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訂金合同糾紛處理問題
定金合同的糾紛的處理原則:
(一)定金罰則的適用規則;
(二)違約行為按照約定處理優先的原則;
(三)合同違約金與定金擇一的原則;
(四)定金合同的糾紛的其他處理原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條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定金合同自實際交付定金時成立。
第五百八十七條
債務人履行債務的,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無權請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第五百八十八條
當事人既約定違約金,又約定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
定金不足以彌補一方違約造成的損失的,對方可以請求賠償超過定金數額的損失。
㈡ 交付定金後雙方是否存在債權關系
一、概述
1、概念
早在羅馬法,就有「不完全附約」和「完全附約」兩種定金種類,這相當於今天我們所說的「解約定金」和「證約定金」,很明顯這是繼受羅馬法的定金制度,各國只是立法例各有不同。
我國《擔保法》89條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依上述規定,可將定金定義為:為擔保債權,依雙方當事人的約定,一方於合同履行前給付對方一定的金錢。通過定金交付,債務履行與否與該定金之得失掛鉤,使當事人心理產生壓力,從而積極、適當的履行債務,發揮擔保作用。
2、屬性
(1)定金為金錢擔保。定金,是作為擔保債權而存在的,其標的乃作為消費物之金錢,具有高度的流通性特徵,使得金錢擔保不同於人保和物保。定金一旦交付於債權人,按照「佔有與所有一致」的貨幣所有權規則,定金之所有權即轉移於債權人。因此,定金不同於所有權保留,也不同於將金錢特定封包的金錢質押。交付定金一方只有在收受定金方不履行債務時得以要求雙倍返還,這顯然又不同於讓與擔保。問題是定金之標的可否為金錢以外之種類物?我國法律沒有明文規定。依我之見,既然定金非擔保物權,本質上就屬於契約,故遵循當事人意思自治,如果雙方明確約定不妨承認之,但需以種類物為限。
(2)定金合同具有從屬性。凡擔保合同,均從屬於主合同,故定金合同成立需以主合同成立為前提,主合同無效,定金合同亦隨之無效(法律另有規定除外)。主合同獲得履行,定金也就失去目的。但立約定金、成約定金場合,定金合同是與主合同分離而存在的(後述)。
(3)定金合同為要式合同和要物合同。首先,定金應當以書面形式約定(《擔保法》90條),以體現其要式性;其次,定金實際交付為定金合同成立之條件。有一點需注意,《擔保法》90條後半段規定:定金合同從實際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這意味著交付定金是定金合同的生效要件,而不是成立要件,這里顯然混淆了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的含義。《解釋》119規定,實際交付的定金數額多於或者少於約定數額,視為變更定金合同;收受定金一方提出異議並拒絕接受定金的,定金合同不生效。這可視定金合同為實踐性合同。所謂交付,既可依現實交付為之,也可依觀念交付為之。如果當事人訂立定金合同後,拒絕交付定金的,定金合同尚未成立,因此不能視為違約,也不能按《解釋》第7條的規定處理。至於是否存在合同法上的締約過失責任,要根據具體情況予以衡量。
(4)定金擔保為擔保雙方的債權。其他擔保一般僅擔保一方當事人的債權,而定金所擔保的合同為雙務合同,且當事人雙方之義務均屬定金擔保范圍,即無論是交付定金方還是接受定金方,其義務履行均與定金得喪掛鉤。
二、種類
定金制度,自羅馬法以來已存在,但因不同時代、不同國家而種類各異,其性質和效力也不盡一致。從《擔保法》89條規定來看,似乎只有違約定金一種。但《擔保法解釋》增加了若干定金種類。
(1)立約定金
