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矛盾糾紛反彈

矛盾糾紛反彈

發布時間:2022-01-07 07:18:41

㈠ 如何預約人民調解

近日,工作人抄員向記者展示了線上申請人民調解的操作過程。首先進入12348浙江法網(網址為http://12348.zjsft.gov.cn/public/index.jsp),下載「浙江公共法律服務」APP;然後完善個人信息,完成個人賬號的注冊;接著選擇區域(如:婺城區),點擊「我想辦理」,選擇「人民調解」模塊,點擊「辦理服務」,選擇您所在的地區(系統會跳轉到相應頁面),選擇受理中心、調解類型;再輸入申請人數、申請人姓名、申請人手機、被申請人手機、糾紛簡要情況及訴求,選擇預約時間、預約確定單,點擊預約;最後,您可以選擇返回首頁或查看預約。其中,點擊查看預約可以查看詳情,或取消預約。另外,如果您選擇的是網路預約,預約成功並且被調解中心受理後,可以點擊右側的進入調解室接受網路調解。

㈡ 如何進行調解兩戶人家因瑣事發生爭吵

鄰里之間應該和睦相處,友善相處。在遇到小矛盾時,雙方都更加的看重自身的利益,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鬧矛盾,甚至差點打起來,這是非常不理智的。鄰里之間應該保持和睦的關系,友善的相處,要避免創造矛盾,畢竟是要相處很久的人,發生了矛盾之後,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就會相處得非常尷尬。鄰里之間應該秉持互相尊重,和睦相處的准則,減少矛盾的發生。

平時要多溝通交流,遇到事情仔細商量對策。像是爭強地基這件事情,雙方可以平心靜氣的好好溝通,坐下來更加冷靜的商量對策,爭取找一個折中的辦法,兩邊都不吃虧兩邊都不傷害,同時也維系好了鄰里之間的關系,以後相處也可以更加的融洽。

遇到事情要多幫忙,互相幫助,熱情待人。在平時生活中遇到的小事情,小矛盾,小摩擦之類的不好的事情,鄰里之間可以互相的幫助,今天你幫助我一點,明天我幫助你一點,對方都會記得彼此的好。他們都說,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就是在你熱心幫助他人後,可以得到對方的真誠的感謝,你自己也會感覺到非常的開心。鄰里之間平時多來往,多加的互相幫助,多加的走動溝通,鄰里關系會更加的和睦,自然也不會為爭強地基的事情而鬧矛盾。

將鄰里關系處成朋友關系。良好的鄰里關系會為日常的生活帶來許多的便利,關系非常好,你可以更好的體會到鄰里關系的美好之處,同時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也可以得到相應的幫助。

㈢ 怎樣用唯物辯證法解決人際關系矛盾

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都是對立統一的,始終充滿著矛盾斗爭,在矛盾斗爭中保持相對穩定,並不斷向前發展的。人與人相處也必然會有矛盾糾紛,處理人際關系同樣是在矛盾運動中對立統一的過程。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有矛盾就會有斗爭。矛盾斗爭的方式,有時是一般的摩擦,有時是比較激烈的沖突,有時是非常劇烈的對抗。不同性質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毛澤東同志對如何解決黨內和人民內部矛盾,提出過一個著名的公式:「團結——批評和自我批評——團結」,即從團結的願望出發,通過批評和自我批評,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處理上下級之間、同志之間的矛盾糾紛,應當按照這樣的原則辦事。遇到領導的不當批評或同事的不友善之舉,要做出適當反彈,但不要輕易決裂。上下級之間、同志之間,一旦撕破臉皮,傷了感情,想要和好如初是很難的。可以在適當的時機和場合,實事求是作出解釋說明,善意地提出批評意見,力求消除誤解和敵意,保持和發展良好的相互關系。
不輕易決裂,並不是任何時候都不決裂。當條件、性質發生變化時,該決裂的還是要決裂。如果向你施加壓力的人完全是敵意的,而且是不可緩和的;如果他已經是徹底變質的壞人,與他的矛盾沖突是原則問題,是大是大非之爭,這種情況下,就必須果斷劃清界限,堅決斗爭。

㈣ 訴訟的含義及三種分類

1、訴訟是指國家審判機關即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法解決訟爭的活動。

訴訟,是指公民、法人、其它組織依法告訴(起訴),申訴、控告或司法機關依職責依追究他人法律責任,由人民法院裁決的法律行為。訴,是指告訴、申訴、控告的意思和行為。

訟,是法律行為,訟是指要由人民法院裁決的法律行為。如;民事訴訟、刑事訴訟、行政訴訟。就是「打官事」。訴不是指辯論和辯護,它是訴的表現形式。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等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屬於訟。

2、訴訟分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

民事訴訟:民事訴訟是訴訟的基本類型之一。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參加下,審理解決民事案件的活動以及由這種活動所產生的訴訟關系的總和

刑事訴訟:我國的刑事訴訟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解決被追訴者刑事責任問題的活動。

行政訴訟: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使國家行政權的機關和組織及其工作人員所實施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利,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法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並做出裁判,從而解決行政爭議的制度。

(4)矛盾糾紛反彈擴展閱讀:

公民對下列三類案件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

(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證據證明被告人侵犯自已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㈤ 大家說吃虧是福,我不贊同吃虧是福這句話!第一別人來欺負你的時候都不怕會出事你憑什麼要怕事,應該針鋒

非常對

㈥ 如何預防和處置執法過程中少數群眾的過激行為

近年來,群體性突發事件正呈數量明顯增多、規模不斷擴大之勢,已成為困擾各級黨委、政府的嚴重的社會問題,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障礙之一。為此,進一步提高領導者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的能力,妥善有效的處置好群體性突發事件,是擺在各級領導者面前的重要實踐課題。

