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民法總則關於胎兒方面的規定是什麼
根據之前法律規定,公民的具備民事權利能力是從出生那一刻開始的,對胎兒利益的保護並沒有特別說明。可是近年來,因為胎兒繼承方面引發的糾紛案件也不在少數,為了保障胎兒的利益,在最新的民法總則中,特別做出了規定,那麼,民法總則關於胎兒方面的規定是什麼?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做個介紹吧。
一、民法總則關於胎兒方面的規定是什麼?
民法總則第十六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根據這條民法總則的規定,在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的保護,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二、民法總則對胎兒的保護體現在哪些方面?
民法總則第十六條對胎兒權益予以進一步明確和保護,將胎兒享有利益、接受財產等權益保護納入民法典總則體系,明確以出生為條件對胎兒民事權益予以保護,對胎兒民事法律地位予以附條件的承認,既不打破人的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的原則性規定,又充分回應社會生活和胎兒權益保障的現實需求,同時為法律的發展留有餘地,是民法總則草案在加強自然人權益保護方面的重要貢獻。
一方面,從繼承的角度,要為胎兒保留必要的繼承份額,體現了特留份制度。同時,還保障了胎兒接受贈與等方面的利益。另一方面,造成侵權之後,例如在出生前因不當行為導致胎兒的出生缺陷等,胎兒出生之後可以獨立請求賠償。
三、胎兒繼承份額的保留應該如何處理?
胎兒繼承份額的保留,是指在分割遺產時,如果有胎兒(該胎兒出生後應屬於被繼承人的法定繼承人范圍)的,應當為胎兒保留繼承份額。由於胎兒尚不具有民事權利主體資格(註:在我國,公民的民事權利主體資格始於出生,終於死亡),故胎兒並不具有繼承權,但為了保護胎兒的利益,各國都強調在分割遺產時應考慮對胎兒進行特殊保護。
對胎兒保留份額的處理,依胎兒出生時是死體還是活體而不同:
1、如果胎兒出生時是活體的,則該保留份額為該嬰兒所有,可由其母親代為保管。
2、如果胎兒出生後不久即死亡,則該保留份額為該嬰兒所有,但應由該死嬰的法定繼承人按法定繼承處理。
3、如果胎兒出生時即為死胎,則該保留的份額由被繼承人的繼承人再分割。
由此可見,民法總則關於胎兒的規定體現在第十六條,規定涉及到遺產繼承等胎兒利益的,胎兒具備民事權利能力。但是如果出生時,胎兒死亡,則民事權利能力消失。明確胎兒利益的保護是民法總則的一大亮點,這樣一來,有利於解決胎兒利益受損的問題,是民法的一大進步。
延伸閱讀:
丈夫死亡遺產繼承順序是什麼
房產繼承法律規定有哪些內容
繼子女可以和親生子女有一樣的遺產繼承權嗎?