是指保證正式訂立主合同的定金。實踐中,當事人常常於正式合同之前簽訂意向書,而在意向書中常能看到當事人對立約定金之約定。《解釋》115條規定,當事人約定以交付定金作為訂立主合同擔保的,給付定金的一方拒絕訂立主合同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拒絕訂立合同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這時,定金合同先於主合同生效。值得注意的是,立約定金成立的特別要件是:當事人對主合同的主要內容已有預設,即對合同的主要條款已經達成潛在的合意,只需將來予以確認,如達成意向書、對需書面訂立的合同已經達成口頭合意等。因為將來合意達成與否具有不確定性,立約定金非為擔保主合同討價還價之過程行為,乃擔保雙方根據預設內容正式簽約之結果行為。例如雙方僅約定立約定金擔保將來簽訂某合同,但該合同之性質、種類、具體條款無從考證,定金合同不能成立,除非依交易習慣可確定之。
(2)成約定金
作為主合同成立要件的定金,因定金的交付,主合同才成立或生效,在這里,定金是作為主合同的特別成立要件存在的,定金合同得脫離於主合同而成立。《解釋》116條前半段承認了這種類型,同時,後半段又規定:主合同已經履行或者已經履行主要部分的,不影響主合同的成立或者生效。這完全符合《合同法》36、37條的精神。在法律、行政法規或當事人約定的合同成立條件未具備時,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並由對方接受的合同成立。
(3)解約定金
以定金得喪為代價而保留合同的單方解除權。定金不當然具有保留合同解除權的效力,除非當事人有明確約定。《解釋》117明確承認了此類定金,定金交付後,交付定金的一方可以按照合同的約定以喪失定金為代價而解除主合同,收受定金的一方可以雙倍返還定金為代價而解除主合同。
(4)違約定金
這種定金的作用類似於違約金,並且對違約方具有一定的懲罰性,《擔保法》89條規定的定金性質上就屬於違約定金。按照通說,違約定金兼有證約定金之功能。
(5)證約定金
以定金作為合同成立的證據,定金此時是作為證明合同成立為目的。我國現行法暫無此類定金的規定,但通說認為,定金的交付一般都標志著合同的存在,所以有證明合同成立的作用。
三、定金與相關概念
1、定金與預付款
定金和預付款有一定相似之處:都可以是一方預先向另一方交付一定的金錢;定金在合同履行後可以抵作價款;當事人也可以約定將預付款的交付作為合同成立或生效的條件等。但二者法律性質和效力卻存在很大差別:(1)效力上,二者最大的差別是是否適用定金罰則,預付款無此效力。(2)法律性質上,定金是作為債務的擔保,而預付款則屬於債務履行的范疇,其主要功能是提前履行部分債務,使得接受預付款的一方獲得期限利益。(3)法律特徵上,定金的交付產生一個定金合同,獨立於也從屬於主合同關系,而預付款的交付屬於履行主債務的一部分,不構成一個獨立的合同;定金一般是一次性交付,預付款可以分期支付。
2、定金與其他金錢擔保
所謂「其他金錢擔保」,是指《擔保法》未明文規定的非典型金錢擔保方式,《解釋》118條的例舉了以下主要形式:留置金、擔保金、保證金、訂約金、押金等。這些與定金差異之核心為法律效力上,即是否適用定金罰則。而於法律特徵上,其差異亦有體現,不過《擔保法解釋》並沒有進一步規定這些非典型擔保的法律特徵,實踐中應根據行業或一般交易習慣來確定,如:(1)定金為擔保債務之主給付義務,而押金則通常擔保債務之從給付義務或附隨義務。如旅店所收住房押金,多為擔保住客照顧、保護房內設施之義務(附隨義務),若住客未違反該義務,押金或折抵房款或返還;(2)所謂訂金,多用於飯店包間預定,依照行業習慣,訂金是作為飯店保留包間的對價,沒有訂金的,飯店過時不候。訂金可以抵作日後飯款,但飯店不能對訂金予以扣押;(3)保證金一般用於信用證開證申請的擔保,在信用證項下的款項沒有得到清償時,開證行可以就保證金優先受償,開證申請人支付信用證款項的,保證金沖抵款項。
在實踐中區分這些非典型金錢擔保與定金,首先要考察是否有明確的約定,而且不僅考察其名稱,更重要的是考察其內容,即所謂「名實並舉」。如約定中雖然沒有出現「定金」字樣或者以其他字眼代替,但合同內容有符合定金特性的定金罰則,也應當認定為定金合同;又如合同使用了「定金」字眼,但沒有約定定金性質的,當事人主張定金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解釋》118條)。
3、定金與損害賠償金
