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處理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才合適
1、與醫療機構來協商解決
當事自人自願與醫療機構協商解決醫療事故賠償爭議的,應當製作協議書。協議書應當載明雙方當事人的基本情況和醫療事故的原因、雙方當事人共同認定的醫療事故等級以及協商確定的賠償數額等,並且雙方當事人在協議書上簽名。
2、向醫療機構所在地的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
已經確定為醫療事故,並且當事人與醫療機構不願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調解的,衛生行政部門可以進行醫療事故賠償調解。調解應當遵循當事人自願原則,賠償數額應當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計算。
經調解,雙方當事人就賠償數額達成協議的,製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應當履行;調解不成或者經調解達成協議後一方反悔的,衛生行政部門不再調解。
3、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發生醫療事故後,當事人不願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可以不經衛生行政部門調解,直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通過法院的判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 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中,醫療機構應當承擔哪些舉證責任
問: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中,醫療機構應當承擔哪些舉證責任?
答:君同法律在線咨詢為您解答
關於醫療糾紛的賠償問題: 《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第11條規定:「病員及其家屬和醫療單位對醫療事故或事件的確認和處理有爭議時,可提請當地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進行鑒定,由衛生行政部門處理》。…… 也可以直接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本辦法第18條又規定:「確定為醫療事故的,可根據事故等級、情節和病員的情況給予一次性經濟補償。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民法通則》第119條的規定:「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撫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 醫療事故的賠償項目跟計算標准大致如下: 1、 醫療費:按照醫療事故對患者造成的人身損害進行治療所發生的醫療費用計算,憑據支付,但不包括原發病醫療費用。結案後確實需要繼續治療的,按照基本醫療費用支付。 2、 誤工費: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誤工減少的固定收入計算,對收入高於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3倍以上的,按照3倍計算;無固定收入的,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 3、 住院伙食補助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計算。 4、 陪護費:患者住院期間需要專人陪護的,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 5、 殘疾者生活補助費:根據傷殘等級,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自定殘之月起最長賠償30年;但是,6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15年;7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5年。 6、 殘疾用具費:因殘疾需要配置補償功能器具的,憑醫療機構證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費用計算。 7、 喪葬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規定的喪葬費補助標准計算。 8、 被撫養人生活費:以死者生產或者殘疾者喪失勞動能力前實際撫養且沒有勞動能力的人為限,按照其戶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計算。對不滿16周歲的,撫養到16周歲。對年滿16周歲但無勞動能力的,撫養20年;但是,6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15年;7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5年。 9、 交通費:按照患者實際必需的交通費用計算,憑據支付。 10、 住宿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住宿補助標准計算,憑據支付。 11、 精神損害撫慰金: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平均生活費計算。造成患死亡的,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6年;造成患者殘疾的,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3年。
3. 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中,醫方請求做醫療事故鑒定,患者請求做醫療過錯鑒定,法院應如何處理
正如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負責人答記者問的精神宗旨:
第一,醫療糾紛案件,實際上是因醫療過失致人損害這一特殊領域的侵權行為引發的民事賠償糾紛。目前,根據我國的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醫療糾紛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醫療事故侵權行為引起的醫療賠償糾紛案件;另一類是非醫療事故侵權行為或者醫療事故以外的其他原因而引起的醫療賠償糾紛案件。雖然這兩類案件都與醫療行為有關,但是發生的原因不同,前者致害的原因以構成醫療事故為前提,而後者致害的原因是不構成醫療事故的其他醫療過失行為。
第二,醫療賠償糾紛應當區別情形分別適用《民法通則》和《條例》處理。在醫療服務過程中因過失致患者人身損害引起的賠償糾紛,本質上屬於民事侵權損害賠償糾紛,原則上應當適用我國的《民法通則》處理。為了妥善處理醫療事故糾紛,國務院於2002年4月4日公布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屬於行政法規,其法律位階低於《民法通則》;但由於《條例》是專門處理醫療事故的行政法規,體現了國家對醫療事故處理及其損害賠償的特殊立法政策,因此,人民法院處理醫療事故引起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時應當以《條例》為依據。但是,對不構成醫療事故的其他醫療侵權糾紛應當按照《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和一百一十九條規定處理。
