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經濟林徵用補償糾紛找什麼部門處理
土地徵收補償糾紛怎麼解決?法律處理方式主要有行政訴訟、行政復議、行政復議裁決、民事訴訟、征地補償協調、裁決等方式,根據個案的不同特點應當啟動不同的法律程序。
1、征地糾紛行政復議
行政復議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通過行政救濟途徑解決行政爭議的一種方法。最大特點是可以跳出某個區域,如對某省國土資源廳的行為不服則可以向國土資源部申請復議,如果在承辦案件過程中擔心某地方存在地方保護,則應該選擇這樣的救濟途徑。
2、征地糾紛行政訴訟
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而向人民法院起訴,有人民法院進行審理並作出判決、裁定的司法程序。即通常我們所說的「民告官」,這是解決行政爭議的重要制度。
3、征地糾紛中的民事訴訟
在征地糾紛中,大多數進行的訴訟屬於行政訴訟,民事訴訟並不多,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程序都要走行政訴訟,有時候也可以走民事訴訟的程序。如果民事訴訟對我們更有利的話,則就應該設法走民事訴訟的程序。在征地糾紛中常發生的民事糾紛有:征地補償協議糾紛;土地侵權糾紛;土地承包經營糾紛。
4、征地補償協調裁決
征地補償裁決也可以稱之為征地補償協調與裁決,是指對補償標准有爭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准徵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這是國家為減少、解決征地糾紛而推行的制度。機制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協調,而是裁決,協調是裁決的前置,未經協調的不能進入裁決。
5、征地糾紛聽證制度
征地糾紛聽證制度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主管部門依職權組織的聽證,一種是申請人申請才組織的聽證。依職權組織的聽證有:擬定或者修改基準地價;編制或者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礦產資源規劃;擬定或者修改區域性徵地補償標准;制定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Ⅱ 法院聽證會
法院聽證會
法院聽證程序一般是在案件執行階段,因該執行案件出現執行異議或案外人異議,法院執行部門會通知各方當事人參與聽證。
什麼是聽證會
聽證會起源於英美,是一種把司法審判的模式引入行政和立法程序的制度。聽證會模擬司法審判,由意見相反的雙方互相辯論,其結果通常對最後的處理有拘束力。在中國,除了行政程序中有聽證制度外,立法中也有聽證制度,已經有多個地方的人大在制定地方性法規時進行了聽證。
Ⅲ 批前公示聽證後還可以訴訟嗎
建議按照規定的時間,提出聽證
要求出示權證的檔案、送達權證回執
沒有這些,就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具體問題,建議法院的外地找個律師
Ⅳ 扎克伯格出席聽證會道歉了嗎
華盛頓4月10日消息,美國社交媒體平台臉書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10日在美國國會參議院聽證會作證時表示,願參與制定他認為對行業發展「必要且正確」的監管法規,以保護用戶數據安全,但並未就社交媒體運營模式如何改進等問題作出實質承諾。
扎克伯格就臉書公司收集用戶數據以精準推送廣告的商業模式、是否涉嫌壟斷和如何監管互聯網公司等問題,接受了44名參議員長達約4個小時的提問。
扎克伯格對歐盟的做法表示認同,並在共和黨籍資深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的反復追問下表示,在能確定監管法規正確性的前提下,他會支持美國國會制定法規,並提出一些建議方案。
市場對扎克伯格當天的表現反應似乎較為正面,臉書股價收盤時上漲4.5%。
11日,扎克伯格還將在美眾議院聽證會作證。
Ⅳ 來賓中院4月22曰審理政府與曾定安行政糾紛一案有結果了嗎
1 達芬奇」造假 追蹤:13年間無執法部門抽檢
2
社論:「聽證專業戶」撕破聽證會的遮羞布 2011年07月17日07:36新京報[微博]社論我要評論(56) 字型大小:T|T
■ 社論
既然消費者代表本身就是假的,整個的聽證會自然只能是一假到底,這樣的聽證會已然淪落為純粹應付紙上規定的一個形式
隨機抽簽次次「被選中」、七年裡一共參加過19次聽證會,這兩天網路上曬出成都有四名「價格聽證專業戶」,其中一名老婦竟然19次參加過各類聽證會,引起網友瘋狂轉帖拍磚,罵聲一片,直呼「被代表」,更有人稱其為成都聽證會的「最牛群眾演員」。(7月16日《羊城晚報》)
聽證代表作假,這在聽證會亂象中一點都不稀奇,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讓內部人士來冒充消費者;可像成都這樣,連「托兒」都是固定的,一名老婦可以在七年內連續參加19次聽證會,還真是無愧「史上最牛聽證代表」的稱號。由這樣的鐵桿漲價支持者來「代表」消費者,難怪每次聽證會都能在外界一片反對聲中,收獲動輒百分之百的漲價支持率。
