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保險糾紛問題

保險糾紛問題

發布時間:2020-12-10 05:31:27

⑴ 與保險公司發生糾紛,應如何解決

保險產品的日益增多,保險合同的多樣化,保險糾紛是不可避免的發生,遇到保險糾紛建議通過以下方式或者途徑,合理合法的解決。
第一、雙方協商,爭取達成一致意見。保險人和投保人之間存在一種保險合同關系,投保人在簽訂保險合同的時候務必要對保險合同中的相關保險條款以及特別約定進行認真的閱讀,並通過多種渠道了解相關保險知識,從源頭減少保險合同糾紛的幾率;即使出現保險合同糾紛,也可以為日後的雙方協商提供合法的合同依據,以便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第二、如果雙方就保險合同糾紛很難達成一致意見,保險合同中約定了仲裁條款或雙方另有仲裁協議的,可以向約定的仲裁機構申請仲裁,通過仲裁機構依法解決相關糾紛。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和爭吵,還可以維護自身相關的合法權益。
第三、如出現保險合同糾紛前期協商無果且保險合同中沒有仲裁條款和仲裁協議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依據相關法律通過人民法院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及保障。這就需要廣大的保險客戶對相關法律法規要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這在保險合同糾紛中對維護自身相關權益有很大的幫助。
第四、當地保險行業協會設有專門的保險合同糾紛處理辦公室。對於保險合同糾紛的問題,也可以通過保險行業協會的合同糾紛處理辦公室進行協調處理,便於廣大客戶的相關權益能夠得到更快、更好、更全面的保障。

