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阿爾泰山是中國與哪個國家的分界線
阿爾泰山有中國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的交界線,其中與俄羅斯和蒙古的交界最長,友誼峰正是俄羅斯,蒙古和中國三國的友誼象徵.
❷ 阿爾泰山位於哪四個國家交界處
阿爾泰山脈位於中國、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四國的邊界線上。
❸ 中國與俄羅斯的分界線是山脈還是河流啊啊啊
中俄分界線的東段主要以河流為界,中俄分界線的西段主要以山脈為界。
從地理上看,俄羅斯位於30°~180°E,50°~80°N,地跨歐亞兩洲,位於歐洲東部和亞洲大陸的北部,其歐洲領土的大部分是東歐平原。其東南面與我國相鄰。
其中,中俄東段邊界線主要以河流為界,大體上由額爾古納河、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構成。至於中俄西段邊界線,則是由阿爾泰山脈的一小段構成的。
(3)阿爾泰邊界糾紛擴展閱讀
俄羅斯的地理特徵有:
1、俄羅斯的陸上鄰國:
陸地鄰國西北面有挪威、芬蘭,西面有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白俄羅斯,西南面是烏克蘭,南面有喬治亞、亞塞拜然、哈薩克,東南面有中國的黑龍江省、蒙古和朝鮮。
2、俄羅斯的海上鄰國:
俄羅斯還與日本、加拿大、格陵蘭、冰島、瑞典和美國隔海相望。
3、俄羅斯西部幾乎全屬東歐平原,向東為烏拉爾山脈、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北西伯利亞低地和東西伯利亞山地、太平洋沿岸山地等。西南聳立著大高加索山脈,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
❹ 《中俄邊界條約》割讓了哪裡又有誰知道
1864年10月7日(同治三年9月7日)沙皇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割佔中國西北地區領土(今稱外西北)的不平等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又稱《塔城議定書》。沙俄由此割佔中國西北部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齋桑淖爾(今齋桑泊)南北44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此地區現歸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及俄羅斯的阿爾泰共和國、圖瓦共和國所有。——常識歷史篇。
❺ 烏魯木齊人自駕去阿爾泰地區要辦邊境通行證嗎
你好,你從烏魯木齊自駕阿勒泰,帶上暢行碼和身份證還有錢就OK了,不需要邊境通行證。
希望我的解答能夠幫助到你。
❻ 新疆阿勒泰與哪幾個國家接壤
阿勒泰位於新疆北部。西北與俄羅斯、哈薩克交界,東北與蒙古人民共和國接壤,邊境線長達1100多公里。北部有阿勒泰山脈,南部是准噶爾盆地。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屬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寒冷區。
春季多風,夏季多雨,秋季涼爽,冬季寒冷而漫長。境內有額爾齊斯河和烏倫古河兩大水系。額爾齊斯河是我國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烏倫古河是內陸河素有「北國漁鄉」之稱。
❼ 中國都和哪些國家存在邊界問題
