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與中國有邊界糾紛的有幾個國家
菲律賓、印尼、越南、韓國、日本!都是美國惹的禍
2. 邊界及領土糾紛歷史原因
邊界糾紛大概有幾種情況:
1.歷史原因,古代對於邊界不是很重視,所以在邊界劃分上也很隨意,很多邊界不是很清晰;
2.古代信息不通,邊界劃分往往以山河為界,沒有山河就不好劃分,導致邊界不明;
3. 殖民歷史原因。殖民者往往不加考慮,用經緯線或其他線替代傳統的邊界線,導致殖民結束,邊界糾紛(例如,麥克馬洪線)。
4.經濟利益,一些小島或許和雙方都有歷史淵源,本不是很重要,但因為發現大油田而成為雙方爭論的焦點。
3. 村民之間的土地邊界糾紛如何處理
我遇到一個土地邊界的老賴他硬把我的地說成他的以前曾多次請村委會的人調解並把界線劃好但他就耍賴我在地里種樹我在家他不去理等我出去做工又把樹拔掉我為這事來回都花了好多錢要跟他說他就走真的好頭疼
4. 行政區域邊界爭議的處理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行政區域邊界爭議處理條例》的有關規定:
邊界爭議發生後,爭議雙方人民政府必須採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態擴大。任何一方都不得往爭議地區遷移居民,不得在爭議地區設置政權組織,不準破壞自然資源。嚴禁聚眾鬧事、械鬥傷人,嚴禁搶奪和破壞國家、集體和個人的財產。發生群眾糾紛時,爭議雙方人民政府必須立即派人到現場調查處理, 並報告爭議雙方的上一級人民政府。
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的邊界爭議,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協商解決;經協商未達成協議的,雙方應當將各自的解決方案並附邊界線地形圖,報國務院處理。
國務院受理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的邊界爭議,由民政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調解;經調解未達成協議的,由民政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提出解決方案,報國務院決定。
省、自治區、直轄市境內的邊界爭議,由爭議雙方人民政府協商解決;經協商未達成協議的,雙方應當將各自的解決方案並附邊界線地形圖,報雙方的上一級人民政府處理。
爭議雙方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受理的邊界爭議,由其民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調解;經調解未達成協議的,由民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提出解決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決定。
經雙方人民政府協商解決的邊界爭議,由雙方人民政府的代表在邊界協議和所附邊界線地形圖上簽字。
爭議雙方人民政府達成的邊界協議,或者爭議雙方的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凡不涉及自然村隸屬關系變更的,自邊界協調簽字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下達之日起生效。
爭議雙方人民政府達成的邊界協議,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凡涉及自然村隸屬關系變更的,必須按照《國務院關於行政區劃管理的規定》中有關行政區域界線變更的審批許可權和程序辦理。
爭議雙方人民政府達成的邊界協議,或者爭議雙方的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生效後,由爭議雙方人民政府聯合實地勘測邊界線,標繪大比例尺的邊界線地形圖。
實地勘測的邊界線地形圖,經雙方人民政府蓋章後,代替邊界協議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所附的邊界線地形圖。
地方人民政府處理的邊界爭議,必須履行備案手續。爭議雙方人民政府達成的邊界協議,由雙方人民政府聯合上報備案;爭議雙方的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由作出決定的人民政府上報備案。上報備案時,應當附實地勘測的邊界線地形圖。
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的邊界協議,上報國務院備案。
自治州、自治縣的邊界協議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逐級上報國務院備案。
縣、市、市轄區的邊界協議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逐級上報民政部備案。
鄉、民族鄉、鎮的邊界協議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逐級上報本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備案。
邊界爭議解決後,爭議雙方人民政府必須認真執行邊界協議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向有關地區的群眾公布正式劃定的行政區域界線,教育當地幹部和群眾嚴格遵守。
附:《行政區域邊界爭議處理條例》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26號)
《行政區域邊界爭議處理條例》已經1988年12月27日國務院第30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施行。
總理 李鵬
1989年2月3日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妥善處理行政區域邊界爭議,以利於安定團結,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的邊界爭議是批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自治州、縣、自治縣、市、市轄區之間,鄉、民族鄉、鎮之間,雙方人民政府對毗鄰行政區域界線的爭議。
第三條 處理因行政區域界線不明確而發生的邊界爭議,應當按照有利於各族人民的團結,有利於國家的統一管理,有利於保護、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的原則,由爭議雙方人民政府從實際情況出發,兼顧當地雙方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實事求是,互諒互讓地協商解決,經爭議雙方 協商未達成協議的,由爭議雙方的上級人民政府決定。必要時,可以按照行政區劃管理的許可權,通過變更行政區域的方法解決。
解決邊界爭議,必須明確劃定爭議地區的行政區域界線。
第四條 下列已明確劃定或者核定的行政區域界線,必須嚴格遵守:
(一)根據行政區劃管理的許可權,上級人民政府在確定行政區劃時明確劃定的界限;
(二)由雙方人民政府或者雙方的上級人民政府明確劃定的爭議地區的界線;
(三)發生邊界爭議之前,由雙方人民政府核定一致的界線。
第五條 爭議雙方人民政府的負責人,必須對國家和人民負責,顧全大局,及時解決邊界爭議,不得推諉和拖延。
