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醫療糾紛的根源

醫療糾紛的根源

發布時間:2022-01-08 01:03:39

① 醫患糾紛的根源是什麼

醫患糾紛的根源就是患者對醫生不信任,總感覺醫院要賺他們的錢。這種信任關系要用很長的時間來建立,但摧毀只需要一瞬間。

② 醫療糾紛與醫療事故的區別是什麼

醫療糾紛與醫療事故的異同點
一、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的概念、性質上有區別。
1、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的概念不同:醫療糾紛是指發生在醫療衛生、預防保健、 等具有合法資質的醫療企事業法人或機構中,一方認為另一方在提供醫療服務或履行義務時存在過失,造成實際損害後果,應當承擔責任,但雙方(或多方)當事人對所爭議事實認識不同、相互爭執、各執己見的情形。定義滿足4個要件:① 特定在醫療服務領域;② 當事人都是合法民事主體;③爭議事實是過失行為;④ 過錯責任處於待定狀態。此概念涵蓋了有過失和無過失的所有情形,體現了醫療糾紛概念的外延和內涵,排除了發生在醫療行業的其他糾紛,如工程建設合同糾紛、醫療設備和葯品買賣合同糾紛、人事仲裁、勞動糾紛等。 醫療糾紛通常是由醫療過錯和過失引起的。醫療過失是醫務人員在診斷護理過程中所存在的失誤。醫療過錯是指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等醫療活動中的過錯。這些過錯往往導致病人的不滿意或造成對病人的傷害,從而引起醫療糾紛。 除了由於醫療過錯和過失引起的醫療糾紛外,有時,醫方在醫療活動中並沒有任何疏忽和失誤,僅僅是由於患者單方面的不滿意,也會引起糾紛。這類糾紛可以是因患者缺乏基本的醫學知識,對正確的醫療處理、疾病的自然轉歸和難以避免的並發症以及醫療中的意外事故不理解而引起的,也可以是由於患者的毫無道理的責難而引起的。亦有人稱之為醫療侵權糾紛,即醫療服務的提供者與接受者之間對醫療行為及其後果是否侵權及侵權責任的爭議。目前醫療糾紛增多的原因是人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大大增強,患者及家屬處處注意維護自己的利益。醫院和醫務人員尚不能正確認識這一點,從而處於被動局面。
1.醫療工作和醫療行為更多的受到社會規范的強制性制約。而我們有相當多的人對此沒有清醒的認識。
2.服務質量不高,服務態度不好。醫務人員在醫療服務中不能尊重並平等對待 患者,而易出現糾紛。
3.社會對醫療工作存有認識上誤區,很多醫學上正常的事情,卻引起糾紛
醫療事故是指經醫療單位具有資格的衛生技術人員在診療過程中,由於過失而造成患者的人身損害後果的。醫療事故構成要件 (1)醫療事故的主體是合法的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 (2)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違反了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 (3)醫療事故的直接行為人在診療護理中存在主觀過失; (4)患者存在人身損害後果; (5)醫療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醫療事故鑒定首先是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啟動,《條例》規定,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醫療機構關於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報告或者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要求處理醫療事故爭議的申報後,對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應交由負責醫學會組織鑒定;醫患雙方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爭議,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由雙方當事人共同委託負責醫學會組織鑒定。6種情況不屬於醫療事故。例如,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危重患者生命而採取的緊急醫學措施造成了不良後果的;在醫療活動中由於患者病情異常或患者體質特殊而發生醫療意外的;在現有醫學科學條件下,發生無法預料或者不能防範的不良後果的;無過錯輸血感染造成不良後果的;因患者原因延誤診療導致不良後果的;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後果的。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規定:不屬於醫療事故,醫院不承擔賠償責任,這只是在行政處理的范疇,如果醫療機構的過錯造成患方損害,根據民法通則以及相關法律法規,仍要承擔賠償責任,也就是說,即使不是醫療事故,如果醫院侵權造成患者損害,仍要承擔賠償責任。

