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轄區內的糾紛措施

轄區內的糾紛措施

發布時間:2022-01-04 00:47:40

㈠ 當地公安局,派出所的職責是什麼有沒有權利處理民間糾紛的權屬

公安派出所職責任務
公安派出所是縣(市、區)級公安機關直接領導的派出機構,是公安機關打擊違法犯罪、維護社會治安、服務人民群眾、保衛一方平安的基層綜合性戰斗實體。
公安派出所是維護社會政治穩定、確保治安局勢平穩的第一道防線,是密切聯系群眾的窗口和紐帶,其工作成效和隊伍素質直接關繫到社會治安和公安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黨委、政府的形象和黨群關系、警民關系。
公安派出所職責任務主要是:
(1) 收集、掌握、報告影響社會政治穩定和治安穩定的情報信息;
(2) 管理轄區內的實有人口;
(3) 管理轄區內的重點行業、公共娛樂場所和槍支、彈葯、爆炸、劇毒等危險物品;
(4) 指導、監督轄區內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的內部治安保衛工作;
(5) 宣傳、發動、組織、指導群眾開展安全防範工作;
(6) 輸轄區內發生的因果關系明顯、案情簡單、一般無需專業偵查手段和跨縣、市進
行偵查的刑事案件,並協助偵查部門偵破其他案件;
(7) 辦理治安案件,調解治安糾紛;
(8) 參與火災、交通、爆炸、中毒等治安災害事故的預防工作;
(9) 接受群眾報警、求助,為群眾提供服務。
所長崗位職責
(1) 主持派出所全面工作,對各項工作負全面領導責任;
(2) 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規章規定,辦理刑事、治安案件,實現「發案少、秩序好、
社會穩定、群眾滿意」的工作目標;
(3) 組織實有人口管理、重點行業、重點場所、危險物品治安管理,整治轄區突出治
安問題,廣泛研究和收集轄區敵情、社情和社會治安情況,根據轄區情況開展巡
邏防控工作。
(4) 重點抓好案件質量的審批把關、強制措施運用、執法狀況考評工作,對民警執法
行為經常開展監督檢查,預防和減少執法過錯;
(5) 組織指導社區治保組織和治保幹部及群防群治組織的管理教育培訓,做好安全防
范工作,使轄區可防性案件得到有效控制;
(6) 實行警務公開,定期向轄區群眾報告工作,傾聽群眾意見,接受群眾監督和評議;
(7) 在抓好派出所業務工作的同時,重點抓好派出所領導班子建設;
(8) 主持所務會議,制定全所的工作計劃,依據法律、法規、政策和上級公安機關的
規定,組織民警正常履行派出所的工作職責;
(9) 按照績效考核和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對民警的工作情況進行考評,及時掌握和正
確評價民警的工作業績和日常表現,充分調動民警工作積極性。
副所長崗位職責
(1) 組織開展基礎工作,熟悉基礎業務知識,會調查研究,會群眾工作,會情報信息
收集整理;
(2) 組織民警和轄區治安力量開展巡邏防控,預防、減少案件發生。接受群眾報警和
求助,現場處置警情;
(3) 組織偵破轄區內的一般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做好重、特大案件偵查協作,分析
掌握轄區內案件發生特點、規律及趨勢,指導民警有針對性地採取防範措施;【派出所的工作職責】
(4) 熟悉內勤內務工作。會管理所內文秘、資料檔案整理、數據統計等工作。規范內
務管理。撰寫轄區治安形勢及其他方面的調研報告。協助教導員開展民警思想政
治工作,發現、總結、推介典型。【派出所的工作職責】
社區民警崗位職責
(1) 收集掌握、上報影響社會政治穩定和治安穩定的各類情報信息。
(2) 開展人口調查登記工作,了解掌握轄區實有人口情況;
(3) 進行法制和安全宣傳教育,發動轄區單位和群眾開展安全防範工作;
(4) 了解掌握轄區重點行業、公共娛樂場所和重點單位、重要部位的基本情況。
(5) 協助辦理各類案件,調解治安糾紛和查處治安案件;
(6) 物建、管理、使用治安秘密力量;
(7) 提供便民服務;
(8) 加強對高危人群的管控幫教工作;
(9) 按照消防三級管理責任制對社區加強消防管理;
(10) 對危險物品加強管理;
(11) 參與預防、搶救火災、交通、爆炸、中毒等治安災害事故工作。
巡邏民警崗位職責
(1) 接受群眾報警和求助;
(2) 根據指令趕赴現場處理警情;
(3) 開展轄區治安巡邏;
(4) 盤問、檢查可疑人員、車輛和物品;
(5) 組織、指導轄區群防群治隊伍開展巡邏防控工作。
案件辦理民警崗位職責
(1) 認真受理人民群眾的報警、報案,如實登記,並及時趕赴現場,做好現場保護、勘
查、調查訪問工作,掌握第一手資料;
(2) 認真做好犯罪嫌疑人情報信息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加強刑事秘密力量和治安秘密
力量建設,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為偵查破案服務;
(3) 加強對轄區內的地形地貌以及重點部位、重點人口、工作對象的熟悉和掌握,積累
有關資料;
(4) 負責查處轄區一般刑事案件和治安(行政)案件,協助處理治安災害事故;
(5) 及時分析、掌握轄區內發案特點和帶傾向性的治安問題,有針對性地採取防範措施,
協助其他民警做好轄區內的安全防範工作。
行政內勤民警崗位職責
(1) 負責傳達、督辦、反饋上級公安機關和本所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做好來函、來信、
來訪的接待、轉遞、催辦、回復等工作。
(2) 負責收集、積累、調研轄區內敵、社情和治安狀況,進行綜合研判,寫出治安形勢
分析或調研文章並及時上報。
(3) 負責掌握、綜合全所工作情況,協助所領導制訂工作計劃,細化崗位職責,分解任
務指標,起草工作總結、匯報、請示、報告等公文,實施精細化考評。
(4) 負責情報信息的報送,屬重大情報信息報送范疇的,要將發生的經過、先期處置情
況在兩個小時內以書面形式報送縣局指揮中心;屬一般情報信息要根據工作實際按時報送。
(5) 負責宣傳報道和典型推介的文字材料工作,協助所領導發現、總結、推介先進典型
和工作經驗,及時報道好人好事和工作成績。
(6) 負責各項會議紀錄和台賬薄冊的登記填寫。
(7) 負責各類報表的統計、分析、上報。
(8) 負責文件的收發、保管、送閱、清理和印章管理。
(9) 負責財務收支、報賬、票據領用、核銷等。
(10) 負責文書、業務、視聽檔案的管理。
(11) 負責涉案款、物的保管。
(12) 負責槍支、警械、裝備的管理。
(13) 負責後勤、內部安全及內務衛生。
值班備勤制度
(1) 公安派出所實行24小時值班,值班工作必須保證警力充足,值班長由派出所領導輪
流擔任,值班員由派出所民警輪流擔任,嚴禁使用不具有人民警察身份的人員代替民警值班。
(2) 值班人員必須堅守崗位,按規定著制式警服,攜帶警械和槍支,嚴禁脫崗、漏崗。
接待報警、報案、檢舉、控告、投案自首或者其他原因來訪人員,並認真做好值班記錄。
(3) 嚴格請示匯報制度。發生案件、事故或者其他緊急情況,立即報告上級,並按照上
級指示或者預案作出應急處理。
(4) 值班民警應當對所內安全情況進行巡查,對進入內部辦公區的所外人員應當查驗證
