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與上家公司發生勞動糾紛,如果在新單位被面試官提起,應該怎麼回答才不失工作機會請向有關人士求解。
你說的這個問題,一般情況下很少被問到,除非是對你上家公司對你很了解,希望求證的人事工作者。
一般情況下,面試官都會採取信任的態度與面試者面談,如果你的條件很出色,面試官認為很合適,就不會這么提問題,為難你!
我還沒見過戴著有色眼鏡面試的人!
如果是重要崗位,就算沒問到也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和HR探討一番。關鍵崗位一般會做背景調查的,如果你能提供一個比較信得過的人的聯系電話,就盡量提供一個手機號碼,將來做調查時,會替你說好話!
萬一,如果問到了這個問題,就據實相告,同時表達再也不願意去做這樣勞心勞力的事情了。單位問你如果入職後遇到這種情況會怎麼做,那就違心的告訴單位,尊重單位的意見,接收單位的意見。
這個沒關系的,就算簽了這樣的協議,都是無效的,你想怎麼做,法律都允許!
2. 勞動糾紛怎麼處理
處理勞動糾紛,有以下幾個方式:第、雙方自行協商。雙方通過協商方式自行和解,是當事人應首先爭取解決爭議的途徑。當然協商解決是以雙方自願為基礎的,不願協商或者經過協商不能達成一致,當事人可以選擇調解程序或仲裁程序。第2、調解程序。當事人可以向本用人單位所在地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程序是自願的,只有雙方當事人都同意申請調解,調解委員會才能受理該案件; 當事人可不經過調解而直接申請仲裁。另外,工會與用人單位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爭議,不適用調解程序,當事人應直接申請仲裁。第3、仲裁程序。若經過調解雙方達不成協議,當事人一方或雙方可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也可以直接申請仲裁。仲裁程序是強制性的必經程序,也就是說,只要有一方當事人申請仲裁,且符合受案條件,仲裁委員會即應予受理;當事人如果要起訴到法院,必須先經過仲裁程序,未經過仲裁程序的勞動爭議案件,人民法院將不予受理。第4、法院審判程序。當事人如果對仲裁裁決不服,可以向當地基層人民法院起訴。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八條當事人可以通過和解或者調解解決合同爭議。當事人不願和解、調解或者和解、調解不成的,可以根據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仲裁協議向中國仲裁機構或者其他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當事人沒有訂立仲裁協議或者仲裁協議無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應當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仲裁裁決、調解書;拒不履行的,對方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執行。
3. 和美國人有勞動糾紛應該如何處理
在國內按照國內勞動法處理,在國外按照所在國勞動法律法規處理。
美國勞動爭議處理方式
在美國,勞資爭議指僱用者與被僱用者之間對既存權利和利益要求發生的糾紛,一般按權利和義務分為權利爭議(對既存權利的爭議)和利益爭議(要求新權利的爭議)。勞動爭議處理制度主要是針對集體談判建立的,即主要處理利益爭議,包括開始談判前的爭議處理和談判過程中的爭議處理。
權利爭議處理
權利爭議是指對既存權利的執行、解釋造成侵犯而引起的爭議。這種權利一般是根據法律法規、團體協約、僱用契約的規定而取得的,如最低工資和工時、勞動安全衛生、養老金等。這類爭議大多數通過司法程序處理。集體合同簽訂以後雙方因履行合同發生爭議,一般不允許採取產業行動,可根據集體合同約定的申訴程序提請仲裁或向法院上訴。
利益爭議處理
在美國,勞資雙方接受調解或仲裁遵循自願原則,即勞資雙方如果不能就集體談判達成協議,經雙方同意可提請聯邦仲裁調解局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可以提請仲裁解決爭議,而一些私營部門會採取罷工或關廠等產業行動。
調解方式
勞動利益爭議發生後,由勞資雙方或政府指定的第三者出面進行調解,使爭議能夠得到及時處理。該第三者由私人、官方人士或社會團體擔任,無強制權力。在雙方意見基本接近後,調解人即可退出,由勞資雙方作出最後決定。
仲裁方式
——自動仲裁方式。發生爭議前,勞資雙方商定一旦發生爭議,通過仲裁方式(由雙方同意的仲裁人)解決。程序:勞資雙方將爭議提交給第三者仲裁;材料提交給仲裁者調查,在爭議交付仲裁後到作出裁決前,勞動者不能罷工,僱主不能閉廠;仲裁人頒布裁決書;執行仲裁裁決書。自動仲裁主要在於自動性,任何一個環節都以雙方同意、自動為條件,如果有一方不同意就不能進行仲裁。仲裁裁決雙方同意就行,不同意就停止執行。
——自願仲裁方式。勞資爭議雙方願意將自己不能和解的爭議,交付第三者處理,且雙方約定服從仲裁決定。採用這種方式的手續和程序比較簡單。勞工部和各州、美國仲裁協會都有仲裁員名單,將仲裁人(教授、專家、學者、律師等)的資料列入名單中,供企業勞資雙方選擇。一般在簽訂集體合同時就附有仲裁人員名單,以便在發生爭議時可以從中選擇。目前美國約有90%~95%的集體合同都規定自願仲裁方式解決雙方爭議的內容。在仲裁過程中,一般先由仲裁人邀請雙方當事人舉行聽證會議,聽取雙方申訴,而後仲裁人調解。若調解不成,則由仲裁人作出仲裁裁決。如果一方或雙方當事人人認為仲裁裁決收有違法情況或歪曲集體合同內容時,有權向聯邦法院或州法院提起訴訟。法院一般只對仲裁程序進行審理,除非仲裁員發生了腐敗、造假、欺詐等行為,否則不會再審推翻原仲裁裁決。
