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法典規定人身權侵權案件能否仲裁
民法典規定人身權侵權案件能仲裁,只要雙方出於平等、自願的原則達成了仲裁。沒有仲裁協議,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當事人申請仲裁應當符合有仲裁協議,有具體的仲裁請求和事實、理由,屬於仲裁委員會的受理范圍等條件。
【法律依據】
《仲裁法》第四條
當事人採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願,達成仲裁協議。沒有仲裁協議,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
第二十一條
當事人申請仲裁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有仲裁協議;
(二)有具體的仲裁請求和事實、理由;
(三)屬於仲裁委員會的受理范圍。
2. 如何提起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訴訟
因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提起的訴訟,多為侵權之訴,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9條的原則規定,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該條規定的「侵權行為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侵權結果發生地。《民事訴訟法》第30條還規定,因鐵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事故發生地或者車輛、船舶最先到達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根據最髙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有關規定,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提起的訴訟,產品製造地、產品銷售地、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皖都有管轄權。鐵路運輸合同糾紛及與鐵路運輸有關的侵權糾紛,由鐵路運輸法院管轄。
處理此類糾紛的法律依據主要是《民法通則》、《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關規定,以及《鐵路法》第58條、《民用航空法》第157條、《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等相關規定。
2008年《規定》在「人格權糾紛」項下列舉了「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醫療損害賠償糾紛,工傷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水上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航空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航空器對地、水面上第三人損害賠償糾紛,觸電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等7個第四級案由。考慮到這些糾紛類型不僅僅侵害人格權,往往還侵害了財產權,加之《侵權責任法》已經將相關侵權責任類型化,故修改後的《規定》刪去了這7個第四級案由,將其分別歸於後續的案由體系中。
長期以來,我國審判實踐中一般將「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稱為「人身損害賠償糾紛」。《規定》棄用「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將「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作為第三級案由,考慮有二:一是根據《民法通則》和《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損害賠償」只是承擔侵權責任方式的一種方式,單就侵害人格權的責任方式,除了賠償損失以外,還可能要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多種方式。
「人身損害賠償糾紛」顯然不能涵蓋以上各種責任方式;二是「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之「人身」二字,易與『『人格權、身份權」的上位概念「人身權」之「人身」二字相混淆。今後的審判實踐中,從規范民事審判工作、提高司法統計科學性、准確性出發,各級人民法院應當統一適用「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案由,停止適用「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由。
關於「人格權糾紛」、「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案由與其他具體侵權責任糾紛案由的協調問題。在確定侵權責任糾紛具體案由時,應當先適用第九部分「侵權責任糾紛」項下根據《侵權責任法》相關規定列出的具體案由。沒有相應案由的,再適用「人格權糾紛」項下的案由。如機動車交通事故可能造成人身損害和財產損害,確定案由時,應當適用第九部分「侵權責任糾紛」項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由,而不應適用第一部分「人格權糾紛」項下的「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案由,也不應適用第三部分「物權糾紛」項下的「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由。
還有,對於案由名稱中出現頓號(即「、」)的部分案由,應當根據具體案情,確定相應的案由,不應直接將該案由全部引用。如「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案由,應根據侵害的具體人格權益來確定相應的案由。
3. 民事訴訟中的案由有沒有人身權侵權糾紛
有。叫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這是三級案由。
再細一點,還可以分四級案版由:
(1)道權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
(2)醫療損害賠償糾紛
(3)工傷事故損害賠償糾紛
(4)水上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
(5)航空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
(6)航空器對地、水面上第三人損害賠償糾紛
(7)觸電人身損害賠償糾紛
4. 人身權侵權案件是否具有可仲裁性
