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代理詞

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代理詞

發布時間:2022-01-04 06:49:25

Ⅰ 如何寫交通事故起訴狀

你好,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起訴狀撰寫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說明如下:
1.在道路案件的起訴狀中,被告有時是難以判斷的,應以是否應當在該起交通事故中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作為判斷是否作為被告的依據。
在這里要注意的是,起訴狀中應當寫明被告的身份情況,姓名、性別、出生日期、民族、職業、住址,如有手機號碼等通信工具的聯系方式,也最好一並提供。如果是公司的,應當寫明公司的名稱、住址,法定代表人姓名等身份信息。在訴訟實踐中,為了方便訴訟,人民法院通常會通過電話聯系的方式通知當事人進行某些訴訟活動,並就有關問題進行溝通,甚至是確定談話時間和開庭時間。只有在當事人聯系不上,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通過發送傳票等方式傳喚當事人,而發送傳票等方式所要耗費的時間遠大於電話溝通,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拖延案件的審理過程。因此,雖然我國法律並沒有明確規定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供原告、被告、委託代理人的電話聯系方式,但為了便於訴訟和人民法院進行溝通,最好將當事人和訴訟參與人的聯系方式提供給法院,這樣既方便了自己,也給法院的法官留下一個較好的印象。
2.道路交通事故的訴訟請求
訴論請求一般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人身損害賠償方面的請求,也就是現在統稱的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該糾紛下有種專門的子案由就是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另一類是交通事故引發的財產類糾紛,即財產損害賠償糾紛。這兩大類糾紛需要通過兩個訴訟來解決,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兩個案由。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是指機動車駕駛人員、行人、乘車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進行與交通有關活動的人員,因違反法律法規規定,過失造成人身傷亡事故,因而形成的對受害人進行賠償的糾紛。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是指因為財產受到損害,權利人請求賠償損失的糾紛。
3.訴訟請求部分的撰寫
要注意的問題是訴訟請求應當明確、清晰並富有層次性,做到條理清晰。對於道路交通事故訴訟而言,其訴訟請求就是要求賠償義務人賠償其因該次交通事故而遭受的各項損失。如要求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即醫療費、營養費、交通費、誤工費、殘疾賠償金、被撫養人生活費等具體費用,侵權人在交強險限額外對超出的費用進行賠償。訴訟請求部分,應注意對各項損失數額的請求,應當精確化,不應模糊表述即沒有具體的數額。
4.事實與理由部分的撰寫
應當首先介紹交通事故發生的情況,如何年何月何時,受害人在何種情況下在哪條道路上通行,侵權人如何違反交通法規違章行駛,將受害人撞傷。之後應介紹交通事故發生後,受害人去醫院就診的情況即受害人受到了何種傷害,醫院如何進行救治,以及所花費的費用,醫院醫生建議是否休假,休假時間的天數,以及是否需要他人進行護理,是否需要加強營養的說明等各種情況。最後應當介紹事故發生後何時報警,交警隊對事故是如何處理,是否做出了責任認定,責任認定的情況如何。在這里要說明的是,交警隊所出具的事故責任認定書,其雖然認定的是事故責任而不是民事損害賠償意義上的民事責任,但是該事故責任認定往往是法院認定賠償權利人和賠償義務人民事責任的主要依據。如法院經審查認為交警隊所作的責任認定合法,則民事賠償責任的認定一般都是同事故責任的認定相一致的。因此,交警隊的事故責任認定也可以說是賠償權利人要求賠償義務人承擔何種程度責任的最為主要的證據和理由。這是在起訴狀中一定要提到的。在某些情況下,交警隊可能會做出無法認定事故責任的結論,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賠償權利人就要想盡各種辦法、提供充足有效的證據來證明對方對交通事故的發生負有何種程度的責任,這也是要求對方賠償的基礎。因此,對於責任認定部分的撰寫,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有交警隊的責任認定,則通常情況下應以該結論為民事賠償責任主張的主要依據。
5.起訴書寫的語言
起訴狀書寫的語言應當使用較為客觀、平實的語言。前面已經講過了,起訴狀的書寫就是一個擺事實、講法律的過程。起訴狀的書寫不需要用過多的形容詞甚至是不需要形容詞,訴訟活動本來就是一項理性的活動,他不是個人情感的宣洩,法庭上不需要當事人宣洩其情感,需要的是用理性的精神去解決糾紛和矛盾。因此,起訴中不需要用形容詞,起訴狀不是美文,如果一份起訴狀中充斥著大量的形容詞來宣洩當事人的感情,那麼這份起訴狀給法官的第一感覺是當事人在訴訟活動中是不理智、不成熟的。這是起訴狀書寫的最基本要求,但是即使是這樣最基本的要求,筆者在審判實踐中卻很少見到一份語句平實、公正、客觀的道路交通事故起訴狀。大量存在的是那種感情宣洩式的起訴狀,而法官需要原告就某個能夠引起特定法律後果的事實進行論述,依法裁判的時候,才發現原告在起訴狀中對此問題根本就沒提及,或者是含混和不清楚的。還要強調一點,就是起訴狀中絕對不能有謾罵、侮辱對方的語言出現,這是最基本的常識。但是有的當事人在起訴狀中仍運用這種語言,這不僅留給法官非常不好的印象,而且也是違反法律的,後果嚴重的情況下還要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
6.起訴狀態附上相關的證據材料
起訴狀的事實與理由部分已經論述了相關的事實,對於該類事實的證據,最好在立案的時候連同起訴狀一並提交給法院,可以在起訴狀的最後寫上相關的證據見證據附錄之類的語句。注意,證據的提交最好分組提交,基本的分組可根據某個具體的訴訟請求來區分,如各種費用發生的證據可以作為一組、事故責任認定的證據可以作為一組等。這樣的做法是為了能夠將具體的某個或幾個證據同起訴狀中的訴訟請求和事實形成一一對應的關系,方便訴訟,也顯得專業。

參考資料: 交通事故起訴書範本:http://www.51zjls.com/ArticleShow.asp?id=1058

Ⅱ 如何認定人身權侵權代理詞

您好,人身侵權是指他人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版通則》第一權百一十九條 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Ⅲ 人身自由權和生命健康權有什麼區別

「人身權」和「人身自由權」是兩個重要的法律名詞人身自由權通稱「自由權」.嚴格地說,「自由權」這一概念不能成立.權利是權利主體實現自己的意志的資格,也就是實現自己意志的自由.權利的本質就是自由.每一種權利都是一種自由.「自由權」就是自由的自由,或為支配自由的自由,顯然無法說通.人身自由權是權利主體在法律范圍內自主支配行動的權利,是行動自由權,應稱行動權.行動是主體的物質性人身要素,行動權是物質性人格權.行動資格是物質性人格要素.人身是各人身要素的總和,是全部人身權的客體,不是行動權的客體.「人身」在漢語中可解釋為人的身體,但人的身體是身體權的客體,也不是行動權的客體.因此,把權利人自主支配行動的權利稱為人身自由權並不確切,但這一名稱已十分普及.從法理上說,「行動權」可分為政治即非民事行動權和民事行動權.傳統民法把「自由權」分為公法自由權和私法自由權,大致相當.政治行動權是政治領域的人格權,包括言論自由權、出版自由權、結社自由權、集會遊行示威自由權、宗教信仰自由權,不屬民事權利.民法中的行動權指民事行動權.人身權是指與權利主體人身不可分離,沒有直接財產內容的權利.人身權的主體可以是公民,也可以是法人.公民的人身權種類有:1.生命權、健康權.《民法通則》第98條規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2.姓名權.《民法通則》第99條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3.肖像權.《民法通則》第100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所謂「以營利為目的」,是指使用他人的肖像來達到自己一定的經濟目的.如未經本人同意,將其照片陳列在照相館的櫥窗內,或用來作廣告、商標等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仲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39條規定:「以營利為目的,未經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做廣告、商標、裝飾櫥窗等,應當認定為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4.名譽權.《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醜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5.榮譽權.公民的榮譽權是指公民在學習、生產.工作、作戰等方面成績顯著而獲得的光榮稱號.《民法通則》第102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榮譽權,禁止非法剝奪公民、法人的榮譽稱號.」侵害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的,根據《民法通則》第120條的規定,必須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如果侵犯公民的名譽權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按刑法有關侮辱罪、誹謗罪、誣陷罪的規定處罰.6.婚姻自主權.《民法通則》第103條規定:「公民享有婚姻自主權,禁止買賣、包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