第六條 民政部是國務院處理邊界爭議的主管部門。
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是本級人民政府處理邊界爭議的主管部門。
第二章 處理依據
第七條 下列文件和材料,作為處理邊界爭議的依據:
(一)國務院(含政務院及其授權的主管部門) 批準的行政區劃文件或者邊界線地圖;
(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的不涉及毗鄰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行政區劃文件或者邊界線地圖;
(三)爭議雙方的上級人民政府(含軍政委員會、人民行政公署)解決邊界爭議的文件和所附邊界線地圖;
(四)爭議雙方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協議和所附邊界線地圖;
(五)發生邊界爭議之前,經雙方人民政府核定一致的邊界線文件或者蓋章的邊界線地圖。
第八條 解放以後直至發生邊界爭議之前的下列文件和材料,作為處理邊界爭議的參考:
(一)根據有關法律的規定,確定自然資源權屬時核發的證書;
(二)有關人民政府在爭議地區行使行政管轄的文件和材料;
(三)爭議雙方的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或者爭議雙方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開發爭議地區自然資源的決定或者協議;
(四)根據有關政策的規定,確定土地權屬的材料。
第九條 本條例第七條、第八條規定以外的任何文件和材料,均不作為處理邊界爭議的依據和參考。
第三章 處理程序
第十條 邊界爭議發生後,爭議雙方人民政府必須採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態擴大。任何一方都不得往爭議地區遷移居民,不得在爭議地區設置政權組織,不準破壞自然資源。
嚴禁聚眾鬧事、械鬥傷人,嚴禁搶奪和破壞國家、集體和個人的財產。發生群眾糾紛時,爭議雙方人民政府必須立即派人到現場調查處理, 並報告爭議雙方的上一級人民政府。
第十一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的邊界爭議,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協商解決;經協商未達成協議的,雙方應當將各自的解決方案並附邊界線地形圖,報國務院處理。
國務院受理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的邊界爭議,由民政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調解;經調解未達成協議的,由民政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提出解決方案,報國務院決定。
第十二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境內的邊界爭議,由爭議雙方人民政府協商解決;經協商未達成協議的,雙方應當將各自的解決方案並附邊界線地形圖,報雙方的上一級人民政府處理。
爭議雙方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受理的邊界爭議,由其民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調解;經調解未達成協議的,由民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提出解決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決定。
第十三條 經雙方人民政府協商解決的邊界爭議,由雙方人民政府的代表在邊界協議和所附邊界線地形圖上簽字。
第十四條 爭議雙方人民政府達成的邊界協議,或者爭議雙方的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凡不涉及自然村隸屬關系變更的,自邊界協調簽字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下達之日起生效。
爭議雙方人民政府達成的邊界協議,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凡涉及自然村隸屬關系變更的,必須按照《國務院關於行政區劃管理的規定》中有關行政區域界線變更的審批許可權和程序辦理。
第十五條 爭議雙方人民政府達成的邊界協議,或者爭議雙方的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生效後,由爭議雙方人民政府聯合實地勘測邊界線,標繪大比例尺的邊界線地形圖。
實地勘測的邊界線地形圖,經雙方人民政府蓋章後,代替邊界協議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所附的邊界線地形圖。
第十六條 地方人民政府處理的邊界爭議,必須履行備案手續。爭議雙方人民政府達成的邊界協議,由雙方人民政府聯合上報備案;爭議雙方的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由作出決定的人民政府上報備案。上報備案時,應當附實地勘測的邊界線地形圖。
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的邊界協議,上報國務院備案。
自治州、自治縣的邊界協議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逐級上報國務院備案。
縣、市、市轄區的邊界協議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逐級上報民政部備案。
鄉、民族鄉、鎮的邊界協議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逐級上報本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備案。
第十七條 邊界爭議解決後,爭議雙方人民政府必須認真執行邊界協議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向有關地區的群眾公布正式劃定的行政區域界線,教育當地幹部和群眾嚴格遵守。
第四章 罰則
第十八條 爭議雙方人民政府的負責人,違反本條例的規定,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較大損失的,應當給予行政處分;造成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九條 違反本行使第十條的規定,情節較重的,對直接責任人員和其他肇事者,分別給予行政處分、治安管理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條 行政區域邊界劃定後,違反本條例的規定越界侵權造成損害的,當事一方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第五章 附則
第二十一條 本條例由民政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二條 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81年5月30日國務院發布的《行政區域邊界爭議處理辦法》同時廢止.
