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2011年9月控告賀利氏專利侵權之

2011年9月控告賀利氏專利侵權之

發布時間:2022-01-04 09:20:36

Ⅰ 專利流氓的相關較量

全球前10大手機廠商中,已經有5家是中國企業。
根據Gartner的統計,2013年三季度,中興、華為、聯想、TCL通訊、宇龍酷派分別以3.0%、3.0%、2.9%、2.7%、1.9%的市場份額,分列全球市場第5、6、7、8、10名。
這些有著很好成本控制力且進取心十足的中國廠商,正覬覦在全球各個市場取得更大的突破。然而,對於專業的「專利流氓」來說,他們正是送上門來的絕佳中國「大肥羊」。 專利流氓的血盆大口
2013年9月,微軟(MSFT:NASDAQ)斥資37.9億歐元收購了諾基亞(NOK:NYSE)手機業務,同時花費16.5億歐元購買了諾基亞專利為期10年的授權。「我們可以獲得諾基亞專利的使用權,但不會得到專利本身的所有權。」微軟總法律顧問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當時對外表示。
諾基亞為什麼沒有同時把專利也賣給微軟?業界普遍猜測:擁有移動通信行業不少核心、優質專利的諾基亞,今後很可能將繼續通過其持有的專利組合,收取不菲的專利費。諾基亞法律發言人馬克·達蘭特亦在該收購交易披露後表示:「直到現在,諾基亞並沒有大量地對外許可自己的專利,但是當手機業務剝離後,我們將會嘗試進行技術對外許可。」
歐盟競爭專員傑奎因·阿爾穆尼亞(Joaquin Almunia)在2013年年底就嚴詞警告諾基亞,不要成為「專利流氓」,稱諾基亞如果試圖以流氓的方式利用其專利,會毫不猶豫地提起反壟斷訴訟。
微軟收購諾基亞的交易正處於中國商務部的審查程序之中。不少中國手機企業擔心,剝離了手機業務的諾基亞,可能提出巨額專利授權費,這將限制市場的公平競爭,削弱中國手機企業的競爭力。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相關手機廠商處獲悉,除了商務部,國家發改委也加入到對這一交易的審查中。
諾基亞會否成為「專利流氓」尚無定論,但這家公司於2012年8月出售的部分專利已經成為射向中國廠商的專利之箭。將中興通訊、華碩推上德國被告席的Vringo即為諾基亞所售專利的收購者之一。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Vringo都極具「專利流氓」的特徵。Vringo自稱運營著一個移動社交應用的發布平台,但這部分實體業務已經幾乎不產生收入。該公司截至2013年9月30日的三季度財報顯示,其營收僅為5萬美元,總運營費用卻達1122.6萬美元,凈虧損1056萬美元。
Vringo的最主要商業模式就是通過收購等方式獲得專利,然後在全球市場針對所謂的「大肥羊」公司發起專利訴訟,並尋求獲得專利授權費。
2012年7月19日,Vringo公司經歷了一次控制權變更,隨後的8月份,便宣布從諾基亞購買包括通信管理、數據和信號傳輸、移動管理、頻率資源管理與服務等在內的約500項專利,涉資2200萬美元。
微軟就是Vringo相中的「大肥羊」之一。2013年5月30日,微軟在經過一番法庭較量後與Vringo達成和解協議,微軟向Vringo賠償100萬美元,並在今後就相關專利支付一定比例的授權費。與此同時,微軟還向Vringo轉讓6項專利。
從諾基亞獲得專利轉讓前後,Vringo開始對中興通訊展開全球訴訟行動。雙方在這一組合訴訟中互有攻守,勝敗難料。
中興通訊全球知識產權總監沈劍鋒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專利運營公司從量級來區分,主要包括兩類:超大型專利運營公司,以及中小型專利運營公司。前者比如InterDigital、IV、Acacai等,一般由實體公司轉型或通過規模並購,擁有巨量的專利資產;後者一般通過自身研發或並購,擁有少量的專利資產。