處置群體性事件的基本策略

有效處置群體性事件應重點抓住以下幾個環節。
一是統一領導,協調各方。群體性事件,往往具有較復雜的社會背景和引發原因,同時其群體結構、動機等十分復雜,而且往往反映的問題不單單集中一個點上,有可能涉及面非常廣。因此,群體性事件處置必須堅持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動員、協調、統籌各有關職能部門,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從社會穩定大局出發共同協調處置群體性事件,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
二是准確把脈,剖析根源。遇到群體性突發事件,作為領導者首先要學會以靜制動,以冷制勢。要冷靜的分析事件的起因,剖析事件的根源所在。群體性事件發生後,要迅速查清事實真相,弄清楚引發事件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楚是由一般性矛盾引發的事件,還是由特殊性矛盾引發的,對一般性矛盾引發的問題,在處理上要持之以恆,常抓不懈。比如農民負擔問題、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社會保障等熱點問題。對因特殊矛盾引起的群體性突發事件,在處置上則需要決策果斷、行動迅速、快刀斬亂麻,以免造成被動。群體性事件之所以會發生,肯定是群眾的要求得不到滿足,而這些要求有些是合理的,應該而且可以解決;有的是不適當的過高要求,一時無法解決;有些則屬無理要求,根本不能解決。對此要理清思路,分類處理。
三是深入一線,直面矛盾。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領導者要有身先士卒的大無畏精神,處變不驚,沉著應對。要深入到一線做工作,面對面解決問題,化解矛盾,控制事態發展。實踐證明,領導者到一線做工作,能有效緩解緊張氣氛,迅速降溫,為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贏得主動權。特別是面對一時的混亂局面,作為領導者,一定要沉得住氣、保持頭腦清醒、鎮定自若,以理智、寬容、忍耐的態度,尊重上訪者的權利,傾聽他們的訴求,然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釋之以法,做出負責任的解釋和答復。一定要注意真誠接待群眾,不打官腔,要態度誠懇,以心換心。即使對極少數有過激行為或別有用心、有意挑起事端的人,也要注意場合,講究策略,萬不可在群眾不明真相,正在火頭上時,動用警力解決問題。要始終盡力剋制,不亂方寸,終能贏得群眾的理解和配合。總之,對群體性突發事件,一定要積極主動的做工作,決不能「拖、等、看」,否則等到事件性質變化了、情況惡化了再採取措施,就會十分被動。
四是因情施策,對症下葯。因群體性事件具有變化性。因此,領導者在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過程中,必須密切關注事件性質的發展變化,穩妥、科學、靈活地採取對策,對因人民內部矛盾引起的群體性上訪、遊行、靜坐等,要耐心地進行說服教育,向群眾做好宣傳、解釋工作,並盡量滿足群眾的合理要求。對因對社會不滿的人,敵對勢力插手或因群眾情緒激化而產生的沖擊黨政要害部門、堵塞鐵路和公路幹道、打砸搶燒等行為,要先「打散」止住,再做工作,同時要收集掌握證據,依法從嚴打擊處理煽動人員、為首人員及幕後策劃者。許多社會問題不是孤立的某件事,可能既有歷史原因又有現實原因,既涉及法律問題又涉及政策問題,既是政治問題又是經濟問題,各種因素交織在一起,處理起來往往難度很大。對這類問題,必須既尊重歷史,又面對現實,依據法律法規,依據國家政策,依據上級政府的有關規定,既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又堅持原則立場,緊緊守住底線,不能動搖。同時,還要周密考慮方方面面的因素,比如目前政府有沒有這個承受能力,會不會有連鎖反應,會不會導致情況反彈等等。當然,要特別注意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慎用強制措施,以免形成更深層次的對立,使事件升級。同時,處置群體性事件,一定要超前思維,要有預見性和果斷性,提前把可能將群體性事件引向惡化的人員控制好,防止對社會有強烈不滿情緒的人趁機進行惡意扇動以擴大事態,給處置工作帶來更大的困難。
五是加強回訪,不留後患。對群體性突發事件,做好善後工作,十分重要。首先要恪守承諾,不失信於人。作為領導者,在處置群體性事件時,必須根據問題的性質,解決的難易程度和自己的職權范圍作出一定的答復。凡經過縝密思考和集體研究決定的表態、承諾,一經作出,就必須堅決兌現,誰負責、誰辦理,都要項項落實,環環緊扣,不能有絲毫大意。絕對不能圖解一時之圍,輕率表態,言而無信,致使失信於民,觸犯眾怒。再次,加強督查,務求實效。處置群體性事件,必須防止假大空,搞應付,耍花槍的虛事發生,領導者作出答復後,要將此事列為重點督查事項,限期辦結,絕對不能弄虛作假,欺騙群眾。

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的基本原則
在處理群體性事件過程中,措施得力,方法正確則事半功倍,若方式方法簡單粗暴,使矛盾激化,則事倍而功半。筆者認為,在有效處置群體性事件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1、冷靜理智原則。當群體性事件發生時,領導者不能簡單地將其作為「鬧事」來對待和處理,而應以理性的態度分析事件發生的原因及發展的趨勢。同時,還必須根據所掌握的各種信息及事件的規模和嚴重程度科學預測事件發展的趨勢,做到心中有數,以尋求應對和處理的有效方法措施。
2、教育疏導原則。群體性事件中,不少群眾往往抱有「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的錯誤心態,認為「法不責眾」,因而參與其中,對此要加強法制宣傳教育,要以案說法,讓絕大多數群眾認識到暴力抗法的違法性,從而達到分化瓦解鬧事者,孤立少數帶頭人中的目的。要正確把握群眾的心態和現場情況,遵循「可散不可聚、可順不可激、可解不可結、可疏不可堵」的原則,因勢利導,慎重決策。
3、依法行政原則。群體性事件涉及面較大,處置時絕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做無原則的承諾,必須時時處處依法辦事,依政策辦事,依原則辦事。切忌圖一時之利,信口開河,甚至採取愚民政策,暫時息事寧人實則留下後患。特別是要正確運用法律手段,要堅持「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認真落實領導責任制、部門責任制和崗位責任制,不能無原則地推卸責任。
4、快速果斷原則。處置群體性事件必須及早介入,在群體性事件爆發初期使之得到控制或平息,縮小社會影響,降低危害程度。這就要求領導者要迅速採取果斷的措施,避免久拖不決,喪失最佳的處理時機,導致矛盾激化、事態擴大。當然群體性事件參與人中多,涉及范圍廣,情況復雜,參與者的合理訴求往往與少數人的無理取鬧交織在一起,群眾的自發行為與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插手利用交織在一起,及時果斷的措施並不是簡單地打擊壓制,也不是一味的退讓,而是以合理合法的解決方案快速行動,當機立斷,占據主動。
5、標本兼治原則。群體性事件平息後,必須狠抓安撫、宣傳、鞏固等善後工作,以防出現反彈。特別是對那些情緒不穩定、在事件中牽頭的骨幹人員一方面要加大警示教育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強回訪,消除其對立情緒,確保讓其心悅誠服。
6、以人為本原則。群體性事件的參與者多為普遍群眾,因此,在現場處置和後續工作中,要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民的原則,多從群眾利益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千方百計解決群眾所集中反映的問題,努力減輕群眾對政府的不滿和抵觸情緒。

構建處置群體性事件的長效機制
一是建立健全預警機制。要按照及時、准確、迅速、全面的要求,構建多層次、靈敏高效、覆蓋整個社會面的情報信息網路,以各級黨組織為主要渠道,以基層信息員隊伍為重要力量,及時准確地掌握各種社會矛盾和不安定因素的動態,切實提高工作的主動性,真正做到「早知道、早報告、早控制、早解決」。要建立健全群體性突發事件信息傳遞網路,疏通理順公共信息發布渠道,規范信息報送和預警發布辦法,為有效處置群體性事件贏得時間和空間。要由政府牽頭建立公安、土管、城建、信訪、勞動、環保等部門之間的信息通報制度,及時掌握政府出台政策之前的各種社會輿論和動向,並及時反饋群眾意見,確保出台的政策合法、合理、合情,把握工作的主動權。
二是建立健全聯動機制。群體性事件的處置工作是一項全局性、綜合性、系統性的工作。因此,必須要建立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反應及時、處置科學、指揮有力、密切配合、多方聯動機制,要整合各種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的社會資源,增強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的有效性。建立政府各有關職能部門參加的群體性事件分析例會制度,定期對群體性事件的原因、動向、特點及預防與處置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進行分析研討,總結成功經驗,查擺剖析失誤教訓,研究預防和處置對策。要制定預案,加強演練,不斷提高指揮人員和參與處置人員的應急管理水平,增強應急處理的實戰能力。
三是建立健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健全調解制度,整合調解資源,著力構建在黨委領導下,以人民調解為基礎,加強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三種調解手段相互銜接配合的大調解工作體系。可在各鄉鎮成立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按照「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方位排查、建立台賬」的原則,對排查出的各類矛盾糾紛進行梳理歸類,逐案分析排隊,逐件登記造冊,逐案落實領導,落實查辦人員和責任,限定查結時間,集中查處,認真解決,及時消化,確保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
四是建立健全群眾參政議政工作機制。從目前情況看,多數群體性事件是由於群眾對政府工作的不滿引起的。雖然我們有人民代表大會和政治協商制度和信訪渠道、司法渠道,但因周期較長,導致少數群眾的具體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久而久之,矛盾積累越多越大,就極易形成群體性事件。因此,要積極探索建立群眾發表個人意見、參政、議政、督政的平台和渠道,引導其通過法律渠道爭取自身的合法權益。可採取收集社情民意,完善信訪機制,暢通信訪渠道,開辟言論場所,落實管理部門等實現。
五是建立健全法制宣傳教育機制。全面落實「五五」普法規劃,加強宣傳形式和手段的創新,通過開辟專欄板報等途徑,採取法制咨詢、法制講座、座談會、組裝宣傳車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不斷增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影響力。扎實開展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的「法律六進」活動,全面提高全社會的法律素質,有效增強廣大群眾的法律意識,從根本上減少群體性事件的發生。
六是建立健全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因此,各級黨委、政府要千方百計促進農村增收,為廣大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創造有利條件,大力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全面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斷拓寬農民增收的渠道和空間,確保農民群眾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在目前,應在有效轉移農民,減少農民上下功夫,全面推進農村城鎮化,農業產業化,農民市民化的進程,真正致富農民,造福農民,讓廣大農民得到實惠,群體性突發事件必然會日趨減少。