據中國外交權威人士透露,在十四個接壤國中,中國已與其中的十二個簽訂邊界條約或協定,劃定邊界約佔中國陸地邊界線總長度百分之九十。此外,目前尚余印度和不丹兩國未解決邊界糾紛,但談判正朝積極方向發展。 香港報章今天引述外交界人士指出,中國政府成立五十多年來,中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及睦鄰友好外交方針指引下,解決九成陸地邊界糾紛。 中國是世界上陸地邊界線最長和鄰國最多的國家,也是邊界情況最復雜的國家之一。其陸地邊界總長兩萬兩千多公里,按逆時針順序分別是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越南等十四個國家接壤。 據報導,中國解決邊界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時期,一是上世紀六零年代,中國先後與緬甸、尼泊爾、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國簽訂邊界條約或協定;另一個時期是上世紀九零年代至今,中國與俄羅斯、寮國和越南以及新獨立的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等國解決邊界問題。 外交界人士表示,中印兩國外交關系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邊界問題。他指出,早日解決中印邊界問題,可消除兩國關系中的障礙和隱患,有利於創造良好周邊環境,實現兩國互利共贏發展目標。 至於地理上究竟是按哪條線為基礎來談的問題,中國外交界人士稱,歷史上中印之間從未劃界。現在有實際控制線和傳統習慣線,須綜合考慮。 中印邊界長約兩千公里,分為東、西、中三段,雙方爭議地區約十二萬五千萬平方公里。其中,西段的阿克賽欽地區一直為中國控制,而東段的九萬平方公里自上個世紀五零年代後期為印度進占。 外交界人士還指出,中國與不丹之間的邊界會談從未停止。中國希望早日和不丹建立外交關系。中不邊界長約六百公里,從未正式劃定。 南亞問題專家表示,由於某些國家的阻撓,中國與不丹之間沒能就邊界問題達成最終協定。但中國和不丹之間肯定會盡力去解決這個問題,畢竟保持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符合雙方的利益。 中印邊界 1954年,印度政府修改了官方地圖,把中印邊界東段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作為已定國界,佔領了屬於中國的9萬平方公里地土。加上在中段和西段侵佔的土地,印度共侵佔中國領土12.5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中國一個福建省。 1962年10月,印度總理尼赫魯向軍隊下達了「將中國軍隊趕出去」的命令,中印邊界戰爭爆發。中國軍隊被迫進行了不到10天的閃電戰,大獲全勝。隨後,中國軍隊單方面宣布停火,主動撤退到中印實際控制線後20公里。印方卻不理會中國的善意舉動,拒絕談判,並重新佔領了中國軍隊撤出去的中國領土。 中蘇邊界 上世紀60年代,中共和蘇共兩黨因為意識形態分歧,關系破裂,導致1964年舉行的中蘇邊界談判破裂。隨後,雙方在東北和西北邊界摩擦不斷,並於1969年3月在烏蘇里江的珍寶島上發生中蘇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武裝沖突,不分勝負。雙方於當年10月恢復邊界談判,但同時在邊境各自囤積重兵,長期處於軍事對峙狀態。中蘇對抗導致中美接近,最後形成冷戰時期美、蘇、中的大國三角關系。 中越邊界 從1974年開始,越南當局在中越邊境不斷製造挑釁事件,僅1978年就入侵中方邊境1100多起。