第三,受害人的損害必須給予救濟。如果患者的生命或者身體健康因為醫療機構的過錯行為受到了損害,致害人就應當對患者受到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在有的情況下,雖然患者身體因醫療機構的過錯行為受到了損害,但是經過鑒定醫療機構的行為不構成醫療事故的,當然不能作為醫療事故進行處理。但醫療機構仍應當對患者身體受到的損害承擔醫療過失致人損害的民事賠償責任。不能因為醫療機構的過錯行為不構成醫療事故,就不對受害人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公民的生命健康權是人的最基本的權利,尊重保護人的權利這是我國憲法和法律確定的基本原則。不論什麼性質的侵權行為,只要損害了公民的生命、健康,就應當給予經濟賠償,這既是我國法律給受害人最基本的救濟方式,也是憲法中關於保護人的基本權利的具體體現。
綜上所述,《條例》只是從特別規定的意義上解決了醫療事故這一特殊侵權類型糾紛的責任承擔問題,對不屬於醫療事故的一般醫療侵權糾紛,還是應當按照《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處理。這里體現的適用法律的「二元化」,不是法律適用依據不統一,而是法律、法規在適用范圍上分工配合的體現。
不構成醫療事故的其他醫療侵權應當適用《民法通則》,理由:
第一,《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二款關於「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規定,是我國民法確立的對侵權行為造成損害予以救濟的基本原則,也是法治社會對人權提供的最基本的法律保障,作為行政法規的《條例》,不可能與民事基本法的這一基本原則相抵觸。
第二,《條例》是處理醫療事故的特別規定,其適用的范圍僅限於醫療事故而引起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對因醫療事故以外的其他醫療行為引起的醫療糾紛,已經超出了作為處理醫療事故特別規定的《條例》的調整范圍,因此,對這類糾紛的處理,不能適用《條例》的規定處理,而應當適用《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處理。
第三,如果患者身體因醫療機構非醫療事故的行為受到了損害,醫療機構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那就不僅違反了我國憲法確立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而且還會導致受害人受到損害沒有人承擔賠償責任的局面,受害人因侵權行為受到損害,沒有任何救濟渠道,這也違背了公平正義的基本要求,也不可能為社會或者廣大人民群眾所認可。
綜上所述,我認為《條例》調整的僅是醫療事故而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而對不屬於醫療事故的醫療行為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自應當適用《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處理。《條例》第四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應當理解為,不構成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能按照《條例》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但是,該條規定並沒有免除其按照《民法通則》有關規定應當承擔的侵權的民事賠償責任。
因此啟動醫療事故鑒定或者醫療過錯鑒定依據患者的訴求和醫院的請求有關。即使構不成醫療事故,存在醫療過錯依然可以主張賠償。
4. 醫療損害責任糾紛的賠償適用什麼法律
在適用法律方面,主要涉及《民法通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合同法》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1、《民法通則》的適用
醫療損害賠償所引起的法律關系是民事法律關系,患者到醫院就醫,與醫院產生的是一種平等主體之間的醫療服務關系,即民事權利義務關系。醫院享有收取醫療服務費的權利,負有及時、正確及符合醫療規程為患者進行醫療服務的義務;患者享有及時、正確得到醫療服務的權利,負有支付醫療費的義務。
在這種醫療服務關系中,醫院因過失侵害患者的生命健康權,這屬於《民法通則》的調整范圍,即《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的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侵害人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2、《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適用
能否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患者到醫院就醫,是為了治病,醫院治療是為了救死扶傷,這是醫生的天職,不能拒絕這樣形成的醫療關系,雙方都是被動的,有時是無可選擇的,因此,患者並非是完整意義上的「消費者」,醫院也談不上對患者「欺詐」。
同時,在我國,雖然醫療機構的福利性質在逐步淡化,營利性質逐步明顯,如果發生糾紛硬要依照《消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判令醫療機構雙倍返還醫療費,即無法與《消法》適用的前提條件「欺詐」經營相套用,不僅不符合我國國情,一定程度上說也不能最大限度的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
3、《合同法》的適用
醫療損害賠償糾紛能否適用《合同法》來調整呢答案也是否定的。雖然從表面上看,醫療服務合同也是一種平等主體之間設定、變更、終止雙方權利義務關系的一種協議,但由於醫療服務合同的特殊性、意外性和多變性,也就不存在履行合同中對瑕疵擔保允諾,一旦產生糾紛,患者要以追究違約責任是難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法律從這個角度也無法更好的救濟當事人。如果產生糾紛,患者提起「侵權之訴」法院只能依照《民法通則》來審理此類糾紛。
4、《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適用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是國務院頒布的個行政法規,對醫患糾紛的處理,比起已經廢止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確是有了一大進步,也只是對於發生了醫療事故的情況下提出了比較明確的賠償意見。但是,民事損害賠償實行的是「實際損失實際賠償」原則,雖然在特殊問題上也有實行「限額賠償」的情況,但這仍屬於民事賠償的性質,而醫療事故上的「賠償」並不屬於民法上的「限額賠償」。
同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是國務院制定頒布的行政法規,不能和作為「基本法」的《民法通則》的規定相抵觸,因此,處理不屬於醫療事故的損害賠償問題,只能適用《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
