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繼承侵權糾紛案例

繼承侵權糾紛案例

發布時間:2022-01-10 12:21:16

⑴ 房產繼承糾紛如何處理,房產繼承訴訟案例

1、要確定管轄法院,需要到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2、要收集被版繼承人死亡證明、權原告與被繼承人的親屬關系證明、房產的證明;3、整理起訴狀等訴訟材料;4、到管轄法院立案,交納起訴費。如果是被告:收到原告起訴的訴訟材料後,首先審查受訴法院是否有管轄權,是否需要提出管轄異議,確認有管轄權的情況下針對原告的訴訟請求及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提出答辯意見。其次要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收集對自已有利的證據來反駁對方的訴訟請求。

侵權責任法對繼承權糾紛有哪些規定

侵權責任法已經失效,新制定的《民法典》保護繼承權。根據民法典侵權責任篇相關規定,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條
國家保護自然人的繼承權。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條
本編調整因侵害民事權益產生的民事關系。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⑶ 發生繼承權糾紛怎麼解決,繼承糾紛該到哪個法院起訴

一、發生繼承權糾紛怎麼解決
繼承糾紛是被繼承人死亡後,因爭執死者的遺產而發生的糾紛。如因繼承權、繼承順序、遺產分配份額等發生爭議,都屬於繼承糾紛。繼承糾紛可分成兩類:一類是非侵權糾紛,如繼承人僅對遺囑的效力、遺產的范圍和數額、繼承人的范圍和順序等問題認識不一而產生的糾紛。另一類是侵權糾紛,即因發生侵害繼承權、受遺贈權的行為。
(一)自行協商
繼承糾紛發生後,相關當事人可以在完全自願的基礎上,通過互諒互讓,就遺產分割的時間、辦法和份額協商達成一個各繼承人都願接受的協議,然後按協議分割遺產。協商雖然是在產生糾紛的當事人雙方之間進行,但也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1、平等自願原則。協商不是法定的解決民事糾紛的必經程序,在雙方當事人都同意的情況下,才能適用。達成的協議也必須基於雙方當事人自願。
2、合法原則。經協商達成的協議本身也要合法,否則無效。值得注意的是,當事人在協商處理繼承糾紛時,可以放棄自己的權利,對此不能按違法對待。
3、不損害國家、社會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原則。當事人不得為達成協議,為了各自的利益而損害國家和社會的利益,或者侵害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否則不受法律保護。
(二)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
人民調解委員會是群眾性組織。在發生繼承糾紛後,如有關當事人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經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達成協議以後,各當事人都應當自覺遵守和履行。
(三)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繼承糾紛發生後,經協商不成時,可以不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經過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不成協議的,任何一方也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
二、繼承糾紛該到哪個法院起訴
(一)一般案件確定管轄法院的原則
民事案件中,我國確定管轄基本是遵循「原告就被告」的原則,特殊情況下,也可以在原告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法院管轄(民訴第22條)。也就是說,民事案件一般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但如果被告住所地和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被告經常居住地法院管轄。
被告住所地一般是指被告的戶籍所在地,法人的住所地是指法人的主要營業地或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被告經常居住地是指被告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是已經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
(二)繼承案件確定管轄法院的原則
如果依照原告就被告的原則,當某繼承人提起繼承糾紛時,就應當在其他幾個繼承人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法院起訴,但依據我國民訴法第三十三條規定:下列案件,由本條規定的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1、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的法院管轄;
2、因港口作業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的法院管轄;
3、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由此可見,我國繼承案件管轄不是遵循「原告就被告」的原則,而是適用專屬管轄:即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的法院管轄,或主要遺產所在地法院管轄。被繼承人(即去世的人)死亡時的住所地法院,僅指住所地法院,並包括經常居住地法院,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