㈦ 主管與下屬處理問題有意見沖突,該怎麼辦

這是優秀職業經理人的權利和義務第三,按照我說的執行,即或是錯了,我願意承擔錯誤的後果。自己認為老闆的決策有問題,若是不盡量爭取,而只管執行,這是稱職的職業經理人,但一定不是優秀的職業經理人。只能說是合格的。 作為下屬,在處理問題上報領導時要做到:
1、闡明問題給公司、團隊所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後果;
2、解決此問題,自己及與他人溝通所想到的幾種解決方案供領導參考;
3、自己傾向於哪種解決方案,並說明理由。
在此基礎上出現與領導沖突的可能性就是,領導又提出新的解決方案,且與自己提得某方案略有或有很大沖突,「如問題點隻影響到部門利益」,在此可以私下禮貌性地提出自己所看到的問題點,供領導參考定奪即可離開;「如問題點關乎公司重大利益」,在直屬領導一意孤行,不聽勸告的前提下,建議越級反映此事。
作為領導,在接到下屬上報的問題解決方案時:
1、詢問清楚下屬所報解決方案的出發點和充分的理由;
2、對關鍵點、模糊點重復確認,達成一致;
3、如有不同觀點,可以對差異點提出自己的擔憂和想法。
如在確認下屬解決方案不合理,並在溝通後無法達成共識的前提下,禮貌性地告訴下屬,尊重其大部分解決方案,對差異點按照領導的決策執行,自身也會把執行解決方案備份上報老總審閱,因為畢竟作為領導,要對該方案負主要責任。我來補充:無論公司大與小,都存在領導與下屬間,下屬與下屬間的矛盾體。最近,這件事情我也在經歷著,也許是平時管理的一個疏忽,也許是因為員工城府的深淺,也需是因為別人的一個挑撥都會發生這種事情。面對這種事情,我們該如何面對,也想引存這篇博文給大家,共勉。 作為一名領導者,在利益、思想、方法等方面,難免會與下屬發生這樣那樣的矛盾。 領導者與下屬之間發生矛盾沖突,其原因可以說是多方面的,有其本身素質的缺陷,有思想和工作方法的不當,還有彼此雙方交談、協調、溝通不及時和在利益處理上的不公正等等。 由於這些原因,可以說領導者與下屬之間發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在於怎樣處理這些矛盾,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處理好與下屬之間的矛盾,首先要培養寬容攬過的精神,要有容人所短的胸懷,豁達大度;其次要理解體諒下屬在與你發生矛盾後的那種難過、後悔、自責、羞愧、惶恐等心理,要明白下屬的心情可能比你的心情更沉重。只有這樣能攬過錯,勇擔責任,分解壓力,才能盡快化解你們雙方的對立情緒,消除相互的矛盾。 還須指出的是,既然上下級間出現矛盾是在所難免的,就不要以一時一事來否定一個人,抹殺他的功績,看人看主流、看本質,不要犯以偏概全的錯誤。同時應該認識到,寬容不苛求不等於放任自流,對於那些不能容忍的頂撞,還是要黑下臉來,採取必要的措施,給以猛烈的打擊。否則,你就會威風掃地,永遠也管理不好下屬。 1.弄清發生矛盾的原因 領導者與下屬之間,多數情況是融洽和諧的,但也不乏沖突現象的發生,其場面常常令人尷尬:雙方唇槍舌劍,互相指責,不歡而散。這種現象輕則引起群眾議論,影響領導者的威信和形象;重則招來滿城風雨,使領導者難以開展工作。 發生矛盾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應當進行具體分析,但從領導者方面檢查,多與對矛盾處理失當有關。這通常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過於自信而不能容忍下屬的意見 如果在某一問題上,與下屬意見不一致,並且是在下屬意見正確的情況下,由於中層領導自以為是,固執已見,最容易造成沖突現象發生。 (2)批評與事實不符或者出入較大 在這種情況下,下屬通常要為自己辯解,如果中層領導認為下屬'不虛心'、'不接受批評',極易引起沖突。 (3)與下屬缺乏及時的溝通
一日之寒。'如果下屬對中層領導的某些言行早已不滿,久而久之,矛盾越積越大,就容易在某件事情上發生沖突。 (4)待人處事有失公平 '不平則鳴',同樣的問題出在不同的人身上,如果中層領導不能一視同仁也是引起下屬不滿,進而引起沖突的常見原因。 2.處理矛盾的方法 一旦發生沖突,領導者該怎麼辦呢?首先要弄清原委。沖突發生之後,領導者的當務之急,是要迅速查明原因,以便對症下葯。然後根據不同情況、不同對象,採取不同的方法進行處理。其主要方法有以下幾種。 (1)以理服人 如果對方的意見有可取之處,被頂撞的領導者應當以寬廣的胸懷和誠懇的態度,主動接受其意見,切不可明知自己不對,還裝出一副正確的樣子,盛氣凌人,根本不把下屬的意見當作一回事;如果對方的意見是錯誤的,被頂撞的領導者也不能因為自己的意見正確就任意地訓斥人。而是要針對對方錯誤的地方,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耐心地說明和解釋,使對方心服口服。 (2)以靜制動 上下級發生沖突時雙方往往都心情激動,精神緊張,有的甚至失去理智、不能自製,因而會出現言辭過激、聲音過大等現象。對此,領導者應盡量努力剋制自己的情緒,始終保持冷靜的態度,仔細分析下屬頂撞的意見後,再選擇適當的時機,採取適當的措施。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矛盾的擴大和發展,變被動為主動。 (3)以柔克剛 有的下屬脾氣暴躁,性情急切,城府不深,對某些自己看不慣或不合自己口味的事情常常發牢騷。你一批評他就跳,有的甚至故意用激將法,引你發脾氣,動肝火。對這種人的頂撞不要以硬碰硬,而應採取委婉的態度,先在表面上將他的頂撞意見接受下來,然後再把他往正確的方向引導,待他火氣漸息,再言輕意重地指出他的不對之處。由於這種人大都心直口快,所以一旦他們明白了事理,也就不會固持已見了。 (4)嚴辭駁斥 有些下屬因為沒有達到個人目的,存心要找茬兒,刁難領導,明知自己不對,卻要強詞奪理,無理取鬧,瞎頂亂撞。對這種人不能讓步,而應義正詞嚴,對他進行嚴肅的批評。 (5)旁敲側擊
有的員工依仗自己有後台、有靠山,不把領導者放在眼裡;有的則以為自己資歷深、年齡大,擺老資格,瞧不起比自己年輕的領導者。這些人遇上領導者批評時,少不了要發生頂撞現象,以為你奈何他不得。對待這種頂撞,既不要輕易地讓步,也不要針鋒相對地反斥,而應從側面入手指出他的不對,言在此而意在彼,表面上我不氣不惱,但言辭話語中卻是非分明。這樣做,既不傷他的自尊心,照顧了他的面子,又使他明白了道理。 除了採取以上的方法之外,領導者還要有一定的高姿態。沖突發生以後,雙方可能都余氣未消,下屬見到你時,也許會把頭一扭,匆匆而過。這時,你大可不必介意,應主動同對方打招呼,並主動徵求對方的意見,有些人'吃軟不吃硬',你以這種高姿態對待他,也許很快就會化干戈為玉帛。 許多善於緩解和正確處理沖突現象的領導者,還與以前頂撞過自己的下屬結成了知心朋友,甚至'不打不相識',從而發現了下屬的某些長處,以後還委以重任。隨著領導者藝術和思想修養的提高,不僅下屬頂撞領導者的現象會逐漸減少,即使出現了也會得到妥善圓滿的解決。 □處理反對意見的八種方式 領導者在處理反對意見時,可採用以下八種方式: 1.傾聽法 利用傾聽技巧,領導者可以不著痕跡地引導對方積極地採納自己的意見,接納自己的觀點。 傾聽並不困難。傾聽的主要原則有四個: (1)沉默是金:讓對方暢所欲言,縱然你不同意他的觀點,也不可急著打斷對方的話,一定得耐住性子聽他全部說完。這樣,領導者才能知道他抗拒自己的真正想法。 (2)認同回應:適時對對方的話表達你的認同,可以使對方很安心地說出真實感受,進而使對方能夠和你一樣平心靜氣,公平衡量所爭論事情的利弊,改善雙方原本對立的關系。 (3)設身處地:真誠地從對方的角度去聽出他話中的弦外之音。在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之前,先得放棄自己的成見。 (4)用心去聽:去除來自你思想、情緒和感覺中所有的雜念,使自己完全專注於對方的言詞、動作和表情。如此,你的傾聽必收事半功倍之效。