損害賠償金,就是合同一方因承擔違約賠償責任而向另一方支付的損失賠償金額。定金與損害賠償金是否可以並用,對於這個問題我國《合同法》和《擔保法》都沒有明文規定,按照《德國民法典》的規定,定金原則上應折算為損害賠償金。但我國大多數觀點均認為:定金具有非補償性的特點,其適用不以實際損害的發生為前提,因而是獨立於損害賠償責任的,所以定金與損害賠償金可以並用。不過二者並用也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有觀點認為,定金責任與損害賠償責任的聯系體現在,二者的並用不能超過全部貨款的總值。該觀點實際上仍然是將定金與實際損失掛鉤,因為合同責任的損害賠償包括了預見性可得利益之損失(《合同法》113條),貨款乃可得之收益,因此超出貨款即超出實際損失范圍,故不足取。定金與損害賠償金並用應遵循如下規則:(1)若定金收益高於實際損失額,如無特別約定,則直接適用定金,此定金應折算為損害賠償金。需要注意,如果定金收益過分高於損失,由於定金與懲罰性違約金功能有類似之處,參照《合同法》114條之規定予以調整定金數額,以防止一方利用他方違約行為過分獲利。(2)若定金小於實際損失,當事人除收取定金收益外,仍得請求賠償損失,但二者並用總值之限制也應參照《合同法》114條規定。(3)若當事人明確約定定金為損失之預設,則定金與損害賠償金不得並用。
4、定金與違約金
首先,應明確違約金之性質。理論上,違約金可分為懲罰性與賠償性兩種,前者不以實際損害為要件,屬於「私的制裁」,後者的主要功能是實際填補損害。各國立法多承認懲罰性違約金,如《德國民法典》的規定,我國《合同法》114條第2款規定,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解釋上,該條款所規定的違約金,實質上系以賠償為主,懲罰為輔。盡管如此,由於合同法遵循自願原則(《合同法》第4條),所以如果當事人明確約定了懲罰性違約金,法律也是承認的。
因此,在《解釋》114條違約金的性質,應當以當事人訂立違約金條款的主觀目的上來判斷,屬於當事人意思自治的范疇。如果當事人約定了違約金的性質,那麼,法官應根據當事人的約定來認定。問題在於當事人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時,如何認定違約金的性質?此時應參照《合同法》第61條規定,看當事人能否達成違約金性質的補充協議,如果達成補充協議,則根據當事人的補充協議來認定違約金的性質;不能達成補充協議,則採用體系解釋的方法來確定當事人之間違約金的性質;也可以根據當事人之間的交易習慣來確定違約金的性質。上述方法用盡仍不能確定違約金性質的,原則上把違約金視為對損害賠償的預定。
在定金與違約金關系問題上,《合同法》116條規定,當事人既約定違約金,又約定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從這條規定的字面意思看,違約金與定金似乎應該是選擇適用,即是不可並用的。這一觀點未免有些僵化,應該看到,無論是《合同法》還是《擔保法》,在其頒布時並未對定金的種類作出明確的區分,如前所述,定金可分為立約定金、成約定金、違約定金、解約定金、證約定金,而《擔保法》規定的定金僅僅屬於違約定金。各種定金的性質和功能均有所不同,一是違約定金 。違約定金的作用類似於違約金,而違約金可分為懲罰性違約金和賠償性違約金。相應的,違約定金也可分為懲罰性和賠償性兩種。在懲罰性違約定金場合,基於其懲罰性質,應與賠償性的違約金並行不悖;而在賠償性定金場合,由於是對損失的預定,則應與賠償性違約金擇一適用,當然,當事人另外約定懲罰性違約金的除外。違約定金性質之判斷,正好與違約金相反,非補償性為原則,補償性為例外。但即使在賠償性違約定金的場合,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即二選一適用的前提是違約定金與違約金需指向同一違約行為,否則定金與違約金仍不得並用。如違約定金一般在根本違約的時候才產生罰則效力,而違約金可因一般違約(如履行遲延)發生效力,二者指向不同違約行為,並用是順理成章。二是解約定金。關於解約定金的功能,其實質是當事人以定金為代價而享有的合同單方解除權。既然當事人雙方享有合同解除權,就無違約存在之餘地,所以解約定金與違約金互不搭界。三是立約定金。於此場合,定金的功能是擔保主合同的訂立,主合同一旦完成訂立,立約定金即無存在的必要。此時定金或被返還之,或轉化為合同預付款。因此,其與違約金之關系無從比較」。四是成約定金。與立約定金的情況類似。五是證約定金。由於法律沒有規定,不作討論。
綜上所述,《合同法》116條所指之定金,實質為賠償性違約定金,且選擇適用之前提為:定金與違約金指向同一違約行為。另外,定金與違約金並用,要受到《民法》、《合同法》基本原則的限制,並用總和過高、有失公平的,法院應酌情予以適當減少。
四、定金的效力
1、概說
從總體上說,定金的效力因主合同訂立之時與主合同訂立之後而有所區別。
主合同訂立之時,定金的主要效力為:證約。我國雖然沒有規定證約定金,但通說認為定金一般具有證明主合同成立的效力,因此除非有相反證據,定金合同之存在,就表明主合同之存在。不過證約定金並不影響合同的效力,如果合同存在無效或被撤銷的事由,交付定金也不能使合同有效。