Ⅳ 余秋雨訴肖夏林的原告代理詞

審判長、審判員:

受被告肖夏林委託,我在其與原告余秋雨名譽權糾紛一案中擔任訴訟代理人。現根據庭審查明的事實,在我方法庭辯論意見的基礎上提交以下代理意見,請合議庭予以採納:

一、案件事實和爭議焦點

1.本案基本事實

被告肖夏林於2000年第2期《書屋》雜志上發表了以批評原告余秋雨和所謂「余秋雨現象」為主旨的8000字長文《文化中的文化》。在該文第三部分中,被告批評了原告對深圳文化的不當吹捧,認為名城與顧問是一種名利交換,是雙方互通有無,其中「他做深圳文化顧問,為深圳揚名,深圳奉送他一套豪華別墅。文化在這里已是具體的名利」的描述成為原告提起本案的依據。原告律師承認被告的文章屬於文學批評性質並且其中不乏善意。

著名學者黎鳴先生作為被告證人出庭作證並提交了親筆證詞。黎鳴先生證明在被告文章發表之前的九十年代末期,文壇確有餘秋雨因吹捧深圳文化有功而獲該市有關方面獎賞一套別墅或住房的傳聞,雖不清楚原告究竟是低價購買和是無償獲贈,但類似「消息來源出自多處、多人」,說明被告有關原告獲贈別墅的表述並非「無中生有」的「捏造」和「誹謗」。

被告提交《余秋雨的訴訟心態》(載《北京日報》2003年5月18日)一文,證明作為文化人的作者對被告所說余秋雨受贈別墅的事情早已忘得一干二凈,若非余秋雨提起本案訴訟,絕大多數人和他一樣是「絕對不會知道有什麼『送別墅』的說法。」的。說明無論受贈別墅是否是事實,被告的上述事實描述都未能引起關注,也未對原告的名譽造成損害。

綜上,本案事實是:被告肖夏林在其文學批評《文化中的文化》一文中,依據文壇廣為流傳但未經證實的說法,描述了余秋雨受贈一套別墅的事實。但這一描述並未引起人們的關注,迄今尚未發現任何以此描述為依據的討論,余秋雨的社會評價也沒有因此降低。

此外,被告還向法庭提交了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關於范志毅名譽權糾紛案的判決書,以說明內地法院已在公眾人物提起的名譽權糾紛案件審理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2.雙方爭議焦點

鑒於原告系當代著名作家,在社會上有廣泛的影響力,屬於公眾人物,而被告則是一位關注社會現象的文學批評家,負有針砭時弊匡扶正義的道德使命,本案與普通人之間的名譽權糾紛案件有很多不同。我們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集中在:原告是否應舉證證明其名譽受到損害的事實;被告的上述事實描述是否構成對原告名譽權實際侵犯;作為公眾人物的原告,其名譽權是否應得到與普通人同樣范圍和程度的保護;我國法律中關於名譽侵權行為人主觀過錯的含義是什麼。

二、根據現行司法解釋精神,被告的行為不構成對原告名譽權的侵犯。

所謂名譽權是指公民和法人依法對其名譽所享有的權利,而名譽則是公眾對特定人的社會評價。名譽作為一種社會評價,其本身是客觀存在的,它不是主體個人的主觀自我評價,因而名譽主體不能以個人情感受到傷害為由認定他人行為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就如何認定構成侵害名譽權的責任,有如下解答:「是否構成侵害名譽權的責任,應當根據受害人確有名譽被損害的事實、行為人行為違法、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系、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來認定。」

我們的主要答辯意見,將圍繞如何理解和在本案中適用上述司法解釋展開:

1.原告應舉證證明其確有名譽受到損害的事實,但原告的名譽事實上並未因被告的行為受到損害。原告的起訴沒有事實依據。

在名譽權侵權責任認定中,「受害人確有名譽被損害事實」是確定民事責任的首要條件。在民事上無損害即無責任,如果沒有合法民事權益被損害的事實,也就無承擔民事責任的必要。」(參見梁書文等編著《審理名譽權糾紛案件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第23頁),提起名譽權糾紛的前提是確有名譽受到損害的事實。另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64條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條的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原告對其名譽確有被損害的事實應當承擔舉證責任。

但在起訴狀和庭審中,原告除用大批判語言指責被告惡意批判、圍攻原告外,並未舉證證明其名譽受到損害的事實客觀存在,其所謂被告在本文中由「惡意批判發展到具體誣陷」,「斷章取義」「徹底歪曲」原告對深圳文化和香港文化的研究,「蓄意」製造「聳人聽聞」的事實,以及所謂受贈別墅的說法「損害了深圳市政府的聲譽,社會影響極其惡劣。」等等,對證明損害事實的實際發生均不具有證明效力。所謂原告「無中生有」地「蓄意偽造」一個「聳人聽聞」的「事實」,「捏造」和「誣陷」原告「受賄」雲雲,均系原告對被告的看法,並非其名譽確實受到損害的證據。鑒於「誣陷」「受賄」等術語均為刑法上的具體罪名,有著法定含義,而原告不具備「受賄」的主體資格,被告也顯然沒有任何具體的「誣陷」行為。至於「詆毀了原告的人格、也詆毀了原告參與的這項新興的國際學術研究計劃,傷害了原告在海內外的廣大讀者。」更是本案名譽權糾紛無關。一句話,原告沒有證據證明其名譽受到了被告這些事實描述文字的侵害。

首先,自該文發表至今,尚未發現有人就所謂「別墅」事件發表意見,也無人據此指責余秋雨受贈別墅,並且被告的說法已被絕大多數人遺忘,反證被告的這15個字對原告名譽的影響甚微。事實上,2000年以來,余秋雨馬不停蹄地參加了海內外舉辦的多場文化活動,舉其要者即有香港「新紀元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中央電視台「飛天獎」和「星光獎」頒獎典禮、中央電視台「哈葯六杯」「第十屆全國青年歌手電筒視大獎賽」等,據說其所到之處萬人空巷,影響所及洛陽紙貴。被告的行為並未造成原告名譽的實際受損。