您好,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中只做了排除性的列舉,沒有列舉出來應該理解為可以提請仲裁:第三條下列糾紛不能仲裁:(一)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二)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第四條當事人採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願,達成仲裁協議。沒有仲裁協議,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第五條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協議無效的除外。
5. 什麼是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
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是指他人實施侵害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行為而引起的糾紛。生命權是指以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利益為內容的權利。生命權是法律保護的最高權利形態。生命的喪失是侵害生命權的結果。
1、生命權是公民依法享有的生命不受非法侵害的權利。生命是公民作為權利主體而存在的物質前提,生命權一旦被剝奪,其他權利就無從談起,所以,生命權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權。保護公民的生命權不受非法侵害,是我國法律的首要任務。
生命權,是以自然人的性命維持和安全利益為內容的人格權。我國《民法通則》第98條規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民法通則》里所表述的生命健康權,實際上是生命權、健康權與身體權的總稱。
人身不受傷害和殺害的權利或得到保護以免遭傷害和殺害的權利,取得維持生命和最低限度的健康保護的物質必需的權利。生命權是人權最基本的權利。
2、健康權是公民依法享有的身體健康不受非法侵害的權利。身體健康是公民參加社會活動和從事民事活動的重要保證。保護公民的健康權,就是保障公民身體的機能和器官不受非法侵害。對於不法侵害公民健康權的行為,不僅要追究其民事責任,有時還要追究其刑事責任。
3、身體權是指自然人保持其身體組織完整並支配其肢體、器官和其他身體組織並保護自己的身體不受他人違法侵犯的權利。身體是生命的物質載體,是生命得以產生和延續的最基本條件,由此決定了身體權對自然人至關重要。
身體權與生命權,健康權密切相關,侵害自然人的身體往往導致對自然人健康的損害,但是生命權以保護自然人生命的延續為內容,身體權所保護的是身體組織的完整及對身體組織的支配。
(5)人身權糾紛案擴展閱讀:
侵犯生命權的法律後果有特殊性:
第一,被侵權人不再是侵權請求權的主體。被侵權人死亡後,權利能力消滅,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此時應當由其近親屬對侵權人主張侵權責任。
第二,生命雖然是法律保護的最高利益,但是生命喪失本身並不能獲得賠償,所謂的死亡賠償金,並非對「命價」的賠償,而是對財產損害的賠償。關於生命權,通說認為,它是以民事主體的生命利益為客體的權利,是一種人格權。
在生命權的內容問題上,有人認為其由自衛權和請求權兩項構成,有人則認為還包括生命支配權。
6. 侵害他人人身權利的行為有哪些應受什麼處罰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22條規定了以下侵犯他人人身權利的行為:
.毆打他人,造成輕微傷害的。是否構成輕微傷害,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公布的《人體輕傷鑒定標准》確定。
.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注意區分非法拘禁罪和前者時間較短,情節輕微。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侮辱、誹謗他人造成嚴重後果如致人自殺或精神失常的,則構成侮辱罪、誹謗罪,應依照《刑法》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虐待家庭成員、受虐待人要求處理的。受虐待人如果不要求處理,僅要求虐待者停止虐待,公安機關不能給予行為人處罰。注意同一般家庭糾紛和《刑法》規定的虐待罪區分開來。前者如教育子女方法不當,偶爾採取體罰、凍餓等,不是虐待行為;後者如虐待手段兇殘,長期虐待或已經造成受虐待人傷殘、死亡的嚴重後果。
.寫恐嚇信或者用其他方法威脅他人安全或者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如深更半夜反復打電話騷擾他人,使之夜不能眠。
.脅迫或者誘騙不滿18歲的人表演恐怖、殘忍的節目,摧殘其身心健康的。對此,文化部、公安部聯合發布的《關於取締流散藝人和雜技團體表演恐怖、殘忍和摧殘少年兒童節目的通知》規定:文化、公安部門對嚴重摧殘少年兒童的賣藝活動,要堅決予以取締,沒收其演出證。
.隱匿、毀棄或者私自開拆他人郵件、電報的。如《郵政法》第36條規定,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按《刑法》的規定追究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22條的規定處理。
有以上侵犯他人人身權利行為之一,尚不夠刑事處罰的,公安機關可對行為人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7. 侵犯人身權利的案例
人身權利又稱人身非財產權,是指與人身直接相關而沒有經濟內容的權益。屬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
人身權利,公民依法享有的與人身直接相關的權利。公民基本權利的重要部分。包括生命健康不受侵犯,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嚴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等。
人身權利主要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人身自由權,生命健康權和人格尊嚴權,人格尊嚴又包括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姓名權和隱私權等。
當人身權受到侵害時,我們可以請求司法保護。
是公民最基本的權利。它包括的內容比較廣泛。 但主要上指人的生命、健康、人格、名譽和人身自由等權利,以及與人身直接有關的權利.。例如:公民住宅不受侵犯的權利等。
我國《刑法》為了切實保障公民的人身權利, 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不受侵犯,專章規定了"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利,民主權利"。《刑法》第131條明確規定: "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不受任何人,任何機關非法侵犯.違法侵犯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責任人員予以刑事處分."