Ⅱ 別人故意對胎兒製造噪音是否觸犯了法律,是健康權嗎
這個噪音是有規定的,你可以請專業的噪音鑒定機構來你的家裡,鑒定一下,你聽到的那些聲音是否屬於噪音這個級別。如果構成噪音了。那麼你就有權利以這種噪音侵害了你的生命健康權為由向噪音的製造方,提起訴訟,要求其,賠償你的一下經濟損失 1,因噪音所引起的身體損害賠償,這個要有證據,例如去醫院的診斷費用和檢查費用,要有原始的票據。 2,因噪音引起的身體損害而引起的相關費用,諸如,因為噪音,你不得不去醫院進行檢查。去醫院的打車費用,以及跟單位請假的誤工費用,以及身體損傷需要補充營養的營養費用 3,訴訟的費用。(不包括你的代理人的代理費) 4.精神損害賠償。這個有額度的。根據樓主的情況,如果那邊真的聲音過大達到了噪音的可能,那麼精神損害可以定在5000-1w 5.以後的可能產生的一切費用以及可能產生的一切後果。例如,因噪音影響,當前你是沒有事情。但是要是過了2年。你出現了身體的損傷,確定是有這次噪音引起的,那麼噪音方也是需要承擔的,諸如此類的問題他們都要承擔,舉一個例子,不說霉頭話,其他的你應該懂。 6.看明白了,如果你要真的索賠,那麼按照上面的做應該沒問題。但最關鍵的還是要找專業機構,先鑒定你家的聲音是否屬於噪音,拿到相關鑒定證書,然後找個好律師 謝謝回答完畢
Ⅲ 胎兒是否具有權利能力
車到一個菜市場的時辰因為速度較快、剎車不及,撞倒了已有五個月身孕的王某。交警部門認定,該交通事情的發生應有胡某負事情全數責任,且胡某無駕駛資格。經由法醫剖斷,王某組成十級傷殘。王某臨蓐後,發現孩子(甲)殘疾,經剖斷,甲傷殘是因為王某受傷後服用的恢復葯物(為治療而必需服用)所致。於是在審查院對胡某以交通闖禍罪提起公訴的時辰,王某也提起了刑事附帶平易近事的訴訟,要求胡某抵償其醫療費、傷殘津貼費及對胎兒的危險費等。 問:甲是否享有損害抵償請求權? 「謎底與解析」 此案例是按照實踐中發生的真實案例改編的,法院在審理時,也存在很大的不合定見:一種不雅概念是甲享有損害抵償請求權,一種不雅概念是甲不享有損害抵償請求權。其實,存在不合的最根柢的原因就在於對胎兒平易近事權力能力的認定分歧。 (一)平易近事權力能力的概念在我國,自然人的平易近事權力能力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平易近事權力和承擔平易近事義務的資格。我國《平易近法公例》第9條劃定:「平正易近從出生時起到衰亡時止,具有平易近事權力能力,依法享有平易近事權力能力,承擔平易近事義務。」這就是說,自然人的平易近事權力能力始於出生,終於衰亡。對於出生的認定,我國採納的是「自力呼吸說」,該說認為應以胎兒能夠自力呼吸瞬息為出生時刻。所以,自然人在自力呼吸瞬息才能享有平易近事權力,承擔平易近事義務。 (二)《擔任法》對胎兒平易近事權力能力的劃定我國的《擔任法》28條劃定:「在遺產朋分時,要為胎兒保留其份額;若是死胎的,為其保留的份額要按法定擔任挨次來進行。」可見,在我國擔任法對胎兒的父親被擔任人衰亡時,劃定理當為胎兒保留擔任份額。除此以外,我國平易近法膳縵慊有對胎兒劃定任何的平易近事權力能力。 (三)王某的孩子不能提出損害抵償請求權的理論按照。 依據我國《平易近法公例》的劃定,平正易近的平易近事權力能力始於出生,這就意味著只有已出生的人才享有平易近事權力。胎兒尚未出生,是以它不是法令意義上的自然人,依法不具有任何平易近事權力(搜羅人身權力、財富權力)。胎兒沒有任何平易近事權力,加害人的行為對其也就不組成侵權行為,因為侵權行為是指行為人對受法令呵護的權益(搜羅人身權力、財富權力)實施損害,並對造成的後不美觀依法應承擔平易近事責任的行為。既然沒有侵權行為,當然對胎兒就無抵償責任。由此可見,胡某的行為在那時並不構核對王甲的侵權。而甲出生後,胡某也沒有對其實施過任何行為,不成能組成侵權。 綜上所述可知,在我國現行的法令框架下,胎兒在胎兒期受到他人危險,出生後並不享有損害抵償請求權,不能夠以自力的主唐 奢要求加害方承擔抵償責任。 (四)對甲造成的損害的解決法子雖然法令沒有明文劃定對甲造成的損害可以請求平易近事抵償,但在實踐中,甲所受到的損害是可以經由過程以下兩種路子解決的: 1、胎兒在未出生時是母體的一部門,胎兒的受損在法令上就是對母體生命健康權的加害。所以,可以操作我國現行的精神損害抵償軌制達到與在法令上賦予胎兒特定平易近事權力能力後大致不異的法令效不美觀。按照現有法令劃定,平正易近的健康權受到加害是可以要求精神損害抵償的。是以,在這種氣象下,以母親自己的身份行使精神損害抵償權在法令膳縵慊有任何的障礙。 2、在母親以自己的身份起訴要求抵償時,將嬰兒因受到損害而已經發生或可能發生的醫療費、護理費、殘疾抵償費、繼續治療費等費用作為自己所受到的損失蹤的一部門而提起訴訟。因為在犯警損害發生時,胎兒和母體是不成朋分的整體,對母體的損害造成了胎兒出生避世後必需接管治療的後不美觀,二者具有必然的因不美觀關系。這樣,經由過程上述兩種體例,既以變通的體例維護了胎兒的原本應有而沒有被現行法令認可的權力(人身損害抵償權、受撫育權等),又不會造成與現行法令的沖突。