③ 為什麼《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條例》通過後會後害無窮

一、總的觀點:《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條例》送審稿不能解決現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與《侵權責任法》的沖突,反而使沖突表面化、尖銳化,如果通過後害無窮。
從條例標題來看,一是預防醫療糾紛、二是處理醫療糾紛,故本條例主要是關於醫療損害的爭端解決辦法。細讀條文,可知包括了醫療損害的民事爭議、行政爭議和刑事爭議。但上述三個方面的爭端解決辦法均屬國家基本法律制度范疇,且已有國家基本法律予以規定,如侵權責任法《醫療損害賠償責任》章、《治安管理處罰法》和《刑法》的相關規定,且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制定關於醫療損害審判的司法解釋。在已有國家基本法律的前提下,再制定一個效力層級低的且試圖包含全部涉醫民事、行政、刑事的行政法規,既不符合立法法,也屬重復立法,浪費立法資源。如果真的需要對醫事法律統一立法,莫若仿台灣例制定統一的《醫事法》或《醫療法》,其中還要包括對醫療行為主體,如醫師准入、醫師資格、醫生集團、醫生合夥、醫療法人等作出規定,並應對醫療責任主體如醫生責任、醫療法人責任等分別規定,等等。
至於侵權責任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刑法所未能包含的醫療管理具體細則,如病歷書寫規范、病歷封存與復制、屍檢的程序、醫療執業監督的行政處罰等等,已有現行的單行法律、法規予以規定,而且這些管理細則許多涉及醫療常規、規范,非常繁復,不能指望在一個統一的涉及醫療損害爭端解決的行政法規里事無巨細,詳盡規定。如要統一規定,也莫若在統一的《醫療法》或《醫事法》中規定。
現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侵權責任法》在解決醫療損害爭議中的最大沖突是醫療技術鑒定的二元制,即不同地區、不同法院,甚至是相同地區、相同法院分別採取醫學會的醫療技術鑒定程序和社會法醫司法鑒定機構的醫療技術鑒定程序。這兩種鑒定程序在鑒定人員、聽證過程、鑒定規則、鑒定結論的書寫中均存在極大不同,本次《醫療糾紛防範與處理條例》送審稿依舊保留了這種二元制的鑒定體制,雖然送審稿的起草人企圖將醫學會的鑒定程序適用於對產生醫療損害的醫生的行政處罰程序,而將社會法醫司法鑒定機構的鑒定程序適用醫療損害的民事賠償爭議,但這只能是一廂情願,在司法實踐中必將行不通,下文詳述。
因此,《醫療糾紛防範與處理條例》非但沒有解決現行醫療損害處理程序中的矛盾與沖突,反而將這些矛盾與沖突表面化、合法化,後害無窮。
二、關於總則的條文分析
總的來說,條文間缺乏內在邏輯,相互矛盾,許多法律概念混亂,權利義務不清。
條例共分五章,總則、醫療糾紛的預防與處置、調解、醫療事故監督與鑒定、法律責任
從各章節題目看,似乎本條例是關於醫療糾紛發生前與發生後的一個管理性規定,主要涉及醫療行政管理,但細看條文內容,卻又不盡然,因為包含了大量關於醫療損害的調解金額、調解程序、鑒定機構、鑒定程序、責任保險、保險理賠等諸多非行政管理性事項,這些應當屬於基本民事法律制度,故條文內容與章節名稱不相一致,條文內容與立法許可權不一致。
第一條「為了有效預防與處理醫療糾紛,保護患者和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維護醫療秩序、保障醫療安全、促進醫學科學發展,制定本條例」。
這是應景之語,非條例所能承受之重。既然是處理醫療糾紛之條例,其本旨很明確,即保護患者和醫生、醫療機構的合法權益,至於「維護醫療秩序、保障醫療安全、促進醫學科學發展」,系條例難以承受之重。另外第一條「保護患者和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也不準確,因為在目前醫療改革的大背景下,有些醫生已經跳出醫療機構,成為自由執業人,或成為多點執業人,或成為醫生集團合夥人,那麼這些醫生將不屬於某一醫療機構,再用「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之語已無法概括目前及將來醫生執業之復雜的法律情形。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醫療糾紛,是指醫患雙方當事人因診療活動引發的爭議。
本條例所稱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
醫療糾紛,非法律概念,無明確的權利義務內容,不應成為條例定義的對象。相應的,條例的名稱不應當叫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置條例,結合下文,如非得制定,也應當叫醫療損害賠償條例,當然這也不倫不類,因為涉及民事賠償應當制定法律,故莫若今後統一制定醫療損害賠償法或《醫療法》。
醫療事故。在《侵權責任法》已統一採納「醫療損害」概念下,再採納醫療事故概念,且對醫療事故下定義,純屬多餘。在實質內容相同情形下,列出兩個概念和定義,徒增混亂。侵權法醫療損害的定義是,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生及醫療機構有過錯的。而條例草案將醫療事故定義為,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有過失。醫療事故的定義縮小了侵權法醫療損害的范圍。比如,沒有違反診療護理、常規,但違反了醫學原則者,可能被認定為過失,成不成立醫療事故,要不要賠?
結合本送審稿第四章,規定「醫療事故」定義的原因是為了追究醫生的行政或刑事責任,但醫療損害這一個概念已足用。構成醫療損害者,必包含了條例定義的醫療事故,至於是否構成行政或刑事責任要件,這完全是法律評價問題,可由行政處罰人員或刑事審判人員經由聽證、法庭調查、辯論而解決,並非一個醫療事故鑒定所能解決的問題,因為醫療事故鑒定,說到底,只是一個事實評價,不能直接成為行政或刑事追責的法律依據。將處罰醫生的醫療事故鑒定程序納入醫學會,無非是將對醫生的追責權力納入衛生行政部門,其實質是部門保護。部門保護對醫生不一定公正。
第三條,「處理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應當遵循預防為主,依法、公開、公平、公正、及時、便民的原則,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做到事實清楚、定性准確、責任明確、處理恰當。」
