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勞資糾紛處理技巧

勞資糾紛處理技巧

發布時間:2022-01-11 03:24:09

1. 勞動爭議處理方法有哪些

勞動爭議處理方法包括和解、調解、仲裁等。
和解是指雙方當事人經過協商,約定互相讓步,不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或法院以終止爭執或防止爭執發生;
調解是指雙方當事人由無利害關系第三人居中協調,最終解決爭議或防止爭議發生;
仲裁是指雙方當事人或一方當事人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申請,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依法作出裁決書,以解決雙方爭議。

2. 如何解決勞資糾紛問題

要想有效地避免勞資糾紛的發生,還是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強化法制意識,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是前提。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法制化進程在不斷加快與完善,與勞資糾紛相關的法律法規也是越來越多、越來越規范,涉及也比較多,諸如《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社會保險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女職工特別保護規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反不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以及許多地方政府出台的各種條例法規等等,甚至還要涉及《合同法》《民法通則》《刑法》等法律。
作為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者,我們應當熟悉各類法律法規,並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的企業用工制度,以便有效防範和避免用工風險。對於法律法規,我們HR不但自己要學、要掌握,更要影響企業老闆、企業管理層去學習,並且要倡導員工去學習,要讓企業全體人員都具有法律知識和法律意識,提高法律法規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千萬不要遮遮掩掩,這樣,企業的勞資關系管理就會越來越融洽、和諧。
需要強調的是:作為HR,我們在涉及到勞資關系方面的工作時一定要注重細節,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在發生勞資糾紛時尤顯重要,有時一句話抑或是一個字就可以決定糾紛的「勝敗」。因此,在具體事務操作中我們需要本著「先小人,後君子」的嚴謹思路與態度去辦(譬如錄用通知的發放、勞動合同的簽訂、加班的管理等等)。
應當看到,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是國家走向法治、社會不斷進步的具體體現,作為企業,首先要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依法行事,這是有效避免勞資糾紛發生的前提。同時,我們也要充分的運用法律來維護企業自身的合法權益(目前還有許多企業沒有嚴格執行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這方面,是需要我們HR人員苦口婆心、不厭其煩的去說服老闆的,往往好難辦,因此我們要有恆心)。
2、完善溝通機制,建立積極勞動關系是根本。
眾所周知,「溝通是人們生存、生產、發展和進步的基本手段和途徑,」「溝通是現代管理的命脈。」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溝通是管理工作的靈魂,是提高工作效率,實現共同目標,滿足各種需要的重要工具。」而對於勞資關系管理來說,溝通更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企業要建立和諧的勞動關系,就一定離不開良好順暢的溝通。對一個企業來說,良好的溝通機制可以使員工認清形勢明晰目標,使企業的決策更加有理、有力、有效,使員工的信息能夠及時得到反饋,使上情下達或下情上傳的效率不斷提高,從而讓員工感覺到企業對自己的尊重和信任,由此產生極大的責任感、認同感和歸屬感,促使企業與員工更容易達成共識。既然容易達成共識了,那麼一切事情就好商量(溝通),即便是出現勞資關系緊張的問題,也就完全可以通過良好的溝通(商量)來解決。
事實上,在我們的現實環境中,即便是發生了僱傭雙方鬧得「不可開交」的勞資糾紛,到了勞動仲裁部門或是法院也還是先以調解協商來進行解決的(還是溝通為主),真正來「判決」的事件還是相對比較少的。而且後者的處理,對雙方來說不但都將造成人財物力的付出和浪費,也會造成各自名譽的「損害」。
因此,完善溝通機制,建立積極、健康、正向的勞動關系是企業預防和應對勞資糾紛發生的根本。
