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商譽侵權外國

商譽侵權外國

發布時間:2022-01-04 00:07:15

❶ 商譽權的民事救濟

商譽利益實質上是商譽主體的特殊經濟利益。商譽侵權直接損害他人對生產經營者的信賴程度與生產經營者的社會評價後果,從而致商譽主體原有民事權利的缺失。 根據國際公約及國內外立法例的通行規定,侵害商譽權行為應為一種特殊的侵權行為,即是經營者以捏造、散布虛偽事實等不正當手段,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的行為。從侵權民事責任構成要件來看,認定商譽侵權須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關於侵權主體。行為人具有經營者身份是認定商譽侵權行為的重要條件之一。即只有從事商品經營或營利性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所實施的損害競爭對手商譽的行為才構成該類特殊侵權行為,非經營者實施的侮辱、誹謗、貶低的行為則以一般侵權論。《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對反不正當競爭的保護示範法》,均將商譽侵害視為不正當競爭行為。英美法系國家為商譽權提供仿冒訴訟與其他特殊訴訟的救濟方式,其主體指向概為經營者。大陸法系國家主要適用競爭法保護商譽權,因此侵權行為人與受害人存在著商業競爭關系。
2.關於侵權違法行為。侵害商譽權的行為表現為捏造虛偽事實或對真實事件採用不正當說法,損害競爭對手商譽的行為。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關於反不正當競爭示範法所作出的解釋,凡是對某企業的產品、服務或商業活動提出虛假或不當的說法,都是違反公平競爭原則,損害他人商譽的行為。
3.關於侵權損害事實。侵害商譽權的損害事實,是因侵權行為的實施而導致關於權利主體的社會評價降低,並由此造成了商譽的實際損害。損害事實認定的前提條件在於判斷特定主體在某一特定區域內是否建立了自己的商譽。
4.關於主觀過錯。在侵害商譽權行為的主觀要件即過錯形態上,學者有兩種不同主張。其一認為,「信用之侵害,不獨故意虛構事實,或知他人主張之非事實而傳播」。「加害人對於信用之損害,以有故意為限,始構成侵權行為。」其二則認為,損害信用權不能僅限於故意,不論行為人主張或散布有損他人信用的事實是出於故意,還是出於過失,均可構成信用權的侵害。侵害商譽權的行為發生在競爭對手之間,這一行為的目的在於通過詆毀、誹謗他人的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削弱對方當事人的競爭能力,從而使自己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因此,故意行為才構成侵權行為。從過錯心理方面來分析,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損害他人商譽的結果(認識因素),但希望或放任這種商譽毀損的危害結果的發生(意志因素),行為人的這種主觀故意性是明顯而確定的。出於過失而損害了他人的商譽,應以侵犯名譽權論處。

❷ 商譽權的保護制度

在英美法系國家,商譽權的保護制度主要是通過判例建立起來的。在英國1901年的國內稅收專員訴穆勒一案中,法院將商譽稱之為「形成習慣的吸引人的力量」,抑或「企業的良好名聲、聲譽和往來關系帶來的惠益和優勢」,明確承認商譽的無形財產屬性。此外,英國判例還創設了包括「Actiofornpassingoff」在內的各種不同形態之訴訟以對抗商品假冒、損害競爭對手利益的行為,其中一些特別程序即是針對誹謗或損害他人商譽的行為而設定的。 在大陸法系國家,主要是沿用侵權法或反不正當競爭法來保護商譽。一般而言,大陸法系國家的民法典鮮有對商譽權保護的明確規定。在一些國家的侵權法中,關於法人名譽權的規范隱含著有關商譽權的內容,即商譽權的保護適用一般人格權制度的規定。
在商譽權的國際保護領域,目前相關國際公約主要是從制止不正當競爭的角度對商譽權進行規定,並將其納人到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之中。 《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1967年斯德哥爾摩文本第10條之2列舉了三種特別應予以禁止的行為,包括「在經營商業中,具有損害競爭者的營業所、商品或工商業活動商譽性質的虛偽說法」。1967年簽訂的《成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明確規定知識產權包括制止不正當競爭的權利。何為不正當競爭行為,該公約雖未作出解釋,但1993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制定的《對反不正當競爭的保護示範法草案》第5條以巴黎公約的相關條款為依據,規定了詆毀商譽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凡在工商活動中損害或可能損害他人企業或其活動,尤其是對該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信譽的虛偽或不正當的說法,應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
關於商譽的無形財產性質及其法律保護,在中國首先是通過國際間的雙邊條約加以確認的。1982年中國與瑞典簽訂的《關於互相保護投資的協定》規定,「投資」應包括締約的一方投資者在締約的另一方境內,依照法律和規章用於投資的各種形式的資產,尤其是版權、工業產權、工藝流程、商號和商譽。1984年中國與法國簽訂的《關於互相鼓勵和保護投資的協定》 ,對「投資范圍的解釋亦將商譽包括在內」以法律形式確定企業法人信譽的相關制度首推1986年的《民法通則》 ,該法第5章「人身權」一節中專門規定了法人名譽權、榮譽權。該類規定將上述權利歸類於非財產權,這與發生在工商業活動中的商譽權有很大差別。雖然中國的商譽權保護制度已在相關法律文件中得以確立,但這些規范散見於多部法律之中,許多規范過於粗疏而缺乏可操作性。參考國際公約的有關規定與國外立法例,從促進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維護市場良好秩序的需要出發,完善中國的商譽權制度應著重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關於商譽權的法律地位。在國際上,知識產權曾被稱為「以權利為標的的物權」或「訴訟中的准物權」。根據物權法定主義的原則,商譽權作為一種現實中存在的具體無形財產權,必須由民法予以確認。中國《民法通則》沒有確認商譽權,僅僅從法人人格權中推導出商譽權,並將這種權利歸類於非財產權,這一立法缺陷應予以修正。
2.關於商譽權保護的法律方式。中國目前對商譽權的保護大抵採取間接保護的方式,即對侵害商譽的行為,或確認為侵害法人人格權的行為,或視為不正當競爭的行為。間接保護方式不是完備的獨立的權利保護制度,且特別法(如反不正當競爭法)沒有細則性規定,因此在司法實踐中多有不便。
3.關於侵害商譽權的法律責任。保護財產權是各個法律部門的共同任務,不同的保護方法即責任形式往往規定在不同的法律制度中;但無形財產權的相關立法規定不同,其侵權行為的各項法律責任一般規定在同一法律之中。中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侵害商譽權的行為,僅規定了民事責任,既缺乏行政處罰條款,又無刑事制裁條款,顯見不足。

