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法官說案保險關系糾紛案例

法官說案保險關系糾紛案例

發布時間:2022-01-09 16:24:57

1. 法院查封,民初,執保,有什麼不同

1、含義不同

法院查封指對財產等檢查以後,就地封閉,禁止動用。法院查封,民初字型大小的,說明是在民事訴訟過程中,由案件審理法官對財產進行保全的。

另外,還有一個財保字型大小,是沒有起訴之前對財產進行保全的,就是訴前財產保全。

民初表示民事案件一審的意思。也就是說這種案件是初審,也稱一審。對其不服的可以上訴到二審法院。民字表明這是民事案件。

民初字型大小的,說明是在民事訴訟過程中,由案件審理法官對財產進行保全的。執保字型大小的,說明是在執行過程中,由案件執行法官對財產進行保全的。

另外,還有一個財保字型大小,是沒有起訴之前對財產進行保全的,就是訴前財產保全。三者的法律後果是一樣的,都是對財產進行保全。

執保民事執行中,申請執行人一方申請財產保全的案件。

2、性質不同。

民事案件主要是關於民事權利、義務性質的糾紛,屬於人民內部矛盾性質。而刑事案件則是危害社會、觸犯刑律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犯罪,屬於階級矛盾性質。

3、適用的實體法不同。

民事案件所適用的實體法是民法通則、婚姻法、海商法等。而刑事案件所適用的法律是刑法。

4、適用的程序法不同。

審理民事案件適用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而審理刑事案件則適用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進行審理。



(1)法官說案保險關系糾紛案例擴展閱讀:

民法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條、第十一條、第十三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以下情況應考慮「不動產的所有權,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本法所稱的 『不可抗力』 ,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刑法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三條、第五十九條、第六十條規定,對犯罪人的存款、有價證券、房產、收藏品等進行核實沒收、拍賣是刑法賦予人民法院的判決權利。以下情況應考慮「由於遭遇不能抗拒的災禍繳納確實有困難的,可以酌情減少或者免除。對犯罪分子個人及其扶養的家屬保留必需的生活費用。」

公司法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五十四條、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以下情況應考慮「公司破產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2. 關於保險的違反最大誠信原則的案例

1766年,具有判例法上第一個里程碑意義的卡特訴鮑曼一案被毫無爭議地認定為保險最大誠信原則的最初淵源。該案中,保險單是在倫敦購買的,保險標的物為位於蘇門答臘島上的一座英國堡壘,承保危險為被敵軍佔領的危險。

當這座堡壘被法國人佔領後,被保險人提出了賠償要求,保險人卻以被保險人對其隱瞞了重大事實作為抗辯。

此案的主審大法官曼斯菲爾德提出:「保險合同是射幸合同,評價風險的特定情況大都只有被保險人知道,保險人信賴被保險人的陳述,相信被保險人對其所知道的任何情況都沒有保留,從而誘使保險人確信某一情況不存在,並在此基礎上作出錯誤的風險評估。」

作為最大誠信原則的最初締造者,曼斯菲爾德大法官的上述言辭構成了保險最大誠信原則最為原始但又最為權威的論斷,並將最大誠信原則確立為英國保險法告知義務的基礎性原則。

(2)法官說案保險關系糾紛案例擴展閱讀:

最大誠信原則作為《保險法》的一個基本原則,貫穿於保險法的始終,指導著保險司法,是保險合同當事人和關系人在保險活動中必須遵守的最基本行為准則,適用於保險活動的訂立、履行、解除、理賠、條款解釋、爭議處理等各個環節,其在保險法中的具體體現有:

(1)關於保險活動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的規定

中國《保險法》第五條規定:「保險活動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是保險活動所應遵循的一項最重要的基本原則,保險法律規范中許多內容都必須貫徹和體現這一原則,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誠實信用原則已成為一切民事活動和一切市場參與者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成為市場經濟活動的道德標准和法律規范。

(2)關於保險合同當事人說明告知義務的規定

《保險法》第十七條規定:「訂立保險合同,保險人應當向投保人說明保險合同的條款內容,並可以就保險標的或者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提出詢問,投保人應當如實告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最大誠信原則

3. 交通事故肇事刑事附帶民事,未追加保險公司,已判,肇事者已坐牢不賠,原告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根據您說的情況,作為原告,沒有必要再次起訴保險公司,您不是已經申請執行了嗎?可以向執行庭說明被告車輛的保險情況,建議法院通過協助執行的形式,向保險公司送達要求協助執行保險理賠金的《民事裁定書》和《協助執行通知書》,這樣保險公司就可以依據以上法律文書向您支付了。
嚴格意義上將,您再次起訴要求賠償屬於一事不再理原則,法院不應立案審理。但是各地司法環境不同,既然你們當地一審法院已經審理,中院改判的可能性不大。