欣賞等真實、自然的表情。這種傾聽法很快就會變成你領導魅力的一部分,只要熟練地運用這種充滿善意的傾聽技巧,你將在處理反對意見時更能得心應手。 2.感受法 '先處理對方的心情',這種手法就叫作感受法。你可以向對方說:'我能夠體會您的立場。'或者說:'我可以了解您的感受。'你這樣對對方的觀點表示心領神會,他就會產生好像疑惑將逝之感。如此,你就能在反對意見盡消的情況下,輕而易舉地再進行組織管理了。 3.不理會法 發覺對方提出的反對意見與正進行商談的主題無關時,領導者可以運用不理會法,直接輕描淡寫地帶過,不必處理,立刻進行主題的敘述。 有一點要特別注意的是:要是對方重提老問題,就不可再等閑視之了。 4.反問法 當對方反對意見不明確時,領導者可以運用反問法澄清和確認問題的內容,再進一步講解。這個方法可以讓反對者將他的見解、看法說得更具體、更詳盡、更真實。 5.反彈法 將對方的反對理由作為說明的理由,這是處理對方反對意見常用的和最有效果的方法。反彈法又稱為'將計就計法'。 運用反彈法貴在借力使力,把攻守形勢扭轉過來。在陳述說理時,領導者應當避免譏諷反駁,而須以婉轉緩和的語態來表達,才不至於弄巧成拙,喪失良機。 6.比較法 使用比較法說服對方,領導者可以運用下列'富蘭克林平衡表'來進行比較給他看。在一張紙中央劃一條線,左邊寫優點,右邊寫缺點,然後一一寫下優點、缺點,領導者盡量寫上全部的優點,並列下對方提出的缺點,只要優點勝過缺點,經常很快就能說服對方同意自己的觀點。 7.承認法 承認法又稱'先是後非法'。先對對方的問題輕描淡寫地同意,以維護他的自尊,然後再根據事實狀況進行有力的解釋。這種方法運用的機會相當的多,基本句型為: (1)'是的……但……' (2)'是的……然而……' (3)'……除非……'
領導者說:'劉先生,您說得相當有道理。不少人剛開始時都有和您相同的看法。在我沒了解之前,也是如此想法。但若再仔細深入比較一下,你就可以了解到……' 8.否定法 當對方所提及的反對意見顯然與事實不符時,領導者可以用適當的口吻、誠懇的語氣予以否認。 □預防和糾正下屬的越權 對'越權'事件的發生,領導要根據不同的'越權'情況,採取不同的防止下屬'越權'的方法。 1.明確職責范圍 權力是適應職務、責任而來的。職務是管理人員一定的職位和由此產生的職能、責任,是行使權力所需要承擔的後果。有多高的職務,就有多大的權力,就承擔多大的責任。職、權、責一致是領導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則。因此,只有職、權、責相統一,真正克服有責無職無權、有職有權無責、有職無權無責、無職無責有權等現象,才能防止'越權'現象,這就必須明確職責范圍。明確職責范圍,不能僅停留在行文規定上,甚至把文字貼在牆上,而要研究出若干辦法,制定實施細則,根據已有的經驗,定位、定人、定責、定標、定權。除規定常規決策、指揮、組織、管理等工作的分工外,明確可能出現的非常規問題由誰負責處理,防止出現對有些問題和臨時發生的事情誰管都可以,誰不管都行的含糊的現象。 上、下級的領導工作,正職與副職的工作,特別是基層領導與其下屬的工作,有些不是那麼涇渭分明的,這就更需要明確職責范圍,各司其職,各持其權,各負其責。 2.進行一級管理一級的教育 對下屬進行分級領導原則的教育。分級領導就是分層領導,這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要求,任何事物都作為系統而存在,都有層次結構,它的發展變化都是有規律的,系統之間能否有效地運轉是層次性決定的,同一層次的諸系統的功能聯系須由各級系統之間自主地進行。只有在發生障礙,產生矛盾,出現不協調時,才提交上一層次的系統解決。這是分級領導的理論依據。 下屬根據這一原則,要認真地做好本層次的工作,對上級領導負責,執行上級的指示,接受上級的指導和監督,主動地經常請示匯報工作,積極地創造性地完成上級領導交給的一切任務。不能見硬就縮
難就退,見險就躲,推諉拖拉,矛盾上交;也不能固執己見,各行其是,屬於上級決定的問題,擅自做主,獨往獨來。 3.為下屬排憂解難 上級領導在決策的基礎上,在給下級部署任務、提出要求的同時,要深入基層,為下屬完成任務創造必要的條件。上級要為下屬服務,支持、鼓勵、指導、幫助下屬,關心、愛護下屬,為下屬排憂解難,及時解決他們工作中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及不協調的關鍵問題。這樣,也可以防止或減少下屬由於來不及請示而出現的'越權'現象。如果不深入下屬,不接近群眾,高高在上,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就會助長下屬'先斬後奏'、'幹了再說'的'越權'行為。 下屬的'越權'行為是一種常見現象,只要採用好的方法是可以及時糾正的。那麼,糾正下屬的'越權'行為的方法有哪些呢? 1.先表揚後批評 對下屬'越權',要作具體分析,不能簡單地批評和指責。有的下級'越權',是做了應由上級主管領導決定的事。這是和他有較強的事業心、責任感,工作有積極性、主動性,想工作之所想、急工作之所急,不推不靠、敢作敢為、敢於承擔責任等優點相聯系的。和工作不負責任,推一推,動一動,工作稍有難度就推給主管領導相比,這種'越權'的精神反倒是顯得可貴的。尤其是很多下屬,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處世哲學,能推則推,能靠則靠,能拖則拖,能等則等,能舍則舍,得過且過,份內的事都不去干,有何勁頭去'越權'。對於那種出自正當動機而'越權'的下級,應該又表揚又批評,先表揚後批評,肯定其積極性,並指出'越權'的危害,以'越權'的具體事實幫助其分析研究,指出不'越權'而把事情辦得更好的方法。這樣,下屬才會為管理人員的公正、體貼、實事求是所感動,才能領悟到應該發揚什麼,克服什麼。 2.維持現狀,下不為例 管理人員對下屬'越權'產生的和將產生的效應,也要作具體分析。有時下屬'越權'決定或處理的問題,可能和主管領導的思路、決策相吻合,有的地方幹得更漂亮,成績更出色。這樣自然要維持下去。即使是這樣,也要下不為例。有時下屬'越權'行為與管理人員的正確決策有一定差距,在成果的取得上要受一定影響,存在某些損失,但仍是正效應,無損大局。這樣的情況也要維持現狀,繼續下去,在進行過中,盡量使其向更好的方向轉化,取得更大的成績。 3.因勢利導,糾正錯誤 有時下級'越權',對問題的決定或處理本身就是錯誤的,正在產生負效應。這時,管理人員就要根據情況予以補救、糾正,'亡羊補牢',力爭把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並教育下屬吸取教訓,認清'越權'的危害。 □被下屬孤立的應對策略 俗話說,魚兒離不開水。領導一旦被屬下'束之高閣',其處境可想而知。但是,面對被孤立的現實,領導也不能束手無策,聽之任之,而應該採取有效的措施盡快扭轉這一被動局面。 1.正確認識所面臨的處境 當發現自己被孤立後,領導一定要鎮定自若,以一種平常的心態接受這一事實。領導對所面臨的處境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應認真分析當前的形勢和掌握的情況,弄清楚這種孤立是來自於大多數人還是少數人的所作所為,以及下屬的真實目的所在。一般情況下,下屬孤立領導的目的有三個:一是讓領導對以前不良的工作作風和方法有所醒悟,促其改正缺點或錯誤;二是對領導的行為產生了不滿情緒,但又不能通過正常的渠道進行交流,只有用對其孤立的方式來發泄;三是個別人心術不正,採取不正當手段唆使不明真相的下屬孤立領導。對這一切,領導本人應該心中有數,並能夠對事態的發展趨勢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估計。 2.要有擺脫被孤立的信心和勇氣 被孤立並不可怕,而真正可怕的是在被孤立後不知所措,或者消極對待。領導應該經得住各種風雨的考驗,包括被孤立的考驗。越是處於逆境,越要顯示出領導的風格和水平。因此,領導不能因為被孤立而一蹶不振,怨天尤人,而要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面對孤立,並把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高昂的鬥志展現在下屬面前。這就是說,要想擺脫孤立,首先要戰勝自己,要沉著、冷靜地去面對眼前的困難和挑戰。另外,要相信下屬的思想覺悟和分析能力,要理解多數人做出孤立領導的行為並無惡意,個別人的險惡用心遲早會被識破。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領導被群眾孤立的狀態也一定會改變。 3.找出問題產生的根源 領導被孤立的原因盡管千差萬別,但歸納起來無外乎內、外兩種因素,即一個是源於自己的不足,另一個是外界作用。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現在:
求成或官僚主義作風嚴重,在某些方面脫離了本部門實際情況;二是個性太強,又過於突出自己,結果與同級之間或與下級之間形成了隔閡;三是辦事一意孤行,既缺乏與他人的溝通,又不善於徵求下屬的意見;四是下屬對領導的某些言行產生了誤解。外在因素主要包括:一是領導思想活躍、能力過人,從而引起他人妒忌;二是個別人有意詆毀,使得下屬受到蒙蔽;三是所在領導班子風氣不正,有意排擠外來領導或'圈外'成員等。領導除了這種被下屬明顯的孤立外,實際工作中還存在另一種被孤立方式,那就是間接地遭到下屬孤立。表面上看領導與下屬的關系並無異樣,但實質上真正能夠與領導直言不諱地交流問題者卻很少或者根本沒有,這對領導來講其實也是一種被孤立。分析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領導在成績面前居功自傲,與以前相比在思想觀念和工作作風上變化較大,從而導致下屬對其敬而遠之;二是部門領導班子缺少民主氣氛,再加之上一級組織監督不力,使整個領導集體喪失了應有的生機和活力。 4.要付諸有效的行動 首先,要有朴實的表現。如若被孤立實屬自身所致,理應以實際行動改正錯誤,那麼緊張的關系即可'溶解',被孤立的僵局即可'解凍'。如果屬於被人誤解或有意疏遠,也要一如既往地以實際行動扎實工作,並與下屬誠摯相處。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誤解必將會消除,無端栽贓陷害者的同盟也會解體。其次,要善於溝通。這里的'善於',就是指進行思想交流時,要有策略、講藝術、論方法,不能使對方感到'此地無銀三百兩',以至進一步加深誤解。具體講包括兩方面:一是要善於尋求和利用與對方接觸的時機,表現出自然、隨和、誠懇的態度;二是溝通的內容、措辭、語氣等盡可能保持含蓄,同時又要有感染力。通過含蓄而友善的言行打破被孤立的僵局,重建融洽的人際關系。再次要勇借'東風'。要客觀地向上級領導講明實情,爭取上級領導的理解、同情、支持,使領導願意和敢於為自己說公道話。但是,借'東風'不是利用領導的權力大棒壓制別人,更不是將其作為遮人耳目、掩飾錯誤的保護傘,而是藉助領導的影響力,消除一些人為的阻礙因素。 □溝通可以化解下屬的抱怨 許多誤會、矛盾乃至沖突都源於人際溝通障礙,一項調查表明,員工中80%的抱怨是由小事引起的,或者說是由誤會引發的。對於這種抱怨,領導者決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給予認真、耐心的解答,因為有時誤會造成的裂痕是永遠無法彌補的。另外20%的抱怨往往是因為公司的管理出了問題。對這種抱怨,領導者要及時與員工進行平等溝通,先使其平靜下來,然後採取有效措施,盡快加以解決。溝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下屬的抱怨情緒,任何輕視溝通的念頭都是錯誤的。溝通不是推銷,具備溝通意識,才會有樂於與人溝通的積極意願;態度積極熱情,待人誠懇,是深入溝通的必要條件;講究溝通方法,擴大溝通范圍,才能使溝通真正發揮作用。局限於一定范圍內的封閉式溝通,不是真正的溝通;自以為是的人,只說不聽的人,壓根兒就不想溝通問題矛盾當然得不到解決。上下級之間有時就會發生一些矛盾,但不應該把它延續下去,而解決矛盾最好的辦法就是溝通。溝通產生凝聚力。 溝通的目的在於傳遞信息,如果信息沒有被傳遞到所在單位的每一位員工,或者員工沒有正確地理解領導者的意圖,溝通就出現了障礙。那麼,領導者如何才能與員工進行有效的溝通呢? 1.讓員工對溝通行為及時做出反饋 溝通的最大障礙在於員工誤解或者對領導者的意圖理解得不準確。為了減少這種問題的發生,領導者可以讓員工對領導者的意圖做出反饋。比如,當你向員工布置了一項任務之後,你可以接著向員工詢問:'你明白了我的意思了嗎?'同時要求員工把任務復述一遍。如果復述的內容與領導者的意圖相一致,說明溝通是有效的;如果員工對領導者的意圖的領會出現了差錯,可以及時進行糾正。或者,你可以觀察他們的眼睛和其他體態舉動,了解他們是否正在接收你的信息。 2.對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語言 在同一個組織中,不同的員工往往有不同的年齡、教育和文化背景,這就可能使他們對相同的話產生不同理解。另外,由於專業化分工不斷深化,不同的員工有不同的'行話'和技術用語。而領導者往往注意不到這種差別,以為自己說的話都能被其他人恰當地理解,從而給溝通造成了障礙。 由於語言可能會造成溝通障礙,因此領導者應該選擇員工易於理解的詞彙,使信息更加清楚明確。在傳達重要信息的時候,為了消除語言障礙帶來的負面影響,可以先把信息告訴不熟悉相關內容的人。比如,在正式分配任務之前,讓有可能產生誤解的員工閱讀書面講話稿,對他們不明白的地方先作出解答。
3.積極傾聽員工的發言 溝通是雙向的行為。要使溝通有效,上下級都應當積極投入交流。當員工發表自己的見解時,領導者也應當認真地傾聽。 領導在溝通中不僅要善於'表達自我',更要注意'體諒對方'。體諒就是要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並且體會對方的感受與需要。由於你的了解和尊重,對方也會體諒你的立場與好意,因而做出積極而合適的回應。 當別人說話時,我們在聽,但是很多時候都是被動地聽,而沒有主動地對信息進行搜尋和理解。積極的傾聽要求領導者把自己置於員工的角色上,以便於正確理解他們的意圖而不是你想理解的意思。同時,傾聽的時候應當客觀地聽取員工的發言而不作出判斷。當領導者聽到與自己不同的觀點時,積極的傾聽應當是接受他人所言,而把自己的意見推遲到說話人說完之後。領導在傾聽員工訴說時,通常容易犯以下四個方面的錯誤。 (1)聽而不聞。員工在意的不是領導聽到了多少,而是領導聽進了多少。如果領導沒有真心聆聽員工所說的話,員工會覺得領導根本不在乎他們,他們也會變得不在乎領導或領導所說的話。如此一來,便形成了溝通上的惡性循環。 (2)先說再聽。當員工有了問題時,很多領導會把員工找來,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並且批示他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該員工很可能會覺得自己被特別警告,所以他會變得有防禦心,對領導的要求產生敵意。 改進的方式可以是,領導以聊天的方式開頭。例如,最近工作如何?哪些部分做得比較順利?哪些部分做得比較不順利?把先說再聽的情形轉為先聽再說。這樣等於邀請員工分析他對工作的想法,同時也預為領導要說的話鋪路,營造出比較自然的談話氣氛。 (3)仔細聆聽。不論說話的人是領導或是員工,聽話的一方都不一定能接收到正確的信息。為了避免產生誤解,當員工在說話時,領導除了仔細聆聽外,也要簡單復述已經聽到的部分,以確定沒有聽錯員工的意思。這么做也可以讓員工知道,領導真的在乎他們的談話。 (4)一心二用。如果領導在和員工談話時,一邊還在看電子郵件或做其他瑣事,員工會覺得他們不受重視。而且因為領導心不在焉,員工可能要花比較長的時間來表達想法。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㈧ 求關於南非歷史(20世紀初黑人白人之間矛盾沖突時期)的資料