主合同訂立之後,定金之效力主要有:(1)預先給付的效力。主合同履行時,根據明示或默示之約定,定金或轉化為預付款,即作為給付之一部分,或返還交付定金一方,但一般不發生利息返還的效力。(《擔保法》89條前半段);(2)定金罰則效力。定金作為擔保,是以定金罰則作為表現形式的。即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擔保法》89條後半段;(3)主合同因特殊事由(主要是不可歸責於雙方當事人之原因)而導致履行不能時,不適用定金罰則,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定金應返還之。《解釋》122條規定,因不可抗力、意外事件致使主合同不能履行的,不適用定金罰則。在這種情況下,定金合同之目的已無法實現,受定金方應返還定金。
2、定金罰則的適用
定金罰則效力系定金制度之核心,法律上對此應有規制,《擔保法》缺乏規定,《擔保法解釋》做了較為詳細的補充規定:
(1)適用罰則的基本條件。《解釋》120條,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但書),適用定金罰則的基本條件是當事人出現根本違約,即因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或者其他違約行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其核心是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所謂合同目的,應理解為合同之直接目的、主要目的,而非間接目的或次要目的,何為直接目的、主要目的,可依具體情況衡量確定。一般違約行為如無礙於合同主要目的實現,不能適用定金罰則。
(2)解釋120條之但書規定,系把當事人之特別約定、違約定金以外的定金種類從定金罰則中解放出來。如成約定金的特別效力是使主合同成立,主合同一旦成立定金便無後繼效力,因此不適用定金罰則;證約定金的特別效力在於證明合同成立,也不具有罰則效力;立約定金和解約定金雖有罰則效力,但其處罰條件有其特殊性,並不以根本違約為必要。因此,《解釋》120條對定金罰則適用條件的規制僅僅針對違約定金而言。
(3)主合同部分得到履行,部分沒有履行的情況下,也有可能構成合同目的的落空,因此適用罰則應無疑義。但若全部定金被罰,恐怕也會造成當事人的利益失衡。對此,《解釋》120條後半段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完全履行合同的,應當按照未履行部分所佔合同約定內容的比例,適用定金罰則。當然,如果主債務本身為不可分之債,部分履行對債權人無益的,自然不能按照本條規定處理。
(4)不適用定金罰則的特殊事由。《解釋》122條前半段之規定,因不可抗力、意外事件致使主合同不能履行的,不適用定金罰則。從理論上說,不可抗力與意外事件並不等同,前者為合同責任的法定免責事由,定金合同應予適用無疑。但不可抗力的范圍比較狹窄,一旦有不屬於不可抗力范圍但又無法歸責於雙方當事人之客觀事件發生,是否適用罰則,需要確定。解釋賦予了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同等地位,統一規定不適用定金罰則。當然,意外事件的概念在現行法是沒有規定的,學理上爭論也頗多。需要特別留意的一個問題是,因合同關系以外第三人的過錯,致使主合同不能履行的,應如何處理?首先應該明確,第三人的行為在法律事實里屬於行為(與人的意志有關),而意外事件屬於事件范疇(與人的意志無關),因此第三人行為不能視為意外事件,《解釋》122條後半段明確規定:適用定金罰則,但受處罰一方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3、定金效力之限制
基於公平原則和誠信原則,定金收益方不應因定金罰則而獲得過高利益,使得雙方利益失衡。因此法律有必要對定金效力作一定的限制。
(1)最高額的限制。定金的數額由當事人約定,但不得超過主合同標的額的20%(《擔保法》91條)。超過限額的定金合同並非全部無效,而是對超過部分,不具有定金罰則的效力(《解釋》121條)。
(2)如果主合同標的不能用金錢計算(如勞務),定金效力限制可參照《合同法》114條處理,即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或依照民法基本原則予以解決。
(3)定金本身雖然沒有超出最高額限制,但與其他制度並用時,其總和也有一定限制,如與損害賠償、違約金並用等。
㈢ 交了定金,對方違約該怎麼辦