4. 附帶民事案保險公司同意賠償的應該開庭前賠償嗎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近幾年來,隨著伊春轄區的故意傷害、交通肇事等案件的逐年增多,人身損害賠償成為眾矢之地。如何賠償、怎樣賠償已成為被害人、被告人及社會關注的焦點、熱點問題,處理不好就會引發糾紛,激化矛盾,對構建和諧社會產生不利的影響。通過多年的審判實踐經驗和研究,筆者總結出了怎樣才能做好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審理方法。
一、提高認識,搞好案件審查
第一,要提高調解工作的認識。做好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審理工作,必須充分認識到調解的職能作用,認識到調解是實現執法為民、公平正義司法理念的需要,是保護被害人和被告人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的需要,是化解當事人之間矛盾的需要,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因此,審判人員要端正思想態度,牢固樹立一切為了人民的思想,做到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想當事人所想,急當事人所急,在審理每一起案件時,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做到秉公辦案,清正廉潔;讓當事人充分主張自己的權利和維護自己的利益,做到居中裁判,不偏不倚。
第二,要搞好案件審查工作。刑事案件的立案審查,是案件審理的一個及其重要的環節,它直接關繫到整個案件的質量和結果。在刑事案件立案前,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在三天以內;對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在七天以內,對案件的程序和實體等方面進行嚴格審查。在審查中要做到嚴把四關:一是嚴把證據關,查證據是否充分,來源是否合法;二是嚴把事實關,查事實是否清楚,是否存在矛盾;三是嚴把程序關,查司法機關是否按程序規定辦案;四是嚴把適用強制措施關,查被告人適用的強制措施種類,手續是否齊全;是否符合法律規定。在審查過程中,如發現有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程序違法、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案件不能立案,並及時通知檢察機關撤回起訴。檢察機關不撤回起訴的案件,應採取無罪推定,疑罪從無的原則,依法進行審理。對經過嚴格審查符合立案標準的案件,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在三天內審查完畢後,以收案日期為立案時間,審查時間計算到審限內,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在七天內審查完畢後,以收案日期為立案時間,審查時間計算到審限內,在適用簡易程序和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審查期間內,檢察機關撤回起訴的案件不應立案,審查時間不計入審限內。通過嚴格審查,確保了案件質量,杜絕了錯案問題的發生。
二、熟悉案情,掌握基本概況
熟悉案情是審理好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基礎。在刑事附帶民事部分進行調解前,要做到四個到位:一是審查到位。刑事案件立案後,庭長要閱卷審查,在全面了解和掌握案情後,方可將案件移交給主審人進行審理;二是分析到位。主審人要反復地閱卷,認真製作閱卷筆錄、庭審題綱,對案情做出綜合分析,充分掌握案件的事實、證據、程序部分等,做到吃透案情,胸有成竹;三是告知到位。案件立案後,在向被告人送達起訴書副本時,要告知被告人有自行辯護權、委託他人辯護權、拒絕辯護權、申請取保候審權等權利。在向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送達起訴書副本時,應告知被害人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權、委託代理人權。開庭時,應告知當事人有申請迴避權,經審判長許可,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向被告人、證人、鑒定人發問權。當事人有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權,有對證據和案件情況發表意見,互相辯論權,被告人有最後陳述權,當事人對法庭筆錄有閱讀和補充改正權。案件宣判後,應告知被告人如不服一審判決、裁定,有用上訴狀或者口頭向上一級法院上訴權,被告人的辯護人和近親屬,經被告人同意,有提出上訴權。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對法院一審判決裁定中的附帶民事訴訟部分不服,有提出上訴權。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法院一審判決的,自收到判決書後五日內有請求檢察院提出抗訴權,同時,還應告知,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有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權。四是審核到位。首先要審核公訴機關派出支持公訴的公訴人是否有辦案權力,出庭人員與起訴書是否一致;其次要審核被告人是否委託了辯護人,是否委託了附帶民事訴訟代理人,如委託被委託人有幾個?基本概況如何;其三要審核是否有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有哪些原告人?他們是否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是否委託附帶民事訴訟代理人,如委託代理人他們的基本概況如何;第四要審核是否有證人、鑒定人等出庭作證,如有基本概況如何。在審核過程中,要將當事人和訴訟參加人的詳細地址,工作單位、聯系方式等情況寫清寫明,記錄在案。同時,我們還應指導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書寫訴狀,向他們講明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具體范圍,通知他們將訴狀和相關證據按規定及時遞交法院,並送達給被告人及其辯護人或委託代理人。同時還要了解在檢察機關提起公訴前,被告人是否向被害人全部履行或部分履行賠償義務,如賠償了,賠償的情況如何;如沒賠償,沒賠償的原因是什麼,被告人是否有能力賠償,有賠償能力的,賠償的方式怎樣,無賠償能力的,還要了解其近親屬是否有能力為其賠償,是否願意為其賠償。同時,必要時還要邀請被告人的近親屬與被告人的辯護人及訴訟代理人,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及委託代理人、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一起旁聽參加附帶民事訴訟部分的調解。只有全面熟悉案情,庭審工作到位,才能為調解工作順利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庭前調解,釋明有關法律