再者,由於名譽是公眾對特定人的社會評價,並非以當事人的自我評價為准,因而余秋雨對肖夏林文章的不快不能成為認定其名譽受到損害的依據。在當今社會,一個人依靠自己的知名度獲得經濟收益,在公眾眼中不僅不是不名譽的事情,反而可能會使其社會評價上升——獲贈別墅本來就是很光榮的事情,想想作為手機代言人金喜善和商務通品牌代言人的湖南衛視節目主持人李湘在人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以及前些年珠海深圳等開放城市重獎知識分子贈車給房的大手筆,就不難理解我們上面的說法了。具體說來,本案余秋雨即使果真因吹捧深圳文化獲贈別墅,公眾不僅不會認為余秋雨先生文人無行,更有可能欽佩余秋雨的才學和運氣。因此,余秋雨的名譽並不必然被肖夏林上述描述所損害。

綜上所述,原告對其名譽受到損害的事實負有舉證責任,但原告並未舉證;被告的陳述並不必然損害原告的名譽事實上也沒有對原告的名譽造成實際損害,原告提起本/案訴訟沒有事實依據。

2.被告作為文學批評家的道德使命,決定其批評「余秋雨現象」的行為不具備違法性。

原告代理律師在庭審過程中承認《文化中的文化》屬於文學批評的范疇,並且承認文中不乏對余秋雨善意的規勸和告誡,但原告堅持認為不論全文中肯與否,只要被告不能證明原告受贈別墅的事實真實存在,其陳述即構成對名譽權的損害。這種認識成立嗎?

不難發現,《文化中的文化》屬於文學批評范疇,批評對象是以余秋雨為代表「余秋雨現象」。在文化人眼中,所謂「余秋雨現象」即文人為獲取知名度和經濟利益而遠離書齋遠離文化、過分親近媒體、過分迎合和誤導公眾的行為。被告在這篇文章中表達了對余秋雨惋惜和對「余秋雨現象」的憂慮,諸如告誡余秋雨不應自比魯迅和郭沫若,因為後者「是學者化了的作家,作家化了的學者,更是文化良心和社會良心」;批評余秋雨「行萬里路,不讀萬卷書」的做法。」希望他明白「任何文化沒有書齋中的積累超拔和創造,它就不可能發展。沒有電視文化照樣前進,但沒有書齋就不會有學術,更不會有大師誕生。」以上批評集中體現了作者對「余秋雨現象」的憂慮和不滿。作為文學評論人,當被告感覺原告對深圳文化的評價已經背離了文化本位的時候,他認為這就是「余秋雨現象」的具體表現,即「文化搭台、經濟唱戲」,因此他從直覺上相信了當時文化圈中盛傳的「深圳送別墅」一說。被告對余秋雨的批判體現了其對不可取的社會現象的深切關注,這種批判行為本身並不具有違法性。

我們相信,包括余秋雨在內的大多數人會對被告的觀點表示贊同。雖然我們不想討論原告起訴的動機,但在明確表示贊同被告觀點的同時,余秋雨執意指控被告侵權,堅持以司法手段解決文化紛爭和文壇恩怨,確實也為包括被告在內的大多數人所始料不及。

三、根據公眾人物的名譽權保護范圍應有別於普通人的理論,本案被告對其具體的事實陳述不具有主觀上的過錯。

1.我國有關名譽權保護方面的立法和司法實踐有待完善

我國現行法律有關名譽權保護的規定存在重大缺陷,甚至對名譽權、隱私權的概念和構成至今仍無准確的規定,而法律不加區分地對公眾人物的不平等的「名譽權」給予與普通人「平等」的保護,已成為對公眾人物進行正常新聞監督和批評的最大障礙。

民法通則第101條確立了名譽權不得侵犯的法律原則,但對什麼是名譽權以及如何構成侵害名譽權卻未給出任何定義;最高法院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40條對此有進一步的解釋,但未說明隱私、醜化、侮辱、誹謗的具體概念;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雖就構成侵害名譽權責任的要件進行了簡單列舉,但未回答行為人主觀上的過錯的具體所指。在公眾人物提起的名譽侵權訴訟案件中,司法機關往往以「真實證明」原則,根據簡單的事實出入判決刊登批評報道的新聞媒介和批評家敗訴。新聞監督和文學批評所需要的「自由呼吸」的空間已隨著公眾人物權利意識的增強而逐漸喪失殆盡。在名譽權糾紛案件中引入和借鑒「公眾人物」的理論刻不容緩。

2.公眾人物的概念和實際惡意原則的引入。

所謂公眾人物,是指在社會事務中起突出作用或位於某些公共爭論前沿並試圖對問題產生影響的人。「公眾人物」是美國誹謗法中的概念,源於1964年紐約時報訴沙利文案以及此後的幾個名譽侵權判例。這一原則要求公眾人物在起訴媒體誹謗侵權時,不僅要證明侵權行為已經實施並且已經給自己造成事實上的損害,而且必須證明被告的行為系出於「實際惡意」,即明知內容虛假或者毫不顧及內容的真假卻輕率予以發表。這是因為,與普通人相比,公眾人物是自願將自己暴露在公眾視線中,等於是自願增加了受到侵害的危險;並且在受到誹謗時,他們有大量機會通過媒體對錯誤言論進行反駁。而普通人缺少機會去反駁,也沒有自願將自己暴露在公眾的目光下,因而更容易受到誹謗行為的傷害。為了公平起見,法律保護普通人和公眾人物名譽的力度應有所不同,法律對普通人名譽的保護力度應大於對公眾人物的保護。「實際惡意」的有無是確定針對公眾人物實施誹謗行為的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存在過錯的標准,若公眾人物不能證明被告具有實際惡意,名譽侵權即不能成立。

我們認為,司法解釋中所謂「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當其適用於公眾人物提起的名譽侵權訴訟時,應被理解為行為人主觀上存在「實際惡意」,而非一般意義上的過失概念。

3.原告系公眾人物,其名譽權保護力度與普通人相比應當受到限制。

隨著《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筆記》、《千年一嘆》、《霜冷長河》等著作的相繼問世,本案原告余秋雨作為「學者作家化」的先行者,為把學術變成一種大眾可以共享的東西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他的著作和演說對華人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擁有廣大的讀者。也正是由於大眾的認同與喜愛,他才得以與電視台聯手在嶽麓書院設壇講學,在北大千人禮堂公開演講,並成為上海、深圳、大連的文化顧問,成為這個時代「文化代言人」。余秋雨逐漸從一位默默無聞的學者變成一位家喻戶曉的公眾人物,並從中取得了巨大的榮譽和利益。原告自己也聲稱至少「在上海文化、香港文化、深圳文化等城市文化的研究上有廣泛的國際影響」。一般說來,雖然並非所有的公共信息都能得到公眾的關注,比如作為公共信息的國防信息可能無人問津不為公眾所關注;但凡是公眾關注的信息都應屬於公共信息,比如明星的私生活細節等因追星族的關注而成為公共信息。由於公眾的關注,公眾人物余秋雨本人的某些私人信息便相應進入公共信息的領域,其一舉一動都對社會產生直接的影響。作為公眾人物獲取巨大利益和榮譽的代價,原告的名譽權保護力度應與普通百姓與所區別。

在本案中,余秋雨起訴肖夏林名譽侵權,除需要證明其名譽受到了具體現實的損害外,還必須證明肖夏林的行為本身系出自其主觀上的實際惡意,即明知所謂余秋雨受贈別墅的事實是虛假的卻仍然不計後果的去傳播這一虛假事實。

4.被告肖夏林不具備核實余秋雨私人信息的手段、條件和必要,其文中的事實描述不具有主觀上的實際惡意。

對於公眾人物進入公眾領域的私人信息,公眾與公眾人物始終處於「信息不對稱」境地,這決定了公眾對公眾人物信息的表述存在不確定性和可錯性。各國實現言論、新聞和文學批評自由的實踐證明,若要求對公眾人物的臧否事事准確,毋寧說是缺乏監督公眾人物的誠意。

舉例來說,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先生於特區政府加稅前「突擊」購車,顯然不會是為了逃避幾萬港元的加稅——他是放棄了每年數千萬港元的收入來就任年薪兩百多萬港元的政府公務員職位的,但時間上的巧合恰好給了媒體和批評者想像和懷疑的空間——梁錦松存在道德上的風險!於是批評指責的報道紛至沓來——其中難免有對受害人梁錦松伏明霞夫婦的「誣蔑不實之詞」。但我們除聽到董建華譴責其「無心之失」外,只見到阿松不斷地作揖道歉、雙倍捐款、表示辭職,唯獨不見梁大人運用法律武器向香港的「法盲部落」主張名譽權!道理很簡單,並非因為香港不是法治社會,也不是梁錦松不了解自己依法享有名譽權和隱私權,而是因為他本人是公眾人物!他只有對公眾的指責表示寬容和忍耐!

