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區分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及銷售合同糾紛
您好,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的規定二者均屬於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區分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與商品房銷售合同糾紛首先應當區分商品房預售合同和商品房銷售合同。
商品房預售合同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以下簡稱開發企業)將正在建設中的房屋預先出售給承購人,承購人支付定金或房價款並簽訂的合同。
故上述糾紛的區分標準是審查商品房買賣合同的標的物屬於正在建設的房屋還是已竣工的房屋。就正在建設的房屋買賣而發生的糾紛屬於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就已竣工的房屋買賣而發生的糾紛則屬於商品房銷售合同糾紛。
相關法律法規:《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商品房預售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以下簡稱開發企業)將正在建設中的房屋預先出售給承購人,由承購人支付定金或房價款的行為。
第五條商品房預售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二)持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施工許可證;
(三)按提供預售的商品房計算,投入開發建設的資金達到工程建設總投資的25%以上,並已經確定施工進度和竣工交付日期。
第六條商品房預售實行許可制度。開發企業進行商品房預售,應當向房地產管理部門申請預售許可,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
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的,不得進行商品房預售。
第十條第一款商品房預售,開發企業應當與承購人簽訂商品房預售合同。開發企業應當自簽約之日起30日內,向房地產管理部門和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辦理商品房預售合同登記備案手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本解釋所稱的商品房買賣合同,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以下統稱為出賣人)將尚未建成或者已竣工的房屋向社會銷售並轉移房屋所有權於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㈡ 商品房買賣的糾紛有什麼
購房者在簽訂合同時可能遇到過類似這樣的約定:「買受人不能在規定期限內取得產權證書的,出賣人按已付房價款的1%向買受人支付違約金。如果購房者付款不及時,要向開發商支付總房款的1%作為違約金。」
這樣的房屋買賣合同明顯對開發商有利,因為總房款與已付房款通常相差較多,開發商違約只須按已付房款計算違約金,而購房人違約則要按總房價計算違約金,這明顯對購房人不公平,違約賠償比例相差懸殊。
購房者與開發商是平等的民事主體,買賣雙方應該平等協調。對此,如果雙方未能達成一致意見簽訂正式合同,開發商應退還購房者定金。
㈢ 商品房買賣常見糾紛處理
商品房買賣常見糾紛處理
內容提要
未取得預售許可證所簽訂的商品房認購協議的效力探討
(一)一起案例
1.案件事實
2.原告訴請及理由和被告的辯駁理由
3.一審的認定
4.二審的認定
未取得預售許可證所簽訂的商品房認購協議的效力探討
(二)相關問題探討
1.哪個法院的認定是正確的?
2.對合同法52條第(5)項應如何理解?
(1)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范圍
(2)強制性規定的范圍及識別
如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39條和45條
3.對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司法解釋第四條應如何理解?
(1)適用的前提是否必須是取得預售許可證?
(2)認購協議與商品房預售合同是什麼關系?
(3)相對於定金合同的主合同是哪個合同?
4.法律實務中如何對疑難法條進行理解並說服法官?
(1)權威機關的解釋或說明(如上述司法解釋的第4條)
(2)體系解釋、邏輯解釋(同上及物權法的第74條)
(3)立法背景和目的(物權法的74條)
(4)社會效應(先交物業費後交房)
買受人能否以貸款政策變化是不可抗力為由主張解除商品房買賣合同的問題探討
(一)一起案例
1.案件事實
2.原告訴請及理由和被告的辯駁理由
3.一審的認定
4.二審的認定
(二)相關問題探討
1.一審認定存在的問題(合同法41條和125條)
2.二審認定存在的問題(可預見、格式條款的效力認定)
3.合同法第39條中「採取合理的方式」的界定
4.對合同法第40條的理解
5.合同法第39條和40條的邏輯沖突及對司法解釋第10條的理解
㈣ 房屋買賣合同糾紛和商品房銷售合同糾紛的區別
房屋買賣包含商品房銷售,前者是買賣,後者僅是銷售,按目前政策,兩者基本上相同。
㈤ 商品房銷售矛盾糾紛和突發事件的處理預案的內容是什麼
請參考。原創的。
有關商品房預售中的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
為了有效地預防,解決專在品房預售中的突屬發事件,我公司經過認真地,反復地研究後,特地建立此預案。有關人員應該切實落到實處,杜絕或者及時有效地處理突發事件。
1 建立完善的組織領導小組。組長是: 成員有:
2 每次銷售活動,應該事前充分考慮,有具體的方案,人員的分工負責安排,處理可能出現的事件的方案。待批准後,才能夠去執行。
3 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程序。
第一 相關的工作人員馬上停止工作,投入處理事件之中去。
第二 現場的負責人,一般組織,指揮,協調,一邊給上級公司的領導匯報。
第三 盡量安撫人員的心情。態度緩和,絕對避免粗暴。
第四 有人員受傷的,立即施救。不要耽誤時間。
第五 維持好現場秩序。做到有序地疏散人員,和藹地勸道人員。
4 未盡之處,處於現場的工作人員,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處理能力,積極地,共同做好處理工作。
5 處理突發事件的工作,納入對員工的績效考核之中。
㈥ 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
是有判決確認房屋屬於建築商?還是建築商欠開發商錢,執行的時候拍賣了?