1978年9月至1979年2月的半年時間里,越南在邊境地區侵佔中國領土達160餘處。 1979年2月17日,中國軍隊在中越邊境全線發起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在17天作戰中,突入越南軍隊防禦縱深20~40公里,攻佔了越方4個省的21個縣(市)。3月,中國軍隊全部撤回中國境內。但中越邊境沖突並沒結束。1981年5月,中方開始收復法卡山、扣林山地區的作戰。1984年4月,中方開始收復老山地區的作戰。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中越雙方才完全罷兵。 同周邊國家走向全面和解 自中越武裝沖突結束至今,中國與周邊國家在邊界問題上進入全面和解階段,所有的邊界糾紛都通過談判解決,避免軍事沖突和對抗。 和平時代始自上世紀70年代末,那時起,與中國發生過武裝沖突的3個國家先後與中國和解。 促使中國改變策略的主因是,鄧小平否定了世界大戰隨時可能爆發的判斷,制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策,希望有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 1979年,中印關系開始正常化。從1981年起,兩國商定輪流在北京和新德里舉行邊界問題談判。目前,兩國談判代表已經提升到副部長級。 1987年,中蘇再次恢復邊界談判,並在以後的17年裡先後簽訂一系列協定,確定了雙方的全部邊界線。 中越陸地邊界談判歷時22年,至2003年底,雙方勘界立碑進程已過半。今年6月,中越雙方交換了《中越兩國關於兩國在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劃界協定》及《中越北部灣漁業合作協定》。中國第一條海上邊界線正式產生。 對於南海島嶼和海洋權益爭端,鄧小平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了「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中國政府遵照這一原則與同邊國家達成了諒解。
❽ 新疆阿勒泰哈吧河邊境是那個國家
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哈巴河縣位於阿爾泰山南麓,自治區最西北邊緣,西與哈薩克、北與俄羅斯接壤,邊境線長320公里。
❾ 阿爾泰山及北塔山地區
阿爾泰山,蒙語意為「金山」,因有金礦得名。面積59017.65km2。山地發育有哈巴河、布爾津河、喀拉額爾齊斯河、青格里河等15條較大河流,它們均自北向南流注額爾齊斯河,額河自東南向西北流出國境,是我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布爾津河上游的喀納斯湖湖水清澈,湖岸森林草原茂盛,風景優美。
一、阿爾泰山凍融-流水作用中高山區
位於阿爾泰山海拔1500m以上中、高山區,面積26142.0km2。包括:①海拔1500~2400m以流水侵蝕作用為主的中山帶,這里降水量為400~600mm,有茂密的森林、草地,植被覆蓋度約70%以上,水系發育,河谷深切,峽谷切深達1000~1500m,地形起伏大,且陡崖較多,對公路建設不利。這里有著名的喀納斯湖,為旅遊勝地。②海拔2400m以上冰雪作用高山區,其中2400~3200m冰緣作用帶發育多年凍土和季節凍土,凍融作用強烈,緩坡地和平地生長高山草甸植物,夏季有融凍泥石流發生;陡坡地則基岩裸露,多節理易發生碎落。海拔3200m以上山地終年由冰雪覆蓋,部分山峰岩體裸露。區內主要包括如下山地。
(一)奎屯山-賓迪爾套山
