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南通附院醫療糾紛

南通附院醫療糾紛

發布時間:2022-01-06 17:06:39

❶ 作為醫學生從思想道德,法律角度論述如何防範和處理醫療糾紛

基於國家各種醫療制度和醫療法律體系存在的不足產生的抵觸情緒:醫學生選擇學醫的初衷大部分是懷著為人們服務,救死扶傷的信念。作為未來的白衣天使,醫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但當涉足醫學事業的時候,才發現國家的醫療體系和醫療法律基礎存在的問題。沒有完善是醫療法律基礎作為保障,襲醫事件時常發生,醫生自己的生命安全沒有保障。加之沒有良好的醫療體系,人們的看病問題均歸屬與醫生的問題,醫生在清白中蒙受著巨大的委屈,因此從對未來美好的憧憬轉變為消極抵觸情緒。
醫學生經過幸苦、漫長的學習,換來人們的不理解很難接受:醫學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醫學知識的復雜性、綜合性和多樣性讓醫學生在這漫長的學習中受盡各種痛苦的折磨。工作後卻換來人們的故意誹謗甚至刁難,這給醫學生的心理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例如,2012年在哈爾濱醫大附院發生的「王浩事件」後,據網上調查數據顯示,居然後超過60%的網名對此很「高興」。社會思想道德的畸形,讓醫學生對未來的行醫充滿恐怖與害怕,有的醫學生甚至放棄醫學學習,選擇其他行業發展。
針對如今緊張的醫患關系,醫學生應該正確看待現實
掌握好醫學知識,擁有牢固的醫療技術:學醫,就是學習技術,行醫,就是運用技術。在醫學院校,很多學生因為醫學知識的枯燥、復雜就放棄刻苦鑽研。其危害就是在以後的醫生生涯中直接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嚴重的危害。醫學技術,面對的是生命,沒有牢固的醫學知識,在行醫過程中就會發生醫療事故。2005年2月6日衛生部首次公布了對一批國家級大型醫療機構服務、費用狀況和綜合管理情況的調查結果,因技術水平欠缺而引發的醫療糾紛和事故佔17.56%。加強醫學生在校期間的醫學知識教育,又助於減少醫療糾紛和事故的事件。

醫學生應具備較高的人文素質:人文素質教育是高等醫學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醫學生只有具備醫學、心理學、倫理學、哲學和社會學等多方面知識,才能全面、和諧地發展,成為既有較高的診療技術,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濃厚人文底蘊的高素質醫學人才。同時,人文精神的培育,不是知識教育,而是素質培養。1977 年由美國愛徹斯特大學醫學院恩格爾為代表的一批學者,提出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化,即醫生不僅僅要把患者當作生物體進行治療,更重要的是把病人當作一個社會人進行治療,既要從人與環境的關系中把握思考病因,又要從人的精神因索和器質性兩方面的聯系中把握病因,由此引出了新的醫學模式是「生物-心理-社會」的醫學模式。另外,因此,在大學期間,醫學生轉變醫學模式,有促於醫生與患者之間的中心角色轉變,以此從患者心理對醫生留下好的印象,以積極配合治療過程。這種角色很好的轉變,勢必會大大減少醫療糾紛和事故,以構建良好的醫療服務環境。

學習法律知識,維護醫患雙邊權益:至今對與醫療糾紛、醫療事故的法律定性仍然不明確。醫生會利用法律的缺陷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直接會間接的造成嚴重的危害,患者也會利用法律缺陷對醫生進行語言或行為的惡性攻擊。醫患雙邊由合作關系而轉變為對立態勢,在各方均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但是至今在其他方面,中國的法律基礎是健全的,醫學生對基本法律的認知,會大大降低醫患沖突中一些嚴重的侵害行為。
據調查,中國醫學生的法律知識相當欠缺。88%的醫學生對醫生執業過程中涉及的法律問題感興趣,但幾乎沒有學生了解其中具體所涉及的法律問題,但是有74%不知道臨床見實習階段所面對的法律問題。從調查數據明顯表現出醫學生對醫療糾紛、事故的法律問題認識不清。加強醫學生的法律知識教育,很大程度上會減輕醫療糾紛事件的嚴重性。
培養醫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人際溝通是一種特殊的信息溝通,是個人與周圍人的心理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情、態度興趣、思想人格特點的相互交流、相互感應的過程[6]。在患者就醫過程中,患者與醫生的交流顯得特別重要。一方面有助於醫生准確診斷病情;另一發面也有助於患者對醫生的認同和理解。據調查,現實的情況並不樂觀。80%的醫療糾紛直接系因醫患溝通不良或障礙所致,即使其餘20%的醫療糾紛,也都與醫患溝通不到位密切相關[7]。醫生與患者之間基本上是處於一種主動——被動的關系,當然醫生絕大部分是處於主動角色,那麼對於處於被動角色的患者來說,在醫患合作關系暫時結束是,患者會覺得自己利益受到損害,以此便造成醫療糾紛和事故的發生。根據現實分析,醫患溝通不足或不良已經成為出根本制度以外的最嚴重人為因素。對於醫學生來說,醫學生在校期間必須加強人際交往時的交流與溝通能力,那麼在以後的行醫過程中才會大大減少醫療是糾紛和事故的發生。