但這兩類公司在最終訴求方面相差無幾,主要就是通過對其擁有的專利資產包進行戰略合作、資產運營、資本化,比如常見的專利出售、專利許可和專利訴訟,以獲取收益。其中,專利訴訟是他們最核心打擊武器,通過發起大規模訴訟,迫使部分被告獲取早期和解,然後用這些資金繼續跟其目標對象訴訟,賺取最大收益。這類公司通過專利運營收益再吸引投資者或促進股價上漲,獲得新的資金用於進一步研發創造專利或收購專利,再繼續進行專利包運營行為,形成循環。
「隨著中國公司的規模越來越大,並以更大的力度走向海外市場,就越有可能成為暴露於『專利流氓』狙擊槍之下的『大肥羊』。」沈劍鋒說。
根據Patent Freedom的統計,華為和聯想在2012年均遭遇了13起由「專利流氓」公司發起的訴訟,而僅2013年上半年,華為所遭遇的這類訴訟案件又上升到15件。 「大肥羊」的反擊戰
沈劍鋒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強調,中興通訊非常重視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並尊重其他公司的知識產權,中興已在全球布局5萬余件專利、1.4萬件已授權專利,尤其在LTE領域已聲明基本專利800多件,全球佔比達10%,但「中興反對無序的知識產權濫用及濫訴行為」。
而實體企業如果一旦被「專利流氓」盯上,首先一定要確保在利益最大化的原則下制定策略,其次,綜合運用常規手段,比如積極應訴,主張不侵權或對方專利無效,啟動反訴,等,及非常規手段來應對。
事實上,中興通訊和華為就在不久前的一場應對InterDigital的專利侵權訴訟取得了初步勝利。
作為一家大型NPE,InterDigital擁有近20000件專利(或專利申請),並宣稱在無線通訊領域擁有多項2G、3G和4G標准專利。2011年7月,InterDigital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及聯邦地區法院指控中興通訊等企業侵犯其專利,要求啟動337調查並發布排除令,禁止被訴公司在美國銷售3G移動設備。
2013年12月20日,美國就InterDigital訴中興通訊等專利侵權一案,ITC行政法官做出最終裁定,中興通訊沒有違反337條款,不侵犯原告起訴七項中的六項專利權,其餘一項也被認定為專利無效。中興通訊與InterDigital在聯邦地區法院的訴訟還在較量階段。
2013年,中興通訊已在美國連勝由Interdigital、TPL、Flashpoint等3起專利運營公司發起的337調查。
回顧應訴過程,沈劍鋒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InterDigital自2011年起發起訴訟開始,中興通訊就組建了包括技術、商務、法律及品牌、證券等相關應訴團隊,並選聘具有豐富ITC訴訟經驗的律所積極進行應訴。整體應對過程中,既包括針對InterDigital訴訟的常規應訴抗辯點進行反擊,比如涉案專利的全球無效、不侵權抗辯及產品的迴避設計分析,亦包括針對InterDigital的主動性反擊,包括在國內反訴、反壟斷調查准備等。
在整體策略上,除了積極進行應訴抗辯、主動反擊外,中興通訊亦與其他共同被告進行了深度聯合,在應訴策略和資源分配上都進行了合作。
「聯合收購也是中興尋求解決與InterDigital糾紛的方案之一。」沈劍鋒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中興通訊正積極跟蹤並參與業內主要公司、專利防禦聯盟針對InterDigital公司的收購項目。
華為方面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2011年7月收到InterDigital的訴訟以來,華為一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應訴,另一方面在美國和中國的法院先後提起了反訴,並針對InterDigital濫用基本專利行為向中國、歐洲和美國政府提出了反壟斷投訴。2013年10月份,華為在中國的反訴收到了廣東省高院作出的二審生效判決,華為的大部分主張得到了支持。兩個月後,華為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最終決定中也獲得了勝訴,InterDigital所有相關專利都被判無效或不侵權。2012年12月23日,華為與InterDigital公司達成和解,雙方撤銷相關訴訟,並通過仲裁解決部分爭議。 歐美政府取態微妙變化