案例
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決 書
(2005)納溪民初字第410號
原告陳建民,男,生於1953年12月12日,漢族,中醫大專文化,個體中醫職業,住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安富較場壩皮化廠小區。
委託代理人劉先賦,四川五月花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託代理人宣明,四川五月花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北京科技報社。住所地,北京市朝陽區八里庄北里1號慈雲寺102號信箱。
法定代表人趙穎華,該報社總編輯。
原告陳建民與被告北京科技報社名譽權糾紛一案,本院於2005年3月7日受理後,被告北京科技報社於3月18日提出管轄權異議,本院於3月21日裁定駁回其管轄權異議,被告北京科技報社於3月29日提出上訴,四川省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於4月29日裁定駁回上訴。原、被告雙方的舉證期限三十日屆滿後,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2005年7月13日,本院傳票傳喚原、被告雙方於7月21日上午8:30分到庭參加訴訟,被告於7月15日回復本院,因工作忙不到庭參加訴訟。本院於2005年7月21日依法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原告陳建民及其訴訟代理人宣明、劉先賦到庭參加了訴訟。被告北京科技報社的法定代表人趙穎華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法定的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本院依法缺席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陳建民訴稱:自己從宣傳中醫養生學和探索生命極限的角度出發,於2004年3月20日至5月7日,由四川省雅安市公證處全程監督、公證,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碧蜂峽開展了禁食49天的「挑戰人類飢餓極限」活動。2004年5月7日,四川省雅安市公證處出具了(2004)雅市證字第506號公證書,證明:「陳建民於2004年3月20日起至2004年5月7日止,在雅安市雨城區碧峰峽景區接待中心外草坪上搭建的離地10米高的玻璃房內進行的『挑戰人類飢餓極限』活動,符合《「挑戰人類飢餓極限」活動細則》的規定;陳建民在上述期間開展的『挑戰人類飢餓極限』的結果真實。「 2005年1月4日和5日,被告北京科技報社在其《北京科技報》周刊以及網路版上公開發表《2004年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一文,將原告禁食49天的活動評定為2004年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之首,使用了「有違公序良俗」「挑戰人們道德底線」「商業鬧劇」等侮辱性詞語,還配以漫畫醜化其形象。自己行醫32年,為人誠實守信,做事敬業守法,沒有不良記錄,社會評價良好。被告公開發表的「2004年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一文的報導,誤導社會公眾,貶損了原告的人格,詆毀了原告的信用,導致原告社會評價降低,信用程度下降,使原告精神受到損害,行醫執業受到影響。起訴要求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在報刊及網路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80000元。
被告北京科技報社未提交答辯意見。
原告為證明其主張,向本院提交了下列證據材料:
1、陳建民身份證,證明原告的自然人身份;
2、陳建民中醫大專畢業文憑、執業醫師證書、個體行醫執照、「建民診所」執業許可證,證明原告合法從事中醫專業、行醫執業的社會身份;
3、陳建民榮譽證書、獎狀,證明原告在2005年1月5日以前社會評價較好的事實;
4、四川省雅安市公證處出具的(2004)雅證字第506號公證書及附件,證明原告陳建民於2004年3月20日起至5月7日止,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碧蜂峽景區接待中心外草坪上搭建離地10米高的玻璃房內進行的「挑戰人類飢餓極限」活動,符合活動的細則規定,活動結果真實的事實;
5、四川省瀘州市公證處出具的(2005)瀘證字第297號公證書,證明被告北京科技報社公開刊登《2004年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一文,並插配「騙局之(1)?中醫絕食四十九天」漫畫的事實;
6、證人龍騰麗、蒲利華、王祖明的證詞,證明被告的文章發表以後,原告陳建民的社會評價有所降低的事實;
7、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實用法醫學》第180頁至181頁,證明成年人只飲水,不攝入其他營養,可存活40?90天的事實。
被告北京科技報社向本院提交了1份證據,即2005年1月5日?2005年1月11日《北京科技報》周刊,證明被告公開刊登《2004年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一文,並插配「騙局之(1)?中醫絕食四十九天」漫畫的事實。
原告對被告提交的證據的客觀性、關聯性和合法性沒有異議。原告提交的第1?6組證據,以及被告提交的1份證據,經庭審質證、認證,符合本案證據的客觀性、關聯性和合法性,本院予以確認,作為本案案件事實的定案證據。原告提交的《實用法醫學》第180頁至181頁,與本案侵權糾紛沒有法律意義的關聯性,不作為本案事實的定案證據。