本案被告是一位文學批評家,既沒有手段對余秋雨在深圳的房產進行調查,在特定情況下也沒有義務這樣去做。出於正常人心理,他相信當時文化圈內盛傳的余秋雨受贈別墅的事實,具備客觀上的合理性。換言之,被告並非是在無中生有的「自行捏造」原告受贈別墅的「聳人聽聞」的事實,更沒有以此為出發點繼續散布這一信息。原告既沒有舉證證明其名譽受到了被告涉訟事實描述的實際損害,也不能證明被告是出於主觀上的實際惡意而製造和散布這一信息。因而即使這一信息確實帶有一定程度的詆毀性,但原告作為公眾人物對這種輕微損害應當予以容忍。上海靜安區法院對范志毅一案的判決中已體現了這一原則,即「作為公眾人物的原告,對媒體在行使正當輿論監督的過程中,可能造成的輕微損害應當予容忍與理解。」

綜上所述:原告並未舉證證明其名譽確有被損害的事實,並且事實上原告的名譽沒有受到被告行為的實際損害;被告文章中關於余秋雨受贈別墅的陳述是基於相信當時文壇圈內的傳聞而非自憑空捏造,被告既無手段也無義務去核實這一事實的真假,被告的行為不具備違法性;被告因余秋雨對深圳文化的不當吹捧而相信有關傳聞系正常人的反應,並非「明知」原告受贈別墅的事實虛假仍然不顧後果地傳播,被告不具有主觀上的實際惡意,行為沒有過錯。因此,原告的起訴沒有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其所有的訴訟請求均應予以駁回。