兩山聯為一體,山脊線為國境線,它的西、北、東三面分別為俄羅斯、哈薩克和蒙古,南以阿克庫勒湖-布德烏哈那斯河和哈爾薩拉根高勒一線為界。山地大致呈東西走向,長34km,寬10~20km,海拔2200~3000m之間,3000m以上山峰有19座,最高的友誼峰(4374m)就在這里。山體由震旦-寒武紀地層和華力西晚期鉀質花崗岩、二長花崗岩、鹼性長石花崗岩組成。北西、北北東向斷裂發育。阿克庫勒湖以上的喀納斯河與布德烏哈那斯河北岸支流穿越山地,河流源頭發育有現代冰川、高山草原,草甸生長良好,河谷中森林茂密。
(二)那爾森套山-歐勒滾乞格拉套-木孜套山-喀納斯套山
山脊線(國境線)以北為哈薩克,南與白哈巴-哈拉開特一線為界,西為阿克哈巴河谷地,東為喀納斯河與喀納斯庫勒湖。山地總體呈東西走向,但也有呈近南北走向的加格爾套山、阿克土爾滾、喀納斯套山、科克賽依山、曲卡也希山等,它們聯為一體,界線不清。整個山地東西長46km,南北寬22~49km,海拔2000~3000m,3000m以上的山峰有15座,最高的加格爾套山峰達3866m。
山體由大面積的震旦-寒武紀地層和少量奧陶系,與華力西晚期鉀質花崗岩、二長花崗岩、鹼性長石花崗岩和加里東中期斜長花崗岩組成,其中木孜套山峰為燕山期二長花崗岩、白雲母花崗岩構成,山間谷地內為第四紀砂礫石層。山地有北北西、北西、北東、東西多方向斷裂存在,可能是山地走向多變的原因。山地發育有克汀唔松、希外持、托洛姆托、那倫、阿格迪阿仁、歐勒滾、卡拉迪爾、阿庫里滾、阿克土爾滾等31條小河流,水網密集。3000m以上的山地為冰雪覆蓋,現代冰川發育,為河流主要水源地之一,3000m以下的亞高山草甸、草原、森林生長良好。科爾恰特、抗達阿希立外阿門、哈拉開特等谷地可見沼澤草甸。
(三)托普色克套山
包括烏蘭哈特、色姆卡、阿拉珊套山等。各山之間無明顯界線。山地北為阿克庫勒湖至布德烏哈那斯河谷,南為奧得那克阿拉珊阿仁河谷與禾木河谷,西為喀納斯河谷與哈拉斯庫勒湖,東部國界線以外為蒙古國,山地呈東西走向,長76km,寬14~46km,海拔1400~3000m之間,3000m以上的山峰有32座,最高的托普色東部山峰達3869m。
山體由震旦-寒武-泥盆紀地層,和海西中期花崗岩,晚期鉀質花崗岩、二長花崗岩、鹼性長石花崗岩與加里東中期斜長花崗岩等組成。北西、北北西、北東向斷裂發育。山地分布有托托普色克阿仁、殼瀑洛葯克土爾滾,喀拉給牙艾肯、蘇木河及其支流、塔里克列克河等43條小河,水網密集。霍洛右克一帶發育有大量冰川,為河流水源地之一。山區可見下恨諾爾湖、喀拉高庫爾諾爾湖,阿爾滾沙拉,土爾滾,傑鐸哈鐸諾等30餘個高山小湖泊,湖泊周圍為沼澤地。亞高山區生長有良好的草甸草原,河谷內雲杉、樺樹茂盛,草場優美。
(四)沙勒哈木爾山-阿玉的山
北以白哈巴至哈拉開特一線和喀納斯河谷至布爾津河谷為界,西南以春古爾-海流灘-烏茲爾圖等串珠狀盆地至哈巴河谷地為界。山地呈北西—南東走向,長66km,寬36~45km,海拔1000~2800m,2800m以上的山峰有6座,最高的沙勒哈木爾附近山峰達3083m。
山體由震旦-寒武及泥盆紀地層,與華力西中期花崗岩、斜長花崗岩,華力西晚期鉀質花崗岩、二長花崗岩、鹼性長石花崗岩等組成。北西、北北東、東西向斷裂發育。山地分布有哈圖、鐵列克德、茂易特、扎爾邊奈努依溪,特列索坎溪、阿克昆格依提溪等18條小河。山區河谷窪地有片狀沼澤,山地可見良好的草甸、草原和森林。
(五)沙卡勒山-科克哲提他烏
北以哲普基列克至扎格斯台溪和卡拉依里克河谷為界,南和東為蘇木大依雷克河,西為布爾津河。山地呈北西走向,長46km,寬20~36km,海拔1000~2500m,2500m以上的山峰有12座,沙卡勒峰最高達2750m。
山體由震旦-寒武紀地層,與華力西早期花崗岩、中期花崗岩、斜長花崗岩、晚期鉀質花崗岩、二長花崗岩、鹼性長石花崗岩以及少量燕山期二長花崗岩、白雲母花崗岩等組成。東西,北西向斷裂發育。山地分布有哲普基列克河、土爾蓋提溪、烏拉斯提溪、阿克布拉克溪等12條。河源有大片沼澤草甸,山地草場、森林生長優良,唯河谷狹窄,交通不便。