「人活著就是佔用、消耗資源,所以政府收任何費都有理。」這樣的「名言」,不知道是胡麗天老太太的真實想法,還是被收買之後的違心之言;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的說法不僅毫無理性,而且根本不具有代表性。倘若她偶爾一次被抽到去「代表」消費者,那是消費者的無奈;可她19次被抽到,先後支持過漲水價、漲的士價、漲停車費、搖號購車等等,那就恐怕只有暗箱操作一種可能。
「聽證專業戶」的逢聽必到,與聽證會的逢聽必漲,無疑是一種最小成本的聽證造假。只要花點小恩小惠收買,聽證會的過場就能順利走完。價格聽證制度本意是要尊重民意,提供一個對等博弈平台,可是,既然消費者代表本身就是假的,整個的聽證會自然只能是一假到底,這樣的聽證會已然淪落為純粹應付紙上規定的一個形式———「聽證專業戶」的存在,完全撕破了價格聽證會的遮羞布。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網友的憤怒和責罵,要想讓聽證會的「托兒」們從良,恐怕是很難的;更何況,只要聘請「托兒」的漏洞仍在,有關部門大不了將「聽證專業戶」的隊伍從四個擴張到四百個,然後從他們中間「隨機抽簽」。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要從根本上完善聽證會制度,用嚴格的立法和問責來懲罰聽證會造假。
比如完善聽證會代表產生的程序,制定全國統一的聽證會代表抽簽篩選辦法,確保聽證會代表的代表性。比如,明確規定只要聽證會存在瑕疵,漲價動議就該被一票否決,並嚴格追究造假責任,而不能像現在這樣,哪怕有足夠證據證明聽證會造假,也根本不影響漲價方案的執行。
制度上扎緊籬笆,「聽證專業戶」自然沒了市場,聽證會也才能建立起公信力。
3
起因
2011年6月21日,新浪微博上一個名叫「郭美美Baby」的網友頗受關注,這個自稱「住大別墅,開瑪莎拉蒂」的20歲女孩,其認證身份居然是「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其真實身份也眾說紛紜,有網友稱她是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郭長江的女兒,由此引發很多網友對中國紅十字會的非議。
郭美美
郭美玲,微博昵稱「郭美美baby」湖南人。2011年6月20日,郭美玲在網上公然炫耀其奢華生活,並稱自己是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而在網路上引起軒然大波。6月22日中國紅十字會稱「郭美美」與紅十字會無關,新浪也對實名認證有誤一事而致歉。
詳情
「今天小白限行把小MINI開出遛遛~開著有點不習慣。」這是6月21日凌晨,「郭美美Baby」發布的一條微博。早在此之前,據媒體報道,其微博中就已發布了一系列的「炫富」內容。臉龐稚嫩、打扮時髦,再加上名包、名車、別墅,「郭美美Baby」迅速成了網民關注的焦點。
年輕、名車、豪宅……使得網民很難將其與紅十字會這樣的慈善組織聯系在一起。「人家剛20歲就這么有出息」,「紅十字會看來真的很有錢」,陸續有網友質疑說。此外,還有網友將其與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郭長江聯系起來,「建議查查是啥關系」。盡管其認證已被新浪微博取消,但在個人說明裡,「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仍然停留在照片旁邊的顯著位置。
6月21日早上,新浪微博上出現了一個名為「郭長江RC-」的未認證微博與「郭美美」互相關注。其發布三條的微博,發布不到兩個小時,就引來了諸多網友的口水,不少網友認為這是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郭長江的微博。有些網友還在留言中表示:「唾沫淹人啊,您閨女太高調了。」
郭長江RC-」則迅速刪除了之前的三條微博,並發布了新訊息,「清者自清,八卦別人的生活真那麼有趣嗎?偷窺狂可以休矣。」
影響
2011年6月29日
天涯刪帖
貓撲刪帖
偉大的日子,在此紀念。可以說「郭美美事件」的出現,如果引導得好,絕對是好事:在全社會強化公益慈善機構的公益屬性,能促進更多人捐款行善;政府積極解決事件中暴露的歷史問題,促進公益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
紅十字會副會長
2011年6月22日上午,記者撥通了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郭長江的電話。一聽記者提起微博上「郭美美」的名字,郭長江不禁笑出聲來,「她根本不是我的女兒,我壓根就沒有女兒。」
紅十字會官方
針對新浪微博網友「@郭美美baby」炫富事件,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在官方網站發出聲明,以下為聲明全文: 一名為「郭美美baby」的網友自稱是「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在網路炫耀其奢華的生活方式,引發網友熱議甚至炒作。我會對有關信息調查、核實後,特作如下說明:
一、中國紅十字會沒有「紅十字商會」的機構,也未設有「商業總經理」的職位,更沒有「郭美美」其人。