此致

Ⅳ 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代理詞怎麼寫

給你個範本你看看
代 理 詞
尊敬的審判長、審判員:
山西杏梅律師事務所接受原告姬連生的委託,指派律師張振江、張曉民擔任其一審階段的特別授權代理人,通過庭前了解案情,調查取證,結合法庭調查,現就本案事實以及適用法律發表如下代理意見,望合議庭採納。
一、本案事實
被告白小龍於2010年 05月23 日15時10分許,駕駛車牌號為晉KUE166解放牌輕型自卸貨車在柳溪街由東向西行駛至金剛堰路口時,由於未按照操作規范安全駕駛與由西向北醉酒駕駛電動自行車左轉彎的原告發生碰撞,導致原告急性內開放性顱腦損傷、顱底骨折、腦脊液耳漏、腦挫裂傷、右額顳硬膜下血腫、頭皮血腫、肋骨骨折、胸腔積液,原告電動自行車報廢。
2010年6月1日太原市交警支隊事故處理大隊作出並公交事字認字【2010】第00128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白小龍駕駛機動車通過路口時,對前方路口情況觀察不夠,未確保安全駕駛,其違法及過錯行為是造成本起事故的一個原因。其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機動車駕駛人應當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規定,按照操作規范安全駕駛、文明駕駛」之規定。姬連生醉酒駕駛電動自行車通過有交通信號燈控制的交叉路口左轉彎時,未讓直行的車輛先行,其違法及過錯行為是造成這起事故的另一個原因。其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二條第一款第三項「在道路上駕駛自行車、三輪車、電動自行車、殘疾人機動輪椅車應當遵守以下規定:(三)不得醉酒駕駛」之規定,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六十八條第一款第一項「非機動車通過有交通信號燈控制的交叉路口,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通行:(一)轉彎的機動車讓直行的車輛、行人優先通行」之規定。原告和被告白小龍承擔同等責任。
經過太原市中心醫院治療,原告病情穩定後於2010年 06月29日出院。2010年 07月21日經武警山西總隊醫院太原小店司法鑒定中心鑒定,原告因交通事故致急性內開放性顱腦損傷,雙耳重度聽覺障礙,評定為六級傷殘。
事故給原告造成的損失有:
1、醫療費87217.46元;
2、交通費638.8元;
3、誤工費3600 (1800×2)元;
4、護理費12490.5(7962.3+4200+328.2)元
5、住院伙食補助費1900元(50×38);
6、營養費1800元(90×20);
7、殘疾賠償金139970元(13997×20×0.5);
8、被撫養人生活費9355元(9355×4×0.5×0.5);
9、財產損失:電動自行車2000元、衣服破損200元;
10、精神損害撫慰金25000元;
11、律師代理費3000元;
12、鑒定費1000元;
以上費用合計人民幣288271.70元。白小龍已墊付醫療費14800元。
肇事車輛為解放牌輕型自卸貨車,所有人是被告白連壽,肇事時該車由被告白小龍駕駛。被告白小龍在被告保險公司處為肇事車輛購買了交強險,其保險單號碼為23370000103513006390,被保險人為白小龍,保險期限自2010年3月13日至2011年3月12日止。
以上事實有13組相關證據予以佐證。
二、原告的賠償請求符合法律規定,並有充足證據加以證明,應當得到支持。
A、本案中原告主張的賠償項目的法律依據為:
1、《民法通則》一百零六條第二款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第一款: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第二款: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B、本案中原告主張的單項賠償項目的法律依據及證據材料分別為:
1、醫療費87217.46元。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規定,「醫療費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葯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
證據材料:證據目錄之序號8、9、10、11。
2、交通費638.8元。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二條規定,「交通費根據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或者轉院治療實際發生的費用計算。」
證據材料:證據目錄之序號20、21、22、23
3、誤工費3600 (1800×2)元。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條規定,「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誤工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受害人因傷致殘持續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
證據材料:證據目錄之序號8、14、15。原告住院日期是2010年5月23日,定殘日期是2010年7月21日,實際誤工日期60日。原告所在單位出具證明證實原告月收入1800元,原告因誤工實際減少的收入為3600元。
4、護理費12490.5(7962.3+4200+328.2)元。
法律依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一條 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確定。
護理人員有收入的,參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護理人員沒有收入或者僱傭護工的,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准計算。護理人員原則上為一人,但醫療機構或者鑒定機構有明確意見的,可以參照確定護理人員人數。
護理期限應計算至受害人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時止。受害人因殘疾不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據其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確定合理的護理期限,但最長不超過二十年。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第3.1.4條 護理依賴指傷病致殘者因生活不能自理需依賴他人護理者。生活自理主要包括以下五項:1、進食;2、翻身;3、大、小便;4、穿衣、洗漱;5、自我移動。護理級別分為三級:1、完全護理依賴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上述五項均需護理者;2、大部分護理依賴指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上述五項有三項需要護理者;3、部分生活依賴指部分生活不能自理,上述五項中一項需要護理者。在住院期間,原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上述五項均需護理,因此應屬於一級護理,護理人員可以超出一人。
證據材料:證據目錄之序號8、16、17、18。原告住院38天,其中5月23日至6月9日一直屬於重症監護狀態,其餘住院時間里一直有兩個人照顧其生活起居。1、原告妹夫張建忠的護理期限是2010年5月23日至2010年6月29日,共38天。張建忠所在單位太原市鐵路局太原機務段勞動人事科提供的證據材料證明其每月平均收入6286元,38天合計護理費7962.3元。2、其大嫂郎愛生的護理期限為2010年5月23日至2010年5月25日,共3天。郎愛生沒有固定工作,參照2010年山西省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28559元標准,3天護理費合計328.2。3、在郎愛生離開之後,護工周建新的護理期限為2010年5月26日至2010年6月29日,共35天,每日護理費120元,合計4200元。
5、住院伙食補助費1900(50×38)元。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三:「住院伙食補助費可以參照當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予以確定。」
《山西省省直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差旅費管理辦法》第十五條 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費,不分地區、部分途中和住勤,按出差自然(日歷)天數實行定額包干,其標准均為每人每天50元。
證據材料:證據目錄之序號8
6、營養費1800元(90×20)元。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十四條:「營養費根據受害人傷殘情況參照醫療機構意見確定。」
證據材料:證據目錄之序號8、24。原告已經構成六級傷殘,肋骨骨折需要長時間的保守治療,人常說「傷筋動骨一百天」,在這一百天里加強營養促使盡快恢復的常理眾所周知。
7、殘疾賠償金139970(13997×20×0.5)元。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五條規定,「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自定殘之日起按20年計算。」
山西省統計局2010年2月24日公布的《2009年山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997元/年。
證據材料:證據目錄之序號12、24。兩組證據材料證明原告為城鎮戶口、傷殘等級為六級。
8、被撫養人生活費9355元。
法律依據:《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八條 被扶養人生活費根據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准計算。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
被扶養人是指受害人依法應當承擔扶養義務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被扶養人還有其他扶養人的,賠償義務人只賠償受害人依法應當負擔的部分。
《2009年山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為9355元。
證據材料:證據目錄之序號13、24。這組證據足以證明原告與姬嵐之間是撫養與被撫養的關系、姬嵐屬城鎮戶口、姬嵐是年齡14歲的未成年人等基本信息。
9、財產損失2200元。
法律依據:《民法通則》一百零六條第二款 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證據材料:證據目錄之序號28。這組證據材料證明原告所騎電動自行車、衣服和鞋子毀損。雖然購買電動自行車、衣服和鞋子的發票丟失,但是結合市場行情代理人認為財產損失的部分也應該予以支持。
10、精神損害撫慰金25000元。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第二款: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後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外,可以根據受害人一方的請求判令其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被告駕駛機動車與原告相撞,造成原告顱腦開放性損傷、雙耳重度聽覺障礙的嚴重後果,嚴重侵犯了原告的身體、健康權。由於雙耳重度聽覺障礙,原告再也無法真真切切的聽到女兒的呼喚,妻子的嘮叨,親戚朋友的問候,街頭小販的叫賣聲、火車的轟鳴聲······這個溫暖而喧囂的世界似乎要遠離他而去,代替以前的卻是寂寞、冷清、孤獨、煩躁······在充分考慮了當地平均生活水平(2009年人均消費性支出9355元)的基礎上,代理人認為原告主張25000元的精神損害撫慰金應依法得到支持。
11、律師代理費3000元。
法律依據:《民法通則》第106條第二款「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證據材料:證據目錄之序號27。律師工作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特別強的工作,原告不具備這方面的專業技能,在發生交通事故生命岌岌可危期間也沒有條件維護自己的權益,因此聘請律師的花費應該屬於賠償范圍。
12、鑒定費1000元。
法律依據:《民法通則》第106條第二款「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鑒定程序是判斷受害人是否構成傷殘以及構成幾級傷殘的必經程序,因此鑒定費用也應包含在受害人的損失范圍之內,被告應當予以賠償。
三、本案應當首先由被告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公司山西分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先行賠付原告,超過責任限額范圍的部分由白小龍和白連壽兩被告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1、2004年5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一款明確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超過責任限額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擔賠償責任: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據了解,被告白小龍為肇事車輛在中國平安財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投保交強險,保單號為23370000103513006390, 保險期限自2010年3月13日至2011年3月12日。根據以上法律規定,保險公司依法應當先行賠付原告。
2、超過責任限額范圍的部分由被告白小龍和白連壽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一款第二項明確規定:(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
證據目錄序號之2《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對原告與被告白小龍在這次事故中的過錯在已經證明過了的事實的基礎上依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了科學、公平、公正的劃分,太原市交警支隊事故處理大隊認為原告和被告白小龍應該承擔同等責任。
雖然肇事車輛的所有人白連壽與駕駛人白小龍不是同一人,但是仍然不能免除肇事車輛所有人白連壽的連帶賠償責任。代理人認為,被告白小龍雖然不是肇事車輛的所有人,但是其駕駛肇事車輛的運動利益歸屬於整個大家庭,仍然應當視為肇事車輛的財產共有人,按照自己責任的原則被告白連壽理應承擔連帶責任。除非被告白小龍能夠證明其已經接受聘任或者獲得工資而駕駛肇事車輛。
以上代理意見,請法庭充分採納,謝謝!

代理人:山西杏梅律師事務所
代理律師:張振江
張曉民
2005年10月28日

Ⅵ 生命健康權和人身自由權哪個更重要呢

生命健康權更重要
估計LZ是學法律的 所以只從法律角度談,這兩個權利都是人權的范疇,要嚴密的論證那個更重要是不可能的,但從法律上來說,生命健康權更重要

1.「不自由毋寧死」那是詩人或者某文人說的(恕我無知,不知道是那個人說的)僅代表個人觀點,盡管有很多人認同,但沒有法律上及法理上的依據。

2.生命健康權重要的法律依據
(1)LZ也說了刑法的規定各國刑法都認為最殘酷的刑法就是死刑,即法律認為,生命健康權更重要
(2)根據《世界人權宣言》《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中的文字表述可以發現最基本的三大人權中生命權都在自由權和人身安全權之前,盡管不能實質性表明前者比後者重要,但可以看出立法者更注重前者。
(3)生命權是一切人權的基礎。公認的命題,如果你不是搞辯論的。。。可以認為基礎的就是更重要的。因為無甲無乙,無乙卻有甲,當然甲重要。這也是我國政府對待人權的一貫態度「生存權是一切人權的基礎」(這個我就不發表評論了,寒一個就可以了)