(六)依來克山-沙里雀克山-鐵美爾巴坎他烏-阿斯他烏賽他烏
北為蘇木大依雷克河谷,南以春古爾盆地至克木齊盆地一線為界,西為布爾津河谷,東以烏爾庫克蘭河谷與中蒙邊境線為界。山體呈北西—北東走向,長114km,寬20~32km,海拔1000~3000m,西段較高峰達2876m,東段3000m以上的山峰有19座,中蒙邊境線溫多爾海汗山最高峰達3914m。
山體由震旦-寒武、志留、泥盆紀地層,與華力西中期花崗岩和晚期鉀質花崗岩、二長花崗岩、鹼性長石花崗岩,燕山期二長花崗岩、白雲母花崗岩等組成。北西及少量東西向斷裂發育。山地分布有庫爾克溪、克秋布拉克溪、卡蘭古提溪、卡拉克達依、塔拉克賽依、烏爾莫蓋提河、牙拉姆別提賽依、克茲爾孔貴賽依、阿司倒卡、提克布拉克、阿祖巴依河、庫爾提溪、阿拉加提溪、治別依提溪等25條小河,山地東段河流多沼澤、小湖泊,溫多爾海汗山一帶有現代小冰川,為河流水源地之一。山地森林茂盛,草場優良。
區內由於緯度偏北寒冷,冬季漫長,積雪時間長且厚度大,交通不暢;山區河谷切深坡陡,道路迂迴,夏季崩塌、滑坡時有發生,對公路交通有不利影響。
二、阿爾泰山乾燥-半乾燥作用低山丘陵區
位於阿爾泰山海拔1000~1500m低山及丘陵區,面積21520.3km2。年降水量為200~300mm,斷層及層狀地形明顯,山頂起伏呈渾圓狀,切割深度500m左右,以乾燥或半乾燥作用為主,坡面生長有半荒漠灌叢或荒漠草地。主要包括如下山地。
(一)克森阿什奇克山-囤倫套山
北部山體位於哈薩克境內,山地南部為山麓平原,西起阿拉克別克河,東止哈巴河至也拉曼一線(為北北西向斷裂線)。山體呈東西走向,長59km,寬12~40km,海拔600~1900m之間,為低山丘陵。
山體由泥盆、石炭紀地層與華力西中期花崗岩、閃長岩、輝石閃長岩、輝綠岩、輝綠玢岩等組成。北西、北北西向斷裂發育。山地分布有別列則克河、哈巴河及其支流計16條。哈巴河河谷狹窄,峽谷、嶂谷發育,山地海拔1400m以上生長有片狀針葉林,草原優良,1400m以下較乾旱,為荒漠草原。
(二)契巴拉尕什-庫特斯角諾山
北東為海流灘—瓊庫爾—喀拉塔斯串珠狀盆地,南西為沿斷裂發育的薩拉爾鐵列克河谷與山麓平原,西起烏茲爾圖,東止克蘭河谷。呈北西—北北西走向,長147km,寬8~22km,海拔600~1700m之間,巴揚卓勒克處達1782m。
山體由少量泥盆紀地層與大量華力西中期花崗岩、閃長岩、輝石閃長岩、晚期鉀質花崗岩、二長花崗岩、鹼性長石花崗岩等組成。北西、北北西向斷裂發育。山地分布有也拉曼、勃拉德、庫木達爾勒克、布爾津河、阿克哈克烏、阿維灘等9條河流,可見零星泉水出露。山地除西段巴揚卓勒克、契巴尕什兩地有小片森林分布外,其餘為乾旱或半乾旱剝作用山地,植物稀疏或貧乏。
(三)烏齊里克他烏
北為烏魯木蓋提河谷及中蒙邊界,南以阿勒泰至康布鐵堡一線為界,西為烏爾庫克蘭河谷,東是哈拉額爾齊斯河谷。山體總體呈北東—北北西走向,長58km,寬16~42km,海拔1400~3000m之間,3000m以上的山峰有14座,中蒙邊境線上最高峰達3332m。
山體由志留、石炭紀地層,與華力西期花崗岩、晚期鉀質花崗岩、二長花崗岩、鹼性長石花崗岩等組成。北西、北北西及東西向斷裂發育,山地分布有烏爾墩賽依、鐵留白賽依、烏里庫杜爾貢河、小克蘭河、寒得寒薩依、昆古依特、柯克薩依、輝騰阿爾等17條河流。2400m以上的山地可見小湖泊及沼澤地,高山草甸生長良好,2400m以下生長有片狀森林,草場優良。
(四)加依魯薩依
北為中蒙邊境線,南止喀納額爾齊斯河與卓路特河谷匯合處,西是喀納額爾齊斯河谷,東為卓路特河谷。山地呈北北西走向,長50km,寬14~33km,海拔900~3000m,北部3000m以上的山峰有6座,吾士布拉格大坂處達3068m。
山體由志留、石炭紀地層,與華力西中期花崗岩,晚期鉀質花崗岩、二長花崗岩、鹼性花崗岩等組成。北西西、北西及東西向斷裂發育。有寶石、雲母采礦場多處。山地草甸、森林草原優良,各礦點和牧場與阿勒泰市通公路。