件,問清情況,進行登記,並予以引導,維護好本單位工作、學習、生活秩序,做好派出所內部安全保衛工作。
(5) 值班人員因故離開值班崗位時,必須經所領導批准,並應有人代崗。
(6) 嚴格遵守工作交接制度,下班人員應當將工作情況向接班人員交代清楚,並履行交
接手續。
(7) 對上級公安機關的批示和命令必須及時傳達,並做好登記。
(8) 值班民警必須保持室內整潔、衛生。
學習制度
1、 全體民警必須認真學習政治理論、公安業務、法律法規和科學文化知識,努力提高政治、
業務素質和執法水平,做到懂方針政策、懂法律法規、懂業務知識,會擒敵自衛、會執法執勤、會管理服務、會群眾工作。
2、 根據上級要求,制定好詳細的學習計劃,落實好學習內容,並做好學習記錄,每月必須
保證足夠的集中學習時間。
3、 全體民警必須參加好每次學習,遵守學習紀律,並認真做好學習筆記,聯系實際,寫心
得體會,不得缺席、遲到、早退。因故缺席的應及時採取有效措施補課。
4、 學習具體內容:
(1) 政治學習。主要學習時事政治、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特別是有關公安工
作的方針政策、黨的基本知識理論、先進模範人物事跡。
(2) 業務學習。主要學習人民警察執勤執法有關的法律、法規、條例、條令和政策,及
公安業務知識,結合具體案例進行講評。
(3) 學習時間。每周保證一次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每次學習時間不少於一小時。
車輛管理制度
1、 對警車實行統一管理,使用車輛必須報經所領導批准。
2、 警車應當由公安派出所民警駕駛,駕駛警車時應當按照規定著制式警服(駕駛汽車可不
戴警帽,駕駛摩托車應當戴制式警用安全頭盔),持有機動車駕駛證和人民警察證。駕駛實習期內的人民警察不得駕駛警車,嚴禁無證駕駛。
3、 嚴禁公車私用,除公務活動外,不得在賓館、酒店及公共娛樂場所停放警用車輛。
4、 嚴禁轉借警車,嚴禁偽造、塗改、冒領、挪用、掛靠警車牌證。
5、 嚴禁警車用於婚、喪事。
6、 定期對車輛進行保養、維修,保持車況良好,車容整潔。
檔案管理制度
1、 收集:負責收集、接受本機關文書、專業、科技、會計檔案及文件資料,要求門類齊全,
對本機關的全部檔案實行集中統一管理。
2、 整理:分類、卷內排列准確,編號無誤,裝訂整齊美觀。
3、 保管:維護檔案安全,做到不失密、不泄密,切實做好防火、防水、防盜、防蟲、防塵、
防潮、防曬、防高溫、防鼠、防破壞「十防」工作,採用先進的保護設備和保護技術,延長檔案壽命,對破損和變質檔案要及時修復和復制。定期對庫房保存檔案的狀況進行全面檢查。
4、 鑒定:判定檔案材料的存毀與取捨,重點保護有長久保存價值的檔案,對無保存價值的
檔案予以銷毀。
5、 統計:對庫房檔案的數量進行登記與統計(包括總藏量、收進、移出、整理、鑒定與銷
毀的登記與統計)。檔案人員情況統計、檔案設施、經費、信息反饋登記與統計,對登記和統計數字進行綜合分析。
6、 檢索工具:做好案卷文件目錄、分類目錄、人物卡片的輸入工作。
7、 編研:匯編檔案文集(全宗說明、大事記、組織沿革、基礎數字匯集),編寫檔案參考
資料及編輯公安史志、年鑒。、
8、 利用:明確服務方向,端正服務態度,掌握檔案資源信息和檔案需求信息,掌握利用工
作的規律,不斷改進利用工作,加強檔案利用宣傳,擴大檔案工作影響,為領導決策服務,為維護社會穩定工作服務。
例會制度
會議是貫徹上級精神,布置各項工作,落實各項任務,解決某些問題必不可少的經常性工作,會議應當力求精簡,講求實效。
1、支部會。由派出所黨支部書記主持召開。研究上級精神的貫徹實施;研究本所工作部署;研究民警崗位的設置調整;研究修改各項規章制度;研究重大獎金的使用;研究先進典型、入黨積極分子的確定培養;研究對民警處分的上報;研究其他由所黨支部決定的事項。
2、日例會。例會應由所長、隊長主持,所、隊長不在時可委託副職主持。例會每日召開一次,會議的時間一般應放在每日早上上班之後30分鍾的時間內,也可以放在每日下午下班之前。周一的例會可以提出本周總的工作任務和要求,周五的例會可以總結本周的工作完成情況,提出下周的工作任務和要注意的事項。
3、月民警會。派出所全體民警會議每月至少召開一次,由所領導總結、報告本月工作情況。表彰先進,布置下月工作任務。
請銷假制度
派出所民警(含所領導)請事假、病假、休假或因公、因私外出離開縣、區(含出境),必須按級請假,按時銷假,因特殊情況需要續假的,必須按規定續假。
(一)請假
(1)派出所正職領導請事假、病假、休假或因公、因私外出3天(含3天)以內的,由分管的局領導批准;3天以上的,先報上級政工部門審核,經分管局領導同意後報局長,政委批准。
(2)派出所副職領導請事假、病假、休假或因公、因私外出3天(含3天)以內的,經所長同意後報分管局領導批准;3天以上的,先報分管局領導同意後再報上級政工部門審批。
(3)民警請事假、病假、休假或因公、因私外出3天(含3天)以內的,由所長批准;3天以上的,先報所長同意後再報上級政工部門審批。
(4)請假期間離開本縣、區的,必須將理由、去向、時間以及聯系方式以書面形式逐級呈報。請假期間一般情況應保持通訊暢通。
(二)銷假
請假人員假滿上班後,應當向上級政工部門和批假的領導銷假。
(三)續假
請假人員因特殊情況需要續假時,應按請假程序逐級審批。非因重病或其他不可抗拒的原因,一般不得打電話和委託他人代請假。未經批准,不得超假或者逾假不歸。
(四)其他
(1)執行特殊中者緊急任務時,非因不可抗拒的原因,不得請假。
(2)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或者工作需要時,請假人員應當立即返回單位。
(3)未按規定履行請銷假制度的,按曠工論處;對造成嚴重後果的,將按有關規定追究責任。
內務衛生制度
(1)辦公室內外必須保持清潔整齊,室內窗明幾凈,地面無塵土、雜物。
(2)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煙頭、紙屑及其他物品。
(3)辦公室內桌椅、卷櫃由本人負責清理,室內物品擺放整齊。
(4)值班室被褥按軍事化要求整齊劃一,白天不準在值班室躺卧、嬉鬧。
(5)內務衛生清掃輪值責任明確,食堂要做到無蒼蠅、蜘蛛,廁所要做到無污垢、蛆蛹。 台賬管理規范
(1)種類規范化。嚴格按照省廳、市局要求設置台賬種類,任何單位不得隨意增加或刪減。
(2)填寫日常化。各類台賬的填寫必須當作一項日常工作及時完成。
(3)內容標准化。台賬的內容必須嚴格按照標准填寫,項目不漏,內容齊全,書寫工整。
(4)保管專人化。各單位台賬統一交由內勤保管。
保密制度
(1)認真遵守各項保密制度,嚴守黨和國家機密,不該說的秘密絕對不說,不該問的秘密絕對不問,不該年地的文件絕對不看,不該帶的秘密絕對不帶。
(2)內勤收到文件後要進行分類,認真登記,及時做公文處理。對絕密文件必須單獨登記,從嚴管理。
(3)文件統一由內勤保管、拆封,其他人員不得擅自拆閱,文件要有專櫃存放,嚴格履行借閱手續。非經領導批准,不得私自摘抄或翻印文件、檔案。
(4)不得在私人通信中涉及黨、國家和公安機關的秘密,不得在公共場所和家屬、子女、親友面前談論秘密。
(5)不得私自復制、保存和銷毀秘密。
(6)不得攜帶秘密文件、內部資料游覽、參觀、探親訪友和出入公共場所。
(7)不準向犯罪嫌疑人(案件當事人)及家屬、親友或他人泄露案情,通風報信。
(8)公共網路計算機嚴禁連接互聯網。