第一,庭前調解。庭前調解是刑事附帶民事案件在開庭前,就民事賠償部分對原被告人雙方進行調解,庭前調解是解決原被告人之間矛盾的最重要環節。有些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被告人有能力賠償給被害人造成的經濟損失,這些案件一般在給被告人送達起訴書副本時,被告人就能主動明確地表示願意賠償,並要求委託親屬代其與被害人在庭前達成賠償協議,履行賠償義務。但也有些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被告人不願意賠償或無能力賠償給被害人造成的經濟損失。
第二,釋明法律。針對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調解,主審法官在庭前要做到四個講明:一是要向被告人講明法律規定。要向被告人講明《刑法》、《民法通則》及《人身損害賠償若干問題解釋》及最高人民法院、省高院相關司法解釋等有關刑事定罪量刑及民事賠償方面的法律規定,使被告人明白由於他的行為給被害人造成的傷害結果,不僅要負刑事責任,而且還要對給被害人造成的經濟損失負民事賠償責任。既使不同意賠償,被害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請求符合法律規定的部分,法院也應將與刑事部分一並判決。在審理案件過程中,被害人必要時可以向法院申請查封或扣押被告人的財產。如判決生效後,被告人還不主動履行賠償義務,被害人還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二是要向被告人講明調解的重要性。如果被告人能與被害人達成賠償協議,積極賠償給被害人造成的經濟損失,可視其認罪態度較好,有悔罪表現,這不僅是法定的酌定從輕情節,而且還能得到被害人的諒解,化解相互之間矛盾;三是要向被告人的近親屬講明賠償的作用。在庭前調解時,主審法官還要邀請被告人的親屬,如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及朋友等和被告人及辯護人或委託代理人一起旁聽庭審,參加調解工作,讓他們充分了解和掌握庭前調解的全過程,充分認識到賠償的重要意義,以及賠償後對被告人定罪量刑所起的作用,要讓他們知道,由於被告人的行為給被害人及其家屬在身體和精神上造成了傷害,作為被告人的親屬從人道主義方面也理應有義務、有責任對被害人給予安慰和關懷;四是要向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講明必須依法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在作好被告人工作的同時,也不能一昧地強調被告人的賠償義務,還應當向被害人講明其附帶民事訴訟請求要切合實際,有法律依據。要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主張自己的權利,不能漫天要價,各項請求部分必須明確,對自己的訴訟請求數額和項目有權主張、有權放棄;對有能力賠償,並對賠償經濟損失的數額和項目無爭議的,可與被告方達成調解協議;對被告人無能力賠償,但其親屬朋友願意為其墊付賠償的,可與其委託的訴訟代理人達成調解協議,賠償數額有權增加或減少,增加或減少要充分考慮被告人承受的能力而定,該讓步的讓步,以達到賠償目的。這樣,會使被害人不受或少受經濟損失。通過對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和對被告人及其訴訟代理人講明各自所處的訴訟地位和調解的重要性,對當事人曉知以理、動之以情,說理到位、以理服人,就會使他們都能主動接受對方的調解意見,達到調解目的。實踐證明,我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90%以上,是通過庭前調解達成協議的。
四、尋找時機,加大調解力度
第一,用法律威懾。有些刑事附帶民事案件,由於原被告人之間在賠償項目和賠償數額上分歧太大,雖然經過庭前多次調解,但仍沒達成調解協議,對此類案件,必須抓住刑事部分開庭審理這個有利時機進行調解。要通過檢察機關對被告人犯罪事實的指控、被告人對其犯罪事實的陳述、法庭調查、對證據的質證認證、原被告雙方的法庭辯論等程序,用法庭的庄嚴、法律的威力來震懾被告人,教育其家屬。要讓被告人真正從心裡認識到其犯罪性質的嚴重性。同時,主審法官還要在法庭上與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委託代理人和近親屬,與被害人及委託代理人近親屬解釋清楚,按法律規定哪些是從重情節,哪些是從輕情節,哪些是法定從重情節,哪些是酌定從輕、減輕情節,講明被告人具有哪些從重情節、從輕情節和酌定從輕情節。所犯罪行的刑期劃分情況。實行定罪量刑公開化,讓被告人充分了解和掌握自己所犯罪刑的大致刑期,打消被告人及其親屬心裡存在的賠償不從輕的故慮,從而促使被告人能主動要求賠償,最後與原告人達成調解協議。
第二,用真情感化。有些附帶民事訴訟案件民事部分,雖然經過庭前多次的調解,但原被告人雙方仍沒達成調解協議。對此類案件,我們要用真誠感化被告人,不能輕言放棄。主審法官要抓住宣判前這一最後時機,對被告人及其訴訟代理人、近親屬進行政策攻心,思想教育,用真情感化他們。通過主審法官的苦口婆心、耐心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往往會使被告人充分認識到所犯罪刑的嚴重性和賠償的法律後果,主動與家人聯系改變賠償意見,要求與原告方進行調解。從而也會使原告方做出一些讓步,使原被告雙方相互理解、相互諒解,最後達成調解協議,履行民事賠償義務。
第三,做好判後解釋工作。案結事了,絕不是案結拉倒。有些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都是有理有據的,依法可以判決結案。但判決的案件社會效果不怎麼好,而調解就不同了,一方面能使原被告人雙方達到諒解的目的,另一方面對社會穩定也有一定促進作用。因此,必須做好判後解釋工作,主要做好四項解釋工作:一是要將被告人刑事部分判決所依據的法律條文向被告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被告人的近親屬等解釋清楚,讓他們知道法院是依法斷案,量刑是適當的、公正的、合法的;二是要將附帶民事部分法院判決支持或不支持原告人各項請求數額的法律依據、原因及計算標准向被告人和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及其法定代表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解釋清楚,讓他們知道法院判決的理由是充分的,是公正的,是有法律依據的;三是要將案件附帶民事訴訟部分雙方沒有達成調解協議的根本原因及雙方矛盾焦點是什麼,向原被告人雙方解釋清楚,讓他們真正理解,調解不成不在法院,而在他們雙方之間調解意見相差大多、分歧太大;四是要將有關執行方面的法律規定向被害人及其法定代表人及訴訟代理人解釋清楚,讓原告人知道雖然附帶民事部分與被告人沒有達成調解協議,被告人沒有主動賠償,但在判決生效後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仍然可以通過法律保護自己的權利,挽回自己的經濟損失。
只要每名法官都能嚴格執法、恪盡職守、忠於法律、清正廉潔,充分發揮調解的職能作用,有淵博的法律知識和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就會減少當事人之間、當事人與法官、法院之間的矛盾,就會真正做到案結事了,避免涉訴信訪案件的發生,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5. 需要一個有關保險近因原則的案例。。