(五)吉列克他烏
北起中蒙邊境,南以庫爾圖至富蘊縣北斷層崖一線為界,西為卓路特河谷與喀拉額爾齊斯河谷,東為喀依爾提河谷。山地總體呈北北西走向,長102km,寬32~54km,海拔1200~3000m,北部3000m以上的山峰有27座,中蒙邊境線上的最高峰達3436m。
山體由石炭、泥盆、志留、奧陶及薊縣系,與華力西早期花崗岩、中期花崗閃長岩、晚期鉀質花崗岩、二長花崗岩、鹼性長石花崗岩等組成。北西、北北西、北西向斷裂發育。山地分布有小土爾根河、庫爾木圖、庫木阿拉散、巴利爾斯、結別特、庫爾圖、庫衛、塔斯比伊克都爾根的25條河流,海拔2000~2400m段山地河網密集。有庫木阿拉散等溫泉多處,高山冰磧湖10餘個。3200m以上的山峰有少量冰雪覆蓋。高山草甸良好,中山帶森林茂密、草場優良,低山帶為荒漠草原。有采礦點、伐木場近10處。
(六)克孜勒別特山
北以庫爾圖—巴什爾克—康里克台一線為界,南以額爾齊斯河谷為界,西起克蘭河至錫泊渡一線,東止富蘊縣城西部。山體呈北西走向,長110km,寬14~41km,海拔700~1300m,喀納額爾齊斯河東約6km處達1514m,為低山丘陵。
山體由泥盆、石炭紀地層,與華力西中期花崗岩、晚期鉀質花崗岩、二長花崗岩、鹼性長石花崗岩等組成。北西西、北西及北東向斷裂發育,有阿克塔斯、沙爾布拉克、喀納額爾齊斯河、庫爾圖、蘇普特河等河流穿越山地,可見零星泉水分布,為乾燥剝蝕山地,植物稀疏或貧乏。
(七)卡拉卓勒塔烏
北起中蒙邊境,南至可可托海盆地,西為喀依爾提河谷,東為額爾齊斯河谷。山地總體是北北東走向,長62km,寬18~35km,海拔1400~3300m,3300m以上的山峰有11座,阿爾善土大坂附近山峰高達3659m。
山體由石炭、泥盆、奧陶紀地層,與華力西中期花崗岩、斜長花崗岩及少量燕山期二長花崗岩、白雲母花崗岩等組成。山體北西、北北西、北西西向斷裂發育。山地分布有正格河、納彥特、烏勒步昆克依特、喀什克爾特、庫斯特、喀拉努爾、阿依烏薩依等19條河流,河流有10餘個規模不大的冰磧湖泊,庫馬蘇附近有少量冰川積雪。高山有良好草甸,中山陰坡與河谷生長片狀森林,草原優良,南部山地為礦山開采地方。
(八)阿爾沙特山
北起中蒙邊境線,南以吐爾洪盆地南緣至川塔依什勒克一線為界,西起額爾齊斯河谷,東止青格里河谷。山體呈北北東走向,長72km,寬30~42km,海拔1400~3300m,3300m以上的山峰有26座,都新烏拉最高峰達3876m。
山體由石炭、泥盆、奧陶紀地層,與大量華力西中期花崗岩、斜長花崗岩及少量二長花崗岩、白雲母花崗岩等組成。北西向斷裂發育。山地分布有加勒格孜阿嘎希河、賽依里肯河、土爾根河、烏里土爾根河、阿克布拉克河、塔依特河崐、卓勒薩依、鐵列克特、庫吉爾特、貝列符特河、庫吉爾特河、阿爾沙特等19條河流,河源有小冰磧湖、泉水,中蒙邊境山脊山峰有小規模冰川分布。2400m以上山地生長有亞高山草甸,2000~2400m中山陰坡及河谷生長片狀森林,陰坡草場良好,2000m以下為半乾燥或乾燥剝蝕山地。
(九)喀拉布臘他烏-庫斯他烏
北部與東部為中蒙邊境線,南以阿爾曼鐵山東谷地為界,西為大青格里河谷。山地由東西、南北、北西向山系組成,其間無明顯界線,總體呈北北西走向,長158km,寬32~73km,海拔1200~3300m,3300m以上的山峰有21座,北部達拉大坂附近最高峰達3659m。
山體由古、新近紀、侏羅、二疊、石炭、泥盆、奧陶紀地層,與華力西中期花崗岩、斜長花崗岩、閃長岩、輝石閃長岩,晚期鉀質花崗岩、二長花崗岩、鹼性長石花崗岩和燕山期二長花崗岩、白雲母花崗岩等組成。北西、北北西向斷裂發育。山地分布有阿尤達拉、托申、他烏查干高勒、布克特河、川帶依、小青格里河、塔拉特、沙干高勒、大沙爾布拉格溝等15條河流。查干郭勒登庫勒位於他烏查干高勒河上游,小青格里河上游有沃爾塔庫勒、什巴爾庫勒等湖泊,以及大片沼澤地。山地北部高山草甸生長良好,陰坡有小片森林,草場優良,南部低山丘陵乾旱,植物稀疏貧乏。