㈡ 鄰里糾紛可以找派出所不

鄰里糾紛可以找派出所
公安派出所工作職責和許可權

一、工作職責
一、收集、掌握、報告影響社會穩定和治安大局穩定的情報信息;
二、管理轄區內的實有人口(包括常住人口、暫住人口和境外在本轄區居住人員);
三、依法管理轄區內的特種行業、公共娛樂服務場所和槍支、彈葯、爆炸、劇毒等危險物品;
四、配合有關部門預防火災、爆炸、中毒等治安災害事故;
五、依法監督、指導轄區內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的治安保衛工作,組織、指導單位保衛組織和群眾開展安全防範;在轄區內開展以治保會為主體的多層次的群防群治工作,預防可防性案件的發生;
六、通過日常治安防範和管理工作發現違法犯罪線索,破應由派出所受現的一般刑事案件。
七、依法查處治安案件,調解治安糾紛;
八、協助上級公安機關做好處置群體性事件作;
九、加強對非法宗教、邪教活動的掌握控制工作;
十、對轄區群眾進行法制宣傳,對轄區內違法青少年進行幫教,被判處管制、剝奪政治權利、緩刑、假釋、監外執行、保外就醫的罪犯進行監督、考察和改選工作,對被勞改、勞教、少管人員進行社會協同教育和放回後的接茬幫助教育工作,做好群眾違法犯罪的預防工作;
十一、接受群眾的報警、求助,為民排憂解難,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積極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
二、工作許可權
一、依照國家治安管理法規,對本轄區特種行業、公共場所、民用危險物品、違禁品、戶口、居民身份證、暫住人口、出租房屋等,行使治安行政管理權。
二、治安管理行政強制權和處罰權。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可以口頭傳喚,被傳喚人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傳喚,經派出所上一級領導批准,可以強制傳喚。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事實清楚,證據確鑿,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的,的可以當場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警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決定。
三、當場盤問、檢查和留置盤問權。人民警察在執行公務時,對違法犯罪嫌疑人員可以依法進行盤問、檢查(檢查包括對被盤問人的人身和其攜帶物品的檢查)。經盤問檢查被指控有犯罪行為、有現場作案嫌疑、攜帶物品有可能是贓物的,可帶至派出所,經派出所長批准對其繼續盤問,時間不超過二十四小時;在特殊情況下,經縣級公安機關批准,可以延長至四下八小時。
四、依法實施刑事案件調查權、強制措施權和搜查權。
五、依法執行社會 社會監督改告、監督考察權。
六、按照法律法規,有使用秘密手段和使用武器、警械權。
七、在規定的緊急情況下,有優乘坐權、優先通行權和優先使用權
八、在規定的緊急情況下,有限制通行權、限制停留權和交通管制權。

㈢ 怎樣處理社區矛盾

第一,經常不來斷地源向社區群眾進行法制、政策、規定、情況的宣傳教育,在社區范圍內樹立講法制、講正氣,講道理、講風格、壓歪風、壓邪氣的風尚,樹立社區團結、和陛的氣氛。
第二,在社區內有矛盾發生時,要及時制止,防止事態擴大,把矛盾處理在萌芽狀態。
第三,及時調解矛盾,要了解矛盾發生的原因及全過程,詳細了解雙方或多方的各種有關情況,分別做工作,在個別工作做得差不多的基礎上,召開協調會議進行處理,處理結果形成書面材料,參與人員簽字為證。
第四,在社區要組織一班有協調能力和經驗的人員進行這項工作,特別是那些有經驗的退休幹部,了解社區情況的老同志參與這工作,做到把矛盾解決在社區,為國家的穩定打下堅實的社會基礎。