購房定金是有可能退還的,而不是銷售所說的絕無可能。我把我付費咨詢的專屬內容無償分享給大家(新的專屬內容只能更有干貨了,還在碼中),如果想要退定金同,請做到這一步:按認購書上約定的時間到售樓處協商簽約。一、按期協商簽約的原因《認購書》就是一份合同,作用是約定你和開發商在約定的時間簽署《商品房買賣合同》。所以我們第一步,做到合同中誠信地與開發商進行談判的義務,不違約。協商簽約這一步,你做了,但一般開發商還是不會退還定金。做這一步的原因是,有備無患,如果後期決定起訴開發商,我們也有勝訴的籌碼。二、按期協商簽約,法院判決開發商退還定金的判決書附《陸某與上海某公司商品房預約合同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部分內容:《認購書》約定原告首期20%房款的支付時間是2015年12月13日前,同時約定雙方簽署預售合同的時間也是在2015年12月13日前,但並未將被告支付20%房款約定為雙方簽署預售合同的前提條件,故被告在磋商時要求原告先付款後簽約,否則拒絕簽約的行為是對《認購書》相關內容的違反。但是在前述原告撕毀認購書並拒絕填寫申請書以確認認購書有關雙方權利義務內容的情況下,被告出於對自己合法權益的保護,其所提出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這此情形下雙方雖經數次磋商,最終未能簽約,本院認為不能歸責於雙方,故被告應將定金10萬元返還原告。三、相關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出賣人通過認購、訂購、預訂等方式向買受人收受定金作為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擔保的,如果因當事人一方原因未能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應當按照法律關於定金的規定處理;因不可歸責於當事人雙方的事由,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未能訂立的,出賣人應當將定金返還買受人。四、具體操作方法按《認購書》上約定簽約《購房合同》的時間,帶上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的手續,和開發商進行協商,做到了恪守誠信的義務。1、協商時,可提出開發商在簽署《認購書》時,沒有和你講解售樓處的不利因素,比如旁邊有工廠、垃圾站等等。開發商也沒有帶你到售樓處的不利因素展示點進行講解,因為樓盤的不利因素可能影響到購房者簽訂《商品房購買合同》。2、提出要看到將要簽署的那份合同。銷售可能會說,合同你要交了錢我們才能看。你說這不合理,你要我先付錢,那我連自己的合同都沒看到。就像買東西一樣,我連貨都沒看到,你就要先交錢,你這是不合理的。3、要求將銷售在銷售過程中的承諾寫入合同,如銷售之前說買房能讀旁邊的小學,我們可要求銷售將就讀旁邊小學寫入合同中。4、如果我們看到的合同或者合同的範本,我們可以仔細閱讀裡面的內容,對一些交付日期或者交付的標准,或者綠化率,提出合理的意見,再跟銷售進行商討,要求修改合同。如:(1).開發商違約責任和購房者違約責任約定的賠付金額不一致的,比如開發商違約則賠付金額為房款的萬分之零點五,購房者違約賠付金額為房款的百分之五。該條款明顯將購房者置於不對等的位置。可以要求在補充協議里重新約定。(2)、合同中列出如貸款無法審批下來,則需要我們一次性補齊剩餘房款。針對這一點,我們申請在補充協議里添加∶如因我們的原因致貸款審批不下來,我們承擔全部責任;而因其他因素致貸款審批不下來,需要開發商返還定金和首付款。(3).合同中未明確交房日期及房產證辦理日期。我們希望能夠明確交房日期及房產證辦理日期以及如超過期限未能交房或者未能辦理房產證開發商應承擔的賠償責任。(4).交房標准精裝修的房子一定要明確交房標准,具體到裝修材料的品牌、型號、顏色等等,盡可能避免高級、進口等模糊詞語,以免開發商偷梁換柱。另外,可以在補充協議中約定,在隱蔽工程覆蓋之前,購房者要到現場檢驗,簽字確認後再進行覆蓋。5、銷售拒絕修改合同,你就說自身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保障,合同無法簽訂,要求退房並退還定金。五、注意事項1、整個過程中你不能說只是現場的溝通,你得留下證據。有條件你就拍視頻,沒有條件你就錄音,錄音的時候不要間斷,講清雙方的身份。2、不用擔心銷售會同意你修改合同的可能。我處理退定金的這幾年裡,還未遇過銷售同意購房者對《商品房買賣合同》進行修改的。達康107 次咨詢4.81366 次贊同去咨詢
㈣ 債務糾紛,我該怎麼辦!