在沈劍鋒看來,對InterDigital的勝訴展示了中興通訊對抗專利經營公司濫訴決心和應訴能力,客觀上也鼓舞了中國公司在海外,包括ITC進行知識產權訴訟的信心。
「本次勝訴在一定層面上能體現美國司法行政體系近期對專利經營公司態度的轉變。」沈劍鋒對記者表示,這種轉變在於,由先前的剋制容忍轉變為積極規制,「這將極大鼓勵實體企業對抗專利運營公司的決心」。
「從2011年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的《美國發明法案》及2013年美國眾議院批準的《創新法案》等,我們都可以看到這種變化。」沈劍鋒認為,這些法案中針對專利運營公司濫訴的現象進行了有效的規制。
華為認為,此次ITC針對InterDigital案件的決定中,並沒有提出對專利運營公司的新的限制,不過,美國政府確實提出了很多舉措,限制專利運營公司及涉及標準的基本專利持有人濫用其專利權。
另外,歐委會競爭委員不久前公開警告諾基亞公司不要成為「專利蟑螂」,以及歐洲各國針對與標准相關的專利謹慎下發禁令等現象,都表明了海外市場,尤其歐美等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對規制專利運營公司的決心。
與此同時,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政府部門,也啟動了系列反壟斷調查,從側面表明對專利濫訴行為的限制。
除了國家商務部和發改委對微軟收購諾基亞交易的介入外,中國國家發改委還在2013年11月底對高通公司展開反壟斷調查。隨後,《中國日報》(China Daily)英文版援引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司司長許昆林的話稱,該部門已經掌握了大量關於高通反壟斷的證據。
「我們看到,包括中國、印度、美國在內的很多國家政府都強烈要求改革和限制這種『專利流氓』的做法,並有了一些判例。」郭愛平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不是說不應該交專利費,但是專利費收取應該公正、合理、公平,「所以TCL通訊支持國內政府對所有有『專利流氓』傾向的案例認真對待」。
郭愛平表示,藉助當初對阿爾卡特手機業務的收購,TCL通訊獲得了包括2G和2.5G核心專利,同時也通過自己的努力,擁有了部分3G和4G核心專利,「盡管數量不是很多,有了這些足以和很多專利擁有者互換,減少專利費用」。
沈劍鋒表示,隨著4G時代的到來,由於LTE專利的分散度比較高,各家通信設備廠商實力相對均衡,中國企業在4G領域知識產權份額有了顯著提高,形成了與主要競爭對手抗衡的籌碼。中興通訊認為,在4G時代,透過專利訴訟來實現許可談判,將會帶來更加混亂的競爭形態,因此通過建立泛行業的專利池機制,利用「准一站式」許可模式,在更加開放、公平及共贏的的環境內進行知識產權許可將成為業內共識及趨勢。
「短期內要消除濫訴現象也不太現實。」盡管沈劍鋒認為美國的態度有微妙轉變,但也必須看到,作為全球最大的知識產權出口國,專利許可及運營仍然是美國的重要產業,對美國貿易平衡、知識產權創新激勵及增值具有重要作用,也牽涉了研發機構、企業和下游律所和法律服務機構的活躍及生存,因此,針對專利運營公司的限制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而在這一過程中,作為參與美國市場競爭的中國企業而言,一方面積極適應並運用美國專利游戲規則;另一方面,在大環境趨勢下,積極聯合推動司法行政的變革及自身實力的鍛造,以更加開放、自信的態度去面對專利競爭。