南非的種族隔離(南非語:Apartheid)為1948年至1990年間在南非共和國實行的一種種族隔離制度,Apartheid是南非語引自荷蘭語的詞,區分隔離制度之意。這個制度對白人與非白人(包括黑人、印度人、馬來人、及其他混血門族)進行分隔並在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給予歧別待遇。1948年被以法律方式,直到1994年南非共和國因為長期的被國際輿論批判與貿易制裁而廢止。聯合國也認為「種族隔離是一種對人類的犯罪」。 種族隔離制度是以1913年的「原住民土地法」作為開端。由於廣泛的使用而被執政的南非國家黨(National Party)予以強化。接受差別待遇的黑人有2500萬人,印度人約有90萬人;但是白人只有近400萬人。南非共和國的政府說法是:「南非共和國是一個多種族國家,各民族的傳統文化與習俗皆有所不同,言語也有所差別。讓各民族各自發展,並不是種族隔離,而是各自發展。」但是明顯的白人掌握政治經濟的權力,有色人種成為廉價勞動力的來源;其中的黑人多在白人擁有的農場工作,但是只拿到白人十分之一的工資,而且工資通常無法養家;也有不少黑人失業。 種族隔離的法律分類以四種人為分類:白人、有色人種、印度人與黑人。其中的日本人與華人被視為與白人同等級。其內容包括如下: 原住民土地法與「家園政策」——1971年開始將居多數的黑人移居到南非共和國13%的邊陲地帶的十個「國」並給予自治權,目標是使其獨立;移居的這些「國」的黑人會失去南非共和國的公民身份。但是這些「國」中白人仍然居有政治經濟的優越地位。而且南非共和國從1976年到1981年扶植溫達、希斯凱、川斯凱與波布納等四個「國」獨立,但都沒有被國際所承認。 隔離設施法——公共場合的坐位與使用以白人與非白人作為差別。 集團地區法——以人種作為居住地區的限制; 混種婚姻禁止法——禁止人種不同的男女結婚; 背德法——對於戀愛行為的限制與懲罰; 其他在醫療、宗教、就職等方面都作出相當的限制。 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不但引發國內的反彈與抗爭,更引發國際社會的攻擊與經濟制裁;1989年戴克拉克擔任南非總統後,便釋放反對種族隔離政策而入獄的曼德拉,並且於1990年解除戒嚴;1991年南非共和國廢止人口登記法、原住民土地法與集團地區法,在法律上取消了種族隔離政策。