二、為維護紅十字標志的嚴肅性,我國《紅十字會法》、《商標法》及相關法規,均嚴格限制第三方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使用「紅十字」的標志與名稱。我會保留進一步追究有關方面相關責任的權利。
三、我會一貫反對那些企圖通過製造虛假信息達到對個人進行炒作的行為方式,也希望社會各界以平和心態看待此類問題,不被利用。
最後,感謝社會各界長期以來對紅十字事業的支持,希望繼續對紅十字會工作進行監督。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二日
謎團重重
郭美美事件」就像是一部懸疑電視劇,精彩情節不斷涌現,眾多謎團仍然待解。
網友再次有驚人發現:中國紅十字會有工作人員辦企業經商。7月1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爆料稱:「中國紅十字總會募捐箱辦公室主任張贏方,既是紅十字世博溫暖基金副主任、紅十字傳播基金副秘書長,同時竟然也是一家叫『心動中基傳媒』公司的總經理。」
但有媒體就此向中國紅十字總會求證,紅十字總會沒有正面回應。與此同時,網友驚奇地發現,這條微博出來沒多久,與「張贏方」相關的一些網頁陸續被刪。
7月2日,網友「周筱贇」又有驚人發現:一通明堂(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老總韋瑩是紅十字傳播基金秘書長,竟然開公司賣黃金白銀古董。而該公司官網也自稱是「中國紅十字傳播基金的執行單位」,承辦了多項紅十字會開展的活動和儀式。
4
編輯本段簡介
2009年,一名叫李昌奎的雲南巧家縣茂租鄉鸚哥村人,將18歲的女孩王家飛奸殺,並把其年
被害人
僅3歲的弟弟王家紅也殘忍殺害。2011年3月,雲南高院推翻了一審刑的量刑,李昌奎被改判緩。近日,該判決結果經媒體曝光後,引發了廣泛的質疑。在一個調查中,有將近98%的網友都認為李昌奎「應刑,比葯家鑫兇殘」,故稱其為「賽家鑫」。更有法律工作者直呼「中國只要還有刑存在,李昌奎就該享受此待遇。」[1]
編輯本段回放奸殺少女 摔幼兒
李昌奎之前是喜歡王家飛的。他們同為昭通市巧家縣茂租鄉鸚哥村人,而19歲的王家飛面
被害人父母
對大自己10歲的李昌奎,並沒有同意他的提親。據查,2009年5月14日,李家與王家因瑣事打架,遠在西昌打工的李昌奎趕回老家。
當月16日中午1點左右,李昌奎在王家門口遇到王家飛及其弟王家紅。李昌奎以兩家的糾紛為由,同王家飛發生爭吵抓打,抓打過程中,李昌奎將王家飛褲襠撕爛,並在王家廚房門口將王掐暈後實施強奸。
王家飛蘇醒後跑向堂屋,李提起鋤頭猛擊其頭部,王家飛倒地致。隨後,李昌奎轉向年僅3歲的王家紅,倒提起他的手腳,猛摔向鐵門,致其亡。作案後,李昌奎找來一根繩子,將姐弟倆的脖子勒緊,逃離現場。
經鑒定王家飛、王家紅均系顱內損傷伴機械性窒息亡。同年5月20日,李昌奎到四川省普格縣城關派出所投案自首。
高法重審 刑變緩
2009年底,昭通市檢察院以故意殺人罪和強奸罪,向昭通中院提起公訴。同時,王家也提出38萬余元的賠償請求。
庭審中,李昌奎辯稱:他並不是為李家和王家的家庭瑣事主動回來報復殺人的,而是受王家飛之約,專門回老家來處理感情糾葛的,並非預謀作案。
昭通中院審理後於去年7月15日作出一審判決:李昌奎犯罪手段特別兇殘、情節特別惡劣、後果特別嚴重,其罪行極其嚴重,社會危害極大,應依法嚴懲。雖李昌奎有自首情節,但不足以對其從輕處罰。李昌奎犯故意殺人罪判處其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犯強奸罪,判處有期徒刑5年。決定執行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賠償家屬損失3萬元。
一審宣判後,李昌奎提出上訴。2011年3月4日,雲南省高院經審理後認為,原判認定事實清楚,定罪准確,審判程序合法,但量刑過重。李昌奎在犯案後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並如實供述犯罪事實,具有自首情節,認罪、悔罪態度好、積極賠償受害人家屬經濟損失。遂以故意殺人罪、強奸罪判處李昌奎刑,緩期二年執行。[2]
編輯本段異議受害者家屬
緩的終審改判讓受害者家屬非常震驚。「法院避重就輕,對李昌奎的殺人手段、情節、後果、對社會的危害隻字不提,竟只提他投案自首的情節。」王家飛的家屬說,李昌奎並不是犯罪後就到公安機關投案,而是逃到西昌等地,第4天再想逃跑時被公安機關四處追捕,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去投案的。「這種自首也是被動的自首,遠遠不足以從輕處罰。」
此外,關於「積極賠償」,家屬說,案發後,李昌奎的家屬對王家不聞不問,最後拿出了21838元,剩下的就拖著不給。「這怎麼能叫積極賠償呢?」隨後,家屬連同本村200多名村民聯名向省高院提起申訴,提請再審程序,重新判處李昌奎刑立即執行。
輿論媒體
網友「老爺爺吃花生米」:「長久以來,我國一直主張司法專業化,如今接二連三地遭到民間的輿論『逼宮』。司法專業化,本身需要用嚴密的法理讓公眾信服,但本案顯然沒有做到。此案法院判決抽象簡單,不足以服眾。昭通中院一審認為:李雖有自首情節,但依法不足以從輕處罰,所以判刑;雲南高院二審認為:雖然李罪惡極大,但有自首、積極賠償情節,所以緩。人命關天,可這兩套『雖然……但是』都沒有把道理講到明處,怎麼就不該從輕,怎麼就該從輕若是只有寫判決書的法官自己明了案子的曲折所在,卻惜墨如金不願向公眾闡明,那麼就為謠言預留了空間。」[2]
編輯本段爭議自首成了免金牌?
