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和物業產生糾紛要如何維權
裝修與物業產生糾紛屬於民事糾紛,協商不成,到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投訴不成,起訴解決。
❷ 業主欠物業費被限電律師擅自限電不合法是怎麼回事
買房得看物業如何!
律師:擅自對業主限電不合法
據悉,該小區水費、電費一直是由物業公司代收代管,那麼業主不繳納物業費,物業公司是否有權對其限水限電?
山東大地人律師事務所孫健律師表示,根據《物業管理條例》,物業公司與業主之間簽訂的是物業服務合同,業主與自來水公司、供電局之間簽訂的是供水、供電合同,這是兩個相互平行、相互獨立的法律關系。物業公司只是對供水供電設備進行維修和保養,並不是水、電的供應方。根據《合同法》,只有當業主出現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的情形時,自來水公司或供電公司才有權停止供水、供電。所以,物業擅自對業主進行限水限電是不合法的。
但孫健律師指出,業主享受了物業提供的服務,就應該繳納物業費,如果拒絕繳費,也不盡合理。此外,如果物業服務合同中約定物業公司有代收水電費的權利,可以在業主不履行繳費義務時採取自助行為追繳水電費,必要時可以協助電力部門和自來水公司限水限電。業主無正當理由拒繳物業費,物業公司可以通過訴訟的程序維權。雙方都應當在法律框架之內解決矛盾糾紛。
孫健律師提醒市民,物業費不是想不繳就不繳,物業管理處也不能「一言不合」就斷水斷電,一切都應該按照法律規章辦事。
❸ 物業維權——關注典型糾紛
買了房,怎麼來維護自己的業主權益?據近日一項有關物業糾紛案例的調查表明,在近2年的物業糾紛中,有超過7成比例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公共設施權屬、物業管理費用、物業管理合同等幾個比較典型方面,比如開發商將會所賣給個人、承諾的物業管理費用免費卻不實行等。
在此,就這些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糾紛關注事項作了相關解讀,業主們在維權時不妨多留個心眼。
關注1、公共設施的主人究竟是誰
近日,本市某樓盤的地下停車庫被開發商賣給了個人,使得小區的停車費用漲價,造成車庫有空位而業主卻無法停車的現象,間接侵害了業主的利益。而部分小區的公共配套設施比如商鋪、會所等被出讓給個人的現象也不在少數,並且出讓之後因為這些公共配套設施的經營范圍和功能的改變,不再作為小區的配套服務所引起的矛盾,也已經開始成為物業管理方面的主要焦點之一。
解讀
這類糾紛其實牽涉到的問題就是小區的公共配套設施的「主人」到底是誰的問題,究竟是開發商還是全體業主。在《物業管理條例》中,目前只對停車位作了相關的明確規定,即「小區內的機動車停車場(庫),應當提供給本小區內的業主和使用人使用。停車位不得轉讓給小區外的單位和個人;停車位有空餘的,可以臨時出租給物業管理區域外的單位和個人。」而沒有對共用設施和共用部位的權屬等問題作出規定。
同時,目前物業部分在共用設施、共用部位的權屬問題還涉及到維修和費用的承擔問題。比如哪些部位、設施、設備屬於全體業主共同共有;哪些屬於部分業主共同共有;未分攤共用建築面積的地下停車庫權屬,應屬全體業主還是屬於開發商,如果屬於全體業主,權證應如何發放、保管、使用,收益應如何處理,維修基金如何籌集、如何分攤。而對於開發商已出售的地下停車庫應如何處理,對於開發商建設的地面多層鋼結構移動車位的權屬應如何認定,部分業主或個別業主是否能對此提起訴訟,部分業主或個別業主對共用設施、共用部位的收益如何處理能否提起訴訟等,目前尚沒有明確規定。