完善溝通機制,正確處理勞動關系,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任務。要在企業內部逐步實現生產要素優化配置,保障企業內各方的正當權益,以此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同時,要積極倡導部門、個人之間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營造一種令人心情舒暢的工作氛圍與工作環境,以有利於企業的穩定、團結與和諧,盡可能避免或減少勞資糾紛的發生。
3、注重把握平衡,滿足僱傭雙方需求是核心。
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沒有發生勞資糾紛並不代表沒有勞資矛盾,勞資矛盾是永遠都會存在的,只不過存在形式不同而已。可以說,勞資矛盾是時時刻刻都會存在和發生的,這從我們平時聽到的員工抱怨聲中就應該能感覺和分析出來。因此,這就需要我們人力資源管理者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努力做好企業與員工的矛盾轉化工作,也就是說要從中尋找、把握好雙方的利益平衡,滿足僱傭雙方的需求,消除矛盾於「激發」之前,這才是勞資管理工作的核心所在。
應該看到,目前,我國勞資關系復雜而且呈現日益緊張的態勢,國家一直在提倡和諧穩定的勞資關系(譬如深圳就出台有《和諧勞動關系促進條例》),那麼,主要依靠什麼來營造與維護?答案顯而易見,那就是——平衡。因為企業與員工之間雖然都非常關注自身的「利益」,但除了利益相關以外,還和道義相關。利益和道義的平衡,是預防和消除勞資矛盾、避免勞資糾紛發生的良方。
很多時候,我們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是需要以勞動關系協調員的身份去開展工作的(在許多大企業和外資企業都設有專門的勞動關系協調員)。
作為HR,我們應該清楚矛盾和平衡都是必要的,而且他們之間也是可以、並且必須轉化的。當有矛盾發生時,我們應當冷靜對待,不能參與到矛盾中,更不能排斥矛盾的發生,而是應想辦法將這些矛盾維持在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要找到勞方和資方的一個平衡點,如果沒有這種平衡,就不可能實現勞資雙方的和諧。
都說管理是一門藝術,而勞資管理更是一門平衡的藝術。只要我們做HR的平時注重練就熟練的勞資糾紛處理技巧,用好法、理、情,把握好「平衡」,就一定能實現雙贏的結果,成為勞資雙方都喜愛的「夾心餅」。
4、加強約束管理,杜絕漏洞防患未然為目的。
目前,絕大多數企業都注重對人力資源的激勵,而往往忽略了人力資源的約束。其實,人力資源的約束管理更是一個需要引起我們足夠重視的問題。我們應從自我約束、內部約束、外部約束三方面去完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這是避免出現漏洞、防患於未然的有效舉措。
我們首先應當引導員工主動、自覺地進行自我約束,主要從道德、聲譽和關注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角度去約束自己,從而最終實現個人的良好發展;其次要從企業文化約束、企業規章制度約束、合同約束、偏好約束、心理契約以及在激勵中體現約束等,來有目的的規范員工的行為;第三就是要充分利用當今市場競爭的環境、優勝劣汰的機制進行外部約束,諸如法律約束、外部機制約束、媒體約束等來向員工宣貫、傳遞正向的信息,讓員工明白任何人的行為都是要符合法律和市場的要求、規則與慣例,否則就會受到懲罰付出代價。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人力資源的約束管理,聽起來有些生硬,執行起來更可能有些死板,但它是企業進行勞資管理的必要手段,我們萬萬不可忽視,必須認真謹慎對待,因為在這個問題上,我們HR是以杜絕漏洞防患於未然為目的來開展工作的。
5、做好資源整合,不斷改善勞資關系為使命。
「地球人」都知道,人力資源管理的內容不是分模塊獨立運行的,它們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可或缺。因此,要重視做好有效的溝通管理、科學的沖突管理、高效的團隊建設、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構建等等,以便有效地整合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促進和諧勞動關系的生成。
隨著社會的日益進步、企業的不斷發展,我們要與時俱進,適時改善勞動關系才是使命所在。
尤其是現在許多勞動爭議的產生和勞動關系的緊張,往往都與企業管理人員特別是主管人員的工作作風以及整體素質有關(像我們這樣的典型家族企業尤為明顯)。因此,我們可通過不斷完善規范企業規章制度、加強管理人員培訓、提高員工工作生活質量、讓員工參與民主管理,有條件的話還可以發揮工會和企業內部協會等組織的作用來影響、帶動、催化與促進。這樣,就會更好地促使企業與員工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有利於實現企業願景與個人目標的和諧統一,從而不斷改善勞資雙方關系,最大程度的維護企業利益,實現人力資源管理的真正價值(之所以說要最大程度的維護企業利益,是因為假如企業不存在了或是企業經營每況愈下,還有什麼條件談員工利益?)。