5. 老外不解,為什麼中國幾乎與所有鄰國都有邊界糾紛
主要是歷史原因,另外中國多年積弱導致鄰國敢於「折騰」。試想如果中國像美國強大,中變立即就安定了
6. 中國已解決的有爭議的陸地邊界
主要為中越邊界。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國達到了預期的作戰目的,打亂了蘇專聯一越南的戰略部署,摧毀了屬越南北部的工礦業,對於保護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東南亞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都有重要的意義。
戰爭中,中國佔領了大部分的邊界騎線點,將清末清政府和法國簽訂的邊界向前推進,控制了中越邊境地區廣大的戰略制高點,並在1999年通過中越陸地邊界條約予以確認。
(6)甘蒙邊界糾紛擴展閱讀:
中國邊境的相關情況:
1、在中亞一帶泛濫的極端勢力與中國境內的東突勢力勾結,威脅中國西北邊陲的安寧。陸上邊界問題的解決有力地打擊了境外反華勢力的滲透圖謀,維護了中國邊境的安寧。
2、當前中國與周邊的邊界日益成為重要的雙邊貿易口岸和人員交流通道,成為雙方邊境省區擴大經濟、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中越邊界問題的最終解決,將使越南貧困的北方省份和中國廣西、雲南間的合作變得更加密切。
3、中國與東南亞各鄰國邊界問題的全部解決,大大促進了中國與東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國與東盟貿易額不斷攀升,中國與東盟自貿區也將建立。此外,圖們江和湄公河次區域合作、中國與中亞各國的能源、經貿合作都在蓬勃發展。
7. 農村土地因邊界糾紛,農作物被他人故意損毀構成犯罪嗎,該追究什麼樣的刑事責任
問題歸問題,
可以報警,這分明就是村霸。
邊界糾紛可以處理!
8. 1969內蒙「123」事件是咋回事
12月6日凌晨3時許,內蒙古額濟納旗馬蓮井綜合執法檢查站遭襲擊,百餘名蒙面人突然沖進該檢查站內,毆打辱罵工作人員後打砸執法站,致13人受傷,其中6人重傷,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以上。內蒙古遭襲案追蹤,目前該案已有10名嫌犯到案。
12月10日,甘肅金塔縣警方通報稱,經初步調查,共有40餘人涉內蒙古遭襲案,目前已有9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到案,加上之前內蒙古警方抓獲的1人,共有10人到案。
這10人中有2人系投案自首,為與馬蓮井檢查站毗鄰的甘肅省金塔縣雙灣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另外有7人被抓捕,該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據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公安機關消息,馬蓮井綜合執法檢查站所在地域的歸屬權,多年來一直是甘蒙兩省區邊界民眾的爭議焦點,且經常發生沖突。
此次事件是一起因內蒙古額濟納旗和甘肅省金塔縣邊界糾紛引發的嚴重治安事件。經公安機關初步偵查,已定性為重大刑事案件。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盟公安局派員,全面支持、指導額濟納旗公安局開展案件偵破工作
9. 土地邊界糾紛,這塊土地是由我轉讓的,現在對方要我寫一個證明
2005年開始垂管抄,是對副襲科級以上的人員實行垂管,其他人員沒人管。《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用於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建設用地使用權。單位和個人依法使用的國有土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使用權;其中,中央國家機關使用的國有土地的具體登記發證機關,由國務院確定。
10. 農村土地邊界發生糾紛現在公安局叫我給地方打電話這是什麼意思
因為公安部門處理的是刑事案件和重大民事案以及經濟糾紛案件,而由土地邊界及婚姻家庭案件引發的案件不在其權力范圍之內,所以讓你給當地司法助理或鄉鎮司法員打電話自己調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