3.你們老師說的東西
那是從執行上來說的,再說,「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詞是專門用來發表某些驚人的言論又可以保證命題的完全正確。目前你基本上可以無視你老師說的話。等你學習了N久以後自然就明白了。。。。死是解脫。。沒見過 安樂死 3個字嗎。。對於病痛者來說何來殘酷呢?
死刑他只是對犯人最高執行准則 但他成為不了最殘酷最踐踏人權的方式!!他只是剝奪人權 沒踐踏人權。。。有些人寧願選擇自殺而不願意活在這世界上。。你說他們是覺得活著有自由殘酷還是去 死殘酷?
所以說 沒有自由是最殘酷的。。。至於寫出 死刑為最高標准那個人是個神經病我們當作不認識就可以了!!那些不是無期徒刑 還在苟且偷生做牢的他們不是在因為還命有條命活著。。而是為了重獲自由活著。。至於無期徒刑的有些 還活的好高興是因為他們有神經病。剩下部分活的高興的 就是有些監獄的老闆錢太多弄得 這監獄太人性化了 叫花子進去就覺得成百萬富感覺。。這和沒自由完全背道了!!總而言之現在沒生命確實佔了點上風,這都是歷史的偶然性 社會人際關系的復雜性與地球自轉的必然性 男不壞女不愛的前因後果關系導致的。。

Ⅶ 關於生命健康權的案例劇本

諾···有好幾個,你自己選吧······
交通活動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交通文明是城市文明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交通文明的程度取決於市民的交通行為素質。共建文明的交通環境,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職責。2008年奧運會在我國首都北京召開,為了進一步增強中學生的交通安全和交通文明意識,配合「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交通文明建設活動的開展,為此,我們向全校同學倡議:交通文明禮讓,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爭做文明小市民。

一、遵守交通法規。不闖紅燈,不亂穿馬路。在上學路上或放學路上,要自覺靠右沿人行道行走,不追逐打鬧。過馬路時要走斑馬線、要做到「紅燈停、綠燈行、黃燈等一等」,。

二、在乘車時,要自覺排隊。在車上不爭搶座位,主動為老人、孕婦、殘疾人、病人和比自己年齡小的等乘車有困難的人讓座。下車時,按順序依次下車,不爭、不搶,並幫助有困難的人下車。

三、在行走的路上,不僅自己要遵守交通法規,還要以雷鋒叔叔為榜樣,主動幫助行走有困難的老人、病殘人和幼兒等,做到助人為樂。

四、未滿12周歲不騎自行車,未滿16周歲不駕騎電動自行車。自覺執行學校規定,校園內不騎車、不滑車。

同時,我們要「小手拉大手,共創文明一起走」,與我們的家長、親友、熟人共同摒棄不文明行為,自覺遵守交通法規,文明禮讓,做文明使者,共同建設美麗、富裕、文明、和諧的新北京。

交通中有你、有我、有他,有我們共同參與;交通文明需要你、需要我、需要他,需要我們共同營造。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為北京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暢通做出自己的貢獻

第二個

我與交通安全
生命是惟一的,是寶貴的,世界因為有了生命而變得精彩。您的生命,您珍惜嗎?要想生命得到保障,請您遵守交通規則。
在這經濟繁榮的社會中,街上的車輛逐漸增多,在你面前疾馳而過,也許就在這時,因為您的疏忽或違規,會給交通帶來不便,也會讓你的心靈蒙上一層陰影。
作為父母,總會在孩子外出時,說一句:「注意安全。」在過馬路時,會說:「看好紅綠燈。」也就在紅與綠一會兒的轉變中,車禍便悄悄降臨了。
這天,我和媽媽在逛街,猛得聽見身後一片驚叫。我急忙向後看去,一輛卡車已經停在一個摔倒在地的小女孩面前。同時,一群人向那邊涌去。
我和媽媽也擠了過去。那女孩臉色慘白,胸脯急促地起伏著,過了好一會兒,才「哇」地一聲哭了起來。年輕的司機慌了,旁邊的一位中年婦女俯下身,撩起小女孩的褲管和衣袖,那血肉模糊的手腳,真讓人心疼,那婦女做了緊急處理,便趕快叫司機送到醫院。女孩被抱上車後,疾馳而去。周圍的群眾議論紛紛:「哎,這女孩也真是的,自己不遵守交通規則,弄成這樣,幸虧沒什麼大礙。」從這起車禍中,讓我感受到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嚴重性,這次是沒什麼事,要真出了什麼意外,雙方都得承受現實的壓力,彼此都得受到良心的譴責。
像這類的交通事故時有發生,記得去年報道的一則新聞,那真是車毀人亡,慘不忍睹啊!同學們,你們要嚴格遵守交通法規;家長們,你們要督促孩子認識交通法規。不要圖一時的方便,而讓一些不願看到的事發生。
在您違規前,想想後果,要知道寶貴的生命只有一次。俗話說:生命重於泰山。為了自己,為了家人,為了您的生命,請遵守交通規則吧!
寄語:認識交通法,遵守交通法,願您一路平安,安全到家。

第三個
生命,兩個再熟悉不過的字眼。它如夏花般絢麗。生命之花是剛強的,它讓人思索,讓人感受,讓人傾聽,只要有毅力,它能克服任何困難;然而,它又如同一棵弱不禁風的小草,那麼脆弱,稍不注意,它便會從你手中悄悄溜走。有了安全,我們才能以休閑的心情漫步在夕陽西下的田野上、小河邊,低聲吟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有了安全,我們才能以堅定的意志去攀登人生的階梯,放聲高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有了安全,我們的企業才能像三春的桃李紅紅火火;有了安全,我們的國家才能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道上穩步前進。安全就如一顆光芒四射的太陽,照亮我們整個人生,安全就如一根長長的紐帶,聯系著我們的生死存亡。
即使這樣,還有一些人一失足成千古恨,永遠的失去了他們寶貴的生命。
我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則交通安全事故:那是一個晴朗的日子,一個男孩騎著自行車,不知要去哪兒,由於他騎得太快了,差一點兒就撞上了斑馬路上的行人。行人勸他不要騎得那麼快,可他不聽勸告,繼續騎他的「飛車」,臉上不時露出得意而急促的神情。這個男孩可能是有什麼急事吧?要不然他怎麼會騎得那麼快呢?但這樣很有可能會發生交通事故的,果然不出所料。在一個拐彎的地方,有許多人圍在路中央,這不是剛才騎「飛車」的那個男孩嗎,他怎麼被車撞了?旁觀者議論紛紛,「唉!這孩子這可憐啊!剛才不小心撞上了一輛大卡車,連人帶車一起飛了出去。」「如果這個孩子車騎得慢一點,如果那個開車的開慢一點,如果……」可是,再多的「如果」也不能使這朵已經完全凋謝的蓓蕾重新開放。這個男孩的父母不知為這個倒在血泊中的孩子操了多少心,可現在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孩子離去,讓父母悲痛萬分……
2003年6月18日,不幸又發生了,8歲的小學生曹某與小夥伴們結伴上學,下了電車從車前繞過,高喊著「沖刺流星」向校門沖去時,一輛載著12噸石子的大貨車將曹某撞倒並碾於輪下。
安全是伴隨你生命始終的一位良師益友,事故是在你思想打盹時向你偷襲的毒蛇;為了家庭的幸福,生命的安全。讓我們牢記,生命有了珍愛才更安全,生命有了珍愛才更燦爛,讓我們珍愛生命,為珍愛生命的人齊聲喝彩!
安全寄語:生命安全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基本的條件,如果人身安全難以保障,一切社會價值將無從創造。年輕的生命不僅擔負著艱巨的社會責任與重要的歷史使命,同時還承載著父母的情感寄託和家庭希望。同學們,豆蔻年華在大家的手中還是一雙寫滿了理想與信念的有待放飛的翅膀,請熱愛與珍惜自己寶貴的生命,別讓不法的交通隱患和淡薄的安全意識攜手扼殺美麗的青春,引起夢想的折翼,造成終身悔恨的人間悲劇。讓我們自覺增強安全意識和自我防範能力,攜手杜絕安全隱患,用健康美麗的年華書寫青春燦爛的人生篇章!