3. 勞動爭議解決方法有哪些

勞動爭議的解決方式包括協商、調解、勞動仲裁以及勞動訴訟。勞動爭議是指勞動關系的當事人之間因執行勞動法律、法規和履行勞動合同而發生的糾紛,即勞動者與所在單位之間因勞動關系中的權利義務而發生的糾紛。
【法律依據】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五條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願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4. 勞動爭議處理的一般方法

勞動發生爭議,一般公司領導去調解,因為公司跟領導他們的話語權比較好使。

5. 勞動爭議調解的方法和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四條 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也可以請工會或者第三方共同與用人單位協商,達成和解協議。
第五條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願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6. 如何採取有效的方法解決勞動爭議問題

勞動爭議案件審理中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勞動關系日益復雜,勞動爭議越來越多,勞動爭議案件審理中存在的問題也日益突顯,因此,要更好地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建立和諧的勞動關系,及時有效的解決勞動爭議案件審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就顯得十分必要。 一、勞動爭議和勞動爭議案件的特徵
在現實生活中,勞動爭議案件時有發生,如何准確界定勞動爭議,將直接關繫到勞動爭議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護以及勞動爭議的解決方式。
(一)勞動爭議的概念及特徵 1.勞動爭議的概念
勞動爭議也稱勞動糾紛,是指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即通常的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在執行相關的勞動法律、法規或履行勞動合同時,因發生權利義務分歧而產生的爭議行為。它主要包括以下內容:首先,勞動爭議的當事人雙方為存在勞動關系或事實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及其所在的用人單位。若爭議雙方當事人不存在勞動關系或事實勞動關系,即使糾紛涉及內容屬於勞動問題,也不可稱之為勞動爭議。爭議主體是確定是否為勞動爭議的前提條件。其次,勞動爭議的內容必須涉及當事人的勞動權利和勞動義務。存在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可能會發生很多爭議,其中只有涉及勞動權利和勞動義務的爭議才是本文所言的勞動爭議。最後,勞動爭議的表現形式為爭議雙方當事人就某問題存在不同的要求或見解,並且無法達成一致。
2.勞動爭議的特徵
(1)爭議雙方當事人的地位不平等①
勞動爭議雙方分別是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從合同法的角度來講,雙方地位是平等的。但就實質而言,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是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勞動者需要遵守單位的規章制度。如果勞動者違反了單位的規章,單位可以追究勞動者的相關責任,甚至對情況嚴重者給予開除、降職等處分。從這點來看,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所處的地位明顯是不平等的。
(2)爭議處理結果具有社會效益性②
勞動糾紛往往會導致勞動者面臨失業的危險,進而增加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因此,勞動爭議處理結果除了要符合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外,還應當重視其社會效益,盡可能在兼顧雙方利益的前提下解決爭議。
(3)勞動爭議的解決要求及時便利
與其它爭議不同,勞動爭議往往涉及勞動者的基本利益,可能影響勞動者的最基本生活。如果不及時、便利的解決,往往會給勞動者帶來難以承受的負擔,同時用人單位也不願意將爭議的時間拖得太久,以免給正常生產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勞動爭議尤其要求及時且公正的解決。
(二)勞動爭議案件的特徵