㈨ 對中關村二小學的霸凌事件,你們有什麼看法從中引發的一個問題,我們以後該如何保護我們的孩子不受欺負

北京中關村二小凌晨回應:涉事學生非「校園欺凌」
2016-12-13 07:45:07
來源:新華網

資料圖:中關村二小
原標題:北京中關村二小:涉事學生不足以構成「校園欺凌」
新華視點官方微博12月13日消息近日網曝「北京市中關村第二小學『欺凌』事件」引發公眾關注。對此,中關村二小13日凌晨對新華社記者披露此事調查情況,認定其為「偶發事件」,尚不足以認定涉事學生構成校園「欺凌」或「暴力」。同時,校方表示,「對該事件發生深深自責,對給學生及家長帶來的傷害,深表歉意」,將汲取教訓,以此為鑒,本著認真理性、客觀公正的原則,妥善處理。(新華社記者魏夢佳、梁天韻)

微博截圖
早前報道:北京「中關村二小事件」真相依然成謎
發生在北京市中關村二小的校園事件,近日刷爆了朋友圈。有學生家長稱自己的孩子遭到同班同學的「霸凌」,抱怨學校方面處理不妥。另有「家長」在網上發文稱事出有因,家長不該只許自家孩子佔便宜不吃虧,更不該借輿論施壓。
而校方10日的回應稱這只是「學生、家長之間的事件」,回應不但沒有平息事態,反而激起更大的輿論風波。在很多學生家長心目中,中關村二小是北京市海淀區的一所名校,名校該如何處理「校園欺凌」事件引發各方的關注與思考。
11日,就中關村二小有學生受傷害事件,北京市教委官方微博援引相關負責人的說法:孩子是家庭的未來,也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僅是家長所盼望的,更是教育行政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
媒體調查
母親發文稱兒子在校受辱
失眠、易怒「急性應急反應」
剛過去的周末,一篇題為《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的文章在朋友圈廣泛傳播。文章作者稱,自己是一位母親,兒子是中關村二小的學生,剛剛滿10周歲,在學校遭遇校園霸凌,被同學用「廁所垃圾筐扣頭」。她聽完孩子的哭訴後,隨即給班主任打電話,要求處理,並表示事發後,孩子出現失眠、易怒、恐懼上學等症狀,並被診斷成急性應急反應。然而,家長找學校溝通未果,家長稱「老師把這個事說成是『過分的玩笑』,還讓我們大事化小,我們不能接受。」
此事在網上引發熱議後,中關村第二小學10日發表聲明:「近期,一起發生在我校三名中年級學生、家長之間的事件引發了社會的關注。從事發到現在,學校一直在積極努力協調,客觀、公正地處理幾方家長間的相關訴求和矛盾糾紛……此外,針對近期網路上出現的關於我校以及相關事件的不實言論,我校將保留通過法律途徑維護學生及學校聲譽,並追究相關主體責任的權利。」
在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介入調查後,該事件迅速登上網路熱搜。然而,該事件在11日迎來了熱點新聞出現後常見的反轉。
事件反轉
有家長稱發帖者誇大事實
「母親是個編劇,很會編故事」
隨著事件的進一步發酵,網上也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有些網友稱「事情根本不是文章描述那樣,會出現反轉!」
之後,有其他「家長」發朋友圈說,此事件事出有原因,暗示雙方互有不當行為,文章稱當時只是孩子們之間的課間打鬧,並非誠心欺辱。還說,只許自家孩子佔便宜的家長是有的。文章稱發帖的「被欺凌」學生家長「誇大事實、借題發揮」,更有人貼出「通過找關系進的學校」「母親是個編劇很會編故事」等內容。
短短的一個周末,此事不斷發酵,原帖被眾多微信公眾號和微博賬號連續轉發,引起網民熱烈討論,各種分析文章迭出。
從家長、學校的各種「聲音」來看,同學之間的「課間打鬧」確實是存在的。究竟這個學校同學之間的「打鬧」存在了多長時間,「打鬧」的程度是什麼樣的,「打鬧」給同學造成多大傷害?中關村二小方面沒有正面回復。同時,網路上更多的聲音評論說,中關村二小的發聲,過於官氣、與家長不能平等交流,甚至上升到冷漠的態度。
網友質疑
真相究竟是什麼?學校回復為何如此冷漠?
真相未明,但網上的爭論已經白熱化,僅原網帖的評論就超過3.6萬次。
梳理了一些微信公眾號留言可見,一些網友表示:「這是孩子之間的事,應該由孩子自己解決,家長出面使事情復雜化了。」
也有網友認為家長應該站出來。「在孩子受到欺負受到傷害時,如果父母沒有第一時間站出來,那麼孩子以後將會失去安全感和對父母的信任。」有網友認為,「若我是施暴孩子的媽媽,我會立即道歉,爭取盡早解決問題,同時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還有網友認為,「一定要堅持到底,維護孩子的合法權益。」名為「張鏵倩」的網友說:「必須堅持到底,我們家長是孩子最後的港灣!」還有網友認為,這位母親一定是投訴無果,所以才會藉助網路進行「戰斗」。
一位名為「子凡」的網友認為,「作為媽媽,沒有教育孩子在被欺負的時候要反抗嗎?這么受欺負都不反抗,甚至不敢告訴老師,這樣長期積累會讓孩子形成心理問題。」
更多的網友對學校的做法提出了質疑。
在與學校交涉過程中,這位發帖的母親稱她遭到學校有關領導「劈頭蓋臉一頓發難,大聲呵斥。」一些網友認為:「最可怕的不是孩子間的行為,而是學校的態度。」
有的網友對學校的聲明也表示不滿:「這是一所『名校』中發生的、關乎學生切身利益的問題,但學校的做法背後,卻有濃濃的權力氣味,透出高高在上的冷漠和傲慢。」
還有一些網友認為:「學校還是要盡快解決問題,應該認真了解事情真相並客觀對待!」
事發後新華社記者聯系涉事雙方家長。「被欺凌」學生的父親10日表示,事件還沒有得到妥善解決,孩子情緒尚不穩定,仍未返校上課。「我們現在需要更多時間去專心陪孩子,調整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面對孩子,帶他走出困境。」
北京市教委負責人11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孩子是家庭的未來,也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僅是家長所盼望的,更是教育行政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首都教育系統將從一切為了孩子身心健康出發的角度,高度重視,主動工作。發現問題,嚴肅對待,妥善處理。」
北京市教委同時呼籲,關注事件中每一個孩子的健康,特別是心理健康的疏導。每一位關心孩子身心健康的成年人,教育好身邊的孩子,不做侵害他人的事情。
孩子父親
「後悔最初沒有站出來保護兒子」
孩子父親王先生告訴媒體記者,從今年9月份開始,兒子樂樂(化名)開始頻繁跟他訴說自己經常受同班一個同學言語上、肢體上的攻擊和騷擾,並被起外號;課下樂樂可以躲開,但課上因為座位在一起,經常被騷擾,極大地干擾了他上課。
樂樂多次說起此事,讓王先生逐漸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王先生便主動跟班主任、對方家長溝通,他曾告訴對方家長,樂樂不喜歡這種肢體上的接觸,包括對方所謂的開玩笑和外號,「我家孩子說起的外號是侮辱性的,是諷刺的語言。」
「老師表示知道了,要去了解一下,但是並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我每天送孩子上學的時候,能感覺到他很無奈,但晚上回家的時候又說某某某又騷擾他了」。王先生說,後來他再一次向學校要求,希望班主任把兩個人的座位調開,「老師說效果好多了,之後的一小段時間,樂樂也沒說自己在課上受干擾了。」
但是,就在調開座位大概十天以後,就發生了樂樂被扣廁所垃圾筐的事情。「我最後悔的就是在孩子第一時間跟我說自己受到侵犯的時候,我沒有選擇站出來保護他,而是想讓他自己去解決這件事情,讓他躲開他們」。
