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因多人共同飲酒導致交通事故如何處置
王某與五個朋友在小飯館喝酒,結束後王某騎電動車回家,途中發生交通事故死亡。經鑒定,王某血樣中酒精含量嚴重超標,交警部門認定其屬醉酒駕駛,對事故負全部責任。王某的家人認為,其他五個一起喝酒的朋友對王某的死亡負有責任,要求他們共同連帶賠償王某死亡的各項費用。法院審理認為,死者王某故意違反交通安全法規,酒後騎電動車發生交通事故,其應對自身死亡結果承擔主要責任。其他五個被告均未能舉證證明已盡到適當的警勉及勸誡義務,故均應當對唐玉左死亡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爭議】 本案爭議的焦點是:其他五名被告作為共同飲酒者,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審理過程中存在兩種意見。 第一種觀點認為,現行法律沒有規定共同飲酒人負有提醒的作為義務。五名被告與死者之間的共同飲酒行為只是一種事實行為,並不屬於法律行為。當事人在飲酒前並無約定互負安全保障義務,當事人之間不存在法定或約定的權利和義務關系,故五名被告對王某酒後駕駛機動車不負有勸誡、警免等安全保障義務。本案中,為王某並非因醉酒本身導致死亡,而是因故意違反交通安全法規發生交通事故致死,故五名被告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種觀點認為,死者王某作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違反交通安全法規,酒後騎車發生交通事故致死,負主要責任;其他人作為共同飲酒人,均沒有對受害人醉酒駕車行為進行必要的警免或勸阻,故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 筆者認同第二種觀點。 【評析】 五名被告行為存在過錯。本案中,他們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關鍵是看行為是否存在過錯。就是判斷他們對王某酒後駕車是否負有注意或勸誡的義務?如果認定這是一種作為義務,五名被告就因未盡到該義務而存在過錯,從而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法律對受害人酒駕發生交通事故致死,共同飲酒人是否負有注意或勸誡等安全保障義務並沒有明文規定。本案中,他們與受害人王某共同飲酒,導致受害人因醉酒而不符合駕車的條件,共同飲酒的行為本身雖然並不違法,但卻增加了受害人駕駛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的危險性,並且酒後駕車是法律明文禁止的違法行為,他們對此均應當是明知的,也當然有警勉和勸誡的作為義務。被告均未能舉證證明己方曾盡到警勉或合適的注意及勸誡義務,故被告行為存在過錯。 被告承擔賠償責任的方式和比例。 1、賠償方式:被告共同與王某飲酒,均未盡到警勉或勸誡義務,共同造成王某醉酒駕車死亡的損害後果,屬於共同侵權,應該對其死亡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現有證據不能證實五名被告各自責任大小,應認定他們負同等責任,平均承擔賠償責任,並互負連帶責任。 2、賠償比例:王某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自身應當能夠預見酒後駕車的危險性,仍然違反交通安全法規,酒後駕駛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致死,其死亡的直接原因是交通事故而非醉酒,故其本人應對死亡結果承擔大部分責任。五名被告沒有積極采履行警免、勸誡義務,放任王某酒後騎車,構成侵權。鑒於受害人對自身死亡存在重大過錯,應適用過錯相抵原則,減輕五名被告的責任。
㈡ 一同喝酒後法律法規
根據《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等法律規定,多數情況下應由發生人身損害的飲酒人自負損失。但如果發生以下情況,則共同飲酒人也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一、明知醉酒人不能喝酒。在因喝酒引發醉酒人心臟病、心肌梗塞等疾病的發作,導致傷殘、死亡等損害後果的情況下,是否知道對方的身體狀況,成為同飲人應否承擔過錯責任的前提。如果同飲人不了解,在勸了少量酒的情況下,誘發對方疾病,此時同飲人無需承擔過錯責任。但依據《民法通則》中的公平責任原則,同飲人應承擔一部分賠償責任。如果在不知道的情況下勸了大量的酒,則應按照《侵權責任法》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二、強迫性勸酒。如果在飲酒過程中有明顯的強迫性勸酒行為,如野蠻灌酒,言語要挾、刺激對方,不喝就糾纏不休等,只要主觀上存在過錯,此時對於損害後果的發生,勸酒人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當然,此種情況下,醉酒人也有一定的過錯,因為這種強迫並非是暴力性的,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應當減輕勸酒人的賠償責任。另外,勸酒,還要認清對象。根據法律規定,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飲酒不在未成年人的可為之列。《未成年人保護法》也規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
三、酒後進行駕車、游泳、劇烈運動未加以勸阻。根據《侵權責任法》的有關規定,在明知對方酒後駕車而不加以勸阻的情況下,一旦出事,同飲人就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因為此時共同飲酒人應對醉酒的人負有加以阻止的義務。如果已盡到勸阻義務,而醉酒人不聽勸阻,同飲人則可以免責。同樣,在明知一方喝多、神志不清的情況下,同飲人應及時予以勸阻。在能夠進行勸阻時卻沒有勸阻,以致出現意外,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四、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如果未將醉酒人送回而發生類似「酒後跌傷」等情況,同飲人是否要承擔責任呢?對此,應結合飲酒者當時的神志狀況來加以判定。如果飲酒者已經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無法支配自己的行為時,此時同飲人負有一定的監護照顧義務。如果沒有將其送至醫院或安全送回家中,或者不足以在合理的時間內讓其達到有人照顧的情況(比如家中無人),此時若出現意外,根據《侵權責任法》的有關規定,同飲人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㈢ 共同飲酒致人死亡是共同侵權還是分別侵權