1.案件數量大幅上升
由於各種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加之廣大勞動者對勞動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知之甚少,以至於近年來各種勞動爭議案件數量不斷增長。據統計,勞動爭議案件在未來仍將呈增長趨勢。
2.勞動爭議案件處理難度較大 經濟的迅速發展,勞動關系趨於復雜化,這必然會導致勞動爭議案件的處理難度增大。
一是查證難。由於勞動者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的淡薄及有些用人單位的故意所為,致使大部分的勞動者都沒有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當事人的相關權利義務不明確。在發生爭議後的訴訟中,證據材料難以確定,給法院的查證工作帶來很大難度。
二是適用法律難。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既涉及勞動法律法規,又涉及相關的勞動政策、行政法規等。當對於同一個問題的相關規定之間存在矛盾時,適用法律方面則難以把握。
三是執行難。勞動爭議案件往往涉及當事人比較多,且很多的經營者為了逃避債務或法律的制裁,隱匿藏身,或者是企業沒有可供執行的財產。因此,造成案件的執行難度較大。
二、勞動爭議案件審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勞動爭議訴訟是指當事人不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仲裁裁決,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根據勞動法律、法規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活動,是法院通過司法程序解決勞動爭議的一種手段。在我國,勞動爭議訴訟作為解決勞動爭議最終的和最具有強制力的手段,卻一直處於「無法可依」的狀態。勞動法被認為是社會法,具有公法和私法的雙重屬性,除了當事人之間平等協商,還體現國家干預的特點,與作為典型私法的民法相比,有顯著區別。法院在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時,主要適用的實體法還是勞動法,而我國目前的勞動法作為一部實體與程序兼容的法律,

