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名譽侵權案的實驗報告

名譽侵權案的實驗報告

發布時間:2022-01-11 05:24:13

㈠ 張顯名譽侵權案結果是什麼。

本來,在殺人犯葯家鑫被國法處決後,葯慶衛應該反思教子無方的失誤之處內,更應該及時履行兒子葯家鑫容的最後願望——把葯家鑫向受害人贈予20萬元的遺願落實到行動上,以實現葯家鑫贖罪懺悔的心願。但是葯慶衛卻強奸了葯家鑫的遺願,不但不履行承諾,還在葯家鑫被處決的」三七「後,就撕爛此前向受害人親屬假道歉假懺悔的面紗,抄起對受害人親屬反攻倒算的屠刀,以造謠誣陷的手段,惡人先告狀,挑起官司,製造社會矛盾,破壞社會的公序良俗。企圖借用法院之手打倒為弱勢民眾伸張正義的人民教師張顯,妄想借勝訴之理由反攻法院,以法院判張顯敗訴之矛,戳法院判死葯家鑫之盾,使法院作法自斃,迫使各級參與審判的法院為葯家鑫案認錯改判,討回葯家鑫的政治權利,消除殺人犯之父惡劣的社會評價,進而要求法院國家賠償,達到以法律的名義實現合法的翻案。現在葯慶衛和受害人家屬各種恩恩怨怨,都是葯慶衛圍繞報復翻案這個目的進行的,葯慶衛報復翻案之心,路人皆知

㈡ 如何確定名譽侵權的基本要件

1、行為人有主觀過錯
行為人是否具有主觀過錯,應當以一個「誠信謹慎之人」在相同情況下須盡到的注意義務為主要標准,並結合加害人的身份地位、發布內容、認知能力、事後表現等自身因素進行綜合判斷。
2、行為人的行為違法
誹謗行為是指向第三人傳播不利於特定人或特定人群名譽的虛假事實或者以他人傳播的虛假事實為依據進行不利於特定人或特定人群名譽的不當評論而足以致使該特定人或特定人群社會評價降低的民事侵權行為。傳播的內容可以是「事實陳述」或「意見表達」,傳播的方式可以口頭或書面形式。認定是否存在誹謗行為,應當查明該事實、評論是否客觀、真實,這就需要當事人進行舉證予以證明。
侮辱行為是指採用暴力或言語等方式欺辱特定人或特定人群,足以貶損該特定人或特定人群人格或尊嚴的民事侵權行為。認定是否存在侮辱行為,應當查明該言論是否存在暴利性或貶損性言論。應當強調的是在互聯網不斷發展的今天,一些詞語的性質、含義因為互聯網而發生了一些改變,在審查中應當結合時代特點、網路用語習慣進行綜合判斷。
3、要有名譽權損害事實
在衡量名譽權是否受損時,應主要判斷權利人的社會評價在侵權行為發生後是否降低。對於公民個人來說,公民的社會評價降低主要體現在公民人格諸如品格、道德的評價;對於法人來說,法人的社會評價主要體現在法人向社會提供的產品、服務上,具體考量的因素包括顧客對其產品或服務的評價、公司的整體聲譽與形象、客流量或經營性收入等
4、存在因果關系
如上所述,根據案件事實以及證據能夠證實行為人故意或者過失實施了違法行為,行為具體、直接的指向了受害人,並且造成了受害人名譽權的損失導致其社會評價降低,則可以認定行為人的行為與受害人名譽權的損失具有因果關系。

㈢ 名譽侵權案件中,受害人對損害事實如何舉證

第一被告顧某,因其丈夫杜某向其提出離婚,而認為這是由原告車某插足造成,於2006年5月23日找到原告車某的工作單位找其論理,要求車某將丈夫還給她,雙方發生爭吵並相互扭打。顧某因此事被市公安局派出所處罰。第二天,顧某到丈夫杜某的辦公室處向其訴苦反被杜某打傷。同月28日,顧某向第二被告區婦聯求救,在婦聯的幫助下,顧某到第三被告某晚報社,向記者提供了車某寫給杜某的信、杜某寫給兒子的便條、顧某與杜某感情和家庭生活情況、顧某向區法院提交的離婚答辯狀。同年7月1日,第三被告某晚報社的記者根據第一被告顧某提供的上述材料和第二被告區婦聯提供的有關材料,采寫了題為《狠心丈夫欲娶二奶拋賢妻》的新聞報道,刊登於《××晚報》。主要內容是以化名披露丈夫杜某某與二奶車某某同居達5年之久,二奶不願打胎以死相逼時,丈夫才向一直蒙在鼓裡的妻子顧某吐露真情並逼其離婚。原告車某認為由於第一被告顧某捏造事實,造謠中傷和第二被告區婦聯的錯誤反映以及第三被告某晚報社的新聞報道嚴重失實,極大地侵害了其名譽權,要求三被告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並賠償精神損害費30萬元。