㈣ 鄰里矛盾產生的原因及對策

鄰里糾紛是人們社會關系中比較密切的一種,是共同構成社會基層的有機群體,鄰里糾紛多是因相鄰居住,影響對方通風、採光、通行、用水、排水、噪音、環境衛生等關系而引發的矛盾,這類糾紛不但成為妨礙社區居民安居樂業,影響居民和睦團結,而且影響鄰里之間的感情交流和思想溝通。因此,在創建平安和諧社區的過程中,只有搞好鄰里之間的團結友愛,構建鄰里之間和睦相處的生活氛圍,才能減少鄰里糾紛的發生,使社區居民在安靜舒適、快樂祥和的生活環境中搞好鄰里關系,盡情享受美好生活的每一天。所以,創建平安和諧社區,就要搞好社區鄰里糾紛的預測預防及各類不穩定因素的排查和防範,減少各類鄰里糾紛的發生。
1.發生鄰里糾紛的主要表現
一是由公用部位引發的鄰里糾紛,如搶占樓群棟道兩側空閑鬆散土地或花池,栽種部分蔬菜或種農作物為爭牛毛之地引發糾紛;二是在樓道內走廊或樓梯下空閑地,部分居民搭建雜棚或壘牆盛放雜物,影響其他居民通行或其他不便而引發糾紛;三是將自行車、摩托車、汽車等各類交通工具放置樓道內、消防通道、亂占停車位等現象,使公共通道更加狹窄,居民出入樓道時肩磨踵碰,或進出樓道碰傷身體,或進出車輛祥和碰擦,因而產生怨言引發糾紛;四是樓上居民在陽台上澆花,或從陽台出水口往樓下滴水,或樓上居民因管理不善致使其他雜物落入樓下而引發糾紛;五是個別居民家中水池或水龍頭管理不善,致使水溢金山,殃及四鄰,或是下水道堵塞,鄰居之間互不體諒,各自為是,怨聲載道而引發糾紛;六是個別鄰居喜歡說長道短,搬弄是非,乃至流言蜚語,造成家庭內部、鄰里之間的矛盾與沖突;七是有些父母對自己的子女管教不嚴,袒護放縱,為孩子之間的口角而發生鄰里之間的糾紛,還有的個別家長甚至唆使子女損害鄰居;八是有些人以我為中心,以鄰為壑,為了日常生活瑣事寸步不讓,處處要佔便宜,依仗親朋好友人多勢眾,一旦發生糾紛,全部出動以至造成嚴重後果,製造鄰里關系人為的緊張;九是因噪音污染等原因影響居民生活或正常休息,如樓上下左右鄰居各種人為的噪音、音響等聲音過大,影響居民正常生活或休息,鄰里之間在交涉當中發生糾紛。以上這些現象只是鄰里糾紛的一部分,如何減少這些鄰里糾紛的發生,避免矛盾的發展,這就需要發揮人民調解組織的功能,要採取多層次、多方面、多渠道的治理、預防和調解,積極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化干戈為玉帛,為此,對發生的鄰里糾紛,要積極主動妥善地進行調解,採取各種有效方法,搞好鄰里糾紛的預防工作,將各類原因的鄰里糾紛消滅在萌芽狀態。
2.鄰里糾紛的調處與預防
2.1根據轄區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搞好鄰里糾紛的預測預防和排查工作,調查研究發生鄰里糾紛的原因及規律性。
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鄰里糾紛規律性,要善於對鄰里糾紛進行分析研究,摸索和掌握糾紛發生、發展變化的一般規律性,預測糾紛發展的趨勢,與發生糾紛的利害關系聯系起來,同時還要注意觀察和研究不同的當事人在不同時期和環境的心理變化和心理活動,做到胸有全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到發生糾紛的動機和矛盾的焦點,對症下葯,掌握調解工作主動權,有的放矢地做好調處工作。
2.2認真做好民事糾紛的調外工作,充分發揮人民解調解組織的作用。人民調解是緩和鄰里矛盾,解決民事糾紛的一個傳統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社區發生的各類矛盾糾紛都可以通過人民調解組織來協商解決。因此,在社區開展多種形式的普法活動,建立居民公約,利用多種形式開展文明社區、文明樓、文明戶等項活動,通過社區宣傳欄、文明一條街、廣播電視等其它媒體及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進行普法宣傳教育和道德規范教育,在鄰里關系中建立起平等、團結、友愛、和睦、互助的親情關系,鏟除引發各類糾紛的土壤,增強鄰里之間團結友愛,排除潛在矛盾糾紛的隱患。通過此項活動向社區居民宣傳黨的各項政策和相關的法律法規,增強居民的法律意識,提高居民的法律水平,從而減少社區鄰里之間糾紛的發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只要普法工作和道德規范教育做的認真、深入、細致,鄰里團結就會取得滿意效果。
2.3運用法律手段,解決鄰里糾紛中的違法犯罪行為。
人民調解工作通過調處社區鄰里糾紛,除對當事人進行耐心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道德規范教育,消除當事人之間的隔閡,防止糾紛激化,預防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促進鄰里之間的團結和維護社區的穩定,同時積極開展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的宣傳教育,使糾紛當事人明確認識到正確與錯誤、合法與非法、守法與違法的界限,明確哪些是應該享受的權利,哪些是應當履行的義務,不斷提高糾紛當事人的法制觀念,增強其法律意識,減少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2.4要妥善全面解決好鄰里糾紛,還必須依靠全社會的力量,齊抓共管,共同搞好社區的鄰里關系。
發生民事糾紛的原因和類型是各種各樣,各具特色的,有的矛盾糾紛時間性或季節性較強,隨著時間的發生、發展而出現股同時的矛盾糾紛;有的地域性較強,特別是人口相對密集和人口流動量相對較大的區域引發矛盾較為突出;有的與民間習俗產生摩擦,不注意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而引起糾紛;還有的與當地經濟發展和繁榮狀況相聯系由此而引發爭強黃金地段,搞市場壟斷採取不正當競爭而引發種種矛盾。因此,作為一名民事調解人員,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與時俱進,結合轄區內的實際情況,開展調查研究,深查細排各類矛盾糾紛及其他不穩定因素,及時掌握了解轄區內民事糾紛發生、發展和矛盾激化的規律性,積極探索總結調處工作的經驗和教訓,在實際工作中,注意探索不同類型矛盾糾紛的調處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調解工作能力,把調解工作做深、做細,力爭達到糾紛當事人的滿意,把群眾滿意作為自己的工作標准,真正發揮調解工作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的橋梁紐帶作用。
2.5抓住重點,防止民轉刑案件的發生。預防民事案件轉為刑事案件是調解工作的重點,因此,要把預防工作貫穿到民事調解工作的始終。通過抓住重點,搞好民事糾紛的預防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前頭,廣泛宣傳國家的法律法規,進行深入細致的法制宣傳教育,積極預防各類矛盾糾紛的發生。在糾紛發生後,就要及時疏導,查找發生糾紛的主觀原因和各類因素,找出問題的症結,對症下葯,解決矛盾,防止矛盾糾紛的反復和當事人的思想波動,鞏固調解成果,同時,還要做好對糾紛苗頭的排查和預防工作,掌握易發生糾紛的重點人和重點戶以及容易發生矛盾和激化矛盾糾紛的人和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對待,有的放矢地做好調解工作,把各類矛盾糾紛消滅在萌芽狀態,最大限度的防止民轉刑案件的發生。
總之,要減少或避免鄰里糾紛的發生,避免各類矛盾糾紛的發生、發展和激化,鄰里之間就要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傳統道德觀念,在生活中互諒、互讓、互幫、互學,遇事要寬宏大量,和睦相處,為創建平安和諧社區,構建美好家園,共同搞好社區鄰里關系。

