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剽竊抄襲篡改他人作品的侵權界定

剽竊抄襲篡改他人作品的侵權界定

發布時間:2022-01-03 20:27:48

① 如何認定抄襲、剽竊行為的探討

抄襲、剽竊行為侵犯創作者的著作權益,損害傳播者的鄰接權益,欺騙和誤導目標受眾。如果說包括版權在內的知識產權制度是為天才之火增加利益之薪,抄襲、剽竊無疑是竊其火、盜其薪,是對版權制度的根本違反和最嚴重踐踏。長期以來,抄襲、剽竊行為在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多有發生。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會抄不會抄甚至成為了一些人的至理箴言。那麼抄襲、剽竊有哪些外在表現?如何認定抄襲、剽竊?在提倡創新發展、加強學術規范的大背景下,在反對、防範和治理抄襲、剽竊之前,有必要首先明確這些問題。 一、抄襲、剽竊行為的基本概念 抄襲、剽竊(又稱剽襲、剽取),在作品創作、使用和著作權保護語境中,本質是相同的,就是非法地將他人所有的智力成果占為己有。盡管也有細心的學者對這兩個詞彙的細微區別進行過深入研究,但通常被視為同一概念,按照國家版權局的權威解釋,即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發表)。筆者認同將這兩個概念混同使用的做法,並基本認同國家版權局的這一界定對於將發表作為抄襲、剽竊行為構成要件的觀點,筆者持保留態度(具體後文詳述)。 盡管如此,相比較而言,抄襲無疑是相對生活化的概念,除把別人的作品或語句抄來當做自己的這一與剽竊基本相同的含義外,還有繞道到敵人側面或後面襲擊等其他含義[1];而剽竊則是我國《著作權法》明確採用的概念剽竊他人作品是我國現行《著作權法》明確規定的侵權行為。有鑒於此,且為簡略起見,筆者更傾向於使用剽竊一詞,在下文中也將統一使用剽竊這一現行法律所採用的概念。 二、抄襲、剽竊行為的客觀構成要件 相對於主觀過錯、損害事實、因果關系等民事侵權行為的其他構成要件,剽竊行為的復雜性主要在於其客觀表現。具體來說,剽竊行為的構成在客觀上需要滿足如下全部要件: 1.在自己作品中使用了他人作品或他人作品的片段。所謂他人作品是指由他人享有署名權、適用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至於原作品是否仍在著作權保護期、是否為原作品著作權人所創作,在所不論。不僅如此,甚至於,相關行為人對自己所創作的其他作品的使用,在該作品的署名權依照法律規定或協議約定歸屬他人所有的情況下,也可能構成剽竊。但如果原作品或原作品相應部分的署名權仍然歸屬於實際創作者例如,某些職務作品由實際創作者享有署名權、其他著作權歸法人或其他組織享有則不屬於剽竊。 所謂由他人享有署名權,既包括由他人完全享有署名權的情形,也包括由他人部分享有署名權的情形。例如在匯編作品、合作作品中,他人享有相關作品某一部分的署名權,或者是共同署名權人之一;相關行為人在對相應作品中他人創作或者與他人共同創作的部分進行使用時,如果不恰當說明作品作者、原作品名稱,也會構成剽竊。 2.使用他人作品或他人作品片段但未予恰當表明。這是剽竊行為性質惡劣、危害性強的根本所在,也是剽竊行為區別於合理使用、演繹使用的顯著特徵:合理使用制度是以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為前提的;而任何在自己作品中參考、使用他人作品相應內容卻沒有予以恰當說明的行為,均屬於剽竊而不能構成合理使用;就改編、翻譯、注釋、整理等演繹行為而言,不論被演繹作品是否超過了著作權保護期,都應當指明被演繹作品的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稱,否則,就不是演繹行為而可能構成剽竊行為。何謂恰當?按照剽竊行為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的定義,筆者認為,是指相應意思表示應當足以表明具體哪些內容非相關行為人自己所獨創。至於是否必須准確無誤地表明相關內容具體出自何人的何作品,從剽竊行為本身的含義來看,並沒有此項要求。換言之,只要沒有竊為己有就不構成剽竊。以論文寫作為例,假如作者甲在自己的A作品中轉引了作者乙在其B作品中援引的作者丙在其C作品中的相應內容,由於作者乙沒有恰當表明最初援引的情況,而使得作者甲誤將作者丙在其C作品中的獨創性內容當成了作者乙在其B作品中的內容而予以援引,盡管作者甲沒有正確地指明他人作品的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稱,但是,由於其沒有將相應內容竊為己有,其相應行為就不構成剽竊。如果作者甲據此不加考證地將他人觀點一概胡編亂造,筆者認為,這涉及的只是治學嚴謹性問題,既然沒有竊為己有,就不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剽竊。當然,本文關於剽竊行為的這種討論,並不排除從學術規范、方便受眾進一步查閱的角度要求相關行為人表明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稱,也並不排除相應行為可能構成的對他人署名權、復制權等相應著作權的侵犯。 3.將含有他人作品內容的新作品以自己作品的名義向第三人展示。嚴格來說,剽竊而得的新作品一經完成,剽竊行為也隨之完成。然而,剽竊行為的侵權效果此時尚未發生。即便原著作權人第一時間發現了剽竊作品的存在,但要立即追究相關行為人的所謂法律責任,於真正著作權人則由於舉證困難而無法實際追究,於相關行為人則顯得過於嚴格而缺乏理性基礎。但是,有關把新作發表或公開使用作為判定剽竊標準的觀點就像很多學者乃至國家版權局文件所界定的那樣筆者又認為過於嚴格。這是因為,發表要求向不特定的人公開,公開本身又要求不隱蔽、有一定的開放性,而實踐中類似於學年論文、畢業論文以及很多職務作品、委託作品等並不見得公開,有些甚至還專門簽訂有保密協議。在這些情況下,相關行為人只要將依據前述兩個條件而得的新作品以自己作品名義向第三人作了展示,即便第三人沒有相信該作品是相關行為人的作品,相關行為人也已經構成了剽竊。例如,某學生將含有他人作品內容的論文在沒有恰當說明的前提下以自己創作的名義提交給了學校,盡管學校根據學術不端檢測系統檢查出該論文系剽竊之作,該學生的行為也已足可被認定為剽竊。