7. 勞動爭議處理中舉證的技巧和方法有沒有

一、 用人單位對勞動規章制度制定和公示的舉證責任和舉證的技巧
《勞動合同法》第四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
(一)勞動規章制度對員工具有約束效力成立的條件
從《勞動合同法》第四條的規定中我們可以看出,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很多,但並不是所有的規章制度都具有勞動法律意義上的規章制度,只有符合《勞動合同法》第四條所規定的事項的制度才是勞動規章制度,也只有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四條規定的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才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規章制度,才能對員工具有約束力。
一個用人單位的勞動規章制度能不能具有法律效力有效約束員工,這要從三個方面來加以衡量:
1、要看規章制度的內容是否合法。即規章制度的內容不能與現行的法律法規、社會公德等相違背。
2、要看規章制度是否經過民主程序制定。對經過了民主程序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還要注意保留相關履行民主程序的證據。
3、要看規章制度是否已經向員工公示告知。在向員工公示和告知時,還要注意保留已公示和告知的證據。
(二)用人單位在制定和公示勞動規章制度時常見的問題
勞動規章制度是用人單位的內部「法律」,無疑是由用人單位所掌握管理的。然而,目前許多用人單位在勞動規章制度的制定、公示和管理中卻存在以下常見的問題:
1、未經平等協商程序確定。
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勞動規章制度制定應該經過平等協商程序,即要經過職工代表大會或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然後由用人單位與工會或職工代表經過平等協商確定。由此可見,勞動規章制度的制定不應該是用人單位單方面的行為。在實踐中,很多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未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未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這樣的規章制度實際上沒有法律效力。一些單位制定的規章制度雖然已經通過平等協商程序,但由於未保留書面記錄作證據,結果在發生爭議糾紛時也很容易遭到仲裁和司法機構的質疑。
2、內容不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
勞動規章的內容違反法律法規,主要是指在法律法規保護的主體條件上,勞動規章的內容、標准與法律法規的規定相抵觸。例如勞動合同中約定試用期的問題,《勞動合同法》規定試用期最長不超過6個月,這只是一個最高限定,並不是勞動合同無論期限多長,只要試用期不超過6個月就是合法的。單位制定勞動規章時,涉及到試用期問題時,就不能籠統的規定6個月的試用期,更不能讓員工先試用後再簽勞動合同。在仲裁和訴訟過程中,由於用人單位對試用期的約定無法找到法律法規和政策作依據,也就是不能提供出可以被仲裁、司法機構採信的證據,就必然會得到敗訴的結果。
3、未履行公示和告知程序。
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但是,不少用人單位的勞動規章制度都是處於秘密狀態,鎖在人力資源部管理工作者的抽屜里,只有到員工違反了規章制度的規定時,才拿出來告知員工違反了單位的規章制度。對於這種現象,只要勞動者提出異議,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就無法產生法律效力。一些單位即使有公示或告知勞動者,但由於公示或告知方法使用不當,導致證據材料沒有保留,無法向仲裁庭或法庭舉證,同樣要承擔不利的法律後果。
(三)勞動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給用人單位帶來的法律風險
勞動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包括內容違法、制定程序違法、公示程序違法。不合法的勞動規章制度,用人單位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1、在仲裁或訴訟中不能作為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的規定,規章制度必須符合「民主程序制定」、「合法」,「公示」三個條件,才可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不合法的勞動規章制度,在仲裁或訴訟中不能作為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
2、要承擔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賠償責任。
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條規定,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3、勞動者可以隨時解除勞動合同。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還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
(四)勞動規章制度舉證的技巧和方法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勞動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公示,有一個舉證責任的問題。那麼,怎樣來做好勞動規章制度制定和公示的證據保留工作呢?這里提一些建議供大家參考:
1、勞動規章制度制定和修改應嚴格履行「民主程序」,並保留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協商的相關書面證據。
從法律規定看,勞動規章制度的制定、修改流程為: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公示告知。為此,用人單位在制定和修改規章制度時,必須進行平等協商程序,並務必要留好記錄,保存好相關證據,如會議紀要、討論情況和經過、張貼公告的記錄等。因為一旦勞資雙方在勞動規章制度效力問題上發生爭議,用人單位需要舉證證明其規章制度是經過平等協商程序且曾向勞動者公示、告知,如果用人單位不事先保留相應證據,就無法證明相應的內容。
2、嚴格履行「公示程序」,在規章制度公示或告知時選擇易於舉證的公示或告知方式,並保留已公示或告知的書面證據。
規章制度是否向勞動者公示直接決定用人單位在勞動爭議案件中的勝敗,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及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規章制度只有向勞動者公示才對勞動者產生約束力。司法實踐中勞動者往往以其不知道規章制度的內容為由主張規章制度未公示,用人單位也往往無法提供已經公示的證據,很多單位本應該勝訴的案件最終敗訴問題往往就出在這里,員工的違紀行為本已經達到了規章制度中規定的解除勞動合同條件,但是員工稱不知道有這個制度,單位也無法證明曾向員工公示的證據,最終導致案件敗訴。
規章制度如何公示才更有利於今後在仲裁庭或法庭舉證?
規章制度公示與告知的方法與技巧:
(1)員工手冊發放(要有員工簽領確認);
(2)內部培訓法(注意一定要包括:培訓時間、地點、參會人員、培訓內容、與會人員簽到);
(3)勞動合同約定法;
(4)考試法(開卷或閉卷,保留試卷);
(5)傳閱法(保留員工簽名);
(6)入職登記表聲明條款(保存有員工簽名的登記表);
(7)意見征詢法(保留員工意見的簽名和書面資料)。
盡量避免如下公示方法:
(1)網站公布;
(2)電子郵件告知;
(3)公告欄,宣傳欄張貼。
從舉證角度考慮,不推薦網站公布法、電子郵件通知法、公告欄張貼法,因為這三種公示方式都不易於舉證。
3、對於已經存在的勞動規章制度進行合法性審查,從內容和程序兩個方面加以補正。對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要進行修訂或刪除,甚至推倒重來,並重新履行法定程序,以使其具有法律效力。

閱讀全文

與勞資糾紛處理技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