Ⅱ 知識產權無效宣告

任何人認為已經授權的專利不符合授權要求,就可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對該專利的部分或者全部權利要求提出無效請求,同時還需要提供證據和說明,復審委會根據請求要求專利權人進行答辯,並作出裁決

Ⅲ 淘寶被同行舉報外觀設計專利侵權,但並無主觀故意 純屬巧合

措施一:跟對方協商,簽個專利權使用協議,給點錢,就可以繼續生產銷售了。
措施二:停售,公告日(2012。1.25.)之前銷售的可不被追責,之後的就不行了。
措施三:就像樓上說的,想辦法把對方的專利無效掉,比如說找證據在他申請前市場已有,或者此設計圖片在某雜志刊登,等等,只要是公開的,能有證據表明時間的。不過這樣也得花點錢,至少要請代理律師。

總之,想沒有任何支出就搞定估計不可能了。

Ⅳ 關於專利侵權案例分析!!!!!!

1.聘用合同,研究抄吸脂減肥技術的立項資料等
2.屬於職務發明,應該屬於醫院
3.以什麼理由答辯都可以,不過法院不會採納,這種屬於法律規定的應當知道的范圍,不然都以這個理由來答辯,要訴訟時效何用;
4.醫院可以申請繼續無償使用該專利,因在申請前已開始使用。
5.沒什麼啟示,中國的人治而不是法治,任何單位都這樣,沒有相關制度,李志華是前任院長,有人知道也不會出來反對。

Ⅳ 這種情況下我們控告別人專利侵權能否勝訴

你的情況,首先你要通過專利,明確我們的權利要求,同時判斷對方產品是否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第二點,在判斷,14年,你自己的公開以及16年同行公開的證據,是否公開了我們專利所有的技術特徵或者設計特徵,如果沒有,我們就能訴,如果公開了,我們就不能訴。專利和產品實際是兩個維度的事情,產品在銷售了,不一定能公開專利

Ⅵ 廈門希科無紙記錄儀專利侵權案的最終審判結果出來了嗎

轉載自《檢察日報》--檢察監督讓專利權得到保障,福建:糾正一起不當履行行政判決案

檢察日報 報訊(記者張仁平 通訊員陳健)
一起專利侵權糾紛案,經過行政處理決定和兩級法院行政判決,歷時近三年,直至今年1月中旬福建省檢察院啟動行政檢察監督程序,一個多月後終審判決得以執行,認定被控侵權產品構成侵權。日前,當權利請求人林善平得知這一結果時,他欣喜地說,「檢察監督讓正義得以實現」。詳情點擊下方鏈接:
http://newspaper.jcrb.com/2020/20200426/20200426_001/20200426_001.html



本報訊(記者張仁平通訊員陳健)一起專利侵權糾紛案,經過行政處理決定和兩級法院行政判決,歷時近三年,直至今年1月中旬福建省檢察院啟動行政檢察監督程序,一個多月後終審判決得以執行,認定被控侵權產品構成侵權。日前,當權利請求人林善平得知這一結果時,他欣喜地說,「檢察監督讓正義得以實現」。
2017年4月,福建順昌虹潤精密儀器有限公司(下稱虹潤公司)向廈門市知識產權局(現為廈門市市場監管局)投訴稱,廈門希科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其同意,大量生產銷售涉嫌侵犯虹潤公司享有專利權的產品,請求處理專利侵權行為。當年8月,該局作出處理決定:「被控侵權產品與涉案專利的外觀設計既不相同也不近似,沒有落入涉案專利權保護范圍。被請求人不侵犯涉案專利權。」「駁回請求人的處理請求」。
虹潤公司不服,於2017年9月向廈門市中級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但訴訟請求被駁回。一審判決後,虹潤公司向福建省高級法院提出上訴。2019年7月,該省高級法院作出終審判決認為,廈門市市場監管局和一審法院有關被訴侵權產品與涉案外觀專利設計在整體視覺效果上有顯著差異,二者既不相同也不近似的認定,事實和法律依據不足,應予糾正,撤銷一審判決和廈門市市場監管局處理決定,由廈門市市場監管局重新作出處理決定。但該局未履行法院生效判決。
今年1月16日,虹潤公司法定代表人林善平向福建省檢察院申請監督。該院當日予以受理,對書面材料進行全面審查,同時委託廈門市檢察院到該市市場監管局調查核實。該省檢察院審查認為,省高級法院二審行政判決實際上已經對涉案侵權行為進行了認定,並要求行政機關重新作出處理決定;該局在生效判決作出後七個多月內未重新作出行政決定,存在不當履行法院生效判決行為,使被侵權主體的權利無法得到保障,應當依法糾正。該局以已向最高法申請再審為由,不履行法院生效判決,理由不能成立。
2月17日,福建省檢察院向廈門市市場監管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該局立即對被訴行政行為進行糾正,並根據法院終審判決重新作出處理決定。
日前,廈門市市場監管局向福建省檢察院書面反饋情況稱,該局就涉案專利侵權糾紛重新立案,根據雙方答辯與後續證據提供情況作出行政裁決:「被控侵權產品落入涉案專利的保護范圍,構成侵權。」至此,這起涉案專利侵權糾紛結案。

Ⅶ 《關於審理專利侵權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以下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全文,請查閱。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為正確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結合審判實際,制定本解釋。

第一條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權利人主張的權利要求,依據專利法第五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確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權利人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變更其主張的權利要求的,人民法院應當准許。