「葯家鑫也有自首情節,而且葯當天就自首了,不像李昌奎在出逃後第4天才自首。葯家鑫也是有認罪、悔過的態度,也願意積極賠償。某種程度上講,李昌奎的認罪與積極賠償損失還不如葯家鑫,葯家鑫被執行了刑,李昌奎又有何理由不被處呢?」一名網友說。
「那麼,是不是只要有自首情節就可以免?」網友維揚卧龍說,「這樣一個十惡不赦的傢伙,怎麼能因自首就緩?雲南高院還要對他人性化關懷,顯示仁慈,那對普通老百姓的仁慈又體現在哪兒呢?」
歐木華發表評論說,即便李昌奎是在走投無路之下才自動投案的,但這依然屬於自首。不過,認定自首情節並不必然要量刑從寬,這在司法實踐中是非常普遍的。
記者了解到,我國法律對自首的規定相對簡單模糊,大體上只有一句:「自首的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而去年12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於處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體問題的意見》,明確規定:「雖然具有自首或者立功情節,但犯罪情節特別惡劣、犯罪後果特別嚴重、被告人主觀惡性深、人身危險性大,或者在犯罪前即為規避法律、逃避處罰而准備自首、立功的,可以不從寬處罰。」葯家鑫就是這樣被「判」的。因此,自首顯然不能成為犯罪分子的「護身符」、「免金牌」。
不能用公眾怒火殺人!
早在去年葯家鑫案審理時,法學學者賀衛方就發表署名文章《要以群眾狂歡的方式處一個人嗎》。他指出,葯案之所以引發如此強烈的關注甚至公眾的怒火,比葯案本身更關鍵的是某些媒體和個別專家的表現,也包括一審法院異乎尋常的舉動(如在聽眾中發放問卷)。他提醒輿論要冷靜:「可以依法判決一個人刑,但是可否不要以群眾狂歡的方式處我們的同類?」
而在李昌奎案件中,又有很多人表示:兩案的結果不同,就因為輿論的關注度不同。網友楊濤發文稱,「要說兩案的差異,唯一之處可能就體現在輿論的關注度不同。葯家鑫案有一個擅長利用輿論的代理人,審判前就受到輿論分外關注。而李案在審判前卻沒有引發輿論關注。」
他說,如果僅僅是由於輿論關注不同,就讓罪行更嚴重的李昌奎得以免,豈不是中國司法的悲哀。司法只有在任何時候都適用一個准繩,才能做到公正,贏得公信。
而一部分網友則相對冷靜地表示:「要以案說案,依法斷案,不能用公眾的怒火來殺一個人。」
少殺、慎殺到不殺
如葯家鑫案一樣,李昌奎案又引發了新一輪關於「刑存廢」的爭議。殺還是不殺?人們眾說紛紜。記者采訪過的一名法學家預言,大概30年後,我國刑會被廢除。去年《刑法》大修,廢除了13種刑後,學界一種呼聲很高的觀點就是:以暴制暴不是現代法治該追求的理念,基於對生命權的尊重,刑將在我國「逐漸被廢除」。因此,少殺、慎殺也是目前法院審判工作中的一個共識。
有網友認為:「冤冤相報何時了?留著李昌奎的命讓他來贖罪,豈不是更好。」另有網友認為:「在如今的大環境下,即便要廢除刑,也應該從立法層面進行,絕不能搞個案突破。」[2]
編輯本段進展迫於壓力 決定重審
「我們堅決要求一命還兩命!」昨日,王家飛的父親王廷禮對記者說,早在一個月前,他們就向省檢察院申請,要求啟動審判監督程序,向法院提起抗訴,撤銷終審判決。也向省高院提出申訴,希望省高院啟動再審程序,改判刑。「我們向省政法委,甚至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檢察院都遞交了申請書,不過到現在都沒有迴音。」
王廷禮還說,一審二審分別是昭通中院和省高院的法官到巧家縣進行審理。一審家屬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參加庭審,拿到判決。但是「二審都沒有通知我們家屬,直到現在都沒有正式給我們二審判決書。」他們是去看守所打聽後才知道的,找民警借來判決書復印了一份。
隨後,記者致電省高院,該院新聞中心相關人員表示,省高院對此事非常重視,目前已經派專人對此案進行重新審查,之後會向社會公布一個審查結果。至於是否會提請再審程序等等更多情況,目前還不便透露。[3][2]
受害家庭 再請律師
7月15日,據李昌奎案受害者家屬向記者透露,日前雲南李昌奎案受害者家屬已經正式委託葯家鑫案原告二審代理律師王勇為其代理律師。據家屬透露,此次王勇律師接受家屬委託成為其代理律師,僅收取了象徵性的1元錢代理費。[4]7月16日中午,北京市中淇律師事務律師王勇今日在個人博客上發表題為《李昌奎案進入再審程序了: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做出決定,對李昌奎案進行再審,今日向家屬送達了再審決定書》的博文。
正義律師 發表博文
今天(16日)中午,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向李昌奎案件被害人家屬送達了作出的再審決定書,對該案決定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再審,本案正式開始進入了再審程序。雲南高院的再審理由是: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後,原審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王廷禮、陳禮金不服,向本院提出申訴。本院及時對案件進行了審查。審查期間,雲南省人民檢察院向本院提出檢察建議,認為本院對原審被告人李昌奎的量刑偏輕,應當予以再審。經審查,本院院長認為,該案有必要另行組成合議庭予以再審,並於2011年7月10日提交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本案依照審判監督程序進行再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三項)、第二百零五條第一款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百零二條、三百零四條的規定,決定如下:
本案由本院另行組成合議庭再審。
本院在再審期間不停止原判決的執行。
那麼,《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三項)的規定是:「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近親屬的申訴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審判:….(三)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第二百零五條第一款的規定是:「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在認定事實上或者在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必須提交審判委員會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百零二條的規定是:「人民法院受理申訴後,應當在三個月內作出決定,至遲不得超過六個月。經審查,認為有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由院長提請審判委員會決定重新審判;對不符合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規定的申訴,應當說服申訴人撤回申訴;對仍然堅持申訴的,應當書面通知駁回」,第三百零四條:「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在認定事實或者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經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再審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再審」。
從上述決定再審依據的法律規定,我們可以看出,該案再審,既有當事人不服申訴,也有人民檢察院提出檢察建議(這里並未提出抗訴,提出檢察建議和提出抗訴,這是兩個概念),同時,還有人民法院院長發現,也就是說在法律上可以啟動再審的途徑基本都有了(就差上級法院發現及檢察院抗訴程序了)。
因此,我們對於本案畢將被撥亂反正,畢將依法糾正錯案,充滿了信心!