欠款人的名字是你的話,你是需要承擔債務償還責任的,擔保人在你無法償還債務時承擔連帶償還責任,但是擔保人在承擔債務之後有權利向你進行追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第十二條 共同保證
同一債務有兩個以上保證人的,保證人應當按照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份額,承擔保證責任。沒有約定保證份額的,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債權人可以要求任何一個保證人承擔全部保證責任,保證人都負有擔保全部債權實現的義務。已經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有權向債務人追償,或者要求承擔連帶責任的其他保證人清償其應當承擔的份額。
第十七條 一般保證及先訴抗辯權
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為一般保證。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在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或者仲裁,並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對債權人可以拒絕承擔保證責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證人不得行使前款規定的權利:
(一)債務人住所變更,致使債權人要求其履行債務發生重大困難的;
(二)人民法院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中止執行程序的;
(三)保證人以書面形式放棄前款規定的權利的。
第十八條 連帶責任保證
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與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為連帶責任保證。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
第十九條 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推定
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
第二十一條 保證范圍
保證擔保的范圍包括主債權及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和實現債權的費用。保證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當事人對保證擔保的范圍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保證人應當對全部債務承擔責任。
第三十一條 保證人的追償權
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㈤ 交了訂金,對方一直違約,可以要求賠償損失嗎
可以要求對方賠償損失的。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對方不賠償的,當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八十九條,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九十條,定金應當以書面形式約定。當事人在定金合同中應當約定交付定金的期限。定金合同從實際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九十一條,定金的數額由當事人約定,但不得超過主合同標的額的百分之二十。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九條,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5)交完定金後發現債務糾紛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二條,在借貸、買賣、貨物運輸、加工承攬等經濟活動中,債權人需要以擔保方式保障其債權實現的,可以依照本法規定設定擔保。本法規定的擔保方式為保證、抵押、質押、留置和定金。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四條,保證人與債權人可以就單個主合同分別訂立保證合同,也可以協議在最高債權額限度內就一定期間連續發生的借款合同或者某項商品交易合同訂立一個保證合同。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五條,保證合同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被保證的主債權種類、數額;
(二)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期限;
(三)保證的方式;
(四)保證擔保的范圍;
(五)保證的期間;
(六)雙方認為需要約定的其他事項。
保證合同不完全具備前款規定內容的,可以補正。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一條,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二條,當事人起訴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糾紛,適宜調解的,先行調解,但當事人拒絕調解的除外。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三條,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㈥ 發生房產定金糾紛怎麼辦
在民商事糾紛爭議解決途徑中,訴訟和仲裁是我國兩種不同的司法程序,兩回者在程序上大體相同答,但因管轄機關不一樣,形式上會略有不同。首先是受理管轄,仲裁的管轄機構是各仲裁委員會,一件糾紛若要適用仲裁管轄的前提是雙方必須存在約定有效的仲裁條款,也就是說雙方必須明確約定如果出現了爭議,由某家仲裁委員會進行管轄審理,這樣才能適用仲裁程序。而訴訟管轄則無需約定,任何一方都可以到有管轄權的法院提起訴訟,當然在合同糾紛中,雙方當事人可以就多個有管轄權的法院進行約定管轄。其次,仲裁裁決一裁終局,當事人不得上訴,而法院訴訟一審判決後任何一方當事人均有權提出上訴,進入二審程序。在具體操作程序上,訴訟仲裁並無太大的差別,都是先立案、提交相關證據材料、被告/被申請人提交答辯狀、開庭、判決/裁決這一套程序,這套程序看似簡單,但其中所隱含的復雜細節難以估量,律師建議,如果大家沒有相關訴訟經驗,在訴訟之前一定要了解各項訴訟程序或者咨詢律師來進行應對,否則會產生較大的訴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