❷ 醫療糾紛案例論文2000字左右

也許能在(法學)這類的文獻上參考學習下,都是免費查閱的

❸ 網曝南通大學「拖掛」23家附屬醫院,網友對此是如何評價的

“南通大學的附屬醫院在江蘇省已經有二十多家了,去年南通大學又與幾家醫院建立了附屬關系,一所大學為什麼要設立這么多附屬醫院呢?”

2020年8月河南省教育廳、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印發的《河南省醫學本科高等院校臨床教學基地管理辦法(試行)》中規定,一所醫院只能被認定為一所醫學本科高等院校的附屬醫院,並指出“按全國醫院分級標准,醫學本科高等院校的附屬醫院應達到三級甲等水平。”

2020年9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高校要把附屬醫院教學、科研建設納入學校發展整體規劃,根據人才培養規模、科學研究和醫學生臨床實踐教學需求,科學規劃設置附屬醫院的數量,防止盲目增設附屬醫院。

“在國際上通行的高校附屬醫院是一個在學術界、世人心目中地位很高的醫療和教學體系,而當下高校盲目增設附屬醫院會把這個體系搞壞的。”一名三甲醫院院長說道。

❹ 我是08年9月高危09年查病毒回項陰之後在縣疾控中心查陰當年老婆在廣州打工就過年回家1O天!高危後

你好。
鑒於事情很嚴重,我的建議是你拿著所有的病例及材料來我們律所一趟。我們這有專業的從事醫療糾紛案件的律師,對方是否構成醫療事故我們得看病例。
北京德恆(鄭州)律師事務所
馬律師18538323661

❺ 跟鄭大一附院打官司醫療糾紛好不好打

打官司是打證據,只要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即可。

❻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好不

我是來這里做一個小手術!先是手術前的各項檢查,有專門人帶你去做檢查,但是檢查結果要你自己去取;取回的結果自己找醫生給他,找不到自己拿著;之前有過病史想手術一起做了,需要找其他科會診,醫生開了會診單自己去找,找的醫生說可以一起手術,最後是手術各項簽字都簽了,麻醉因為是兩項手術,定的全麻,字也簽了,上到手術台上做完一個後另一項說不能做了,因為體內有鋼絲不能用電刀,我就奇怪了,那麼之前的會診是怎麼會的,難道這些必要條件手術前都不需要探討嗎?無端被全麻還沒有做成手術;住院期間被查出丙肝陽性,問醫生這個怎麼治療,醫生說我們也不懂,讓感染科會診吧,又開一張會診單,自己拿著去找感染科,不熟悉情況闖入結核病區,還被護士說,找來醫生說句再抽血做個化驗看看,我會跟你科醫生說的,就讓我回了,我心想,這種情況是不是我不用跑這一趟,醫生之間一個電話或者通過工作平台就能解決?我要是在這里被傳染上結核病算誰的?!通過幾件事,我感覺這里的醫生責任心不強,醫院管理不到位,作為患者來說,走進醫院,心理上原本就因為病患而感到不安,醫生之間都有互通的診療系統,溝通很是方便,病檢及診察結果會很快在系統顯現,何必讓患者跑來跑去呢?患者在病房,會診時本科外科醫生都在,三方能更好的掌握病情,也就不會出現手術中的問題;醫生之間就能夠溝通的問題,是不是也不需要患者跑來跑去?!總之,我感覺新區三院的管理上沒有為患者著想,很多細節上都不完善,作為洛陽市的龍頭醫院,希望你們能多多為患者考慮!

