和義務
第十一條 流轉雙方應當是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受身份和地域的限制。外商應當持有能證明其身份和資信的有效文件或證書。
第十二條 流轉雙方應當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接受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
第十三條 林權允許依法再流轉。再流轉林地使用權的,應當經原流出方同意。對採取轉讓方式再流轉的,應當經發包方同意;對採取轉包、出租、互換或者以其他方式再流轉的,應當報發包方備案。
第十四條 流出方應當是森林、林木所有權人,林地所有權人或者使用權人。
第十五條 流出方享有以下權利:
(一)自主決定林權是否流轉和流轉的方式;
(二)依照流轉合同的約定獲得流轉收益;
(三)依照流轉合同的約定,在期滿後收迴流轉的林權。
第十六條 流出方應當承擔以下義務:
(一)確保流轉的林權產權清晰,沒有權屬糾紛和經濟糾紛;
(二)依照流轉合同的約定向流入方移交森林、林木所有權和使用權以及林地使用權;
(三)協助流入方依法申領林權證;
(四)在流轉有效期間,尊重流入方的生產經營自主權,不得干擾其依照合同開展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五)督促流入方履行合同或協議,及時向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流入方的違法行為。
第十七條 流入方享有以下權利:
(一)自主開展林木培育,林下種植、養殖、培植,依法進行林木採伐以及森林旅遊等林業生產經營活動,並獲得相應收益;
(二)對林權依法進行再流轉,並獲得流轉收益;
(三)林權在流轉期內允許繼承,並可以作為貸款或其他債務的抵押物、擔保物;
(四)依法享受國家對林業的有關扶持和優惠政策;
第十八條 流入方應當承擔以下義務:
(一)履行流轉合同規定,及時交付流轉金;
(二)依法採伐森林、林木,並在規定的期限內及時完成林地的更新造林任務;
(三)依法保護和合理利用林地資源,不得改變林地用途,不得自行或准許他人在林地內毀林開墾、採石、挖沙、取土等給林地造成永久性損害的行為;
(四)在流轉期內發生毀林和亂占濫用林地行為時,應當積極採取措施予以制止,並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
(五)搞好護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依法保護野生動植物。
第四章 流轉程序
第十九條 林權流轉的方式、價款等由流轉雙方依法協商確定。
第二十條 林權流轉前,應當經當地縣級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審查流轉雙方的資格,確認權屬,核實或者取得林權證。
第二十一條 國有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轉應當按規定報經有關主管部門審核、批准。流轉方式原則上應當依法採用拍賣、招標的方式,並在依法設立的產權交易場所,按照有關拍賣、招標、投標的法律和法規規定程序公開進行。
第二十二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經營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轉時,其流轉方式、流轉底價等,應當提前30天在本村進行公示,並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2/3以上成員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集體林地使用權流轉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的,還應當報經鄉(鎮)人民政府批准並報縣級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林地使用權的流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合資經營、合作經營或者權屬共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轉時,應當徵得合資方、合作方或者權屬共有方的同意。
第二十三條 以權屬變更的轉讓方式流轉農戶承包經營的林地使用權時,流出、流入雙方達成意向協議後,應當向發包方提出書面流轉申請,徵得發包方同意,並提交以下資料:
(一)與集體經濟組織簽訂的新合同;
(二)流入方資信情況、林業經營能力;
(三)流入方身份證明,法人或其它組織的資格證明、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的身份證明,法定代表人或者委託代理人的身份證明,載明委託事項和委託許可權的授權委託書。
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之間進行承包林地互換的,應當報發包方備案,並及時報請發包方變更承包合同的有關內容。
第二十四條 國有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經營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轉,原則上要進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並嚴格審核,防止國有和集體資產流失。
個人或者其他組織經營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轉是否進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由其自主決定。
第二十五條 國有林評估前應當經具有相應資質的森林資源調查規劃設計單位進行森林資源實物量核查,並由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對核查結果認定後,按照財政部、國家林業局《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管理暫行規定》,選擇具有資質的資產評估機構進行評估,評估結果應當報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核准。
非國有林的評估可以由持有丙級(含丙級)以上資質的森林資源調查規劃設計單位提供評估咨詢服務。
第二十六條 評估機構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技術規程和辦法進行評估,並出具評估報告。
第二十七條 自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基準日起滿1年再進行流轉的,應當重新進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
第二十八條 採取招標、拍賣方式流轉森林、林木和林地的,由流出方委託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的規定負責招標、拍賣工作。
第二十九條 非委託拍賣企業拍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經營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應當在森林資源所在地的林業、監察等有關部門的監督下依照下列程序進行:
(一)流出方在林權流轉前7日發布公告;公告一般包括拍賣標的、拍賣形式、競買者條件、競買者登記期限、競買時間、競買地點等內容;
(二)競買者在公告規定的期限內向流出方登記,領取有關資料;
(三)流出方審查競買者條件;
(四)符合條件的競買者不得少於3個,並應當在向流出方交納保證金後參加競買;
(五)競買的價高者為流入方,但最高價不得低於底價;流入方應當當場與流出方簽訂流轉合同;其他競買者交納的保證金,由流出方當場如數退還。
第三十條 協議流轉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按以下程序進行:
(一)流轉雙方依法協商;