㈤ 行政區域邊界爭議的處理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行政區域邊界爭議處理條例》的有關規定:
邊界爭議發生後,爭議雙方人民政府必須採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態擴大。任何一方都不得往爭議地區遷移居民,不得在爭議地區設置政權組織,不準破壞自然資源。嚴禁聚眾鬧事、械鬥傷人,嚴禁搶奪和破壞國家、集體和個人的財產。發生群眾糾紛時,爭議雙方人民政府必須立即派人到現場調查處理, 並報告爭議雙方的上一級人民政府。
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的邊界爭議,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協商解決;經協商未達成協議的,雙方應當將各自的解決方案並附邊界線地形圖,報國務院處理。
國務院受理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的邊界爭議,由民政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調解;經調解未達成協議的,由民政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提出解決方案,報國務院決定。
省、自治區、直轄市境內的邊界爭議,由爭議雙方人民政府協商解決;經協商未達成協議的,雙方應當將各自的解決方案並附邊界線地形圖,報雙方的上一級人民政府處理。
爭議雙方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受理的邊界爭議,由其民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調解;經調解未達成協議的,由民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提出解決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決定。
經雙方人民政府協商解決的邊界爭議,由雙方人民政府的代表在邊界協議和所附邊界線地形圖上簽字。
爭議雙方人民政府達成的邊界協議,或者爭議雙方的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凡不涉及自然村隸屬關系變更的,自邊界協調簽字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下達之日起生效。
爭議雙方人民政府達成的邊界協議,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凡涉及自然村隸屬關系變更的,必須按照《國務院關於行政區劃管理的規定》中有關行政區域界線變更的審批許可權和程序辦理。
爭議雙方人民政府達成的邊界協議,或者爭議雙方的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生效後,由爭議雙方人民政府聯合實地勘測邊界線,標繪大比例尺的邊界線地形圖。
實地勘測的邊界線地形圖,經雙方人民政府蓋章後,代替邊界協議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所附的邊界線地形圖。
地方人民政府處理的邊界爭議,必須履行備案手續。爭議雙方人民政府達成的邊界協議,由雙方人民政府聯合上報備案;爭議雙方的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由作出決定的人民政府上報備案。上報備案時,應當附實地勘測的邊界線地形圖。
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的邊界協議,上報國務院備案。
自治州、自治縣的邊界協議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逐級上報國務院備案。
縣、市、市轄區的邊界協議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逐級上報民政部備案。
鄉、民族鄉、鎮的邊界協議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逐級上報本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備案。
邊界爭議解決後,爭議雙方人民政府必須認真執行邊界協議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向有關地區的群眾公布正式劃定的行政區域界線,教育當地幹部和群眾嚴格遵守。

附:《行政區域邊界爭議處理條例》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26號)
《行政區域邊界爭議處理條例》已經1988年12月27日國務院第30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施行。
總理 李鵬
1989年2月3日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妥善處理行政區域邊界爭議,以利於安定團結,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的邊界爭議是批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自治州、縣、自治縣、市、市轄區之間,鄉、民族鄉、鎮之間,雙方人民政府對毗鄰行政區域界線的爭議。
第三條 處理因行政區域界線不明確而發生的邊界爭議,應當按照有利於各族人民的團結,有利於國家的統一管理,有利於保護、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的原則,由爭議雙方人民政府從實際情況出發,兼顧當地雙方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實事求是,互諒互讓地協商解決,經爭議雙方 協商未達成協議的,由爭議雙方的上級人民政府決定。必要時,可以按照行政區劃管理的許可權,通過變更行政區域的方法解決。
解決邊界爭議,必須明確劃定爭議地區的行政區域界線。
第四條 下列已明確劃定或者核定的行政區域界線,必須嚴格遵守:
(一)根據行政區劃管理的許可權,上級人民政府在確定行政區劃時明確劃定的界限;
(二)由雙方人民政府或者雙方的上級人民政府明確劃定的爭議地區的界線;
(三)發生邊界爭議之前,由雙方人民政府核定一致的界線。
第五條 爭議雙方人民政府的負責人,必須對國家和人民負責,顧全大局,及時解決邊界爭議,不得推諉和拖延。
第六條 民政部是國務院處理邊界爭議的主管部門。
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是本級人民政府處理邊界爭議的主管部門。
第二章 處理依據
第七條 下列文件和材料,作為處理邊界爭議的依據:
(一)國務院(含政務院及其授權的主管部門) 批準的行政區劃文件或者邊界線地圖;
(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的不涉及毗鄰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行政區劃文件或者邊界線地圖;
(三)爭議雙方的上級人民政府(含軍政委員會、人民行政公署)解決邊界爭議的文件和所附邊界線地圖;
(四)爭議雙方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協議和所附邊界線地圖;
(五)發生邊界爭議之前,經雙方人民政府核定一致的邊界線文件或者蓋章的邊界線地圖。
第八條 解放以後直至發生邊界爭議之前的下列文件和材料,作為處理邊界爭議的參考:
(一)根據有關法律的規定,確定自然資源權屬時核發的證書
(二)有關人民政府在爭議地區行使行政管轄的文件和材料;
(三)爭議雙方的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或者爭議雙方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開發爭議地區自然資源的決定或者協議;
(四)根據有關政策的規定,確定土地權屬的材料。
第九條 本條例第七條、第八條規定以外的任何文件和材料,均不作為處理邊界爭議的依據和參考。
第三章 處理程序
第十條 邊界爭議發生後,爭議雙方人民政府必須採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態擴大。任何一方都不得往爭議地區遷移居民,不得在爭議地區設置政權組織,不準破壞自然資源。
嚴禁聚眾鬧事、械鬥傷人,嚴禁搶奪和破壞國家、集體和個人的財產。發生群眾糾紛時,爭議雙方人民政府必須立即派人到現場調查處理, 並報告爭議雙方的上一級人民政府。
第十一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的邊界爭議,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協商解決;經協商未達成協議的,雙方應當將各自的解決方案並附邊界線地形圖,報國務院處理。
國務院受理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的邊界爭議,由民政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調解;經調解未達成協議的,由民政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提出解決方案,報國務院決定。
第十二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境內的邊界爭議,由爭議雙方人民政府協商解決;經協商未達成協議的,雙方應當將各自的解決方案並附邊界線地形圖,報雙方的上一級人民政府處理。
爭議雙方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受理的邊界爭議,由其民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調解;經調解未達成協議的,由民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提出解決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決定。
第十三條 經雙方人民政府協商解決的邊界爭議,由雙方人民政府的代表在邊界協議和所附邊界線地形圖上簽字。
第十四條 爭議雙方人民政府達成的邊界協議,或者爭議雙方的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凡不涉及自然村隸屬關系變更的,自邊界協調簽字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下達之日起生效。
爭議雙方人民政府達成的邊界協議,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凡涉及自然村隸屬關系變更的,必須按照《國務院關於行政區劃管理的規定》中有關行政區域界線變更的審批許可權和程序辦理。
第十五條 爭議雙方人民政府達成的邊界協議,或者爭議雙方的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生效後,由爭議雙方人民政府聯合實地勘測邊界線,標繪大比例尺的邊界線地形圖。
實地勘測的邊界線地形圖,經雙方人民政府蓋章後,代替邊界協議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所附的邊界線地形圖。
第十六條 地方人民政府處理的邊界爭議,必須履行備案手續。爭議雙方人民政府達成的邊界協議,由雙方人民政府聯合上報備案;爭議雙方的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由作出決定的人民政府上報備案。上報備案時,應當附實地勘測的邊界線地形圖。
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的邊界協議,上報國務院備案。
自治州、自治縣的邊界協議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逐級上報國務院備案。
縣、市、市轄區的邊界協議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逐級上報民政部備案。
鄉、民族鄉、鎮的邊界協議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逐級上報本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備案。
第十七條 邊界爭議解決後,爭議雙方人民政府必須認真執行邊界協議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決定,向有關地區的群眾公布正式劃定的行政區域界線,教育當地幹部和群眾嚴格遵守。
第四章 罰則
第十八條 爭議雙方人民政府的負責人,違反本條例的規定,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較大損失的,應當給予行政處分;造成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九條 違反本行使第十條的規定,情節較重的,對直接責任人員和其他肇事者,分別給予行政處分、治安管理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條 行政區域邊界劃定後,違反本條例的規定越界侵權造成損害的,當事一方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第五章 附則
第二十一條 本條例由民政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二條 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81年5月30日國務院發布的《行政區域邊界爭議處理辦法》同時廢止.