論保險法上的近因原則
[ 黃奕新 ]——(2005-8-29) / 已閱21182次

論保險法上的近因原則
黃奕新

近因原則是英國海上保險法最早確立的用以認定因果關系的基本原則,經過長期實踐的總結和發展,現已為許多國家保險法所採用。我國各保險公司在保險事故發生時,也經常以非近因致損為由,拒絕賠付。但由於我國保險立法沒有明確規定,各地法院對這一舶來品普遍陌生,法官不會或不敢在裁判文書中適用,造成了一些保險糾紛案件的疑難或說理不清。為完善我國保險立法,與國際保險實踐相接軌,我國應當盡快在立法和司法上確認近因原則。本文試著作一闡述,以拋磚引玉。

一、近因原則的涵義

「近因」,英文為 Proximate Cause,其中Proximate意為「(時間、場所或、次序上)最接近的、近似的、前後緊接的」,中文難找與之完全相對應的詞,如譯成「直接原因」(對應的是Direct Cause)不能完整涵蓋其內涵,故現在乾脆直譯成「近因」。引進這個舶來品,不僅僅是趕時髦,跟它一起來的,還將是英美法那一整套調整因果關系的成熟的法律規則體系。而「近因原則」,簡言之,即指保險人承擔賠償責任的范圍應限於以承保風險為近因造成的損失。雖然我國現行保險法和海商法均未規定有關因果關系原則,但在涉外關系如海上保險中遵循國際慣例,普遍適用近因原則,最高法院2003年12月公布的《關於審理保險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 (徵求意見稿 )》也已經採用了這一概念。該徵求意見稿第 19條明確規定:「人民法院對保險人提出的其賠償責任限於以承保風險為近因造成的損失的主張應當支持。」
近因原則源於英國1906年海上保險法(Marine Insurance Act,1906)。該法第55條(1)款規定:「依照本法規定,且除保險單另有約定外,保險人對於以承保危險為近因所致的損失,負有責任,但對於非由以承保危險為近因所致的損失,不負責任。」⑴ 這是由於海上保險合同是一種較為嚴格的「限定性賠償合同」,保險人的賠償責任范圍,不能是保險標的發生的全部損失,而是一定范圍內的原因危險 (即所謂「承保風險」)造成的某些損失(即所謂「承保損失」)。因此,在海上保險理賠中,應適用特別的因果關系原則,即普通法中所謂的「近因原則」。該原則要求保險人承保危險的發生與保險標的的損害之間必須具有符合海上保險法的因果關系。這一原則,逐漸地被英美法系的法官和學者引伸到整個保險法乃至侵權行為法(甚至部分合同法)領域。目前,世界許多國家的保險立法大都將近因原則確定下來,作為保險法的基本原則。①
但由於英美法系重個案分析而輕抽象歸納 ,故近因的含義迄今也未全然明確。如美國著名侵權法教授Prosser認為 ,Proximate一詞 ,系謂時間與空間上最近。而《布萊克法學詞典》認為 :「這里所謂的最近 ,不必是時間或空間上的最近 ,而是一種因果關系的最近。損害的近因是主因或動因或有效原因。」盡管如此 ,在長期的審判實踐中 ,兩大法系法官通過判例與學說對近因的判定確立了三項基本規則 :第一、最近原因是造成損害結果的實質性的 ,重大的並且積極的因素;第二、這一因素自然地連續地發生作用 ,其中未介入影響結果發生、造成因果關系中斷的其它因素 ;第三、基於公平正義觀念和政策進行分析。② 此次,最高法院在保險司法解釋(徵求意見稿 )第19條第2款,也對近因作出定義:「近因是指造成承保損失起決定性、有效性的原因」。但其中「決定性」、「有效性」的含義顯然過於模糊 ,缺乏可操作性,仍有待司法實踐以判例的形式予以個案化和具體化。