權利人主張以從屬權利要求確定專利權保護范圍的,人民法院應當以該從屬權利要求記載的附加技術特徵及其引用的權利要求記載的技術特徵,確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第二條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權利要求的記載,結合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閱讀說明書及附圖後對權利要求的理解,確定專利法第五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權利要求的內容。

第三條人民法院對於權利要求,可以運用說明書及附圖、權利要求書中的相關權利要求、專利審查檔案進行解釋。說明書對權利要求用語有特別界定的,從其特別界定。

以上述方法仍不能明確權利要求含義的,可以結合工具書、教科書等公知文獻以及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通常理解進行解釋。

第四條對於權利要求中以功能或者效果表述的技術特徵,人民法院應當結合說明書和附圖描述的該功能或者效果的具體實施方式及其等同的實施方式,確定該技術特徵的內容。

第五條對於僅在說明書或者附圖中描述而在權利要求中未記載的技術方案,權利人在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中將其納入專利權保護范圍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六條專利申請人、專利權人在專利授權或者無效宣告程序中,通過對權利要求、說明書的修改或者意見陳述而放棄的技術方案,權利人在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中又將其納入專利權保護范圍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七條人民法院判定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是否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應當審查權利人主張的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

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包含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相同或者等同的技術特徵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徵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相比,缺少權利要求記載的一個以上的技術特徵,或者有一個以上技術特徵不相同也不等同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沒有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第八條在與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相同或者相近種類產品上,採用與授權外觀設計相同或者近似的外觀設計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被訴侵權設計落入專利法第五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的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第九條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外觀設計產品的用途,認定產品種類是否相同或者相近。確定產品的用途,可以參考外觀設計的簡要說明、國際外觀設計分類表、產品的功能以及產品銷售、實際使用的情況等因素。

第十條人民法院應當以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一般消費者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判斷外觀設計是否相同或者近似。

第十一條人民法院認定外觀設計是否相同或者近似時,應當根據授權外觀設計、被訴侵權設計的設計特徵,以外觀設計的整體視覺效果進行綜合判斷;對於主要由技術功能決定的設計特徵以及對整體視覺效果不產生影響的產品的材料、內部結構等特徵,應當不予考慮。

下列情形,通常對外觀設計的整體視覺效果更具有影響:

(一)產品正常使用時容易被直接觀察到的部位相對於其他部位;

(二)授權外觀設計區別於現有設計的設計特徵相對於授權外觀設計的其他設計特徵。

被訴侵權設計與授權外觀設計在整體視覺效果上無差異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兩者相同;在整體視覺效果上無實質性差異的,應當認定兩者近似。

第十二條將侵犯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產品作為零部件,製造另一產品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屬於專利法第十一條規定的使用行為;銷售該另一產品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屬於專利法第十一條規定的銷售行為。

將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權的產品作為零部件,製造另一產品並銷售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屬於專利法第十一條規定的銷售行為,但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權的產品在該另一產品中僅具有技術功能的除外。

對於前兩款規定的情形,被訴侵權人之間存在分工合作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為共同侵權。

第十三條對於使用專利方法獲得的原始產品,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為專利法第十一條規定的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對於將上述原始產品進一步加工、處理而獲得後續產品的行為,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屬於專利法第十一條規定的使用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第十四條被訴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的全部技術特徵,與一項現有技術方案中的相應技術特徵相同或者無實質性差異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被訴侵權人實施的技術屬於專利法第六十二條規定的現有技術。

被訴侵權設計與一個現有設計相同或者無實質性差異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被訴侵權人實施的設計屬於專利法第六十二條規定的現有設計。

第十五條被訴侵權人以非法獲得的技術或者設計主張先用權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屬於專利法第六十九條第(二)項規定的已經作好製造、使用的必要准備:

(一)已經完成實施發明創造所必需的主要技術圖紙或者工藝文件;

(二)已經製造或者購買實施發明創造所必需的主要設備或者原材料。

專利法第六十九條第(二)項規定的原有范圍,包括專利申請日前已有的生產規模以及利用已有的生產設備或者根據已有的生產准備可以達到的生產規模。

先用權人在專利申請日後將其已經實施或作好實施必要准備的技術或設計轉讓或者許可他人實施,被訴侵權人主張該實施行為屬於在原有范圍內繼續實施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該技術或設計與原有企業一並轉讓或者承繼的除外。