㈥ 社區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

一、當前我國城市社區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
(一)社區管理體制存在著較濃的行政化色彩
盡管這些年各地城市在改革以政府為主導的社區管理體制方面已經做出了不少努力,但社區管理的行政色彩仍然很濃,缺乏公眾參與機制。一方面,街道辦事處政社不分的狀況並沒有大的改觀,它仍然承擔著過多的行政管理職能,工作量過大,經常處於疲於應付狀態,其後果是既未能夠明顯減輕政府的社會管理負擔,也沒有能夠很好地發揮自已應有的社會管理職能,致使社區成員越來越高的物質文化生活要求難以得到滿足,同時也沒有從更深層次上提高廣大居民民主參與社會管理的意識。另一方面,作為居民群眾自治組織的居委會的工作方式也帶有較濃厚的行政色彩,居民沒有發言權和選擇權,只是被動的接受管理。因為事實上居民委員會受街道辦事處的領導,所以其日常工作不得不服從街道的安排,進而也陷入了繁雜的具體事務之中。這不但造成基層社區管理的超負荷運轉,減低了管理效能,而且有悖於居委會成立的初衷。居委會行政色彩濃厚,社區自治功能缺失社區居民委員會是社區自治的主要載體,從字面上看,居委會只是具有協助政府的義務,並不具有代理政府部門行使職權的行政管理職能,但是實際上社區承擔了大量來自政府的職能工作。諸如社區的經濟、文化、衛生、休閑、娛樂、互助、保障等本應由社區解決的事物,往往由於政府事務擠占反倒無暇顧及。據調查,居委會的實際工作內容有十大類百餘項,這十大類分別是:環境衛生、社會治安、物業管理、民政幫困、計劃生育、糾紛調解、宣傳教育、文明達標、收款收費、人口普查。據一些居委會統計,一年之中,居委會的工作達158項之多,其中行政事務118項,占總數的74.68%,比較普遍的情況是居委會的自治職能讓位於行政職能。 社區居委會的行政色彩還體現在經費使用、人事任免上。一個自主充分的社區,它對自己的事務有充分的自主決策權,能動用社區財力進行社區各方面的建設,選聘自己需要的人員為社區服務,發展社區事業,為社區居民謀福利。但當前,社區擁有的自治權是有限的,居委會更像是一級基層政府。在經費方面,社區的建設經費、辦公經費、社區工作人員的工資都源於政府。對每個社區每年撥多少經費,政府享有充分的裁量權,因而社區的建設狀況一般取決於政府的經費投入程度。對社區而言,爭取更多的政府經費資助是其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舉措,而社區工作人員則需要獲得相應的報酬來生活,因此,社區對政府有極大的依賴性。在用人方面,社區的自主權也是有限的,政府一般掌握著用人權,以保證其各項政策方針得以在社區順利實行。在社區建設中,一些城市在20世紀末開始進行社區居委會直接選舉的嘗試,一定意義上改變了社區居委會的人員構成,向自治的方向邁出可喜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0年2月的一步,但是社區居委會直接選舉尚處於推廣階段,各地區發展不平衡,地區差異大。示範城市雖然遍布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但仍有一半以上的省份不見蹤影。
(二)社區的組織結構設置不科學
舊經濟體制下,城市基層社區的組織構架由相互聯系的區、街、居三級組織構成其中區政府是我國城市的基層政權機關,街道辦事處是區政府的派出機構,居民委員會是街道辦事處指導下的基層群眾自治組織。這種形成於20世紀50年代前期的組織體制是我國城市基層社區組織建設的一大創舉。然而,這種組織結構具有明顯的不科學性。一是街、居組織機構過多而缺乏應有的權威性。在市、區、街道三級管理層次上,機構設置與許可權呈「倒金字塔」型,「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一個街道辦事處設立的各種委員會、領導小組及類似的臨時機構可達30多個,一個辦事處主任可兼20多個職務,一個科要應付20多個職能部門,這就大大降低了街道辦事處的工作效率,使街道轄區內的不少單位對街道辦事處布置的社區性工作推脫、敷衍,相當一部分居民群眾明顯輕視街道、居委會組織。二是社會團體和中介性社會組織發育不足。在我國城市基層社區除了街道辦事處和居委會以外,其他社會團體和中介性社會組織不僅數量有限,而且缺乏獨立性。比如,在許多居民小區,像社區服務志願者協會、計劃生育協會、老年人協會等組織的主要工作,大多由居委會幹部兼任。即使是居民委會員這樣的自治組織,也往往成為街道辦事處的「腿」。
(三)社區管理制度不規范
良好的社區要發揮合力功能,必須有一系列的規范、制度、秩序和管理。既要確定組織及其成員相互交往和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又要規范對越軌者寬容的限度。傳統社區管理制度的缺陷在於:一是街道辦事處作為政府行政機構,對自身行政服務和管理的范圍沒有制定明確的制度規范,造成無權管理或越權管理;二是社區內的市、區屬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分別受各自條條的領導,按條條的指令行事,與街道辦事處之間的關系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法律依據,往往造成社區事務相互推諉扯皮;三是社區內的社會團體等組織沒有形成有效的行為規范,讓社區成員來共同遵守。對於社區行為越軌者,社區組織也缺乏行政上或法律上適當而有效的懲罰;四是社區管理運行尚未形成條塊結合的監督機制,有關專業管理部門權力過於集中,對它們的工作質量和一些不正之風難以進行監督和制約。
(四)不同利益群體的分化和權利意識的增長與意見表達機制之間的不協調
市場化催生了私營企業主、白領等以職業分化為特點的新型階層,有著共同利益的群體也在不斷地產生和分化,中國社會從原來的「國家——個人」的二元剛性結構向「國家——社會——個人」的彈性結構轉變。
新興的社會階層和利益群體正逐漸形成階層和群體意識,不同社會階層和利益群體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矛盾和沖突。在商品房社區,業主與開發商、物業管理公司的摩擦時有發生,業主維權事件屢見不鮮;在老工業社區,下崗失業職工的就業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是突出問題;在城市邊緣地帶,市政建設和經濟開發影響和改變當地居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近年來,由於拆遷、征地引發的激烈沖突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在外來工聚居社區,外來工群體與本地居民、與城市管理部門的關系處理不當就會引起矛盾沖突。
長期以來我國從意識形態和資源分配兩個方面對社會實行「強控制」,傳統意見表達途徑的特點是制度化的正式渠道少、形式單一,並且大多是建立在體制內,也就是說體制內的正式職工才有機會進行利益表達,民間社會缺乏對矛盾沖突進行疏導的制度安排。由於缺乏制度化、正規化的機制,居民在利益表達上更傾向於採取激烈的情感與情緒的宣洩等非理性的方式,而權力和管理部門「封」和「堵」的方法只能使矛盾和沖突升級。我國政府已經加快了針對這一問題的法制和制度建設,例如,相繼出台了《物業管理條例》、《物權法(草案)》等重要法案和規定,以保護業主利益。
二、我國城市社區管理體制存在的主要問題的主要原因
上述問題產生的原因總的來說是由於全社會對社區建設的認識還不深刻,對城市社區建設中異質性強的特點缺乏重視,還沒有真正地理解「社區」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社區居民還沒有實現從對單位的依賴向社區回歸的轉變,社區居民、社會各單位乃至政府各部門廣泛的自願參與和介入社區工作的意識還沒有形成,使社區缺乏建設的動力與支持。同時,由於社區除了依靠政府的投入外,缺乏經費來源的其他有效渠道,社區發展的後勁不足。而社區的體制不健全,職責界定模糊,制度實施不到位,承接政府職能的民間組織發育遲緩,必然導致社區的職能作用發揮滯後。