(十)卡拉先格山
呈北西—南東走向,長40km,寬10~15km,面積約310km2。山地海拔1700~2000m,最高的阿爾曼特2145m。布爾根河與青格里河匯流成烏倫古河穿越山地。地層為石炭、泥盆系與少量海西期花崗岩侵入體。山地乾燥剝蝕作用強烈,植物稀少或光禿。
區內有山間斷陷盆地如沖呼爾、海流灘、可可托海、吐爾洪、青河等,盆地內堆積有第四紀鬆散沉積物,有沖積平原、洪積平原等,地形大多平坦,可見沼澤、草甸,多軟土。山間盆地地形平坦,土質優良,水源方便,是農牧業發展的好地方。區內緯度高,冬季寒冷,富蘊的極端最低氣溫達-50.8℃,為全國最低記錄,積雪厚20~80cm,寒凍對道路交通不利。在哈巴河縣和布爾津縣境內局部地方分布有黃土,黃土有濕陷性的問題。
區內由於坡面植被稀少,碎石遍布,夏季突降暴雨易形成山洪泥石流阻礙公路交通,如阿勒泰市東部烏拉斯台溝和將軍山溝曾分別於1984年、1989年、1990年、1993年、1998年等多次暴發泥石流,致使交通中斷和城市受災。2003年7月7日,富蘊縣沿山一帶降暴雨量達30mm,致使富蘊縣城至可可托海鎮K9~K19公里段新建柏油路被山洪泥石流嚴重沖毀,吐爾洪鄉和喀拉通鄉22間民房被沖毀,危房有30多間,鄉村道路、渠道、農田嚴重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600多萬元。
區內冬季時間長,寒冷,路面易凍脹或凍裂,若降大雪則路面積雪交通不暢;夏季偶降暴雨形成山洪泥石流危害綠洲及城鎮,使道路交通受阻或中斷。
三、北塔山及諾敏戈壁
本區面積31910.4km2。指阿克達拉台地以東、卡拉麥里、北塔山及其以東斷塊山和諾敏戈壁等丘陵及平原,海拔500~3000m,高差500~1000m,由中生代基岩組成,植物稀少,以乾燥剝蝕作用為主,岩體裸露,坡角處有鬆散堆積物,丘間窪地堆積有礫石及細土物質,生長荒漠植物,局部為鹽鹼地。
受北西西—南東東向斷裂構造的影響,形成一系列斷塊山地和谷地,乾燥剝蝕和風蝕強烈,發育有許多干溝。丘陵被分割為淺丘地形,並覆蓋殘積、洪積物。低山、丘陵前緣為乾燥洪積、風蝕平原,地表覆蓋有薄層礫石和岩屑。平原區風蝕地貌發育,有風蝕窪地、風蝕槽、風棱石、風蝕城堡等。部分窪地中有龜裂地和鹽鹼地。
北塔山海拔最高達3290m,山地比較濕潤,除山地西段迎風坡有零星森林分布外,其餘均為乾燥剝蝕低山丘陵,植物稀疏,岩體裸露,山前洪積平原發育,有零星泉水出露。山地牧草良好,為阿勒泰地區重要冬牧場之一。
卡拉麥里山最高海拔1472m,由低山、丘陵、台地、戈壁構成。山體為海西期褶皺基底,由古生代的沉積岩及火山岩組成,在南部邊緣有中生代的砂岩分布,山地較低矮,乾燥作用強烈,諸如乾燥剝蝕低山丘陵,干溝、風蝕窪地等乾燥地貌廣泛發育。山麓為洪積物堆積,窪地內有龜裂地或鹽土。山地地表裸露,植物稀少,唯泉水出露和洪積扇緣泉水溢出帶,是麻黃、紅柳、駱駝刺、梧桐等植物生長的地方,為黃羊、野兔等野生動物的棲息場所。
諾敏戈壁位於卡拉麥里山以東,是東天山和阿爾泰山東南支之間的山間盆地,海拔500~1000m之間。盆地內古、新近紀地層和第四紀洪積砂礫石廣泛分布,東北部丘陵低山的基底由古生代火山岩、灰岩、砂岩和頁岩組成,山體呈殘丘起伏狀。這里僅有一條發源於天山的伊吾河(澇馬河)自南向北以少量地下水的形式流入淖毛湖。湖區可見少量蘆葦植物。三塘湖盆地地勢低窪,是長240km的戈壁所在地,除局部泉水出露外,地表幾乎為無徑流區,風蝕、風積作用強烈,山麓為乾燥洪積平原,古、新近紀紅層之上可見風蝕殘丘、方山、凹地,風積沙丘、礫丘、風蝕平原等乾燥地貌頗為發育。在三塘湖和淖毛湖一帶可見灌叢沙丘及胡楊,其他地方植物稀少,為不毛之地。另外,該區風蝕作用十分強烈,分布有礫石質沙丘(相片35)和雅丹。
區內氣候乾旱,缺少水源,植物稀少,生態脆弱。古、新近紀泥岩遇水軟化,易使道路泥濘,需注意地基沉降問題;木壘北山一帶煤層深厚,過去曾發生煤自燃地方地層松軟,有安全隱患;三塘湖、淖毛湖等地方有風沙危害。