但是,案子雖然進入了審判監督程序,不代表著必然的取得了勝利,我們還會每一步都嚴格依法提出自己的法律意見的,直到取得最終的勝利!!!李昌奎的伏法之日,就是還法律公平、公正本來面目之時!
我們堅信,法律必勝!錯案必究!人民必勝!正義必勝!
期待這次雲南高院能夠知錯就改,依法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尊嚴!!!我們不會放棄依法維權,不會放棄努力的。
王 勇
2011年7月16日於北京
隨後記者與北京市中淇律師事務律師王勇電話取得聯系,證實了此事。[5]
高院下文 重新審理
5 前世界冠軍賣藝乞討
大運會體操冠軍張尚武,盜竊獲罪出獄後街頭賣藝;體育總局調查此事
身高1.51米的張尚武連做20個「托馬斯迴旋」,站起拍拍雙手,向圍觀的人大呼:「現在相信我是世界冠軍了吧!」
昨日中午2時許,地鐵1號線王府井站A出口通道內,這位2001年北京大學生運動會體操冠軍,已在此賣藝乞討半個多月。
昨日,河北省體育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已得知此事,目前正在調查。該人員還稱,國家體育總局相關部門也已開始調查此事。
曾是國家隊重點「苗子」
27歲的張尚武說,賣藝掙錢是為了保定老家的爺爺治病,「家裡沒錢,爺爺腦血栓,大小便失禁」。
1988年,5歲的張尚武進入河北保定市業余體校,12歲時入選了國家體操隊。
2001年北京大運會,18歲的張尚武獲得吊環金牌,還和邢傲偉、楊威等名將一起奪得了男團比賽的冠軍。
對此,體操冠軍邢傲偉在微博中證實,張尚武實力和天賦當時在他之上。
一度成為國家隊重點栽培對象的張尚武,隨後的訓練中左腳跟腱斷裂,退出國家隊,2002年回到河北省隊。
2005年,帶著總額幾萬元的補償金、養老保險金和「滿腔抱怨」,張尚武告別十七八年的體操生涯。
「除了體操無一技之長」
張尚武說,除了體操,他身無一技之長,只能以賣藝乞討為生。
從今年4月起,「先去了石家莊,每天賣藝乞討能賺20多元。」他說,「我說自己是世界冠軍,沒人相信,在天津時,每天只收到七八元錢」。
一個多月前,張尚武來到北京。隨身的背包中裝有幾枚獎牌和一張北京大運會獲得體操男團金牌時,與隊友楊威等人一起領獎的照片,已經揉皺。
「這些證明都沒用,只有做托馬斯迴旋,才會有人給錢。」張尚武說,先後在天橋、西單、王府井等地賣藝乞討,收入為每天三四十元,但賣藝時不斷被驅趕。
世界冠軍成「慣犯」
北京和天津的公安部門對於這個世界冠軍很「熟悉」。
2007年7月,張尚武因在北京先農壇體育運動技術學校盜竊筆記本電腦等共計數萬元財物,被警方控制。
他供認還曾先後在豐台光彩體育館、西城什剎海體校等地多次盜竊。今年4月,在獄中度過3年10個月後,他刑滿釋放。
昨日,記者從北京警方了解到,今年5月,因為在地鐵4號線動物園一入口處賣藝乞討,擾亂公共秩序,被公安部門行政警告;6月,在4號線西單站以「倒立」方式乞討,影響正常通行,被以「擾亂公共秩序」拘留5天。
相關人員透露,張尚武在天津河西區有過盜竊自行車、盜竊汽車、攔路搶劫、搶奪、扒竊等經歷,大約被處理過近30次,特別是盜竊自行車多達15次。
對此,張尚武說「那時沒吃沒喝,都是被生活逼的」。
張尚武在2001年北京大學生運動會上獲得男子吊環金牌。
張尚武曾獲北京大運會體操男團金牌,退役後曾因盜竊入獄;已在王府井乞討半月
- 講述
「想退役去讀書,遭省隊阻撓」
2002年或許是張尚武的人生轉折點。
當年1月,剛參加完比利時根特體操世錦賽的張尚武在一次訓練中左腳跟腱斷裂,因傷退出國家隊,徹底失去參加雅典奧運會的機會。
「跟腱斷裂意味著一個體操運動員運動生涯的結束。」張尚武說,休養了10個月,他回到河北省體操隊,「那時我仍算是隊里的頭號明星」。
「省隊的教練並未顧及我的傷情,不讓我練強項吊環,而是去練全能項目。」張尚武說,當時教練要求他練習「直體兩周加轉720度懸空翻」的動作。「這是超E組難度的動作,即使我受傷前都無法成功」。
因此,張尚武於2003年10月提出退役,並希望省隊推薦他去河北省體校讀書,學成後做一名教練。
「省隊的領導告訴我,想要讀書,先得練習全能項目,至於練多久,取得什麼成績,都未提及」。張尚武說,這讓他感到寒心,並與領導、教練的關系惡化。「後來省體育局的領導徵求我對退役的意見時,主教練說『隊里有他沒我』」。
「不是我吃不了苦,真的是我受傷病困擾,動作難度太大。」張尚武一再解釋。
2005年6月,張尚武從省隊退役,帶著總額3萬元的補償金和養老保險金。「我18年體操生涯,拿到的獎金也就4萬元,大多在平時吃穿花費時,就已經用完。」張尚武說,他退役時全部積蓄只有3.8萬元。