二、近因的具體認定

在保險實踐中,產生損失的原因可能是單一的,也可能是多個的;既可能是承保危險,也可能是除外危險或者是保險單中未提及危險。在單一原因造成損失時,此致損原因即為近因,保險人的責任較易確定。如果該原因是承保危險,保險人必須予以賠償,如果是除外危險或者是保險單中未提及的危險,則無需賠償。在多個原因情況下,則要考察其內部邏輯關系。
(一)多因連續發生
兩個以上原因危險連續發生造成損害,若後因是前因直接、必然的發展結果或合理的延續時,以前因為近因。在此,前因與後因之間,自身存在著因果關系,後因不過是前因作用於保險標的上因果鏈條上的一個環節,或者說,後因在前因與損害結果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起到中介或媒介的作用,但其對結局不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前因才是近因。如果前因是承保危險,而後因不論其是否是承保危險,保險人均要承擔責任;反之,如果前因不是承保危險,保險人也不必負責。當然,如果後因也是承保危險,此時後因與損害結果之間成立獨立的因果關系,保險人依該獨立關系承擔保險責任,自不當言。
在著名的艾思寧頓訴意外保險公司案中,被保險人打獵時不慎從樹上掉下來,受傷後的被保險人爬到公路邊等待救援,因夜間天冷又染上肺炎死亡。肺炎是意外險保單中的除外責任,但法院認為被保險人的死亡近因是意外事故---從樹上掉下來,因此保險公司應給付賠償金。相反,前因不屬於承保風險的,即使後因屬於承保風險,保險公司亦不承擔賠償責任。英國十九世紀有類似案例,被保險人患癲癇病,一次發作時溺水身亡,意外險保險人拒賠的主張得到法庭的支持。又如,船舶遭炮火襲擊受損,船體進水沉沒。船體進水是戰爭行為的直接後果,一張戰爭引起的損失除外的保單項下,被保險人無法憑承保的海上風險獲賠。③
(二)多因間斷發生
多種原因危險先後發生,但後一原因介入並打斷了原有的某一事件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鏈條,並對損害結果獨立地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該新介入的原因即作為近因。此時,前因與後因之間本身沒有繼起的因果關系,後因不是前因的直接、必然的發展,而前因也失去了對損害結果原本可能有的支配和作用力。需要指出的是,這里,介入原因「獨立地」對損害結果產生作用,或者說,介入原因是損害結果的「獨立原因」,並不排除現實生活中,更多地是前因先使保險標的陷入一種非正常的境地,而由後因介入發揮作用的情形。關鍵在於,後因是保險標的處於非正常境地時導致損害結果的充分條件,而前因除了使保險標的處於非正常境地外,本身不是損害結果的充分或必要條件。當然,也有可能是,後因雖然作用於保險標的,但並未導致損害結果,則其沒有打斷前因與損害結果的因果關系,前因仍為近因。
典型的案例是,投保人只是投保了火災險而沒有投保盜竊險,當發生了火災時,有的財產被搶救出來放在露天又被盜走。該案中,雖然是事出火災,但保險標的被放在露天,不是火災的必然結果,即使放在露天,如果加強監管,也不必然會被盜走,可見火災與盜竊之間沒有因果關系。盜竊行為介入了火災,而獨立地導致保險標的的滅失。故保險人不必承擔火災險的賠償責任。①
要注意區別「多因間斷」與「多因連續」。例如,為逃避敵船的追捕,一艘船舶進入了一個既不是港口又沒有錨泊地的海灣,由於無法駛出而擱淺,這里追捕與擱淺構成多因連續,追捕是近因,因而保險人可以引用敵對行為除外的規定不賠;但假設被追船舶進入了一個如前的海灣,卻在離開該海灣繼續自己的航程時,遇上了暴風雨而滅失。雖然是追捕行為使船舶處於非正常境地,但近因仍應認定是暴風雨,這屬多因間斷。又如,一個港口有兩個航道可以進入,但其中之一布滿了軍事防禦用的魚雷。對此並不知情的船舶進入了該布滿魚雷的航道而遭滅失。那麼近因自然屬於除外責任范圍內,保險人不賠;但假設船長已知佈雷的情況而選擇了另一航道進入港口,但卻由於導航失誤而擱淺,由此而致的損失的近因將不再是敵對行為了。
(三)多因並存發生
所謂並存,是指在造成損失的整個過程中,多個原因同時存在,相互之間沒有前後繼起關系。注意,「並存」並不意味著是「同時發生」,在時間上,多個原因可能有先有後,但只要在作用於保險標的而導致損害結果發生的時點上是「同時存在」,則足矣。關鍵是要考查,後因與前因之間,本身是否有因果關系,即後因是否是前因引起和發動的,如果不是,即使後因落後於前因,也仍成立並存關系,這是此種類型有別於其他類型的質的規定性。同時要注意,在作用力或叫原因力上,各個原因對損害結果的產生不一定都要構成充分條件,獨立開來,可能任何一個原因憑單個都無法導致損害結果,但這不影響其成立近因。
舉例說明,如某輪船在河中與一沉船相撞,撞出一個洞,經臨時補漏後經海路被拖往修理港。途中,水從漏洞湧入,最終棄船。此案中,碰撞與海水湧入本身之間沒有繼起的因果關系,但共同作用於船舶,共同導致船舶滅失,均成立近因。又如某工廠發生火災,部分原因是雇員疏忽,部分原因是設備缺陷,此時,雇員疏忽與設備缺陷均成立近因。
要注意區別「多因並存」與「多因間斷」。例如,人身意外險的被保險人患心臟病多年,因車禍入院,急救過程中因心肌梗塞死亡。保險公司認為被保險人的死亡結果並非由意外傷害――車禍所造成,保險公司不承擔賠償責任。車禍雖使被保險人處於非正常境地,但其與死亡結果之間的關系關系,被介入的心肌梗塞因素所中斷,而這一因素對死亡結果獨立地起到決定性作用,故成立多因間斷。但在另一類似案件中,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被保險人有結核病史,且動過手術,體內存留有結核桿菌,某日不慎跌倒致使上臂肌肉破裂,後傷口感染,導致右肩關節結核擴散至顱內及腎,醫治無效死亡。該案中,介入的結核桿菌不是獨立原因,它的出現並沒有使摔傷這一起因停止發揮作用、割斷傷口與死亡之間的直接聯系。被保險人是在兩種原因共同、持續作用下死亡的,單純體內存留結核桿菌或摔傷都不會導致被保險人死亡。故兩種原因同為並存的近因。
在並存的近因下,既有承保近因又有非承保近因的,如何確定保險人的責任?一般來說,如果它們各自所造成的損失能夠區分,則保險人只負責由承保近因所造成的損失。在不可分時,則存在爭議。有的認為保險人概不負責,有的認為保險人全盤負責。通說認為,一般由法官酌情按比例分配為宜。對此,有人進一步提出,還要區分非承保近因是保險單未提及危險還是除外危險。① 筆者基本贊同此種觀點,因為既然損失不可分,還要進行分配,如何拿捏這個比例的合理性,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如果非承保近因僅是保單未提及的且而未明確除外危險的,保險公司應負全部責任。如,一艘名為Miss Jay Jay的船投保了定期保險,在保險期內的一次航行中受損,保險公司因為該船存在設計缺陷不適航,拒絕賠付。法院認定損失由不適航和惡劣天氣共同造成,因此損失的近因有兩個。惡劣天氣是承保風險,設計缺陷造成的不適航在被保險人非明知的情況下不是定期保單的除外風險。因此,保險公司應予賠付。而如果非承保近因是保單明確除外危險的,保險人全部免除責任。該原則在英國1973年韋恩罐泵公司訴責任保險公司一案中得以確定。原告在生產塑料製品的別人工廠里設計並安裝用於儲藏和運輸化工原料的設備。原告有投保公眾責任險,承保意外事故造成他人的財產損失。保單的除外條款中規定,保險人對因被保險人裝運的貨物的性質引起的損失不負賠償責任。保險期內,設備試車前夜在無人看管的狀態下運行,引起火災,燒毀了工廠。原告賠償了工廠損失後向保險公司索賠。法院認為,貨物(化工原料)的自身易燃性並非損失的單一近因,承保范圍內的人工操作不當與貨物的自身性質共同相互作用才導致損失。但貨物的自身易燃性是除外近因,保險公司不負賠償責任。③
也許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效力優先規則,即除外責任優於承保責任,而承保責任優於未提及責任。當多個近因中,有屬除外責任的,優先適用除外責任並及於所有損失結果,保險人全不負責;當多個近因中,無屬除外責任而有屬承保責任的,優先適用承保責任並及於所有損失結果,保險人全部負責。當然,具體到個案,如果多個近因對損害結果的作用力相差懸殊,最好還要基於公平正義原則進行衡平。