解決方法
這一系列問題目前有待相關部門制定相關法規。不過總的來說,業主們還需提高自身的維權意識,及時發現問題進行解決。
關注2 、簽物業委託合同還是服務合同
據了解,目前很多小區的業主委員會與物業管理簽訂合同時,往往對於物業合同的性質沒有明確定義,有部分小區中雙方簽訂的是「服務合同」,而有部分小區中雙方簽訂的則是「委託合同」。
據悉,這方面的混亂使得目前最高法院案由分類中,涉及到物業管理合同的,既有服務合同糾紛,又有物業管理糾紛;而法院受理物業管理糾紛案件時,部分案件的案由定為服務合同糾紛,部分定為物業管理糾紛,還有定為損害賠償和財產權屬等其他案由。
解讀
這主要是因為對於物業管理服務合同的認識不同。據分析,如果雙方簽訂的是物業委託合同性質的,那麼就代表著由業主委託物業管理企業對小區進行管理,業主與物業管理企業是委託與被委託關系。
如果一旦小區的管理出現了問題,比如遭到盜竊等,那麼其後果將與物業公司沒有任何關系;同時由於委託合同的委託人依法可任意終止合同,而不需要任何理由,也不利於小區物業管理的穩定性。
解決方法
在簽訂物業管理合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合同的性質應該為服務合同,而不是委託合同。其最簡單的方法是先看物業合同的名稱,如果是服務合同,一般這個合同的名稱是「物業管理服務合同」,而不是「物業管理委託合同」,同時,在合同的條款中,如果是委託合同,一般會表現為「甲方委託乙方」,而服務合同則一般是「甲方為乙方提供服務」。
關注3、物業管理費
近期牽涉到物業管理費的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物業管理費究竟包含了一些什麼費用,由於相關條例出台後,「物業管理費」的包含費用項目與以往有所不同,而部分物業公司在給予業主的收據上往往只標明「物業管理費」5個字,所以容易導致業主們對於其概念的含糊而產生糾紛。另一個矛盾比較集中的是物業管理費收不到的問題,這主要體現在少數開發商在房屋銷售低潮時,經常許諾減免部分業主物業管理費,待業主入住後,物業管理企業卻不予兌現;有些則是其他業主對減免物業管理費的做法堅決不同意,造成業主之間、業主與物業管理企業之間的矛盾。
此外,同一物業小區,相同的商品房因國家房改政策實施,產生了不同性質房屋,造成物業管理收費標准不統一,部分業主認為物業管理未實現同質同價的原則,因此也產生矛盾導致管理費無法收繳等現象。
解讀
由於「物業管理費」是個大概念,一般來說是指保安費、保潔費、保綠費、管理費4項,但對於很多業主來說,很容易把這4項內容與額外的日常公共設施設備維修費以及電梯水泵運營能耗費等摻合在一起。同時,由於物業管理公司在收取了物業管理費用後,有的開發票、有的給收據,使得很多業主對於自己繳納的「物業管理費」究竟包含了一些什麼內容不甚清楚。因此,在某些小區里其收繳率相當低,有的甚至低至20-30%,使得物業管理難以為繼,造成其他已繳費業主的心理不平衡。《物業管理條例》第四十一條只講了合理公開收費問題,而基本物業服務費由哪些構成沒有羅列出來,造成應該付的不付,而不該付的也付的怪現象。
同時,造成物業管理費的欠費糾紛,除了物業管理企業服務不到位、開發商遺留問題為主要原因外,物業管理收費標准不明確,不能體現質價相符的原則是重要原因。而目前仍然有部分業主對物業管理費的定價缺少相關知識,物業收費忽高忽低,造成業主與物業管理企業矛盾重重,這種情況在前期物業管理上尤為突出。