第四個
珍愛生命,安全出行
不知大家是否聽說過這樣一個笑話,一個年輕人在英國交了一個女朋友,結果沒過多長時間他們分手了,原因是:年輕人過馬路時闖了紅燈,英國姑娘吃驚得說,「連紅燈都敢闖?還有什麼違法的事你不敢做?」.回國後小夥子又結交了一位中國姑娘,結果小夥子卻因為過馬路沒有闖紅燈分手了,中國姑娘評價小夥子說: 一個連紅燈都不敢闖的人,能有什麼大出息?
當然這僅僅是一個笑話,但是下面我想先請朋友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人健康的身軀和聰明的大腦和汽車相比哪個貴重?大家一定會毫不猶豫的回答說:「當然聰明的大腦和健康的身軀珍貴,這個3歲的都知道。」但是我想再問的就是,為什麼總有人無視交通法規的存在,依然我行我素的在馬路上和交通事故捉迷藏呢?試想:如果粗糙沉重的黑橡膠車輪,從你的皮膚上碾過,從你健康的身軀上碾過,再聰明的大腦又有什麼用處呢?大家一定會說:生命是寶貴的,誰會拿自己的生命和車禍開玩笑呢?可是,你是否親睹過一場車禍,你是否親睹過一個鮮活的生命活生生的從你眼前消失?你是否經歷過一個美滿的家庭在一天之內就在你的生活中永遠消失?你如果看過,經歷過,你就會意識到,生命遠比想像中的還要寶貴,還要脆弱~。
就在前年某個周末陽光明媚的上午,藍藍的天空中飄著朵朵的白雲,就連空氣中都浸滿了融融春日的愜意,人們悠閑的享受著雙休日的休息時光,一個人帶著自己年輕的妻子和年幼、乖巧的孩子踏上了外出遊玩的開心之旅,一路上一家人說說笑笑是何等的開心快樂啊~~然而,隨著一聲震耳的巨響,這個家庭所有的快樂以及對這個世界親人的眷戀瞬間被統統帶到了另一個世界。這輛小巧的家庭轎車變成了如同飄落在路邊的一團揉皺的廢紙,是什麼造成了這種不幸的發生?沒有避免的可能么?這一切本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不是那位載重車的司機因為疲勞駕駛竟然趴在方向盤上睡著了,如果他在勞累時肯將車停在路邊休息一下,如果他意識到自己的疲勞駕駛會成為交通事故的隱患,如果┅┅所有的「如果」 是那樣的蒼白無力。只有從車中抱出的還沒有來得及看清這個多彩世界的小孩子的屍體和他微張的小嘴彷彿在向觀望的人們無言的訴說著:這個世界——我來過。
這個家庭永遠的消失了,兩個人的音容笑貌彷彿依然在眼前,可愛的孩子高興的和爺爺奶奶告別的稚嫩的童音依然響在耳邊,一家人溫馨合美離去的場景還歷歷在目,可是一切的一切卻都在一聲刺耳的撞擊聲中,灰飛煙滅……留下的是悲痛欲絕的親朋好友,這樣慘烈的車禍,每時每刻不知發生了多少,背後又不知有演繹著多少慘烈的人間悲劇。
朋友們!當你因為路口沒有車輛而在紅燈下穿越馬路,你是否想過你已經走到了危險的邊緣?當你駕車在路上抱怨行駛太慢,想超過前面的車輛,你是否想起每年有多少司機因為違章超車而命喪黃泉,當你抱怨規定太多,交警太嚴,你又是否想過,如果不是這樣,這份車輪底下的死亡報告還將帶給人們多少的震驚和血腥?朋友們,伊拉克戰爭歷時兩年,死亡4萬餘人,而你們是否發現每年10.9萬的車禍死亡人數,是一個比戰爭還要冷冰冰的無情的數字。不知大家是否知道:按照規定路線方向行駛,不闖紅燈,不超速,不醉酒駕車,不橫穿馬路,等等這些非常簡單的一切,既是遵守交通規則表現,也是一種文明的行為。因為您不僅保障了自己的出行安全,也是他人生命尊重的表現。
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讓我們每一個人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珍惜和尊重我們彼此的生命,家庭里,讓我們的孩子快樂的玩耍,讓我們的親人安全的駕車,讓我們的朋友安心的行走,那就讓我們用自己的文明和愛心共同撐起一片生命的晴空。
參考資料:珍愛生命,安全出行

第五個

交通安全徵文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交通運輸日益發達,人們的出行方式也日趨多元化。然而,這一現象的背後,也隱藏著不容忽視的一個重大問題——交通安全問題。
也許會有同學說:「交通安全有什麼,只要在過馬路和騎車時注意車輛、行人和紅綠燈不就行了嗎?」這樣的說法過於片面。也許就是因為疏忽了某一個細微的縫隙,就會帶來終生的遺憾。我們常常在電視和報紙上看到許多有關報道,正是因為忽視交通安全,才釀成了這一個個悲劇。前不久,在我縣就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造成一人當場死亡。這一事件再次為我們敲響了警鍾: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據了解,2006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比上年下降15.9%。自2000年以來,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首次回落到9萬人以下,共造成89455人死亡,比上年下降9.4%。
據公安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其中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38起,是1991年以來的歷史最低點,造成558人死亡,比2005年下降 30.9%。2006年發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機動車駕駛人交通違法違規導致死亡人數明顯下降。共造成76350人死亡,下降16.2%。其中,因超速行駛、疲勞駕駛、酒後駕駛導致死亡人數分別下降26.3%、25.6%和21%。此外,小型客車、重型貨車事故導致死亡人數也分別有所下降。
雖然情況已有所改善,但我們仍不能掉以輕心。每年的3月是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月。也許有同學覺得煩,認為這是老生常談,根本沒什麼用。那麼,為什麼每年的交通事故中,還有那麼多的中小學生死傷呢?之所以一遍又一遍重申安全問題,就是為了盡量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因此必須加倍珍惜它、愛護他。
也許有人會說:「我也違反過交通規則,但沒什麼事啊!」那是僥幸心理,是在和自己的生命開玩笑。人們一般會以上班時間緊或不了解交通規則為理由違反交通。這樣雖然情有可原,但付出的代價也大了些,簡直是拿生命作賭注啊!看來,要從根本上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就要在群眾中積極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要讓每位公民知法、懂法、用法,成為交通法的受益者。
「高高興興上學去,平平安安回家來」是每個學校老師和學生家長對學生的一個共同心願。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在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更應該學習如何保護自己。在交通日益繁忙,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遵守交通規則更是刻不容緩,這樣才為我們前進的路上了護欄。遵守交通法規,人人有責。人人遵守交通規則,,社會安定。
中學時代是人生最燦爛的季節,珍視生命,才能保證好的時光是需要生命去享受的,擁有健康的生命是擁有一切的前提。你的生命是你自己的在盡情享受青春的歡樂時,也不要忘了,願我們共同的努力,可以使交通更通暢,生活更安全

Ⅷ 侵犯生命健康權的案例

南方網訊 運屍工不請自來,高喊著老王(化名)的名字要運屍,結果殯儀館被老王告上法庭。前日(10日),武漢市江漢區法院對這起罕見的侵權糾紛案一審宣判:判處漢口殯儀館向老王賠禮道歉,並賠償其精神損害撫慰金1000元,老王的其他訴訟請求被駁回。