三、因果關系的證明

如上所述,近因原則適用的前提,是原因危險與損害結果之間、多個原因危險之間的因果關系的認定。因果關系的證明,依據民事訴訟法「誰主張 ,誰舉證」的原則,一般應由原告承擔,對此毫無爭議。但原告的證明應達到何種證明程度方認為舉證責任完成 ,則不無爭議。有一種意見認為「要求對因果關系之存在進行充分的證明 ,以完全揭示出原因現象與結果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④ 隨著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確立舉證責任分配的司法裁量及優勢證據規則後,這一觀點已失去其實在法基礎。
首先,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負責對因果關系的初步或者表面舉證責任。現行保險法第二十三條規定:「保險事故發生後,依照保險合同請求保險人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時,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應當向保險人提供其所能提供的與確認保險事故的性質、原因、損失程度等有關的證明和資料。保險人依照保險合同的約定,認為有關的證明和資料不完整的,應當通知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補充提供有關的證明和資料。」該條規定中,保險事故的「原因」即包括近因原則下的各因果關系。根據該條規定,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顯然負有對因果關系的舉證責任。
其次,在一定條件下,舉證責任轉移或倒置,保險人負有反證責任。如前保險人所規定,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的舉證並不被「要求對因果關系之存在進行充分的證明 ,以完全揭示出原因現象與結果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而是限於提供其「所能提供」的證明和資料。如果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提供了其「所能提供」的證明和資料,保險人仍拒絕承擔保險責任的,此時舉證責任將倒置給保險人。但何謂「所能提供」,現行保險法並未明確細化。最高人民法院顯然意識到這點,在其《關於審理保險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 (徵求意見稿 )》第十六條(提供資料的范圍)中規定:「保險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證明和資料包括:保險協議、保險單或其他保險憑證、已支付保險費憑證、保險財產證明、被保險人身份的證明、保險事故證明、保險標的損失程度證明或人身傷殘程度證明、索賠請求書。合同另有約定,依約定。投保人、被保險人或受益人未提供前款規定的或者合同約定的文件,保險人應當通知其補充。┅┅。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提供前款規定的文件或者合同約定的文件,確有困難的,由保險人負舉證責任。┅┅。」這里,「保險事故證明」即包括近因原則下的各因果關系的證明;而對「所能提供」,則從反面規定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提供「確有困難的,由保險人負舉證責任」。從「所能提供」到「確有困難」,實際上嚴格了舉證倒置的條件,加大了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的舉證責任。當然,何謂「確有困難」,仍是個刺手的問題。在具體司法實踐中,法院可以依據《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條之規定,行使舉證責任分配的司法裁量權,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倒置的條件。如果認定舉證責任倒置的條件尚未具備,而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的舉證尚不足以證明原因危險與保險事故損害結果之間、多個原因危險之間的因果關系的,直接判令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承擔不利後果,否則,舉證責任倒置,令保險人承擔反證責任。當然,即使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完成了舉證責任,保險人也可以主動行使反證權利。
第三,對雙方的舉證與反證,依照優勢證據規則進行認定。當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完成舉證責任後,保險人提出相反證據,但雙方都沒有足夠的依據否定對方證據的,法院應當結合案件情況,判斷一方提供證據的證明力是否明顯大於另一方提供證據的證明力,並對證明力較大的證據予以確認。此時,因證據的證明力無法判斷導致爭議事實難以認定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據舉證責任分配的規則作出裁判。
舉例說明,2000年4月,上海市沈某商品房抵押貸款後,與保險公司簽訂住房保險合同。2001年11月,經保監委批准,上海保險同業公會發布公告,自即日起統一在原有住房保險上增加還貸保證保險,規定被保險人因遭受意外傷害事故所致死亡或傷殘,未履行還貸責任的,由保險人承擔,並明確原抵押住房保險保單自動適用該擴展條款。公告下登載的會員公司包括被告,但被告未通知沈某。2002年1月,沈某因跌倒送醫,急診病歷記載病人陳述「騎車跌倒後突發頭痛、嘔吐 1小時余……」,診斷「腦出血」。入院,確診「腦出血」,不久死亡,死亡診斷仍為「腦出血」。沈某亡故後,其家屬未通知保險公司,屍體亦火化。2002年3月,沈某家人知悉保險同業公會公告後要求理賠,被告查明沈某跌倒前曾做過核磁共振檢查,醫院診斷意見「右顳葉腦內血腫,考慮為血管畸形可能,建議進一步檢查區域」,遂以沈某系腦出血病理死亡為由拒絕。⑵ ⑤ 顯然,本案屬多因連續的情形,但,是「跌倒後頭痛」還是「頭痛後跌倒」呢?如是前者,跌倒為近因,屬承保危險,保險公司則應理賠。反之,如果沈某本身具有特殊體質如血管畸形,保險公司如能證明是疾病發作致「頭痛後跌倒」,則可不負責。該案中, 沈某屍體火化後,現有證據僅為原告提供的病歷,記載病人陳述「摔倒後頭痛」,致腦出血死亡。原告火化屍體,系在原住房抵押保險合同內容經公告拓展後,被告未盡通知義務導致其不知情下,過錯責任在被告,故應認定原告已提供了其「所能提供」的證明,且進一步提供「確有困難」,舉證責任轉移或倒置給被告。被告雖提供了生前核磁共振檢查診斷意見作為相反證據,但該證據不足以否定原告提供的沈某出事後的急診病歷,且雙方證據的證明力相當,故按照優勢證據規則,應當判令負有倒置舉證責任的被告承擔不利後果。

(作者單位: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

6. 你好,交通事故起訴了快3個月了一直沒有通知、打電話給辦案法官,法官說保險公司對傷殘鑒定有異議

有異議可以讓保險公司申請重新鑒定。

7. 最高院法官離婚糾紛案件中,保險金應如何進行分割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2011年7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25次會議通過,自2011年8月13起施行)法釋〔2011〕18號
為正確審理婚姻家庭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規定,對人民法院適用婚姻法的有關問題作出如下解釋:
第一條當事人以婚姻法第十條規定以外的情形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駁回當事人的申請。當事人以結婚登記程序存在瑕疵為由提起民事訴訟,主張撤銷結婚登記的,告知其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第二條夫妻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不存在,並已提供必要證據予以證明,另一方沒有相反證據又拒絕做親子鑒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不存在一方的主張成立。
第三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父母雙方或者一方拒不履行撫養子女義務,未成年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請求支付撫養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四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請求分割共同財產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除外:(一)一方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揮霍夫妻共同財產或者偽造夫妻共同債務等嚴重損害夫妻共同財產利益行為的;(二)一方負有法定扶養義務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醫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關醫療費用的。
第五條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後產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第六條婚前或者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事人約定將一方所有的房產贈與另一方,贈與方在贈與房產變更登記之前撤銷贈與,另一方請求判令繼續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規定處理。
第七條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配偶有虐待、遺棄等嚴重損害無民事行為能力一方的人身權利或者財產權益行為,其他有監護資格的人可以依照特別程序要求變更監護關系;變更後的監護人代理無民事行為能力一方提起離婚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第九條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權為由請求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雙方因是否生育發生糾紛,致使感情確已破裂,一方請求離婚的,人民法院經調解無效,應依照婚姻法第三十二條第三款第(五)項的規定處理。
第十條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依前款規定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產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產權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
第十一條一方未經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購買、支付合理對價並辦理產權登記手續,另一方主張追回該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一方擅自處分共同共有的房屋造成另一方損失,離婚時另一方請求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二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用夫妻共同財產出資購買以一方父母名義參加房改的房屋,產權登記在一方父母名下,離婚時另一方主張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對該房屋進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購買該房屋時的出資,可以作為債權處理。
第十三條離婚時夫妻一方尚未退休、不符合領取養老保險金條件,另一方請求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分割養老保險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婚後以夫妻共同財產繳付養老保險費,離婚時一方主張將養老金賬戶中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個人實際繳付部分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四條當事人達成的以登記離婚或者到人民法院協議離婚為條件的財產分割協議,如果雙方協議離婚未成,一方在離婚訴訟中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財產分割協議沒有生效,並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
第十五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作為繼承人依法可以繼承的遺產,在繼承人之間尚未實際分割,起訴離婚時另一方請求分割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在繼承人之間實際分割遺產後另行起訴。
第十六條夫妻之間訂立借款協議,以夫妻共同財產出借給一方從事個人經營活動或用於其他個人事務的,應視為雙方約定處分夫妻共同財產的行為,離婚時可按照借款協議的約定處理。
第十七條夫妻雙方均有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過錯情形,一方或者雙方向對方提出離婚損害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八條離婚後,一方以尚有夫妻共同財產未處理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分割的,經審查該財產確屬離婚時未涉及的夫妻共同財產,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分割。
第十九條本解釋施行後,最高人民法院此前作出的相關司法解釋與本解釋相抵觸的,以本解釋為准。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的可取之處與不足之處逐條解讀為正確審理婚姻家庭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規定,對人民法院適用婚姻法的有關問題作出如下解釋:本司法解釋花大力氣解決夫妻房產歸屬問題,居然沒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讓人匪夷所思。