❿ 俄羅斯和中國的黑龍江相隔著一個江,這個江叫什麼
俄羅斯和中國的黑龍江相隔著一個江,這個江叫烏蘇里江。
蘇里江是中國黑龍江支流,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河。上游由烏拉河和道比河匯合而成。兩河均發源於錫霍特山脈西南坡,東北流到哈巴羅夫斯克(伯力)與黑龍江匯合。長909公里(565英里),流域面積187000平方公里(72200平方英里)。 江面寬闊,水流緩慢。
主要支流有松阿察河、穆稜河、撓力河等。幹流有一長段曾引起中蘇邊界糾紛(1969年),1977年雙方制定在中蘇國境水域的航行規則。烏蘇里江有5個月左右封凍期。烏拉河口以下可通航。
(10)阿爾泰邊界糾紛擴展閱讀:
烏蘇里江劃分:
1991年蘇聯解體,先前的中蘇東段邊界原封不動地變成了中俄東段邊界,而原中蘇西段邊界中則只留下了50多公里的中俄邊界,其餘變成了中國和哈薩克、中國和吉爾吉斯斯坦、中國和塔吉克的邊界線。
從地理上看,中俄東段邊界線主要以河流為界,大體上由額爾古納河、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構成。此次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涉及的黑瞎子島和阿巴該圖洲渚,前者為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夾角之間的一個小三角洲,處在中國的東北角;後者位於額爾古納河上游,距離滿洲里20多公里。
至於中俄西段邊界線,則是由阿爾泰山脈的一小段構成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同蘇聯以及後來的俄羅斯政府共進行了三次多輪邊界談判,歷時40多年。
第一次談判開始於1964年2月,持續了約半年時間。第二次談判在1969年10月至1978年6月之間進行。第三次從1987年2月開始直到現在。
前兩次談判,在當時的具體歷史條件下,雙方沒有達成協議。在1987年開始的這次談判中,中蘇雙方首先統一了解決邊界問題的原則,同意以有關目前中蘇邊界的條約為基礎,根據公認的國際法准則,本著平等協商、互諒互讓的精神,公正合理地解決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
1991年,中蘇國界東段協定簽署,除黑瞎子島和阿巴該圖洲渚兩塊地區,其餘約4200公里的邊界線走向已經確定。
在這個協定中,中方在基本實現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方一側島嶼(包括珍寶島)劃歸己方的同時,還保留了經黑瞎子島外側在兩江水域的航行權,以及經圖們江口的出海權。一些西方媒體的分析認為,中俄如何處理這兩個剩餘地區的邊界事務,與這兩個大國的關系走向密切相關。
在西段邊界問題上,蘇聯解體後,俄、哈、吉、塔四國政府組成聯合代表團繼續同中國進行談。
1994年,中俄簽署中俄國界西段協定,確定了54公里的中俄西段邊界線走向。也就是說,在10年之前,中俄雙方達成一致的邊界線長度已經佔了中俄邊界線全長的98%,而且這98%的中俄邊界線到目前為止已經完成勘界工作,在實地樹立了界碑。
按照法律程序,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將在中俄兩國立法機構批准後正式生效。生效後再由兩國商定何時勘界。
這樣,該補充協定和1991年簽署的中蘇國界東段協定、1994年簽署的中俄國界西段協定一起,從法律上明確了中俄兩國長達4300多公里的邊界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