② 著作權侵權案件中如何認定抄襲和剽竊

抄襲和剽竊是同一概念,指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
判斷文字雷同是否構成抄襲和剽竊的依據有以下幾點:
一、字數的多少 「使用」相同或相似文字的字數多,並多處「使用」,或反復「使用」,相同或相似程度高。如果僅僅是幾句話,或少數文字雷同,不構成抄襲。但是雷同字數的多少不是判斷抄襲與否的主要依據。
二、「使用」文字在作品中的地位 即使有的作品「使用」他人作品雷同的文字不多,但是足以構成該作品的精髓或主線,也構成侵權。如「使用」他人創作的經典故事,該故事在該作品中佔有重要地位,或貫穿全文,且故事的描述基本一致就構成抄襲。
三、是否是合理引用 《著作權法》第22條的規定,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而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或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的,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超過「合理使用」限度的「使用」行為當然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侵權」,就是抄襲。 判斷是否合理使用,可參考目的性要件、比例性要件、形式要件和合法性要件等因素。
四、兩者使用相同描述是否屬於公共知識領域 根據著作權法基本原理,作品的構成元素、原生材料、事實等創作素材屬於公有領域,任何人都可以利用他們進行創作。一部作品的獨創性正在於作者運用其獨特的技巧、知識、判斷等思維和表達能力對這些原始素材進行獨特加工。因此,創作新作品時,對他人既有作品中所表述的歷史背景、客觀事實、統計數字等可以自由利用,但絕不能完全照搬他人對上述素材的描述方式。當某一思想只有唯一的或為數極少的表達時,即表達與思想融合為一時,該表達才進入公共領域而為著作權法排除保護,如:科學公式、發明方案,設計方案,國家法律、時事新聞、歷法、通用表格等。否則,對「共知知識」、「客觀事實」的介紹同樣要受著作權法保護。 即使對於作為公共知識的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無論何人何處的表達都不可能具有唯一性。「每個時代都會根據現實需要重新詮釋歷史,所以,相同的歷史才可以寫出無數不同的關於歷史的文字。」 每個作者對於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的描寫,即表達方式,是一種個人創作的結果,是一種智力成果,應受法律保護。