第一條當事人以婚姻法第十條規定以外的情形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駁回當事人的申請。當事人以結婚登記程序存在瑕疵為由提起民事訴訟,主張撤銷結婚登記的,告知其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本條的目的在於明確司法權與行政權的界限,法律規定無效婚姻的情形經法院判決認定後婚姻無效,這種無效雖是自始無效,但需要有權機關確認。非法律規定的無效婚姻情形,婚姻在形式上是有效的,如果是因其具有可撤銷情形,則得向有權機關主張撤銷。我國《婚姻法》只規定了脅迫婚姻才是可撤銷婚姻。但依《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的規定,結婚登記程序存在瑕疵是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這無疑給行政機關克以重任,而且這條的目的並未明確,可操作性實差,是不是說如果結婚登記存在程序瑕疵,經當事人請求,婚姻登記機關必須改正,如不改正,將面臨行政訴訟敗訴的局面,那麼婚姻登記機關在登記時,是否有實質審查的權利和義務呢?如果沒有該種義務,該條司法解釋是否有權給行政機關克以如此義務呢?如果其無實質審查的義務為何要承擔責任呢?
第二條夫妻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不存在,並已提供必要證據予以證明,另一方沒有相反證據又拒絕做親子鑒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不存在一方的主張成立。當事人一方起訴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並提供必要證據予以證明,另一方沒有相反證據又拒絕做親子鑒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一方的主張成立。該條司法解釋是基於民事訴訟中人身不具有可以強制性的特點,而確認的一條舉證規則。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十五條規定,有證據證明一方當事人持有證據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對方當事人主張該證據的內容不利於證據持有人,可以推定該主張成立,該條是對舉證規則在親子關系認定中的一次應用。

第三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父母雙方或者一方拒不履行撫養子女義務,未成年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請求支付撫養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該條確定了父母對子女的撫養義務與婚姻關系是否存續無關,一定程度上為被生而不養的子女、夫或妻實際只有一方撫養子女的情況下子女和實際撫養人提供了救濟依據。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拒絕了法院的懶惰,父母有子女有撫養義務,這是《婚姻法》有明文規定的,以前法院在拒絕受理婚姻持續期間夫或妻一方實際撫養子女時起訴另一方支付撫養費,實是法院懶惰不守法的表現。