——強制仲裁方式。按照聯邦法律,要求勞資雙方將某類爭議通過政府專設聯邦機構以仲裁方式解決。採用這種方式主要因為有些產業部門及職業對於國計民生有密切關系,一旦發生爭議,如果政府不進行干涉,可能破壞社會的安定。因此,對這種勞資爭議,政府採取直接干涉政策,由政府設置仲裁機關主持,實行強制仲裁。在這種情況下,雙方必須將爭議交付仲裁,且無選擇仲裁機關或仲裁人員的權力,必須接受政府任命的仲裁人員的仲裁決定。在美國,由於普遍認為鐵路交通涉及公共利益,對鐵路工人爭議實行強制仲裁的時間較長。
和解方式
勞資雙方對爭議問題進行協商討論,最後達成一致。這種方式是在發生爭議後由勞資雙方當事人自行處理,達到和解目的;不能自行處理時,將爭議問題提交工會,由工會出面與僱主交涉,由勞資雙方代表按照集體合同所規定的爭議處理程序進行處理。勞資雙方代表一般按集體合同的規定組成常設的爭議處理委員會,對爭議問題進行磋商解決。
非常方式
勞資爭議採取以下方式不能解決,可能加深矛盾,最後導致雙方採取非常方式解決。工會方面可以採取糾察方式,在企業入口處設置糾察線,要求本工會會員不得進廠工作,或者聯合抵制和罷工,包括長期罷工和短期罷工。僱主方面則可以發布禁令,從當地法院取得有關禁止工會糾察或採取其他行為的命令。
4. 正在和上家搞勞動仲裁,下家會查到嗎
能,因為續交社保需要辦理保險轉移手續,而辦理保險轉移手續是需要提供上家單位的解除勞動合同證明書和人員減少表的,上面都加蓋了上一家公司的公章,所以對於公司情況及個人崗位都是很清楚的。除非找到新公司後重新繳納保險,這樣就查不出來上家公司的情況。
5. 勞動糾紛的相關法律
勞動人事爭議常用法律法規目錄
1、相關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2、工資福利配套法規
(1)、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2)、對《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補充規定; (3)、企業職工帶薪休假實施辦法; (4)、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5)、勞社部《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 (6)、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 (7)、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的實施辦法》; (8)、勞動部《關於職工工作時間有關問題的復函》; (9)、勞動部《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
3、工傷待遇配套法規
(1)、工傷保險條例; (2)、工傷認定辦法; (3)、湖北省工傷保險實施辦法;
(4)、人社部《關於執行<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 (5)、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 (6)、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的規定 (7)、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范圍規定; (8)、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
(9)、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職工在工作中遭受他人蓄意傷害是否認定工傷的復函》; (10)、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
4、社會保險配套法規
(1)、社會保險基金先行支付暫行辦法;
(2)、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
5、勞動關系爭議配套法規
(1)、違反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 (2)、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 (3)、勞動部辦公廳對《關於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計發經濟補償金有關問題的請示的復函》; (4)、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規定有關賠償問題的復函》; (5)、勞動部《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
6、勞動人事爭議處理配套法規
(1)、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3)、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 (4)、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組織規則; (5)、人事爭議處理規定;
(6)、企業職工勞動爭議協商調解規定;
(7)、人社部《關於加強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工作的意見》;