多餘,依法、及時、公開、公正,便民等等,這是所有法律活動的准則,非醫療案件所獨有。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以人民調解為主,醫患和解、人民調解、司法調解、醫療風險分擔機制等有機結合的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制度。」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工作的領導,將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系,協調解決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履行職責。」
人民調解為主,為什麼?調解,以其內在含義,本就是自願為原則,既然以自願前提,何來調解為主?以法律規定調解為主,實質就是強制調解。是否能夠做到調解為主,應當以「人民調解」的實際業績來定。做到了,就是調解為主,做不到,就不是調解為主。更何況,能夠做到「人民調解」為主的根本前提是有一個強有力的、公正的司法程序為後盾。綜觀世界各國,凡以調解為主要手段解決醫療爭議的,無不有一個強有力的司法保障系統。
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系,這是什麼法律依據?絕大多數醫療糾紛只是普通民事案件,為何要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系?條例是不是已經將患者視為對立方?是不是典型的部門立法?
第五條,「醫療糾紛患方當事人要求追究醫療機構民事責任的,可以選擇下列途徑:
(一)醫患協商;
(二)向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人民調解;
(三)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途徑。
第(四)項「法律等規定的其他途徑」,是什麼?少了最關鍵的一條,刑事附帶民事。在許多國家,患者請求醫療損害的民事賠償,是通過對醫生提起刑事公訴或自訴附帶民事賠償。但在送審稿將追究醫生的行政、刑事責任與民事賠償程序分別規定了不同的鑒定程序後,實際上通過刑附民程序追究醫方的民事賠償責任在操作上幾乎不可能。
第六條,「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負責指導、監督醫療機構做好醫療糾紛的預防與處理工作,對發生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進行行政處理。
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指導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工作。
公安機關依法打擊侵害患者和醫務人員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維護醫療機構治安秩序。
保險監督管理機構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負責監督管理醫療風險保險的相關工作。
財政、民政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的有關工作。」
本條規定了相關國家機關的職責。不解,一個關於醫事的部門法,為何對其他機關的法定職責進行規定?司法行政部門、公安部門、保險監督部門、財政、民事都有自己其法定職責范圍。如果要一一規定,那還遠遠不全,因為涉及醫事的遠遠不止這些部門,還有葯監部門、工商行政部門、消防部門、勞動監察部門,一句話,幾乎所有國家部門都可能參與醫事,是不是都要規定?
三、關於分則的條文分析。
關於總則,就說這么多。在總則已經存在致命性缺陷下,討論分則,已無必要。細讀分則第8條至78條,基本上是將現行的《侵權責任法》、《執業醫師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病歷書寫規范》等關於醫療爭議的條款雜揉在一起,缺乏邏輯一貫,缺乏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
尤其第三章「醫療糾紛調解」和第四章「醫療事故監督與技術鑒定」,竟然將醫療過失的專業判斷區分成兩類,一類是衛計委與司法行政部門共同設置的醫療損害鑒定部門,其結論用作醫療損害的民事賠償;第二類是衛計委下設的各地醫學會,其結論用作追究醫生的行政或刑事責任。匪夷所思。這個立法的出發點當然是衛計委欲將對醫生的行政、刑事處罰的實質權力控制在自己手中。
第三章與第四章同時存在,將醫療過失導致的人身損害區分成醫療損害和醫療事故,是對侵權責任法的重大挑戰,是對侵權法理的重大挑戰,是立法的重大倒退,如果通過,必將繼續成為惡化醫患沖突的重大根源。
從法理上講,同一個醫療行為,在事實層面的判斷,即是否構成醫療過失,是否與損害構成因果關系,應當只有一個結論,無論這個事實判斷是用於主張民事賠償,還是追究行政或刑事責任,都只是同一個事實。至於從這個事實判斷中能夠得出什麼樣的法律責任,那是法律層面的判斷。同一個行為涉及的事實評價,既可能同時構成民事、行政、刑事責任,也可能只構成其中某一個法律責任,但同一個醫療行為,絕不應當出現兩個不同的事實評價。
但在衛計委的這個送審稿中,由於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中就民事和行政、刑事程序分別規定了不同的鑒定程序,這將導致同一個醫療行為,只是因為追究民事責任或行政、刑事責任的不同,而可能出現完全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結果,如在民事程序中,可能經醫療損害鑒定機構認定不構成醫療損害,即無過失、無責任,然而在行政、刑事程序中,可能經醫學會醫療事故鑒定程序鑒定構成醫療事故,甚至構成追究刑事責任的醫療事故事實,這樣同一醫療行為,竟然可能出現能被追究刑事責任卻無民事賠償責任的荒謬事實。同樣,也可能出現,民事程序中的醫療損害鑒定構成重大過失甚至是100%的參與度,而行政、刑事程序中的醫療事故鑒定卻無任何過失,同樣是荒謬的。
而在實踐中,對一項醫療行為,如果患者欲主張民事賠償,按照條例草案,必會通過法院申請醫療損害司法鑒定,倘若鑒定構成醫療損害,且負主要責任以上的民事責任,則患方有可能繼續要求追究行政或刑事責任。此時按照條例草案的規定,只能繼續申請醫學會的醫療事故鑒定,如果在這個醫療事故鑒定程序中,竟然結論是醫生和醫療機構無任何過失,那麼民事案件怎麼辦?醫院會不會以出現新的鑒定、新的事實為由,申請對民事案件再審?理論和實操上,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④ 醫患矛盾的成因是觀念問題