解決方法
在收費方面,物業公司應該在給予業主的相關物業管理費用繳費收據上,將相關的收費目錄名稱和費用全部羅列清楚,不能簡單地以一個「物業管理費」的名稱來取代其中各類的費用名稱。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06-19,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查看更多房產信息
❹ 物業起訴如何維權
樓頂屬於業主公共區域,凡是使用公共區域需要經業委會同意或者三分之二業主同意。而版物業費是按照權物業管理合同對物業提供服務支付的費用。這是兩個不同的法律關系,物業對於拖欠物業費可以採取訴訟的方式,如果業主沒有證據證明物業未按合同約定提供了相應服務,法院肯定判決物業勝訴。至於安裝發射塔,業主也可以通過訴訟方式解決,但是用拒交物業費方式進行對抗即屬於非法。
❺ 物業糾紛維權難 物業成為小區民主最大障礙
翻開報紙,每天都在發生因為「有理無處講」「講理沒人聽」而導致的業主與物業的激烈沖突——物業與業主不可調和的矛盾及引發的激烈沖突,已經成為當下中國城市的一大隱患。
無數業主面對蠻橫物業侵權時的無奈——維權成本極大,代價極昂貴,過程極艱難。
道理聽起來總是很簡單
有人會說,成立業主委員會啊,業主們聯合起來捍衛自身的權利。然而,在嘗試成立的過程中,你就會明白這是一件多麼耗時、耗力、耗耐心的事,可能每一個已成立業主委員會的小區,都經歷過坎坷。你需要越過無數的障礙,有的物業有恃無恐,也有開發商的蠻橫霸道,少數社區管理部門的官僚作風,蓋個章比登天還難;更要面對一部分業主的民主冷漠——很多人怕麻煩,覺得成立業主委員會是自己找事兒,不願意參與,使程序無法推進。
成立業主委員會?哪有那麼容易!
1、媒體信息中的負能量
有些物業雖然很差,只知道收錢而不提供服務——但忍著似乎也能過去,一說要成立業主委員會,所有隱藏的矛盾都立刻以激烈的方式暴露出來。每天的新聞,經常在傳遞著關於成立業主委員會時的種種負能量,各種刁難,各種沖突,這種新聞見多了之後,使很多小區都不敢成立業主委員會。這也是各大城市的小區業委會成立比例極低的重要原因。
2、物業公司與業主的沖突
種種沖突中,最直接最激烈的就是業主與物業公司的沖突,筆者一個總體的感覺是,物業公司已經成為小區民主最大的障礙。在各種新聞的描述中,常能看到一些物業公司在發生沖突時的蠻橫霸道,拒不撤離,斷水斷電威脅業主,甚至僱傭流氓恐嚇業主,為業委會的成立設置種種障礙——有評論稱,個別物業公司已經嚴重地黑社會化。然而,這些都是表象,問題並不都在物業公司的唯利是圖,而是背後存在一個制度性的症結。成為業委會障礙的不僅僅是物業公司,而是一個以開發商和物業公司為中心的利益鏈條。
3、成立流程阻礙重重
雖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為了鼓勵小區成立業委會,相關部門進行了很多改革嘗試,又是簡化業委會成立的流程,又是敦促小區和街道管理部門積極推進。可因為這樣的改革觸及龐大的既得利益,又沒有理順權力關系,所埋下的問題帶來了制度化的沖突。比如很多地方都規定,街道辦事處是業委會成立的指導部門,可正如馬少華老師所說,沒有權力邊界的指導會淪為刁難。他說:正當自己的小區業委會准備按規定程序「備案」後行使管理權力之時,卻在街道辦事處遇到了阻礙。原來,「備案表」需要居委會、辦事處蓋章,受辦事處委託全程參加了籌備工作的居委會早早地就蓋好了章,可辦事處卻說:「我們不知道你們符不符合程序。」因此到現在也沒給蓋章。大家感到疑惑:「備案」是什麼性質,是一種權力嗎?還是一道門檻?
