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論述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

論述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

發布時間:2022-01-06 15:23:54

1. 簡述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時,當事人在選擇時應考慮哪些問題

考慮容易得到合法較高賠償的一種方式獲得賠償。

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是兩類基版本的民事責任。權兩者之間既有共性,又有個性。而發生責任競合的原因如下:合同當事人的違約行為。具體是指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合同義務的行為,不僅違反了合同法的規定,同時也侵害了他人的法定權益,違反了法定的強行性義務。

最典型的就是產品責任案件,生產或銷售缺陷產品致他人損害的,依產品質量法之規定,構成侵權責任;如果生產者或銷售者與受害人之間事先存在合同關系,則其行為又為違約行為,構成違約責任。

侵權行為直接構成違約的原因,即「侵權性的違約行為」;或者違約行為也可能造成侵權的後果,即「違約性的侵權行為」。

前者的典型案例如倉儲或保管合同的保管人或者運輸合同的承運人,或租賃合同的承租人非法侵佔、使用對方的財產,造成財產毀損滅失;後者的典型案例如供電部門違約中止供電或建設施工單位不按約定施工而致建築物倒塌,從而造成相對一方的財產或人身受損害的。

一種違法行為雖然只符合一種責任要件,但是,法律從保護受害人的利益出發,要求合同當事人根據侵權行為制度提出請求和訴訟請求,或者將侵權行為責任納入合同責任的運用范圍。


2. 論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

所謂違約責抄任與侵襲權責任競合,是指合同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同時又符合侵權要件,導致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一並產生,違約的責任的請求權與侵權責任的索賠請求權發生重疊,形成請求權的競合。例如:甲委託乙修理一台電視機,乙卻把電視機擅自賣給了善意第三人丙,此時,甲既可以追究乙侵犯財產的侵權責任,也可以要求乙承擔不履行合同的違約責任。如果允許受損害方當事人不受限制地行使兩種請求權,就會導致違約方當事人承擔雙重責任,這顯然是不公平的。因此我國《國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這就是說,在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情況下,受損害方只能任擇其一:或者提起違約之訴,追究對方的違約責任,或者提起侵權之訴,追究對方的侵權責任,而不能同時行使兩個請求權。

參考內容:法律界網站法務通VV

3.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區別及兩者競合時的處理規則

(1)區別:①歸責原則的區別。我國對侵權責任採取過錯責任、嚴格責任和公平責任原則。而我國合同責任采

取的是過錯推定責任;②舉證責任不同。在一般侵權責任中,受害人有義務就加害人的過錯問題舉證;而在特殊侵權責任

中,應由加害人的反證證明自己沒有過錯。而在合同責任中,受害人只需證明違約方已構成違約,而不必證明其是否有過錯;③責任構成要件不同。在違約責任中,行為人只要實施了違約行為並且不具有有效的抗辯事由,就應承擔責違約任。但是在侵權責任中,損害事實是侵權損害賠償責任成立的前提條件,無損害事實便無侵權責任;④免責條件不同。在違約責任中,法定免責條件限於不可抗力,但當事人可以事先約定免責條款和不可抗力的具體范圍。在侵權責任中,當事人不可約定免責條件,但法定免責條件不限於不可抗力,還包括意外事故、第三人行為,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免責條件"也可寫作"免責事由")⑤責任形式不同。違約責任包括損害賠償,支付違約金,定金,實際履行等,損害賠償可由當事人事先約定。侵權責任的主要形式是損害賠償,此種賠償不得由當事人事先約定。⑥損害賠償的范圍不同。違約損害賠償主要是財產損失的賠償,不包括人身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的賠償責任。侵權損害賠償不僅包括財產損失的賠償,還包括人身傷害和精神損害的賠償;⑦對第三人的責任不同。在合同責任中,如因第三人的過錯導致合同債務不能履行,債務人首先應對債權人負責,然後才能向第三人追償,在侵權責任中貫徹的是為自己行為負責的原則,行為人僅對自己的過錯致他人損害的後果負責。(2)競合時的處理規則在發生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的情況下,允許受害人選擇一種責任提起訴訟,而不能同時提起兩種訴訟。

4. 什麼是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 啊

責任競合,是指一個違反義務的行為產生兩個以上的法律責任。而行為人承擔不同的法律責任,將導致不同的責任後果。在民事法律關系中,有時違約行為也可能造成侵權的後果。比如供電部門沒有按照安全標准供電,或違約中止供電,造成用戶人身、財產損害。再如直銷商提供缺陷產品,致買受人人身或財產損害等。

對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不同的選擇,會產生不同的法律後果,直接影響當事人的利益。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主要區別是:1.歸責原則的區別。前者主要採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後者一般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特殊的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2.責任構成不同。前者是只要違約雖無損害也要承擔責任;後者是無損害事實便無責任。3.責任范圍不同。前者的賠償責任主要是財產損失;而後者還包括人身傷害和精神賠償等;4.第三人的責任不同。前者如因第三人致合同不能履行,債務人應首先對債權人負責,然後再向第三人追償;後者行為人僅對自己的過錯負責。5.訴訟管轄不同,前者由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轄,或依協議選擇前 述兩地及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法院管轄;而後者則由侵權行為地、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

在責任競合的情況下,即由於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合同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合同法從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出發,給了受損害方在有雙重請求權時以選擇權,可以選擇最有利於保護自己權益的方式,要求違約方、侵害方承擔責任,而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當事人的起訴。