醫患關系激化到今天這個地步,根源的確在我們的醫療體制上,簡單說就是我們的醫療體制迄今沒有進行根本性的改革,其已經完全不適應今天的社會經濟體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醫療體制所存在問題的直接表現是「看病難」,以及作為其特有副產品的「看病貴」。醫療費用快速上漲,除技術進步這個適用於當今世界各國的一般性原因外,中國今天的「看病貴」直接根源於中國所特有的「看病難」,而醫患沖突激化根本原因也在於這種中國特有的「看病難」和「看病貴」。
所特有的「看病難」,直接原因是醫療資源配置嚴重失衡,優質醫療資源過度集中在二三級醫院。我們這里討論的醫療資源配置失衡不是指所有國家都存在的醫療資源集中在發達地區這一現象,而是特指即便像京上廣這樣的發達地區,優秀醫生都集中在三級醫院而基本不在社區門診機構這種現象。
醫務人員工作壓力大,容易引發職業倦怠,影響與患者的溝通。醫患關系日趨緊張,醫患之間信任不足,其中醫務人員的職業倦怠是一個重要原因。在醫務人員中普遍存在的、被視為「職業殺手」的工作倦怠,不僅嚴重影響了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而且影響到醫學科學事業的可持續發展[5]。醫務人員面對長期不斷的壓力,如對救治病人的生命負有的責任壓力;醫學發展日新月異,需對知識更新不落伍的壓力;社會公眾評價差加上沒有自己正常休息時間的壓力等。醫院候診病人多,醫務人員忙於應付排著長隊的病人群,可能開始幾個病人尚能態度和善、耐心的傾聽和詢問,但用不了多久,疲憊和急躁就會有所表現。這些都可能造成醫務人員的職業倦怠,影響與病人有效的溝通。