⑵ 在保險案件的調解過程中常見的問題有什麼

一、案由確定不準。根據保險標的的不同,保險可分為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合同兩大類,這兩類保險又可細分為財產損失保險、責任保險、信用保險、保證保險、人壽保險、意外傷害保險、健康保險等。XX年修正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將「保險糾紛」升級為二級案由,項下還有三級、四級案由。但目前,我市大多數法院在確定案由時,無論財產保險還是人身保險合同,均籠統定為保險合同糾紛。如一件因意外傷害保險引發的糾紛,按《民事案件案由規定》應確定為四級案由「意外傷害保險合同糾紛」,一審法院確定為「保險合同糾紛」,定性不準確。
二、對理賠范圍的把握不準。一些法院對保險合同條款認識不清,對保險法理解不透徹,存在無視當事人的合同約定,超出理賠范圍判決保險公司承擔保險責任或少判保險損失的情況。如對保險事故的定性不準確,判決保險公司對不屬於理賠范圍的事故承擔賠償責任;在審理商業保險案件中,不按合同約定計算免賠率,直接判決保險公司支付全部的保險金。
三、對免責條款效力認定標准不統一。我國保險法第十七條規定,免責條款是否產生效力取決於保險人在訂立合同時是否對該條款進行了提示或者明確說明。對免責條款是否盡到說明義務由保險人承擔舉證責任,但司法實踐中,對認定保險人履行說明義務的證明標准認識不統一,不同的法院可能會對內容相似的免責條款作出不同的效力認定。如有的法院認為只要保險人與投保人簽訂保險合同,投保人在保單的免責條款特別提示欄簽名,既視為保險人盡到說明義務;有的法院認為不僅要送達保險條款,更重要對免責條款保險人要有證據作出說明,比如問卷調查表,或者免責條款在保險條款中屬顯要位置,粗體字顯示,或者就免責條款有問詢筆錄,才視為盡了說明義務,否則即使在保單中有免責特別提示條款,也不能證明盡到了說明義務。另外,根據保險法第十七條的規定,保險人未說明的免責條款不產生效力;根據保險法第三十條的規定,有爭議的合同條款,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應當作出有利於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解釋。某些法院在審理中將未說明的免責條款作為有爭議的條款進行處理,混淆了保險法十七條與三十條的規定。
四、對投保人的合同解除權把握不準。根據我國保險法第十五條的規定,投保人的合同解除權是法定的任意解除權,投保人無需任何理由可以要求解除已經成立的保險合同,並無需保險人的同意。但我國保險法對投保人行使合同解除權的期間沒有限制與規定,某些法院在審理中不注意審查保險合同的具體約定,對投保人的合同解除權能否支持判斷不當。如在一起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案件,投保人在發生保險事故後,既要求保險人承擔保險責任給付保險金,又要求解除保險合同、全額退還保費,一審法院對投保人的訴請全部予以支持。而根據當事人簽訂的保險合同的約定,保險人在承擔了理賠責任後,雙方的保險合同終止,合同終止後,不存在解除合同的問題。一審判決不符合當事人的合同約定,二審予以了糾正。
五、對保險人在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情況下行使合同解除權的時間把握不準。根據保險法第十六條的規定,保險人因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過失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要求解除合同的,應自其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三十日行使解除權,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過二年的,保險人不得解除合同。由於我國現行的保險法是1995年通過,並於XX年、XX年進行了兩次修訂,為解決修訂前後保險法的適用銜接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制定通過了《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根據該司法解釋的規定,XX年保險法修訂前成立的保險合同,對保險人行使解除權所設定的「三十日」及「二年」的限制從XX年10月1日起計算。個別法院在審理中,對保險人要求解除保險法修訂前成立的保險合同的案件,只引用保險法的規定,未適用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導致對保險人行使合同解除權的時間判斷不當。
六、調解難度大。由於保險公司內部管理機制問題,很多保險糾紛因為分公司、支公司得到的授權有限,無法與對方當事人達成調解方案,造成保險糾紛案件的調解率偏低。
對此,該院建議:
一、加強學習,認真審查保險合同內容。保險糾紛案件審理過程中出現的案由確定不準、理賠范圍及保險合同解除權把握不準等問題都是由於審判人員對保險合同條款認識不清,對保險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不熟悉、理解不透徹所致。因此,審判人員要認真學習《保險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等相關司法解釋及《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內容,在案件審理中,做到緊扣保險合同,正確適用法律。如在確定案由時,在投保人購買了多個險種的情況下,則按投保人、被保險人申請理賠時要求保險公司承擔保險責任的險種,由細到粗逐級確定案由。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三、四級案由均不能適用、需適用二級案由時,也應定為「保險糾紛」,而不是「保險合同糾紛」。
二、上傳下達,統一裁判標准。對審判實踐中出現的有爭議的法律問題進行歸納、整理,報請上級法院予以指導;針對本院二審中發現的問題,通過案件講評、集中培訓、邀請專家授課等方式加強對下級法院的業務指導,並將上級法院的指導意見及時傳達至下級法院,統一裁判標准。
三、延伸服務,促使保險人規范管理。對在保險糾紛審理過程中發現的保險條款設置不合理、保險人說明義務履行不到位等問題向保險公司發出司法建議書,減少因此引發的糾紛,降低保險人的經營風險。如針對保險條款設置不合理的問題,建議修改相關條款,盡可能使保險條款易於理解、語義明確,避免保險條款因限制投保人權利、免除投保人義務而被法院判決無效。針對說明義務履行不到位的問題,建議保險人在合同簽訂過程中進行以下完善:1、對免責條款的印刷字體作出加大、加黑等引人注意的改變;2、完善投保人的簽字確認程序,加強內部管理,避免出現為了取得保險業務,任由他人代投保人簽字的情況;3、有條件的情況下,建議保險人對履行說明義務的過程進行書面記錄。針對保險公司調解許可權問題,建議保險公司自行對訴訟案件進行風險評估,並征詢顧問律師或者公司法務工作人員的專業意見,在此基礎上,適當放寬調解許可權。此外,組織召開有保險業協會、保險公司代表、審判人員參加的座談會,就保險法適用過程中出現的相關法律問題進行探討,通過建立長效會議機制,加強交流