(二)流轉雙方簽訂流轉合同。集體經濟組織統一經營的森林、林木和林地資源採取協議方式流轉的,應當接受村務監督小組的監督,其流轉價款不得低於底價。
第五章 流轉管理
第三十一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林權流轉的管理和指導。逐步建立林業產權交易中心,搭建流轉平台,及時發布林權流轉供求信息,提供政策咨詢、林權變更登記等服務。
第三十二條 從事林權流轉服務的中介組織,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並接受其指導,依照法律和有關規定提供流轉中介服務。
第三十三條 流轉過程中實物量核查、價值評估、招標、拍賣等發生的費用,由林權流出和流入雙方協商承擔。
第三十四條 流轉合同應當具備以下內容:
(一)流轉雙方名稱或姓名、法定代表人姓名、工作單位、聯系方式和住址;
(二)森林、林木和林地的四至界限及平面圖、面積、林種、樹種、林齡、蓄積量或林產品常年產量;
(三)流轉期限和起始、終止的時間;
(四)流轉價款、付款方式及時間;
(五)流轉雙方的權利、義務及責任;
(六)合同期滿後,森林、林木資源存量的處置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的方法;
(九)流轉雙方認為應當約定的其他內容。
流轉合同格式文本按照《四川省林業廳關於印發〈四川省林地承包合同〉(示範文本)和〈四川省林地流轉合同〉(格式文本)的通知》(川林發[2008]18號)規定執行。
第三十五條 流轉合同共1式5份。由流轉雙方各執1份,發包方備案1份,報所屬鄉(鎮)人民政府、縣級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各執1份。
第三十六條 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地方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在指導流轉合同簽訂或流轉合同鑒證中,發現流轉雙方有違反法律法規的約定,應當及時予以糾正。
第三十七條 森林、林木流轉後符合採伐規定需採伐的,應當依法辦理審批手續,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在採伐限額和計劃內優先予以安排。採伐後應當按要求及時完成更新造林任務。
第三十八條 國有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轉的收益應當實行專戶管理,用於職工安置、清償債務以及森林資源的培育和管護。
集體統一經營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轉的收益,歸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共同所有,由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管理。主要用於本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分配和村公益事業支出。
個人依法取得的流轉收益,全部歸個人所有。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國有和集體林權流轉收益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
第三十九條 因林權流轉發生爭議或者糾紛的,當事人應當依法協商解決。
當事人協商不成的,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調解。
當事人不願協商或者調解不成的,可以向林權爭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六章 流轉登記與備案
第四十條 林權流轉後,流轉雙方應當依法持流轉合同等相關資料及時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辦理權屬變更登記或者備案手續。
林權變更登記手續的辦理,按照國家林業局《林木和林地權屬登記管理辦法》的規定執行。
第四十一條 下列林權流轉,當事人應當根據有關規定,向登記機關提出登記申請,進行變更登記。
(一)國有森林、林木所有權以及林地使用權流轉的;
(二)非國有森林、林木所有權以及林地使用權採取互換、轉讓方式流轉的;
(三)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其他應當進行林權變更登記的。
申請變更登記應由流入方會同流出方共同申請辦理。
第四十二條 下列林權流轉無需進行變更登記,但是當事人應當將流轉合同報當地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一)國有森林、林木使用權流轉的;
(二)非國有森林、林木使用權流轉的;
(三)非國有森林、林木所有權以及林地使用權採取轉包、出租方式流轉的;
(四)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其他無需進行變更登記的。
第四十三條 辦理林權變更登記手續時,流轉雙方應當向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提供下列材料:
(一)流轉合同;
(二)林地類型、坐落位置、四至界限、面積及附圖,現有林木資源狀況,包括林種、樹種、林齡、蓄積量等;
(三)除森林、林木外的其他附著物現狀;
(四)原林權證書;
(五)其他應當提供的資料。
第四十四條 本辦法實施前已經流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未辦理權屬變更登記手續的,流出方和流入方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及時向當地縣級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符合條件的,應當補辦權屬變更登記。
第七章 相關責任
第四十五條 違反本辦法有關規定或者弄虛作假,騙取權屬變更登記的,由發證機關依法注銷權屬登記。
第四十六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進行林權流轉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不予辦理權屬變更登記,不予辦理林木採伐許可證、征佔用林地審核同意書及其他相關審批手續。
第四十七條 進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咨詢)的機構弄虛作假、徇私舞弊的,其評估(咨詢)結果無效;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八條 國家工作人員在辦理林權流轉變更登記過程中,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對不具備林權變更登記條件的申請進行變更登記的,或者對具備林權變更登記條件的申請不進行變更登記的等,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 附 則
第四十九條 本辦法由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
第五十條 本辦法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4年7月31日止。原《四川省林木和宜林荒山荒地轉讓管理辦法(試行)》(川林研[1996]171號)同時廢止。
㈨ 林權糾紛和合同是否有效
根據你敘述的情形分析,你與村民小組訂立的合同是有效的。
理由有三:一、內該片林容地所有權人應為村民小組,20多年前村委會的「徵用」因約定了使用期限應視為是借用性質,林地所有權屬並未發生轉移,相反還強化了村民小組對該片林地的所有權人地位。二、村委會「徵用」期限屆滿後應將山林返還村民小組,村委會對林地無權進行轉包,其行為屬於侵權性質。三、村民小組作為山林地的權利人有權對該片林地進行對外發包,是適格的發包方主體。
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