對於這一數字,河北省體工大隊並不認可。昨日,該單位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培養了張尚武這么多年,他回來不久便提出退役,按照相關規定,他選擇了自主擇業,並領取了大約六萬元的安置費用。對於費用,一般是得過什麼成績,就按照相應的標准給予費用。「我看到過白紙黑字的協議,上面還有公證。」
Ⅵ 林業法處罰條例全文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Ⅶ 行政訴訟法案例題。(請詳細提供答案,滿意的另外加分,萬分感謝)
一, 這里限於評析本案中,公安機關的審批行為是否構成越權行為。這就關繫到如何理解許可權的行政法理。
任何行政職權都是有限的,不是無限的。因為任何民主政治中的權力都是受到限制和監督的。行政主體行使權力的條件和邊界就是行政許可權。
必須說明的是,由於行政法上的職權系指行政主體代表國家針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即針對行政相對人,所作的影響其權利和義務的法律行為。因而行政許可權也應當是指行政主體實施該權力的許可權。換句話說,行政許可權是指行政主體之間法律所設定的許可權,而不是指行政人之間內部分配的許可權。
在本案中,針對是否頒發《治安許可證》,不論是林副局長做出決定,還是康副局長做出決定,這都屬內部工作上的分工問題,不具有行政法上的意義,不構成行政法意義上的越權問題。從行政法意義上說,只有等公安機關對外做出決定以後,就意味著行政主體實施了某一行政職權;只要公安機關沒有超越這一職權的許可權,那就不存在越權問題。根據本案的情景,先前林副局長答應給張某頒發《治安許可證》,但沒有正式發證。這說明,那時作為行政主體的公安機關尚未做出具體行政行為。只有等康某副局長正式對張某的有關頒發《治安許可證》的申請做出(否定性的)審批後,並以公安局的名義通知了張某本人,這時才意味著公安機關對外正式做出了具體行政行為。在這一案件中,公安機關只做出過一個行為,而不是兩個行為;而且這個行為就是公安機關拒絕給張某頒發《治安許可證》的行為,而不是指張某所指控的「越權行為」。正因為前個行為是不存在的,那麼張某對公安機關「越權」的指控也是不存在的。
二,這里限於評析本案中的民警李某是否屬於行政執法人員的問題。
前面說過,行政執法人員系指依法代錶行政主體並以行政主體的名義實施職務行為的個人;行政執法人員的行為效果對外而言,歸屬於其所屬的行政主體而不是其個人。
在本案中,要解決老太太應當以李某個人為被告提起民事賠償之訴呢,還是以李某所屬的公安機關為被告提起行政賠償之訴,關鍵取決於民警李某在當時情景中的法律身份:如果當時的李某的法律身份屬於自然人,那麼應當以李某個人為被告提起民事賠償之訴;如果當時的李某的法律身份屬於行政執法人員,那就當然應當以李某所屬的公安機關為被告提起行政賠償之訴了。
應當注意的是:在我們國家,公務員與行政執法人員之間不能劃上等號。因為:行政執法人員一般由國家公務員承擔,但行政執法人員並不只限於公務員,非國家公務成員受行政機關委託從事公務行為時也可成為行政執法人員;相反,國家公務員也不是必然地、無條件地、每時每刻地作為行政執法人員的身份出現。國家公務員從事不同行為,參與不同法律關系,便可以不同的法律身份出現:當他代錶行政主體實施職務行為時,他的法律身份是行政執法人員;當他代表自己從事民事行為時,他的法律身份是自然人;當他在行政管理關系中處於被管理一方當事人時,他的法律身份又是行政相對人。
在本案中,我們同意第二種主張,但它的理由闡述得不夠充分。因為,李某是否屬於行政執法人員,不能作為一個抽象問題來討論,只能置於具體的情景中作具體分析。我們不能問民警是否屬於行政執法人員,只能問某個民警在某種情景中從事某種行為時是否屬於行政執法人員。本案民警李某駕公務車外出執行公務,這是事實,但他到學校接送小孩顯然不屬公務。認定行為是否屬於公務,不是看時間,也不是看使用的工具,而是看該行為的實際屬性,即該行為的目的與功能。所以,李某違章撞人時,雖然用的是公務車,雖然時間仍在公務最終封閉之前(即尚未回到單位),但接送小孩的實際目的及功能,決定了此時他在從事私務而不是公務。因此本案發生時李某的法律身份應當是自然人而不是行政執法人員,故老太太只能以李某個人為被告提起民事賠償之訴。
三,該案所涉其他問題鑒於本章的任務而不作討論,這里限於評析:在本案中,鄉政府做出的「倡議」行為是否屬於行政指導?