⑶ 保險糾紛處理方式

保險糾紛處理方式:
1.協商解決
協商是指合同雙方在自願、互諒、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對出現的爭議直接溝通,友好磋商,消除糾紛,求大同存小異,對所爭議的問題達成一致意見,自行解決爭議的方法。
協商解決可以有效節約時間和費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協商過程中彼此增進了解,強化雙方的信任,有助於圓滿解決糾紛,並繼續履行合同。
2.仲裁解決
仲裁是指由仲裁機構的仲裁員對當事人雙方發生的爭執、糾紛進行居中調解,並作出裁決,也叫「公斷」。仲裁作出的裁決,有國家規定的合同管理機關製作仲裁決定書。申請仲裁必須在雙方自願基礎上達成仲裁協議為前提。仲裁協議可以是訂立合同時的仲裁條款,也可以是爭議發生前、發生時或發生後達成的仲裁協議。
仲裁機構主要是指依法設立的仲裁委員會,它是獨立於國家行政機關的民間團體,由爭議雙方當事人協議選定,不受級別管轄和抵禦管轄的限制。仲裁裁決具有法律效應,當事人必須執行。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即裁決書做出之日發生法律效力。
3.調解解決
調解是爭議雙方在第三機構組織下,通過談判、協商以和解的方式解決糾紛的方式。目前主要調節機構除了仲裁委員會、法院外,還包括人民調解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調節法》也確認了調解的效力。
4.訴訟解決
訴訟是指保險合同當事人的任何一方按照法律程序,通過法院對另一當事人提出權益主張,由人民法院按依法程序解決爭議、進行裁決的方式,這是解決爭議最激烈的方式。

⑷ 保險糾紛的處理方式

(1)協商
協商是指合同雙方在自願、互諒、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對出現的爭議直接溝通,友好磋商,消除糾紛,求大同存小異,對所爭議問題達成一致意見,自行解決爭議的辦法。協商解決爭議不僅可以節約時間、節約費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協商過程中,增進彼此了解,強化雙方互相信任,有利於圓滿解決糾紛,並繼續執行合同。
(2)仲裁
仲裁指由仲裁機構的仲裁員對當事人雙方發生的爭執、糾紛進行居中調解,並做出裁決。仲裁機構實行「一裁終局」制,其做出的裁決,由國家規定的合同管理機關製作仲裁決定書,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必須執行。申請仲裁必須以雙方自願基礎上達成的仲裁協議為前提。仲裁協議可以是訂立保險合同時列明的仲裁條款,也可以是在爭議發生前或發生時或發生後達成的仲裁協議。
(3)訴訟
指合同雙方將爭議訴至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解決爭議、進行裁決的方式。保險合同糾紛案屬民事訴訟法范疇,法院在受理案件時,實行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專屬管轄和選擇管轄相結合的方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我國現行保險合同糾紛訴訟案件與其他訴訟案一樣實行的是兩審終審制,且當事人不服一審法院判決的,可以在法定的上訴期內向高一級人民法院上訴申請再審。第二審判決為最終判決。一經終審判決,立即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必須執行;否則,法院有權強制執行。當事人對二審判決還不服的,只能通過申訴和抗訴程序。