Ⅳ 民法總則關於胎兒權益保護制度的內容和意義
此次審議的民法總則草案對胎兒權利提出了明確的保護原則。第十六條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的保護,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出生時未存活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對此,王軼表示,在所有的部門法中,民法最能體現出來對人的全面的和終極的關懷,在胎兒權利的保護上就能夠體現出來。我國重視對胎兒利益所進行的確認和保障,有自己的法律基礎,在以前的《繼承法》中也有零星的關於胎兒保護的規定。
王軼指出,不僅僅是繼承的時候體現對胎兒權利的保護,接受贈與的時候也是如此。王軼還注意到草案中用了一個「等」字,談到這一點的意義,他說:「(這)意味著在更為廣泛的范圍內我們要重視對胎兒權利的保護,從側面折射出來我們今天的社會共識的進步,以及我們今天的民法文化、法治文明的進步」。
如果是婚外遺腹子,對婚生孩子是否不公平呢?對於網友熱議的這一問題,王軼表示:不管胎兒他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被孕育的,不管孩子的父母是什麼樣的人,孩子本身都是無辜的,胎兒孩子的權益都應當沒有區別地去得到確認和保障。
王軼還指出,要保障非婚生子和婚生子是享有同等權利,應當通過法律的手段把紙面上邊的規則變成現實生活中間活的法律。「只有這樣我們的《民法典》才不會僅僅是一個停留在文本上邊的法律規則,而會成為一部活的法典。」 王軼如是說。
懷孕婦女權益遭到侵害,她腹中的胎兒是否也能像母親一樣得到法律援助呢?對此,王軼表示,尚在母體中的胎兒如果在母體中就遭受到了侵害的話,只要他出生的時候是存活的,他都應當有一個不同於母親的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他可以就自己尚在母體中間的時候,遭受的損害向加害人去主張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的承擔。
Ⅳ 胎兒是否具有民事行為能力
凡涉及胎兒利益保護時,包括遺產繼承、對胎兒的侵權損害、贈與或者遺贈等,法律上將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其權利和利益由此可以受到法律的保護。條文採用「視為」概念,表明並非一般地賦予胎兒以民事權利能力,只在涉及胎兒利益保護的事項時,才將胎兒作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的主體對待。並且,僅使胎兒具有享有民事權利的資格,不能使胎兒承擔民事義務。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十六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Ⅵ 交通事故中造成胎兒死亡的,孕婦有哪些應賠償請求權
醫療費 後續治療費 住院伙食補助費 營養費 護理費 誤工費 交通費 殘疾賠償金 鑒定費 假肢費用 住宿費 被撫養人生活費 精神撫慰金 死亡賠償金 喪葬費 車輛及財物損失。
