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排除妨礙糾紛的案件訴訟費如何計算
根據抄《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的規定,排除妨害屬於按件收取訴訟費,一般是100元左右。得看各地法院實際情況。
得有公廁影響你們正常生活的證據,比如:臭味、臭水、沖水噪音已經影響正常居住之類的,公廁修建是否徵求附近居民意見等
❷ 請教建房糾紛中阻擋施工的法律依據!
2007年10月1日起,《物權法》對採光權進行了明文規定。
《物權法》規定(第八十九條):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准,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
我國規定最低標准住宅間距應該保證被遮擋住宅建築底層向陽的窗戶在大寒至冬至日至少有一小時的滿窗日照時間 ,是編制居住區規劃確定居住建築間距的主要依據。
如何賠償,標准不一
《北京市生活居住建築間距暫行規定》第四章「遮擋現狀居民住房陽光的處理」中第十三條規定:凡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建設的新建建築遮擋現狀居民住房陽光的,建設單位(含建房的個人)應主動按下列規定辦理:被遮擋陽光的現狀居民住房,以居室窗檯中心點(均以外牆面計),在冬至日日照時間不足1小時的,每戶按其居室被遮擋狀況給予一次性補償800元至2000元。違法建設和處於新建建築高度兩倍水平距離以外的居民住房不予補償。
所以,按照現有的法規只要開發商所蓋樓與居民所在樓的間距達到法律規定的最低限——18米,同時居民房屋在冬至日日照時間超過1小時,依照現行規定建設的新建建築,即使影響了居民的採光權,因為其建築間距合乎規定的標准,就不必承擔相應的賠償義務。換言之,新建建築在符合規定的前提下遮擋現有住宅陽光,為「合法遮擋」,則居民以採光權被侵犯為由打官司便很難勝訴。如果經過專業日照測繪,建築物最小日照時間確實達不到《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中的要求,居民們勝訴的希望會很大。
但是,提起訴訟必須盡早,因為一旦樓房建起,即使規劃部門在行政訴訟中敗訴,出於社會效益的考慮,法院一般也不會判決將建築拆除,轉而會以給補償金的方式解決,這樣,居民們的採光問題還是無法得到實質上的解決。
但需要補充的是,在合法遮擋的情況下,依據《北京市生活居住建築間距暫行規定》第四章的規定,「現狀居民因新建、擴建建築而被遮擋,造成冬至日滿窗日照時間不足1小時的,享受一次性經濟補償」。這種補償一般也就在2000元左右。就是說,雖然是合法遮擋,但考慮到新建建築對居民原有的日常生活居住條件產生較大影響,這種影響給居民帶來了一定的損害,為了彌補對居民的損害並結合北京的實際情況,提出了這種補償的方式。但如果是同期建成的居住區,即使是造成冬至日滿窗日照時間不足1小時的,也沒有經濟補償問題。
此外,從目前的司法實踐和現有法律法規來看,採光權的損害賠償數額面臨有兩個問題:一是由於缺乏相對統一的執法尺度和補償適用標准,各地法院處理採光權侵害賠償案件的標准不一,大多取決於法官的自由裁量權;二是數額確實太少,難以體現採光權價值。因此,筆者認為應該建立完善的賠償標准,從經濟的角度處理房屋遮擋問題。
❸ 排除妨礙賠償損失類糾紛案定什麼案由某甲阻撓某乙施工使某乙受了一定的間接損失。後某甲停止阻撓,現
排除妨礙賠償損失本身就是案由。
❹ 當事人請求是排除妨礙,一二審及所有裁定以財產損害糾紛一案駁回上訴。駁到最高人民法院。
一審為判決,二審為駁回,再高就是申訴了!