1.3醫務人員未能很好地履行知情同意的法律義務。知情同意是患者自主權的重要體現,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權是引發醫患糾紛的常見原因。知情同意權是患者身體權、隱私權、財產權和支配權的集中體現,對患者知情同意權的侵害直接表現為對患者身體權、隱私權或財產權的侵害[6]。醫務人員對患者的病情、醫療措施、醫療風險等解釋不清楚或告知不詳實,在施行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時,告知不充分,未徵得患者或家屬的同意,一旦醫療效果不盡人意,便容易導致醫療糾紛。

1.4缺乏情感交流和溝通技巧。醫務人員除了要與患者多溝通外,還應掌握一定的技巧,進行有效的溝通。臨床上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某醫生本想向身患絕症的患者傳遞生的希望,說出卻是「像你這種情況死亡率是80%」。而另一醫者卻能這樣表述:「你的情況雖然很嚴重,但現代醫學發展很快,治療手段也多,重要的是你要有足夠的信心,戰勝病魔的機會還有20%,所以希望你不要放棄。

⑤ 醫療糾紛處理的幾種途徑是哪些

1、和解所謂和解是沒有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版和實體權利的處分。可分是訴訟前或權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⑥ 醫患矛盾的總根源在哪裡

‚醫患矛復盾,醫療糾紛和制醫院暴力,這三者是應該用三個不同方法去解決的問題。
‛這些年來,醫患關系緊張、沖突頻發,成為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醫院暴力是在醫院這個場合,影響醫生和患者共同利益的暴力事件。
這些暴力有的傷了醫護人員,有的傷了病人。
無論這種破壞是硬傷害還是軟暴力,都違反了治安管理法,是需要法律公訴和警察干預的,是要靠法治來解決的。
老百姓看病難也是引起醫患沖突的重要方面。
醫療服務的供給不足,是醫院擁擠的重點所在。
要解決這個矛盾,根本的辦法是放開行業准入,
允許全社會的資金和力量都來興辦醫療機構,
培訓醫務人員,提供醫療服務,
以高速增長的供給能力去消除供不應求的巨大缺口,舍此別無他途。

⑦ 論文《醫療糾紛與醫療事故的區別》該如何寫呢毫無思路!!

首先明確定義。什麼是醫療糾紛?什麼是醫療事故?
其次內產生原因。醫療糾紛怎麼容產生?醫療事故怎麼產生?
再次產生影響。醫療糾紛的影響有哪些?醫療事故的影響是哪些?
最後是解決對策。醫療糾紛\醫療事故如何避免?有哪些方法?怎麼做?
總結。醫療事故往往是醫療糾紛的前提或者導火線。究其根源其一就是醫者粗心大意、責任心不強,不按規范診療,漏診、誤診導致醫療事故從而引發醫療糾紛。其二就是患者對診療效果期待值過高,不懂醫學規律,認為我出了錢,就應該得到最好的治療,可有些病理卻註定治療效果有限,導致患者及其家屬不滿意,從而引發醫療糾紛。

⑧ 解決醫療糾紛的途徑

解決醫療糾紛的途徑如下:
1、協商,醫患雙方就賠償問題進行協商,達成一致意見,雙方簽訂協議書,可以辦理公證或律師見證,並報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2、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當事人應當提出書面申請,並在知道或應當知道身體健康受到損害之日起1年內提出;
3、向人民法院起訴,醫療糾紛可以不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處理,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以侵權為案由的,訴訟時效為1年,以違約為案由的,訴訟時效為2年,均自知道或應當知道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
4、調解(第三方支持下協商解決)、仲裁(雙方同意仲裁)等。
醫療糾紛是指發生在醫療服務、醫療診斷、醫療保健、醫療美容、病歷書寫等具有合法資質的醫療企事業法人或機構與患者之間的糾紛。
醫療糾紛通常是由醫療過錯和過失引起的。醫療過失是醫務人員在診斷護理過程中所存在的失誤。醫療過錯是指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等醫療活動中的過錯。這些過錯往往導致病人的不滿意或造成對病人的傷害,從而引起醫療糾紛。
《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第二十二條 發生醫療糾紛,醫患雙方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雙方自願協商;
(二)申請人民調解;
(三)申請行政調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途徑。
第二十三條 發生醫療糾紛,醫療機構應當告知患者或者其近親屬下列事項:
(一)解決醫療糾紛的合法途徑;
(二)有關病歷資料、現場實物封存和啟封的規定;
(三)有關病歷資料查閱、復制的規定。
患者死亡的,還應當告知其近親屬有關屍檢的規定。

閱讀全文

與醫療糾紛的根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