⑷ 該案是繼承糾紛還是不當得利糾紛

1、本案不應定為返還財產糾紛,因為返還財產糾紛是最高法院原來設立的案由,在2011年新頒布的《案由規定》中已經沒有了這一案由,故不應定為返還財產糾紛。
2、本案也不應定為法定繼承糾紛,因為本案侵權車主賠償款不屬於李乙的遺產,不存在對這些賠償款發生繼承的情形。所謂遺產,應當是死者生前即已取得的財產,而爭議的財產是李甲因車禍死亡而由侵權方向死者近親屬支付的賠償款,賠償款發生時李甲已經死亡,所以不能作為遺產處理,也就不能定為法定繼承糾紛。
3、本案應定為不當得利糾紛。因為本案中李甲領取並佔有了屬於李乙父母的財產,是侵犯了其父母的權益,同時李甲取得上述財產沒有法律上的依據,屬於不當得利。不當得利按產生事實上的原因可以分為兩大類:給付不當得利和非給付不當得利。給付不當得利是指基於給付所產生的不當得利,在這種不當得利中,受益人的所得利益是受損人給予的,也就是說這種不當得利是受損人自己的行為造成的。非給付不當得利是指非因給付所產生的的不當得利,主要包括侵害他人權益不當得利、支出費用不當得利和求償不當得利。本案中甲的行為是不當得利與侵權的競合,應當定位不當得利糾紛。

⑸ 急急急~~~~~關於遺產繼承財產糾紛及侵權!!!!!!

1、婚前房屋屬於男方個人財產,配偶可以和其公婆共同繼承。
2、車輛問題,如果女方沒有證據證明財產已經轉移到他人名下,則無法分割。
3、至於其變賣車輛一事,要看是否違反了車管管理所的相關規定。

⑹ 是遺產繼承還是侵權糾紛

比如一個人死了,有幾個繼承人無法就遺產分配達成協議,就是遺產繼承糾紛。

⑺ 繼承糾紛的民事案件中可以有侵權行為的訴訟標的嗎

當然可以,遺產被第三人佔有而拒不歸還就屬於這種情況!

⑻ 財產繼承權的侵權行為

判斷的依據:如果這個撫恤金是明確發放給個人的,即與其個人的身體有關,則是其個人財產。不過依你所述,是因為特殊貢獻而產生的,從情理上分析,不太可能是什麼撫恤金之類的,應當是特殊津貼或獎勵更合適,那應當是夫妻共同財產。
另外,你說的撫恤金,是被繼承人在婚姻存續期間的勞動所產生的附加值,既然法無明文規定是屬於個人財產的,原則上視為夫妻共同財產。
一、婚姻法第十七條解釋:【夫妻共同財產】
第十七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十一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下列財產屬於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的「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一)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取得的收益;
(二)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
(三)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養老保險金、破產安置補償費。
第十二條婚姻法第十七條第三項規定的「知識產權的收益」,是指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實際取得或者已經明確可以取得的財產性收益。
三、婚姻法第十八條解釋:【屬於夫妻一方的財產】
第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是個人財產。
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是有著極強的人身專屬性的財產權利,是專用於傷殘人員治療疾病或其今後的生活費用,為了保障民事主體生存能力不至於因為離婚而受到威脅,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不能成為夫妻共同財產的一部分。否則,一旦離婚涉及財產分割可能致使傷殘人員處於極為不利的困境,使法律設立賠償金的意義無法實現。
五、軍人的傷亡保險金、傷殘補助金、醫葯生活補助費,是個人財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13條規定:「軍人的傷亡保險金、傷殘補助金、醫葯生活補助費屬於個人財產。」這既是對《婚姻法》第18條第2款的補充,也體現了《婚姻法》一貫堅持的保護軍婚,維護軍人利益的特殊的價值取向。傷亡保險金、傷殘補助金、醫葯生活補助費本身就有極強的人身專屬性,而軍人的傷亡往往是和國家利益緊密聯系的,因此軍人在婚姻家庭關系中的利益就應得到特別的維護和照顧。另外,一般情況下,軍人傷殘保險金應當屬於個人財產,而不能作為夫妻共同財產處理。

閱讀全文

與繼承侵權糾紛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