(一)認識不高
一是領導重視不夠。盡管這些社區已具備社區的雛形,但在具體問題的處理上很矛盾,工作上仍將其作為一個村對待,但待遇上卻不能享受新農村建設的優惠政策,對它們的建設和發展沒有引起高度重視,社區工作運轉艱難。二是居民的歸屬感不強。對社區的建設漠不關心,對居委會的工作支持不夠。譬如,社區的環境衛生急需加強,但居委會聘請專職保潔員又沒有專項工作經費,向居民收取衛生保潔費時,居民意見很大,合作意識差。居民之間交往少,互助意識差,如果社區有的居民發生天災人禍,開展捐贈活動所收無幾,真是「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二)投入不大
一是財政投入不大。工作經費少,對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沒有投入,僅靠居委會主任「化緣式」的募集。許多行政事務性工作安排到社區,社區只承接工作,卻沒有工作經費。二是駐地單位支持不大。對社區關心少,支持少,共駐共建意識差。社區組建巡邏隊,治安狀況得到全面好轉,但當居委會到駐地單位請求支持時,卻被他們以種種理由搪塞和拒絕,由於沒有工作經費,工作只能夭折。
(三)措施不力。
一是臨時抱「佛腳」。對城鎮社區的建設和發展存在「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思想,既沒有長遠的規劃,又沒有短期的計劃。二是行政事務多。社區成為鎮政府的行政下屬機構,窮於應付日常行政事務,根本沒有精力全面考慮社區的事情。三是社區自治性不強。居民的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沒有得到全面落實。
三、解決措施
(一)明確居委會職能定位,發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社區自治組織
社區居委會定位不清直接影響著自治能力的提高社區居委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是社區自治工作的組織者。其主要職能應該是辦理社區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協助政府及其派出機關做好與居民利益相關的工作。只有明確了自己的定位才能明確自己的職責。居委會應該逐漸理清自己同基層政府及其派出機構的關系,將主要的精力放在辦好社區自己的事物上。我國的社區往往規模巨大,影響了社區居民之間的溝通交流。居委會應該支持和鼓勵社區內諸如業主委員會、各種自治團體的發展,也可以鼓勵以樓為單位加強溝通,建立自治組織。社區自治中重要的問題就是居民自治狀況的問題,居委會在這個過程中應該發揮積極作用。通過種種如利益、地緣、志趣等方面的關聯性,鼓勵居民自己組織起來,能夠較好地解決社區的組織狀況問題。此外,居委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也可以吸引居民的關注,激發居民的參與熱情,增強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二)構建社區自治組織體系有效的組織是培育社區自治能力和提升社區自治功能的基礎
因此,城市社區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和第一步就是重新構建社區自治組織體系,以替代原有體制下的居委會。筆者建議建立「一個大會,兩個機構」體制:社區成員代表大會、社區協商議事委員會和社區居民委員會。
(1)社區成員代表大會是社區最高權力機構。主要職責是選舉產生社區議事協商委員會和社區居民委員會,審議和決定社區社會發展的重大事項。社區成員代表大會是社區成員表達自己意願的渠道,它行使民主職能,具有自治組織的控制權,是社區成員切身利益的忠實代表。
(2)社區協商議事委員會是社區成員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的代行常設機構,在居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代表居民代表大會行使議事、決策和監督職能,負責對社區建設與管理的重大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社區協商議事會同社區成員代表大會一樣,一般均為社會職務,不拿薪金和補貼。議事會成員由社區成員代表大會推選產生,對居民代表大會負責。
(3)社區居民委員會是社區成員代表大會的常設執行機構,在社區成員代表大會和社區協商議事委員會的授權和監督下,組織實施社商機制———有效服務,人盡其才職業技術型人才承擔了技術勞動力的主要工作任務,現代技術迅猛發展,技術人員如果希望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除自身不斷充電外,職業技術學校也應該完善服務機制,從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的高度出發,為技術人才提供再充電、再教育的機會,似的人盡其才。這也是職業教育不容推卸的社會責任。議事委員會的授權和監督下,組織實施社區的管理、服務等事項。落實社區成員代表大會和社區協商議事委員會的決議,協助政府完成規定的任務,行使社區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和自我監督的職能。
(三)完善相關法律,確保社區自治有法可依
要根據新形勢的需要,在繼續推進社區民主自治實踐的基礎上盡快修訂現行憲法和相關法律,盡早出台《城市社區自治法》,明確、具體地規定社區的載體、社區自治的性質和地位、社區居民的權利與義務、社區自治組織的權利與義務、管理方式和運作程序等項內容。通過法律使社區載體明晰,使社區組織與政府職能部門和街道辦事處都能夠明確自己的權利、義務與職能,防止政府職能部門或街道將其職責轉嫁給社區,減輕社區工作負擔,保障社區各項自治權利的真正落實,使社區居民明確自己的權利義務,在法律的保障下行使其社區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確保社區自治有法可依。
(四)預防和疏導社區內各利益群體的矛盾與沖突,發揮基層社區的預警與「安全閥」功能
社會矛盾與沖突是任何一個社會都不可避免的社會事實。基層社區既是了解民情、民意和民生的窗口,也是社會安全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對社會沖突起到預防、疏導和化解的作用,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安全閥」。
在社會沖突的預防方面:首先,社區通過提供社會福利服務和營建公平、公正的社區環境,滿足居民的需求、擴大居民的參與,增強他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源頭上減少矛盾和沖突的產生;其次,社區要特別關注和關懷一些特殊的弱勢群體,了解他們的心聲,為他們尋找社會資源,解決他們面臨的問題;再次,社區要大力發展和扶持社會中間組織,建立居民利益表達的正規渠道,避免無序隨意的、非正常渠道的利益訴求對社會穩定帶來的沖擊以及由於利益要求的長期壓抑造成的突然爆發。例如,社區要支持、組織和協助社區業主委員會的成立,既要作為第三方監督物業公司和開發商的工作,又要作為中間人協調好業主與物業和開發公司的關系。
當矛盾和沖突產生時,社區組織又可以充當化解矛盾的潤滑劑、稀釋劑,以避免局部矛盾擴大化,起到減輕沖突影響的作用。以往,社區較多採用行政干預的方式處理社區中的矛盾和沖突,而社區社會工作在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上是「自下而上」的,包括組織群眾表達意見、協調各方利益、協助有關部門解決問題,倡導改革等等,其目的不僅限於問題的解決,還在於社區居民與社區行動能力的增強和福祉的增加。