第十六條人民法院依據專利法第六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確定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應當限於侵權人因侵犯專利權行為所獲得的利益;因其他權利所產生的利益,應當合理扣除。

侵犯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的產品系另一產品的零部件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該零部件本身的價值及其在實現成品利潤中的作用等因素合理確定賠償數額。

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權的產品為包裝物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包裝物本身的價值及其在實現被包裝產品利潤中的作用等因素合理確定賠償數額。

第十七條產品或者製造產品的技術方案在專利申請日以前為國內外公眾所知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產品不屬於專利法第六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的新產品。

第十八條權利人向他人發出侵犯專利權的警告,被警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經書面催告權利人行使訴權,自權利人收到該書面催告之日起一個月內或者自書面催告發出之日起二個月內,權利人不撤回警告也不提起訴訟,被警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請求確認其行為不侵犯專利權的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第十九條被訴侵犯專利權行為發生在2009年10月1日以前的,人民法院適用修改前的專利法;發生在2009年10月1日以後的,人民法院適用修改後的專利法。

被訴侵犯專利權行為發生在2009年10月1日以前且持續到2009年10月1日以後,依據修改前和修改後的專利法的規定侵權人均應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適用修改後的專利法確定賠償數額。

第二十條本院以前發布的有關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Ⅷ 華為三星專利大戰,華為專利無效了多少

始於去年的華為三星兩大巨頭專利戰,近日國內戰局有了新的進展。
2017年9月30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利復審委員會」)一口氣發布了八份與三星專利相關的專利無效宣告復審決定。其中,共計5件被宣告全部無效,1件部分無效,僅有2件維持有效。
截至目前,2016年三星在中國市場起訴華為專利侵權的共計16件專利中,已有15件有了專利有效性的復審決定,共計10件被宣告全部無效,無效佔比高達62.5%。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指出,這意味著三星以專利侵權反訴華為的「防禦」措施可能遭遇「大潰敗」的尷尬局面。
華為主動出擊
兩大巨頭互訴
時間回到2016年5月25日,華為率先以專利侵權狀告三星,對外宣布正式在加州北區法院和深圳中級人民法院對韓國三星公司提起知識產權訴訟。
華為官方表示,三星在全球范圍內使用華為的知識產權,並在眾多國家銷售其產品且相關專利數量多,所以華為願意在全球范圍內解決糾紛。
華為此舉被外界看做是,全面超越三星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想要在全球市場超越三星,專利手段是重要方法之一。」
在增強自身抵禦專利訴訟風險同時,華為開始嘗試通過許可、出售等形式開展專利運營工作,而此次向三星發難,更是被外界看做國產廠商專利逆襲。
隨後,三星強勢回懟,同樣以10件專利涉嫌侵權起訴華為。
2016年6月27日,華為再度將三星等公司訴至泉州中院,索賠8050萬元,隨後不到一個月,2016年7月22日,三星將華為訴至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索賠金額1.61億元,兩倍於華為的索賠額。
與此同時,華為也在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對三星提起專利侵權訴訟。
截至目前,在三星與華為的專利大戰中,三星起訴華為專利侵權的案件共計16件,其中,在深圳中院處於審理中的案件共計10件,在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處於審理中的共計6件。
三星反訴華為專利
無效佔比已達62.5%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4月份,泉州中院受理的華為訴三星專利侵權案件有了一審判決。一審法院認定,三星公司共計22款產品認定構成專利侵權,並判決三星公司停止製造、許諾銷售、銷售搭載涉案專利技術方案的移動終端共計22款Galaxy系列手機,同時,三星公司賠償華為終端公司經濟損失8000萬元及為制止侵權所支付的合理費用50萬元。
三星不滿法院判決結果,宣告復議,但經專利局審查認為,三星提交的所有無效理由均不成立,復議最終被駁回。
9月30日,專利復審委員會又發布了八份與三星專利相關的專利無效宣告復審決定。其中,5件被宣告全部無效,1件部分無效,僅有2件維持有效。三星涉案專利都是由華為於2016年9月1日或2日發起的專利無效宣告請求。
可以看到,這五件被宣告全部無效的發明專利中,既有涉及手機拍照功能,也有涉及手機雙模功能;既有屏幕控制功能,還有為數不少基礎通信方面的。
李俊慧指出,三星這些據以起訴華為的專利,應該也算是在其專利武器庫中「精心挑選」的,從智能手機操控技術到基礎通信技術,均有涉及。但從目前的專利無效宣告程序進展來看,對三星可謂「打擊沉痛」。
截至目前,三星起訴華為專利侵權的共計16件專利中,已有15件公布了專利復審決定,其中,維持有效的3件,被判部分無效的2件,被判全部無效的10件。
雖然還有一件尚未公布復審決定,但是,三星反訴華為專利侵權的涉案專利無效佔比總體已高達62.5%。
李俊慧指出,即便三星在3件有效專利和2件部分有效專利的案件中都取得勝訴結果,那麼,其專利勝訴率也僅37.5%。因此,從此輪曠日持久的專利對抗來看,三星的防禦情況並無樂觀,用「大潰敗」形容並不誇張。
當然,就三星涉案專利被判無效的審查決定,以及華為涉案專利被判有效的復審決定,三星都可以繼續通過行政訴訟尋求推翻的可能。
專利世界大戰
硬仗還未結束
不過,雖然兩大巨頭的專利較量,國內戰局暫時初定,但國外兩家還有官司在打,華為的硬仗還沒結束。
在手機市場,各品牌除了營銷和產品方面的競爭之外,專利官司也已經成為手機廠商壓制競爭對手的致命武器,蘋果、三星、諾基亞、HTC、摩托羅拉都曾因手機專利權打成一團。而國內手機廠商也時常會因為手機專利而被推上被告席。
有業內人士在與《證券日報》記者交流時表示,專利戰中,小公司告大公司一般都是為了要錢,大公司之間互相告,都是為了秀自己的技術能力,一般都是互有勝負,最後和解。
而與蘋果和三星在設計、軟體居多的專利訴訟不同,華為是底層通信技術專利的持有大戶。
任正非曾預言「未來5至8年,會爆發一場『專利世界大戰』,華為必須對此有清醒的戰略研判和戰略設計。」
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高科技企業中,研發投入超過100億美元的僅有6家,分別是,三星、英特爾、谷歌、微軟、華為和蘋果。