Ⅶ 為什麼可以要求胎兒的損害賠償請求權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胎兒的損害賠償請求權是由侵權行為引起的,但是針對胎兒的侵權行為同其他侵權行為相比具有自己的特點,因此,胎兒的損害賠償請求權也就有一些特殊性: 第 一、侵權行為的間接性。其他的侵權行為都是直接實施於客體的,但是針對胎兒的侵權行為並不直接實施於客體(胎兒),而是直接實施於母體,由於母體之健康受到影響,間接地影響到胎兒,使胎兒健康受損。 第 二、損害事實認定的時間性。其他的侵權行為,在行為發生後損害事實一般情況下即能確定,即使行為發生時不能確定,間隔的時間也不會太長。但針對胎兒的侵權行為,除撫養請求權可以在胎兒出生前確定之外,其他的損害事實的確認須等到胎兒出生後方能確定。有的在胎兒出生時即可確定,但有的須等上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確定,如風靡美國的des保胎葯案。 第 三、侵權行為發生時間的特定性。對胎兒的侵權行為一般發生在其受孕後出生前的這段時間,只要這段時間內發生的行為影響到胎兒的健康權益,都可認定是侵權行為,哪怕從生物學和醫學意義上講其還是受精卵或胚胎也在所不問。如果其出生後因侵權行為受到損害,則不能認定為胎兒的損害賠償請求權。但在特殊情況下其因受孕前發生的侵權行為而損害其父母的健康但其父母不知的情況下(如環境污染、醫生輸入帶有病毒的血液至父母生殖遺傳功能受損),胎兒在受孕前發生的行為也可認定為侵權行為。 第 四、請求權行使的前提性。胎兒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行使是以其活著出生為前提的,如果其出生時是死體的,則不在考慮其請求權。如果因一行為致使母親流產則該行為只能被認定為對母親身體的侵害,不能認定為是對胎兒的侵權行為。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你,滿意請採納
Ⅷ 胎兒受到侵權行為損害能否索賠案
當車行至某大道時,計程車將正在前方右側車道修車的黃某、張某撞傷,坐在計程車副駕駛座的賈某同時被撞傷,右額粉碎性凹陷骨折及顱內血腫。交警部門認定,該起交通事故的發生,計程車司機及黃某、張某均違反有關交通法規規定,負事故同等責任。 賈某認為,自己在車禍後吃了那麼多葯,肯定會對胎兒的健康有影響。法醫鑒定認為,賈某屬十級傷殘,其受傷後服用的葯物對胎兒的生長發育有一定影響,但由於無法確知具體的用葯量及用葯方法、時間,加之個體差異,胎兒的生長發育所受到的具體影響尚無法確定。賈某在生下小孩後,與對方多次協商無效後,向三名被告索賠,要求賠償醫療費、傷殘補助費及對胎兒的傷害費等,共計20萬元。 被告計程車司機認為,胎兒是否受葯物影響無依據,胎兒不應獲得賠償。被告黃某、張某則認為賈某乘坐計程車,司機應保障乘客安全,損害賠償責任應由司機及其所在公司承擔,他們倆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法學界對本案的處理有兩種觀點:一是主張胎兒不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不享有索賠權利,胎兒在未出生前是母體的一部分,胎兒的受損在法律上就是對母體生命健康權的侵犯,母親可將胎兒視為身體一部分提出損害賠償;二是主張胎兒對於其出生前遭受的損害有權在出生後提出損害賠償之訴,因為現有的證據已明確葯物對胎兒有影響,而孩子現已出生,其權利應得到法律保護。從上可以看出,法學界對於胎兒遭受的損害應當得到賠償沒有異議,但在胎兒是否有權以自己的名義提出損害賠償存在不同的認識。 二、法理分析 本案所涉及的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即對胎兒利益的保護問題。 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的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依此規定,自然人在受到侵權行為損害的時候,侵權人應當予以損害賠償。但是,我國《民法通則》第九條規定:"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也就是說,出生和死亡是決定民事權利能力發生和結束的法律事實。那麼,在自然人出生前或者死亡後,其人格權受到侵權行為的侵害,能否得到侵權行為法的救濟,在理論上就不無疑問。自然人的權利能力始於出生,胎兒尚未出生,尚系母體之一部分,當然不能取得權利能力,不能成為民事主體。但是,任何人均有從母體受孕到出生之過程。此間,不僅其未來的利益需要保護,某些現實的利益也需要保護。現代民法理論認為,在自然人出生前或者死亡後,其人格利益亦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這種保護,就是向前延伸,保護胎兒的人格利益;向後延伸,保護死者的人格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