如果房屋所有權判給建築商,開發商是無權售賣房屋給你,你可以要求開發商退還費用,並承擔一定的違約責任;
如果是執行的時候的拍賣,可以時間發生的先後綜合判斷後,提執行異議等等。
㈦ 二手房買賣常見糾紛產生原因及解決方式盤點
近年來,二手房交易市場越來越火爆,關於二手房產買賣合同的糾紛問題也越來越多,二手房畢竟不像商品房,房屋產權、質量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因此在二手房交易的過程中也很容易出現合同糾紛。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二手房產買賣合同糾紛的內容和解決辦法,希望能對各位購房者有所幫助。
第一類是房價上漲過快,上家毀約引起的糾紛。
遇到這種情況下家有三個辦法解決:
1、如果 《居間協議》或 《定金協議》已明確了房產買賣的主要條款,則可視為《買賣合同》,下家有權要求上家繼續履行該合同。這些主要條款有:價格、房屋位置、付款時間、過戶時間、交房時間等。不過,大多數 《定金協議》或 《居間協議》都不全部具備上述條款,因此,不能視為 《買賣合同》;
2、如果雙倍返還定金還不能彌補下家的損失,下家可以要求賠償實際損失。比如下家付了5萬元定金,上家不想賣房,只同意返還10萬元,而此時房價漲了20萬元,那麼上家仍然賺15萬元。這時,下家可要求上家賠償差價損失,也就是下家按實際損失來索賠,這個實際損失就是房價上漲的差價,下家可以按20萬元來索賠。
3、當然,更簡單的辦法是直接適用《定金合同》或 《居間協議》中的定金罰則,即要求上家雙倍返還。
簽訂買賣合同有一個必要的步驟是在網上進行合同備案,這個備案可以通過中介公司備案或買賣雙方直接到房地產交易中心辦理備案。買賣合同中的條款和附件,需要對房屋基本情況、付款時間、付款方式、違約責任等主要內容做約定。簽訂買賣合同後,上家違約不賣,不管下家是否支付了房款,也不管上家是否願意承擔違約責任,下家都有權要求繼續履行合同。若上家仍拒絕履行,下家可訴至法院要求強制履行。建議在房價上漲比較快時,下家付定金爭取多付點,付了定金以後盡早簽訂買賣合同。
第二類是下家貸款出現障礙引起的糾紛。
下家向銀行申請貸款未獲批準的,原因一般有兩個:一是由於個人資信等問題,銀行不願貸款;二是由於信貸政策等原因,貸款不足。如申請100萬元,銀行只肯貸80萬元。
在這兩種情況下,都會造成下家沒有足夠的資金按時支付房款,通常,由於銀行不貸款或不足額貸款,下家要用自有資金來付房款,否則可能構成違約。因為,幾乎所有的買賣合同中都約定,如下家貸款不足,則應在交易過戶時補足不足部分,所以貸款的風險要由下家來承擔。
為避免這類糾紛,下家應該盡早向銀行咨詢貸款事宜,問清楚是否能申請貸款,可以貸多少,不能只聽信中介對貸款情況的估計,最好直接向銀行咨詢。此外,也可在合同中約定:若因貸款未獲批或未足額獲批造成下家付款能力出現嚴重問題的,任意一方有權解除合同,上家應返還已收房款,雙方互不承擔違約責任。
第三類是交易稅費計算出現誤差而產生的糾紛。
由於交易稅費受國家宏觀調控、經濟政策的影響較大,變動性很大。這些稅收主要有營業稅、個人所得稅、契稅。目前至2009年12月31日前的交易稅收根據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而有所不同。
普通住宅 (面積在140平方米以下;內環的價格在245萬元以內、內環到外環之間的價格在140萬元以下、外環的在98萬元以下;容積率大於1)和非普通住宅 (普通住宅以外的住宅房屋)按以下標准繳納。
另外,個人轉讓兩年以上家庭唯一生活住房的,免徵個人所得稅。繳納標准經常會發生變化,所以一定要及時了解繳納標准。
關於稅收由誰繳納通常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是雙方未約定,那麼應按照法律規定,各自承擔應付的稅費。
二是約定由下家來承擔所有稅費,上家只管 「到手價」。這種約定對下家有一定的風險,因為如果簽約後到交易期間,稅收發生變化,那麼增加的稅收只能由下家承擔了。
三是做低房價。雙方為降低交易成本而少繳稅,通常會將正式買賣合同中的房價做低,再以 「裝修款」或 「房屋補償款」的名義支付差額部分。此種做法違反法律規定,是逃稅行為。而且,做低的合同價經常在繳稅的時候遇到障礙,被稅務部門認為合同價過低而要求按評估價繳稅,這樣一來,買賣雙方常常會為了增加的稅收由誰承擔而產生糾紛,但一方不得以做低房價為由,主張買賣合同無效。
第四類是由於支付定金而引起的糾紛。
無論一手房買賣還是二手房買賣,在簽訂正式合同之前,下家一般都要先支付定金,定金的作用是為了確保雙方簽訂正式合同。關於定金引起的糾紛有以下三種:
一是付了定金以後,其中一方違約,守約方可按照定金罰則處理,也就是說下家違約的話,上家可以沒收定金;上家違約的話,下家可以要求雙倍返還定金。