❼ 被精神病的民間報告

2010年10月10日,第十六個世界精神衛生日,「精神病與社會觀察」與深圳衡平機構共同發布了該報告,這是我國首部從法律視角對精神病收治制度進行分析的民間報告。
該報告揭示了當前我國精神病醫學中「該收治的不收治、不該收治的卻被收治」的混亂局面以及資源配置錯位對公眾的威脅,指出了我國現行的精神病收治制度存在的缺陷,並提出了建立有效異議機制等建議。
報告執筆人黃雪濤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此報告還寄送給了全國人大法工委和國務院法制辦,以期為正在進行中的精神衛生立法提供參考。10月11日下午,黃雪濤律師收到了簡訊通知:全國人大法工委和國務院法制辦已經簽收了該報告。
東南大學法學院衛生法學研究所所長張贊寧補充說:「法律必須保護每一個人的權益,只有能保護『他』,才能保護『你』和『我』。」
確認患者訴權是關鍵
報告認為,確認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訴求權利,是解決我國精神病收治問題的關鍵。核心建議是建立有效異議審查機制,推廣法律代表制度。並認為這是保護精神病患者權益,糾正錯誤收治行為必不可少的制度設計。
報告稱,長遠的發展目標應當是設立常規性的個案司法審查制度,即非自願住院,都應當獲得司法授權。醫院對患者實行非自願住院治療,應當在非自願住院後一定時間內向法院提出申請,由法院作出是否准許的決定。精神科醫生可以作為專家證人參加庭審。
報告還稱,在常規的個案司法審查制度建立以前,應充分發揮現有制度框架下法院和衛生主管部門的異議審查功能,民事法庭快速裁定和衛生主管部門處理投訴可供運行。
對於法律代表制度,短期而言,有能力自己委託律師的,醫院不能否定「病人」委託律師的權利;長遠而言,全國的法律援助中心,應依據殘疾人權利公約和殘疾人保障法把法援范圍擴展到所有的住院精神病人。
報告還建議對「肇事、肇禍」的精神病患者進行強制收治,決定權由公安機關改為法院行使。同時賦予當事人(包括犯罪嫌疑人或被害人)直接啟動司法鑒定的權利。
1985年,衛生部最先指定四川省衛生廳牽頭、湖南省衛生廳協同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草案)》,同時還在成都成立了精神病學專家組成的精神衛生法草案起草小組,從而拉開了我國精神衛生立法漫長的序幕。
「歷時25年的精神衛生法未出台,在於草案過多地關注醫療技術問題,而對精神病人權利保護的實質規定,甚少改善。」黃雪濤認為,「草案很糟糕,基本上是確認現行的做法。」
知名律師丁錫奎則強調:「精神衛生立法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平衡公共利益和個人權利。一方面要保護公共利益;另一方面要保障精神病人的權利。這個必須作為立法的指導原則。」
據了解,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國家中,直到2010年為止僅有中國、寮國和馬紹爾群島沒有專門的精神健康法律。
在精神衛生法難產的同時,地方的精神衛生立法則不斷出現。直到2010年為止;上海、天津、武漢、石家莊、黑龍江等地制定了有關精神病患者的強制收治的地方法規。
這些地方性的精神衛生條例加大了對精神衛生領域的財政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我國精神衛生領域資源匱乏的困難。然而,由於這些條例幾乎是對現行制度的確認,精神病收治制度中存在的精神醫學濫用現象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解決。
收治混亂
在黃雪濤的研究中,我國精神病收治的混亂局面分為兩個方面,「該收治的不收治」與「不該收治的卻被收治」。
「該收治的不收治」,主要問題在於家庭監護責任過重,社會救助嚴重不足、財政投入嚴重不足。
凸顯法律制度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不該收治的卻被收治」,即所謂的「被精神病」,這也是報告的重點。
按照報告的研究,「被精神病」陷入了一個十足的怪圈:不該收治的個人可以被輕而易舉地送進精神病院進行隔離治療,出院時卻遵循「誰送來,誰接走」的原則,醫院只對支付醫療費的人負責,住院期間沒有啟動任何糾錯機制,投訴、申訴、起訴皆無門。一旦被收治,無論當事人怎樣抗議,都沒有第三方機構來處理異議。
出院後,司法救濟失靈。試圖通過訴訟來維護個人權利的當事人面臨著重重困境,要麼被否認訴訟行為能力,訴權被徹底剝奪;要麼誤入「醫療糾紛」陷阱,在「有沒有病」這個問題上進行拉鋸戰,忽視了收治程序上的不規范。即使經過多年抗爭,最終勝訴的當事人往往只得到兩三萬元的精神損害賠償。
這是大多數「被精神病」者面臨的一個萬劫不復的「制度性怪圈」,朱金紅就是一個典型注腳。
據媒體報道,2010年3月8日,朱金紅是被自己的母親唐美蘭帶人將其綁到江蘇省南通市第四人民醫院接受住院治療的。
然而,除了個人講述,唐美蘭幾乎沒有其他論據來證明女兒有病。根據媒體記者所掌握的線索,第四人民醫院並未出示過任何可以證明朱金紅有病的有力證據。在一份入院診斷書上,一些諸如影像學、實驗室檢測、心理量表測評之類的硬性數據全部缺失,唯一的依據就是唐美蘭提供的「4年精神病史」。
2010年9月12日,南通市第四人民醫院院長張兵在接受某媒體采訪時說,現在朱金紅不能出院最大的障礙就是其母親唐美蘭不願接女兒出院,導致朱金紅只能繼續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療」。這樣的「死結」,都源於一個「行規」,那就是只有監護人可以將精神病患者接出院。
被送入醫院的朱金紅心急如焚,她在院中找機會向朋友、同學求救,她在醫院的求救信引起社會關注,某媒體對此作了采訪報道,社會上反響很大。許多熱心人士呼籲醫院放人,有關部門就如何放人問題多次召開由人大、政法委、法院、婦聯等部門參加的協調會。
但這么多機構的努力,都輸給了精神病院的行業規則:「誰送來,誰接走。」就連其他人能否去醫院探視朱金紅,都「必須得到朱金紅監護人的同意」。因此,醫院堅持只要唐美蘭不同意,其他任何人來都不能接朱金紅出院,也無權探視。
2010年9月14日,迫於巨大的社會壓力,醫院向唐美蘭發出律師函,要求她「履行監護人的職責和義務,盡快來為朱金紅辦理出院手續」。唐美蘭拒收律師函。醫院稱將把律師函陸續投向朱金紅的父親、兩個姐姐,並稱如果親屬都拒絕履行職責,朱金紅所在的街道辦將成為她的「監護人」。
正當大家都對朱金紅短時間內出院不抱希望時,唐美蘭突然同意接朱出院。14日下午,朱金紅出院。此後,朱金紅被軟禁在家中,護照、身份證、銀行卡等重要證件都被唐美蘭控制,一直到後來被網友救出。
朱金紅逃離醫院後還未走到訴訟這一步,但是更多走到訴訟的人卻遭到了慘敗。
江津的姑娘小玫起訴曾強制收治她的醫院,奔波兩年都無法立案,該案被媒體報道後才被法院受理。
廣州千萬富翁何錦榮於2006年向廣州市荔灣區法院起訴廣州腦科醫院,到2013年為止案件圍繞著「被送治時何錦榮究竟有沒有精神病」展開,拖延至今,仍未結案。
八大缺陷
黃雪濤和她的工作組研究認為,陷入這樣的怪圈,主要因為我國精神病收治制度存在八大缺陷:
強制收治沒有門檻;強制收治沒有程序規范;否認個人拒絕住院的權利;不經法定程序推定監護人;出院遵循「誰送來、誰接走」的規則;住院期間沒有糾錯機制,投訴、申訴、起訴皆無門;司法救濟失靈;精神損害賠償數額非常低。
對於造成制度缺陷的原因,報告分析認為,長期以來我國形成的現實特點是,絕大多數精神病人由家人負責看管和醫療,而且立法不斷強化家庭責任,用「醫療看護」制度將這種責任推到極致。
因此,當家人出於利益沖突將當事人送進精神病院時,當事人就喪失了話語權,成為任人宰割的對象。而「醫療看護」制度完全沒有防範錯誤和糾正錯誤的能力。
報告同時指出了造成精神病收治制度缺陷的深層原因,在於我國精神病醫學理論存在三處指鹿為馬、顛倒黑白的謬誤。
首先,我國精神病醫學否認強制收治的法律屬性,把「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收治」看作「純粹的醫療行為」,認為強制收治與人身自由無關,拒絕司法介入;
其次,我國精神病醫學把部分強制收治當做自願治療。如果當事人拒絕住院,就把送治人的意願看作是當事人本人的意願,理論上把違背當事人意願的「非自願治療」說成是「自願治療」;
最後,我國精神病醫學用醫學標准代替法律標准,將醫學上的「自知力」作為判斷當事人行為能力的標准,醫生僭越法官的權力,給予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送治人以「監護人」的地位。