第四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請求分割共同財產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除外:(一)一方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揮霍夫妻共同財產或者偽造夫妻共同債務等嚴重損害夫妻共同財產利益行為的;(二)一方負有法定扶養義務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醫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關醫療費用的。該條規定的是夫或妻一方可以求法院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情形;雖然較之前有進步,但是何為揮霍,這樣抽象的規則在法律適用中得依法官的自由裁量。
第五條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後產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該條從物權法的角度看是沒有問題的,即孳息的所有權隨原物,既然原物的所有權是夫妻一方的,孳息也歸夫妻一方。但該條解釋與我國婚姻法確定的夫妻財產制之間是沖突的。我國婚姻法確定的法定夫妻財產制是婚後所得共同制。在法律規定不明確的情況下,司法解釋不應當與法律的原則發生沖突,相對於物權法對所有權的規定,在婚姻關系中,夫妻存在身份關系,其所有權歸屬應當按婚姻法的原則來確定。本條解釋使用了兩個概念「孳息」、「自然增值」,從法學的角度看,孳息包括法定孳息與天然孳息,不知道最高人民法院是從何角度來認定孳息與本處的自然增值,本處的「自然增值」不是法律術語,與前處的孳息放在一塊,讓人無所適從。
第六條婚前或者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事人約定將一方所有的房產贈與另一方,贈與方在贈與房產變更登記之前撤銷贈與,另一方請求判令繼續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規定處理。平等主體之間的贈與依合同法規定,該條只是重申這一基本原則。
第七條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本條是對物權法的遵守與反動,根據《物權法》第十四條規定,【物權登記效力】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發生效力。該條規定的是物權的公示公信原則,即不動產所有權需經登記才有法律效力。本條解釋第一款遵守了物權公示原則,而後一款而是對物權公示原則的反動;同樣是物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只因出資不同,所有權歸屬就有不同。在第一款的情況下可以依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而第二款認定為共同共有的法律依據又是什麼呢?顯然這是最高人民法院的主觀臆斷,公然違反物權法的規定。從現實生活中出現的糾紛來說,只要嚴格遵守物權法,對房產的所有權歸屬是沒有爭議的,即以登記為准,登記在誰名下就為誰所有。如果有糾紛,可以依債權來處理。即通常所說,清官難管家務事,法律是明確的,大家知道自己的行為將導致何種結果就可以了,至於雙方父母共同出資購買不動產,登記在誰名下,由他(她)們自己決定,才經登記將會發生特定的法律後果,是法律的事。最高法院的該種解釋出於何種目的,讓人摸不著頭腦。
第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配偶有虐待、遺棄等嚴重損害無民事行為能力一方的人身權利或者財產權益行為,其他有監護資格的人可以依照特別程序要求變更監護關系;變更後的監護人代理無民事行為能力一方提起離婚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本條解釋的本意旨在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離婚案件提供明確且可行的途徑。但本條解釋將面臨如下問題。是否只有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配偶有虐待、遺棄等嚴重損害無民事行為能力一方的人身權利或者財產權益行為時,其他有監護資格的人才可以依照特別程序要求變更監護關系。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20條的規定,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了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第十七條規定的其他有監護資格的人或者單位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的,按照普通程序審理;要求變更監護關系的,按照特別程序審理;既要求承擔民事責任,又要求變更監護關系的,分別審理。因此,雖然最高人民法院將變更監護權和離婚訴訟分別開來的做法是可取的,但其變更監護權的規定卻是不明確的,值得商榷。
第九條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權為由請求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雙方因是否生育發生糾紛,致使感情確已破裂,一方請求離婚的,人民法院經調解無效,應依照婚姻法第三十二條第三款第(五)項的規定處理。本解釋是對妻單方「中止」妊娠侵犯夫生育權的否定。但因是否生育發生糾紛,可以做為夫妻感情確已破裂、請求離婚的一個事由。關於該條解釋兩個問題可以注意:一是「中止妊娠」與「終止妊娠」,一般人很難區分這倆詞的含義;二是關於生育權的問題,最高院做出如上解釋,不能怪罪於最高院,這是我國目前關於生育權的立法與法學研究都相對滯後所致。
第十條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依前款規定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產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產權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這條解釋跟第七條第一款是一樣的,但比第七條要徹底,將物權與債權區分開來,值得肯定。買房時產權已經確定,夫妻共同還貸部分可以請求債權。
第十一條一方未經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購買、支付合理對價並辦理產權登記手續,另一方主張追回該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一方擅自處分共同共有的房屋造成另一方損失,離婚時另一方請求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本條是關於善意取得夫妻共同共有財產(房屋),夫妻一方擅自處分共同共有房屋離婚時另一方有權請求賠償的規定。關於如何適用本條規定的善意取得,如何認定第三人是善意非常重要,有一點需注意,如果房產登記在夫妻兩人名下,夫或妻一方出售能否認定第三人為善意呢。個人以為,如果房產登記在夫妻兩人名下,應當排除第三人為善意。它應該知道與其交易的夫或妻沒有完全產權,仍與其交易,應當承擔交易不能的風險。
第十二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用夫妻共同財產出資購買以一方父母名義參加房改的房屋,產權登記在一方父母名下,離婚時另一方主張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對該房屋進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購買該房屋時的出資,可以作為債權處理。該條解釋與第十條的規定思想是一致的。
第十三條離婚時夫妻一方尚未退休、不符合領取養老保險金條件,另一方請求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分割養老保險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婚後以夫妻共同財產繳付養老保險費,離婚時一方主張將養老金賬戶中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個人實際繳付部分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只要是夫妻共同財產,不論其表現為何種形式,該種形式即使與夫或妻一方有人身關聯性,離婚時他方有權請求分割。

第十四條當事人達成的以登記離婚或者到人民法院協議離婚為條件的財產分割協議,如果雙方協議離婚未成,一方在離婚訴訟中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財產分割協議沒有生效,並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本條解釋規定當事人事先達成的財產分割協議如果在訴訟離婚中有一方反悔,則該協議沒有生效。關於該條解釋有幾個問題值得研究。第一、當事人達成的以登記離婚或者到人民法院協議離婚為條件的財產分割協議所附的條件是什麼?最高人民法院認為是登記離婚或者到人民法院協議離婚,所以得出如果雙方協議離婚未成,一方在離婚訴訟中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財產分割協議沒有生效。條件的認定是沒有錯,但是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就應當認定該財產分割協議沒有生效嗎?如果根據協議,一方已經履行了協議,反悔一方得到了預期目的,然後反悔,法院根據實際情況分割不具有可以恢復原狀的可能,這種情況下,最高人民法院還要一刀切下去認為該財產分割協議沒有生效嗎?顯然在特定情況下承認該協議的效力是有必要的。
第十五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作為繼承人依法可以繼承的遺產,在繼承人之間尚未實際分割,起訴離婚時另一方請求分割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在繼承人之間實際分割遺產後另行起訴。該條解釋將夫妻共同財產分割與繼承分割做兩個程序分別開來,在程序上看似乎合理,但實際操作很容易侵犯無遺產分割請求權一方的夫或妻的權利。亦即如果繼承人之間一直不分割遺產,請求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一方永遠不可以起訴。從當事人的角度看,請求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一方是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那麼其救濟途徑是什麼呢?提起確權之訴?如果確權了,還要分割夫妻共同財產嗎?
第十六條夫妻之間訂立借款協議,以夫妻共同財產出借給一方從事個人經營活動或用於其他個人事務的,應視為雙方約定處分夫妻共同財產的行為,離婚時可按照借款協議的約定處理。有協議按協議處理,自不再論。
第十七條夫妻雙方均有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過錯情形,一方或者雙方向對方提出離婚損害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如果雙方都有過錯,發生在侵權領域,一般都要認定過錯大小來確定責任分擔的。而最高院在此一刀切的做法難以令人信服。比如夫在外頭拈花惹草,生下私生子三兩個,用夫妻共同財產幾十萬支付撫養費,妻氣不過,給公婆輕打幾下,花掉醫療費三五百,到頭來,都有過錯,互不賠償。如此,天理難容,法之不法。

第十八條離婚後,一方以尚有夫妻共同財產未處理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分割的,經審查該財產確屬離婚時未涉及的夫妻共同財產,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分割。該條解釋是對未分割夫妻共同財產離婚後再分割的規定,該規定有幾處沒有明確,一、有無時效規定;二、如何分。婚姻法第四十七條規定,離婚時,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佔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離婚後,另一方發現有上述行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三十一條規定,當事人依據婚姻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訴訟時效為兩年,從當事人發現之次日起計算。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閱讀全文

與法官說案保險關系糾紛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