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網路上被人名譽誹謗,想起訴
按照《計抄算機信息網路國際互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第二十條的規定,對網上罵人者,將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對個人可以並處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 其次應承擔民事責任。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公民的名譽權受法律保護 ,網上罵人實際上仍然屬於一般侵權行為,只不過侵權的方式和載體比較特殊而已。由於網路的高度開放性及網上言論的隨意性,對社會的巨大影響不可低估,在網上辱罵他人,對他人名譽帶來的損害有時比日常生活中辱罵他人更加嚴重。所以利用互聯網辱罵他人,應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如果網上公然侮辱他人,情節嚴重的,還可能構成侮辱罪而承擔刑事責任。按 照我國刑法有關規定,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貶低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就網路上罵人傳播的速度、范圍以及影響力來看,應該認定為「公然」。刑法規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② 在網路上詆毀他人算不算侵犯名譽權
算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規定:「以書面、口版頭等形式宣揚他人權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醜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以書面、口頭等形式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依照這些法律規定,我國公民和法人的名譽權依法受保護,任何個人和組織非法侵害他人的人格尊嚴,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權的行為都是被禁止的。
網路侵犯名譽權的表現形式:
網路侵犯名譽權的主要形式,是在網站的主頁、聊天室、網路公告牌上無中生有、憑空捏造、散布、傳播虛假的某種事實,或對某種事實隨意評論,敗壞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名譽的行為。在這樣一個開放的空間隨意發表言論,如果涉及他人隱私,無異於在公共場所揭人瘡疤。在網上大放厥詞,不但違背網路規范,而且侵犯他人的名譽權。非正常行使批評、評論的權利,也會對他人的名譽造成侵害。
③ 網上名譽權侵權認定
【法律分析】
第一,受害人確有名譽被損害的事實。名譽被損害的事實一般是指社會評價降低、喪失締約機會、喪失獲獎機會等客觀情形。
第二,行為人行為違法。對於認定侵害公司名譽權行為的違法性,通常表現為具有捏造、散布有損他人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的虛假事實的行為,包括對經營主體的經濟實力、履約能力及態度、產品質量、服務質量、經營狀況、銷售狀況等經濟能力的貶損、誤導以及其他施加不當影響的行為。行為人侵害名譽權的對象應當特定而明確,具有指向性。
第三,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法院在認定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時,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有時還採取「推定證明」的方式。法院經常通過使用「勢必」「應當」「足以」等詞彙,以說明其認為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後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第四,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
通過網路侵犯他人名譽權的,被侵權人可以向侵權行為發生地法院提起訴訟,如計算機等信息設備所在地法院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二十四條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二十四條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侵權行為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侵權結果發生地。
第二十五條 信息網路侵權行為實施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計算機等信息設備所在地,侵權結果發生地包括被侵權人住所地。
④ 網路名譽侵權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關於某一行為是否構成侵害他人名譽權,一般可從三個方面進行考察:須有傳播散布之行為,即該行為需為第三人所知悉;侵害行為系針對特定人為之;傳播內容必須有妨譽性,即該內容具有貶損他人名譽、降低他人社會評價的性質。侵害網路名譽權的具體方式有:一是指向權利人的真實姓名、現實身份,對其進行侮辱、誹謗;二是僅指向"虛擬主體",對其背後的民事主體進行侮辱、誹謗。 (2)該行為造成了權利人名譽權受到損害的事實。一般認為,損害具有三方面的特徵:損害是侵害合法民事權利和利益所產生的後果;損害具有客觀真實性和確定性;損害具有法律上的可補救性。由於網路名譽權是一種受到法律保護的合法民事權利,侵害網路名譽權的行為無疑是一種侵害合法民事權利和利益的行為。侵害網路名譽權所造成的後果或者表現是,降低他人在網路上的評價或者降低他人在現實生活中的社會評價。網路環境下也存在著一定的價值判斷,因此對於一個在網路環境下享有較高評價的人來說,更容易在網路世界獲得更多利益,在很多時候這些利益都能夠轉變為現實利益。因此,網路社會評價的降低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損害。對於網路名譽侵權,在現實生活中實行救濟的同時,也可以要求行為人在網路環境下承擔停止侵害、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民事責任,從而恢復受害人的網路名譽權。因此,對網路名譽權的損害也完全具備上述三方面的特徵。 (3)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網路環境的特性並沒有對因果關系理論的具體適用導致任何特殊情況,在網路名譽權侵權案件中,因果關系理論沒什麼特別要求。 (4)侵權人主觀方面存在過錯。通常認為,侵權人主觀方面存在過錯是網路名譽權侵權不可或缺的構成要件。而過錯在網路名譽權侵權中的具體適用,與傳統名譽侵權無異。