Ⅸ 氫雲觀察:專利侵權頻發!寧德時代起訴塔菲爾,夏普控告特斯拉

導讀: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會驚人的相似

寧德時代起訴塔菲爾

近日,動力電池龍頭老大寧德時代起訴塔菲爾專利侵權一案,由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正式受理,據悉,這是寧德時代首次就專利問題提起訴訟。

目前尚不清楚夏普對特斯拉指控的細節,不過該公司提到了車載通信設備,指出被指控侵犯其專利的產品涉及到特斯拉的信息娛樂系統,而該系統是了解汽車功能的主要途徑。

有趣的是,其實特斯拉汽車自2018年5月就更新了信息娛樂系統,甚至自去年開始,特斯拉汽車還安裝了定製版H3計算機。考慮到ModelS、Model3和ModelX車型在日本已經上市多年,夏普此時對特斯拉提起訴訟的行為就有點奇怪了。雖然有關夏普對特斯拉提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的細節很少,但是其提供了大量對其他公司不滿的細節。

氫雲鏈總結

氫雲鏈認為,動力電池技術被訴侵權,新能源車也被訴侵權,其實,對整個新能源產業來說,也是好事,這樣也能讓電池企業和車企提升自主研發的能力,推動整個產業良性發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Ⅹ 求外觀專利侵權案例,帶圖的,帶分析的!

您好!我給您講一個關於外觀專利侵權的案例(選自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副庭長姜穎女士講述的案例。)

北京李先生加州牛肉麵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李先生公司),成立於1996年,主營牛肉麵生意。自2008年開始,陸續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了幾項餐具產品的外觀設計專利。2009年9月,李先生公司偶然發現北京志瑞祥美國加州牛肉麵餐飲連鎖有限公司(志瑞祥公司)也做著牛肉麵生意,並且在經營場所,也使用著和李先生公司專利一樣的餐具。於是李先生公司以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權將志瑞祥公司告上了法庭。

由於案件起源就是這些餐具,那麼先分析一下李先生公司為什麼會獲得外觀專利權呢?