⑸ 關於社保糾紛問題,社保糾紛如何解決

(一)社會保險法律關系 社會保險是指勞動者因生育、年老、患病、傷殘、死亡等原因造成勞動能力暫時或永久喪失以及失業時,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和補償的一種社會制度。社會保險關系涉及勞動者、用人單位、社會保險機構或稅務機關、銀行等金融機構這四方主體,這里主要討論以下三方主體間的關系: 1、勞動者與社會保險機構或稅務機關之間的關系。在這一關系中,勞動者既是權利主體也是義務主體,勞動者依法享有社會保險待遇,同時也負有繳納義務;而依法收繳和發放社會保險金則是社會保險機構或稅務機關的職責所在。 2、用人單位與社會保險機構或稅務機關之間的關系。用人單位負有依法向社保機構繳納保險費的義務,收繳社會保險費是社保機構的法定職責。雙方是一種管理與被管理的行政關系。 3、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關系。用人單位向社保機構繳納保險費而非直接向勞動者履行支付義務,雙方沒有直接的權利義務關系。 (二)社會保險糾紛的種類 司法實踐中,常見的社保糾紛有四種: 1、社會保險損失賠償糾紛。指保險事故發生後,勞動者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要求用人單位賠償因其不交、少交或遲交社會保險費的行為所帶來的社會保險待遇損失糾紛,司法實踐中一般包括工傷損害賠償糾紛和醫療保險賠償糾紛。這種糾紛性質上屬於勞動爭議。 2、參保糾紛。指用人單位依法應當參加社會保險而未參加,勞動者要求建立社會保險關系的糾紛。這種糾紛性質上屬於行政爭議。 3、不交、少交或遲交社會保險費糾紛。指社保關系建立後,用人單位不積極履行繳費義務的幾種表現形式,是社會保險費瑕疵繳納行為。這種糾紛性質上屬於行政爭議。 4、社會保險金發放糾紛。這種糾紛性質上屬於行政爭議。 (一)行政處理方式 從對社會保險糾紛的性質分析中可知,對於社會保險參保糾紛、因瑕疵繳納行為引起的糾紛及保險金發放糾紛這三種糾紛均應採用行政處理方式,而不應作為民事案件予以受理。 (二)司法救濟方式 司法實踐證明,不區分各種社會保險糾紛的性質而將其一概作為勞動爭議案件予以受理,效果不理想,弊端很多。 首先,判決難以明確、具體。社會保險費的應繳數額是根據勞動者的月工資總額計算的,由於勞動者每月工資總額總是處於變動之中,當人民法院判決用人單位為勞動者補辦社會保險時,判決主文難以對每月應補交的社會保險險種及其數額、補交時間逐一明確。 其次,判決難以執行,由於社會保險糾紛的特殊性,人民法院判決的執行需要相關相關行政部門的協助。目前,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或稅務機關與人民法院在可補交的險種、補交的時間等諸多方面存在分歧。導致判決難以執行。 再次,不利於及時有效地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將社保糾紛作為勞動爭議尋求司法救濟,必須經過「一裁二審」的漫長過程,即使其訴訟請求最終得到人民法院的支持,結果還是由用人單位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或稅務機關為其補交社會保險費。若由勞動者直接申請勞動行政部門處理,不僅可以避免「一裁二審」的復雜過程,當勞動者對勞動行政部門的處理不服時,同樣可以提起行政訴訟,尋求司法救濟,對其合法權利並無損害。 最後,與國家推行社會保險的政策不協調。勞動法雖然早在1995年就提出了社會保險統籌問題,但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社會保險制度在各地落實情況參差不齊。我們在開展社會保險費的執法和司法過程中,應當尊重這些歷史和現狀,但由於司法的特性,人民法院在處理具體爭議時,又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定作出判決,無法顧及政策的靈活性。 社會保險糾紛的性質決定了在適用司法救濟方式時必須嚴格限定其適用范圍。具體包括兩種情形: 1、對於社會保險賠償糾紛應作為勞動爭議案件予以受理。 2、勞動者對勞動行政部門的處理不服時,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以上便是關於社保糾紛問題,社保糾紛如何解決的相關內容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⑹ 引起保險糾紛的原因

1、保險公司缺乏誠信。
2、保險理賠審查過嚴、手續繁瑣。
3、理賠人員業務知識欠缺。
4、不向投保人簽發保單或送達保險條款文本。
5、保險法司法解釋缺少,導致法律理解和適用上存在較大的分歧。
6、審判人員司法理念存在差異,導致執法尺度不夠統一。
7、保險代理人違規操作是引發保險合同糾紛案件的重要原因之一。

⑺ 發生保險糾紛怎麼辦,如何維權

首先跟保險公司溝通協商。
跟保險公司溝通協商不下的話,可以致電保險消費者維權電話12378。
最終還可以通過法律訴訟來解決。

閱讀全文

與保險糾紛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