本院依據上述定案證據確認以下案件事實:
原告陳建民早年從事中醫業務,1987年10月畢業於成都中醫學院,自己開辦個體診所,長期從事中醫執業活動,並獲得國家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工商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執業許可證照。2003年、2004年連續兩年被當地衛生行政部門評為同行業先進,享有較好的社會評價。被告北京科技報社是面向全國發行報刊的事業法人單位。
2004年3月19日,原告陳建民向四川省雅安市公證處申請,要求對其從2004年3月20日至5月7日,在雅安市雨城區碧蜂峽開展「挑戰人類飢餓極限」活動的全過程進行現場監督、公證。四川省雅安市公證處受理原告陳建民的公證申請以後,指派宋紹華、張勛蓮、劉波、魯健、楊卉、虞尚堂、黃婷利七名公證員全程監督、公證。3月20日12時48分,公證員劉波、魯健對陳建民使用的玻璃房設施及其個人生活用品進行檢查確認;3月20日15時,原告陳建民在公證員宋紹華、虞尚堂的檢查確認和監督下,用升降機將原告陳建民送入玻璃房內,並加鎖貼上封條;至5月7日15時止,原告陳建民禁食49天「挑戰人類飢餓極限」活動的整個過程,先後由前述七名公證員現場監督,並有證人宋明全等47人先後參與見證。四川省雅安市公證處於5月7日出具(2004)雅市證字第506號公證書,公證證明:「陳建民於2004年3月20日起至5月7日止,在雅安市雨城區碧蜂峽景區接待中心外草坪上搭建的離地10米高的玻璃房內進行的『挑戰人類飢餓極限』活動,符合活動的細則規定,活動結果真實。」
2005年1月4日,被告北京科技報社在其所屬的「北京科技報網路版」第52期和2005年1月5日?2005年1月11日《北京科技報》周刊A4版上發表《2004年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一文,將原告陳建民禁食49天的活動評定為科技騙局。該文評論:原告陳建民禁食49天的活動是「絕食秀」;原告陳建民禁食49天的活動不光在挑戰人類「生理極限」,也在挑戰人們的「道德底線」,是明顯違反科學常識、混淆百姓理智的商業鬧劇,有違公序良俗。並在該
文中插配「騙局之(1)?中醫絕食四十九天」的漫畫。
原告陳建民的鄰居龍騰麗、同事蒲利華和王祖明看到被告北京科技報社的前述文章後,對
原告陳建民禁食49天活動的真實性和合法性產生懷疑,並對陳建民的人品降低信譽,也對
陳建民的中醫執業醫療服務不放心。原告陳建民看到被告北京科技報社的前述文章後,認
為被告評定其禁食49天的活動是2004年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之首,侵害了自己的名譽權,訴至本院提出上述訴訟請求。
本院認為:按照我國現代漢語詞典的文意解釋,騙是指使用欺詐的語言或虛構事實的手段,誘使他人上當的行為;騙局就是指使用欺詐的語言或虛構事實的手段誘使他人上當而設計的圈套。科技騙局,應是指以科技之名,行騙人之實的圈套。騙局是誠信的反義詞,是對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行為的合法性和道德性的否定評判,也是對其社會公信度的否定評判。設置騙局的人是社會評價低下、缺乏社會公德、有害於社會的人。以非法佔有他人財產或損害他人情感為目的而設置騙局的行為,是應受道德譴責、法律制裁的行為。評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實施的行為是騙局,應當有確實充分的證據,有嚴密的合乎邏輯的論證。原告陳建民於2004年3月20日至5月7日,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開展禁食49天的「挑戰人類飢餓極限」活動的全過程,有四川省雅安市公證處公證員的全程監督、公證,有生效公證文書證明,沒有相反證據證明該活動過程和結果虛假、不真實,其客觀真實性應當成立。至於原告陳建民開展的禁食活動,是否符合中醫養生學,是否具有科學意義的問題,應當是科學研究的范疇,不是人民法院司法審查的范圍。自由評價禁食49天「挑戰人類飢餓極限」活動,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但權利的行使不得以損害他人的合法權益為前提,更不得以法律所禁止的行為毀損他人人格。尊重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名譽權,是誠信善意的媒體經營者應當盡到的注意義務。媒體報道應當客觀真實,不得傳播侵害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名譽的事實。這既是媒體職業道德的要求,也是民事法律認定是否侵權的基本標准。被告北京科技報社在沒有證據證明原告禁食活動虛假的前提下,對其活動的客觀性予以否認,認定其禁食49天活動的程序和結果虛假,違背社會倫理道德,並公開在報刊、網路媒體上評定原告禁食49天的活動是「2004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之首。所發表的《2004年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一文,文章標題直接使用「科技騙局」一詞,所指責的對象是明確具體的本案原告。該「騙局」一詞是對原告名聲和信譽的詆毀;文中使用「有違公序良俗」「挑戰人們道德底線」等詞語,貶損原告的人格信譽;文中插配「騙局之(1)?中醫絕食四十九天」的漫畫,醜化原告在社會公眾中的形象。依照我國憲法、民法對公民人身權保護的規定,應屬於法律禁止的行為。被告北京科技報社公開發表《2004年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一文的行為,主觀有過錯;行為具有違法性,其違法行為與原告的名聲、信譽受到損害的結果具有因果關系,符合我國民事侵權的構成要件,被告北京科技報社的行為構成了對原告名譽權的侵害。