❺ 排除妨礙 判決 是否具有對世效力
排除妨礙的法院判決不具有對世效力。
對世效力對應的是對世權,又稱絕對權,是指其效力及於一切人,即義務人為不特定的任何人的權利。
而法院的有關排除妨礙的民事判決的效力,原則上只及於當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訴訟人、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及依判決承擔義務的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對於訴訟當事人以外的人不具有約束力,這就是判決效力的相對性規則。
判決效力只及於當事人之間而不具有對世效力的原因主要是:
(1)民事訴訟的主要目的在於解決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爭議,判決對象也是當事人之間爭議的法律關系,因此,判決結果只與當事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與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以下所稱第三人均從此意)無關。故判決效力僅就特定權利於特定當事人之間存在。
(2)判決效力相對性是債權相對性規則的反映。在民事實體法上,權利被分為對世權(物權)和對人權(債權)兩大類。但是,當物權受到他人侵害,或與人發生爭議後,權利人起訴通過法院向對方行使的請求權已轉變為債權請求權,他要求法院確認的是(侵權)債權債務關系。因此,無論物權還是債權引起的訴訟,判決所確認的都是債權關系。債權相對性規則決定了判決效力相對性,是判決效力相對性的實質基礎。
(3)程序保障原則也要求判決效力只能發生在當事人之間。根據這一原則判決之作出必須以當事人參加訴訟、充分行使辯論權、盡量運用攻防方法及其他訴訟權利為前提。法院判決所依據的事實必須是經法定程序查明的。正是因為程序法賦予並保障當事人參加訴訟、充分舉證及進行辯論等訴訟權利,才導致當事人有承受判決約束力的責任。任何人不受他並未參加的訴訟結果的約束。
❻ 法院判決排除妨礙或判決排除妨害有什麼區別,這兩個法院都能強行執行拆除嗎
排除妨礙是指權利人行使其權利受到不法阻礙或妨害時,有權請求加害人或排除或請求人民法院強制排除;以保障權利正常行使的措施。
排除妨害請求權是公民生活中一條重要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妨害是指以非法的、不正當的行為,或者以無權施加的設施對權利人的物或物權造成侵害或妨礙,現實地阻礙了特定物的權利人行使權利。排除妨害請求的目的是消除對物權的障礙或侵害,使物權恢復圓滿狀態。 危險是指相對人對已之物將來必然造成妨害或損害的行為或者設施狀態。危險是可以合理預見而不是主觀臆測的。 遭受的危險或正被妨害特定的物依然存在,是權利人對現時妨害人行使請求權的前提。就是說這種妨害或危險應當是持續存在的。因此,兩者是一樣的,如果判決後對方不排除妨礙或妨害,原告有權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拆除妨礙/妨害物
❼ 排除妨害糾紛的構成要件有哪些,需要注意哪些
您好,我們通常認為,排除妨害糾紛的構成要件一般包含:
1、被妨害的標的物仍專然存在並由所有屬人佔有;
2、妨害人以佔有以外的方法妨害權利人行使權利且這種行為是持續進行的;
3、妨害必須是不正當的。
而且妨礙的行為必須是一種現實的妨害,而不是一種將來發生的危險。消除危險是指物權人對有可能造成自己之物損害的設施的物權人請求其消除自己的危險。消除危險請求權與排除妨害請求權之間,既有關聯性又有區別,從關聯性的角度講,消除危險是從排除妨害中派生出來的,二者都是因為相對人妨害物權的行為導致的。主要差異在於,排除妨害要求相對人積極地採取措施排除現實已經發生了的妨害;消除危險要求相對人積極地採取措施(作為)或者停止(不作為)某種行為以消除將來必然發生的妨害或損害。
❽ 排除妨礙被執人的親屬繼續實施阻撓施工負什麼責任
摘要 從重處罰情節:暴力襲擊正在依法執行職務的人民警察的,依照本罪從重處罰。這里的「暴力」是狹義暴力,僅指對人民警察的身體不法行使有形力
❾ 民事訴訟請求排除妨礙案件,二審勝訴後,對方一直妨礙怎麼辦
民事訴訟請求排除妨礙案件,二審勝訴後對方一直妨礙,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民內事訴訟法》第二容百三十六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
❿ 排除妨礙糾紛適用什麼法律
「排除妨礙,恢復原狀」是民法中規定的一種侵權責任的承擔形式。比方說,回某人在他人家門口修建答了一堵牆,影響到了人家的出行和走路。那家人就可以起訴他,訴訟請求就是「排除妨礙,恢復原狀」,你要給我把牆拆除了,恢復原來通暢的門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