⑤ 在網路上損壞他人名譽的可追究法律責任
在網路上損壞他人名譽要負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和第一百三十四條的規定,可以責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⑥ 網路名譽侵權由哪個公安機關管轄
網路名譽侵權多屬民事糾紛,應由法院管轄。
網路侵權案件作為民事案件,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4條、25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5條的規定,管轄法院為侵權行為地、侵權結果發生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信息網路侵權行為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侵權結果發生地包括被侵權人住所地(原告住所地)。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均難以確定或者在境外的,原告發現侵權內容的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為侵權行為地。
⑦ 網路名譽侵權的管轄法院是怎樣
根據民訴法及其司法解釋相關規定,網路名譽侵權管轄為名譽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名譽侵權行為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侵權結果發生地,也就是名譽侵權行為的計算機等信息設備所在地和權利人所在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
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十四條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侵權行為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侵權結果發生地。
第二十五條
信息網路侵權行為實施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計算機等信息設備所在地,侵權結果發生地包括被侵權人住所地。
⑧ 怎麼認定網路侵犯名譽權,網路侵犯名譽權該如何維權
一、怎麼認定網路侵犯名譽權
(一)網路侵犯名譽權的概念:
網路侵犯名譽權,是指通過互聯網路,在網上登載包括文字、圖片、聲音、動畫等各種利用電腦和網路技術製作並在網路中上載的各種各樣的作品,侵犯公民或法人的名譽,並使其社會評價降低或貶損的行為。
(二)網路侵犯名譽權的法律規定:
我國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 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規定:「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醜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以書面、口頭等形式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依照這些法律規定,我國公民和法人的名譽權依法受保護,任何個人和組織非法侵害他人的人格尊嚴,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權的行為都是被禁止的。
(三)網路侵犯名譽權的表現形式:
網路侵犯名譽權的主要形式,是在網站的主頁、聊天室、網路公告牌上無中生有、憑空捏造、散布、傳播虛假的某種事實,或對某種事實隨意評論,敗壞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名譽的行為。在這樣一個開放的空間隨意發表言論,如果涉及他人隱私,無異於在公共場所揭人瘡疤。在網上大放厥詞,不但違背網路規范,而且侵犯他人的名譽權。非正常行使批評、評論的權利,也會對他人的名譽造成侵害。
二、網路侵犯名譽權該如何維權
(一)侵犯名譽權的方式有以下幾類:
其中侮辱和誹謗是兩種主要表現形式,侮辱行為又包括暴力侮辱、以口頭語言或者形體語言侮辱以及文字侮辱等形式,而誹謗也分為口頭和文字誹謗。另外,假冒他人姓名從事一些不道德或者違法的行為或者以口頭、書面形式宣揚他人隱私的行為以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乾的解釋》第七條第四款的規定對因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也應按照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
1、侮辱:是指用語言(包括書面和口頭)或行動,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如用大字報、小字報、漫畫或極其下流,骯臟的語言等形式辱罵、嘲諷他人、使他人的心靈蒙受恥辱等。
2、誹謗:是指捏造並散布某些虛假的事實,破壞他人名譽的行為。如毫無根據或捕風捉影地捏造他人作風不好,並四處張揚、損壞他人名譽,使他人精神受到很大痛苦。
(二)網路侵犯名譽權怎麼維權
1、保存好證據,拷貝網上對當事人攻擊詆毀的圖片或者網頁(最好是一段時間內的,拷貝同時要注意時間的連續性)。
2、提供侵權者的真實資料,法院不受理網路名字。被侵權者可提供證據申請當地公安機關查出此人。
3、掌握一段時間的證據後,向公安機關出示證據查出此人,並到侵權者住所處法院起訴。
4、被侵權者在兩年內都有對侵權者提出上訴的權利。
以上便是關於網路侵犯名譽權的相關內容,希望這些內容對您有所幫助。
⑨ 網路言論侵權 和 網路名譽侵權 是不是差不多
網路名譽權的含義網路名譽權是傳統名譽權在網路環境下延展,指名譽主內體在國際互聯網及計算機容存儲這一特殊領域內享有的保有和維護其名譽, 獲得客觀公正之社會評價以及免受侮辱、誹謗等加害行為的一種人格權。網路名譽權的內容和傳統名譽權是一致的。正如王利明教授所說,名譽權包括名譽保有權、 名譽維護權以及名譽利益支配權。
初始作者是侵權言論的直接製造者,其地位與傳統名譽侵權中的直接侵權人相似。網路名譽侵權中初始作者的行為和現實中名譽侵權主體的行為實質是相同的,都是侵犯他人名譽權的行為,故其侵權行為歸責原則也應當採取過錯責任原則,行為人對其基於主觀故意或過失而實施行為所產生的損害承擔法律責任。在網路環境下,可以採取舉證責任倒置原則,加害人須證明自己無過錯,否則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對於侵害公職人員或社會公眾人物名譽權除外。當傳播者基於貶低他人名譽的故意,實施侮辱、誹謗等侵害他人權益的行為時,其行為類似於原始作者的侵權行為,應當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對於傳播者在網上無意造成的侵權,可由法官自由裁量傳播者承擔的責任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