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股權糾紛的企業是否可以申請破產清算
出資人之間的糾紛與債權人申請公司破產沒有直接關系,債權人有權提出破產申請。
股東之間的股權糾紛只有在破產清算後,公司還有剩餘資產時才會在破產程序中解決,但是截止目前,進入破產清算的,股東權益全部為零,無一例外,所有,理論上雖有可能影響破產程序,但實質上是不會的。
2. 公司股權轉讓糾紛問題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的:「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限為2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表明,我國民事訴訟的一般訴訟時效為2年。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該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該法第一百八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3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這表明,我國民事訴訟的一般訴訟時效從2017年10月1日起為3年。
所以2017年3月15日前已滿兩年時效的,按兩年計算,未滿時效的,可按三年計算。
3. 股權糾紛案件怎麼處理
這類案件一般來說復雜一點,特別是在舉證方面,還要看糾紛的類型,比如是股權轉讓糾紛,還是知情權糾紛還是出資糾紛,不同類型的糾紛,應對方案也不一樣。
4. 股權糾紛公司可以作為被告嗎
股權轉讓糾紛中,公司能作為被告。但只有公司是轉讓或者受讓的一方時,才能作為被告。一般情形下,股權轉讓是股東之間的轉讓或者是股東與第三人之間的轉讓,因此原被告是股東或者股東以外的第三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七十一條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徵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5. 公司股權經濟糾紛事情股東如何索賠或者賠償
公司與股東是相互獨立的法律主體。
對於同事的行為,應當明確是股東的行為還是公司的行為。
1.股權轉讓協議
合同方:你、同事、同事的朋友
公司不是該協議的當事人。簡單的說即使同事的朋友沒有出錢,他也是股東,只是對你和同事負擔了債務。
如果同事全部拿走了轉讓金,你只能請求他本人償還,這時他的身份是股東,而不是代表公司。
2.同事的朋友撤股
這也是股權轉讓協議,並且與上一個協議是完全獨立的。
你可以選擇買或者不買。
3.公司賬面有問題
你可以起訴。被告可以是公司也可以是同事(作為高管的身份)。
4.公司的終止
全體股東所持表決權的2/3以上可以決定公司解散
不是按人數計算,而是按股權
走法律途徑比較耗成本,最好協商解決。而且判決的執行,還是需要糾紛當事人的配合。凡事以和為貴,請三思。
6. 對於一個公司而言,該公司是否可就股權糾紛起訴股東依據是什麼
具體問題按照公司法的個規定.如果股東的行為侵犯了公司的合法權益.是可以起訴的.你所說的股權糾紛不是很清楚.建議當面咨詢律師
7. 「股權轉讓糾紛」,公司是訴訟主體嗎
1、「股權轉讓糾紛」的范圍過大,不能僅憑這個詞就確定糾紛的訴訟主體,因為糾紛內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股權轉容讓糾紛的訴訟主體是不同的。
2、在實踐中,一般情況下的股權轉讓糾紛都是發生在出讓方和受讓方之間,比如說出讓方按照合同約定轉讓了股權,但是受讓方卻不支付剩餘的股權轉讓費用;又比如說受讓方支付了股權轉讓費用,但是出讓方卻不按照合同約定辦理股權轉讓手續等,這些情形下訴訟主體都是股權轉讓雙方當事人,公司並不涉及其中。
3、但是有些情形下的糾紛,公司就是糾紛的當事人,也是訴訟的主體,比如說出讓方和轉讓方已經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錢款也已經支付好了,但是公司卻不及時為其辦理工商變更手續,此時轉讓雙方就可以以公司為被告提起訴訟。
4、因此,「股權轉讓糾紛」中需要根據不同的情形確定訴訟主體,糾紛在誰之間產生的,誰就是訴訟的主體。實踐中公司作為股權轉讓糾紛訴訟主體的情形還是比較少的,通常情況下都是發生在股權轉讓雙方當事人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