5. 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由是財產案件嗎還是非財產案件
屬於抄
非財產案件
有糾紛 最好找律師去調解
如命的人,經常喝了酒開車,可從來沒出過事故,他經常在人們面前誇口:我開車開了大半輩子,就是閉著眼開,憑我的經驗,也不會出問題。 自從交警嚴查酒駕以後,他還是我行我素。有一次,他喝酒駕車,被交警發現,在局子里蹲了半個月,還被
6. 醫療損害賠償糾紛和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有什麼不
你好,如今,醫療糾紛案件曾出不迭,基於醫療行為,在醫療機構與患患者或者患者近親屬之間產生的因醫療過錯、違約而導致的醫療損害賠償及醫療合同違約等糾紛數不勝數。那麼,普通人是否能分辨出醫療損害賠償與醫療事故賠償的區別呢?今天,小編整理了以下內容為您答疑解惑,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區別:在法律適用、醫療鑒定、賠償項目、計算方法和賠償數額卻有很大不同。
第一,在法律適用方面。
審理一般醫療損害賠償案件要適用《民法通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而審理醫療事故損害賠償案件則要適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配套的的法規文件。
第二,在醫療鑒定方面。
醫療事故損害賠償案件一律需要醫療事故技術鑒定,而一般醫療損害賠償案件則可能需要司法鑒定。《高法意見》明確規定:「人民法院需要委託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應當委託醫學會組織鑒定;需要委託進行其他醫療鑒定的,可以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司法鑒定機構組織鑒定。」「一方當事人申請進行有關醫療過錯的司法鑒定,而另一方當事人申請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委託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並要求提出該申請一方預交鑒定費。」
第三,在損害賠償方面。
一般醫療損害賠償和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的最顯著區別就表現在賠償項目、賠償系數和賠償數額上的不同。
1賠償項目。醫療事故損害賠償包括11項,而一般醫療損害賠償包括12項,二者除了在項目計算上存在差異外,後者較前者還增加一項「死亡賠償金」。
2賠償系數。醫療事故損害賠償要考慮責任程度、原發疾病、事故等級等因素,而一般醫療損害賠償則要考慮過失參與度、責任程度、損害結果、因果關系、收入差異等因素。雖然根據民法原則上述所有因素都是廣義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中需要考慮的法律情節,但從我國現行法律規定和司法實踐看,二者確實存在明顯區別。為使法律法規漸進統一,《高法意見》最新規定「確定醫療損害賠償數額,應當綜合考慮醫療過失行為在醫療損害後果中的責任程度、醫療損害後果與患者原有疾病狀況之間的關系及醫療風險狀況等因素。」
3賠償數額。對此《高法意見》規定:「確定醫療事故損害賠償標准,應當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49條至第52條的規定;如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處理將使患者所受損失無法得到基本補償的,可以適用《民法通則》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適當提高賠償數額。」「確定一般醫療損害賠償標准,應當適用《民法通則》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
小編認為,從上述相關資料中可以得知醫療損害賠償與醫療事故賠償的區別主要是在法律適用、醫療鑒定、賠償項目、計算方法和賠償數額等方面。
網頁鏈接
7. 怎樣審理醫療損害賠償糾紛
診療活動在司法實踐中的重要性表現在其是區分某一侵權行為是構成醫療損害賠償責任還是一般損害賠償責任的關鍵。一般而言,醫療機構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致使患者損害、患者在醫療機構自傷、醫務人員非以診療為目的故意傷害患者、非法行醫致人損害均可以認定為非診療行為。診療活動應從患者或者其家屬授權醫務人員治療或醫務人員因無因管理而產生治療的意思表示開始,與是否掛號並繳費並無直接關系。診療活動的終結以醫務人員明確表示整個治療過程結束或患方拒絕醫務人員的治療結束。
8. 醫療事故賠償糾紛要哪些證據,舉證責任如何分配
您好,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條第八項規定:「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即醫療糾紛舉證責任倒置。規定的實施, 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患者的生命和身體健康權利得到了法律的切實保護,醫院、醫生的傳統心理定式被打破,醫院的服務質量、技術水平、操作規范程度都有了質的提高,不斷得到社會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不可否認,醫療行為必然伴隨著風險,《規定》的實施增加了醫院的賠償責任,醫療侵權賠償的風險需要由分散機制。按照國際慣例,醫療事故的善後處理主要依靠醫療保險制度,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已經於2000年推出了醫療責任險,並已與許多醫療單位簽訂了保險合同,部分的分擔了醫療單位的醫療責任風險。面對這種良好局面,醫院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對話,把精力放到完善醫院管理和醫療質量的監控上,加強醫務人員的責任心,以患者為本,堵住醫院管理上的漏洞;提高醫務人員的職業素質,不斷提高醫療水平,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並以此為契機,促進醫療事業和醫學科學進步的健康發展,實現患者與醫院的雙贏。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9. 我在起訴狀中的案由;'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法院給我的案由改成;醫療損害責任糾紛。他們有什麼不同嗎
法院把案由改成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是有法律依據的,因為法院首先要確立的是專醫療事故的責任問題,是屬誰造成的責任事故,誰就要去進行責任賠償,如醫院沒有責任則不需賠償,落實了責任才能有權利要求醫院理賠,這樣的話,責任和賠償才能構成事件的因果關系。
10. 請教醫療死亡賠償金判決依據
如果按醫療事故賠償,數額不會太高,新生兒更低。上海在往年有一例給7萬而已。雖然很多律師會讓你按民法人身損害來,這兩個關鍵有兩個,一個人身損害的死亡賠償金按20年,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最多6年;二是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沒有精神賠償的內容。這樣在數量上產生了巨大差別。
綜上關鍵在法院怎麼判,依照什麼條例1.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你得到不會超過10萬。2.民法通則:2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