依法分析

本案的焦點就在於本案是否構成名譽侵權,以及受害人是否應對名譽損害事實承擔舉證責任,現就本案所涉及的這幾個問題分析如下:

1.第三被告文章有無侮辱他人人格,宣揚他人隱私的內容。侵權作品損害特定人名譽,一般是通過對特定人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的社會表現的不當描述造成,所刊載的內容必須有特定的指向,這種指向並不限於指名道姓,如侵權作品中所用的稱呼或陳述的方式,或任何其他特徵和背景情況足以使一般人合理推知其所指為某一特定人時即可構成特定指向。文章《狠心丈夫欲娶二奶拋賢妻》中,雖未使用「車某」本人的真實姓名,採用姓相同名相近的化名「車某某」來描述,所描述的情節正是針對現實生活中特定的人物,使熟悉原告的讀者一看便知這個叫車某某的人物是影射原告。那種認為沒有擺出真實姓名的描述就不構成特定指向,而是受害人自己對號入座的觀點是錯誤的。本案中第三被告某晚報社所登載的這篇文章,其素材來源是第一被告顧某及第二被告振東區婦聯的口述及一些書面材料,文章內容提到丈夫和二奶同居5年,二奶不願打胎以死相逼等等,這些字眼和內容在客觀上造成了對原告名譽權的侵害。不能認為,只要說的、寫的都是真實的,就不構成名譽侵權。內容的虛假與否,不是名譽侵權的必要前提。關鍵在於所陳述的內容是否是法律所禁止的,是否有損於他人人格、名譽。如果內容明顯違法,有損於他人人格、名譽,涉及的事實起初也可能構成名譽侵權,甚至這種言論所涉及的事實越真實,越會侵權,損害後果可能越大。第三被告某晚報社的記者依據第一被告顧某與第二被告區婦聯提供的素材撰寫的這篇文章,不僅僅有侮辱的故意,且所涉及的內容正是最容易引起關注的個人隱私。故此,第三被告某晚報社因審查不嚴,發表了涉及他人隱私的文章,造成他人名譽受損,構成名譽侵權。

2.第一被告、第二被告是新聞源。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主動提供新聞材料,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第三被告發表的這篇文章性質上屬於新聞。第一被告顧某與第二被告區婦聯主動向被三被告提供的新聞材料,是明知、自覺的,是希望通過某晚報發表傳播出去的,因而對由此造成後果應當承擔責任。一審法院判決第一、二被告承擔名譽侵權的責任是正確的。

3.原告名譽受損害的舉證責任問題及精神損害賠償問題。新聞侵害名譽權的損害事實一般包括名譽損害、精神損害和財產損失。名譽損害是因侵害名譽權行為造成的特定人正當的社會評價的降低。這種損害事實不因特定人主觀精神痛苦的有無而獨立存在。名譽侵權案依其特殊性質,考慮到受害人承擔名譽侵權損害事實舉證困難,不能按照民事責任的一般原理損害事實由受害人負舉證責任,而應免除受害人對名譽損害事實發生的舉證責任,採用推定的方法確認損害事實的發生。對於自然人來說,只要侵權報道發表,就表明損害事實已經發生,而不用再提出侵權造成損害的其他事實與證據。某晚報刊登的該篇內容具有侮辱、宣揚隱私的文章已為多數人所知,且受害人車某本人更難以具體證明自己名譽受損的事實,所以更應推定損害結果的發生,不能因為車某不能提供這些具體證明,而否定名譽損害事實的存在。作為三位被告顧某、區婦聯及某晚報社,只能以該篇文章內容未刊出、內容未指向原告以及內容不具侮辱f生頃和隱私作為反證。

技巧提示

精神損害賠償如何計算?