二是付了定金以後,雙方對定金合同以外的其他內容不能達成一致,而這些內容與履行合同有密切的關系,比如付了定金後下家才知道房屋還有抵押,而上家又需要用下家的房款來提前還貸,如不能協商一致,這時下家就可以要求解除定金合同,上家應當返還定金 (不是雙倍返還)。但要注意的是這些在定金合同中未作約定並且在事後不能協商一致的內容應當根據誠信原則和交易習慣來確定,而不能是一方故意提出苛刻的條款造成的。如上家要求簽訂正式買賣合同後一年後再交房,這種要求違反了誠信原則和交易習慣,在不能協商一致時應當認為是上家違約。
三是付了定金以後,定金並沒有交到上家手上,而是根據定金合同或居間協議交給中介保管。如果定金合同約定定金由中介保管的,那麼定金合同就生效了,上家不能以自己沒收到定金為理由,主張自己可以不受定金合同約束。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11-03,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搜狐焦點網,為您提供房產信息,房產樓盤詳情、買房流程、業主論壇、家居裝修等全面內容信息
㈧ 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
如果你是開發商,那麼你們的購房合同上難道沒有違約條款的約定?
起訴女兒,貸款的時候應該是女兒主貸,父親是共同還款人吧?
合同主體是女兒啊,至於她錢從哪裡來,這個跟你們沒關系。
㈨ 最高院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處理適用哪些法律依據
正確、及時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等相關法律,結合民事審判實踐,制定本解釋。
第一條 本解釋所稱的商品房買賣合同,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以下統稱為出賣人)將尚未建成或者已竣工的房屋向社會銷售並轉移房屋所有權於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
第二條 出賣人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與買受人訂立的商品房預售合同,應當認定無效,但是在起訴前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可以認定有效。
第三條 商品房的銷售廣告和宣傳資料為要約邀請,但是出賣人就商品房開發規劃范圍內的房屋及相關設施所作的說明和允諾具體確定,並對商品房買賣合同的訂立以及房屋價格的確定有重大影響的,應當視為要約。該說明和允諾即使未載入商品房買賣合同,亦應當視為合同內容,當事人違反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第四條 出賣人通過認購、訂購、預訂等方式向買受人收受定金作為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擔保的,如果因當事人一方原因未能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應當按照法律關於定金的規定處理;因不可歸責於當事人雙方的事由,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未能訂立的,出賣人應當將定金返還買受人。
第五條 商品房的認購、訂購、預訂等協議具備《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的主要內容,並且出賣人已經按照約定收受購房款的,該協議應當認定為商品房買賣合同。
第六條 當事人以商品房預售合同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辦理登記備案手續為由,請求確認合同無效的,不予支持。
當事人約定以辦理登記備案手續為商品房預售合同生效條件的,從其約定,但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除外。
第七條 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按照所有權調換形式訂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明確約定拆遷人以位置、用途特定的房屋對被拆遷人予以補償安置,如果拆遷人將該補償安置房屋另行出賣給第三人,被拆遷人請求優先取得補償安置房屋的,應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