對於外觀設計專利而言,並不要求具有多麼高深的技術,或是解決多麼大的技術難題,只要對工業產品做出的富有美感的新穎設計就可以。但是這種工業設計必須要不同於之前已經存在的設計,這種不同不僅僅指不相同,而是不同之處要有足夠的區分度,使得我們乍一看就能將兩者區別開來。
李先生的餐具,明顯不同於我們日常接觸的餐具,他們或是設計了獨特的部位,或是獨特的設計形狀,不僅使它們與日常餐具區分開來,也豐富了我們的視野和生活,應該得到法律的鼓勵與保護。
而對比李先生公司和志瑞祥公司的餐具,從對比中發現,無論形狀,還是大小,無論款式還是顏色,無論是正面還是背面,都區別不大,幾乎是完全一樣。雖然局部細微有差別,但不會影響盤子的整理的視覺效果,對於消費者而言說,不會僅僅是乍一看就能區分兩者的不同。

志瑞祥公司在接到訴狀之後表示,自己所使用的餐具並不是自己仿造生產的,也不是刻意定製與之相似的餐具,而是在福建的某供銷商處購買的,並拿出了一份《購銷合同》的復印件,以證明自己是通過合法渠道購買而來。 同時進一步提出,即使兩家餐具構成近似,自己也是無心之失,所謂不知者無罪,不應該賠償經濟損失和承擔侵權責任。 同時進一步提出,即使兩家餐具構成近似,自己也是無心之失,不應該賠償經濟損失和侵權責任。

我國專利制度對被告是否知道原告專利,採取的是推斷原則,換言之,只要侵權產品進入了專利保護范圍,就推定被告是知道或應該知道原告的,實際上是不是知道在所不問,這就是專利制度的特殊之處。專利申請一旦提出之後,就被要求向社會公開,廣而告知,任何人都有可能或有渠道知道包括專利方案,設計圖片等專利的具體情況。專利權人只有公開技術,才能換來法律上10年或者20年的專有保護。專利許可權一過,大家就可以自由使用。但對專利信息的公開不是無償奉獻,所以任何人都有責任避免對他人專利造成損害,否則就會承擔法律責任。所以不知者無罪不能適用於這項專利制度。

專利法第十一條規定了,「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後,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既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產品。」 換言之,外觀設計專利並不禁止他人使用外觀設計專利,是允許使用的。
而志瑞祥公司的情況,是用於生產經營,雖然非屬製造和進口,但事實上,志瑞祥公司以加盟費的名義將餐具打包在硬體設備費用中,連同其他硬體設備提供給加盟商,視為銷售餐具的行為;而在當年製作的網站背景上,展示了各種餐具襯托下的菜品,目的就是為了吸引加盟,並從中收取加盟費,所以網頁展示的行為構成了許諾銷售。
但即便是這樣,志瑞祥公司也不並一定要賠償李先生公司的經濟損失。因為根據專利法第七十條規定,「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許諾銷售或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製作並售出的專利侵權產品,能證明該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志瑞祥公司認為,提供的《購銷合同》復印件,可以證明自己通過正規渠道購買而來,自己不需要承擔經濟賠償。如果追究責任,也是追究福建的供銷商的責任。

法官審理認為:該《購銷合同》存在三大致命傷。
第一,缺乏原件,能被法院認可的證據必須滿足真實性的要求,所以所有提供的書面證據材料必須都是原件,而復印件是容易修改和偽造的,法院自然難以憑復印件認定其真實性;
第二、時間錯位,也就是簽訂購銷合同時,公司甚至都還沒有成立,那麼合同上怎麼能出現公司的公章呢?
第三、履行無據,合同目的在於履行,商業化活動中能夠證明合同得到履行的證據就是往來發票和收據,然而志瑞祥公司同樣沒有提交合同得到履行的證明憑證。

法院判定:
綜合考慮上述三大因素,法院沒有支持志瑞祥公司對餐具具有合法來源的主張,認定志瑞祥公司的行為構成對李先生公司的外觀設計專利的侵犯,判決志瑞祥公司停止侵權行為,並在綜合考慮餐具的實際價值,志瑞祥公司持續銷售侵權餐具的時間,由此可能給李先生公司造成的經濟損失等因素以後,判決志瑞祥公司賠償李先生公司經濟損失22000元。

以上,希望對您有幫助!請採納!

閱讀全文

與2011年9月控告賀利氏專利侵權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