「孩子現在對我也比較抵觸。」王先生說,9日晚上孩子突然哭了,渾身都在顫抖,持續了20多分鍾,他們在一旁毫無辦法,孩子不讓靠近,最後在母親的懷抱中慢慢平靜下來,「只有真正做好了准備我們才能讓他去上學」。
對於中關村二小發表聲明,呼籲社會讓教育問題回歸學校處理的處理態度,王先生表示,他對自己的話負責,他的要求是:「處理、懲戒施暴的孩子」,「保護我兒子不受二度傷害」,「讓施暴者的家長道歉」,「對方承擔相應的治療費用」。
專家說法
不能把類似校園事件看成簡單的「惡作劇」
記者注意到,今年5月,國務院向各地印發《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4月至7月為全國中小學校(包括中等職業學校)自查治理階段,9月至12月為專項督查階段。11月,教育部等9部門又聯合印發《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要求對學生欺凌和暴力行為加強教育預防、依法懲戒和綜合治理。
根據教育部統計數據,今年5月至8月,共上報68起校園欺凌事件。此番中關村二小事件「刷爆朋友圈」,再次觸碰社會長期痛點。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大連著名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專家黃子芳認為,「作為學校,絕不能把類似校園事件看成簡單的『惡作劇』,應及時發現問題根源,對孩子進行疏導,培養孩子穩定的思維方式和行為准則。」
黃子芳認為,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多數家長和學校把孩子的學習成績放在第一位,忽視了對心理健康與健全人格的培養。這起事件給各方帶來很多啟示,父母要重視家庭教育,「要重視學習,更要重視孩子道德和心理健康的培養。應鼓勵孩子主動與父母、學校溝通,讓孩子自信、樂觀、開朗地成長。」
究竟這件事情的真相是什麼,面對網友的質疑,涉嫌欺負同學的學生家長和學校有何答復?10日上午開始,新華社等媒體記者一直在和中關村二小聯系。截至11日11時,涉嫌欺負同學的學生家長以及該校負責德育工作的老師沒有給記者任何回復。
立即評
治理「校園欺凌」,絕不能「和稀泥」
蔣璟璟
中關村二小「校園欺凌」事件仍在發酵,校園欺凌現象再次回歸公眾視野並引發廣泛討論。事實上,這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相較於最開始全社會對此類事情的無動於衷,如今公眾的憤怒與反彈已然成為主流情緒。這一變化實則表明,隨著人們權利意識的覺醒,「校園欺凌」所面臨的現實處境已經極大變化。
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很大程度上與教育的失當不無關系。一方面,現有的學校教育,極缺關於人格教育、人文教育的部分,即便開設了相關課程也往往只是流於形式而已;另一方面,許多學校也並未教授學生們足夠的自我保護技巧,這在客觀上提高了欺凌事件的產生概率與施害後果……重視學科知識的灌輸,而輕視情緒輔導、性格引導,學校教育模式的天然偏僻,很大程度上加劇了校園欺凌的惡果。
校園欺凌,應該說是一種特殊的施暴行為。但在過去很大一段時間內,學校管理者並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而只是將之當成「學生爭執」淡然處之。在這種認知前提下,多數學校並沒有建立專門的欺凌預防、介入和應急處置機制。由此,常態化防範的缺失,直接導致極端惡劣的個案一再頻發。在一些校園里,教師很少會對「被欺凌學生」的投訴足夠重視,而那些長期施暴的「危險學生」也很少會得到足夠的風險評估和事前干預。相較於校園欺凌的普遍程度,我們的學校顯然還未形成一套與之對應的標准化的處置方式。
時至今日,在一次次的個案之後,在一輪輪的討論之後,我們理應找到一套廣泛適用的經驗和方法,來有效地保護孩子們不再遭受暴力與欺侮,治理「校園欺凌」,最怕的就是「和稀泥」,只有對這樣的個案「零容忍」,才能讓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
網文《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節選:
今天是兒子十歲的生日,是個大日子。
他沒有像往常一樣頂著星星早起去上學,而是睡到太陽透過窗簾縫隙,刺到了眼睛。起床後,我又開車排在四環一點點向前蹭,而導航的目的地不是學校,是北醫六院。
漫長的等待,見了醫生,開了一堆檢查單子,拉著孩子樓上樓下在迷宮一樣的診室里穿梭,終於在醫生下班前取到了所有的報告。
女醫生很無奈的看著我,一個小時前她就應該下班了,但是看到我拿著中度焦慮、重度抑鬱的報告回來,她還是很盡職的坐下來在病歷上寫下了診斷:急性應激反應。
「不要再讓孩子上學了,在家休一周,學習什麼的沒那麼重要,家長自己在家教教就行了,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再提起這件事,不要讓孩子有任何壓力,你們大人得去承擔,去把這件事解決了。記住!不能帶孩子去解決,你必須保護他。哎,你們哪個學校的呀?」第一次看病聽到醫生說這么多話。
「哦,中關村二小。」我恍如隔世般回過神,回答了醫生。
十年前的今天,我拼著命生下了兒子;十年前的今天,兒子拼著命來到我身邊。
每對母子都是這樣拼著命才能相見,可是我卻沒有保護好他。
上周四,課間操時,他一個人去衛生間小便,隨後同班的兩個男生跟了進來,一個堵在他所在隔間的門口大喊:「xxx我要打開門看看你的屁股!」
由於那個隔間的門鎖壞了,兒子很怕,很怕那個一直找他麻煩的胖子會沖進來,他想要趕快尿完跑出去,就在這時,另一個男生從旁邊的隔間扔下了一個垃圾筐,正砸在他的頭上,尿和擦過屎的紙灑了他一臉一身。那兩個男生見狀,哈哈哈一陣嘲笑跑走了……
衛生間里又剩下他一個人,這時他開始哭了起來,他說自己太害怕了,一臉都是尿特別臭。因為很多男生淘氣,經常會尿在垃圾筐里。
當他回家告訴我這一切時,孩子已經抖成一團,我想安慰他拉他去洗澡,他立即嚎啕大哭起來,告訴我他已經在學校用涼水沖了好久好久,已經沒有臭味了。
天啊!當我把他哭著說出來的斷續片語連在一起的時候,我才知道,他遭遇了校園霸凌,在小學四年級的男生廁所里。
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無論多麼艱難,媽媽都要帶著十歲的兒子向校園霸凌說NO!
該怎麼看待「校園欺凌」?
我們都該讀一讀小說《蠅王》
「十年前的今天,我拼著命生下了兒子;十年前的今天,兒子拼著命來到我身邊。每對母子都是這樣拼著命才能相見,可是我卻沒有保護好他。」這樣的文字讓每一個為人父母者讀來動容。雖然事情的具體細節還在核實,但校園欺凌的話題,再一次引發了社會的集中關注。
刷爆網路的「中關村二小事件」仍在發酵,不禁讓人想起了威廉·戈爾丁在1954年出版的一部小說——《蠅王》,這部小說講述了一群流落荒島的孩子,因缺乏成年人指導變得十分混亂,最終演化為野蠻原始人的故事。
文藝作品,從來都是對生活的映射。
「中關村二小事件」背後,讓人想起的還有不久前陝西省藍田縣一個初中女孩因被嫁禍「在其他宿舍偷錢」,留下字條後離家出走;16歲的福州永泰縣東洋中學學生小黃遭同班同學圍毆至脾臟嚴重出血……
屢屢發生的校園欺凌事件,暴露出學校、老師、家長、孩子等各方面的應對和處理能力依然嚴重不足。校園欺凌,不能只是一個「開過分了的玩笑」。
面對「校園欺凌」,沒有一個人是旁觀者。正視問題,解決問題,才是防微杜漸,讓孩子在有安全感的環境里健康成長。

㈩ 如何把社會心理健康服務工作做得更加規范有效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閱讀全文

與矛盾糾紛反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