名譽是指社會或他人對特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品德、才幹、名聲、信譽、形象等的綜合評價。良好的名譽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社會競爭的重要條件。名譽權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依賴自己的名譽參與社會活動的權利。法律規定禁止以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的名譽。每一個公民都有權保護自己的名譽,享有名譽所體現的利益,維護自己的名譽不受非法侵害。《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八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的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公民的名譽權受到侵害,應當得到法律的救濟。《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公民法人的名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原告要求判令被告停止侵害,恢復名譽,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的主張,符合法律的規定,本院予以支持。對於原告要求被告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8萬元的問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自然人因名譽權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該《解釋》第十條規定,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應考慮下列六種因素:(1)侵權人的過錯程度;(2)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3)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後果;(4)侵權人獲利的情況;(5)侵權人承擔責任的能力;(6)受訴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原告陳建民主張賠償精神撫慰金的請求,符合法律規定,本院予以支持。對於具體的賠償數額,結合本案具體案情,綜合上述六種因素,確定原告的精神損害賠償金為1萬元比較適宜。據此,為保護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第一百二十條、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款第(一)、(七)、(九)、(十)項的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的規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北京科技報社停止對原告陳建民的名譽侵害,將存留於網路版上的《2004年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一文及插圖,於判決生效後十日內刪除,以消除影響;
二、被告北京科技報社公開向原告陳建民賠禮道歉,其內容經本院審查以後,在其《北京科技報》周刊以及原網路版發表的位置,於判決生效後十日內刊載;逾期不履行,本院將本案生效判決書在同等級別的報刊、網路媒體予以刊登,所產生的費用由被告承擔;
三、被告北京科技報社賠償原告陳建民精神損害撫慰金10000元,限於判決生效後十日內付清。本案案件受理費3000元,其他訴訟費500元,共計3500元,由被告北京科技報社承擔。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並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於四川省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林 萬 泉
審 判 員 邱 彪
審 判 員 雷 躍 貴
二00五年七月二十一日
書 記 員 卓 波
8. 如何爭取人身權糾紛的仲裁
人身侵權糾紛能仲裁。法律規定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以及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不能仲裁之外,其餘的爭議都可以適用仲裁。因此人身侵權糾紛能由仲裁機構仲裁,但前提是雙方都同意。
【法律依據】
《仲裁法》第三條
下列糾紛不能仲裁:
(一)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
(二)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
第四條
當事人採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願,達成仲裁協議。沒有仲裁協議,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
9. 其它人身權糾紛
多了
比如曬太陽的權力,陽光權
呼吸新鮮空氣啊,比如你家附近有工廠垃圾堆什麼的,影響到你正常呼吸新鮮空氣了
還有吃飯權啊,睡不給你吃飯了也可以報警的
太多了,反正就是影響到你生活必須具備的條件,都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