本案66戶農民是否有權對鄉政府棄糧種花的「倡議』』行為提起訴訟,首要的關鍵是政府的「倡議」行為屬於「行政指導」,還是「具體行政行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1999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88次會議通過,法釋[2000]8號)第1條規定,「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不屬於行政訴訟范圍。
所謂行政指導,系指國家行政機關在其所管轄事務的范圍內,對於特定的行政相對人運用非強制性手段,獲得相對人的同意或協助,指導行政相對人採取或不採取某種行為,以實現一定行政目的的行為。行政指導的最大特徵是:它是一種規勸性、引導性行為,不具有強制性。所以,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釋中把它表述為「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這一表述,只是表明:行政指導是不具有強制力的;而不意味著:行政指導有兩類,一類是不具有強制力的,另一類是具有強制力的。如果某種「行政指導」具有「強制力」,那隻能說:這是一種名為「行政指導」,實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為。
行政指導行為一般通過「建議」、「倡議」、「指導」等形式表達出來,但最重要的是看它的實質內容。如果實質內容上該行為具有強制力,那不管其冠之什麼名稱,都按具體行政行為,而不是行政指導認定。
在本案中,鄉政府的《倡議書》,從形式上看,不具有強制力,顯然屬於「行政指導」的范疇。但從實際操作來看,鄉政府強制在一個村試點,顯然不具有「指導性」,而具有「強制性」,所以,這是一種名為「行政指導」實為強制性的「具體行政行為」,人民法院對66戶農民的起訴理應受理。
四,,A、在聽證的前一天通知申請人不對,應當是在7日以前;B、違反了聽證公開的要求,應當允許群眾旁聽;C、聽證主持人不應當是許可申請的審查人員,應當是審查人員以外的人員為聽證主持人;D、張科長口頭總結不對,聽證應當製作筆錄;E、行政機關根據張科長的口頭匯報作出許可決定不對,而應當是根據聽證筆錄作出聽證許可決定。
五,1,合議庭人員應為單數,2,工商局副局長應迴避,3,縣委不應干預司法審判,抗訴應由上級檢察院提出
Ⅷ 關於「維護公平」「堅持正義」「承擔責任」的正反兩面事例
檢舉提供關於「公平與正義的資料 關於社會公平正義的事例三個 個稅改革是社會公平的實現而非仇富 個稅改革聽證會的舉行,既是政治民主化的體現,也是社會政治文明的進步,有利於傾聽社會各個階層的聲音,吸納民眾的意見,優化公共政策。畢竟中國的個稅徵收機制起征點太低,即有「劫貧濟富」之嫌,客觀上也有悖社會公平,使社會兩級分化繼續擴大。而聽證會的舉行,調高起征點,一定程度上是「按比例貢獻」原則的體現,促使社會稅賦朝向社會最不利者有利的方向發展,有利於實現社會公平。 但是,北京大學教授林毅夫卻提出:「個稅改革勿帶仇富心理(中國青年報,9月27日)」,說不支持富人賺那麼多錢就應該交出來。並說,「把富人的錢征了以後來補貼給窮人,從理論上來講,可以平衡財富。但是,如此,誰還願意去賺錢呢?」 這話作為一個著名經濟學家講出來,自然有他思考的角度,也有他自己的道理。但是同樣產生了兩個問題,第一,個稅改革是否就是仇富或者劫富濟貧?第二,個稅改革是否會導致富人再不願賺錢,進而導致整個社會的無效率?竊以為,林教授的看法是荒唐的,至少,從當前社會的現狀來講,提出這樣的看法,根本就是沒必要。 首先,當前個稅改革或調整,是以稅賦政策不公平的前提下進行的。我國的個稅制度自80年代初實施以來,800的起征點已經維持了20多年不變,稅賦的主要群體是工薪階層,而即使貧苦大眾,由於起征點低,也不得不繳納一定數量的稅。這樣的制度,並沒有體現出多少個稅調節的杠桿作用,也沒有體現出多少「比例平等」或者「按比例貢獻」的原則,反而是「劫貧濟富」,是對社會公平的一種踐踏,阻礙著社會、政治、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而貧富差距、基尼系數的不斷擴大,對社會穩定、經濟發展都產生了一定的惡性影響,直接威脅著社會的和諧穩定。所以,目前的個稅改革,只是對以為不公平政策的調整,是堅持公平原則下的適當的微調,而並非對富人所賺的錢的大量剝奪,這又如何談的上是仇富呢? 其次,對富人適當的征稅難道就一定導致他們不想去賺錢?進而導致整個社會的無效率?作為一名經濟學家,關注投入產出比,強調效率無可非議。但是,就整個社會的良性發展而言,公平較之效率更關鍵。沒有公平根本就談不上效率,因為不公平必然導致矛盾叢生、暴力沖突甚至革命,也必然損害效率,導致無效率、正負效率相抵,甚至帶來「負效應」的增長。所以,要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整合社會資源,形成合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始終把公平的價值理念放在首位。因為「公平是效率的根本保證」,公平正義既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社會發展的最佳狀態」。社會公平的實現,不僅不會損害效率,相反,能夠形成良好的社會秩序和合力,實現更大的效率和效益。這樣的社會,不僅富人會一如既往的靠自己的聰明才智繼續打拚,實現個人創業的價值理想。底層的民眾,也會看到希望,也會積極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個人致富的願望。否則,既無利益表達途徑,也無利益表達的話語權,只能遭受不公平的剝奪,連生存也維護不了,那這個社會對他們而言又有何意義?以過激的手段維護自己的生存權也就成了可能,這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只有把公正作為社會公共政策的倫理目標和首要價值,創造正義的制度環境基礎,達到全社會最大程度的正義,社會的發展才能最有效率和效益,才能和諧。任何破壞正義、沒有公正的制度勢必導致嚴重的社會沖突、對抗甚至暴力革命,也勢必是無效率的,更勿論效益與績效。而個稅改革,無疑是回應了當前社會的熱點問題,是順應當前時代潮流的,不存在什麼仇富、降低社會經濟發展效率之說。 ###還有寶馬撞人案,強化政法機關職能作用 參考資料: http://www.qglt.com/bbs/ReadFile?whichfile=1116403&typeid=17 公平與正義——中西方法制思想(強烈推薦) http://honglide.cn/article_view.asp?id=237 和諧社會是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依法治國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公平正義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安定有序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前提條件。