③ 抄襲別人設計算侵權嗎

抄襲,指竊取或修改他人的作品當作自己的,在相同的使用方式下,完全或者內部分完全(設定.念白容.概念.台詞.場景.圖片.等...)照抄他人作品或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其形式或內容的行為。是一種嚴重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同時也是在著作權審判實踐中較難認定的行為。

④ 抄襲侵犯了著作權中的哪些權利

抄襲主要侵犯抄了著作權中,作者的修改權及保護作品完整權。
1、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2、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著作權法所稱抄襲、剽竊,是同一概念(為簡略起見,以下統稱抄襲),指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
抄襲侵權與其他侵權行為一樣,需具備四個要件:第一,行為具有違法性;第二,有損害的客觀事實存在;第三,和損害事實有因果關系;第四,行為人有過錯。由於抄襲物需發表才產生侵權後果,即有損害的客觀事實,所以通常在認定抄襲時都指已經發表的抄襲物。因此,更准確的說法應是,抄襲指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發表。

⑤ 剽竊抄襲他人作品算是侵犯著作權嗎

剽竊抄襲他人作品算是侵犯著作權

剽竊是指行為人故意將他人作品原封不動或經改頭換面後,冒名為自己作品發表的行為。剽竊他人作品的行為無異於偷盜和搶奪,是一種最嚴重的侵害著作權的行為,性質十分惡劣,它不僅是侵害作者權益,欺騙了作品的傳播者和得到作品的公眾,而且違反社會公道,污染文風。

剽竊是指行為人故意將他人作品原封不動或經改頭換面後,冒名為自己作品發表的行為。剽竊他人作品的行為無異於偷盜和搶奪,是一種最嚴重的侵害著作權的行為。

⑥ 抄襲別人的作品應該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有抄襲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⑦ 作品被抄襲,有什麼相關的法律條文

在現今社會,無論是對於個人的作品還是有關的創作的作品權,個人都是十分在意的。有原創就有抄襲,現今也有很多人因其知識素養不是很高,從而抄襲他人的作品,有的是改編相關的作品順序或者是改編一些或者少許的內容,構成抄襲。簡而言之,抄襲是屢見不鮮的。對於抄襲國家版權局一經認定是會按照抄襲侵權行為做出一定的處罰措施的。

一、什麼情況就是抄襲

抄襲行為就是指抄襲他人的全部作品或者是部分作品。抄襲也可以說成是智力成果的竊取,對於竊取行為,實物的抄襲竊取是顯而易見的,是很容易被發現的。但對於智力成果的竊取行為,在經過一些隱蔽行為的遮蔽後,就很難被發現,比如,對歌曲的編曲進行一定的修改,對作品的類型進行修改。將小說改成電影或者電視劇,在沒經過原作者的同意的情況下,都屬於抄襲侵權。

⑧ 抄襲的法律認定是什麼

抄襲的法律認定,模仿不違法,未經授權的復制和抄襲違法。未經授權的復制包括完整的復制或對其中部分作品的復制。抄襲與模仿之間的界限有時並不那麼明確,在實踐中需結合具體情況認定。那麼抄襲的法律認定是什麼?考試抄襲情形抄襲的法律認定:(1)著作權法所稱抄襲、剽竊,是同一概念,指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抄襲侵權與其他侵權行為一樣,需具備四個要件:第一,行為具有違法性;第二,有損害的客觀事實存在;第三,和損害事實有因果關系;第四,行為人有過錯。(2)從抄襲的形式看,有原封不動或者基本原封不動地復制他人作品的行為,也有經改頭換面後將他人受著作權保護的獨創成份竊為己有的行為,前者在著作權執法領域被稱為低級抄襲,後者被稱為高級抄襲。低級抄襲的認定比較容易。高級抄襲需經過認真辨別,甚至需經過專家鑒定後方能認定。(3)著作權侵權同其它侵犯權利一樣,需具備四個要件,其中、行為人的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這一原則也同樣適用於對抄襲侵權的認定,而不論主觀上是否有將他人之作當作自己之作的故意。(4)對抄襲的認定,也不以是否使用他人作品的全部還是部分、是否得到外界的好評、是否構成抄襲物的主要或者實質部分為轉移。凡構成上述要件的,均應認為屬於抄襲。

閱讀全文

與剽竊抄襲篡改他人作品的侵權界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