(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9)、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1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1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事業單位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12)、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人員條例
6. 哪些糾紛屬於勞動爭議
勞動爭議糾紛針對的是勞動者和用工單位之間的糾紛,指的是對於勞動關系或者勞動工資等問題所造成的一個糾紛問題,但並不是所有的案件都是屬於勞動糾紛,針對的案由不同,所歸的分類也是不同,那麼,哪些糾紛是屬於勞動爭議糾紛,應該怎麼處理呢,和華律網小編一起看看吧。
一、勞動爭議案件受理范圍
1、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糾紛;
2、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沒有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已形成勞動關系後發生的糾紛;
3、勞動者退休後,與尚未參加社會保險統籌的原用人單位因追索養老金、醫療費、工傷保險待遇和其他社會保險費而發生的糾紛;
4、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迫使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
5、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迫使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
6、用人單位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迫使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
7、用人單位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迫使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
8、用人單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迫使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
9、勞動合同期滿後,勞動者仍在原用人單位工作,原用人單位未表示異議的,視為雙方同意以原條件繼續履行勞動合同,一方提出終止勞動關系的;
10、根據《勞動法》第二十條之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與勞動者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而未簽訂的;
11、用人單位對勞動者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等處理,或者因其他原因解除勞動合同確有錯誤的;
12、對於追索勞動報酬、養老金、醫療費以及工傷保險待遇、經濟補償金、培訓費及其他相關費用等案件,給付數額不當的;
13、用人單位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或者勞動合同約定給付勞動者工資性住房補貼所產生的爭議;
14、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就勞動合同是否已經解除或者終止,或者應否支付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爭議;
15、勞動者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請求用人單位返還其收取的勞動合同定金、保證金、抵押金、抵押物的爭議,或者辦理勞動者的人事檔案、社會保險關系等移轉手續的爭議;
16、勞動者因用人單位未為其建立社會保險關系而造成損失,請求用人單位賠償因此所受損失的爭議;
17、勞動者因為工傷、職業病,請求用人單位依法承擔給予工傷保險待遇的爭議;
18、勞動者因履行勞動力派遣合同產生勞動爭議而起訴,以派遣單位為被告;爭議內容涉及接受單位的,以派遣單位和接受單位為共同被告;
19、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之間因辭職、辭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發生的爭議;(程序上按照《勞動法》處理,因此法院應受理此類案件。)
20、勞動者以用人單位的工資欠條為證據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訴訟請求不涉及勞動關系其他爭議的,視為拖欠勞動報酬爭議,按照普通民事糾紛受理;
21、當事人在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持下僅就勞動報酬爭議達成調解協議,用人單位不履行調解協議確定的給付義務,勞動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普通民事糾紛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