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無疑在依法治國、構建和諧社會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一、依法治國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脊樑 依法治國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保障。無法制則無和諧社會。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因素,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障礙,需要採取多種措施進行調整解決。在眾多的社會調整措施中,法律調整最為重要。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規范,具有「硬性」的社會功能和規范功能。要維護社會穩定,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正常的社會、經濟生活秩序,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社會和諧,就必須依靠法製作保障。 依法治國是促進和諧社會構建的法寶。實踐證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越高,對法治的要求程度就越高。如果沒有社會主義法治,也就沒有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社會。依法治國能夠促進和諧社會的形成,而和諧社會的構建又能為依法治國注入新的內容。 構建和諧社會是新時期我國法治建設的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加強法律建設,健全社會主義法制。要完善法律,確保構建和諧社會有法可依,現代社會維持社會生活秩序的基本工具就是法律制度,沒有對法律制度的充分尊重,就沒有和諧的社會。要增強全體公民守法的自覺性。樹立法律至上的觀念,弘揚法治精神,踐行法律規范,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覺守法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依法治國、構建和諧社會與檢察機關的關系 檢察制度是根據我國憲法而設置的一項重要的國家法律監督機制。檢察制度的本質屬性是法律監督,有國家性、專門性、廣泛性、強制性等特徵。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很長,封建專制主義的傳統根深蒂固,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現象嚴重存在,尤其在我國改革開放期間,腐敗已構成對執政黨的政治挑戰。而檢察制度的根本意義,在於保障人民民主專政任務的實現,維護法制的統一實施和國家統一,懲治腐敗和防止國家工作人員權力濫用,調節各種社會關系,平衡各種社會矛盾,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 檢察工作是依法治國的重要法律環節。各級人民檢察院通過依法行使的偵查權來懲治貪污、賄賂、瀆職侵權等職務犯罪;通過正確履行法律監督職能,對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和行政執法機關的執法活動開展偵查活動監督、刑事審判監督、刑罰執行監督、民事行政審判監督、行政執法監督以及內部執法活動監督,從而維護國家法治的統一正確實施,促進依法治國方針的貫徹落實。 執法機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負有重大使命。維護公平正義,保持社會穩定,恰恰是檢察機關神聖的職責。執法機關通過正確履行檢察職能,確保國家法律正確統一實施,維護公平與正義,保持社會穩定。一方面通過打擊犯罪來修補已經遭破壞的社會關系,使其恢復平衡,一方面通過各種預防和保護措施來維護平衡的各種社會關系,促使其和諧。 三、執法機關在依法治國、構建和諧社會中必須全面履行職能 必須樹立全新執法理念,服務工作大局,維護人民群眾利益。檢察機關應及時調整執法理念,始終堅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堅持「立檢為公,執法為民」正確執法觀的同時,更加自覺地把自身所從事的檢察工作放到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局中再認識,再定位,再把握,保障和促進經濟發展,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必須規范執法行為,依法行使檢察權,確保司法公正。當前,我們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的力度、質量、水平與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的工作機制還不夠科學,執行得還不夠規范,導致對訴訟活動中的一些執法不嚴、司法不公問題,不願監督、不會監督、不敢監督。檢察機關要更好地肩負起法律監督職責,維護法律統一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建立公正高效的運行機制,規范自身的執法行為。以規范執法來提高我們的法律監督能力。 必須積極發揮職能,創造一流業績,樹立檢察機關形象。一是充分發揮「打擊」功能,切實維護社會穩定。要圍繞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全面履行檢察職能,始終突出打擊重點,嚴厲打擊社會危害性大、群眾反映強烈、影響人們安全感、擾亂和破壞經濟發展的各類刑事犯罪活動,消除不和諧因素,保障和促進經濟發展,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二是不斷強化「監督」職能,保障社會公平正義。檢察機關要不斷強化監督職能,充分發揮維護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屏障作用,公平合理高效地運用法律規則,滿足人們對公平正義的追求,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三是積極開展綜合治理,不斷凈化社會風氣。檢察機關要按照黨委和政府的統一部署,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參加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要認真開展職務犯罪預防工作,特別是要緊密結合本地實際,大力開展特色預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