受害人或者死者近親屬遭受精神損害,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予以確定。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請求權,不得讓與或者繼承。但賠償義務人已經以書面方式承諾給予金錢賠償,或者賠償權利人已經向人民法院起訴的除外。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法律高手》

㈣ 田朴珺名譽侵權案是到底是什麼回事

您好,2016年備受媒體熱議的田朴珺起訴「獸樓處」微信公眾號名譽侵權案一審宣告勝訴,隨即二審在緊張的進行中,在熱衷炮製假新聞的浪潮中,面對這些撲面而來的謠言和誹謗,言論的正義是否再次會還給田朴珺一個公道,此案件終審結果近日做出裁決。

網路造謠者終將出局 言論自由並不意味可以肆意妄言

事件回顧,作為自媒體公眾號「獸樓處」從2016年6月陸續發表多篇文章惡意捏造事實,對田朴珺本人的人品和誠信進行無端詆毀,內容構成名譽侵權,一審結果要求微信公號注冊人王女士刪除文章,賠禮道歉、消除影響,同時索賠精神損失、經濟損失、律師及公證費。該案件歷時一年後,於近日在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做出二審判決,根據判決結果法院認定王女士侵權,維持原判,判決王女士刪除侵權文章,並發布致歉聲明。判決生效七日內在微信公眾號「獸樓處」首頁和新浪網、搜狐網、網易網、騰訊網連續發布致歉聲明十五天,並賠償田朴珺經濟損失。

一個問號,可以輕易的抹殺一個女孩子的努力付出,盡管一直被裹在漩渦中,終於撥開烏雲見月明,田朴珺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公眾人物,言論自由並不意味著可以肆意妄言,超出一定限度就要承擔侵權責任。法律也終究會站在正義的一方,還給了田朴珺一個公道。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㈤ 畢瀅名譽權案勝訴,我們如何維護自己的名譽

畢瑩名譽權一案落下帷幕,畢竟勝訴。那麼在日常生活生活中,假如遇到名譽權受損的案例,我們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名譽權呢?首先我們要明確名譽權的內容,這樣才能在名譽權受損的時候做出有效的反應,公民的名譽權受到侵害的時候,可以要求侵權人終止侵權行為,公開賠禮道歉,消除侵權行為帶來的不良影響,恢復受害者的名譽,也可以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

三、可依法提起訴訟。

當公民的名譽權受到侵害的時候,受害人可以要求侵權人終止侵權行為,公開賠禮道歉,消除侵權行為帶來的不良影響,如果侵權人不理,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㈥ 名譽侵權需要的證據

一、 名譽權侵權訴訟需要收集的證據
(一) 證明當事人主體資格的證據
(二) 證明侵權事實存在的證據
1、新聞媒體、書刊對公民或法人報道失實損害其名譽的證據。如報道內容的原始載體。
2、虛構事實,含沙射影,對他人進行誹謗的文學作品。
3、以口頭、書面或暴力方式,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侮辱,貶損他人人格的證據。可舉出證人證言、書面材料。
4、以隱瞞真相、捏造事實並加以傳播的方式詆毀他人名譽、信譽,損害他人尊嚴的證據等。
(三)證明侵權事實造成損害後果的證據,如單位處分,當事人精神受打擊患精神病,法人經濟效益滑坡等證據。
(四)被告如主張免責,應提供其沒有過錯,或沒有損害原告名譽權的證據。
(五)有具體訴訟請求的,應提交訴訟請求金額的計算方法、依據和清單。
二、侵害名譽權的損害後果
(1)名譽受到損害,即對民事主體的社會評價降低。
(2)精神和財產利益損害,精神損害即受害人精神上所受痛苦、壓抑、憂郁等;財產損害即受害人因名譽受到貶損引起的財產利益損失,包括因為精神痛苦住院支出的醫療費、誤工費等。
由於名譽權侵權案件是屬於民事案件,因此一般是遵循的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此時就應該由提起訴訟的一方首先提供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訴訟請求。而具體需要的證據包括證明侵權事實存在的證據、證明侵權事實造成損害後果的證據等等。

㈦ 名譽權案件

主要還是證據問題
如果能確實找到當時證據,則可以控告對方誹謗,損害名譽
前者是可以自訴的刑事問題,後者是民事訴訟
但是現在最關鍵是證據,如果有證據,一切都可以控告。
如果沒有,月長石也無能為力,畢竟法庭上面,證據第一

㈧ 關於名譽權的案件

幫你弄了幾個你看看有用么,謝謝
案例一
張靜是網路愛好者,網名為紅顏靜,在南京西祠網站中,真實姓名和網名都有一定知名度。在網友聚會上認識俞清風,並知其網名為華容道。俞清風後以'大躍進'的網名多次發出侮辱原告人格的帖子,張靜以其侵犯自己的名譽權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定俞清風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撫慰金1萬元。

法院判決:

張靜,俞清風雖然各自以虛擬的網名登錄網站並參與網站的活動,但在現實生活中通過見面互相認識並知道對方網名,且張靜的網名和真實身份還被其他網友所知悉,俞清風在西祠網站中多次以'大躍進'的網名發表針對'紅顏靜'即張靜的議論,其間多次使用侮辱性語言,主觀上具有對張靜名譽權進行毀損的惡意,客觀上實施了侵犯他人名譽權的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關於精神撫慰金,考慮到知道'紅顏靜'為張靜的人數有限,且張靜在被侵權後也曾在網上發表針對俞清風不當言論的因素,因而判定:俞清風停止侵害,賠禮道歉,支付精神撫慰金1000元。

律師點評:

網路是科技發展的產物,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具有不可低估的推動作用。網路空間盡管是虛擬的,但通過網路折射出來的人的行為卻是真實的。利用互聯網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實誹謗他人,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構成侵權的,也會承擔相應民事責任

案例二以及意見

原告:武躍貴,男,49歲,臨汾造紙廠經銷公司經理。

被告:中國工商銀行臨汾分行牡丹卡辦事處(以下簡稱牡丹卡辦事處)。

被告:臨汾福臨大酒店。

1997年6月26日,因公司業務關系,原告在福臨大酒店請客戶就餐,結帳餐費為260元。原告用其牡丹金卡與福臨大酒店結算,福臨大酒店服務員向被告牡丹卡辦事處核實該卡上是否有款,牡丹卡辦事處答復卡上無款,酒店服務員拒絕原告用卡結算。原告解釋無效,停留達兩個小時,後由原告所請客人支付了費用。事情發生後,原告認為自己的名譽、信譽受到損害,向臨汾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維護其合法權益。

審判臨汾市人民法院經審理查明,原告一直按信用卡章程使用信用卡,在1997年6月25日往卡上存款4000元,卡上存款余額為1530.08元。經法院主持調解,原、被告雙方自願達成如下調解協議:

一、被告牡丹卡辦事處賠償原告武躍貴520元,並賠禮道歉(當庭執行)。

二、案件受理費400元,其他訴訟費用230元,合計630元,由被告牡丹卡辦事處負擔。

臨汾市人民法院確認該協議符合法律規定,於1997年8月7日制發了調解書。

評析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七條規定,構成侵害名譽權的責任,應當根據受害人確有名譽被損害的事實,行為人行為違法,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系,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來認定。本案中,二被告的行為是否構成侵害原告名譽權的責任呢?

一、原告的名譽是否受到損害公民的名譽是指社會對其品德、才能、思想和作風等的綜合評價。在本案中,原告認為主要是其信譽受到損害,但我國有關法律中對自然人的信譽未做界定。公民的信譽是指人們對其在社會交往中信用度的評價,作為一種社會評價,它顯然屬於名譽的范疇之內。在現代經濟活動中,個人或企業的信譽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信譽的好壞往往能決定商業交易活動的成敗,信譽度愈高,意味著成功的機率愈大。因此,在社會交往中,人們是很看重其信譽的。本案中,被告牡丹卡辦事處向原告用餐的福臨大酒店提供了原告信用卡上無存款的虛假信息後,福臨大酒店拒絕原告用信用卡結算,造成了原告請客,反而由客戶付帳的尷尬局面,同時極有可能使原告的客戶和他人懷疑原告是否誠實可信,而實際上飯店拒絕原告用信用卡結算,就表明飯店對原告的不信任。對原告這種不信任的態度,就是對其不能公正評價的表現。因此,原告的名譽受到損害是成立的。

二、行為人行為是否違法在本案受理過程中,對被告牡丹卡辦事處提供虛假信息的行為是否符合這一構成要件,有不同的看法。一種意見認為,牡丹卡辦事處的行為不符合民法通則所規定的侵害名譽權行為方式侮辱、誹謗的特徵,所以不屬於違法行為,不應當承擔本案中的民事責任。我們認為,雖然牡丹卡辦事處沒有侮辱、誹謗原告的行為存在,但其提供虛假信息的行為顯然違反了民法上的誠實信用原則,損害了原告的名譽,應該屬於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的其他方式中的一種情況,即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的隱含情況。在我國法律規范中,這種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比較常見,不能因為法律沒有明確的規定,而排除行為人的義務。至於被告福臨大酒店,其向銀行查詢客戶信用卡上有無存款是其正當權利,其拒絕原告用卡結算,也是因為銀行提供了虛假信息,所以不能認定福臨大酒店應承擔民事責任。

三、被告牡丹卡辦事處有無過錯從調解書反映的事實上看,應該認定牡丹卡辦事處是有過錯的。根據中國工商銀行信用卡使用章程,銀行有義務在查詢時如實向特約單位提供信用卡持有人的信用狀況,不論牡丹卡辦事處是做了查詢工作,而沒有如實回答,還是沒有查詢就輕易答復,都說明其行為的失職,主觀上存在故意過錯。