❸ 公司商譽被其他公司侵犯,可以有哪些司法救濟途徑法律依據是什麼謝謝!

第一 可以協商解決。
第二 可以向被告所在地或者侵權行為地人民法院對侵權人提版起民事訴訟權。關於侵犯商譽的具體表現,可以查找《反不正當競爭法》.
第三 若侵犯商譽達到嚴重後果,可能構成刑事犯罪,你們可以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

依據:《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條規定,捏造並散布虛偽事實,損害他人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兩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這是我國刑法對侵犯商譽犯罪行為的法定描述。

❹ 注冊一家貿易公司,抬頭名字和國外某個商品的中文一致,是否侵權

這個貿易公司只要不經營和這個商品一樣的物品或相似物品,就可以,不侵權。但是回為了以後發展答,要是你的公司做大了,或是也想經營類似商品就會阻礙你公司發展,再一個,剛開始不會有人注意到你,你公司發展大了,就會注意到了。

❺ 請問哪條法律是與商譽保護有關的

《侵權責任法》來第二條 侵害民事自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 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

❻ 商譽侵權行為有哪些,法律如何ど逃

您好,商標侵權行為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得看您具體什麼情況,具體分析,一般罰款,嚴重刑事處罰。廣信方成為您解答。

❼ 從國外購買產品放在淘寶上賣會構成商標侵權嗎

如果注冊商標,則為侵權,如果沒有注冊,則無侵權。

1)必須有違法行內為存在,容即指行為人實施了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的行為;

2)必須有損害事實發生,即指行為人實施的銷售假冒商標商品的行為造成了商標權人的損害後果。銷售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商品會給權利人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同時也會給享有注冊商標權的單位等帶來商譽損害。無論是財產損失還是商譽損害都屬損害事實。

3〕違法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過錯,即指行為人對所銷售的商品屬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事實系已經知道或者應當知道。

4)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即指不法行為人的銷售行為與造成商標權人的損害結果存在前因後果的關系。

如果有的話,在掌握證據的情況下,可以告對方侵權。未撤銷之前的注冊商標均應受到保護。

❽ 關於侵犯企業名譽權的問題

《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所謂名譽,是一個公民、一個法人的品德、才幹、信譽等在社會中所獲得的社會評價。名譽權是指公民或法人對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所獲得的社會評價即自己的名譽,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權利。
法人的名譽表示社會的信譽,這種信譽是法人在比較長的時間內,在它的整個活動中逐步形成的,特別是企業法人的名譽,反映了社會對它在生產經營等方面表現的總的評價。法人的名譽往往對其生產經營和經濟效益發生重大的影響,因此,公司法人是有名譽權的。
(一)如何認定侵犯法人名譽權,最高人民法院在相關司法解釋中對此作了進一步的細化規定,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1993年8月7日)第七問的解答為:是否構成侵犯名譽權的責任,應當根據受害人確有名譽被損害的事實、行為人行為違法、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系、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來認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九問的解答為:消費者對生產者、經營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或者服務質量進行批評、評論,不應當認定為侵犯他人名譽權。但借機誹謗、詆毀,損害其名譽權的,應當認定為侵犯名譽權。可見,認定侵犯法人名譽權與認定其他侵權行為一樣,應當從四個要素入手,即行為人所實施的行為違法,包括誹謗、詆毀等;受害人確有名譽被損害的事實,包括降低了消費者、社會公眾對法人商譽的社會評價;侵權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
(二)如何認定侵犯法人名譽權,侵權民事責任中也作出了規定,如下:
法人名譽權是一種人格權,商譽是法人名譽權中的核心利益。我國對法人名譽權不僅在人格權制度中加以保護,同時在侵權民事責任中也作出了規定。《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四十條第二款規定:「以書面、口頭等形式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犯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❾ 速賣通被國外法院起訴,怎麼辦

同求,我也碰到這個問題了

❿ sonic pic賣到國外會侵權嗎

這涉及知識產權法律中的平行進口的問題。
中國目前的法律及司法實踐確定的內規則是:如果是國外的正容品,也就是說是原產商投放在當地市場的產品,不是冒牌貨的話,可以在中國銷售,不侵權,前提你也不能做損害商標權人商譽的行為,比如出售過期的奶粉;如果是非正品,比如冒牌貨,那就構成侵權了。

閱讀全文

與商譽侵權外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