以下選擇一般對受損害方較為有利:1.雖有合同關系但造成人身傷害和精神損害的,可選擇追究侵權責任。2.僅造成合同標的的財產損失的,可選擇追究違約責任。

5. 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競合問題

違約責任不一定與侵權責任競合。侵權責任需要造成一定的實質性損害後果。如果因為違約行為造成了實質性的損害後果的,那麼就是侵權與違約的競合,如果未造成實質性的損害後果的,那就只是違約。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條
行為人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6. 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應該如何處理

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競合可以擇一,但是不能同時要求承擔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身權益、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六條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身權益、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
第一百八十七條
民事主體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不影響承擔民事責任;民事主體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優先用於承擔民事責任。

7. 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案例分析

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有以下幾種
(1)支付違約金.違約金:指版合同當事人在合權同中約定的,在合同債務人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合同義務時,向對方當事人支付的一定數額的金錢。
(2)損害賠償.損害賠償:是指因合同一方當事人的違約行為而給對方當事人造成財產損失時,違約方向對方當事人所作的經濟補償。
(3)繼續履行.繼續履行:是指由法院或仲裁機關作出要求實際履行的判決或下達特別履行命令,強迫債務人在指定期限內履行合同債務。
其他補救措施.第一百一十一條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第一百一十二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在履行義務或者採取補救措施後,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8. 試述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

加害給付因行為的復雜性和損害後果的多重性,不僅產生侵權責任,而且產生合同責任。
加害給付是因為不履行合同義務而發生的,在當事人之間仍然要產生合同責任問題。事實上,我國現行立法也並沒有完全否定加害給付所產生的合同責任問題。例如《產品質量法》在規定加害給付的侵權責任的同時,也於第28條明確規定了「生產者之間、銷售者之間、生產者與銷售者之間訂立的產品購銷、加工承攬合同有不同約定的,合同當事人按照合同約定執行。」顯然,合同責任是有法律依據的。合同責任在許多情況下更有利於保護受害人。
1、從責任競合的觀點來看,由於合同責任和侵權責任在舉證、歸責原則、責任構成條件、免責條件等方面存在著重大區別,選擇不同的責任也將會對訴訟的管轄產生重大影響,所以允許當事人選擇合同責任對受害人利益的保護是有利的。
2、從賠償的范圍來看,合同的損害賠償旨在賠償受害人期待利益和信賴利益的損失,從而使受害人獲得從交易中應該得到的利益,如果因加害給付使受害人遭受了重大的可得利益的損失,受害人並可以就此舉證,那麼允許受害人選擇合同責任並使其獲得可得利益的賠償,顯然對受害人是有利的。
加害給付與侵權責任
債務人因交付不合格產品,致使債權人或其他人人身、財產權益遭受損害,既侵害了侵權法所保障的權益范圍,又符合侵權責任構成要件。例如,出賣人因過失未告知汽車剎車有毛病,使得買受人因車禍受害,就構成了侵權行為。
受害人可以按侵權行為責任提起訴訟的情況:
1、由於債務人的不適當履行行為造成了對第三人的損害。
由於第三人與債務人之間並無合同關系,對第三人的損害也是當事人訂約時所不可預見的,如果使用合同責任,債務人既可以合同相勸性規則否定其存在,也可因其訂約時不可預見違約後果要求減輕或免除其責任。這對第三人來說是不利的。所以我們認為應當將加害給付造成第三人損害作為一種單獨的侵權行為對待,由加害人直接對第三人負侵權責任。
2、因為加害給付造成了受害人的人身傷害。
按照我國判例和學說的一般觀點,在債務不履行的情況下,債務人主要應當對其違約行為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違約責任。而對違約造成的人身傷亡,則因為是在當事人訂立合同時不可預見的,因此不應由債務人賠償。對於人身傷害的損害賠償,主要應通過侵權責任來加以解決。從合同法和侵權法所保障的利益來看,合同法所保護的履行利益和信賴利益都是財產利益;而侵權法所保護的利益則是指現有財產利益和人身利益。因此加害給付造成人身傷亡的後果已侵害了侵權法所保護的利益,必須按侵權責任來處理。
3、因為加害給付時造成受害人精神損害。
例如債務人交付的食物腐爛,受害人食用後造成精神痛苦,是否可依據合同責任獲得賠償,對此國外的判例學說存在不同觀點,我國立法和司法實踐並不允許受害人根據合同責任而獲得精神賠償。筆者認為,由於精神損害是合同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以預見的,同時這種損害又難以通過金錢加以衡量,因此原則上受害人不能通過合同之訴獲得精神損害賠償。如果將精神損害納入合同法的范圍,則會使因合同不履行行為而使債權人產生焦急、不安、憤怒、憂慮等都要求精神賠償,從而會人為地增加各種不必要的賠償糾紛;所以在因加害給付而造成精神損害的情況下,受害人只能按侵權責任獲得賠償。

希望對你有用吧!

9. 試述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

多發生在合同標的物致損的情形下,比如在買賣合同中,賣方賣給買方的回貨物存在質答量缺陷,並且這種質量缺陷給買方造成的人身或者財產損失。此時,買方可以對人身財產損失請求賠償,也可以根據合同要求賣方承擔違約責任。但是根據法律規定,只能選擇其一請求。實踐中,通常按侵權請求。

具體可參考: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35588

閱讀全文

與論述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