四、牡丹卡辦事處的行為與原告名譽受到損害存在著直接因果關系正是由於牡丹卡辦事處提供虛假信息的行為,造成福臨大酒店不信任原告,拒絕原告用卡結算,而由原告客戶付帳的後果,所以二者之間的因果關系是很明確的。

根據以上分析,被告牡丹卡辦事處的侵權責任是成立的。牡丹卡辦事處也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庭審過程中與原告達成了調解協議。

我們認為,本案在實體處理上是令人滿意的。但本案的調解書製作有不完善之處。第一,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起訴的條件之一是具有明確的訴訟請求,但本調解書沒有反映出原告的具體訴訟請求,籠統地說「請求法院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合乎訴訟文書的製作規范,而且導致了訴訟費用數額的計算無依據。第二,協議內容沒有說明被告賠償原告520元的性質。本案是名譽侵權糾紛,被告給原告造成的是精神上的損害,不是經濟上的損失,所以應說明賠償的性質。

責任編輯按:

從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的文義含義來看,其所規定的損害名譽權行為方式表現為一種積極的作為方式,因此,常有人認為,只有積極的作為方式才構成侵犯名譽權,不作為行為不構成侵犯名譽權。其實,該規定的重點在於保護公民、法人的名譽權,不在於規定侵害名譽權的具體行為方式或表現形式。規定中雖然列舉了兩種積極的作為方式,但還用「等」字表示了可能有的侵權行為方式,而且,此處的「等」是不能用積極的作為方式來限定的;或者說,當初為什麼僅列舉了兩種積極作為的方式,這主要是考慮總結文革的教訓的結果,是當時的立法環境和基礎決定的。

還有一種意見認為,依該規定之文義,侵害名譽權行為應是一種故意行為,不包括過失行為。確實,侮辱、誹謗行為應屬故意行為。但故意行為在實踐中是一種極端行為,因過失造成他人名譽受損害的情況時常發生,甚至後果更嚴重。而對名譽權的法律保護,法律上並未明文規定只有故意行為才構成侵犯名譽權,從立法技術上,區分「故意」和「過失」而定責任,必須是明文規定的。法律上未作這種區分定責的明文規定時,既是以包括「故意」和「過失」在內的「過錯」定責。

本案被告牡丹卡辦事處為維護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害,有權在持卡人的信用卡存款不足規定的額度時予以拒付,但也有義務在持卡人信用卡存款符合規定要求的額度時,及時、正確地為持卡人辦理結算支付。本案被告牡丹卡辦事處在原告信用卡上存款足以支付消費費用情況下,向特約單位提供不實信息,不論什麼原因,都說明其有過失,特別是在其是為公眾提供金融服務的經營單位的情況下,更難以什麼理由來推脫自己的責任。雖然其這種過失並不必然造成原告在特定情況下的名譽受到損害,但原告在本案特定情況下感到的名譽損害,畢竟出於牡丹卡辦事處的過失,沒有牡丹卡辦事處的過失,原告是不會有這種特定情況下的名譽損害的。因此,根據相當因果關系論,牡丹卡辦事處的過失行為與原告所受到的名譽損害之間有因果關系,牡丹卡辦事處就具備了歸責的基礎。而福臨大酒店在消費者持卡消費結帳時,為本店的利益和發卡銀行的利益及維護信用卡交易安全,有權向發卡銀行查詢核實,並在發卡銀行表示拒付情況下有權拒絕接受消費者的信用卡支付方式,此拒絕接受實際上是執行發卡銀行的指令。所以,該酒店在本案中的行為是正當行為,沒有過錯。

㈨ 分析名譽權案例

我認為不構成侵權,侵權行為具備主觀故意,行為,損害結果等要件。科學家的評論首先沒有主觀故意,並且這些評論並不會造成實質性的損害,評論不是終局性的結論,所以不能構成侵權。
名譽權是指公民和法人對其應有的社會評價所享有的不受他人侵害的權利。包括保護自己的社會良好評價或改善、改變不好評價的權利和維護名譽權不受侵害的權利。
侵害名譽權的主要違法行為

(1)侮辱行為 包括口頭、動作、文字侮辱和暴力侮辱。侮辱的事實可能是實際存在的。
(2)誹謗行為 誹謗的事實必須是虛假的,否則不構成誹謗。
(3)新聞報道的嚴重失實。
(4)評論嚴重不當。

閱讀全文

與名譽侵權案的實驗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