❽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暴力事件是怎麼回事 那些武警咋能這樣打我們平民哦,到底是怎麼回事 有人知道嗎

轉帖:被打的人是醫鬧,這已經是事實。是被人請來的。依據:1.家屬叫來十幾個人在醫院,為什麼只打那幾個男的,而且那幾個男的被打了都好像不怎麼憤怒。試想一下,要是你家的人給治死了,醫院派人打你,你還不拚命。也就是說幾個挨打的人一定不是死者的直系親屬。2.視頻中2分38秒中明顯有人裝倒地。如果真的是被打的厲害會走過去在帶下來嗎?明顯是為了「入鏡頭」。而且視頻看起來都是警察在打人,實際那群醫鬧打人的視頻被減掉了。3.事情過去那麼久了,一點新聞報道都沒有。要是再以往的醫療糾紛中,電視上就會大說特說,之所以新聞上沒報道是因為:被毆打的是確實醫鬧,電視沒有報道的價值。4.政府一直都怕群眾鬧事,在處理糾紛中都會叫醫院賠錢了事,這次醫院為什麼沒有賠錢,就是他們是醫鬧。如果被打的是家屬,醫院領導早就挨撤了,警察局長在就挨撤了。而且打人者也不會那麼蠢直接去打家屬。

閱讀全文

與南通附院醫療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