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員工職務行為導致侵權追償

員工職務行為導致侵權追償

發布時間:2022-01-03 20:33:19

① 員工因職務行為給公司造成損失的,公司可否向其追償

員工因為職抄務行為給公司造成損失的,公司可以向其追償。

② 關於員工過錯造成公司損失,員工如何賠償,

我認為,勞動法不可能這么細,公司員工過錯給公司造成了損失,應該按公司的規章制度來處理比較合適。

③ 用人單位員工的職務行為違法,責任由誰來承擔法律依據多謝!

那你應該提交該員工的職務范圍證明文件~證明之後應該是歸公司的~

④ 職務行為存在重大過失,用人單位可否向員工追償

可以的!
我國《侵權責任法》規定了「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其立法意圖在於使受侵權人在主張損害賠償的過程中可以得到更有效的救濟,並不意味著用人單位在承擔賠償責任後不能向實際侵權人進行追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由此,如果員工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用人單位可以向員工進行追償。

⑤ 職務行為侵權,單位賠償後是否有權向職工追

您好!
員工因職務行為對第三人造成損害,承擔責任的主體應該是用人回單位。
《侵權答責任法》
第三十四條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⑥ 職務行為造成第三人損害,單位承擔賠償責任後能對個人進行追償嗎

因職務行為造成第三方損害的,應當由單位承擔賠償責任。但如果員工是故意或者有重大過失的,單位對外賠償後,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向員工進行追償。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

第八條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

上述人員實施與職務無關的行為致人損害的,應當由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

屬於《國家賠償法》賠償事由的,依照《國家賠償法》的規定處理。

第九條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前款所稱「從事僱傭活動」,是指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

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僱傭活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規定:

第一百二十一條 國家機關或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規定:

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

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6)員工職務行為導致侵權追償擴展閱讀:

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1、認定是否屬於職務行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

一是行為是否有經營者的授權,是否是有僱傭關系的工作人員所為。

二是行為是否發生在工作時間、工作場所。

三是行為是否以經營者的名義或身份實施。

四是行為與職務是否有內在聯系,如行為的內容是否是工作需要,是否符合僱主僱用的目的,行為是否具有為法人謀利的意思。

2、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

上述人員實施與職務無關的行為致人損害的,應當由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⑦ 員工的職務行為造成第三人損害,公司承擔責任後,是否有追償權

你好。如果有約定,或者員工有重大過錯或者故意的,可以追償。

⑧ 員工因職務行為給公司造成損失的,公司可否向其追

員工因為職務行為給公司造成損失的,公司可以追償。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16條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⑨ 職務侵權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用人單位可否向員工追償損失

這種情況下,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的前提是其工作人員的行為與「執行工作任務」有關。工作人員是按照用人單位的授權或者指示進行工作。與工作無關的行為,即使發生在工作時間內,用人單位也不應承擔侵權責任。二,用人單位向第三人賠償損失後,能否向員工追償?用人單位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向員工進行追償。《侵權責任法》並沒有規定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後是否可以向員工追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工資支付暫時規定》第十六條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根據上述法規,如果員工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他人造成損害,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用人單位可以向員工進行追償。 對於員工的職務侵權行為,用人單位能否向員工進行全部的追償?首先應根據雙方的約定執行,如果雙方在勞動合同或者其他協議中明確了對員工職務侵權行為的追償責任及追償比例,可以按照約定履行。如果沒有約定,對於員工故意的侵權行為,用人單位可以向員工追償全部的損失;對於員工重大過失的侵權行為,因為在勞動關系中,用人單位的收益是依靠員工履行職能而帶來的巨大商業效益,但員工在經濟地位上處於明顯弱勢,用人單位應對員工的職務行為承擔一定的經營風險,因此,這種情形下的員工職務侵權行為的追償問題應由雙方進行協商,用人單位應承擔較大比例。

⑩ 職務行為侵權,單位賠償後是否有權向職工追償

職務行為侵權,如果職工有過錯的,則單位賠償後有權向職工追償。

閱讀全文

與員工職務行為導致侵權追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