(一)過錯責任原則。酒友對因共同飲酒行為受到傷害的人是否承擔民事責任,是以共同飲酒過程中主觀上是否具有過錯為一般根據或標准。有過錯則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符合我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一款「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二款「兩人以上沒有共同過失,但其分別實施的數個行為間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應當根據過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的規定。無論是存在過錯,還是過失,都應當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的法律後果。 (二)公平責任原則。是指當事人雙方對造成損害均無過錯,而法律又沒有規定適用無過錯責任的情況下,根據當事人雙方的財產狀況和其它情況,由加害人對受害人的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給予適當補償的歸責原則。其依據是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二條的規定:「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該原則多適用於根據當事人雙方對過錯責任舉證均不充分的情況下,根據具體案情作出的判斷。雙方都沒有過錯,但因受害方主張賠償對方具有給付能力的,也要分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五、共同飲酒致人傷亡的責任承擔 (一)傷亡者責任。 共同飲酒的人身安全是以自我保護為主,以其他人的安全保障義務為補充。飲酒過量會導致身體受到損害,嚴重的會發生酒精中毒致人死亡,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基本常識。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受害人,應當認知和預見到自己過量飲酒的潛在危險和嚴重後果。明知醉酒的危險性而不控制酒量和採取有效措施或輕信能夠避免,其本人具有過量飲酒與傷亡後果最直接、最主要的因果關系,自身具有重大過失,應對其傷亡的後果負主要責任。 (二)組織者(含召集者)責任 無論組織者(含召集者)是否直接參飲應屬於共同飲酒人,應當對所有參與人的人身安全提供適當照顧。從公序良俗和基本的道德要求角度看,對宴飲參與人的飲酒數量應當審慎控制。對其人身安全應當負有合理注意並提供必要的扶助。強迫性的勸酒、明知對方不能喝酒而勸其喝酒、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或者酒後駕車未勸阻等,均應當認定行為人存在一定的主觀過失,應當對宴飲參與人的人身損害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符合我國《侵權責任法》 第三十七條:「 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規定。尊長或領導參飲的,即使未勸酒但放任受害人過量飲酒,應與勸酒者負同等責任或可根據案件實際情況來具體確定判斷的因果關系、過錯大小標准和承擔責任的比例來承擔相應的責任。
㈣ 共同飲酒者死亡,法律是怎樣規定責任的
共同飲酒者死亡,法律是怎樣規定責任的?
俗話說「小飲酌情,豪飲傷身。」我國的酒文化歷史悠久,親朋好友相聚或者單位聚餐時難免會小酌幾杯,以聯絡情感和增進感情,這是合理的社交行為,更是人之常情。我國法律、行政法規等並未規定禁止飲酒,也未規定飲酒是危險行為。
c
《侵權責任法》第六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二十六條 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
㈤ 判斷共同飲酒者是否承擔責任的關鍵在於其行為有無過錯
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飲酒過量會導致身體受到損害、銀行、車站。強迫性的勸酒、明知對方不能喝酒而勸其喝酒、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或者酒後駕車未勸阻等,均應當認定行為人存在一定的主觀過失,應當對宴飲參與人的人身損害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嚴重的會發生酒精中毒致人死亡,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基本常識。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受害人,都應當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的法律後果。 (二)公平責任原則,其本人具有過量飲酒與傷亡後果最直接。」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二款「兩人以上沒有共同過失,但其分別實施的數個行為間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最主要的因果關系,自身具有重大過失。」的規定。無論是存在過錯,還是過失,也要分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從公序良俗和基本的道德要求角度看,對宴飲參與人的飲酒數量應當審慎控制。對其人身安全應當負有合理注意並提供必要的扶助。」的規定。尊長或領導參飲的。符合我國《侵權責任法》 第三十七條,即使未勸酒但放任受害人過量飲酒,應當認知和預見到自己過量飲酒的潛在危險和嚴重後果。明知醉酒的危險性而不控制酒量和採取有效措施或輕信能夠避免,應與勸酒者負同等責任或可根據案件實際情況來具體確定判斷的因果關系、過錯大小標准和承擔責任的比例來承擔相應的責任。 五、共同飲酒致人傷亡的責任承擔 (一)傷亡者責任,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應當根據過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的。」該原則多適用於根據當事人雙方對過錯責任舉證均不充分的情況下,根據具體案情作出的判斷。雙方都沒有過錯,但因受害方主張賠償對方具有給付能力的,應對其傷亡的後果負主要責任,各自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是以共同飲酒過程中主觀上是否具有過錯為一般根據或標准。有過錯則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符合我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一款「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共同飲酒的人身安全是以自我保護為主,以其他人的安全保障義務為補充:「 賓館、商場。 (二)組織者(含召集者)責任 無論組織者(含召集者)是否直接參飲應屬於共同飲酒人,應當對所有參與人的人身安全提供適當照顧(一)過錯責任原則。酒友對因共同飲酒行為受到傷害的人是否承擔民事責任。是指當事人雙方對造成損害均無過錯,而法律又沒有規定適用無過錯責任的情況下,根據當事人雙方的財產狀況和其它情況,由加害人對受害人的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給予適當補償的歸責原則。其依據是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二條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