㈦ 村民委員會是人民調解組織的基本形式主要調節轄區內的矛盾糾紛

摘要 《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第10條規定:「人民調解委員會可以採用以下形式設立:一、是村民、居民委員會設立的人民調解委員會;二是鄉鎮、街道設立的人民調解委員會;三是企業事業單位設立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四、是根據需要設立的區域性、行業性的人民調解委員會。」

㈧ 如何加快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理,化解糾紛,打好 訴訟官司,切實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加強法制社會建設工作,推進人民法制教育,做好法制宣傳宣導工作

㈨ 消費者協會可否調解經營者不在本轄區內的消費糾紛

摘要 消費者協會進行調解投訴的程序:一是受理消費者投訴;二是針對消費者反映的問題進行調查核實;三是在調查核實的基礎上,如果雙方當事人都自願接受消費者協會的調解時,消費者協會將組織調解。

㈩ 如何協助當地政府處理矛盾糾紛

一、當前矛盾糾紛的現狀及其原因分析
當前,社會治安形式總體良好,但是,維護穩定的任務依然繁重。社會各方面的矛盾糾紛還大量存在,尤其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入,利益格局不斷調整,由此產生的矛盾糾紛也不斷增加。較之以往,目前的矛盾糾紛除數量有所上升外,在表現形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突出表現為公民與集體經濟組織、與基層政府之間,企業職工與企業之間,企業與政府之間等糾紛(當然,目前的婚姻家庭糾紛尤其是婚姻糾紛呈大幅上升趨勢),也就是個體與集體、集體與集體之間糾紛。這些矛盾糾紛,呈現出新的特點:一是廣泛性,矛盾糾紛普通存在,非一個地方、一個企業所獨有,糾紛涉及面寬;二是群體性,集體上訪時有發生,群體械鬥情況也有發生,矛盾主體一方往往人數較多;三是復雜性,引發糾紛的原因有體制、觀念、作風各方面的因素,有時則是多種因素交結在一起,調處難度增大。
當前形勢下我鄉矛盾糾紛的表現形式有以下幾種:
1、在農村方面,由於歷史原因,一些地方的土地權屬不清,群眾爭執激烈,甚至發生械鬥。 2、在勞動就業方面,一是大中專畢業生分配困難,自主擇業性不強,就業壓力增大;二是下崗職工及進城務工的農民增多,就業渠道狹窄,社會閑置人員增加,易誘發治安問題。
3、有部分上訪老戶對信訪答復不滿意或有關部門未予答復持續上訪或越級上訪不斷。
二、社會矛盾的現實解決機制及存在的問題
1、我鄉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一直作為維穩工作的重點來抓,成立了由鄉人大主席為組長的矛盾糾紛調處領導小組,每月召開兩次排查會議,一把手親自參加,並形成會議紀要。每月開展一次矛盾糾紛排查,抽調綜治、司法、信訪、派出所、土地、管理區等部門有關人員,深入農村、企業、學校進行矛盾糾紛排查,對排查出的問題認真調查,及早解決。「三夏」、「三秋」、及元旦和春節期間,還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進行大規模排查,確保農忙、節日期間的社會穩定。我鄉xx村由於近年來高速公路和xx大道佔地,導致村裡的土地被佔了相當一部分,很多群眾沒有了土地,經過村委會多方面考慮,准備統一再分一次地,但是沒被佔地的村民不願意,揚言要捍衛自己的土地,眼看「三秋」大忙來臨,沒有土地的村民馬上要錯過今年的小麥種植期,雙方矛盾一觸即發。我鄉「三秋」矛盾糾紛排查小組在進駐xx村得知了這些情況以後,立即分成三組,對持反對分地意見的三個居民小組展開疏導,終於在經過兩天的耐心細致的勸說下,在「三秋」大忙期間,使得全村土地順利重新分配,把矛盾化解在基層。
2、我鄉還成立了以鄉黨委書記為組長,鄉長為副組長的預防和處理突發群體性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形成了一套制度:一是機關每天安排1xxxx值班,兩名班子成員帶班,每村要有一名主要領導值班;二是機關成立督導組,全天候、不定時對機關和各村進行檢查;三是每村確定一名信息員,隨時報告情況;四是如發生突發大規模群體性事件,領導小組成員和工作人員應及時趕到出事地點,做好勸返、疏散工作,把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限度,以防止事態惡化。
3、當前社會矛盾糾紛解決機制中還存在有一定的問題:一是矛盾糾紛解決機制基於司法行政系統指導,自治性解決機制發育不足,村民調委會是在法院指導和司法行政機關管理與指導下進行工作的自治性民間組織,這種調解受行政權力的支配和影響較大,有許多不利因素:(1)、增加了基層政府和基層幹部的負擔;(2)、強化了群眾對政府的依賴,不利於群眾自我管理的積極性;(3)、增加了基層信訪壓力;二是調解過程缺乏制度化、規范化。如在農村矛盾糾紛調處過程中,調處結果最終往往由村兩委班子主要領導拍板,因此,糾紛解決方式比較隨意,受村幹部個人意志和素質影響較大,可能會造成調處結果的不公平,造成一方不滿。同時,在行政協調過程中,由於受「穩定壓倒一切」思想影響,個別基層幹部在處理糾紛過程中,會採取有悖於政策和原則的協調,給群眾傳遞「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不鬧不解決」的錯誤信號,使群眾大量糾紛湧向信訪部門,有的還以各種激化方式引起領導重視,造成社會不穩定。
三、如何進一步完善矛盾糾紛的解決機制
1、要從源頭上預防矛盾糾紛的發生,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深化農村改革,集中精力發展農村經濟,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是在改革過程中產生的,於改革有不解之緣。這些矛盾有的是由於新舊體制的碰撞而引起的,有的是改革沒有配套而產生的,有的是由於舊思想看不慣新事物而出現的。解決好這些矛盾的根本出路是發展經濟,把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對外招商引資蛋糕做大。社會財富增加了,人民×××了,許多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二是要搞好法制宣傳教育,通過普法教育,使廣大公民在生產、生活中能夠依法辦事、依法做人、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2、要健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機制,一是定期對轄區內的矛盾糾紛進行地毯式排查和梳理,及時掌握矛盾糾紛的具體情況,尤其對可能引發重大治安和群體性事件的苗頭給予高度重視,並將排查和梳理出的情況及時上報鄉主要領導;二是深入實地進行調查研究,掌握具體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工作中要對本轄區內的矛盾糾紛達到「五個底數清」,即矛盾糾紛總數、已調、未調底數清;重大疑難糾紛底數清;婚姻、家庭、鄰里、土地糾紛底數清;群體(xxxx以上)上訪事件底數清;糾紛重點戶、重點人員情況底數清。並要做到矛盾糾紛主要情況及產生原因明確、涉及人數明確、調處部門明確、責任單位及責任人明確、處理辦法及具體措施明確;三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各村委

閱讀全文

與轄區內的糾紛措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