這樣的設計,使很多醞釀中的業委會陷入證明「你媽是你媽」的行政刁難中。成立業委會是解開小區沖突死結的唯一途徑,可因為舊物業、開發商的阻撓,一些管理部門屁股又坐在開發商那一邊為業委會設置種種障礙,形成強大的利益阻撓,有著強烈的社區民主欲求卻非常分散的業主,面對這種阻撓時充滿無力感。問題也許出在,此前這個問題上的改革過於遷就物業公司和開發商這個利益集團,縱容著物業公司成立小區民主的障礙,使作為小區主人的業主面對「反客為主」的物業公司時無比弱勢。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09-16,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查看更全面,更及時,更准確的新房信息
❻ 同物業產生糾紛時業主該如何合理的維權
在和物業產生糾紛時,業主合理維權的方法如下:
1、向業主委員會投訴。
2、協商。當事人在友好的基礎上,通過相互協商解決糾紛,這是最佳的方式。
3、調解。當事人如果不能協商一致,可以要求有關機構調解。
4、仲裁。當事人協商不成,不願調解的,可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5、訴訟。可以將糾紛起訴到法院,尋求司法解決。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❼ 小區業主與物業之間的糾紛,業主去哪裡能維權
(一)行政途徑
投訴。對於有關小區規劃、房產證的辦理、房屋質量等出現的問題,業主可以向當地政府的建設行政部門、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質量監督部門反映。對於小區物業管理問題,根據國務院頒布的《物業管理條例》第十條,業主可以向物業所在地的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投訴。
(二)法律途徑
1、對當地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提起行政復議、行政訴訟。
2、對開發商、物業管理公司提起民事上的違約或侵權之訴。違約中的「約」指購房的買賣合同、業主與物業管理公司簽訂的物業服務合同。
侵權中的「權」包括公民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的權利、業主享受優質的物業管理服務以及居住環境的權利、公民的消費權益等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出現這類糾紛時業主可以將糾紛訴至法院或直接向當地人們法院起訴,請求法院依法行使審判權以解決糾紛。
3、提交仲裁機關仲裁。這是指業主與物業管理公司雙方發生糾紛後,根據我國《仲裁法》第4條的規定,依照物業管理公司中的仲裁條款或者糾紛發生後自願訂立的仲裁協議,將糾紛提請有管理權的仲裁機構即物業管理公司所在地的仲裁委員會進行裁決以解決糾紛。
(三)其他途徑
1、業主與物業管理公司協商解決。《物業管理條例》中已經對業主、業主委員會及物業管理公司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作出了明確規定,業主和物業管理公司可以依據有關的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和物業管理合同的規定,自願平等地進行磋商,進而解決管理糾紛。
2、由第三人調解。這是指業主與物業管理公司可以將糾紛提交給第三人,由第三人來主持雙方進行協商,促成雙方在自願平等的基礎上達成調解協議。一般調解可分為民間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三種,比如可以由物業公司所在地的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
3、更換物業公司。如果以上方式都不能讓業主滿意,則業主可以更換物業公司。
按照我國目前的購房程序看,購房人要與開發商簽訂購房合同。同時在使用統一印發使用的格式房產買賣合同時,會有買方同意其購置的房屋由賣方或買方的物業管理公司代管的條款。因此,購房者須受到開發商為其選聘的物業管理公司所簽訂的前期物業服務合同的約束,並接受其物業管理服務。因此在實踐中,許多物業管理公司通常以此為由,主張業主無權更換物業管理公司。
《四川省物業管理條例》第四十條中明確規定廣大業主有權選聘、解聘物業服務企業。選聘和解聘物業服務企業由業主共同決定,但是應當經專有部分佔建築總面積過半數的業主占總人數過半數的業主同意。因此,作為小區的真正主人,廣大業主有權重新選擇物業管理公司為其提供物業管理服務。
❽ 物業強制如何維權
1、小區內失竊、車輛劃傷、人身傷害等責任劃分、損失賠償等問題引起的糾紛;
2、非公用管道跑冒滴漏、供電管線等維修問題引起的糾紛;
3、物業公司協調鄰里間關系問題引起的糾紛;
4、共用部位、共用設施維修費用分攤問題引起的糾紛;物業公司私擅自改變共用部位和共用設施的用途,並將所獲收益不用於物業管理等問題引起的糾紛。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在履行義務或者採取補救措施後,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❾ 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怎麼維權
物業服務合同糾紛可以採取協商、調解、仲裁、訴訟方式解決。司法是權利救濟的最後一道屏障,當事人符合法定條件的,可以向管轄地點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條
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