前年6月的一天,老王遭此「黑色幽默」後方搞清楚,原來是有人搞惡作劇,給殯儀館打電話說老王已死,請來運屍。老王後將漢口殯儀館告上法庭,索賠誤工費、交通費共計1500元,同時還索賠精神撫慰金1萬元。

法院審理認為,從主觀上講,漢口殯儀館根據電話要求,為老王提供殯儀服務是被動的,其無故意侵害老王的意思。但從客觀上看,在沒有核實老王是否死亡的情況下,殯儀館便來運屍,顯然這一做法不妥,給健在的老王造成了精神傷害,侵犯和損害了他的生命健康權、人格權。

2002年6月5日,張家川縣公安局抓獲了涉嫌銷售贓車的犯罪嫌疑人孫某等人,據孫某交代,自己將贓物銷售給了幾位內蒙古阿拉善左旗人。張家川公安局經請示天水市公安局後,在平涼設伏抓捕購買贓車的嫌疑人。8日凌晨1時許,張家川縣公安局偵查員張某受命與其他公安幹警在平涼市拘捕銷贓車案件中的嫌疑人時,為防止嫌疑人駕車逃跑,張某在開槍射擊車輛輪胎時,一槍射進車內,致使駕駛該車的陳某中彈,經搶救無效死亡。

2003年9月25日,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人民法院認為,張某使用槍支不當,致人死亡,其行為已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判決張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2002年6月25日,張家川縣公安局與陳某的親屬簽訂了《喪葬前期費用處理協議》,由張家川縣公安局一次性支付前期喪葬費用3萬元。

2004年7月,陳某親屬因張家川縣公安局工作人員違法使用槍支致陳某死亡,分別向天水市公安局和張家川縣公安局提出賠償申請,但逾期未予答復。2004年賠償請求人向甘肅省公安廳提出復議申請逾期仍未答復。賠償請求人就申請甘肅高院賠償委員會作出賠償決定。要求天水市公安局和張家川縣公安局共同賠償死亡賠償金21.74萬元,支付被撫養人生活補助費9.34萬元,以及其他費用1萬元。

家屬獲賠299700元

甘肅高院賠償委員會經審理認為,陳某之死,確系張家川縣公安局偵查員張某在執行公務時,違法使用武器所致。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對陳某親屬應予賠償。天水市公安局作為張家川縣公安局的上級領導機關,由其布置設伏抓捕涉嫌銷贓的嫌疑人,應負主要責任,承擔賠償金總額的三分之二。近日,甘肅高院賠償委員會作出決定:由賠償義務機關天水市公安局和張家川縣公安局共同賠償請求人賠償金總額299700元。天水市公安局承擔199800元;張家川縣公安局承擔99900元。

據了解,此案是自1995年國家賠償法實施以來,我省審結的國家賠償案件中侵犯生命健康權賠償金數額最高的案件。

Ⅸ 配偶權,生命健康權,隱私權,肖像權,哪些屬於人格權

人格權是作為民事主體必備的、以人格利益為內容,並為法律所承認和保護的民事權利。

人格權不等於人格尊嚴,人身權利知識人格權的一部分。
一般人格權,是指民事主體全部人格利益為標的的總括性權力,主要包括人格尊嚴權、自由權和平等權。
人格尊嚴權是指公民對自身價值的認識和他人、社會對其做人資格的評價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權利。(人格尊嚴權不是名譽權,名譽權是指民事主體享有對其個人表現獲得社會客觀評價及獲得評價不受侵害的權利。兩者的客體范圍不同)
人格權具體包括: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人身自由權、隱私權、名譽權、榮譽權、名稱權、姓名權、肖像權、身份權、配偶權等等。
是羅馬法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它是指為法律主體的自然人享有權利能力的資格,由自由權、市民權、家族權三種身份權組成。其中自由權在這三者中地位最高,如果三者缺一,那麼就會發生人格減等。
人格權

人格權是民事權利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一種,因為人格權是直接與權利者(權利主體)的存在和發展相聯系的。對人格權的侵害就是對權利者自身的侵害。所以它在民事權利體系中應該居於首位。

人格權是以權利者的人格的利益為客體(保護對象)的民事權利。對人格的利益的認定,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步深入,所以人格利益的范圍日益擴大,人格權的內容也日益豐富。

關於人格權,常常講到個別人格權(特殊人格權)和一般人格權,這是德國民法中,特別在德國判例中使用的說法。這種說法說明的是德國人格權的發展,並不能作為我們講人格權時對人格權的分類。所以我們不要這兩個概念。

我國民法通則在「人身權」的標題下規定的人格權有生命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和婚姻自主權(第98條至第103條)。榮譽權是不是民事權利,值得研究。[2]婚姻自主權在單列一個自由權之後,就沒有獨立的必要。

我國學者講的人格權,除民法通則規定的外,還有隱私權、貞操權。[3]有的學者主張單立「身體權」。[4]

人格權的內容十分復雜。隨著社會發展,人權思想日益加強,法律所保護(或應受法律保護)的人格利益的種類范圍日益擴大,人格權這個名稱之下的各種權利幾乎層出不窮。這一點,只要研究一下人格權的歷史即可瞭然。在今天,人格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以權利人的人身為客體的,包括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一類是以權利人的其他人格利益(精神上、心理上、作為獨立人格者而存在的利益)為客體的,包括姓名權、自由權、名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個人秘密權)、個人尊嚴權、個人情報知悉權,等。這並不能把人格權包羅無遺,隨時可以有新的人格權出現,例如有所謂休息權、安寧權等。還有由人格權發展而來的環境權、家庭安寧權等。認前稱生命權等為人身權,因「人身」二字意義過狹,不足以概括上述第二類,所以應稱「人格權」。

人格權的特點有:(1)人格權是一種原始的權利,是與生俱來的。在這一點,人格權與權利能力一樣,始於出生、終於死亡。就人格權說,無所謂權利的取得。在姓名權,權利人對某一姓名取得姓名權,也許從命名時,從使用時,但仍要說他一出生就享有專用姓名的權利。(2)人格權是專屬權,或一身專屬權。人格權由權利人專有,不得讓與或繼承,也和權利能力一樣,不得拋棄,也不得由他人代位行使。(3)人格權是絕對權,具排他性、對世性。人格權是可以對抗一切人的。人格權被侵害時,有像物權被侵害時一樣的各種請求權。

根據這幾點,人格權就可以與其他權利相區別。從前,現在也還有人承認所謂「著作人格權」(著作人身權)。只要根據上述第一個特點,就知道,著作人格權(或人身權)與人格權是完全不同的,「著作人格權」這個詞應該不用。[5]

關於人格權,有一些問題值得研究:(1)並不是任何「人格利益」都可以上升為「人格權」。在什麼情況下,人格利益應受保護,要取決於具體條件。(2)死者的「人格利益」能否作為死者的人格權而受保護。這個問題在名譽權中最為常見。(3)人格權受侵害時,有沒有非經濟的損害(精神損害),可不可以、應不應該以金錢賠償為救濟手段。這些都是熱點問題。

法人的人格權的范圍應如何確定,也是應研究的。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有一些新問題與人格權相關連,也應該研究。如出賣或捐贈人的器官(人體的一部分),婦女出租或出借子宮為他人養育胎兒,由隱名人的精子育成的子女應否知道他生理上的父親是誰,某些人格權可否拋棄,遠距離攝象機與竊聽器的使用,等等。

閱讀全文

與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代理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